废都

更新时间:2024-06-14 00: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咸阳师范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毕业论文(设计)

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和自我反思

——对《废都》中庄之蝶个案分析

摘要:《废都》在80年代盛极一时,过后便被文学界所非议,直到近年来才得

以重见天日,但它确实具备一定的讨论价值。主人公庄之蝶是西京有名的作家,通过对他与传统、社会关系的述写,以及对其“身”与“心”两空的分析,探析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都市生活的驱使下精神所产生的堕落与幻灭,以及自我意识的萌生。庄之蝶与传统的对立,其道德的不在场,表现着当代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他在社会中角色的演变与知识分子的本真相背离。这些最终导致其身心的虚无,精神的迷惘,从而需求一种精神的释放与反思。

关键词:《废都》;知识分子;精神危机;自我反思 引言

《废都》是发表于十几年前的畅销小说,大约只有80年代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盛况可以与其相比。《废都》的发表给贾平凹带来很多称誉,同时也招来了各界的批评非议。事隔多年,依然人言各殊,但它确实在言说着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现象。他们“痛苦灵魂挣扎和心理嬗变,甚至对自己的人生价值产生怀疑,想要放弃自己的信仰,从而形成了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 [1]贾平凹用近似于赞赏的文字塑造了风流倜傥的庄之蝶,其实,他也是在为自己塑造一个理想的梦境。贾平凹费尽心思为主人公取庄之蝶这个名字,是意味深长的。道家鼻祖庄子曾在梦中梦见自己化作一只飞舞的蝴蝶,醒来之后有种不知自己是人还是蝶的感觉。庄子在做梦,贾平凹同样也在做梦,二者颇有神似之处。贾平凹把梦中的自己取名为庄之蝶,其目的无外乎是为了达到与“庄子梦蝶”一样的效果。只可惜贾平凹的梦与庄子的梦有质的不同,庄子做的是化蝶之梦,贾平凹做的则是泄欲之梦。主人公庄之蝶就是这样一个精神无所寄托而需要泄欲的知识分子。从庄之蝶与传统的对立中,让人们看到了堕落的道德意识。庄之蝶所处的社会的浮华与利欲熏心,是使他文人事业与精神极度软弱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他与女性的关系使他的精神世界空洞、苍白。他周围的那群人更因了他的名誉而需要彼此利用。这些都导致庄之蝶走向多重幻灭。

一、 庄之蝶与传统

㈠ 与传统婚姻观念的冲突。

庄之蝶是一个与传统不甚合拍的人,因为在当下中国人对爱情的传统观念中,一个人一生只可以与一个人结婚,而且还有三纲五常的因袭,表现着封建社会中

1

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和自我反思

君臣、父子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也只有遵守了这些道德潜规则,才能流芳百世。反之,则会被唾弃。庄之蝶显然不符合这个标准,他家里有一个贤内助牛月清,而他背地里却与美女唐宛儿、保姆柳月、烈女阿灿厮混。他是想把情与性兼而得之,甚至想建立一个与婚姻共架的幻想王国,但是,他失败了,落得个鸡飞蛋打,一无所获。庄之蝶与妻子生活的很平淡,同一般家庭无异,在一般人看来很幸福,但对庄之蝶来说是痛苦的。他不满足于这样陈旧的生活,总想寻找刺激。

从庄之蝶的情感世界里,我们看到了新时代所谓名流的颓废与堕落。他是时代造就的名人,也是这个时代变革的牺牲品。庄之蝶的文人理想和抱负在罪孽的尘根中流失,这就造成了思维的愚钝和心理的焦虑。

㈡ 与传统道德观念的冲突。

庄之蝶虚无的生存状态代表了那一时期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他们此时的形象也必然会产生精神危机,而“真正的危机指的是现在的这种状态,没有任何信仰。”[2]其中两性关系的乱伦违背了“人”的基本原则。“他与女性在顺应悠游的人生态度下,出了一种肉体的疯狂很少再有什么别的东西,缺乏主题的价值与意义。”[3]动物性支配着庄之蝶、唐宛儿、柳月、阿灿,道德感丝毫不起作用。

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对性欲毫无理性的控制的任意放纵,彻底摧毁了性伦理的存在基础,而性伦理的消亡必然带来家庭伦理观念的崩溃。 无论从理想世界,还是从现实世界看,庄之蝶的精神都无法达到真正的健康。“虚假的精神是肉体的否定,真正的精神则是肉体的再生和拯救。”[4]然而,在强调肉体的重要意义的同时,更应该看到“人借以安身立命的不是物,而是精神。”

[5]

肉体拯救不了灵魂,只有依靠精神才能寻找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庄之蝶的精

神已近崩溃,肉体也似行尸走肉,而他所代表的这一代知识分子不正是灵与肉的无所寄托吗?

二、 庄之蝶与社会

㈠ 庄之蝶与乡村社会

“庄之蝶是未能适应都市的乡村型人物。都市使庄之蝶的生存堕落,导致性机能低下等生理性疾病及写作能力的丧失。庄之蝶获得安慰,保持心理平衡的机制都来自属于乡村的东西。例如,古代乐器陶埙、来自终南山麓的奶牛,他直接对着奶牛的奶头吮奶。”[6]庄之蝶身上具有对乡村的热爱,而这种热爱从此寄托着他精神恍惚间的一点希望。从他趴在地上直接吸食牛乳上明显的表现出来,他相信这是自然的怀抱,并从这里才可以得到最真的东西。这一喝奶的描写也表现

2

咸阳师范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毕业论文(设计)

了庄之蝶那一代被时代的旋流抛入城市的农民“寻根”欲念的惶急。另外,庄之蝶对于哀乐有一种极强的亲近感,乡村的哀乐使他每每听到,都会有一种归属感和找回自我的感觉。庄之蝶说:“你闭上眼睛慢慢体会这意境,就会觉得犹如置身于洪荒之中,有一群怨鬼呜咽,有一点磷火在闪,你步入了黑黝黝的古松林中,听见了一颗露球珠沿着枝条慢慢滑动,后来欲掉不掉,突然就坠下去了,你感到了一种恐惧,一种神秘,抑不住地涌动出要探个究竟的热,你越走越远,越走越深,你看到了一疙瘩涌起的瘴气,又看到了阳光透过树枝和瘴气乍长乍短的芒刺,但是,你却怎么也寻不着返回的路线??”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庄之蝶才可以认识到自己的现状,表现出一代中年知识分子面对生活的无奈和悲哀。才是真正的庄之蝶。

这样的结局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此时的作家应该具有福克纳至理名言式的精神“作家的天职在于使人变得崇高,使人拥有勇气、荣誉感、自尊心、同情心、怜悯心和自我牺牲精神——这些情操是人类昔日的光荣——复活起来。” [7] ㈡ 庄之蝶与都市社会

庄之蝶的都市生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他只是被社会所驱使的肉体与灵魂分离的现代知识分子的代表,因为在当代西方都市生活的冲击下,传统文化显得束手无策,它不可避免地造成人们对传统道德的背叛。最早受到这种冲击的也只是从知识分子开始,从文化传播开始,因为只有他们有机会或留学或从文本中了解西方都市文明,而这种文明与当时的传统文化碰撞,带来的却是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空虚和心灵压抑的痛苦。

从庄之蝶的精神堕落与幻灭中,我们更应该去探求传统文明的回归,并赋予它新的文化内涵,从而给知识分子的生存寻求一片净土。这些知识分子是最需要去疗养的对象。在面对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困惑中,即“一方面传统文化已不能解决当代人,特别是当代知识分子的心灵迷茫。另一方面现代文明又使他们更加感到思想的空虚,一种物质文明重压下的精神空虚。” [8]他们正是缺乏一种超意识,只有超越历史,超越现代,才能找到一条自我生存的道路,而以庄之蝶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们在无所事事的时候,他们所能做的只能是陷入无边无际、无头无绪的人事争斗之中。庄之蝶之类的人无法解除传统与现代的困惑,就只能陷于无尽的精神痛苦而不能自拔。

从乡村生活到都市生活让庄之蝶的生存环境、创作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换,也使他的社会位置、经济状况有所改变。他在对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心理期待上有了更多的渴望,但是物质与权力使理想与现实失衡,从而导致其精神危机的出现。在这种无所是从下,庄之蝶开始放纵自己,从经济到文化,从生理到心理,从个

3

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和自我反思

体到集体上,而放纵的结果是他无法找回自己,以致于精神崩溃。“就是这样的都市生活的打击,也没有使庄之蝶反省。文本末尾,庄之蝶打算离开西安,其意中的目的地是‘南方’即南方的大都市。由此可见,庄之蝶虽然是远不能适应都市的农村人,但他已被都市的东西所传染,以致于无法割舍城市。可是小镇一样的都市西安尚未能适应他,那么,在大都市里分明会遭到更大的挫折。” [9]从庄之蝶,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知识分在现代社会的巨变中精神的困惑和自我的失落,表达了知识分子在面对自身意义和价值的追问中的一种幻灭感和无所依附感。

在庄之蝶与社会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到上层与底层之间生存状态的差距,城市与乡村之间生活转变的困难。生活在社会洪流中的知识分子,他们悲患与风流的生活作风,颓废与狂欢的精神图景,给我们展示了一群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衰退的知识分子形象。

三、 庄之蝶与救赎

身与心的悖离使得庄之蝶无法胜任自己的世界,他希望能在另一个环境中得到救赎,但是他执迷不悟的依然寄希望于女性的救赎,“作品最后几行,庄之蝶隔着玻璃看到他暗恋多时的汪希眠老婆的目光,虽然这个女性形象在读者看来并没有多少美好,但她却是庄之蝶唯一真正‘钟情’却没有与之陷入‘欲’的旋流不能自拔的人。她的出现似乎发出一个信号,庄之蝶还是寄希望于一个女性的救赎,这好像是一个惶然无助的孩子对于来自母亲的抚慰的渴望。” [11]

他的反思不够彻底,这种阉割式的反思成全了他—一个现代都市知识分子的悲剧,他的出走或需要选择新的方向,不是都市的机械生活而是乡村的自由生活,或许只有乡村的气息能够找回迷失的灵魂,在乡村的哀乐中那一霎那的庄之蝶又让人肃然起敬,因为那时是脱离肉欲纠缠穿过迷雾看见自己的庄之蝶,只有这样的救赎才能使得心灵与肉体达到完整的复合,塑造一个真正的庄之蝶。

结论

“贾平凹试图唤起我们对庄之蝶的同情和怜悯,以及对现代都市文明的愤怒.” [12] 贾平凹从庄之蝶的生活、写作历程来揭示知识分子堕落、彷徨的一面,同时表现了现代都市的腐朽与没落。当然,这也是作者自己精神危机的反映。他已经失去了创作的能力与心劲,看不到作为作家的出路,就像老马媳妇告诉他:“这孩子喜欢你,怕将来也要学文学的。”时,他却说,孩子长大干什么都可以,

4

咸阳师范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毕业论文(设计)

千万别让弄文学。他不希望后代人和他一样整天生活在无尽的自责与恐慌之中。为了找一个写作的地方,几经周折,才写到一半,最后终于在流亡中完成了这部名为《废都》的作品。这是体现作者生活最苦难的记忆,也是作者灵魂的寄托之处,更是那一代知识分子精神的萎靡和生活方向的迷失。他们自认为自己的迷惘已经无药可救,而目前所拥有的仅仅是空壳。由此呼吁新一代知识分子能改变这种现状,使文学上升到一种更高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李祖军.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失落和自我寻找——从《废都》的庄之蝶形象到《沧浪之水》的池大为形象分析[J].2005.

[2]江登兴,曼德.在中国信仰(一)——与江登兴先生对话[EB/OL]. [3]赵树勤.当代女性话语权力的欲求与焦虑[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2).

[4]韩军.传统与现代间的困惑与颓废[J].滨州师专学报1997.31(2).传 [5]爱默生.自然沉思录[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 [6]全炯俊,李大可.《废都》分析与阐释[J].2008.

[7]田志伟.浮躁:当代诗坛的顽症[J].当代作家评论1985,(1). [8]晋海学.难于超越的困惑[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 [9]许纪霖.虚妄的都市批判[J].读书1993.(12).

[10]转引子邵燕君.看哪其实他什么也没穿[A].《废都》滋味[C].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1]邵宁宁.转型期现象与无家可归的文人——关于《废都》的文化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4,(1).

[12]王鹏程.一件拙劣的仿制古董[J].名作欣赏2009(12).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t3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