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调查分析

更新时间:2023-03-09 10: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调查分析

[摘 要] 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设立对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精品走向世界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2010―2017年的立项情况,梳理外译项目历年在立项数量、学科分布和申请机构方面的相关数据,并对项目的未来规划和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性思考。

[关键词] 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 2010―2017年 出版“走出去”

[中图分类号] G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8) 04-0064-05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ational Social Sciences Fund for the Project of Translating Chinese Academic Works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excellent academic works worldwide. This paper makes a statistic analysis of the annual project approvals, distribution of disciplines and the applicant institutions from 2010 to 2017 before proposing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on the future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project. [Key words] National Social Sciences Fund Project of Translating Chinese Academic 2010―2017 Going abroad in publishing in dustry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于2010年首次设立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其宗旨是通过译介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学术前沿的精品成果,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1]。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设立8年来,一大批代表中国学术水准的优秀成果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权威出版机构出版,并进入国外主流发行传播渠道,成为彰显中国文化自信的特色名片。本文拟对2010―2017期间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进行统计分析,从立项数量、学科分布、申请机构等不同方面进行考察,数据来源于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立项数据库,以确保统计分析的准确性[2]。 1 立项数量与学科分布

2010―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共资助697个外译项目,分布在25个不同的学科以及综合研究、系列丛书和其他类别(见表1)。其中,2010年立项最少,仅为13项;之后不断增加,2017年则达到165项,是立项之初的12.7倍,体现了中国崛起背景下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时代特征(见图1)。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这种变化,我们可以把过去8年的立项情况分为2010―2013年和2014―2017年两个时期。2010―2013年4年期间共立项195项,2014―2017年4年共立项502项。立项数量的大幅增加说明,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世界了解中国的需求增加。同时,学术精品的对外传播有助于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国经

验和道路的国际认可度。

从学科分布的角度看,自2010年设立外译项目以来,立项数最多的5个学科分别是中国历史(86项)、哲学(78项)、理论经济学(67项)、中国文学(57项)、社会学(53项)。这5个学科集中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当代中国的学术成就,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见图2)。另外,法学(49项)、应用经济学(45项)、国际问题研究(36项)、政治学(34项),这些学科也获得了较多的立项,在“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同时,有力推动了中国优秀社会科学成果走向世界。立项较少的学科和类别分别是统计学(1项)、图书情报(1项)、综合研究(1项)、其他(2项)、体育学(3项)、外国文学(3项)等。

观察表1的统计数据还可以发现,有些学科立项数量的变化与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密切相关。例如,中国文学在最初的2010年和2011两年并没有获得立项,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一个成功典范,此后中国文学开始成为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主要立项学科之一。另外,国际问题研究在2010―2015期间每年的立项数在2―4项之间徘徊,自“一带一路”的倡议提出以来,国际问题研究开始受到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重视,2016年和2017年的立项数分别为2015年的4倍和6倍。同时,可以发现,

2012年以前的立项中没有党史党建类成果,2013年以后开始陆续有一些党史党建类成果获得立项,这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思路和新理念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是密不可分。 2 项目申请者分析 2.1 基本情况

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申请者分为三类:出版机构、译者与期刊社,且以前两类?橹鳌1?2显示的是2010―2017年立项的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申请者情况。从表2可以看出,出版机构共获得立项431项,译者获得255项,期刊社获得11项,各占立项总数的61.8%、36.6%和1.6%。出版机构在项目申请中所占的优势十分明显,2017年高达110项,占当年全部立项的66.7%。译者获得的立项数也不断增加,从2010年的3项增加到2017年的54项。其中,2014年是译者立项数唯一超过出版机构的年份,占当年立项总数的52.3%。期刊社获得立项数量最少,8年期间仅获11项。因此,从总体情况来看,出版机构是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主要承担者,下面将对出版机构立项情况作具体分析。 2.2 出版机构立项分析

2010年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设立之初,仅有3家出版社获得项目的立项,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获得立项的出版社则增至

20家(见表3)。8年间共有36家出版社获得立项,立项数量排前6名的出版社分别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91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60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55项)、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35项)、高等教育出版社(33项)、北京大学出版社(29项)。这6家出版社共获立项303项,占出版社立项总数的70.3%(见图3)。

从地域分布来看,获得立项的36家出版社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四川、安徽等地,其中有21家出版社集中在北京地区,说明北京作为国家的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在对外文化传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除此之外,上海地区的出版社也表现不俗,共有6家出版社先后获得立项,如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等。近年来其他地方的一些出版社也加入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申请行列,并成功获得立项资助,如广东人民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等。这说明,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涵盖面越来越广。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出版机构申请者的队伍在不断扩大,申请实力不断增强。 3 问题与对策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立项数量呈上升趋势,体现了中国文化“走出去”在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出版“走出去”不仅是文化强国的有力抓手,而且

是提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全球影响力的有效途径[3] 。不过,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也存在着学科分布过于悬殊、项目申请机构过于集中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进一步发挥传播中国声音的作用,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对策。

首先,从历年的学科分布看,立项学科从最初的8个扩大到28个学科和类别,总体呈现出多样化的立项趋势,但学科分布的不平衡现象依然突出。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应当在保持文学、历史、哲学、经济学等传统学科立项优势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其他学科的立项比例,让国外读者全面了解当代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例如,中国的语言资源丰富多彩,魅力无穷,不仅承载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且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海外市场对中国语言文化的阅读需求也与日俱增,但在历年的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立项中,语言学的立项数量明显偏少,类似情况也发生在教育学、艺术学等领域。我国的传统艺术极其灿烂辉煌,展现了五千年的深厚文化底蕴,经过多年的深入挖掘,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将这批学术成果介绍给海外读者,对弘扬中华文化的精髓,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认同有着重要意义。另外,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闪耀着哲理的光辉,传承和发扬传统的教育思想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学术外译项目向世界展示

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有助于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社会的思维方式,便于中国声音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的传播。因此,有必要在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进一步提高教育学、艺术学、语言学等传统冷门学科的立项比例,使各学科的立项数量在动态中保持相对的平衡。

其次,从申请机构来看,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绝大部分集中在北京地区的出版社,地方出版社所占的比例偏低,表现出很强的离散态势。如何发挥地方出版社在外译项目中的积极作用,对进一步做好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经典的对外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地方出版社虽然在规模上难以与国家级出版社匹敌,但也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优势。地方出版社在业务发展上定位更加精准,大多走的是特色出版之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本土性和民族性。从国际认同的角度看,文化认同的基础恰恰就是作品所传递的民族精神和人文关怀,中国文化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地方出版社的特色图书对民族文化经典进入海外主流阅读语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一项调查显示,我国进出口的图书存在着十比一的贸易逆差,对外输出的图书版权中有70%面向的是港台及东南亚华人市场,真正进入西方阅读语境的图书并不多见[4]。因此,充分发挥地方出版机构在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的作用,有利于加强和丰富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支撑体系,在推介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同时,

也蕴含了世界性的文化理念,为跨文化语境中实现有效传播消除了认同障碍。 4 结 语

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实施以来,一大批中华学术经典被译成多国文字出版走向世界,满足了海外人士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阅读需求,同时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多姿多彩、充满活力的国家形象[5]。从项目实施8年来的立项情况看,立项数量大幅增加,学科分布越来越广,立项机构也呈多样化趋势,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也体现了我国学术研究的生命力。另外,我们也应该看到,立项的学科之间还存在一些不平衡现象,难以展现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全貌,地方出版机构所占的立项数量也明显偏少,不利于调动地方的特色出版资源服务于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因此,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在保持立项增量的同时,也应考虑其覆盖的范围和学科之间的结构调整,更加全面反映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进展。同时,提高地方出版社项目申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把中国地域文化的对外传播与海外读者的现实需求有效地衔接起来,从国际认同的视角促进中华文化进入译入语国家的主流阅读语境。 注 释

[1]贺耀敏. 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N]. 光明日报,2011-05 -11

[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EB/OL].[2018-02-12]. http://fz.people.com.cn/skygb/sk

[3]信莉丽,庄严. 文化强国视阈下我国出版“走出去”的现状审思[J]. 出版科学, 2018 (2): 23

[4]鲍晓英. “中学西传”之译介模式研究――以寒山诗在美国的成功译介为例[J]. 外国语, 2014(1): 65 [5]王有勇.对接国家文化战略, 推进学术成果外译[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11-04 (收稿日期:2018-05-0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t1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