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舞蹈创编及其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1-14 05:29: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舞蹈创编及其能力培养

【摘要】:创编教学是音乐新课标“创造性”基本理念在课堂上的具体体现,它以多领域的综合、表现形式的丰富、学生能力的培养。编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新能力。舞蹈创编是小学音乐课堂创编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文就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舞蹈创编展开。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舞蹈创编、小组合作、教师引导、教学评价

一、新时代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舞蹈创编教学

1.小学音乐课堂中舞蹈创编教学越来越重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逐步意识到了基础音乐教育的潜力,其作用和重要性获得了更多教育工作者的认同。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与此同时,人们也对基础音乐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

自上世纪末,我国顺应世界教育改革浪潮,推行了的新一轮课改。在本次课改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小学教育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顺应新教改指导思想而诞生的《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赋予了小学音乐教学新的活力以及新的要求。《新课标》中明确要求,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鼓励音乐创造,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是创新的教学、个性化的教学。如今素质教育意识的普及,因为有了幼儿园等早教、学前

1 / 8

教育的铺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表现能力。小学音乐课堂里单一的唱歌、跳舞已经不能体现《新课标》中对孩子们音乐能力以及音乐修养的要求。

创编教学是音乐新课标“创造性”基本理念在课堂上的具体体现,它以多领域的综合、表现形式的丰富、学生能力的培养,营造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氛围。创编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新能力,这与新课改中的能力培养目标相符,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于是,创编便成了当下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时尚用语。

通览各种版本的教材也不难看出,创编在许多教材编写者心中所占的地位。许多地方编写的教材中,每课都有可创编的素材,尤其是沿海花城版雷雨声先生主编的教材中,许多课中就直接注明了该课的创编要求。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创编,在实际操作中主要可以分为两大块:歌词创编和舞蹈创编。本文将就如何在日常小学音乐课堂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展开:

2.小学音乐课堂中舞蹈创编的重点与难点

舞蹈,就是用身体所演绎出的各种肢体活动和节奏来表现音乐的意境和舞蹈者自身情感。最早的舞蹈就是由心而发“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是一种心情的宣泄,也是舞蹈的最本源。

儿童舞蹈与成人舞蹈的最大区别就是“童趣”。小学音乐课堂的舞蹈创编,面对的是儿童,旨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合

2 / 8

作能力,以及通过课堂中舞蹈创编环节的实施提高儿童对舞蹈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学习兴趣,以达到和体现音乐学科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的学科价值和基本理念。

儿童自己所创编的舞蹈不用过多计较舞蹈技巧,重点应以培养儿童对音乐舞蹈的审美能力和兴趣爱好为主。

由于其学科特殊性,音乐课堂的课堂氛围控制向来是上好一堂音乐课的重要先决条件。进行舞蹈表演创编时,同学们情绪兴奋,课堂纪律调控难度增加,这要求音乐教师掌握一定的课堂调控技巧。通过课堂日常常规的训练,逐步养成儿童良好的课堂舞蹈创编习惯。

小学生舞蹈创编的能力起点低,这也要求音乐教师要利用儿童喜歌善舞的天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循序渐进地培养儿童的音乐舞蹈创编。

二、小学音乐课堂中舞蹈创编能力的逐步培养:

一)舞蹈创编前的准备工作——分组:

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的一项亮点,在小学音乐课改中也得到了体现。在舞蹈创编的教学环节中,小组学习能使教学的有效性大为提高。合理的组长、组员分配,能在小组合作、小组学习时起到良好的互帮互学的作用。

舞蹈创编小组的组长人选非常重要。通常,小组长将在组内担任创编、维持纪律的主要角色。被选作组长的同学通常都是应

3 / 8

参加了课外音乐艺术训练或者是对此方面非常有兴趣的的孩子,对音乐元素的感知比没有参加训练的孩子更为敏感,甚至已经能够拥有自己的舞蹈创编想法了,在课堂的创编中会很好的带领本组同学进行创编学习。

并将班里的学生根据性格、音乐素质均匀分配:能力较强的组长可以带动能力较欠缺的组员,能力普通的组长可以多配备几位同样有表演和管理能力组员。

二)课堂舞蹈创编的引导:

小学生们的舞蹈鉴赏和创编能力起点低,音乐教师要把理想中的让学生们拥有独立完成创编活动的能力,看成是一个终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走向终点。 1.引学生们根据歌词进行舞蹈创编

以花城版的教材为例,教材的编写十分贴近儿童的生活,其中有许多的歌曲都与小朋友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歌词内容很好理解。在进行课堂舞蹈创编教学环节时,可利用教材里的素材,引导学生们学会根据歌曲中歌词的内容进行舞蹈创编,浅显的歌词就可以搭配简单的手势和动作,像:挥手、跑跳、旋转、扭动、摇摆等。动作不须经过修饰,不在乎舞姿多么优美,完全是儿童化的自然肢体语言。

这也是最简单最基础的舞蹈创编了,低年段的孩子们通常多好玩好动,包括男生都愿意参与这样力所能及的表演,完成这

4 / 8

一步,通常能帮助孩子们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并建立音乐表演的自信心,对今后的长期的音乐学习都有好处。 2.引导学生们在表演队形上进行创编

当学生已经领会到如何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创编之后,教师接下来应指引各小组组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对本组的表演队形进行简单的设计,如站成几排、半圆形、三角形等。当歌曲由几个乐段组成的时候,还可根据乐段的段落来安排舞蹈动作和表演队形的变化。

每个组员的表演动作也可以略有不同,有的可以表演小树,有的可以表演小花,这些动作的创意来源都可以是来自于本首歌曲的歌词。

进行到这一步创编的学习时,小学生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小组舞蹈创编能力和协作表演能力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3.引导学生学习常用舞蹈动作

一切创编、创造都是以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基础的,无论是根据歌词进行情景模拟创编,或是根据歌曲含义进行想象创造创编,要想让学生能在每一次的创造中,都应在该课的教学过程中事先有目的地进行渗透与铺垫来打开学生的思路。

如果是涉及到较有特色或某种固有风格的舞蹈(如傣族舞蹈、新疆舞蹈)时,应在歌曲教学中穿插或是歌曲教学后,由教师事先教会全班同学一些该舞蹈的基本动作,舞蹈创编时再让

5 / 8

各组同学进行串编。

另外,教师应鼓励小组长及对音乐舞蹈等艺术有兴趣的组员参加课外的积累,进行艺术训练或认真观看各种文艺节目,多方面提高自己的课堂舞蹈创编能力。

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即时引导:

听课时经常发现,在课堂的舞蹈创编环节中,老师游走于各小组之间,问同学们“你们在干什么呀?”这样无意义的问题,或是当看到学生们表现不佳时干脆亲自上阵代为创编。那么,当学生们在进行创编的时候,巡视的老师究竟应该做些什么呢?

1.协调创编小组成员间的矛盾

在创编小组成立的开始,总会有组长与组员间的各种矛盾。或是个别组员不服从组长安排,耽误了整组开展创编活动的;或是组员的创意与组长的创意相冲突,导致创编无法顺利开展的。

这时教师应首先树立小组长的威信。在小组内树立了小组的威信后,一是肯定了组长的能力,可以鼓励组长在今后的创编活动中有更高的积极性,二是更方便组长对组员的协调和管理,使小组学习更加有效。

2.给予启发式的创意建议

创编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新能力,教师不能包办。在巡视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启发性的建议。例如,建议学生从歌曲的歌词入手,或者是从队形的变化开始。

如果整组的同学在某一首歌曲的创编时束手无策的话,教师

6 / 8

还可建议他们看看别组同学是怎样做,但要求他们在学习的同时一定要加入自己的创意和改变。

孩子们在课堂中的舞蹈创编并不需要去参赛时的严肃,完全可以借鉴、参考。但创编一就定要有创新,教师应不断强调学生舞蹈创编的创意性、个性化,可借鉴学习但一定不能照搬。对小学生来说,即使是一点队形的变化也要鼓励。久而久之,在课堂中就不会出现几个小组展示雷同的情况了。

3. 注重课堂评价的引导作用

《新课标》非常重视课堂评价的作用。小学音乐课堂舞蹈创编环节中教师的评价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孩子们能从评价中有所收获,对下一次的创编活动有指导性作用。

教师是学生们学习如何进行评价的对象,教师使用的评价性语句通常是学生们获取音乐术语的主要路径,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应注意使用准确的音乐术语。通过耳濡目染,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力将获得提高。

小结:

创编教学是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音乐课堂所特有的教学环节之一。合理有效的开展创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增强所学知识的弹性,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

要想获得更好的舞蹈创编效果,甚至是一段时间后取得学生

7 / 8

们独立完成音乐剧的成绩,需要音乐教师的耐心指导、学生们创编原素的积累、创编学习小组内的长期的锻炼等等。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 2. 吴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版)解读》 3. 魏曼红,《培养学生舞蹈创编能力的策略》,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11) 4.刘荣蔚,《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4) 5. 李莉莉, 论舞蹈创编的三要素,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02)

8 /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t1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