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统计学》作业本

更新时间:2024-06-14 16: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卫生统计学》

第一章绪论【练习题】

A1型题

l、统计中所说的总体是指:

A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B随意想象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C根据地区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D根据时间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E根据人群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2、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样本,产生抽样误差的原因是:

A、总体中个体之间存在变异 B、抽样未遵循随机化原则

C、被抽取的个体不同质 D、组成样本的个体较少 E、分组不合理 3、概率P=1,则表示:

A、某事件必然不发生 B、某事件必然发生 C、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D、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E、以上均不对

4、将计量资料制作成频数表的过程,属于¬¬统计工作哪个基本步骤: A、统计设计 B、收集资料 C、整理资料 D、分析资料 E、以上均不对 5、统计学上通常认为P小于等于多少的事件,在一次观察中不会发生: A、0.01 B、O.05 C、0.1 D、0.5 E、1.O 6、抽样调查的目的是:

A、研究样本统计量 B、研究总体统计量 C、研究典型案例 D、研究误差 E、样本推断总体参数 7、抽签的方法属于:

A、分层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单纯随机抽样 E、二级抽样 8、样本是总体中:

A、任意一部分 B、典型部分 C、有意义的部分 D、有代表性的部分 E、有价值的部分

9、用某种新疗法治疗某病患者41人,治疗结果如下:

治疗结果 治愈 显效 好转 恶化 死亡 治疗人数 8 23 6 3 1 该资料的类型是:

A、集中型资料 B、数值变量资料 C、无序分类资料 D、有序分类资料 E、离散型资料

10、某地区抽样调查1000名成年人的血压值,此资料属于: A、集中型资料 B、数值变量资料 C、无序分类资料 D、有序分类资料 E、离散型资料

名词解释 1、 统计学 2、 总体 3、 样本 4、 抽样 5、 概率

6、 频率 7、 变量 8、 随机变量 9、 系统误差 10、随机误差 11、变异

12、抽样误差 13、分布

【答案】 A1型题

1A 2A 3B 4C 5B 6E 7D 8D 9D 10B 名词解释

1、统计学:是一门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来认识社会和自然现象数量特征的方法论科学。其目的是通过研究随机事件的局部外在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从而探索事件的总体内在规律性,而随机性的数量化,是通过概率表现出来。

2、总体: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观察单位的全体,更确切的说,是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观察值(变量值)的集合。总体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总体中的所有单位都能够标识者为有限总体,反之为无限总体。

3、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测量结果的集合称为样本(sample)。样本应具有代表性。所谓有代表性的样本,是指用随机抽样方法获得的样本。 4、抽样:从研究总体中抽取少量有代表性的个体,称为抽样。

5、概率:概率(probability)又称几率,是度量某一随机事件A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数值,记为P(A),P(A)越大,说明A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0﹤P(A)﹤1。

6、频率:在相同的条件下,独立重复做n次试验,事件A出现了m次,则比值m/n称为随机事件A在n次试验中出现的频率(freqency)。当试验重复很多次时P(A)= m/n。 7、变量:表现出个体变异性的任何特征或属性。

8、随机变量:随机变量(random variable)是指取指不能事先确定的观察结果。随机变量的具体内容虽然是各式各样的,但共同的特点是不能用一个常数来表示,而且,理论上讲,每个变量的取值服从特定的概率分布。

9、系统误差: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是指由于仪器未校正、测量者感官的某种偏差、医生掌握疗效标准偏高或偏低等原因,使观察值不是分散在真值的两侧,而是有方向性、系统性或周期性地偏离真值。系统误差可以通过实验设计和完善技术措施来消除或使之减少。

10、随机误差:随机误差(random error)又称偶然误差,是指排除了系统误差后尚存的误差。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观察值不按方向性和系统性而随机的变化。误差变量一般服从正态分布。随机误差可以通过统计处理来估计。

11、变异:在自然状态下,个体间测量结果的差异称为变异(variation)。变异是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普遍存在的现象。严格的说,在自然状态下,任何两个患者或研究群体间都存在差异,其表现为各种生理测量值的参差不齐。 12、抽样误差:(消除了系统误差,并将随机测量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由于个体变异的存在,在抽样过程中产生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

13、分布:随机现象的规律性通过概率来刻画,而随机事件的所有结局及对应概率的排列称

为分布。

第二章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练习题】

A1型题

1.表示血清学滴度资料平均水平最常计算

A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全距 E率 2.某计量资料的分布性质未明,要计算集中趋势指标,宜选择 A X B G C M D S E CV 3.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两者均不变 D两者均改变 E以上均不对

4.某厂发生食物中毒,9名患者潜伏期分别为:16、2、6、3、30、2、lO、2、24+(小时), 问该食物中毒的平均潜伏期为多少小时?

A 5 B 5.5 C 6 D lO E 12

5.比较12岁男孩和18岁男子身高变异程度大小,宜采用的指标是:

A全距 B标准差 C方差 D变异系数 E极差 6.下列哪个公式可用于估计医学95%正常值范围

A X±1.96S B X±1.96SX C μ±1.96SX D μ±t0.05,υSX E X±2.58S 7.标准差越大的意义,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

A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大 B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小 C样本的抽样误差可能越大 D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可能越差 E以上均不对 8.正态分布是以

A t值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B 参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C 变量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D 观察例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E均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9.确定正常人的某项指标的正常范围时,调查对象是

A从未患过病的人 B排除影响研究指标的疾病和因素的人 C只患过轻微疾病,但不影响被研究指标的人

D排除了患过某病或接触过某因素的人 E以上都不是 10.均数与标准差之间的关系是

A标准差越大,均数代表性越大 B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小 C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小 D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大 E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大

名词解释 1、算术均数 2、几何均数 3、中位数 4、众数 5、极差

6、四分位数间距

7、方差 8、标准差 9、变异系数

三、简答题

1、常见的描述集中趋势的指标有哪些,概念分别是什么? 2、常见的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有哪些,概念分别是什么?

【答案】 A1型题

1.B 2.C 3.B 4.C 5.D 6.A 7.B 8.E 9.B 10.E 名词解释

1、算术均数:描述一组数据在数量上的平均水平。总体均数用μ表示,样本均数用 表示。 2、几何均数:用以描述对数正态分布或数据呈倍数变化资料的水平。记为G。

3、中位数:将一组观察值由小到大排列,n为奇数时取位次居中的变量值;为偶数时,取位次居中的两个变量的平均值。

4、众数:众数原指总体中出现机会最高的数值。样本众数则是在样本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5、极差:亦称全距,即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用于资料的粗略分析,其计算简便但稳定性较差。

6、四分位数间距:是由第3四分位数和第1四分位数相减计算而得,常与中位数一起使用,描述偏态分布资料的分布特征,较极差稳定。

7、方差:方差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离散情况,由离均差的平方和除以样本个数得到。 8、标准差:是方差的正平方根,使用的量纲与原量纲相同,适用于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大样本、小样本均可,最为常用。

9、变异系数:用于观察指标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较大时两组资料变异程度的比较,用CV表示。 三、简答题

1、常见的描述集中趋势的指标有算数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概念:算术均数:描述一组数据在数量上的平均水平。总体均数用μ表示,样本均数用 表

示。

几何均数:用以描述对数正态分布或数据呈倍数变化资料的水平。记为G。

中位数:将一组观察值由小到大排列,n为奇数时取位次居中的变量值;为偶数

时,取位次居中的两个变量的平均值。 众数:众数原指总体中出现机会最高的数值。样本众数则是在样本中出现次数

最多的数值。

2、常见的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有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概念:极差:亦称全距,即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用于资料的粗略分析,其计算简便但稳定

性较差。

四分位数间距:是由第3四分位数和第1四分位数相减计算而得,常与中位数一起使用,描

述偏态分布资料的分布特征,较极差稳定。

方差:方差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离散情况,由离均差的平方和除以样本个数得到。

标准差:是方差的正平方根,使用的量纲与原量纲相同,适用于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大样

本、小样本均可,最为常用。 变异系数:用于观察指标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较大时两组资料变异程度的比较,用CV表示。

第三章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练习题】

A1型题

1、反映均数抽样误差的统计指标是:

A、标准差 B、标准误 C、变异系数 D、全距 E、方差 2、下列哪个公式可用于估计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

A、 ±1.96S B、 ±1.96S C、μ±t0.01,υS D、μ±t0.05,υS E、 ±t0.05,υS

3、当自由度v→∞时,tO.05值:

A、≠l.96 B、<1.96 C、=1.96 D、>1.96 E、=2.58 4、α=0.05, t>t0.05,ν,统计上可认为

A、两总体均数差别无显著意义 B、两样本均数差别无显著意义 C、两总体均数差别有显著意义 D、两样本均数差别有显著意义 E、以上均不对

5、作单侧检验的前提是:

A、已知新药优于旧药 B、已知新药差于旧药

C、不知新药好还是旧药好 D、已知新药不比旧药差 E、已知新旧药差不多好

6、用一种新药治疗高血脂症8例,观察治疗前后红血清成固醇的浓度变化,欲知该药是否有效,宜采用:

A、配对设计t检验

B、成组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C、成组设计两样本几何均数比较t检验 D、两样本均数比较u检验 E、x2检验

7、对两组大样本率的比较,可选用:

A、u检验 B、x2检验 C、四格表确切计算概率法 D、以上都不对 E、A,B都可以

8、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中,无效假设(H0)的正确表达应为:

A、μ1≠μ2 B、μl=μ2 c、 1≠ 2 D、 1= 2 E、π1=π2 9、在t检验中,当t>to.o5 v时,则结论为:

A、P>O.05 B、P≥O.05 C、P

11、抽样调查男生和女生各100名,并分别统计出身高与体重均数,其中同性别的身高与体重均数不可作假设检验,是因为:

A、资料不具备可比性 B、身高资料不呈正态分布 C、体重资料不呈正态分布 D、样本含量较小

12、由10对(20个)数据组成的资料作配对t检验,其自由度等于: A、10 B、20 C、9 D、18

13、对两样本均数作t检验,n1=20,n2=20,其自由度等于:

A、19 B、20 C、38 D、40 E、39

名词解释 1、相对数 2、标准化法 三、简答题

1、 常用的相对数指标有哪些?它们的意义和计算上有何不同? 2、 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 应用标准化法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案】 A1型题

1.B 2.C 3.C 4.D 5.D 6.A 7.E 8.B 9.C 10.B 11.A 12.C 13.C 名词解释

1、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之比,是分类变量常用的描述性统计指标,常用相对数有

率、构成比、比等。

2、标准化法:是常用于内部构成不同的两个或多个率比较的一种方法。标准化法的基本思

想就是指定一个统一“标准”(标准人口构成比或标准人口数),按指定“标准”计算调整率,使之具备可比性以后再比较,以消除由于内部构成不同对总率比较带来的影响。

三、简答题

1、常用的相对数指标有:率、构成比和相对比。意义和计算公式如下:

发生某现象的观察单位数①

率??100%可能发生某现象的观察单位总数 率又称频率指标,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常以100%、1000‰等表示。

②构成比又称构成指标,说明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常以百分数表示。

某一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

构成比??100%同一事物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总数 ③比又称相对比,是A、B两个有关指标之比,说明两者的对比水平,常以倍数或百分数表

示,其公式为:相对比=甲指标 / 乙指标(或100%) 甲乙两个指标可以是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等。 2、: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问题有: ⑴ 计算相对数的分母一般不宜过小。 ⑵ 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

⑶ 不能用构成比的动态分析代替率的动态分析。

⑷ 对观察单位数不等的几个率,不能直接相加求其总率。 ⑸ 在比较相对数时应注意可比性。

⑹ 对样本率(或构成比)的比较应随机抽样,并做假设检验。 3、应用标准化法时应注意的问题有:

1) 标准化法的应用范围很广,其主要目的就是消除混杂因素的影响。 2) 标准化后的标准化率,已经不再反反映当时当地的实际水平,它只是表示相互比较的资

料间的相对水平。

3) 报告比较结果时必须说明所选用的“标准”和理由。

4) 两样本标准化率是样本值,存在抽样误差。当样本含量较小时,还应作假设检验。

第四章统计表和统计图【练习题】

A1型题

1、比较某地1990~1997年肝炎发病率宜绘制:

A、直条图 B、构成图 C、普通线图 D、直方图 E、统计地图 2、下列关于统计表的要求,叙述错误的是:

A、 标题位于表的上方中央 B、不宜有竖线及斜线 C、备注不必列入表内 D、线条要求三线式或四线式 E、无数字时可以不填

3、比较甲、乙、丙三地区某年度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情况,可用:

A、条图 B、线图 C、直方图 D、圆形图 E、直条构成图 4、描述某地某地210名健康成人发汞含量的分布,宜绘制:

A、条图 B、直方图 C、线图 D、百分条图 E、统计地图 名词解释 1、统计表 2、统计图 三、简答题

1、常用统计图的定义和制图要求是什么?

【答案】 A1型题

1.C 2.E 3.A 4.B 名词解释

1、统计表:将统计资料及其指标以表格形式列出,称为统计表(statistical table)。狭义的统

计表只表示统计指标。

2、统计图:统计图(statistical graph)是将统计指标用几何图形表达,即以点的位置、线段的

升降、直条的长短或面积的大小等形式直观的表示事物间的数量关系。

三、简答题 1、

名 称 条 图

定 义

用等宽直条的长短来表示相互独立的各统计指标的数值大小

普通线图 适用于连续性资料。用线段的升降来

表示一事物随另一事物变化的趋势。 半对数线图

用线段的升降来表示一事物随另一事物变化的速度。

圆 图

以圆面积表示事物的全部,用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的比重

以圆面积为100%,将各构成比分别乘以3.6度得圆心角度数后再绘扇形面积。通常以12点为始边依次绘图。

常以横轴表示连续型变量的组段(要求等距),纵轴表示频数或频率,其尺度从“0”开始,各直条间不留空隙。

纵横两轴均为算术尺度,相邻两点应以折线相连。图内线条不宜超过3条。

横轴为算术尺度,纵轴为对数尺度。余同普通线图。

制 图 要 求

起点为0的等宽直条,条间距相等,按高低顺序排列。

直方图

用矩形的面积来表示某个连续型变量的频数分布

散点图

以点的密集程度和趋势表示两种事物间的相关关系

绘制方法同线图,只是点与点之间不连接。

第五章常用概率分布【练习题】

A1型题

1.标准正态分布曲线的特征是:

=0 ?A. =0 ?=1 ? =1 C.?=0 ? =0 B.? ?=1 ? =不确定 E.?=0 ?D. =不确定 2.描述计量资料的主要统计指标是 :

A.平均数 B.相对数 C.t值 D.标准误 E.概率

3、一群7岁男孩身高标准差为5cm,体重标准差为3kg,则二者变异程度比较:

A、身高变异大于体重 B、身高变异小于体重 C、身高变异等于体重 D、无法比较 E、身高变异不等于体重

4、随机抽取某市12名男孩,测得其体重均值为3.2公斤,标准差为0.5公斤,则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的公式是:

A、3.2±t0.05.11 ×0.5 B、3.2 ±t0.05.12 ×0.5/ C、3.2 ±t0.05.11 ×0.5/ D、3.2±1.96×0.5/ E、3.2 ±2.58×0.5/ X=30,X2=190,

5. 某组资料共5例, 则均数和标准差分别是

A.6 和 1.29 B.6.33 和 2.5 C.38 和 6.78 D.6 和 1.58 E 6和2.5

6.以下指标中那一项可用来描述计量资料离散程度。

A.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极差 E.第50百分位数 7.偏态分布资料宜用下面那一项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趋势。

A.算术均数 B.标准差 C.中位数 D.四分位数间距 E.方差 8.下面那一项可用于比较身高和体重的变异度

A.方差 B.标准差 C.变异系数 D.全距 E.四分位数间距 9.正态曲线下.横轴上,从均数 到+∞的面积为。

A.97.5% B.95% C.50% D.5% E.不能确定 10.下面那一项分布的资料,均数等于中位数。

A.对数正态 B.左偏态 C.右偏态 D.偏态 E.正态

名词解释 1、正态分布 2、标准正态分布

三、简答题

1、 正态概率密度曲线的位置与形状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 A1型题

1.B 2.A 3.D 4.C 5.D 6.D 7.C 8.C 9.C 10.E 名词解释

1、正态分布:若指标X的频率曲线对应于数学上的正态曲线,则称该指标服从正态分布

(normal distribution)。通常用记号N(?,?2)表示均数为?,标准差为?的正态分布。

2、标准正态分布:均数为0、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被称为标准正态分布(standard normal

distribution),通常记为N(0,12)。

三、简答题

1、正态概率密度曲线的位置与形状具有以下特点: 1) 关于x=μ对称。

2) 在x=μ处取得该概率密度函数的最大值,在x=μ±σ处有拐点。 3) 曲线下面积为1。

4) μ决定曲线在横轴上的位置,μ增大,曲线沿横轴向右移;反之,μ减小,曲

线沿横轴向左移。

5) σ决定曲线的形状,当μ恒定时,σ越大,数据越分散,曲线越“矮胖”;σ

越小,数据越集中,曲线越“瘦高”。

第六章参数估计基础【练习题】

A1型题

1.抽样研究中,S为定值,若逐渐增大样本含量,则样本:A

A.标准误减小 B.标准误增大 C.标准误不改变 D.标准误的变化与样本含量无关 E.以上都对

2、12名妇女分别用两种测量肺活量的仪器测最大呼气率(l/min),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有无差别,可进行:D

A、成组设计u检验 B、成组设计t检验 C、配对设计u检验 D、配对设计t检验 E、X2检验

3.比较两种药物疗效时,对于下列哪项可作单侧检验( )。C

A.已知A药与B药均有效 B.不知A药好还是B药好 C.已知A药不会优于B药 D.不知A药与B药是否均有效 E.已知A药与B药均无效

4.两个大样本均数比较的u检验, |u|=1.98,则统计结论是 D

A.P <0.05 B.P <0.01 C.P >0.05 D.P =0.05 E、P <0.005

名词解释 1、抽样误差 2、标准误及 3、点估计 4、区间统计 5、可信区间

【答案】 A1型题

1.A 2.D 3.C 4.D 名词解释

1、抽样误差:由个体变异产生的,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差异,称为抽样误差。

2、标准误及?X:通常将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称为标准误。许多样本均数的标准差?X称为均数的标准误,它反映了样本均数间的离散程度,也反映了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差异,说明均数抽样误差的大小。

3、点估计:是直接利用样本统计量的一个数值来估计总体参数。

4、区间统计:用统计量X和Sx确定一个有概率意义的区间,以该区间具有较大的可信度包含总体均数。

5、可信区间:按预先给定的概率确定的包含未知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该范围称为总体参数的可信区间。它的确切含义是:可信区间包含总体参数的可能性是1-α,而不是总体参数落在该范围的可能性为1-α。

第七章假设检验基础【练习题】

名词解释

1、I型和II型错误: 2、检验效能:

二、简答题

1、 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2、 假设检验与区间估计的关系式什么? 3、 应用假设检验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答案】 名词解释

1、I型和II型错误:I型错误(type I error),指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H0,这类“弃真”的

错误称为I型错误,其概率大小用α表示;II型错误(type II error),指接受了实际上不成立的H0,这类“存伪”的误称为II型错误,其概率大小用β表示。

2、检验效能:1-β称为检验效能(power of test),它是指当两总体确有差别,按规定的检

验水准α所能发现该差异的能力。

二、简答题

1、①建立假设、选用单侧或双侧检验、确定检验水准; ②选用适当检验方法,计算统计量; ③确定P值并作出推断结论。

2、①置信区间具有假设检验的主要功能

②置信区间课提供假设检验没有提供的信息。置信区间在回答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的同时,还可以提示差别是否具有实际意义。

③假设检验比置信区间多提供的信息:假设检验可以报告确切的P值。

3、①应用检验方法必须符合其适用条件。

②权衡两类错误的危害以确定α的大小。

③正确理解P值的意义,如果P<α,宜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第八章方差分析【练习题】

A1型题

1、计算相对数的目的是:

A、为了进行显著性检验 B、为了表示绝对水平

C、为了便于比较 D、为了表示实际水平 E、为了表示相对水平 2、某医院某日门诊病人数1000人,其中内科病人400人,求得40%,这40%是: A、率 B、构成比 C、相对比 D、绝对数 E、标化率 3、相对数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比较时应做假设检验 B、注意离散程度的影响

C、不要把构成比当率分析 D、二者之间的可比性 E、分母不宜过小 4、反映某一事件发生强度的指标应选用:

A、构成比 B、 相对比 C、绝对数 D、率 E、变异系数 5、反映事物内部组成部分的比重大小应选用:

A、构成比 B、 相对比 C、绝对数 D、率 E、变异系数 6、计算标化率的目的是:

A、使大的率变小, B、使小的率变大 C、使率能更好的代表实际水平 D、消除资料内部构成不同的影响,使率具有可比性 E、起加权平均的作用

名词解释 1、总变异 2、组间变异 3、组内变异 4、随机区组设计

【答案】 A1型题

1.E 2.B 3.B 4.D 5.A 6.D

名词解释

1、总变异:样本中全部实验单位差异称为总变异。其大小可以用全部观察值的均方(方差)表示。

2、组间变异:各处理组样本均数之间的差异,受处理因素的影响,这种变异称为组间变异,其大小可用组间均方表示。 3、组内变异: 各处理组内部观察值大小不等,这种变异称为组内变异,可用组内均方表示。 4、随机区组设计:事先将全部受试对象按自然属性分为若干区组,原则是各区组内的受试对象的特征相同或相近,且受试对象数与处理因素的水平数相等。然后再将每个区组内的观察对象随机地分配到各处理组,这种设计叫做随机区组设计。

第九章x2检验【练习题】

A1型题

1、在两样本率比较的X2检验中,无效假设(H0)的正确表达应为:

A、μ1≠μ2 B、μ1=μ2 c、π1=π2 D、π1≠π2 E、B=C 2、卡方检验中自由度的计算公式是:

A、行数×列数 B、 n-1 C、 N-k D、(行数-1)(列数-1) E、行数×列数-1 3、作四格表卡方检验,当N>40,且__________时,应该使用校正公式。

A、T<5 B、T>5 C、T

A、P≤0.05 B、P≥0.05 C、P<0.05 D、P=0.05 E、P>0.05

二、简答题

1、RC列表 ?检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案】 A1型题

1.C 2.D 3.E 4.A 二、简答题

1、 行×列表中不宜有1/5以上的理论值小于5, 也不允许有理论值小于1。如果发生上述情况,一般有两种处理方法:

⑴ 增大样本含量,从而期望增大理论值。

⑵ 将理论值小于5的行和列与性质相近的邻近行或列中的实际频数合并, 期望重新计算的理论值增大。

2、当多个样本率(或构成比)比较的 2 检验结论有统计学意义,并不能判定任意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必须用行×列的分割的办法进一步作两两比较。

3、对于有序的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不能考虑数据的有序性质。

2

第十章基于秩次的非参数检验【练习题】

A1型题

1.配对计量资料比较的t检验公式中,分母是

2.配对t检验中,用药前数据减去用药后数据和用药后数据减去用药前数据,两次t检验。 A、t值符号相反,结论相反 B、t值符号相同,结论相同 C、t值符号相反,但结论相同

D、t值符号相同,但大小不同,结论相反 E、t值符号与结论无关 3.下面那一项小,表示用该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 A.CV B.S C.S D.R E.四分位数间距 4.两个小样本数值变量资料比较的假设,首先应考虑。 A.t检验 B.u检验 C.秩和检验

D.t检验和秩和检验均可 E.资料符合t检验还是秩和检验

二、名词解释 1、参数检验

2、非参数检验

【答案】 A1型题

1.C 2.C 3.C 4.E 二、名词解释

1、参数检验: 凡是以特定的总体分布为前提,对未知的总体参数做推断的假设方法。 2、非参数检验:不以特定的总体分布为前提,也不针对决定总体分布的几个参数做推断,

故又称任意分布检验。

第十一章两变量关联性分析【练习题】

A1型题

1、完全随机设计的两样本均数比较,其无效假设可以是:

2、统计推断的内容 。

A . 是用样本指标估计相应的总体指标 B .是检验统计上的“假设” C . a 、b 均不是 D . a 、b 均是 E. 以上都错 3、下面( )是错误的:

A.标准误大,说明用样本均数代表总体均数可靠性大

B.标准误小,说明用样本均数代表总体均数可靠性大 C.标准差大,标准误也大 D.样本含量大,标准误则小 E.标准误常用来估计总计均数可信区间 4、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中,结果为P<0.05,有统计意义。P愈小则:

A、说明两样本均数差别愈大 B、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愈大 C、说明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差别愈大 D愈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E、愈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名词解释

1、线性相关系数

三、简答题

1、相关分析应用中的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答案】 A1型题

1.A 2.D 3.B 4.E 名词解释

1、线性相关系数:又称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是定量描述两个变量间线性关系密切程度

和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其定义为

三、简答题

1、

a、散点图能够使我们直观地看出两变量间有无线性关系,所以在进行相关分析前应先绘出散点图,当散点有线性趋势时,才进行相关分析。

b、线性相关分析要求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而且仅适用于二元正态分布资料。 c、出现离群值时慎用相关。

d、相关关系不一定是因果关系。 e、分层资料盲目合并易出假象。

第十二章简单回归分析【练习题】

名词解释 1、回归分析

2、回归直线的置信带 3、最小二乘原则 4、(1-α)置信带的意义

二、简答题

1、线性回归模型的适用条件有哪些?

三、公式

【答案】 名词解释

1、回归分析:研究结果变量如何随自变量变化的常用方法。

2、回归直线的置信带:将置信区间的上下限分别连起来形成的两条弧线间的区域。

3、最小二乘原则:每个观察点距离回归线的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即残差平方和最小。 4、(1-α)置信带的意义:在满足线性回归的假设条件下,可以认为真实的回归直线落在条

弧线曲线所形成的区带内,其置信度为1-α。

二、简答题 1、

(1) 因变量Y与自变量X呈线性关系。 (2) 每个个体观察值之间相互独立

(3) 在一定范围内,任意给定X值,对应的随机变量Y都服从正态分布 (4) 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的X值所对应的随机变量Y的方差相等。 三、公式

回归方程 : =a+bX b=(一) 方差分析

=

=

=

=

a=

b

b

(二) t检验

注意:对同一资料作总体系数β是否为0的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和t检验是等价的,并且有

的关系。

(三)总体回归系数β的置信区间

(四)决定系数 回归平方和与总离均差平方和之比,记为

第十三章实验设计【练习题】

A1型题

1、确定正常人的某项指标的正常范围时,调查对象是:B

A.从未患过病的人 B.排除影响研究指标的疾病和因素的人 C.只患过轻微疾病,但不影响被研究指标的人

D.排除了患过某病或接触过某因素的人 E.以上都不是 2、下列是有关参考值范围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E A.参考值范围应根据正常人范围的95%来制定

B.如果随机测量某人的某项指标,其值在正常人范围的 95%之内,那么应认为此人

的此项指标正常

C.如果某项指标超出了参考值范围,那么其应为不正常 D.求正态资料的参考值范围,精确度越高越好

E.所谓的正常和健康都是相对的,在正常人或健康人身上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病理状态

名词解释

1、处理因素(被试因素) 2、非处理因素

三、简答题

1、受试对象应满足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2、影响样本含量估计的因素是什么? 3、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案】 A1型题 1.B 2.E 名词解释

1、处理因素(被试因素):根据研究目确定的欲施加或欲观察的、并能引起受试对象直接或

间接效应的因素,简称处理或因素(factor)。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

主要因素,处理因素在整个实验中应始终要保持不变。

2、非处理因素:与处理因素可能同时存在的能使受试对象产生效应的非研究因素。非处理

因素常常会干扰研究因素的观察与分析,因此又称为干扰因素或混杂因素(confounder)。

三、简答题 1、

一是对处理因素敏感;

二是特异性,即不受非处理因素干扰; 三是反应必须稳定。 2、

1.第一类错误的大小:越小所需样本含量愈多; 2.检验效能或第二类错误的大小:检验效能愈大,第二类错误的概率愈小,所需样本

含量愈多。

3.容许误差δ:容许误差愈大,所需样本含量愈小。

4.总体标准差或总体概率:反映资料的变异度。愈大,所需样本含量自然愈多。总体

概率越近于0.50,则所需样本含量愈多。

3、

一、对照原则

目的:控制混杂因素和偏倚;显露处理因素的效应;判断不良反应。

对照的方式:(1)安慰剂对照(2)空白对照 (3)实验对照 (4)自身对照 (5)标准对照 二、随机化原则

随机化是使每个受试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或分到不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随机化形式:(1)抽样的随机 (2)分组的随机(3)实验顺序的随机 三、重复原则

重复是指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多次研究或多次观察。重复最主要的作用是估计实验误

差。

重复的形式:(1)整个实验的重复;(2)用多个受试对象进行重复:有足够的样本含量;

(3)同一受试对象的重复观察。

主要因素,处理因素在整个实验中应始终要保持不变。

2、非处理因素:与处理因素可能同时存在的能使受试对象产生效应的非研究因素。非处理

因素常常会干扰研究因素的观察与分析,因此又称为干扰因素或混杂因素(confounder)。

三、简答题 1、

一是对处理因素敏感;

二是特异性,即不受非处理因素干扰; 三是反应必须稳定。 2、

1.第一类错误的大小:越小所需样本含量愈多; 2.检验效能或第二类错误的大小:检验效能愈大,第二类错误的概率愈小,所需样本

含量愈多。

3.容许误差δ:容许误差愈大,所需样本含量愈小。

4.总体标准差或总体概率:反映资料的变异度。愈大,所需样本含量自然愈多。总体

概率越近于0.50,则所需样本含量愈多。

3、

一、对照原则

目的:控制混杂因素和偏倚;显露处理因素的效应;判断不良反应。

对照的方式:(1)安慰剂对照(2)空白对照 (3)实验对照 (4)自身对照 (5)标准对照 二、随机化原则

随机化是使每个受试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或分到不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随机化形式:(1)抽样的随机 (2)分组的随机(3)实验顺序的随机 三、重复原则

重复是指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多次研究或多次观察。重复最主要的作用是估计实验误

差。

重复的形式:(1)整个实验的重复;(2)用多个受试对象进行重复:有足够的样本含量;

(3)同一受试对象的重复观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sy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