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建设的思考

更新时间:2024-06-03 21: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建设的思考

作者:王兆春 王唯宁 王玉刚 来源:《科学与管理》2006年第04期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其中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研究开发的主体和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在自主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的每项创新成果,往往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一个团队的共同努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支优秀的技术创新团队。过去我们重视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忽略了企业技术创新组织形式和运作模式的探讨,本文着重在人这个最积极、最活跃、最富有创造性的角度,就加强企 一、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建设的成效与不足

目前,在企业科研基础比较薄弱、科研机构与生产实体相对分离的现实情况下,以技术中心为依托集聚人才,承担企业研发课题,推进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形式上的共同选择,也是山东企业技术创新团队的主要载体和形式。

(一)目前的基本情况。“十五”以来,山东以技术中心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队伍不断扩大,素质逐步提高,开发力量迅速提升,创新成果大量涌现。到2005年,山东共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09家,其中国家级44家,省级265家。技术中心遍及各行各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27家,汽车船舶18家,家电25家,石化产业51家,服装纺织23家,食品16家。形成了具有12.8万名科技人员的团队群体,其中有高级技术职称的2万人,占15.6%,硕士学位的9000多人,占7%,博士学位的970人,占O.8%。另外还在重型汽车、橡胶、新材料、煤炭等领域培植组建的7个行业技术中心,成为解决行业共性、关键、前瞻性技术的研发团队。在运作方式上,许多企业技术中心以科研项目为纽带组建研发团队,围绕项目聘用国内外有关专家组成临时攻关团队,借人借智,联合研发,实现了人力资源的高度共享和对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目前,全省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已与国内外200多所高校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其中136家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共建了技术中心和中试基地。淄博工陶与日本旭硝子、潍柴与奥地利AVL公司、浪潮集团与美国微软共建了研发中心或建立了合作开发、人才培养等长期合作关系。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在山东建立了工程机械研发创新中心。海尔集团、海信集团、重汽集团、得利斯等企业在国外设立了技术中心分支机构,把资源整合链延伸到发达国家。许多企业技术中心紧紧围绕市场、客户搞研发,不断提升团队的市场敏感度和竞争力。济南机床二厂将市场开发业务和客户信息注入技术中心,始终瞄准产业前沿关键技术,注重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产品研发,着力培育既有研发能力又有市场反映能力的科研力量。五年来,全省企业技术中心完成创新成果2万余件,其中60%以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40%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完成专利申请1.5万余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3000多件,获批1416件,有国际专利100多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采取的主要做法。首先是政策激励。省里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和《关于培育百家重点企业技术中心加快企业自主创新的意见》等文件,为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青岛为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出台了《青岛市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条例》,成为全国首部以技术创新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临沂制定了工业技术创新工程实施方案和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规定,为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加强创新团队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其次是建立健全标准和评价体系。省经贸委颁布了《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与评价办法》、《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技术中心进行认定评价,并对中心运行状况进行年度考核,引导、规范和促进技术中心的发展。再次是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青岛每年拿出1000万元,奖励10个有突出贡献的创新团队。烟台每年拿出1000万元设立了自主创新专用资金,用于市“自主创新工程”建设。

在政府大力引导的同时,企业也综合运用引进、培养、激励的方法,大力促进技术创新团队建设。一是多方引进人才。全省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引进人才已达2万多人,许多企业成功引进了自己需要的人才。青岛软控公司与全国同行业的许多顶级专家建立密切协作关系,定期或不定期邀请这些专家来企业谋划发展、技术攻关。即发集团直接聘用了日本等国家的22名退休或即将退休专家,组成企业研发的骨干力量。潍坊中微光电子公司引进了一批高科技留学人才,组成了科研团队。二是舍得投入培养人。许多企业分期分批把科研人员送往国外大企业进行培训或长期聘请国外专家培训企业科技人员。济钢采取给时间、给学费、给待遇的“三给”政策,鼓励高层次人才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同时出资让高校为企业定向、“订单”培养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与海内外人才交流已达3万多人次。三是搭建舞台使用人才。企业不唯学历,不唯资历,能干什么就给予什么任务,有什么能力就放到什么岗位,有什么业绩就给予什么报酬,建立起团队内部的人才优选机制。有的企业还通过评选“功勋人物”、设立“技术创新奖”等形式,激励创新人才。四是以真心留住人才。绩效工资,岗位报酬,股权激励,贡献与收入挂钩,特殊人才给予特殊待遇,一流成果给予一流回报,企业采取各种有效激励手段,稳定了人才,凝聚了团队。海尔、海信、潍柴、济钢等企业注重通过文化建设,培育研发团队的事业感、成就感、归属感,以周到细致的人文关怀,使科研人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建设的形式和方式比较单一。企业技术中心是企业创新团队的有效形式,是企业招引人才、建设研发团队的招牌和依托,是与外界联络的品牌。企业技术中心对于本企业产品开发研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企业内部独立的组织形式,又限制了技术中心开放性的创新。目前除企业技术中心的形式外,其他形式,如工业实验室、联合攻关实体、中外合作研发组织还比较少见,有的还处于初步探索时期,成熟的模式非常少,不利于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开展。当前企业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成果比较少,水平不高,与之有重要关系。二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严重不足。各级财政部门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很少,全省科技三项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仅为1.33%,分别比广东、浙江、江苏低0.86、0.83和0.19个百分点。企业由于重眼前轻长远,对科研投入严重不足。全省只有1.6%的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比重达到3%,0.9%企业达到5%。有的企业技术中心一两年没有省级以上的创新成果,近两年已有8家企业技术中心被黄牌警告,5家被取消资格。三是企业技术创新团队缺乏领军人才。全省企业科研人员不足,高层次人才更缺乏。全省目前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s1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