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教育心

更新时间:2023-04-11 04:3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1 页,共 43 页

目录

2018年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一) ..................................................................................................................................... 2 2018年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二) ................................................................................................................................... 11 2018年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三) ................................................................................................................................... 18 2018年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四) ................................................................................................................................... 27 2018年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五) (33)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2 页,共 43 页 2018年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强化

五套模拟题(一)

说明:根据本校该考试科目历年考研命题规律,结合出题侧重点和难度,精心整理编写。考研强化检测使用。共五套强化模拟题,均含有详细答案解析,考研强化复习必备精品资料。

——————————————————————————————————————————

一、简答题

1. 影响迁移产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迁移不是自动产生的,它受制于各种条件,其主要影响因素有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和学习定势。

①相似性:相似性是影响迁移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包括客观因素的相似和主观因素的相似。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属于客观相似性,它包含学习的共同结构成分与表面成分。桑代克的共同要素说、奥斯古德的迁移逆向曲面都是学习材料相似性的典型代表。吉克与霍利约克认为,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包含结构特性的相似和表面特性的相似。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是主观相似性,也影响迁移的产生。并且两种学习情境中所涉及到的其他成分的相似,如态度、情感以及学习中的环境线索等也影响迁移的产生。

②原有认知结构:原有经验的水平、原有经验的组织性和原有经验的可利用性都影响迁移的产生。决定原有经验的可利用性的关键因素是学习者的认知技能与元认知技能。因为迁移过程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认知活动来完成的,而认知技能与兀认知技能又是调节、控制认知活动,保证其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

③定势:定势是指既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先前的反复经验,它发生于连续的活动中,前面的活动经验为后面的活动形成一种准备状态。定势使个体在认识方面和外显的行为方面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进行反应,使个体在活动方向的选择方面有一定的倾向性。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促进和阻碍。即定势既可以成为积极的正迁移的心理背景,也可以成为负迁移的心理背景,或者成为阻碍迁移产生的潜在的心理背景。

2. 简述菲茨与波斯纳提出的操作技能形成阶段及其特点。

【答案】菲茨和波斯纳提出了三阶段模型,将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分为认知阶段、联系阶段和自动化阶段三个阶段。其各自含义与具体特点如下:

(1)认知阶段及其特点

练习者要将组成某种动作技能的活动方式反映到头脑中而形成动作映象,并对自己的任务水平进行估计,明确自己能够做得如何。在该阶段:对示范动作,或者参考书、参考图示进行观察,需要了解所要学习的动作技能的动作结构和特点,以及各组成动作之间的联系,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动作映象。

(2)联系阶段及其特点

在这个阶段,学习者的注意力己从认知转向动作,逐渐从个别动作转向动作的协调与组织。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3 页,共 43 页 开始把个别动作结合起来,以形成比较连贯的动作。但是他们常常忘记动作之间的联系,在动作转换和交替之际,往往出现短暂的停顿现象。

(3)自动化阶段及其特点

这是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所学习的动作技能的各个动作在时间和空间上己联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巩固下来,各个动作的像话协调以达到自动化。

3.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如何有效组织教材的直观?

【答案】直观是学生在实物、模像和言语刺激物的作用下,通过各种感官及大脑的复杂反映活动,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有关实物的特征与联系的感性认识的过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有效组织教材的直观。

(1)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

为了提高直观的效果,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和问题的性质,灵活选用直观形式,注意词和形象的结合。

①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的选用。实物直观虽然真切,但是难以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而模像直观虽然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却有利于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因此,一般模像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

②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像直观)的配合。必须加强词与形象的结合。形象的直观过程应该受到词的调节,以组织学生的注意,提高感知的目的性;形象的直观结果应以确切的词加以表述,以检验直观效果并使对象的各组成要素进行分化;应依据教学任务,选择合理的词与形象的结合方式;由于言语直观是通过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表象而起作用的,如果缺乏相应的表象支持,学生的想象活动就难以展开,也难以达到言语直观的目的;在言语直观过程中,必须注意学生是否具有有关的记忆表象,并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的记忆表象。教师的言语描述必须讲求质量,注意语言的形象性和确切性。

(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运用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等感知规律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①强度律表明,作为知识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实物、模像或言语)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因此,在直观过程中,教师应突出那些低强度但重要的要素,使它们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在讲授过程中,教师的言语应尽量做到抑扬顿挫、轻重错落。

②差异律是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影响着人们的感知效果。对象与背景的设置可从两个层次分析:在物质载体层次,涉及的是如何在板书设计、教材编排、授课技巧等方面恰当地加大对象和背景的差异,突出直观对象,即直观对象与感知背景的差异;在知识本身层次,涉及的是新旧知识的安排,如何使己有知识在学习新知识时起到经验作用,即通过什么样的手段、途径唤起某些旧知识,使旧知识能成为学习新知识的支撑点,即直观对象与知识背景的差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一层次尤应注意。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4 页,共 43 页 ③在直观过程中,应注意在活动中进行直观,在变化中呈现对象。要善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使知识以活动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并注意在变换背景知识的条件下多次突出对象知识,从而造成一种活动的态势。

④组合律表明,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因此,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知识传递过程的成效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借助于一定媒体的协同作用。在直观过程中,教师通过对一定直观教材的操纵,其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认真组织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①观察前,必须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进行有关知识的准备,并拟定详细的观察计划。 ②观察过程中,要认真培养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让学生把握合理的观察程序,并认真作好观察记录。一般应先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

③观察后,要求学生对观察结果和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和总结,写出观察报告。这样,可以大大促进学生观察的积极主动性,并使观察过程变得更认真。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在直观过程中,应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切实参与的热情。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改变“教师演,学生看”的消极被动的直观方式。

4. 论述影响个体社会规范学习的一般因素。

【答案】社会规范学习作为学习的‘种类型,必然服从十学习的一般规律。同时,它作为一种特殊学习,又有其特殊性。从学习过程的内部因素来看,个体是否在学习中产生与社会规范相一致的认知与体验,是决定社会规范接受程度的关键因素。从学习过程的外部因素来看,个体社会行为的反馈效应,又反过来影响学习动机。影响社会规范学习的一般因素如下。

(1)交往需要

学习活动作为一种受意识控制的随意性活动,是受一定的需要驱使的。人的需要是复杂多样的,交往需要是最基本的社会性需要,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基础。交往需要构成社会规范学习的直接动因,又可分为爱的需要、归属的需要、自尊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

(2)规范本身的类型特点

任何学习都要受学习内容的影响,社会规范学习客观上要受规范本身特点的制约。根据规范的性质,社会规范可以分为有禁止性规范与倡导性规范两类。这两类规范要求不同,难度一也不同。

(3)规范行为的社会反馈

人是一种由高级心理机能调控的自组织系统。这种调控机制的实现是以行为的社会反馈信息的获得为前题的。班杜拉将社会学习分为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与动机过程四个环节,其中动机过程指的就是个体通过对行为的社会反馈信息的回收,决定是否将所学得的行为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rr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