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减贫的直接效应与中介效应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08 16:3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农村金融减贫的直接效应与中介效应

作者:苏静 胡宗义

来源:《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年第04期

摘要:基于中国农村1986~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状态空间模型和中介效应分析方法检验并测算了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贫困的影响效应及其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有效促进了农村贫困缓减,并且在促进农村贫困缓减的过程中中介效应与直接效应并存。 关键词: 农村金融;减贫效应;状态空间模型;中介效应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217(2015)04-0033-06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贫困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贫困在发展中国家的表现尤为突出。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农村反贫困事业,并且将农村金融视为缓减农村贫困的主要力量和基本政策工具。为了促进农村金融有效地发挥减贫功能,政府先后对农村金融体制进行了多次改革和调整,力图实现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贫困缓减的良性互动。为此,研究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及其特征,对于检测农村金融改革的政策效应,挖掘农村金融减贫潜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已有研究表明,农村金融发展主要通过直接和间接两大作用机制对农村贫困产生影响。直接机制是指农村金融机构向农村居民提供的各类金融服务及其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能够影响到农村个体的初始财富水平、接受教育的机会、改善社会与政治福利的程度等等,进而对农村贫困产生影响,强调的是直接面向贫困群体的金融服务对农村贫困的影响效应,即直接效应。间接机制是指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深化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改善农村内部收入分配状况,而农村经济增长、收入分配改善又会影响贫困群体的收入水平和其他福利,从而影响农村贫困状况。间接机制强调的是非直接面向贫困农户的金融服务通过农村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等中介途径间接影响农村贫困的效应,即中介效应。部分学者也从不同角度给予了一定的经验研究支持。丁志国等(2011)认为,农村金融发展促进了本地区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带来的税收增加也保证了农民转移支付和涉农补贴的增加,并表现出了“先富带动后富”的涓滴效应,这些都间接地促进了农村地区的贫困缓减,而直接面向农村贫困农民的金融服务所带来的减贫效应却十分有限[1]。许崇正和高希武(2005)认为农村正规信贷投资在促进农民增收中处于极其低效的状态[2]。张立军和湛泳(2006)认为直接面向农户的小额信贷具有显著的降低贫困效果[3]。刘纯彬和桑铁柱(2010)从理论与实证的双重角度研究认为农村信贷市场的不完善整体上扩大了农村内部收入分配差距,从而不利于农村贫困缓减[4]。钱水土和许嘉扬(2011)认为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仅在东、中部地区能够得到体现[5]。王小华等(2014)研究认为农村地区的金融抑制导致收入越低的农民越难以摆脱自身收入增长困境,而收入越高的农民收入增长不断走向良性轨道[6]。苏静等(2014)认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贫困的影响是多维的,并且呈现鲜明的门槛特征[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rp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