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复习提纲

更新时间:2024-01-07 04:2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电商2班

《形势与政策》复习参考材料

1、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

2、福建省地方特色文化的内容。

地方特色文化:地方+特色+文化(三要素)、带有地域性,特殊性,文化属性 畲族文化:船政文化,三坊七巷,妈祖文化,惠女文化 海丝文化:郑成功文化,开漳圣王文化,土楼,红色 抗战文化:客家组地文化,朱子文化,陶瓷文化

基于文化要素(畲族),基于创业要素(动漫),基于产业要素(陶瓷)

3、如何理解“文化是基础,创意是手段,产业是果实”这句话的含义。

①文化是基础

文化是地方的财富,也是一个地方的灵魂,没有文化内涵的地方或城市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文化能滋养生命力,激发着创造力,铸造着凝聚力。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先进的文化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形成正确的三观、推动实践深入发展。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创意是手段

创意是一种思维活动,它虽然不是实践活动,但却引起并指导实践活动。创意是一种特殊思维活动,特殊就特殊在具有新颖和初始这两种属性。创意是价值的源泉。文化创意产业是区域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最持久引擎。除直接的产业经济效益外,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很强的衍射效应,是区域经济辐射和区域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一是因为创意的重要性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加,人们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的多样性在增加,需求的层次在不断提高。其次,IT之后全球一体化速度的加快,使一个创意可以在短时间内成为许多人可以消费的产品。第三,创意转化为产品的能力也由于IT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提高。创意产品的生产、销售和贸易将能够通过创造就业、吸引投资以及鼓励创新等方式刺激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 ③产业是果实

文化产业市场广阔,渗透到各个领域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它涉及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旅游、艺术表演、休闲健身、工艺美术、广告、书法、绘画、教育、娱乐等众多行业领域,是一个有巨大增长空间的新兴产业形态。随着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加快,制造业、建筑业、旅游业、农业等产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注入高科技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内涵,增加文化附加值,使其重新焕发经济活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这就给文化产业创造了用武之地,提供了广阔市场。我国文化产业持续高速增长,增速明显高于GDP与部分新兴产业的增长速度,近年文化产业平均增长速度高达17%以上,比同期GDP增速高出10个百分点左右,不仅高于传统产业的增长速度,而且还高于同为朝阳产业的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发展速度。

4、如何把把船政文化与各行业相结合。

①挖掘拓展船政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强势旅游品牌 船政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船政文化强势旅游品牌是当前福州建设旅游强市的一项重要任务。②发挥船政文化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③发挥船政文化在推进海峡两岸交流的纽带作用

积极做好船政文化旅游资源的发掘开发规划。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大区级财政对船政文化开发,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支持部分建设资金,同时努力扩大船政产品的知名度吸引企业投资,从而实现通过市场运作进行融资。

1

电商2班

5、世博会的概念及相关基本知识。

世博(世界博览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的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参展者向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 第一节世博会: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 世博中国第一人:徐荣村(广东人,荣记湖丝)

6、世博会的起源。

古城集市(欧洲早期的集市);现代意义的世博会发源于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萌芽之际。

7、世博会的意义。

世界博览会是人类的聚会。世博会集人类文明之大成,因而具备了无与伦比的感染力,使人心情激荡。19世纪的历届博览会展现了一个非凡的“发明时代”,充分展示了人类工业文明在当时的最新成果。 进步:世博精神和理念的集中体现

“进步”这一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工业与艺术的结合。在当时欧洲,世博会是体现国家实力的一种表现方式。看一个国家发达与否,主要看制造业和艺术的卓越程度,两者相辅相成,一方卓越必然会影响另一方。 人文精神。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世博会更加重视人文精神的弘扬 世界和平。经历了战争以后,人类更加珍视和平。

可持续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举办的几届世博会形成了对“进步”再思考的一条主线。

创新:反映世博会追求卓越的价值观 世博会是展示发现和创新的舞台,并以诸多“世界第一”而闻名。“创新”这一追求卓越的价值观是体现“进步”这一主线的理想方式。“创新”在世博会早期主要体现在竞争上,后来重心逐渐地转移到对未来的探索和思考上。

交流:体现世博会作为市场存在的价值

世博会是世界的缩影,人们通过世博会认识和了解世界。 提供了文化交流的舞台。 同时也提供了思想交流的论坛。

8、世博会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

世博会对世界的影响

许多经济学家把世博称作“经济奥林匹克”,它多次扮演着引领世界经济走出萧条的重要角色,对于整个世界经济有很强的推动力。 上海世博会是当今世界人类创意的最大盛会 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

(一)世博会对上海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举办世博会能够推动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优化城市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等。 ①、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调整与发展。世博会对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世博会的场馆建设、通信、城市交通、绿色环保都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支持;②、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为期半年的上海世博会,将吸引全球的目光,为上海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世博会前后,上海将以独具特色的会展旅游,现代都市游和秀美风光游吸引国内外的游客;

③、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通过道路、交通、绿化、环保等一系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扩建和改造,把上海打造成一个世界级的生态城市。

(二)上海世博会助推长三角经济融合发展 ①、为长三角旅游业提供一次空前的历史机遇。 ②、促使形成经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世博经济的风险评估

第一,世博会有可能给举办城市带来经济损失。

第二,上海投入巨额资金用于筹办世博会,有可能导致经济过热情况,尤其是容易出现房地产泡沫膨胀,给本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造成隐患。

2

电商2班

第三,世博会可以拉动经济增长

第四,为了成功举办世博会,上海市将不得不为此投入2000亿元,所有可能挤出来的资金都不得不投向上海。那么它与其他城市的差距就拉得更大,城乡差距将进一步扩大,不均衡发展会表现得更为突出。

9、高等教育发展阶段以及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人数情况。 发展阶段 “精英化”教育 “大众化”教育 “普及化”教育 高等教育 (万人) 2009 2015 2020 在学总规模 (万人) 2979 3350 3550 在校生 (万人) 2826 3080 3300 其中:研究生 (万人) 140 170 200 毛入学率 % 24.2 36.0 40.0 1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毛入学率=某学年高等教育在学人数/某年(18-22)岁人口数×100% 11、高校扩招利弊。

利:①提高高中升学率,使更多学生圆了大学梦

②.提高国民素质,提升学历,缩小与国外受教育水平差距

③.推迟初次就业时间,缓解就业压力

④发展经济,拉动内需。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入低谷,大幅度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借此拉动内需,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带动经济的增长。扩大和发展了教育产业,使教育成为一门热门投资行业,增加了人们对教育的投资和消费,也增加了教育从业人员,带动了教育相关行业的发展。 ⑤.实现教育发展阶段性飞跃。我国大规模扩招,提升教育发展阶段,是使更多的适龄青年享受教育的一个措施。⑥市场需求有效增加

弊:①.有些升学扩招实际上是降低分数,放低要求和标准为代价,使扩招的一般高校学生的素质和从前比平均素质降低。 ②改革“精英式教育”而实行“大众化教育”,致使大学生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各种不良现象增加,如“硫酸泼熊现象”、“马加爵现象”等。这些与扩招没有必然联系。但扩招后教育经费的紧张造成学校不断提高学费,补贴、扶贫金的有限使得家境贫寒的学生不得不出去打工,诱惑增多。而这些都对整个校园的学风、道德造成强大的冲击。 ③.教育管理难度加大,管理事物增多。④.扩招给后勤服务带来巨大压力,教学资源日益紧张。⑤.教育环境、师资问题日益突出。⑥.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出口不畅,就业向低层次发展,社会对人才文化程度的需求呈梯度攀升⑦.研究生、博士生含金量逐渐降低。 ⑧.精英教育机构承担着大众化教育的任务,大量的扩招任务落在原有的全日制普通高校身上,重点大学也承担了沉重的扩招任务,因此导致办学力量分散,教育资源分散,承受着猛烈的大众化教育的冲击。近年来,重点大学的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的事实令人担忧。需要求职的毕业生总量持续增长,就业形势依旧严峻。因此,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实施过程中,必须保护精英教育,减轻大众化给予精英教育机构的压力。

12、我国高等教育行政化现象及其改革。

50年代,在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下,形成了在狭小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范畴内的高等教育体制。高校不是或者不完全是真下意义上的高校,而是中国庞大的官僚体系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延伸,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行政体系。

传统的国家集中计划、政府直接管理的高等教育体制,是与当时高度集中的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是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也为我国的社会工业化进程和社会发展培养了相当的人才。 改革:(1)高校管理者的教育管理观念必须尽快改变。

(2)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者的综合水平,确立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意识。

正确处理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关系: 行政管理尊重学术管理的客观规律,尽可能地让学术权威参与学校行政管理与决策。通过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确立科研人员的主体地位。 要求改变学术带头人行政化官僚化的现象,改变以行政标准取代学术标准和现象

13、“后大众”时代,我国高等教育问题。

3

电商2班

出现1:99现象全世界现有大学约有20000所,(中国普通高校2350;民办高校1521所)在全世界多数国家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甚至普及化之后的今天,全世界的研究型大学亦不过只占相应大学总量的1%,其余99%的大学显然属于非研究型大学。因此,在当今世界,研究型大学与非研究型大学的比应是1∶99的关系。良机:中国发展民办大学适逢其时,因为民办大学从诞生那天起就在老老实实地做着“职业培训站”的工作,走的是一条历史必由之路,一条处于十字路口上的现代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14、农产品几近疯狂的表现的原因、危害。

原因:1、天气异常的影响,农产品主产区受灾。

2、运输成本逐渐提高,影响农产品价格。

3、农产品价格低于周边国家及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飙升后出口价格仍有竞争力。 4、全球流动性泛滥,国际国内很多游资把资源类商品、包括农产品作为价格洼地疯狂炒作。

5、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存在严重缺陷,容易造成垄断。

危害:1、国际国内游资炒作农产品威胁我国粮食安全。

2、对农民生产起到误导性指引,损害农民长远收益。 3、垄断会带来市场不公平竞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15、现在的房价疯狂上涨的原因分析。(可发表自己的见解)

? 总体需求呈旺盛趋势

? 人口的高速增长,资本和劳动力向中心城市流动 ? 住房供应结构的不合理

? 土地资源严格控制且价格上升,推动房价和地价互动上涨

? 建筑开发成本上涨

? 住房周边硬件条件的完善

? 1、政府监管不力,放任地方政府依靠土地财政。国家发改委等政府部门在整治农产品价格上涨方

面措施得力,方法正确,但是在整治房价方面措施疲软。 ? 2、政府为了求经济增长而不敢管。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对我给每年完成8%的增长率有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 ? 3、国际游资故意炒作房地产,打击政府公信力。国际反华势力利用游资炒作房地产,打击我国政

府的公信力。

16、2011年经济发展的趋势,国家制定政策的根据和经济发展方向。(书P92、P82)

趋势:①经济发展长期动力强劲;②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增强③金融系统安全稳定

方向:①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②要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持续发展

③要重视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

17、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 (书本P95)

18、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是什么? (书本P95,与17题一样)

19、如何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重要的任务是调整经济结构?(书P96-P101)

调整经济结构才能促进持续发展:

(1)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任务

(2)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也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首要任务 (3) 城镇化是扩 大内需最雄厚的潜力所在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 (4) 努力改变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状况

20、针对当前国内经济某一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表述完整。(主观题)

(一)通货膨胀压力持续上升

当前,中国经济整处在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关键时期,换句话说,中国经济尚未完全走出下行周期,在这种情况下,保持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从6月份以来,衡量中国通货

4

电商2班

膨胀水平的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节节攀升,7、8、9三个月同比分别上涨3.3%、3.5%和3.6%,10月份涨幅更大,当月上涨4.4%,比上月扩大了0.8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随着形势的发展,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开始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新涨价因素越来越成为主要原因。10月份,新涨价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0个百分点,占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的68.2%,比7月份高34.9个百分点。节节攀升的居民消费价格使通货膨胀预期不断被强化,通货膨胀压力成为当前经济运行最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次价格上涨与以往有几个明显不同的特点:一是以往几次通货膨胀都发生在经济上升期,而本次价格上涨则是在经济回落背景下发生的,处置不当,就有可能造成滞胀。二是以往的通货膨胀往往发生在需求比较旺盛的情况下,而这次价格上涨则是在需求特别是国内需求有所回落的背景下发生的,表现为成本推动型的上涨。今年以来,由于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影响,生产成本、流通成本等都大幅度增加,推动了蔬菜等食品价格的连续大幅度上涨,进而造成了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的持续扩大。三是以往的通货膨胀虽然也有国际因素,但这次价格上涨国际因素影响明显上升。

总之,这次的价格上涨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国内成本推动的因素,也有国际市场输入的因素;既有结构性价格调整的因素,也有市场流动性充裕的因素,特别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会不断推高通货膨胀预期。因此,本次价格上涨可能不是短期现象,而是一个中长期的过程。对于其危害性,必须高度重视。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是居民消费价格的持续快速上涨,以及随之而来的不断被强化的通货膨胀预期。由于通货膨胀的风险在于导致长期通货膨胀预期的上升,如果实际的价格上涨导致了长期通货膨胀预期的上升,那么它将真正具有风险,因为一般性的通货膨胀预期具有高度的自我实现性。所以通货膨胀必须防患于未然。

(二)宏观调控的难度增加

在影响2010年经济增长的因素中,宏观调控成为其中的重要方面,这在以往是很少见的。作为新世纪以来形势最复杂的一年,年初的宏观调控面临许多两难矛盾和问题。既要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又要有效防止产能过剩继续扩大;既要疏导价格矛盾,又要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既要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又要避免由于资金链断裂出现半拉子工程和银行呆坏账;既要发挥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重要作用,又要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既要加快城镇化步伐,又要防止土地管理失控等。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处理两难问题的复杂性超出了想象,宏观调控必须在保持增长和改善民生方面反复权衡,在促短期增长还是着眼长期增长上做出选择。

一是关于节能降耗问题。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最后一年,按照进度,要完成5年降低20%的降耗目标,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需要降低5.2%。但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不降反升,促使中国政府出台了强有力的降耗措施,这样一来,由于中国高耗能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0%上下,中西部地区大多超过50%,节能降耗势必造成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这需要在增长还是降耗之间作出选择。

二是关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问题。众所周知,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于拉动投资和工业增长有重要贡献,房地产需要保持健康发展,但房地产价格确实上涨过快过猛,老百姓难以承受。这就需要宏观调控既能控制过快上涨的房价,又不至于对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大的冲击,宏观调控的把握难度很大。从今年以来的实际结果看,国家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房地产投资依然增长较快,房价并没有出现比较明显的下降,表明了在现有体制下宏观调控作用的有限性和房地产市场的复杂性。

5

电商2班

三是关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政府融资难题,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应对金融危机、扩大投资起了积极作用。但也确实积累了比较大的风险。因此,作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今年国家加大了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清理力度,一方面,降低了地方政府的偿债风险,但另一方面确实也降低了地方的投资能力。宏观调控需要在尽量不对投资增长造成大的影响的前提下,稳妥推进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工作。

总之,2010年宏观调控面临诸多的两难选择,一些调控措施对经济增长速度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向下拉力,由于这些矛盾和问题不是短时期内形成的,恐怕会在较长时期内影响中国的经济运行,宏观调控在应对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21、第五次“陈江会谈”、第二届“海峡论坛“、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第八届“中国·海峡成果项目成果交易会”相关知识,时间、地点、主题及主要内容等。

①6月29日,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重庆举行第五次“陈江会谈”,双方正式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和《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

②第二届“海峡论坛:2010年6月20日 厦门 将两岸交流愿望与海西发展相结合 蔡武访谈(两岸文化论坛)

③2010年7月8日至11日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广州举行。本届论坛以“加强新兴产业合作,提升两岸竞争力”为主题。

④第八届“中国·海峡成果项目成果交易会”:会议时间2010年6月18日~20日,会期3天。会议地点: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博览会以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为主题,在科研机构与企事业单位之间构建起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平台,以及国际交流和两岸合作的平台。

22、2010年两岸文化交流的亮点。

一是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8年两岸文化交流项目就达到了4500多项,2万多名台生来大陆就读,两岸共同拍摄的电视剧、专题类节目更多,产业合作方面也有较大发展。 二是交流领域逐渐拓宽。目前两岸交流领域已经遍及教育、出版、图书馆、博物馆、新闻传播、民间艺术、演出、展览,求学、研讨、宗教、民俗、地方文化、特色文化等各个方面,交流也更加专业化、全面化。 三是两岸交流人员层级不断提高。台湾岛内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等政界高层人士,多次到大陆参加两岸文化交流论坛、祭祖仪式等文化交流活动。 四是活动逐渐形成品牌。海峡两岸艺术节系列活动、两岸图书交易会、北国风情冬令营,海峡两岸知识大赛等,都是近年涌现的比较知名的两岸文化交流活动。 五是某些领域交流呈现常态化。在很多领域,尽管两岸没有签署文化交流的协议这种宏观层次的协议书,但是许多具体领域和部门的合作慢慢已经制度化和常态化。

23、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概念、发展历程及主要项目。

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它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概念,总的目标任务是“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基本要求是经济一体化、投资贸易自由化、宏观政策统一化、产业高级化、区域城镇化、社会文明化。

海西发展历程:2004年“海西”概念浮出水面2005年“海西”首次写进中央文件

2006年总书记为海西指明方向2007年两个先行区

2008年海西驶上新干线 2009年海峡西岸经济建设上升为国家政策 主要项目:平潭综合实验区 翔安海底隧道 福州地铁 高速公路 福建高速铁路 海西旅游 宁德核电站 福清核电站 宁德工业园 厦门湾双鱼岛

6

电商2班

24、ECFA签署的意义、影响及ECFA签署后的海西机遇。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意义:一是有利于两岸共同提升经济竞争力。

二是有利于两岸共同增进广大民众福祉。

三是有利于两岸共同促进中华民族整体利益。

四是有利于两岸共同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机遇和挑战。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影响:

①据台湾方面统计,ECFA签订后,台湾今年经济增长率可能从原来估计的6.14%上冲到8%。除带动经济增长外,也会提高台湾的就业机会,预计有2.3万家中小企业受惠,嘉惠劳工达42万名。 ②对于ECFA,广大岛内同胞也“最在意、最关心”。

③“没有一个人能躲得过ECFA的影响”——台湾《商业周报》 ④“两岸正式签署ECFA,这不仅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里程碑,更是台湾经济再起飞的关键时刻”——台湾空大教授李允杰

⑤“两岸自此进入后ECFA时代,走向正常化、制度化、自由化的全新两岸经济关系”——台湾“中时电子报”

机遇:首先,市场门槛的降低,将带动海西出口贸易

其次,ECFA的签署,将为两岸投资提供保护,促进产业交流与合作,利于产业重组。 第三,服务业市场的扩大,能增加海西经济区的就业岗位。

25、两岸关系与海西发展战略的辩证关系。

①、海西战略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②、海西战略将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并不断取得新突破③、海西要发挥独特的对台优势,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充分发挥赋予的对台先行先试政策

26、“中央一号文件”的定义。

“中央一号文件”是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该文件在国家全年工作中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的地位。一号文件中提到的问题是中央全年需要重点解决,也是当前国家亟需解决的问题,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

27、2004——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

2004: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多种渠道增收 2005: 支持农村基础建设

2006: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7: 积极发展现代化农业建设 2008: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2009:新土改,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承包权

2010:继续锁定三农: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

--2010年《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扩大农村需求,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引导信贷资金投向\三农\三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适时出台刺激农村消费需求的新措施.

--2009年《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9年新土改,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承包权.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明确了旨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一系列措施.

--2008年《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提出财政支农投入及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提出要走中国

7

电商2班

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007年《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提出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 --2006年《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确定\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为基本策略,要求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进一步扩大农业税免征范围,加大农业税减征力度,在牧区开展取消牧业税试点;要求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2004年《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要求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2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新型农民、增加农民的收入,其具体措施是什么?

(一)稳粮保供给: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等农产品生产,努力保持市场稳定和价格合理水平 (二)增收惠民生: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加强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和农民技能培训 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三)改革促统筹: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的外部环境,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 推动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加大“三农”投入力度。

? 加强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 ? 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服务能力强、民主管理好的合作社给予补助。

? 坚持政府引导、分级负责、农民自愿、上限控制、财政补助的原则,探索建立新形势下村级公益事

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有效机制。 ? 实行有利于小城镇发展的土地和财税政策。

(四)强基增后劲: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全面提升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水利建设)

29、当前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着挑战、新时期农村改革的核心任务是积极统筹城乡发展,如何促进中国农村的改革与发展。

①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农民成为市场主体、加强政府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改善农村基层社会结构)②继续增加国家对农业的投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农比例、进一步加大金额改革力度,建农村金融体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③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大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进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发展、鼓励支持校企合作、培育农业技术市场、农业技术推广与普及、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④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县域经济的活力和实力是保障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加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县级财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加快实施以工业化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 、应把发展县域经济与加快小城镇发展结合起来,引导企业向小城镇集中,以增强县城的集聚和辐射功能 )

⑤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30、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

1954年9月 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

31、民族问题的五个基本特征?复杂性,重要性的表现? (书P134)

基本特征: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重要性的特点。

复杂性:主要表现为“八个交织”: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政治问题与社会问题;国际问题与国内问题,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优秀的传统文化与落后的生活方式;合法的民族宗

8

电商2班

教活动与非法的民族宗教活动;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等等交织在一起,非常复杂。重要性:民族问题的重要性体现在“六个关系到”: 关系到国家主权; 关系到领土完整; 关系到社会稳定; 关系到边疆巩固; 关系到经济发展; 关系到国内各民族团结.

32、民族问题的三个离不开是指?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33、分析西藏拉萨“3.14”事件,新疆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两起事件的实质。

实质:拉萨“3.14”、还是新疆“七.五”事件与民族政策毫无关系,既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一场捍卫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严肃的政治斗争。 原因:西藏拉萨“3.14”事件的原因是达赖集团进行分裂活动,导致“7.5”事件直接的原因是有人利用广东韶关“6.26”事件煽动起来的。

34、民族自治地方的自制权有哪些?

(一)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二)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力、(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四)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五)保持或者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 、(六)自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七)自主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

35、什么是民族问题?民族问题的特点有哪些?

什么是民族问题

1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 2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

3民族与阶级的关系问题 4 民族与国家的关系问题

民族问题的特点表现为“五性” : 即民族问题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重要性的特点。

36、社会主义时期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实行民族区域自制

37、如何认识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性。

①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能最大限度激起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能使各民族人民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并且平等地享受创造历史带来带来的好处,这就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 ②维护促进民族团结能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创造历史的活动当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维护促进民族团结能把不同的民族的人民群众聚集到一起。假设民族不团结,那么各个民族之间就是分裂的,甚至民族内部也有这样那样的矛盾,这样就分散了人民群众的力量。正所谓“众人合起力,开动大帆船”,把来自不同民族的人民群众的力量合成一股团结统一的力量,并把这一力量投入创造历史的活动当中必然能更好的创造历史。③各民族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繁荣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民族团结的最终目的,这是符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论断的。民族团结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祖国的繁荣发展,具体来说就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就是说民族团结从一开始就是出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考虑的,其本身也就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保障和推动作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各民族是人民群众根据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和文化心理素质方面的不同而进行划分,其本身也就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民族团结又以促进祖国繁荣为组中目的,这是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相一致的。④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材料场所等等都是由祖国为其提供的,祖国的统一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提供了有利的空间,而民族是祖国统一的重要保证

38、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 (1)我国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东部平原,交通便利,占据先天发展优势;西部地区多山地丘陵沙漠戈壁,交通闭塞 ②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国家经济重心的不断变迁。

③政策原因:改革开放后,采取促进东部沿海率先发展、率先开放政策,在投资、财税和金融等方面对东部地区进行倾斜。这些政策给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带动了整个国家的发展,但客观上也拉大了东部与中西部发展的差距。

④体制原因:计划经济时代不尽合理的价格体制对城乡、区域差距扩大有明显影响,国家为积累工业化所

9

电商2班

需资金,长期维持了能源原材料产品和农产品的低价格,使中西部和农村发展受到抑制。

(2)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发展不平衡问题。

①经济角度:发展不平衡会使国民经济难以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在过大的发展差距下,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的资源、资金和人才等生产要素,会不断流入东部地区和城市。这将对落后地区和农村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不利于它们形成自我发展能力,从而阻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②社会层面:发展不平衡容易使整个社会产生心理鸿沟,削弱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社会成员身心和谐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发展差距过大,会导致沟通理解障碍,滋生冷漠、不满、对立、仇视情绪,加剧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一些地方社会仇富心理滋长、群体性事件增多等,与发展差距过大有很大关系。

一些国家历史经验表明,当发展不平衡问题与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等纠结在一起时,往往成为社会动荡、国家分裂的诱发因素。能否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大挑战。 科学发展观既切中了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要害,又指明了解决问题的方向,是破解发展不平衡的根本思想武器。只有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才能逐步推进城乡、区域的均衡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3)如何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1、以加强“三农”为根本立足点

2、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调推进为战略着眼点(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好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

3、以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为重要着力点(加快建立有利于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的激励机制,引导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要素向农村聚集。)

4、以城乡改革联动为关键切入点(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深入推进城乡配套体制改革。)

(4)如何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①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②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欠发达地区综合发展规划,多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落后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鼓励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对口支援,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纽带、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的互惠互利机制,调动各方面参与扶贫的积极性。 )

③积极推动主题功能区建设(完善和落实相关规划和政策,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加快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④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仅要缩小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而且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9、怎么看看病难。 (1)看病难突出体现。

到大医院看病难、挂专家号更难、医药费负担重、农村居民看病最难

(2)看病难的具体原因。

政府投入相对不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公立医院趋利化、药品价格虚高

此外,由于医药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新药、新技术不断出现,加上人口老龄化、疾病模式的转变等因素的影响,卫生服务成本增长很快;部分群众缺乏对基本医疗和健康知识的了解,不管大病小病都直奔大医院,部分患者甚至主动要求医生提供大检查、多开贵重药品,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看病难问题。

(3)怎样让群众看病更便捷。

①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城乡基层医疗机构一般设在城乡居民生活圈中,且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社区医生是居民的邻居、朋友,在提高医疗服务的便利性、可及性和控制医疗成本、改善医患关系方面有着大医院不可比拟的优势。)②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继续加大投入力度,使全国每个乡镇至少要有一所卫生院,每个行政村都要有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室,并配备必备医疗设备设施,改善就医条件和环境。积极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合

10

电商2班

理规划和配置乡村卫生资源,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能力,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③加快城市社区医疗机构建设、(把城市卫生投入重点转向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合理规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合理调整和配置资源,既要将现有的一批小医院转型或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又要引导社会力量兴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④加大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力度(完善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不仅需要“硬件”的发展,更离不开“软件”——人才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要重点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城乡基层服务,在职称晋升、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同时,也要鼓励大医院通过对口支援、人员培训等方式,帮助城乡基层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政府要科学界定各级医院的功能定位,通过在基层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等综合措施,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引导群众养成“小病解决在基层,大病转诊大医院”的就医习惯,使基层医疗机构真正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4)怎样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①医疗保障建设“减负”( 在农村要进一步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参合人数稳定在高位;提高筹资标准,今年政府补助水平达到每人每年120元;提高补偿比例,力争使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60%左右。在城镇要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加快覆盖就业人口以及老人、残疾人和儿童;今年城镇居民医保的政府补助水平也要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改进城乡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简化报销手续,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做好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各项制度之间的衔接工作。)

②基本药物制度“减负”:(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治病优先需要的基本药物进行统筹管理,从制度上保证其价格的稳定性和可及性。在所有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实行药品价格零差率销售,通过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使群众用上安全、放心和价廉的药品。目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已经发布,确立了307种基本药物;通过试点使得许多地方基本药物价格降低了25%—50%,且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③推进公立医院“减负”:( 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服务机构的主体,承担着为广大群众健康服务的重要职责,必须坚持公益性方向。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形成规范合理的政府投入机制,确保公立医院真正姓“公”。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切断医院与药品销售之间的利益链条,改变过度依赖药品销售收入维持运转的局面。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减少“大处方”和过度检查,进一步降低药品、医用耗材和大型设备检查价格。公立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增加政府补贴、增设药事服务费等途径解决,药事服务费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④强化规范“减负”:(对非国家基本药物加强监管,严格市场准入和药品注册审批,大力规范和整顿生产流通秩序,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整合,尽快建成高效率、低成本、符合国情特点的药品流通供应保障体系。加强产供销各环节的监管,杜绝旧药“高价复出”。充分发挥行政监督、技术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坚决治理医药购销中的商业贿赂。加强对公立医院财物收支、业务开展、资源布局的规范,开展对公立医院的绩效评估,吸收患者和群众参加对公立医院管理的监督,使得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落到实处。)

40、怎么看房价过高。 (1)房价过高的症结。

投资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资金推动、地价推动、制度原因

高房价不单是房地产领域的问题,而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如何切实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①明问责:就是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关键在各级政府特别是城市政府。“新国十条”明确提出,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实行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城市人民政府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部署上来,认真落实调控政策,切实履行好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职责。要加强对地方政府工作的考核和监督检查,建立约谈、巡查和问责制度;对稳定房价、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不力,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要追究责任。)

②抑投机:就是坚决抑制投资投机性住房需求(实行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提高购买第二套、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严格住房消费贷款管理。发挥税收政策对住房消费和房地产收益的调节作用,加快研究出台引导个人合理住房消费和调节个人房产收益的税收政策。)

11

电商2班

③增供给:就是增加住房有效供给(增加居住用地的供应,及时制订并公布以住房为主的房地产供地计划,依法加快处置闲置房地产用地。完善土地出让方式,抑制居住用地出让价格非理性上涨。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给 抑制高档住房价格非理性上涨)

④“促保障”: 就是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实土地供应、资金投入和税费优惠政策,确保完成今年建设保障性住房300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280万套的工作任务。按照政府组织、社会参与的原则,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

⑤严监管:就是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购地和融资的监管,严格查处土地闲置及炒地行为。加大交易秩序监管力度,对存在捂盘惜售、囤积房源、哄抬房价等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加大曝光和处罚力度。抓紧制定房屋租赁管理办法,规范发展租赁市场。完善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公布住房建设计划和住房用地年度供应计划。)

41、怎么看教育公平。

(1)为什么教育公平问题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择校热”高温不降、困难群体受教育机会不公平、不同地区受教育机会不公平

(2)影响教育公平的原因是什么?

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教育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政府制度不完善

(3)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提质量、重配置、缩差距、建机制

①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②缩差距: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

③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④建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一些地方探索的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做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

(4)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

强化流入地政府责任、发挥公办学校主渠道作用、 扶持社会力量办学、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5)如何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得起学?

为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全国高校普遍建立了“绿色通道”制度,对经济困难学生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再根据核实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予以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是国家对困难学生资助强度最大的制度安排,也是困难学生得到实惠最多、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制度安排。要不断完善这一政策体系,把各项资助措施落到实处,确保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无论哪个教育阶段,都不能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上不起学。

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资助标准、落实资金保障、动员社会力量

补充材料: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集中地表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这就是

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核心。

12

电商2班

1、妈祖,姓林名默,乳名默娘。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相传她自幼聪明、勇敢、善良,多次在海上救助落难的人,被人们称为通贤神女。宋元时期,由于海上交通贸易的发展,在海上作业的人越来越多,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妈祖信仰就因运而生,她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海上女神”。 2、(1)妈祖文化根在大陆,在台湾得到保护和传播,它是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台湾较早的妈祖庙,其大多数是由福建湄洲岛的祖庙分灵至台。(2)妈祖文化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信仰,台湾的妈祖信仰十分普遍,台胞有三分之一以上信仰妈祖,妈祖信仰文化是台湾民众中华情结的重要载体,是两岸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千余年文化的传承,形成的是坚不可摧的民族意,这充分说明台湾同胞永远怀念大陆的深远意义。(3)两岸有共同血缘、宗缘、法缘,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更为两岸的妈祖文化交流奠定了深厚基础,两岸妈祖交流的不断热络,增进了两岸同胞的情谊,也对两岸和平稳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4)妈祖文化在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它缓和两岸紧张的局势,促进本源共识,马祖爱国,信众也爱国。同时也繁荣中华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1、 谈谈福州的特色文化(文化有哪些,代表人物、事件) 1、三坊七巷1、“三坊”分别为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

“七巷”分别为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三坊七巷”形成于唐王审知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门窗漏花采用镂空精雕,榫接而成,以及丰富的图案雕饰,精巧的石刻桂础、台阶、门框、花座、柱杆随处可见,集中体现了福州古城的民居技艺和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近代以后的重要历史事件,如虎门销烟、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 、 “一二〃九”运动、卢沟桥事变等等,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关节点。从三坊七巷中走出的人物都在这些事件中扮演了时代推手的角色。 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虎门销烟 沈葆桢:中国“船政之父”。——福州船政学堂(洋务运动) 曾宗彦(1850—1912):“近代陆军之父”——洋务运动 林旭(1875—1893):“戊戌六君子”之一 冰心(1900─1999),人称“世纪老人” 林长民(1876—1925):“五四”运动引发者。 陈矩孙(1913—1987):“一二〃九”运动组织者

林觉民——黄花岗十二烈士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

1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r7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