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土家族苗族风俗介绍
更新时间:2024-06-03 18: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风 俗 篇
挑“金银”水 印江土家族节日习俗。金银水即新年凌晨从水井中舀出的水,土家族的男人们每年都要挑金银水,习俗源流无从查考。新年的第一个时辰内,土家族的男人们便挑上水桶,拿着香、纸、烛,提上灯笼,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和美好的愿望,静悄悄地前往离家近的那口水井旁,轻轻放下手中的东西,先点燃蜡烛,再焚香化纸钱,口中轻念祈求平安幸福,新年发财之类的吉言,然后用葫芦瓢小心翼翼地在水井里舀水将桶装满挑回家。回家路上不能大声说话,生怕得罪山神,亦不能让桶中的水荡一滴出来。到了家门口,要大声喊:“金银水挑回来了!”屋里的人应道:“快让金银水滚进来。”于是,土家族男人挑金银水进屋,屋里人将水桶稳稳接住,再轻轻的往水缸里倒,心里默默祝福:“金银水进屋了。” (陈法权)
腊月二十三祭灶神 印江土家族节日习俗。祭灶神习俗许多民族都有。传说灶神是一家之主,每个家庭一年中的是非善恶,他都记录在案,要向上天玉皇大帝汇报,因而,灶神是不能得罪的。印江土家人认为灶神在腊月二十三日晚上要去天上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年中全家的善恶,希望他隐恶扬善,所以在当天下午晚饭后,要将锅、碗、瓢、盆、火钩、
火钳等炊事家具清整干净,摆放有序,用茶盆装上刀头肉一个,粑粑、豆腐、炒蛋各一盘,酒三杯,点上三柱香两支烛,然后用十二数长钱,一贴散钱焚化奠祭,在刀头肉上用刀划一个十字,把肉、蛋等食各拈一点丢在燃着的纸堆上,表示灶神已吃喝了,钱也收到了,便会高高兴兴去天上向玉皇大帝汇报。祭祀中除男人主祭、跪拜、祈祷外,家庭主妇也要参加跪拜磕头,这是妇女在春节前后唯一能参与祭祀的活动。(陈法权)
三十夜的疙蔸火 印江土家族春节习俗。大年三十,吃过年夜饭,大人们的心情轻松了起来,或围着“火坑”烤火,或近邻相互串串门,见面总是一句“过年分饷办齐了!”对方也客气地回敬一句“在你家哟”。夜幕降临,串门的人们各自回家燃起疙蔸火来。平时印江土家人冬天烤火,或烤自家火坑,或烤“烘笼火”,或烤“火盆火”。在年三十夜,无论用火坑、火盆,必须烧“疙蔸火”。烧起疙蔸火,老人们总是对家人、对小辈封赠、祝愿;女人们则精心守护着疙蔸火,让火焰紧紧聚在一起,燃得通红透亮,象征来年五谷丰登、财源旺盛。一家人围坐在疙蔸火边,嗑着花生和葵花,吃着香甜的米酒,尝着糖食果品,尽情享受天伦之乐;拉家常,讲故事,盘算着来年的生计。老老少少,其乐融融,是一家人一年中最开心的时候。12点钟,新年伊始,男人们放
着鞭炮迎接新年到来,随后点上三柱香,燃化些钱纸,祈求新年风调雨顺。之后,年纪大的和已婚妇女们各自休息,只有年青人和稍大的孩子仍在火坑边或玩牌、或吹牛,直到天明,称为“守夜”或“守太岁”。(陈法权)
祭财神 印江土家族民间祭祀习俗。祭财神是中国各民族的共同信仰,祭的都是赵公元帅,唯土家族敬祭的是“四官菩萨”。四官菩萨即土家族的“罗、吴、冉、唐”四位英雄头领,他们在世时英勇抵御外侵,团结族人生产致富,死后被尊为神。印江土家族的家龛上都供有“求财有感四官神之神位”,或“酉溪显化罗吴冉唐四官尊神位”。大年初二凌晨祭财神,是土家族人在整个春节期间最隆重的祭祀仪式之一。祭案上用九支红烛分成三组插在三个泥座上,家龛上三个香炉里也要分插九支三组。祭品用猪头一个,红公鸡一只,富裕的家庭还要配四只猪蹄。祭祀时把熟猪头盛于大钵或木盆里,猪嘴向前,鸡跨于猪头上,猪蹄分置猪头四边,代表全猪。香纸钱丰盛,“四官钱”是特制的,祭祀一切如仪。焚香化钱后即放火炮。此时邻居之间都会善意的暗暗较劲,看谁家的火炮最多,最响。炸得最响的召示着今年财运亨通、百事顺利。祭毕,除祭品外其它东西都撤除,沿桌摆放若干杯筷,然后提着灯笼出去拉客到家吃酒,叫做“退老爷酒”。退老爷酒是最富有人情味的,无论碰到什么人,一定要拉到
家里去吃杯酒,被拉的人也绝不能拒绝,即使是平时邻里间有点芥蒂,甚至吵过嘴,打过架,碰到后也要请,被请的也一定要去,否则邻里视为“没见识”而轻视。这种淳朴豁达的习俗,三杯酒下肚使邻里的积怨烟消云散。他们土碗盛酒,拿着大块猪头肉,蘸着绒辣椒吃着、喝着,相互嘲笑和打趣,或说一些粗话笑起来。这家吃罢,那家又邀,川流不息,直到天亮,各自的婆娘们既埋怨又怜爱,踉踉跄跄的扶回家,好似一幅“家家扶得醉人归”之景。(陈法权)
说春 印江土家族的风俗之一。说春之人称“春官”。每年立春后到雨水的十五天里,春官拿着纸糊的春牛,排家排户去说春,散发春碟。春碟是根据农历制出一年三百六十天的每一天,上有二十四节气,两边有月大月小,下面有鱼、樵、耕、读等简单的线条画,老百姓可根据春碟上的内容来判断这一年年岁的好坏、庄稼的早迟、物价的起伏等。所以,有经验的农民可以不要日历,但不能没有春碟。春官在土家人心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所到之处颇受人们尊重。说得好的春官,除“香、纸、米、进门词、出门词”必说外,常常是见样说样,顺口即来,显示自己聪慧机敏,祝福主人五谷丰登。关于说春的源流,据许多春官说的“春牛庚生”得之起源于唐朝。“??文官衙前投了票,武官衙前领了文,魏征丞相制纱帽,吕后云来制龙袍,制起龙袍春官穿,怀抱书本出衙
门,排家排户要去走,家家门前去说春。” (陈法权)
土家赶仗 印江土家族狩猎习俗。很早以前,梵净山地僻荒蛮,印江土家族先民在这里渔、樵、耕、读,田土周围,草木榛榛,鹿豕狉狉。先民们种植农作物刚成熟,就罹遭野猪等害兽糟蹋吞食,影响当年收入,造成生活困难。于是赶仗应运而生。印江土家族的赶仗,俗称“追山”。其组织形式有三种:①集体行动。其方法是一人提倡,众人响应,打破疆界,四方增援,共同灭兽。上阵人数少则几十人,多则百余人。参与者手执刀叉或土炮,带上自家喂养的“追山狗”,直奔山林。所到之处先放追山狗入林,追山狗在林中嗅到兽臊气,紧紧寻踪,追山狗叫声迭起,旨在找到害兽,众人则聚而歼之,有幸逃脱的害兽较少;②以户为单位行动。有的家庭,父子人多,身强力壮,又养有追山狗和拥有土炮,便农忙生产,农闲赶仗。每到一处,人在害兽常出入之道坐卡,追山狗入林觅寻,一旦发现目标,用土炮击之;③单人出击。这种方式,多系发现目标或害兽活动地点后,常以放索套和放网,有的放矢,不手到擒拿,也要把它赶离此地。土家赶仗大都在秋季,因为此时苞谷、红苕开始成熟,野猪等害兽纷纷出林,在庄稼地里又吃又糟。其余时间单人出击较多。群众性赶仗,所获猎物,见者有份,头和四蹄归首枪猎中者;项颈肉归第二枪猎中者;其余众人均分,谓之“沿山打猎,
见者有份”;肠肚归追山狗,因其侦察和协助追捕有功,谓之“共同生存,和睦相处”。土家赶仗,凡有收获,必祭土神、山神。(陈法权)
祭拜祖宗 印江土家族信仰。印江土家人认为自己的祖宗庇佑子孙后代兴旺发达,因而在自家住宅的重要位置——堂屋正中上方设立香盒(家龛)供奉祖宗牌位,常年祭祀,敬奉为神。香盒制作特别讲究,一般为120×90公分方形盒龛,凹陷,四周饰以精雕细刻的“花边芽子”,下方置神龛,储存香、纸、烛等祭品,神龛正中镶一大幅字。香盒正中贴“天地君亲师位,”左边贴“××堂(堂郡)上昭穆神位”,依次为“住居土府”、“神农”、“三元三官”、“观音”、“孔圣”、“文昌”、“关圣”、“灶王”、“财神”等牌位及一世祖至显考(逝去的父亲)内亲名录和外戚名录。写香盒要请当地德高望重的书法家书写,书写的各神牌位贴好后请先生举行祭祀仪式,称为“安香盒”。香盒上的“堂郡”一般是写该户的发祥地,如“天水堂”、“勃海堂”、“晋阳堂”、“关西堂”、“颖川堂”;也有写祖宗被封敕职位的,如“武候堂”;也有写祖宗高尚品质的,如“四知堂”等。土家族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修房造屋、生日寿辰都要在香盒前摆设供品,点烛烧香化纸钱,磕头作揖,跪拜祭祀祖宗。以姓氏聚居的土家村寨都要修建宗祠作为祭祀祖宗的场所,宗祠内供奉祖宗牌位,
有的宗祠还供有始祖塑像。神主牌位一般木制,精雕细刻,表示对祖宗的崇敬。每年清明,族人在宗祠里祭祖,制定修改族规,续族谱,决定族间重大事宜。宗祠的建筑格局严谨,中轴线上有戏楼、正殿、天井、后殿,两侧分耳房、厢房、配殿,周围为封火墙。印江现存较完好的宗祠有峨岭严氏宗祠、洋溪周氏宗祠、建厂田氏宗祠。(陈法权)
崇拜土地神 印江土家族信仰。印江土家人称土地神为土地菩萨,是崇拜的主要神祗。传说土地神有九大兄弟,所司职能不同,分镇宅长生土地、当方土地、山神土地、桥梁土地、南丫土地、粮山土地、天门土地、城隍土地、引兵土地。这九大土地神,土家人常祭的是镇宅长生土地和当方土地。镇宅长生土地的牌位供在香盒的下方,保佑家人清静平安、六畜兴旺;当方土地则供在村头寨口用石垒建1-2平方米的小龛或小庙里,常塑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的画像或书写牌位,以保一方平安。凡遇三灾八难、家庭不和、蚀财等,就到土地庙去烧纸许愿。天门土地神坐镇南天门,专管天上三星(文曲星、财帛星、老寿星)和雷神,土家人建新房开财门就要祭天门土地神,请出三星和雷神。土家人认为:凡不行孝道的逆子恶妇就要遭天雷劈打的报应,敬奉好天门土地神就能抑恶扬善。粮山土地神管粮食丰收;桥梁土地神管桥梁;南丫土地神管风水龙脉;城隍土地神管阴阳两界;山神
土地神管山林庙宇;引兵土地神管阴兵神将。崇拜土地神既是一种民间信仰,也是一种原始的宗教活动。(陈法权)
崇拜白虎神 印江土家族信仰。土家人自称是白虎的后代,崇拜白虎神,即就是崇拜自己的祖先。土家先民是古代的巴人。巴人发祥于今河北长阳武落钟离山的赤黑二洞,由巴氏、樊氏、谭氏、相氏、郑氏五个民族部落组成,“未有君长”,后经过智慧的争斗、比赛,投剑于石穴、乘土船等,巴氏子务相均获胜利,被其它四个部落拥立为君,号称“廪君“,由此组成部落联盟。《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载:“廪君死,魂魄化为白虎,巴人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土家先民把白虎与祖先联系起来,认为白虎即祖先,作为图腾加以崇拜,将给土家人带来吉祥,即就是人们常说的“白虎当堂坐,无灾又无祸”。印江土家人在小孩头上戴虎头帽、猫头帽,成年包白帕子等,就是崇拜白虎,驱邪护身。若住宅对面山势险峻,土家人则要在大门上钉上雕刻虎形的面具,称为“镇山”,可以避邪,保佑主人家清静平安。(陈法权)
玩水龙求雨 土家族信仰。神话中的龙是千变万化,上天入海,呼风唤雨,能大能小??,人们喜欢、赞颂、崇敬、敬畏它。印江土家人认为,龙是神,山体滑坡是龙在山里翻身导致,给以烧香;山洪瀑涨是龙要归海从此路过,给以化
钱;天旱成灾是龙不肯来行云布雨,求之必得,遂玩“水龙”求之。水龙,顾名思义,水、龙相连,缺一不可。水是人们准备用来泼洒龙的,龙是草把龙,用稻草先扎龙头,再挽草疙瘩为龙身,辫草辫弯成“S”形穿在竹竿上为龙尾,用草绳连接龙头、龙身、龙尾即成。这种草把龙,与正月小孩玩的草把龙有相似之处,都是草扎成,所不同的即:一个是闹元宵,一个是求龙降雨。所玩水龙沿途过村串寨,主办村寨要事先发《通知》,内容为:“求龙降雨,即日水龙到此,ㄨㄨ寨求龙降雨会”。使其备足水,泼洒水龙。水龙到村寨,挨家挨户,在其院坝舞玩水龙,主人用瓢舀起水泼洒水龙,只见水花四溅,白浪滔天,如浪里撑蛟。舞水龙的人,迎水而舞,头上水花盖顶,身上流水如注,加之锣鼓铿锵,笑语风生,场面十分壮观。玩水龙毕,举行送龙仪式,求龙降雨活动结束。(陈法权)
安案板 土家民俗。很久以前,印江土家人操办红白喜事,都要请梵净山上的厨四神来帮忙。厨四神即火神、灶神、酒神(仙)、飞神,他们分工合作,各执其事,火神烧火,灶神下厨,酒神司酒,飞神打杂(挑水、传盆、接客等),为主人家操办酒席又快又好。至今,印江土家人操办红白喜事亦奉请厨四神,这项重要的活动土家人称为“安案板“。案板由主厨来安,先在菜房的上方(靠主人香盒的一方)安两
条长凳,再将木板平铺在木凳上即成。接着在案板上摆刀头(方块猪肉)一个,白酒四两,插香米一碗,香四支,纸钱一贴,利势钱一元二角。然后焚香化纸钱,口中念念有词:四神四官大神,四神四官尊神,四官菩萨保佑主人家,保佑灶前老母,灶后夫人,烧火娘子,挑水郎君,打盆之人更加小心;钢刀飞快,不犯吾手,师傅照看案板,您用钱财,任凭火化。化纸钱毕,放鞭炮迎接四神,并将四杯酒分别倒一滴在纸钱灰上。然后,主厨把剩下的酒分给厨房、饭房、酒司、打杂人等,各位一饮而尽,便高高兴兴地去完成各自份内的事。(陈法权)
烘笼火 土家族生活习俗。烤烘笼火,是印江土家族人冬天取暖的方式之一。自古及今,一到寒风剌骨的冬季,直到雨雪纷飞的初春,烘笼便成了人们的伴侣,形影不离。闲人走玩,手提烘笼,隐在衣襟之内,轮换烤腹、背;坐下时,再烤双脚。妇女纺花,烘笼放在当门,以衣襟遮住,温暖全身。少儿上学,背负书包,手提烘笼;到学校,脚踏烘笼,手执笔杆,口读诗书,寒窗变“暖窗”。干部上班,脚踩烘笼,工作有劲头。鳏夫睡觉,一则用烘笼烤被窝,二则用它放在脚头烤脚。寡妇亦然。烘笼,用篾片、篾条、篾丝混合编织外壳,在壳内放入一个泥土烧成的钵子(称为烘笼钵),钵子里加上灰和炭火,渭之“烘笼火”。为了安全,往往在
其口上盖上一个用铁丝织成的圆形折折。为了调整火势,还要在烘笼上系一对铜火筷,火大,则用火筷弄点灰盖上;火小,则把灰弄开点。折折上可以炕糍粑等物,钵子里能烧洋芋、红苕吃。烘笼成圆桶形,躯体大小、高矮不等,一般型号高约30cm,周长约50cm,直径约22cm。有个儿矮、分量不重、提得起、放得下、搁得稳、能烤脚、又烘手、亦烤身、朴素大方、经久耐用等优点,赢得了印江土家人及各族人民的青睐。烘笼属小商品,印江县内各市场均有销售,冬季更甚,不少外地人来印江见之为稀奇之物。(陈法权)
奠茶 佛家茶事。梵净山茶在梵净山五大皇庵四十八脚庵寺院中作为祭品,用于尊天敬地或拜佛祭祖。以茶供奉佛祖菩萨时,称为“奠茶”。祭佛用的茶都是好茶,据《明实录》载:梵净山茶收四等:雷公茶、雨前茶、热茶、扫尾茶。雷公茶献皇上,准抵皇粮,称团龙贡茶(1945年止抵赋);雨前茶供佛;热茶灌于菩萨“腹内”,每年换一次,作为自用;扫尾茶待信士。饮茶在寺院中不仅有助坐禅 、拜佛祭祖的功效,还有联络僧人感情、团结合作的作用。在梵净山寺院中,僧人饮茶成了日常生活制度,平日寺院主持请全寺僧人吃茶,称为“普茶”,按“受戒”年限先后饮茶,称为“戒茶”,逢佛教节庆大典,或朝钦赐袈裟、锡杖时,要举行庄严、盛大的“茶仪”。清光绪六年,贵州巡抚岑毓与地方官
僚及文人在护国禅寺煮茶会友,延揽英雄,护国禅寺住持举行过“茶仪”。(陈法权)
祭风神 印江土家族传统祭祀节日。每年阴历6月6日举行,三年一小祭,十二年一大祭。最初多以杨姓主其事,后多以任姓主祭,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届日土老师主持祭仪,设神坛于风神堂(庙),供雷公、电母、风伯、雨师四大神牌,备七十二牲祭品,行跪拜仪节,祭礼迥与常殊。祭祀开始,先于灶房启神,一人铲锅,一人打雷钵,土师作法,使灶房发出“哗哗”、“咚咚”声,似雷雨声。然后返坛拜舞拽神,由十二人头戴粽叶帽,击鼓起舞,边舞边唱,时有吼声、念语等,循节奏变换阵列,以示虔诚。舞毕,于坛前广场竖旗,取两竹杆绑白旗(或红、黑二旗),土师作法,十余名神汉竖旗于广场,旗杆不着地,直至祭毕。最后杀牲。先世杀牲必备七十二牲,自太牢而下,凡禽兽鳞介鱼虫,均具毋缺,还必杀一白面人。今人祭祀常杀牛、猪、羊、鸭、鹅等家畜和茅草人(或纸糊白面人)。杀牲场面热烈,所杀牲肉合锅煮成稀饭,各户分食而终。整个仪式庄严肃穆,神秘而隆重,历来引为土家族盛事。(张松礼)
纸钱 又称“冥纸”,即阴间所用之钱。印江民间祭祖祭神常用长钱、散钱,多以火纸裁折叠成长方形,中间用打纸工
具打成形如“( )”状对称竖排两组,每组5个或7个,即成。散钱以“帖”计数,长钱以“束”计数焚化。婚俗中的“烧香”、葬俗中的“烧七”,以散钱分封“伏纸”,上写死者名字,并念其名讳化纸。另有一种专用“四官钱”,折后大致呈“而”状,专供祭祀“四官菩萨”之用。(张松礼)
苗族祭祖 印江自治县新寨乡凯望杨姓苗族每年春秋两次祭祖。农历二月十五为小祭,八月十五为大祭。与汉族的清明祭祖完全不同。大祭时凡族人按人捐资捐粮,购牲(猪、羊)礼祭品,届时在祠堂内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由族中有威望的长者(过去是族长)主持。在祠堂正中神案上摆好香案祭品,焚纸燃香后,主持者恭读祭文,全体俯伏于地,三礼九叩后,长号唢呐齐鸣,锣鼓、鞭炮铁炮惊天动地,热闹非凡。祭毕把祭品按股份分摊,称为“份肉”,由家长带回家,全家分享。小祭时以户为单位,在堂屋“京柱”前击鼓焚香燃纸默祷,求祖宗护佑。(杨再荣)
祠堂会 又称清明会,苗族习俗。是一种以宗族为单位的民间聚会形式。由族人按人分摊股份钱粮,通过摇骰子或抽签决定承办祠堂会的承办人。称之为“摇会”。承办人组织清明“挂清”事宜。届时,在祠堂内祭祀后到祖宗坟上“挂清”。(用白皮纸打制的清纸插到坟上)。然后宴请族人饱餐
一顿。略有盈余归承办人。如承办人无能力承办,可以转让承办权。通过这种形式,加强民族间的团结和互信,促进情感交流,和睦相处。(杨再荣)
祭土地 土家族苗族都有祭土地的习俗。土地神是人们心中最崇敬的神祗。每村每寨都修有土地庙(祠),供奉土地公和土地婆,每家每户家龛下边都要立土地牌位。土地有九神,各司其职,如天门土地主管天地尺牍,往来人间天上向玉帝禀告,城隍土地主管阴曹地府,惩恶扬善;山神土地主管狩猎,伐木烧炭??还有当方土地、长生土地、南桠土地、青苗土地、桥梁土地、梁山土地等。祭祀土地一是在土地庙,一是在家龛前。除逢时过节外,一般在结婚时,新娘经过土地庙都要丢“香把”(用红纸条缠绕三匝的三支香)玩灯(花灯、龙灯)途经土地庙也要焚香燃纸,祭拜土地神,以求平安。(杨再荣)
祭梅山神 土家族习俗。是一种原始宗教的信仰。据传在元末明初印江土家族还是以打猎为生,兼作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打猎一是靠艺活(技术);二是靠神力相助。这种神力就是梅山神。梅山神是管理飞禽走兽的神;有上洞梅山赵大王,中洞梅山李大王,下洞梅山傅大王。这三洞大王都由飞山公管辖,凡猎户都要在家中设坛供奉这三大王。打猎前
要沐手更衣,在梅山坛前燃香化纸,念咒语叩拜。只有这样才能打倒猎物,还能避凶趋吉。获得猎物后要将其头和内脏洗净煮熟再次祭祀酬谢梅山神。凡参与打猎的人或旁观者都要分享猎物,叫做“沿山打鸟,见者有份”。这种习俗一直沿袭至今。(杨再荣)
祭白虎神 土家族习俗。白虎是土家族的图腾,习惯上称为白帝大王。传说土家族的远祖廪君死后化为白虎。早年土家族在家中设白虎神位,在野外修白虎庙,供白虎神,以表示对祖先的崇敬和祈求祖先保佑,得到安宁康乐。土家族建房一般在正房两侧修建厢房,不修厢房的堂屋要有吞口、“取虎坐式”。在堂屋中柱上还要贴上“白虎镇乾坤”字样的红纸条。这样就能避邪驱鬼,野兽虫蛇不敢入宅。小孩要戴“虎头”或“猫头”形的童帽。大门外的“镇山”要取虎头形,崇拜白虎既是动物崇拜也是祖先崇拜。印江自治县木黄镇乌溪村原有一座白虎庙,常有人前往祭祀。当地人称“白神庙”,由于年久失修而毁,仅存遗址。(杨再荣)
飞山庙 是祭祀飞山公杨再思的场所,祭飞山公是土家族的习俗。杨再思(869—957),原籍淮南,系东汉太慰扬震24代裔孙。其父杨居本官为淮南丞,唐懿宗咸通年间因功授辅国大将军,并调叙州(今湖南西部、贵州东北部)戌边。
杨再思其父谢世后袭父职,被苗蛮拥戴为酋长,逐渐拥有以“朗溪峒”为中心的西北四峒。宋代杨再思因治国安邦功勋卓著,被宋王朝先后追封为阴助侯、威远侯、英济侯、广惠侯、英惠侯,被元朝追封为宣明助顺王,威远广惠王。他坚持清白家风及孔孟之道,主张以德兴仁,坚持国家统一,坚持汉蛮和睦,使武陵五溪地区稳定发展。杨再思死后三年起,百姓感恩怀德,开始建庙祭祀,其庙为“飞山庙”,奉杨再思为神。每逢其生辰忌辰均入庙隆重祭祀,或刀头、猪头或整猪整羊作祭品。木黄镇老寨村现在还保存有一座飞山庙。(杨再荣)
文昌崇拜 土家族民俗。文昌帝君是掌管文昌府事和人间功名利禄之神。四川梓童县七曲山人。姓张,名亚子,生于西晋太康八年(288)张亚子被元始天尊点化,并赐给他一匹“百特”座骑(马面、鹿角、骡身、牛蹄),不骑时是一根荆竹竿、骑则行走如飞。张亚子受元始天尊嘱吒回七曲山盘陀石蒲团上打坐100年,并写成千言《荫骘文》,度人为善。唐玄宗避安史之乱入蜀追封张亚子为左丞相。明末农民起义军头领张献忠追封张亚子为高祖始皇帝。土家族受巴蜀文化影响,十分崇拜文昌帝君,每家家龛上都写上“七曲文昌梓童帝君之神位”的牌位供奉。在印江各地还修建了不少祭祀文昌帝君的“梓童阁”、“文昌阁”、“文昌宫”。现存的有印
江文昌阁、新业文昌阁、杉树杨家寨文昌阁、甲山梓童阁、凯望梓童阁等10余座。每年农历二月初三日文昌生日时祭祀,形成传统习俗。(杨再荣)
社饭 也称“过社”,土家族习俗。每年春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土家族人十分重视饮食,这天到坡上采集野葱、火草、野蒿等野菜,洗净后沸水潦、清水透、去除苦味,加上腊肉、糯米、粘米、调料混合蒸煮成社饭,全家人围桌同吃,欢度节日。社饭微苦,有山野菜的清香,回味悠长,营养丰富,易于消化。(杨再荣)
嫁毛虫 土家族习俗。土家族人住在青山绿水中,不断受到毛虫的危害,禾苗菜疏受灾,树木枯死,果木生虫,他们对毛虫恨之入骨,但他们受佛教不杀生的影响,对其有危害的毛虫不是采取灭杀的办法,而是采取防范和“嫁”(驱赶)的办法。每年正月十四日晚,要用石灰在房屋周围“揠毛虫”,一人用草绳吊上一只破草鞋(以代替毛虫)在前面拖,一人用撮箕装上石灰在后面撒。然后在场院里用石灰画上“古六泉、刀、枪、剑、戟”等图案,以防范毛虫侵袭。再则就是在农历四月八日,用两张红纸条分别从两端向中间写上“佛生四月八,毛虫今日嫁,嫁出青山外,永世不回家。”交叉贴于中柱上,交叉处还要画上紫微讳。称为嫁毛虫。(杨再
荣)
吃栽秧酒 土家族习俗。每年栽秧时节,主家决定某天开秧门栽秧后,便请寨邻或亲友来帮忙,置办宴席,叫“吃栽秧汤水”(吃汤水能防止天干),一日三餐,有酒有肉,大家齐心合力,一鼓作气把秧栽完,以示当年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早上喝“合心酒”,表示大家齐心合力,中午喝“辛苦酒”,表示烈日下栽秧辛苦,晚上喝“落心酒”,表示活路做完,主人家放心满意,这餐酒主人家要劝喝个一醉方休,象征秧苗长势喜人,秋后大丰收。栽秧酒是邻里亲朋团结互助和谐的体现。(杨再荣)
摸秋 土家族传统习俗,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晚上,山寨的小伙子们就要到地里去“偷”已成熟或刚要成熟的栗子、花生、葵花、核桃、瓜果等,但偷的不多。这种行为不是真正意义的“偷”,叫做“摸秋”,这是一种恶作剧式娱乐活动。目的是要挑逗被偷人家的臭骂才感到舒心,骂得越凶越吉利,从反面去讨敕封。然而被偷人家都很少有骂的。真要有人骂,偷者也不还口,而是乐意忘忧地说几句风凉话凑凑热闹而已,这与正月十五日晚到菜地里偷蔬菜(叫做“打油烟”)类似。(杨再荣)
结干亲 又称“打干亲家”,印江土家族诞生礼之一。有两种形式:一是为孩子找干爹干娘,一是为孩子找保爷保娘。大凡孩子出生后,多请先生推算其八字,测其将来及对家庭之祸福。若八字大,则须为孩子找干爹干娘,对方若同意,则表示愿结干亲。若孩子出生后体弱多病,盛水一碗于自家香龛,村中首遇之长辈或平辈,倾其水,则表示愿结干亲。届时,择吉举行仪式。孩子父母备礼物、祭品和香纸,携其孩子到对方家神龛前化纸、嗑头、祭拜,孩子呼对方为“爹娘”,或“保爷保娘”,若高辈份者,呼“保祖祖”。对方则为孩子换一身新衣鞋帽,有的要送一副碗筷,视为自家孩子。仪毕,两家正式结为干亲家。其目的是以两家祖神保其孩子健康成长,一生平安。民间还有拜常青古树、巨石等为干爹干娘的,希望孩子像古树一样长青、同寿。(张松礼)
开经门 印江民间推拿。又称开掌。系以推拿(按摩)为基础的独特医疗体系。印江民间医师,常以生姜蘸水在小儿全身部位推拿,口中念念有词,不停咏颂。其法是:推拿、掐穴位、打肚筋等,针对五脏六腑经络,贯穿经脉血道推拿三千多手次,盖其寒热温凉,施以寒者温之,热者清之,虚者补之,实者泄之的手法。小儿经推拿,食欲增加,易长易成人。(陈法权)
信奉土老司 土家族信仰。早在殷代,印江就住有人类,过着渔樵耕读的生活,形成了古老的“毕兹卡”。儒、释、道、巫长期支撑着土家族先民的心理信仰,其文化亦占据着土家族先民的心灵,在众多信仰面前,印江土家族人十分信奉土老师,崇尚傩文化。傩是一种源于古代驱鬼逐疫的巫文化现象,具有原始的宗教色彩。土家人把从事傩活动的人称为“端公”、“土老司”,非常敬重,当遇到灾祸、疾病、瘟疫,或了却自己的心愿时,便请端公来驱鬼逐疫,确保平安,满足自己祈盼心愿。傩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驱鬼逐疫的“冲傩”,程序较简单;另一种是求长寿、求子嗣、求平安的“还愿”,程序复杂,须经“开坛”请神、“开洞”唱戏、“闭坛”谢神三个阶段,时间至少需要三天以上。开坛闭坛以祭祀为主,开洞唱戏以娱人为主,称为“傩堂戏”,由土老司戴上不同的面具在锣鼓伴奏下边舞边唱来完成。傩堂戏分正戏和杂戏两种,杂戏以表现市井低层人民生活为主,以诙谐、幽默、逗趣表演,娱人性强,具有世俗色彩,为人们喜闻乐见,如《张少子打鱼》、《陈幺八娶小》等;正戏又称大戏,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如《开路将》、《引兵土地》等。为显示神的威力和土老司的法术高强,还有上刀梯、遛红铧、开红山、钉活鸡、吞铁钉、下油锅等具有神秘色彩的傩技表演。土家族傩被专家称为“戏之始,舞之源”,是中国戏剧的活化石。(陈法权)
正在阅读:
印江土家族苗族风俗介绍06-03
pscs5序列号02-17
文献检索报告 - 图文03-22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测试题与答案09-17
我在你左右02-14
实验8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动力学PB01-10
浅谈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05-11
FIDIC合同练习题10-16
低丘缓坡、优质耕地工作流程05-21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土家族
- 苗族
- 印江
- 风俗
- 介绍
- 生猪产业化基地项目
- 《卫生部关于印发室内空气质量-----》
- 榆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 交大网络大学英语三 模拟试卷
- 2012年湖南省茶陵县潞水一中九年级联考试卷
- 2011-2012年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3测试(30分钟)1
- 生僻字表
- 火车卸粮坑深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 图文
- 电大服务营销平时作业
- 钢管脚手架施工方案(办公楼)
- 《世界文化史》课堂讨论选题目录
- 牛津英语小学
- 东北师范《中国宪法》18秋在线作业1(第二版本)
- 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1-14:语言创作
- 两个带来案例
- 2015年房地产经纪人考试考点记忆方法总结每日一讲(9月24日)
- 1mm钢板自动剪切送料机可升降底座的设计
- 连续重整再生放空烟气氯吸附技术与碱洗技术的比较
- WLAN覆盖工程技术方案 - 图文
- 晋江市第十四届小学生技能素质比赛获奖名单 -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