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校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联考历史试题(四中卷)(附答案)

更新时间:2024-06-19 22: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昌吉市第一中学教育共同体

高二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70.0分) 1.

“宗法制”、“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三纲五常”等名词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结

构的基本特征,即( ) A. 家国同构 2.

B. 中央集权

C. 儒表法里

D. 君主专制

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

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 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 ) A. 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B. 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C. 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D. 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3.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

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4.

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史学著作,其中《宋史》最为浩繁,各种著述、实录、

会要、奏议、文集等应有尽有,卷帙浩大,为二十四史之冠,这主要是因为宋代( ) A. 中央集权的加强 C. 文官制度的影响 5.

B. 商品经济的发达 D. 科学技术的进步

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

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 A. 天人合一

B. 建筑功能齐全

C. 皇权至上

D. 国家大一统

6. 北宋科举增加了取士数量,许多贫穷士人通过科举成功完成了身份的蜕变,这使后

来者有理由相信,可以通过科举凭借自身实力获得光明前途,并跻身贵族。据《宋史》记载,在有传的 1953人中,布衣入仕者增加至55.12%。这一现象有助于 A. 构建平等的政治管理体系 C. 进—步完善科举选官程序 7. 现出

A. 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C. 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 8.

B. 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 D. 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 B. 大幅提升政府行政效率 D. 改变传统的政治结构

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这体

宋代苏轼曾尖锐地指出:“国家自近岁以来,吏多而缺少,率一官而三人共之,居

者一人,去者一人,而伺之者又一人,是一官而有二人者无事而食也。”这种状况的出现根源于()

A. 五代十国遗留下众多的历史问题 C. 宋代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举措 9.

B. 宋代统治者进一步扩大科举取士 D. 宋代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

到明代中叶,内阁大学士虽“无丞相之名,而有丞相之实”,已类似“汉唐宰辅”了。

这样,朱元璋处心积虑加以废除的相权,很快就因为内阁制度的产生而复活。这说明 A. 阁臣实际上取得了部分相权 C. 内阁成强化君主专制的工具 10.

B. 首辅成为国家最高行政长官 D. 君主专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下表为清朝军机处一天的办事程序.据此,不能得出:( ) 发折 见面 述旨 过朱 交法 开面 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军机处 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 将皇帝旨意拟成圣谕旨交皇帝御览 皇帝朱笔改定奏折 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 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 B. 办事程序较为严密 D. 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

A. 军机大臣负责日常政务 C. 军机大臣奉旨笔录与传达

11. 元朝在沿用郡县制一系列基本制度和规则的基础上,增加了行省设置。行省从中央

领受部分权力,代中央行事,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这里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表现在( ) A. 行省充任中央控制地方的枢纽

B. 元朝彻底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C. 行省制继承秦朝推广的郡县制

D. 元朝开创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 12.

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指出:“中国自秦以下,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

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各自斟酌。如汉代之选举,唐代以下之考试,皆有职司,其权不操于君。”在这里,作者认为自秦以下传统政治的特点是( ) A. 皇帝地位高而大权独揽 C.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13.

B. 体现一定的分权原则 D. 君臣共治,皇权削弱

随着个体小农经济的确立,我国逐步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以下资料可以用来研

究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的是

A. ①②③ 14.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古谚语“苏湖熟,天下足。”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唐末、宋元时期盛产米粮的重要地区

之一,明朝中期发生变化,农户经营农业的重点已不在粮食作物的“田”,而在种植经济作物的“地”,有所谓“多种田不如多种地”的新的价值取向。这些表明江南地区 A. 精耕细作技术的突破 C. 经济结构多样化和商业化 15.

B. 农业完全商品化 D.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宋朝明确规定,地主打死佃客,减罪一等,发配邻州。而在《明律》中规定:“富

豪之家,役使佃客抬轿者”,不仅要“杖六十”,还要“各计一日追给工钱六十文”,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明代法律的内容更加细密严苛 C. 社会矛盾日趋缓和

B.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 佃农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16. 盐引是盐商合法贩盐的官方凭证。明朝政府鼓励商人输运粮食到边塞换取盐引。盐

商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支盐,再把盐运到指定的地区销售,获取利润。这反映了明朝( ) A. 食盐业被政府严格控制 C. 食盐市场出现官商勾结 17.

B. 政府对盐商采取扶植政策 D. 食盐生产具有区域性特征

宋太祖的指导思想是“藏富于民”,不管土地兼并者如何富有,只要在大宋国土之内,

通过赋税,最终会归国家所有。该政策 A. 导致自耕农经济衰退 C. 造成了中央集权强化 18.

B. 阻碍雇佣关系发展 D. 导致北宋的贫弱

据《上海县志》记载,嘉靖时上海县“外内有事,田家妇女亦助农作,镇市男子亦

晓女红”;《浙江通志》亦云,万历时嘉善县“纺织为纱,织之为布者,家户习为恒业…男妇或通宵不寐”。材料反映出( ) A.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 C. 纺织业是主要的手工业部门 19.

B. 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变化 D. 家庭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

“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 A. 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20.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D. 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旅美学者刘子健认为,从宋代开始,中国已经步入近代时期.不能作为该观点论据

的是( ) A. 商业革命的出现 C. 人身束缚的松动 21.

B. 市井文学的繁荣 D. 中央集权的加强

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佛山镇的铁锅不仅远销吴越荆楚,

而且大量出口;浙江桐乡县炉头镇的铁器品“大江南北咸仰赖”。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 商业发展促进商业市镇兴起 C. 全国手工业的发展相对平衡 22.

B. 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的兴起 D. 商品流通已经打破地域限制

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

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 A. 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C.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 D. 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23.

乾隆五十二年,皇帝写了这样一首诗:“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

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乾隆帝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是 A. 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C. 阻碍了古代小农经济的发展 24.

B. 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国家安全 D. 抑制了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

宋代学术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胡瑗是泰州人,在他之后的王安石是临川入,范仲淹

是苏州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毕异是六安(今湖北英山县)人,宋代130多位著名的史学家中,绝大多数为南方人。这种现象反映了 A. 科举制度的完善推动文化发展 C. 经济的发展推动科技文化进步 25.

B. 理学兴起推动经济发展 D. 政治中心南移已经完成

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

B. 强调制度与秩序 D. 重视道德与人伦

A. 重农抑商 C. 厚古薄今 26.

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

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 A. 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C. 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27.

B. 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D. 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学者何新在《哲学思考》中提到:儒教有两个发展阶段,在夏商周,是敬祖事天的

原始儒教;……以后,是敬祖事天尊孔的国家宗教。在这种国家宗教中,孔子由一位学者、思想家而被教主化、神圣化了。材料观点反映了 A. 儒家的政治化趋势 C. 中央集权逐渐强化 28.

B. 儒学思想出现质变 D. 儒学的不断世俗化

二程、朱熹也知道今世非古时可比,不存在一套能强迫人人顺服的体制。因此,他

们向佛法禅学借来了“修心”的理念,宣扬“改良个人为改良社会之本”。这说明程朱理学 A. 致力于社会稳定 C. 融儒释道为一体 29.

B. 意在束缚人的行为 D. 主张改良社会体制

梁启超说:“黄宗羲……在过去二百年间,人家熟视无睹”,但近代以后,却被誉为“中国

的卢梭”,是“过去民主思想的伟大代表”。导致黄宗羲思想不同境遇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他的思想主张脱离时代要求

B. 近代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C. 反君主政体成为国人的共识 30.

D. 救亡图存成为近代思想主题

明清时期,学界出现了一股研究“礼学”的热潮。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希望通过对古

礼的研究,以礼抗俗,重新确立社会的四民秩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明清思想专制的强化 C. 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31.

B. 阳明心学助长空谈之风 D. 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冲击

中国山水画往往通过对自然界的赞美来表现出人的理想心态及人格。许多画家在创

作中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并对人类心意与自然物性的对应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画家们在作画时力求简单、随意,把画作为纯粹的内心直觉体验。这表明中国山水画 A. 注重营造温馨的氛围 C. 都用于表达政治观念 32.

B. 体现出儒道思想的影响 D. 力求再现客观真实世界

“以史为鉴,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致力改革

社会现实;有求实精神,注重实践和实证,广泛地进行社会调查和历史考察:有强烈的社会责仟感。”下列概念与此说法相匹配的是 A. 格物致知 33.

B. 经世致用

C. 知行合一

D. 与时俱进

造纸术发明于汉代,8世纪开始西传,1276年从中亚传至那不勒斯,1576年传至

莫斯科。这一先进技术传播缓慢的根本原因是( ) A. 农业文明时代生产力不发达 B. 道路阻隔,交通不便 C. 西方国家统治者排斥

D. 中国不愿意把先进技术传播给西方国家 34.

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

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 A. 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C. 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35.

B. 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D. 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表现儿童题材的婴戏图盛于宋代,苏汉臣是这类题材的

集大成者。下面是其画作《长春百子图》,对此画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 人物画,体现宗法观念

C. 反君主政体成为国人的共识 30.

D. 救亡图存成为近代思想主题

明清时期,学界出现了一股研究“礼学”的热潮。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希望通过对古

礼的研究,以礼抗俗,重新确立社会的四民秩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明清思想专制的强化 C. 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31.

B. 阳明心学助长空谈之风 D. 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冲击

中国山水画往往通过对自然界的赞美来表现出人的理想心态及人格。许多画家在创

作中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并对人类心意与自然物性的对应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画家们在作画时力求简单、随意,把画作为纯粹的内心直觉体验。这表明中国山水画 A. 注重营造温馨的氛围 C. 都用于表达政治观念 32.

B. 体现出儒道思想的影响 D. 力求再现客观真实世界

“以史为鉴,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致力改革

社会现实;有求实精神,注重实践和实证,广泛地进行社会调查和历史考察:有强烈的社会责仟感。”下列概念与此说法相匹配的是 A. 格物致知 33.

B. 经世致用

C. 知行合一

D. 与时俱进

造纸术发明于汉代,8世纪开始西传,1276年从中亚传至那不勒斯,1576年传至

莫斯科。这一先进技术传播缓慢的根本原因是( ) A. 农业文明时代生产力不发达 B. 道路阻隔,交通不便 C. 西方国家统治者排斥

D. 中国不愿意把先进技术传播给西方国家 34.

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

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 A. 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C. 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35.

B. 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D. 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表现儿童题材的婴戏图盛于宋代,苏汉臣是这类题材的

集大成者。下面是其画作《长春百子图》,对此画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 人物画,体现宗法观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r4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