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校本教材-个人礼仪

更新时间:2024-05-22 19:2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新小学二年级用校本教材

文明礼仪之“个人礼仪”篇

文明礼仪之“个人礼仪”篇

加强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我们组织编写了这套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校本教材,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让学生构建正确价值体系,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本教材共分9课计18课时,严格按照国家新颁布的课程计划保障校本课程的周课时量。根据国家课程设置的有关规定,采取集中授课方式进行教学。

本套校本教材的评价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评价原则,突出过程评价,以学生自主评价为主,学生与教师共同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文明礼仪之“个人礼仪”篇

前言

我校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精神,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从我校办学底蕴和价值追求出发,本着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原则,结合我校办学特色编写了本教材。

作为一名学生,一个社会人,无论在在家还是在学校和社会上,个人礼仪是一种文明行为标准,是社会个体的生活行为规范与待人处世的准则,是个人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个体规定,是个人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教养良知等精神内涵的外在表现。其核心是尊重他人,与人友善,表里如一,内外一致。

本教材主题是“个人礼仪教育”,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我们把这一主题分为9课,每课由一个“礼仪常识”,一个弟子规儿歌、译文的拓展和“行为要求”组成。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培养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同时还是可以渗透经典意识以及提高语言能力。

目 录

一、第一课二、第二课三、第三课四、第四课五、第五课六、第六课七、第七课八、第八课九、第九课

个人礼仪——仪表(一)个人礼仪——仪表(二)个人礼仪——仪表(三)个人礼仪——言谈(一)个人礼仪——言谈(二)个人礼仪——言谈(三)个人礼仪——举止(一)个人礼仪——举止(二)个人礼仪——举止(三) 第一课 个人礼仪——仪表(一) 仪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不管长相多好,服饰多华贵,若满脸污垢,浑身异味,那必然破坏一个人的美感。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个人礼仪,个人礼仪是 一种文明行为标准,是社会个体的生活行为规范与待人 处世的准则,是个人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个体规定,是个人道德品质、文化素养、 教养良知等精神内涵的外在表现。其核心是尊重他人,与人友善,表里如一,内外一致。 不要在人前“打扫个人卫生”。比如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这些行为都应该避开他人进行,否则,不仅不雅观,也不尊重他人。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声音不要太大,不要对人口沫入睡起床洗脸、脚,早晚、饭后勤刷牙,经常洗头又洗澡,讲究梳理勤更衣。

拓展阅读篇: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译文] 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爱护,因为大家都 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 [小故事]

孙叔敖是春秋时期楚国的政治家,他小时候,一天在村外玩耍时,突然发现了一条两头蛇。孙叔敖大吃一惊,因为他听说两头蛇是不祥之物,谁见到它就会死去。孙叔敖刚想躲开,转念一想:自己看见它就够倒霉了,要是留着它,别人见了也会倒霉的。于是他就把两头蛇砸死深埋了。孙叔敖回到家里后,哭着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母亲。母亲听了孙叔敖的话,笑了:“孩子,你死不了,因为在危险时还想着别人的人是不会轻易死掉的。” 作业:

布置学生按以下要求做:

1、每天按仪表要求,养成良好的仪表礼仪习惯,互相监督。 2、背诵弟子规,理解意思。

第二课 个人礼仪——仪表(二)

1、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不穿奇装异服。 2、着装整齐,朴素大方,不把上衣捆在腰间,不披衣散扣。 3、不穿背心、拖鞋、裤衩在校园行走和进入教室。 4、课堂上不敞衣、脱鞋。 5、不穿名牌鞋,不穿中高跟鞋,不穿厚底时装鞋,以球鞋或平底鞋为好。 6、不佩戴项链、耳环(针)、戒指、手链、手镯等饰物。 7、不涂脂抹粉,不画眉,不纹眉,不纹身,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

学生实践——学学做做

教师指导学生按照以上7条要求做。请老师和同学监督评价。

拓展阅读篇: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译文] 拿别人的东西和给别人的东西,轻重要分清楚,给人家的东西多一点,拿人家的东西要少一点,这就是人情来往的道理。 [小故事]

赵盾是春秋时晋国的大臣,由于他经常指责国君的过失,被国君视为眼中钉。有一次,国君假意请赵盾喝酒,却在酒宴上埋伏了杀手,赵盾眼看要被杀时,一名武士救了他。后来,赵盾问那个人为什么要拼死相救,这位武士说:“当年,我饿得要死了,是您送给了我一筐饭食,并且还送东西养育我的母亲,这个恩德我怎能忘呢?”原来,这个武士是当年赵盾救济过的一个乞丐。 作业:

布置学生按以下要求做:

1、每天按仪表要求,养成良好的仪表礼仪习惯,互相监督。 2、背诵弟子规,理解意思。

第三课 个人礼仪——仪表(三)

塑造完善仪容。——佚名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重仪表,明身份。穿和戴,有学问。 首整洁,次美观。要大方,要自然。 按校规,穿校服。不攀比,宜朴素。 仪容美,贵洁净。不染发,不烫发。 爱清洁,促健康。讲卫生,促成长。

拓展阅读篇:

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

[译文] 自己有本领,不要自私,有肯用出来帮助别人;别人有本领,不要不服气,甚至说人家的坏话。 [小故事]

春秋时,晋平公想大夫祁黄羊请教:“你看谁能胜任南阳县令的职位?”“解狐。”平公问:“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说:“你问的是谁能去担当县令,没问我的仇人是谁呀。”不久,晋平公又问祁黄羊:“现在需要一个人来管理军队,你看谁行?”祁黄羊说“祁午。”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说:“你问我谁能当军事长官,也没问谁是我的儿子呀?”祁黄羊就是这样,不管是仇人还是亲人,他只推举有贤能的人。 作业:

布置学生按以下要求做: 1、懂得仪表的重要性。 2、背诵儿歌,理解意思。

第四课 个人礼仪——言谈(一)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2、用语: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

1、您好(你好) 2、再见 3、对不起 4、没关系 5、麻烦你 6、不客气 7、谢谢 8、不用谢 9、请问…… 10、请稍等

拓展阅读篇: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译文] 张扬别人的恶行,本身就是一种恶行;一味地痛恨他,,就会招来祸害。 [小故事]

灌夫是汉朝的一名将军,勇猛善战,嫉恶如仇。但他有个缺点,就是脾气太直,说话不分场合,不讲究方式。就是这样的性格使他得罪了不少人,特别是和当时的丞相隔阂最大。有一次,在丞相的婚宴上,灌夫因为一杯酒,和丞相争吵起来,气愤至极的他,于是就把丞相平时所做的坏事都 说了出来,以至于搅散了宴会。丞相是皇上的舅父,当然不会放过他,最后灌夫被捕处死。这就是灌夫不讲究方式,不注意策略而行事的结果。 作业:

布置学生按以下要求做:

1、每天按要求,养成良好的言谈礼仪习惯,互相监督。 2、背诵弟子规,理解意思。

第五课 个人礼仪——言谈(二)

1、对父母长辈不能直呼姓名,更不能以不礼貌言 词代称,要用准确的称呼,如爸爸、奶奶、老师、 叔叔等。 2、不给他人取绰号、说花名。

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童 谣 对长辈 心诚敬 礼貌称 显文明 唤亲戚 轮辈份 陌生人 看年龄 同学情 胜手足 热情唤 亲切呼 说花名 取绰号 不文明 不礼貌 ——颜元

拓展阅读篇: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译文] 打算怎样去对待别人,应该先问问自己,如果是自己也不愿意做的,应该马上停止。 [小故事]

东汉末年,曹操在和袁绍作战时,处于下风,他的许多部下对胜利没有信心,都和袁绍进行联络,以防后路。后来官渡之战后,曹操打败了袁绍,从袁绍那里缴获了这些书信,曹操看也不看,就让人烧毁了。有人问曹操,为什么不查查是哪些人和袁绍勾结。曹操说:“这些跟我打仗的人谁没有家庭儿女,谁在绝望时也会找出路。当时,我也没有信心,何况他们?所以不能去追问了。”曹操在这里遵循了推己及人的原则。

作业:

布置学生按以下要求做:

1背诵童谣,懂得并按照称谓礼仪的要求去做,养成良好的言谈礼仪习惯,互相监督。

2、背诵弟子规,理解意思。

第六课 个人礼仪——言谈(三)

向父母、长辈问候致意,要按时间、场合、节庆不同,采用不同的问候。

1、早起后问爸爸、妈妈早上好。 2、睡觉前祝爸爸、妈妈晚安。

3、父母下班回家:爸爸、妈妈回来啦。 4、过生日:祝长辈生日快乐、身体健康。 5、过新年:祝爸爸、妈妈新年愉快。

6、当爸爸、妈妈外出时说:祝爸爸、妈妈一路平安、办事顺利。 7、当爸爸、妈妈外出归来时说:爸爸、妈妈回来啦,辛苦了。

8、自己告别家人时:您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离家时间较长,写信或打电话问候家人。

儿歌问候语 记心中 早中晚 得体用 亲外出 祝安好 亲归家 慰辛劳 看对象 分场合 父母闻 心感动 离家久 常问候 家中人 不担忧 好言好语暖人心——佚名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拓展阅读篇:

勿谄害,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译文] 不要讨好富人,也不要轻看穷人;不要讨厌身份普通的老朋友,也不要去巴结有地位的新相识。

[小故事] 严光是汉代著名的士人,年轻时他和刘秀一起游历求学,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后来刘秀做了皇帝,仍然没有忘记他。刘秀知道严光很有才华,便派人到处寻找。他把严光请到皇宫,热情招待。刘秀想让严光当官,结果被严光拒绝了。刘秀并不生气,晚上,两人交谈到了深夜,并在一起睡觉。后来,刘秀尊重严光的选择,并没有勉强他当官。刘秀贵为帝王,不忘鼓角,确实值得钦佩。

作业:

布置学生按以下要求做:

1背诵儿歌,懂得并按照问候礼仪的要求去做,养成良好的言谈礼仪习惯,互相监督。 2、背诵弟子规,理解意思。

第七课 个人礼仪——举止(一)

1、谈话姿势:谈话的姿势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和文明素看书看报、面带

倦容、哈欠连天。否则,会给人心不在焉、傲慢无理等不礼貌的印象。

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那样不但显得拘谨,给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仪态的庄重。

2、走姿: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动作,走姿是一种动态的美。“行如风”就是用风行水上来形容轻快自然的步态。正

确的走姿是:轻而稳,胸要挺,头要抬,肩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

拓展阅读篇: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译文] 行高尚的人,名声自然就高;人们敬重一个人,主要是看他的品行, 而不是看他有没貌。[小故事]

齐王派长相普通的晏婴出师楚国。楚王想侮辱晏婴个矮,就在城墙下开了一个小门让他进。晏婴不卑不亢地说:“这是狗洞,如果我访问的是狗国,我就从这里进去。”楚国人一听,忙打开城门让晏婴竟区了。见到晏婴,楚王故意问:“齐国没人了吗?怎么派你来了?”晏婴回答说:“我国派人出访有个规矩:上等国派上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就派我到楚国来了。”楚王听后,对晏婴肃然起敬。 作业:

布置学生按以下要求做:

1、每天按要求,养成良好的谈话姿势和走姿,互相监督。 2、背诵弟子规,理解意思。

第八课 个人礼仪——举止(二) 1、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势,是一种静态的美。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收颁、抬头、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站立时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 不良的站姿有哪几种? (1)身躯歪斜;(2)弯腰驼背;(3)趴伏倚靠;(4)双腿大叉;(5)脚位不正当;(6)手位不当;(7)半坐半立;(8)浑身乱动。 2、坐姿:坐,也是一种静态造型。端庄优美的坐,会给人 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确的坐姿应该:

腰背挺直,肩放松。女性应两膝并拢;男性膝部可分开一些,但不要过大,一般不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

禁忌的坐姿有哪些? (1)头部乱晃;(2)上身不直;(3)手部错位;(4)腿部失态;(5)脚部乱动。 展阅读篇:

凡取与,贵分晓。与

宜多,取宜少。

[译文] 拿别人的东西和给别人的东西,轻重要分清楚,给人家的东西多一点,拿人家的东西要少一点,这就是人情来往的道理。 [小故事]

赵盾是春秋时晋国的大臣,由于他经常指责国君的过失,被国君视为眼中钉。有一次,国君假意请赵盾喝酒,却在酒宴上埋伏了杀手,赵盾眼看要被杀时,一名武士救了他。后来,赵盾问那个人为什么要拼死相救,这位武士说:“当年,我饿得要死了,是您送给了我一筐饭食,并且还送东西养育我的母亲,这个恩德我怎能忘呢?”原来,这个武士是当年赵盾救济过的一个乞丐。 作业:

布置学生按以下要求做:

1、每天按要求,养成良好的站势和坐姿,互相监督。 2、背诵弟子规,理解意思。

第九课 个人礼仪——举止(三)

1、走路要抬头挺胸,目视前方,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忌讳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2、上下楼、过楼道靠右行,出入教室、办公室,会场等按指定线路走,不拥挤,出入各功能室轻声慢步,不影响他人。 3、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问候,不能视而不见;需要交谈,应靠路边或到角落谈话,不能站在道路当中或人多拥挤的地方。 4、行人互相礼让,主动给长者让路,主动给残疾人和有需要的人士让路。

5、向别人打听道路,先用礼貌语言打招呼,如“对不起,打扰您一下”、“请问”等,年轻人问路应选适当称呼,如“老爷爷”、“阿姨”、“叔叔”等,然后再问路;听完回答之后,一定要说:“谢谢您!”如果被陌生人问路,则应认真、仔细回答,自己不清楚,应说:“很抱歉,我不知道,请再问问别人。

童 谣

拓展阅读 坐立走,要规范。站如松,坐如钟。 身立正,精神好。挺起胸,要记牢。 上下楼,靠右行。若问路,要礼貌。 文明语,记心间。“老爷爷,阿姨好”。 尊老人,爱幼小。助残疾,有爱心。 篇: 才大者, [小故事]

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译文] 才干出众的人,名望自然大;人们佩服一个人,主要是看他的本领,而不是看他会不会说大话。

王昭远是五代时期后蜀的统帅,平时他骄傲自大,总以诸葛亮自比,经常吹嘘说:“只要我手握铁如意,坐着太平车就可指挥大军,一统天下。”公元961年,北宋派大军攻打后蜀。后蜀派王昭远率军抵抗,平时趾高气昂的王昭远由于指挥失当,使后蜀的军队一溃千里,王昭远自己也做了宋军的俘虏。结果,王昭远自比诸葛亮要一统天下的大话,成为了历史上的笑柄。 作业:

布置学生按以下要求做:

1、每天按要求,养成良好的行走礼仪,互相监督。 2、背诵弟子规,理解意思。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qt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