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井沉井施工方案

更新时间:2023-09-30 10:51: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水源大口井下沉施工

由于大口井埋深较大,又靠近河岸并在天然含水层,采用排水沉井法施工。

1、施工顺序

沉井施工包括沉井制作和沉井下沉及封底几个主要部分。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和条件,采取二次制作一次下沉。施工顺序为:

施工准备 打大口井 挖基坑 浇筑砼垫层 支刃脚混凝土 刃脚混凝土养护 支井壁内模板 绑扎钢筋 支井壁外模板 浇筑井壁的混凝土 井壁的混凝土养护 拆除井壁和刃脚的模板 挖土下沉 浇筑底板混凝土 绑扎钢筋 养护 补齐井壁混凝土 对沉井内及上部结构施工

2、沉井的施工计算

土体作用在沉井上的总摩擦力

T1=V0(h0+h1-2.5)f/2

沉井下沉计算

G ?B?W?KSTt式中:G为井筒自重, 按上井深9m计,为KN;

B为井筒受的浮力取0; W不考虑外加荷载重为0;

Ks为下沉系数,取1.15。

3、沉井制作场地的施工

沉井在地面上施工时,为减少下沉深度,在沉井井筒制作前开挖基坑,基坑的位置根据设计图纸中的坐标确定,按照沉井轴线控制桩和中心桩在地面上放沉井基坑,基坑底的平面尺寸,应比刃脚外壁每侧各大1.0~2.0米;根据土质及施工需要确定基坑边坡为1/0.75;基坑底部四周应挖设断面不小于30*30(cm)的排水沟,并接人基坑内的集水井中,集水井至少应比排水沟深50cm,用排水泵将集水井内的水排到远离基坑以外处,集水井内应经常保持最低水位,直到集水井被废除时止。基坑开挖的深度,根据土质、地下水位、现场条件确定,原状地面下2.5米(一般高于地下水位0.5米以上)。基坑挖出的土运出沉井施工场地。

1

4、沉井井筒的制作

沉井井筒的制作分为两部分,即刃脚的制作和井壁的制作。

5、刃脚的制作

因土质较好,可用浆砌砖模制作刃脚,沿刃脚周长可将砖模分成若干段,每段之间留有20mm的空隙,以便于拆除。砌砖用的砂浆宜用M50水泥砂浆,靠近浇筑混凝土的侧面要抹水泥砂浆,浇筑混凝土前涂隔离剂或铺油毡纸一层。为减少沉井下沉时井筒外壁与土之间的摩阻力,对刃脚模板的制作及安装,要求做得平整、光滑,尤其是外壁更为重要,钢筋绑扎及浇筑混凝土,与一般钢筋混凝土工程相同。

6、井壁的制作

井壁模板一般采用组合式定型模板,内外模用φ16mm螺栓对拉固定,有抗渗要求的,在螺栓中间设止水板。对分节制作、分节下沉的沉井井壁接高时,第二节及其以上各节的模板不得支撑于地面上。

7、浇筑混凝土

应将沉井井壁一周分成若干段,浇筑混凝土同时应对称均匀分层进行,避免高差悬殊,压力不均匀,造成地基不均匀下沉或产生倾斜。

8、沉井下沉准备

1)当沉井井筒的混凝土强度达到不低于设计强度的75%时方可拆除刃脚模板。 2)沉井下沉前应封堵井壁全部预留孔洞,对较大的孔洞可用水泥砂浆砌砖封堵,在靠土的一侧用水泥砂浆抹面。封堵孔洞用的砂浆强度应满足下沉时能抵抗土压力和水压力的要求,还要考虑便于拆除。

3)沉井下沉前应检查降、排水效果,当达到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后方可开始下沉。

4)放线定位,沉井下沉前,先在内外井壁上各对称弹出4条垂线。以测定沉井下沉时的倾斜度,在沉井内部4条垂线的顶端,悬挂垂球,并在刃脚处设标盘,沉井下沉施工时,随着观测井偏斜,以便及时纠偏。在沉井外壁,沿4条垂线绘制水半测量标尺,以此测定沉井的下沉量及下沉偏差。

5)检查沉井下沉使用的挖土、出土、运土等机械、设备、工具是否完好,数量

2

是否满足要求。

6)当沉井附近有建成的建筑物或管线时,应在有关位置设置沉降变形观测点,在沉井下沉和施工排水期间定期观测其变形情况,直至沉井封底完毕施工停止抽水满3个月为止。

7)拆除刃脚砖模之前,应对砖模进行分组编号,从沉井平面上相互垂直的两条轴线等距点开始,同时分组,依次、对称地向轴线方向拆除砖模,如沉井内有内隔墙时,应该拆除内隔墙下砖模,然后再拆除外墙刃脚砖模。拆除刃脚砖模,都必须有人同意指挥,相互协调,各组进度应一致,并连续作业直到拆完,中途不得中断。拆除期间应设专人注意观测沉井下沉是否均匀。

9、沉井下沉的施工方法

根据沉井所通过地层和地下水情况,沉井施工采取排水挖土下沉,当沉井在有地下水的土体中下沉施工时,且所穿过的土层较稳定,地下水涌水量较小,以及沉井施工排水不影响沉降附近原有建筑物和管线安全时,可采用排水下沉施工法。本工程用大口井排水挖土的方法一般采用人工挖土,吊车垂直提升运土,反斗汽车运土。要有专人指挥,同意操作。

1)普通土层。应分层挖掘,每层厚度约为30cm,中央部分的土面应始终高于四周的土面30cm以上;双孔和多孔沉井各孔的土面应相平,其高差应不大于20cm,沿刃脚内壁保留土台,土台宽度可根据沉井的土质决定,当土质松软时土台宽度应大些;土质坚硬时土台宽度可小些,一般为2m左右;沉井下沉时,按平面轴线的位置逐层沿外边四周挖去土台。当土台经不住沉井刃脚的挤压时土体破坏塌落,沉静便均匀的下沉,每次下沉宜控制在20cm左右。在挖除刃脚附近和刃脚下部的土时要求对称均衡,挖土的时间挖完,以保持沉井的均匀下沉,沉井内的排水沟、集水井,应随着沉井的下沉而随时施做。其断面和深度应不小于规定值。排水沟应平常保持畅通,集水井内应经常保持最低水位。

2)砂夹卵石层或硬土层。挖土方法同普通层:当挖至刃脚若不下沉,则可按平面布置分段对称挖空刃脚,并挖至刃脚外壁约10cm,每段挖完后用小卵石填塞夯实。带全部挖空填实后,再分层消掉回填的小卵石,可使沉井均匀减少承压面平衡下沉。

10、沉井下沉的观测

3

在沉井的下沉过程中,应经常观测沉井的倾斜和刃脚踏面的高程。在刃脚的入土深度未及沉井高度的1/3时,应重点观测沉井井筒的倾斜度:当沉井刃脚踏面高程下沉到距设计高程约2m时,应加强对踏面高程及下沉量的观测。 1)观测要点

(1)在挖土时,随时观测沉井井筒垂线的垂直度,当发现有倾斜时,应及时纠正 (2)沉井下沉过程中,应对沉井的位置,标高(沉降值)和垂直度及时进行测量,每台班至少测量两次(班中及每次下沉后),并做好记录

(3)如有倾斜,位移或扭转,应采取措施及时纠偏,使偏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2)沉井井筒垂直倾斜度的观测

沉井井筒垂直倾斜度的观测方法为:观测在井筒内壁预先设定的4个垂球的锥尖是否分别在相对应位置上的标盘中心,当井筒发生偏斜时,垂球锥尖就偏离标盘中心点,垂球吊线就偏离井筒内壁上的垂线。根据垂球偏离标盘中心及偏离井筒内壁的垂线的方位和大小进行纠偏,一般在沉井每次下沉前后各观测一次。 沉井刃脚踏面高晨及下沉量的观测

3)沉井刃脚踏面高程及下沉量得观测方法为:利用在沉井外按上轴线位置处预先设置的水平标尺,分别测出下沉时刃脚踏面的高程,前、后两次分别测得的刃脚踏面的高程差,即下沉量:刃脚踏面下沉前高程减去测得下沉时踏面高程即总下沉量。同时两个相对点高差读数之正、负差,也表示沉井井筒倾斜的方向及倾斜程度。一般上述观测在每次下沉前、后各一次。

4)用水准仪或激光水平仪器测量沉井下沉量和下沉中的刃脚踏面高程及井筒倾斜度

为在沉井下沉过程中较精确地测量动态的刃脚踏面高程,测算井筒倾斜度。一般用水准仪或激光水平仪测量在井外壁事先设置的4个对称点的高程,人后算出踏面的高程(前后两次高程只差及下沉量),用相对称点的高程差算出井筒倾斜角。

11、沉井的纠偏

沉井的下沉过程中,时常出现井筒倾斜(沉井垂直歪斜超过允许限度)、沉井位置偏移(沉井轴线产生位移)等情况时,应立即分析原因,进行纠偏。沉井四周土质软硬不均及挖土不当引起的沉井倾斜的纠偏方法有3种,即:

4

1)挖土纠偏:即通过调整挖土的高差,及调整沉井刃脚处保留土台的宽度,进行纠偏,在下沉较慢的一侧多挖土,逐步挖掉刃脚处的土台使刃脚悬空,其高度宜为20cm,沿刃脚四周长度宜为直径的1/2,促使该侧下沉较快的一侧沿刃脚四周商都宜为直径的1/2多保留刃脚处土台的宽度;如该处土体松软时,应夯实或填碎石作为加固处理;并在该处井筒外部地面上堆土夯实,以增加其抗力和摩阻力。采用上述的方法,如果一次不鞥全部纠正偏斜。可按上述的方法重复进行,至符合规定误差为止,而后按正常下沉挖土。

2)射水纠偏:沉井在下沉过程中发生偏斜而用挖土纠偏仍不见效时,采用向下沉较慢一侧的沉井井筒外部沿外壁四周注射压力水,使该处的土成为泥浆,以减小土的抗力;泥浆还起润滑作用,减小沉井外壁与土之间的摩阻力,促使沉井较高的一侧迅速下沉;当纠偏接近正常位置时应停止射水,并应将沉井外壁与土之间的空隙用细土或砂筑充。

3)局部增加荷载纠偏。当井筒在下沉过程中出现倾斜时,可在井筒较高的一侧增加荷载(一般采用铁块、砂石袋加压),或用震动机震动,促使井筒较高快下沉,一般讲,该方法适用于小型沉井的情况。

上述几种纠偏方法可单独使用,也可综合使用。但是在沉井下沉中及时发现偏差,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纠偏,控制偏斜量是控制沉井中心位移保证下沉质量的关键。采用什么方法纠偏,要根据现场土质、井筒断面大小,倾斜程度现场条件而定。

如遇较小孤石,可将四周土掏空后将孤石取出;较大孤石风动工具或松动爆破方法将大孤石破碎成小块取出;因井外弃土或堆物以及井上加荷载分布不均造成的倾斜。其纠偏方法为:将井外弃土或堆物清除;调整井上附加荷重的位置,使其荷载均匀。

沉井下沉中发现位移,大多是由于倾斜引起的,当发生倾斜和纠正倾斜时,井身常向倾斜一侧的下部增加较大压力,因而长生一定会位移。位移的大小随土质情况及向一侧倾斜的次数而定,纠正位移的方法有控制沉井不再偏移的方向倾斜和有意使沉井向偏移的相反方向倾斜两种,当几次倾斜纠正后,即可恢复到正确位置。

12、减少沉井下沉阻力的方法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qf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