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步步高二轮专题4 第1课时

更新时间:2023-12-29 16:1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题定位 本专题综合应用动力学、动量和能量的观点来解决物体运动的多过程问题.本专题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命题情景新,联系实际密切,综合性强,侧重在计算题中命题,是高考的压轴题.

应考策略 本专题在高考中主要以两种命题形式出现:一是综合应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结合动力学方法解决多运动过程问题;二是运用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解决电场、磁场内带电粒子运动或电磁感应问题.由于本专题综合性强,因此要在审题上狠下功夫,弄清运动情景,挖掘隐含条件,有针对性的选择相应的规律和方法.

第1课时 功能关系在力学中的应用

1.常见的几种力做功的特点

(1)重力、弹簧弹力、静电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2)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①单个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②相互作用的一对静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总等于零,在静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只有机械能的转移,没有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相互作用的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不为零,且总为负值.在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不仅有相互摩擦物体间机械能的转移,还有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转化为内能的量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滑动摩擦力与相对位移的乘积.

③摩擦生热是指滑动摩擦生热,静摩擦不会生热.

2.几个重要的功能关系

(1)重力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变化,即WG=-ΔEp. (2)弹力的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变化,即W弹=-ΔEp. (3)合力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即W=ΔEk. (4)重力(或弹簧弹力)之外的其他力的功等于机械能的变化,即W其他=ΔE. (5)一对滑动摩擦力做的功等于系统中内能的变化,即Q=f·s 相对.

1.动能定理的应用

(1)动能定理的适用情况:解决单个物体(或可看成单个物体的物体系统)受力与位移、速率关系的问题.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分段作用. (2)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 ①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

②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各力做功情况,然后求各个外力做功的代数和. ③明确物体在运动过程初、末状态的动能Ek1和Ek2.

④列出动能定理的方程W合=Ek2-Ek1,及其他必要的解题方程,进行求解.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1)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判断

①用做功来判断,看重力(或弹簧弹力)以外的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是否为零. ②用能量转化来判断,看是否有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③对一些“绳子突然绷紧”、“物体间碰撞”等问题,机械能一般不守恒,除非题目中有特别说明及暗示.

(2)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 ①选取研究对象——物体系统.

②根据研究对象所经历的物理过程,进行受力、做功分析,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③恰当地选取参考平面,确定研究对象在运动过程的初、末状态时的机械能. ④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进行求解.

考向1 力学中的几个重要功能关系的应用

例1 如图1所示,足够长传送带与水平方向的倾角为θ,物块a通过平行于传送带的轻绳跨过光滑轻滑轮与物块b相连,b的质量为m,开始时a、b及传送带均静止,且a不受传送带摩擦力作用,现让传送带逆时针匀速转动,则在b上升h高度(未与滑轮相碰)过程中( )

图1

A.物块a重力势能小于mgh

B.摩擦力对a做的功等于a机械能的增加 C.摩擦力对a做的功小于物块a、b动能增加之和 D.任意时刻,重力对a、b做功的瞬时功率大小相等

审题突破 重力势能的变化和什么力做功相对应?机械能的变化和什么力做功相对应?动能的变化又和什么力做功相对应?

m

解析 由题意magsin θ=mbg,则ma=.b上升h,则a下降hsin θ,则a重力势能的减少

sin θ量为mag×hsin θ=mgh,故A错误.摩擦力对a做的功等于a、b机械能的增加量.所以摩擦力对a做的功大于a的机械能增加量.因为系统重力势能不变,所以摩擦力做的功等于系统动能的增加量,故B、C错误.任意时刻a、b的速率相等,对b,克服重力的瞬时功率Pb=mgv,对a有:Pa=magvsin θ=mgv,所以重力对a、b做功的瞬时功率大小相等,故D正确.故选D. 答案 D

以题说法 注意几个功能关系: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变化量;弹簧弹力做的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变化量;重力以外的其他力做的功等于机械能的变化量;合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量.

(2014·广东·16)图2是安装在列车车厢之间的摩擦缓冲器结构图,图中①和②为

楔块,③和④为垫板,楔块与弹簧盒、垫板间均有摩擦,在车厢相互撞击使弹簧压缩的过程中( )

图2

A.缓冲器的机械能守恒 B.摩擦力做功消耗机械能 C.垫板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D.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答案 B

解析 由于车厢相互撞击弹簧压缩的过程中存在克服摩擦力做功,所以缓冲器的机械能减少,选项A错误,B正确;弹簧压缩的过程中,垫板的动能转化为内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选项C、D错误.

考向2 动力学方法和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

例2 如图3甲所示,用固定的电动机水平拉着质量m=2 kg的小物块和质量M=1 kg的平板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物块位于平板左侧,可视为质点.在平板的右侧一定距离处有台阶阻挡,平板撞上后会立刻停止运动.电动机功率保持P=3 W不变.从某时刻t=0起,测得物块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t=6 s后可视为匀速运动,t=10 s时物块离开木板.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

图3

(1)平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多大? (2)物块在1 s末和3 s末受到的摩擦力各为多大? (3)平板长度L为多少?

审题突破 “平板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隐含什么条件?求平板长度时应该选取哪段过程?电机的牵引力是恒力还是变力?怎么表示其做功的大小?

解析 (1)由题图可知,前2 s内物块和平板一起做匀速运动,对整体分析,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和地面给平板的滑动摩擦力,此二力的合力为零.

P

拉力大小为:T1=

v1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μ(M+m)g

P

由平衡条件可得:=μ(M+m)g

v1可得:μ=0.2

(2)物块在1 s末时与平板一起做匀速运动,合力为零.物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与水平向左

P

的静摩擦力,因此静摩擦力大小为:f1=T1==6 N

v1物块在2 s末之后与平板发生相对运动,之后物块与平板间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且大小保持不变.物块在6 s后可视为匀速运动,此时物块受到的合力为零,即拉力与滑动摩擦力大

P

小相等方向相反,即:f2=T2==10 N

v2物块在3 s末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与6 s后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为10 N.

(3)依题意,物块在2 s末之后一直到10 s时,物块从平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对物块由动能定理得:

112

PΔt-f2L=mv22-mv1 22

112

PΔt-mv2+mv

2221

代入解得:L==2.416 m

f2答案 (1)0.2 (2)6 N 10 N (3)2.416 m

以题说法 1.在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时首先要弄清物体的受力情况和做功情况.此题特别要注意地面对木板的滑动摩擦力为μ(M+m)g.

2.应用动能定理列式时要注意运动过程的选取,可以全过程列式,也可以分过程列式.

如图4,传送带A、B之间的距离为L=3.2 m,与水平面间夹角θ=37°,传送

带沿顺时针方向转动,速度恒为v=2 m/s,在上端A点无初速度放置一个质量为m=1 kg、大小可视为质点的金属块,它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金属块滑离传送带后,经过弯道,沿半径R=0.4 m的光滑圆轨道做圆周运动,刚好能通过最高点E,已知B、D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h=0.5 m(取g=10 m/s2).求:

图4

(1)金属块经过D点时的速度;

(2)金属块在BCD弯道上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答案 (1)25 m/s (2)3 J

v2E

解析 (1)对金属块在E点,mg=m,vE=2 m/s

R在从D到E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112

-mg·2R=mv2E-mvD 22vD=25 m/s

(2)金属块刚刚放上时, mgsin θ+μmgcos θ=ma1, a1=10 m/s2

设经位移s1达到共同速度,v2=2as1, s1=0.2 m<3.2 m 继续加速过程中: mgsin θ-μmgcos θ=ma2 a2=2 m/s2 s2=L-s1=3 m

2v2B-v=2a2s2 vB=4 m/s

在从B到D过程中,由动能定理:

112

mgh-W=mv2-mv

2D2BW=3 J.

6.综合应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分析多过程问题

1

例3 (14分)如图5所示,倾角θ=30°、长L=4.5 m的斜面,底端与一个光滑的圆弧轨

4道平滑连接,圆弧轨道底端切线水平.一质量为m=1 kg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从斜面最高点A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经过斜面底端B后恰好能到达圆弧轨道最高点C,又从圆弧轨道滑回,能上升到斜面上的D点,再由D点由斜面下滑沿圆弧轨道上升,再滑回,这样往复

3

运动,最后停在B点.已知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g=10 m/s2,假设物块经

6过斜面与圆弧轨道平滑连接处速率不变.求:

图5

(1)物块经多长时间第一次到B点;

(2)物块第一次经过B点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 (3)物块在斜面上滑行的总路程.

解析 (1)物块沿斜面下滑时, mgsin θ-μmgcos θ=ma(2分) 解得:a=2.5 m/s2(1分)

1

从A到B,物块匀加速运动,由L=at2(1分)

2

310

可得t= s(1分)

5

1

(2)因为物块恰好到C点,所以到C点速度为0.设物块到B点的速度为v,则mgR=mv2(2

2分)

v2

N-mg=m(1分)

R解得N=3mg=30 N(1分)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物块对轨道的压力为N′=30 N,方向向下(1分)

(3)从开始释放至最终停在B处,设物块在斜面上滑行的总路程为s,则mgLsin θ-μmgscos θ=0(3分)

解得s=9 m(1分)

310答案 (1) s (2)30 N,方向向下 (3)9 m

5

点睛之笔 多个运动的组合实际上是多种物理规律和方法的综合应用,分析这种问题时注意要各个运动过程独立分析,而不同过程往往通过连接点的速度建立联系,有时对整个过程应用能量的观点解决问题会更简单.

(限时:15分钟,满分:16分)

如图6所示,有一个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1 kg的小物块,从光滑平台上的A点以v0=1.8 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到达C点时,恰好沿C点的切线方向进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弧轨道,最后小物块无碰撞地滑上紧靠轨道末端D点的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已知传送带上表面与圆弧轨道末端切线相平,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运行的速度为v=3 m/s,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2 m,C点和圆弧的圆心O点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53°,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 m/s2,sin 53°=0.8,cos 53°=0.6.求:

图6

(1)小物块到达圆弧轨道末端D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2)小物块从滑上传送带到第一次离开传送带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答案 (1)22.5 N,方向竖直向下 (2)32 J

解析 (1)设小物体在C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C,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可知,C点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θ=53°,则由几何关系可得:

v01.8vC== m/s=3 m/s①

cos θcos 53°由C点到D点,由动能定理得:

112

mgR(1-cos θ)=mv2-mv②

2D2C小物块在D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v2D

N-mg=m③

R

由牛顿第三定律,小物块到达圆弧轨道末端D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N′=N④ 联立①②③④得:N′=22.5 N,方向竖直向下

(2)设小物块在传送带上滑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mga==μg=0.5×10 m/s2=5 m/s2⑤

m

小物块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t1,向左通过的位移为s1,传送带向右运动的距离为s2,则: vD=at1⑥

1s1=at2⑦

21s2=vt1⑧

小物块向右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和传送带速度相同时间为t2,向右通过的位移为s3,传送带向右运动的距离为s4,则 v=at2⑨

1s3=at2⑩

22s4=vt2?

整个过程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为: s=s1+s2+s4-s3? 产生的热量为:Q=μmgs? 联立⑤~?解得:Q=32 J

(限时:45分钟)

题组1 力学中的几个重要功能关系的应用

1.如图1所示,质量为M、长度为L的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放在小车的最左端.现用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小物块上,使小物块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小物块和小车之间的摩擦力为f,小物块滑到小车的最右端时,小车运动的距离为s.此过程中,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图1

A.小物块到达小车最右端时具有的动能为(F-f)·(L+s) B.小物块到达小车最右端时,小车具有的动能为fs C.小物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f(L+s) D.小物块和小车增加的机械能为Fs 答案 D

解析 小物块受到的合外力是F-f,位移为L+s,由动能定理可得小物块到达小车最右端

时具有的动能为(F-f)(L+s),同理小车的动能也可由动能定理得出为fs;由于小物块和小车间的滑动摩擦力产生内能,小物块和小车增加的机械能小于Fs.

2.如图2甲所示,一物体悬挂在细绳下端,由静止开始沿竖直方向运动,运动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E与物体位移s关系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0~s1过程的图线为曲线,s1~s2过程的图线为直线.由此可以判断( )

甲 乙

图2

A.0~s1过程中物体所受拉力是变力,且一定不断减小 B.0~s1过程中物体的动能一定是不断减小 C.s1~s2过程中物体一定做匀速运动 D.s1~s2过程中物体可能做匀加速运动 答案 D

解析 小球受重力和绳子的拉力,由题图知在0~s1过程中拉力在逐渐增大,故A错误;若拉力小于重力,则小球加速运动,动能增大,故B错误;s1~s2过程中拉力不变,若拉力等于重力,小球做匀速运动,若拉力小于重力,小球可能做匀加速运动,故C错误,D正确. 3.把质量为m的小球(可看做质点)放在竖直的轻质弹簧上,并把小球下按到A的位置,如图3甲所示.迅速松手后,弹簧把小球弹起,球升至最高位置C点(如图丙),途中经过位置B时弹簧正好处于自由状态(如图乙).已知AB的高度差为h1,BC的高度差为h2,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则( )

图3

A.小球从A上升到B位置的过程中,动能一直增大 B.小球从A上升到C位置的过程中,机械能一直增大 C.小球在图甲中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mg(h2+h1)

D.一定有h2≥h1 答案 C

解析 小球上升时先加速后减速,当mg=F弹时,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此时弹簧还处于压缩状态,选项A错误.从A到B,小球和弹簧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弹性势能减小,小球的机械能增大;而从B到C,小球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不变,选项B错误.由A到C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可知,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故Ep=mg(h2+h1),选项C正确.由A到C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的重力势能,动能最大位置在B点下方,故h2可等于零,选项D错误.故选C.

34.如图4所示为通过弹射器研究弹性势能的实验装置.光滑圆形轨道竖直固定于光滑水平

4面上,半径为R.弹射器固定于A处.某一实验过程中弹射器射出一质量为m的小球,恰能沿圆轨道内侧到达最高点C,然后从轨道D处(D与圆心等高)下落至水平面.取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 2RA.小球从D处下落至水平面的时间为

gB.小球至最低点B时对轨道压力为5mg C.小球落至水平面时的动能为2mgR

5mgR

D.释放小球前弹射器的弹性势能为 2答案 D

v211

解析 小球恰好通过C点,则由mg=m,解得v=gR;小球从C到D有mgR=mv2D-R22

1

mv2,解得vD=3gR,小球由D到地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做自由落体运动时,由R=

2

2R2Rgt2可得,t= ;而现在有初速度,故时间小于 ,故A错误;由B到C有:mg·2R

gg

v21212B

=mvB-mv,B点F-mg=m,联立解得,F=6mg,故B错误;对C,小球落到水平22R

1

面Ek-mv2=mg·2R,Ek=2.5mgR,故C错误;小球弹出后的机械能等于弹射器的弹性势能,

2

15mgR

故弹性势能为E=mg·2R+mv2=,故D正确.

225.如图5所示,在倾角为θ的固定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弹簧相连接的物块A、B,它们的质最分别为m1、m2,弹簧劲度系数为k,C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平行

斜面向上的恒力F拉物块A使之向上运动,当物块B刚要离开挡板C时,物块A运动的距离为d,速度为v.则此时( )

图5

A.拉力做功的瞬时功率为Fvsin θ B.物块B满足m2gsin θ=kd

F-kd

C.物块A的加速度为

m1

1

D.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为Fd-m1v2

2答案 C

解析 拉力F与速度v同向,瞬时功率应为P=Fv,故A错误;开始时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弹簧弹力等于A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当B刚离开C时,弹簧的弹力等于B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故m2gsin θ=kx2,但由于开始时弹簧是压缩的,故d>x2,故m2gsin θ<kd,故B错误;当B刚离开C时,对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1gsin θ-kx2=m1a1,

F-kd

又开始时,A平衡,则有:m1gsin θ=kx1,而d=x1+x2,解得:物块A的加速度为a1=,m1故C正确;根据功能关系,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等于拉力的功减去系统动能和重力势能

1

的增加量,即为:Fd-m1gdsin θ-m1v2,故D错误.

2题组2 动力学方法和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

6.光滑圆轨道和两倾斜直轨道组成如图6所示装置,其中直轨道bc粗糙,直轨道cd光滑,两轨道相接处为一很小的圆弧.质量为m=0.1 kg的滑块(可视为质点)在圆轨道上做圆周运动,到达轨道最高点a时的速度大小为v=4 m/s,当滑块运动到圆轨道与直轨道bc的相切处b时,脱离圆轨道开始沿倾斜直轨道bc滑行,到达轨道cd上的d点时速度为零.若滑块变换轨道瞬间的能量损失可忽略不计,已知圆轨道的半径为R=0.25 m,直轨道bc的倾角θ=37°,其长度为L=26.25 m,d点与水平地面间的高度差为h=0.2 m,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sin 37°=0.6.求:

图6

(1)滑块在圆轨道最高点a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滑块与直轨道bc间的动摩擦因数; (3)滑块在直轨道bc上能够运动的时间. 答案 (1)5.4 N (2)0.8 (3)7.66 s 解析 (1)在圆轨道最高点a处对滑块,

v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N=m,

R

2v

得N=m(-g)=5.4 N

R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滑块在圆轨道最高点a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5.4 N. (2)从a点到d点全程,由动能定理得:

1

mg(R+Rcos θ+Lsin θ-h)-μmgcos θ·L=0-mv2

2

2v

g?R+Rcos θ+Lsin θ-h?+

2

μ==0.8

gLcos θ

(3)设滑块在bc上向下滑动的加速度为a1,时间为t1,向上滑动的加速度为a2,时间为t2,在c点时的速度为vc.

12

由c到d:mvc=mgh

2vc=2gh=2 m/s

112

a点到b点的过程:mgR(1+cos θ)=mv2b-mv 22vb=v2+2gR?1+cos θ?=5 m/s 在轨道bc上:

vb+vc

下滑:L=t

21

2Lt1==7.5 s

vb+vc

上滑:mgsin θ+μmgcos θ=ma2 a2=gsin θ+μgcos θ=12.4 m/s2 0=vc-a2t2

vc2t2== s≈0.16 s

a212.4

μ>tan θ,滑块在轨道bc上停止后不再下滑 滑块在两个斜面上运动的总时间: t总=t1+t2=(7.5+0.16) s=7.66 s

7.如图7所示,一滑板爱好者总质量(包括装备)为50 kg,从以O为圆心,半径为R=1.6 m

光滑圆弧轨道的A点(α=60°)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轨道最低点B后(OB在同一竖直线上),滑板爱好者沿水平切线飞出,并恰好从C点以平行斜面方向的速度进入倾角为37°的斜面,若滑板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斜面长s=6 m.(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图7

(1)滑板爱好者在B、C间运动的时间; (2)滑板爱好者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 答案 (1)0.3 s (2)7 m/s

解析 (1)滑板爱好者在圆轨道AB间运动的过程中,

1

由动能定理得mgR(1-cos 60°)=mv2①

2B由①得vB=4 m/s

滑板爱好者在BC间做平抛运动,在C点: 竖直方向的分速度vCy=vBtan 37°=3 m/s② 由vCy=gt③

得平抛运动的时间t=0.3 s

(2)在C点,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可知: vC=vB/cos 37°=5 m/s④

滑板爱好者在斜面上运动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得:

112

mgssin θ-μmgscos θ=mv2D-mvC⑤ 22由⑤得vD=7 m/s

题组3 综合应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分析多过程问题

8.如图8所示,在粗糙水平台阶上静止放置一质量m=0.5 kg的小物块,它与水平台阶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且与台阶边缘O点的距离s=5 m.在台阶右侧固定了一个以O点为圆心的圆弧形挡板,并以O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现用F=5 N的水平恒力拉动小物块,一段时间后撤去拉力,小物块最终水平抛出并击中挡板(g=10 m/s2).

图8

(1)若小物块恰能击中挡板的上边缘P点,P点的坐标为(1.6 m,0.8 m),求其离开O点时的速度大小;

(2)为使小物块击中挡板,求拉力F作用的距离范围;

(3)改变拉力F的作用时间,使小物块击中挡板的不同位置,求击中挡板时小物块动能的最小值.(结果可保留根式)

答案 (1)4 m/s (2)2.5 m

1

竖直方向:y=gt2

2解得:v0=4 m/s

(2)为使小物块击中挡板,小物块必须能运动到O点,设拉力F作用的最短距离为x1,由动能定理得: Fx1-μmgs=0 解得x1=2.5 m

为使小物块击中挡板,小物块的平抛初速度不能超过4 m/s,设拉力F作用的最长距离为x2,

1

由动能定理得:Fx2-μmgs=mv2

20解得x2=3.3 m

则为使小物块击中挡板,拉力F作用的距离范围为: 2.5 m

(3)设小物块击中挡板的任意点坐标为(x,y),则 x=v0′t′ 1

y=gt′2 2

1

由机械能守恒得:Ek=mv0′2+mgy

2又x2+y2=R2,由P点坐标可求R2=3.2

mgR23mgy415

化简得Ek=+=+y

4y4y4由数学方法求得Ekmin=215 J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qe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