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6届高三适应性最后一考语文试题 doc
更新时间:2024-03-02 02:3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推荐度:
- 相关推荐
2016年山西省重点中学联合体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最后一考
语文科押题
押题卷·试题部分
答题注意: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考生一律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3、考生不得提前交卷。考试结束后由监考员将试题卷上交。
第I卷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小题。
如何看待“燕赵文化”
燕赵区域以燕山、太行山、渤海、黄河为四面分界,主体为次生黄土的平原地带。虽然这一区域具有“地边胡,数被寇”的特点,但燕赵文化仍属于华北平原上以汉族为主的旱地农耕文化。
燕文化与赵文化有着不同的来源和各自的特征,但又大体接近而趋同。相对于其他周边区域而言,“慷慨悲歌”是燕赵文化的共同基调。燕赵区域的文化特征就是“慷慨悲歌”,也只有“慷慨悲歌”才是燕赵区域的文化特色。
具有特征主线的区域文化是优越的文化。在全国各个地域中,燕赵区域是极少数真正形成了文化特征的地域之一。燕赵文化得以形成“慷慨悲歌”这一特征主线,为古今所共认,历代所称道,其内涵鲜明,无可否认。这是燕赵区域的优越之处,值得骄傲。
中国古代“知己”“知音”的价值观念,是“燕赵悲歌”的产生机制。燕丹的精诚与荆轲的侠士志向契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慷慨悲歌”。慷慨悲歌是一个情结,是由经济文化的落后和政治地位的低下而导致的一个情结。这个情结经过一种壮烈的撞击,发生逆转,出现升华,于是就化育成为慷慨悲歌的性格。而这也正是北方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慷慨悲歌”的历史认同,有三次高潮。荆轲刺秦王,与燕太子丹在易水告别,高渐离击筑,荆轲作歌,这是燕赵文化慷慨悲歌特征的第一次概括。汉末曹魏时,曹操等人以邺都为活动中心,诗风雄峻古朴,慷慨悲凉,燕赵文化第二次被称作慷慨悲歌。唐代,高适等人以气质自高,慷慨悲歌,临风怀古,燕赵文化第三次被人称为慷慨悲歌。燕太子丹、荆轲的
谋刺秦王,标志了燕地文化的形成和成熟。从此以后燕文化就永久性地定格于此,成为燕赵文化所独有的固定不变的意象。这一特征不仅在当时存在,在后世也存在,如明清之际,燕赵文化的慷慨悲歌特征也有鲜明的体现。
“慷慨悲歌”的实质,乃是一种生命价值观,是一种贯穿人生的精神力量。燕赵侠士的轻生尚义,表面上看是不重视生命,实质上却是更加重视、更加珍爱生命的体现。“燕赵悲歌”体现为一种超越“千金”、超越“生死”的价值观,燕赵文化精神在此具有最为突出的表现。了解到人的生命除了肉体的存在,还有精神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教导人们,突破对自我的一己关怀,寻求更高的价值。燕赵文化归根结底是一种生存方式、一种生命价值观。
燕赵文化具有多元性。在“慷慨悲歌”激扬人性的同时,也包含了不少世俗的、物欲和肉欲的不良内容。这些流弊在民间、在当今,也都有不同轻重的表现。其救治方法,则莫过于以风俗治风俗,以文化治文化,以精神治精神,如古人所谓“风教”,由低而高,由杂而纯,由俗而雅,由外在而内在。
(摘编自张京华《“燕赵文化”概念界定的要点》,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赵区域虽然毗邻少数民族地区,多次受到外族的侵扰,但其区域文化还是保持以汉族为主体,以旱地农耕文化为主流的特点。
B.具有特征主线的区域文化是优越的文化,燕赵文化具有无可否认的“慷慨悲歌”这一特征主线,因此燕赵文化是一种优越的文化。
C.对“慷慨悲歌”的历史认同有三次高潮,这三次所概括出的内容各不相同,使“慷慨悲歌”这一燕赵文化的特征逐次清晰丰富起来。
D.“慷慨悲歌”所体现的超越“千金”、超越“生死”的价值观,是燕赵文化精神的突出表现和重要内涵,具有人生方面的教导意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受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政治地位等的影响,燕赵区域逐渐形成自己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表现出“慷慨悲歌”的文化特色。
B.燕太子丹与荆轲的关系体现了中国古代“知己”“知音”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正是“慷慨悲歌”这一文化特征产生的主因。
C.汉末曹魏时的曹操和唐代的高适等人之所以能成为燕赵文化的杰出代表人物,原因之一是他们的诗或雄峻古朴,或慷慨悲歌。
D.“慷慨悲歌”这一文化特征在战国时期就已存在,在数世纪后的明清之际仍然存在,已成为燕赵区域重要、悠久、稳定的文化符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文化和赵文化来源不同而且各具特征,但二者的文化内涵大体接近而趋同,具有共同的文化基调,故被人合称为“燕赵文化”。
B.“慷慨悲歌”是一个由现实生活的落后而产生的情结,是历经碰撞、冲击、转变以至升华,最终才形成的有地域特征的文化性格。
C.燕赵文化是北方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北方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从其表现可以了解到北方地区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部分特点。
D.燕赵文化具有多元性,其内容良莠不齐,如今在民间流行的,大多是世俗的、物欲的不良内容,有待人们采取恰当的方法来救治。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则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梅圣俞诗集·序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注】①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少年举进士不第,仁宗时赐进士出身,多任小吏,仕途上不得志。②荫yìn补:子孙因前辈功勋而得官为荫,官吏或缺被选充职为补。梅尧臣26岁时因叔父梅询荫补为太庙斋郎。③王文康公:王曙,宋仁宗时宰相。 4.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写人情之难言 人情:人的情感。 B.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 有司:官吏的通称。 C.以歌咏大宋之功德 歌咏:歌颂、颂扬。 D.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穷人:生活穷苦的人。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梅圣俞“穷”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 ②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 ③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 ④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 ⑤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 ⑥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 A.①③⑤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大多出于困厄之士的笔下,他们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智,就把内心郁积的忧愁感慨转化为诗兴,写出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
B.梅圣俞孩童时就已使长辈惊异于他的诗歌才华,等到长大,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问,写的文章简古纯正,但他不愿意随便向世人表白,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
C.王文康曾高度评价梅圣俞的诗歌,感叹已经二百年没有这样的杰作,这话从侧面印证了梅圣俞诗歌的工巧。
D.文章没有把论述梅圣俞的诗歌艺术当作主要内容,而是借诗序的形式,表达了对梅圣俞虽才智超群却未能“得用于朝廷”的惋惜和悲叹。 7.把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 (2)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二)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11分)
菩萨蛮?宿水口 [南宋]洪瑹
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8)古典诗歌在景物描写时常“以画入诗”,简析词的上阕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5分)
(9)简析词的下阕所表达的思想情感。(6分)
(三)默写
10.补全下列句子空缺处。(6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追叙婚后生活,认为错不在己,于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谴责男子没有准则,反复无常,感情不专。
(2)白居易《琵笆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琵笆女运用丰富多变的技法演奏当时名曲的情形。
(3)《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宋濂叙写自己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被绮绣”的同舍生之间,但一点也不欣羡他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选做题(25分)
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摆渡 叶仲建
河东村和河西村隔着一条河,村民来往很不方便。不知从哪一天起,河上出现了一条渡船,船主人姓张,河西人,久了,人都唤他张摆渡。
河东村的后面是山,河西村的前面通往城市;河西村的人要上山,河东村的人也要进城。那年头,收成不好,张摆渡靠着这条船和一身摇橹的功夫,竟过得不差。
河东一户柳姓人家瞅着眼红了,为啥一条河,好处都让你张摆渡给占去了?为啥河东人的钱要塞进河西人的腰包?柳家穷,却也砸锅卖铁添置了一条与张摆渡相仿的船。
没有争执,没有商议,却有了规矩:河东人过河,得上柳摆渡的船;河西人过河,得上张摆渡的船。即便柳摆渡的船在彼岸,河东人也不会登上张摆渡的船,而是向对岸吆喝两声,朝柳摆渡招招手。这样一来,张摆渡赚的钱少了一半,但熙来攘往的人频繁,好歹混了个囫囵饱。一段时间倒也相安无事,日子在两个人的摇橹声中流逝。
一年后却发生了一件事。那天,柳摆渡的船载着河东村的一对母子过河,船行至河中央,便缓缓地往下沉。船舱里进了水,没一会儿水就漫过了船身。柳摆渡无法一下子救俩人,丢下女人在河中乱扑腾。柳摆渡将小孩拖到河岸,转身要下水救女人,发现女人正从对岸漂移过来——救女人的是张摆渡。
张摆渡救了女人一命,也相当于救了柳摆渡一命。柳摆渡的船沉到了水底。第二天,柳摆渡没来吊船。第三天,还是没来。几天过去了,柳摆渡还是没有出现。那几天里,张摆渡经常盯着沉船的水面,沉默不语,总觉得失去了什么。
两岸的芦苇青了枯,枯了又青。阳光把张摆渡的身子晒成了古铜色,风雨在张摆渡的额头上刻出了皱纹。为了增加收入,除了载客,张摆渡还网起了鱼。张摆渡在这摆渡和网鱼中度过了他的时光。他老了,脸上的皱纹越加多了、深了,背部微微伛起。
上了年纪的张摆渡很孤独。其实这么多年来,他一直觉得孤独。张摆渡喂了只鸬鹚,他会跟鸬鹚说话。更多的时候,他只静静地坐在船头,抽着旱烟,对着河水沉思。
河西岸过来一个年轻人。“爹,你别摇船了,去我那住吧。”年轻人蹲在岸边,对张摆渡说。这样的话,他说了已经不止一两回。
“能摇就摇,摇不动时,自然会上你那。”张摆渡淡淡地嗫嚅着。
“可你已经老了啊!也该享享清福了,再说,这一天几块钱的营生能顶什么事?我又不是养不起你。”
“混帐!要不是这几块钱,你能上大学?能有今天?” “过河的人太少了。”年轻人换了一种语气说。
“可还需要一个摇橹的。”张摆渡说,“有急事总得从河上过。”
“他们的钱供了你上了大学。”张摆渡又说。
“那我去老家转转。”年轻人叹了口气,转身朝村落的方向走去。
河东河西的人似乎真的少了很多。大多数年轻人都去城里谋生了,留下的老弱病残,一年出不了几次门。张摆渡的生意显然淡了下来,除了逢年过节,这条河上的一切,平静得如同一幅画。张摆渡和他的船,自然是画上的一景。
“人老了,眼花了,乡里乡亲的都瞅着陌生了。”那年的中秋,张摆渡对着一个西装笔挺的人叹道。
“老哥,还认得我不?”那人没动身子,却这样问张摆渡。
张摆渡认出来了,是当年的柳摆渡!张摆渡一下子激动了起来:“你……你回来了?这几年,你……去哪了?”
“嗯,回来了,去了一趟外地。”
“当年,谢谢你,你把这摇船的生意让给了我。”张摆渡踏上岸,指了指河,又紧紧地握住柳摆渡的手。
“不,应该是我谢谢你才对,要不然,我也不会有今天。老哥,我今天又来抢你的生意了。”
“哦?”张摆渡疑惑不解地望着他。
“我要在这河上建一座桥。建好了,你就没法摇船了。” 张摆渡笑了,连连说着:“好,好……”
在一声又一声的“好”中,张摆渡很想接下来告诉柳摆渡一件事,关于那年沉船的事。 他想告诉柳摆渡,他这么做只是为了能有足够的收入供儿子上大学。他还想告诉柳摆渡,因为这件事,他愧疚了一辈子。
张摆渡最终没有把这个秘密说出来。其实,他早就把这个压在心底的秘密说出来了。他跟船头的那只鸬鹚说了无数次。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3 年第5 期,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河东柳姓人家眼红张摆渡靠摆渡过上不错的日子,也置船参与摆渡,抢了张摆渡的生意,张摆渡嘴上不说啥,心里肯定不舒服。
B.晚年的张摆渡不愿放弃老营生跟儿子到城里享清福,一是因为村民还有有乘船的需求,二是因为张百度眷恋家乡,故土难离。
C.小说刻画人物,运用了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方法,叙事则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D.鲜明的对比也是这篇小说的一大特色,柳摆渡致富后造福乡民的高尚品德,就是通过张摆渡的自私反衬出来的。
E.这篇小说以张摆渡为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时间跨度很长,情节起伏多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
2.小说题目“摆渡”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含义?(6分) 3.请简要分析张摆渡的人物形象。(6分)
4.小说最后写道:“张摆渡最终没有把这个秘密说出来。”有人认为,张摆渡应该把秘密说出来;也有人认为,张摆渡已经没有必要把秘密说出来。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具体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易培基 马复华
易培基,湖南长沙人,生于1880年2月28日。其父曾在湘西因事牵连入狱,年仅16岁的易培基上书为父亲申冤,以文辞感动办案人员,使其父得到赦免,易因此在当地享有文名。
其时清廷腐败,易培基愤于外侮日亟,欲从事外交报效国家,遂离家赴武昌,考入湖北北方言学堂,与赵恒惕同学。毕业后,易培基又去日本进修,返国后回到长沙,于1913年任湖南高等师范学堂国文教员,讲授文字学等课程。一年后,改任长沙师范及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教员。他授课生动,喜标新立异,很能迎合青年学生的心里。当时毛泽东、田汉等人都在第一师范读书,曾受易授教。
1918年,张敬尧任湖南督军,残酷镇压人民,摧残教育,易培基参加了湖南人民的“驱张”运动。1920年6月,“驱张”运动胜利后,为使被张敬尧摧残的各级学校迅速恢复,湖南督军兼省长谭延闿决定成立教育委员会,易培基被任命为委员兼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易上任伊始,即将学校人员进行改组,先后聘匡互生、周谷城、彭静宜等人担任教务主任,教员有徐特立、夏丏尊、刘大白等人师资阵容十分强大。毛泽东也曾于同年7月受聘在第一师范担任国文教员。为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易还聘请中外名人杜威、罗素、章太炎、蔡元培
等到校做学术讲演。又创开女禁,丁玲等女生闻讯转学第一师范就读。学生组织如“崇新学社”等也相继成立。当时,第一师范人才鼎盛,心潮澎湃,成为三湘新文化的先锋。
1921年,谭延闿奉孙中山命令讨伐赵恒惕部,任命易培基为总司令部秘书长,易遂离开第一师范。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后,谭延闿奉命回师靖难,易培基随行至广州。是时他曾写下一首题为《赴粤途中》的言志诗:“万仞当关险,穷庐百雉城;秋风一何劲,瘦马欲纵横。”至广州后,孙中山任命易为大元帅府顾问,不久又被孙中山派为驻浙江全权代表。易培基居杭州西湖俞楼,与胡汉民经常往来,时有诗作唱和。易生平唯一著作《三国志补注》,也是在俞楼完成的。
1924年初,易培基奉孙中山之命赴北京,作为全权代表与苏联代表谈判庚子赔款问题。1925年8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仰承教育总长章士钊的旨意,镇压学生运动,引起了学生反抗,章士钊竟下令解散女师大。易培基对学生运动大力支持。段祺瑞于12月对政府进行改组,以易培基为教育总长。此前,段祺瑞决定继续开办女子师范大学,并任命易为校长。1926年1月,女师大举行大会欢迎易到校就职,鲁迅和许广平分别代表校务维持会、学生自治会致欢迎词。
1928年1月,易培基被推为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后又被加推为外交委员会委员。同年6月,被任命为故宫博物院理事会理事,并被派往北平接收故宫博物院。易卧病上海,不能前往,电告马衡、神剑是等代行接收。随即在南京举行了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全体会议,推举易培基为院长。同年10月,易培基被任命为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农矿部长。
1930年11月,农矿、工商两部合并为实业部,易培基的农矿部长职务亦被相应免去,易遂北上专理故宫博物院事务。易培基到北平后,决心以故宫博物院的管理为终身事业,任院长兼古物馆馆长,院务逐步走向正轨。他每天到院办公,对有关重要事项,都要亲自过问,全院工作渐臻改进,一度呈现蓬勃向上的气象。当时,故宫除按日分三路开放外,还增加陈列古代名画、玉器、钟表、仪仗等,以供游人购票参观参观。易又将太庙及景山辟为公园,供人游览。他还主持对故宫殿堂进行了必要的整修,着手古物鉴别、审查、整理工作,领导编辑出版《故宫周刊》、《故宫书画集》、《文献丛编》、《故宫所藏殿本书目》等刊物、书籍,以及各种拓片、印谱,使不少珍贵的史料、书画、文物得以流传于世。
面对“九一八”事变后险恶的形势,易培基于1932年春拟订了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计划,他不顾某些人的反对,毅然于1933年2月6日将第一批文物启运南下,至5月15日止,全部13491箱文物珍品分5批安全运往南京、上海。易为保存故宫文物尽心尽力,功不可没。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在欢迎会上,鲁迅代表校务维持会致欢迎词,对易培基赞美有加,说:“易先生的学问、道德,尤其是主持公道,同恶势力奋斗的勇气,是本会同人素来所钦佩的??”(郦千明《毛泽东老师易培基的坎坷人生》)
②从民国农矿部部长调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只是易培基人生的一小步,但无论是中国历史,还是刚刚萌芽的中国近代博物馆学,却因此迈出了一大步。??在此期间,易培基为这个新生的博物馆,立下了一直持续到今天的严格规定。(林天宏《易培基:守护故宫》)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易培基年少时就凭为父伸冤时所写一封书信而享有文名,他的诗文以委婉、曲折著称,他还在史学研究上有一定的成就和贡献,著有《三国志补注》。
B.为了救亡图存,易培基放弃了外交报国的梦想,先进入湖北方言堂学习,后又到日本进修;回国后,在湖南高等师范学堂任教,从此走上教育之路。
C.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任教时,易培基授课生动,喜欢标新立异,关注学生,很能迎合青年学生的心理,教授过后来富有影响的杰出人才毛泽东和田汉。
D.易培基深得孙中山、谭延闿的赏识,被授予要职,曾提任过大元帅府顾问、驻浙江全权代表,后又作为全权代表到北京与苏联代表谈判庚子赔款问题。
E.段祺瑞执政的统治结束后,身兼数职的易培基被任命为故宫博物院院长,他随即从上海赶往北平接收故宫博物院,从此专理院务并把作为终身事业。
2.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能够成为三湘新文化的先锋,与时任校长的易培基的教育举措有关,他具体实施了哪些教育举措?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鲁迅赞美易培基有“同恶势力奋斗的勇气”,易培基被鲁迅赞美是有其事实依据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为什么说易培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只是他人生的一小步,却是中国近代表物馆学的一大步?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8分)
第II卷 表述题
五、语言基础知识与运用
1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1)5月26日vivo在毫无______的情况下,突然宣布了即将发布新品的消息,并且表示新品将由人气偶像宋仲基代言。
(2)江苏兴化市交警张际勇的尸体在兴化城区南官河内被发现,执勤期间失联毫无______。
(3)经过长期的运动、劳动进入老年后,人的骨关节磨损严重,容易导致关节疼痛、骨质增生等病,但是很多老年人都不知道骨质增生的_______有哪些。 A、预兆 征兆 症状 B、征兆 症状 预兆 C、征兆 预兆 症状 D、预兆 症状 征兆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了解。
B.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C. 由《太阳的后裔》红遍亚洲的韩国艺人宋仲基被爆过去五年一直为韩国儿童白血病基金会捐款;同时宋仲基也把近期录制《跑男》和《快乐大本营》的酬劳捐献给慈善团体。 D.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15.下列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节选自杨绛“一百岁感言”) ①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 ②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 ③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
④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⑤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
A、①②③⑤④ B、①②③④⑤ C、⑤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⑤④
1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阅读经典,必须讲究读书方法,把好内容关。首先,要重视 ① 。古人有言,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 ② 。也就是说,读书前应明了目录,通过目录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有选择地读书。其次, ③ 。邓小平同志说,学马列要精。这个“精”主要是指精读原著、精读经典著作。通识著作则要泛读,以便在有限的时间里开阔视野,完善知识结构。
17.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当此时,在黄帝陵人们都要举行公祭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大典。许多华人华侨,即使相隔千里,也要赶回来与亲人团聚,参加这一公祭大典。请为这一活动拟两则宣传语,要求主旨明确,语言通顺,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不超过20个字。(6分)
五、作文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世纪老人、一代才女杨绛先生,百岁高龄笔耕不辍,被称为“史上最高龄的小说作者”。即便在她103岁生日之时,也要谢绝外界一切做寿之礼,以续写的书稿为自己贺寿。杨绛先生曾说:‘我无名无位活到老,活得很自在。’”而现代著名女作家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对此,你产生了哪些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最后一卷语文参考答案
1.C 2.B 3.D 【解析】 试题分析:
1.原文第1段说“虽然这一区域具有‘地边胡,数被寇’的特点,但燕赵文化仍属于华北平原上以汉族为主的旱地农耕文化”,A项以此句为核心进行转述,符合原意,所以A项的表述是正确的。B项根据第3段中“具有特征主线的区域文化是优越的文化”“燕赵文化得以形成‘慷慨悲歌’这一特征主线,为古今所共认,历代所称道,其内涵鲜明,无可否认。这是燕赵区域的优越之处,值得骄傲”等语句的意思,得出“燕赵文化是一种优越的文化”的推断,符合文意。因此B项也是正确的。C项对第5段的相关内容进行转述,原文以“‘慷慨悲歌’的历史认同,有三次高潮”为总起,具体介绍了三次历史认同的主要内容,选项对此内容的转述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逐次清晰丰富起来”缺少文本依据,二是“这三次所概括出的内容各不相同”与“特征逐次清晰丰富起来”并无因果推理关系,选项用“使”字加以概括违背原文,与原文逻辑不等值。因此C项是错误的。D 项整合第6段“‘慷慨悲歌’的实质,乃是一种生命价值观”“‘慷慨悲歌’还体现为一种超越‘千金’、超越‘生死’的价值观”“它可以教导人们,突破对自我的一己关怀,寻求更高的价值。”等内容,符合原文的意思。因此D项也是正确的。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A项根据原文第1段交代燕赵区域地理环境,第2段“也只有‘慷慨悲歌’才是燕赵区域的文化特色”,第4段“‘慷慨悲歌’是一个情结,是由经济文化的落后和政治地位的低下而导致的一个情结”和第6段“燕赵文化归根结底是一种生存方式、一种生命价值观”等内容,从条件和结果的关系角度进行转述。推断符合原文意思。因此A项是正确的。B项对原文第4段“中国古代‘知己’‘知音’的价值观念,是‘燕赵悲歌’的产生机制。燕丹的精诚与荆轲的侠士志向契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慷慨悲歌’”的内容信息进行转述,转述时把“机制”替换成“主因”,是偷换概念,“机制”是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主因”指主要的原因。两者有所区别,因此B项是错误的。C项对原文第5段有关“慷慨悲歌”的历史认同的三次高潮中的后两次进行转述分析,做出了曹操、高适等
人成为燕赵文化的杰出代表人物的原因推断,符合原文的意思。因此C项也是正确的。D 项根据原文第5段后半部分内容进行转述,从原文“燕太子丹、荆轲的谋刺秦王,标志了燕地文化的形成和成熟”可以看出“‘慷慨悲歌’这一文化特征在战国时期就已存在”,原文“燕太子丹、荆轲的谋刺秦王,标志了燕地文化的形成和成熟。从此以后燕文化就永久性地定格于此,成为燕赵文化所独有的固定不变的意象”“明清之际,燕赵文化的慷慨悲歌特征也有鲜明的体现”则说明“慷慨悲歌”这一文化特征的重要、稳定和悠久。因此D项的理解分析符合原文意思。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A项对原文第2段关于燕赵区域的文化特征说明进行转述,符合原文的意思。因此A项是正确的。B项对原文第4段关于慷慨悲歌的性格形成的相关内容进行转述,符合原文意思。因此B项也是正确的。C项对第4段中慷慨悲歌的性格形成“也正是北方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一结论进行理解分析推断,并整合了第1段和第6段燕赵文化特点的相关内容。与原文的意思等值。因此C项也是正确的。D 项是对原文最后一段内容的转述,原文说“这些流弊在民间、在当今,也都有不同轻重的表现”,强调的是不良内容在民间、在当今都有存在的现实,选项转述为“如今在民间流行的,大多是世俗的、物欲的不良内容”,则强调民间流行的大多是不良内容,从而把“度”的问题变成“量”的问题,转述与原文不等值。因此D项是错误的。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D 5. A 6.B
7.(1)怎么(或“为什么”)让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
(2)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并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于是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辑,我就为它作序并保存起来。 【解析】 试题分析:
4.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D穷人:处境困厄的人。本题的答题思路是:先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辨析。一个词的词
义和语音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一个词它的语音不同,这个词所表示的词义也必然会有所不同。再利用上下文语境辨析。词义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多义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句中时,它的意义大都会单一化。因此,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可以辨析出来。最后,比较互证法。通过词与词之间意义的关系和多义词诸义项的关系对比,较其异,证其同,达到探求和判定词义的目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2写他“穷”的现状4写他借写诗抒发不得志6写世人喜其工巧。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B原文中“说”同“悦”,即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解答此类题的思路是:先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再把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1)大意1分,其他得分点为“奈何、穷者、徒”。(2)得分点“嗜、遽、类次、序”。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我听到世上的人常说:诗人显达得意的少,困厄潦倒的多。难道果真是这样的吗?大概是因为世间所流传下来的诗,大多是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作品。大凡胸藏才智、抱负,却又不能在当世施展的士人,大都喜爱放任恣纵于山头水边。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外
部事物,常常探索研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而他们内心郁结着的忧愁感慨愤激等情绪,感发寄托在怨恨讽刺的作品之中,倾诉着逐臣寡妇的哀叹,写出了人们所难于言传的感受。大概诗人越是困厄,写出来的诗就越高妙。如此说来,那么就不是写诗能使人困厄,而应该是诗人遭遇困厄以后才能写出好诗来。
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由于荫袭补为下级官吏,屡次被推荐去考进士,总是遭到主考部门的压制,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年。年已五十了,还要靠别人下聘书,去当人家的办事员。郁积着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他家乡在宛陵,幼年时就学习诗歌,从他还是个孩童时起,写出诗句来就已使得父老长辈惊异了。等到长大,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问,他写出的文章简古纯正,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罢了。然而当时人不论贤愚,谈论诗歌必然会向圣俞请教。圣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地方,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因此他平时所写的东西,其中诗歌就特别多。社会上已经知道他了,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他。从前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诗作,慨叹地说:“二百年没有这样的作品了!”虽然对他了解很深,可还是没有加以推荐。假使他有幸得到朝廷的任用,写出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来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献给宗庙,使他类似于商颂、周颂、鲁颂等作者,难道不是很壮伟的吗?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社会上只喜爱他诗歌的工巧,却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将要老死了,这难道不值得叹息吗?
圣俞的诗很多,自己却不收拾整理。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心它太多容易散失,选取他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间的作品,编为十卷。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为之作序并保存起来。
从那以后过了十五年,圣俞因病在京师去世,我已痛哭着为他写好了墓志铭,便向他家索求,得到他的遗稿一千多篇,连同先前所保存的,选取其中特别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分为十五卷。啊,我对圣俞的诗歌已经评论得很多了,所以不再重复。 诗歌鉴赏
(8)①构图上由远及近,由远处的彩虹、万山,到近处的短亭、丹枫、酒旗,层次分明。②色彩上绚烂明丽,词人选取了彩虹、紫中带翠的山岭、青旗(酒旗色青,亦称青旆)、红枫等意象,织就了一幅灿烂美丽的画面。
(9)①词的下阕抒写了羁旅愁思和孤独寂寞之感。②前两句,谓词人旅途奔波,一事无成,“浮生”一词意为漂泊不定的经历,表示了对羁旅漂泊的厌倦;“事逐孤鸿去”,意为往事不
可追寻,不能再返。③结尾两句更透出了羁旅夜晚、黄昏来临、空屋寒灯的凄凉。一个“又”字,尤其能说明词人漂泊的漫长,尝尽了千愁万苦。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题干提示,答题时,要从上阙体现了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可抓住关键景物及关键词来分析作答。关键词“远”“虹”“系马短亭西”“斜阳”“丹枫”“酒旗”等,由这些词语可联想到词人采用由远及近的顺序来描绘出远山和彩虹和近处的亭子与酒旗,层次分明,给人以魅力的画面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先抓住主要景物,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本题上阙意象词很多,例如,“斜阳”“丹枫”“酒旗”等;根据关键词“远”“系马”可判断出由远及近的写景角度。描绘画面时,可抓住这些意象构成的意境氛围进行描绘即可。
(2)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由“浮生”“孤鸿”“黄昏”“寒”“闭门”等词语可联系到一个飘泊不定、孤独凄苦、思念家乡的形象。答题时,可从诗人的羁旅之思和孤独寂寞之苦等角度,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默写
10、(1)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2)轻拢慢捻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六幺》 (3)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略无慕艳意 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文学性文本阅读
11、1.选C 得3 分,选A 得2 分,选E 得1 分,选BD 不得分。
2.小说题目运用了双关的手法,表面上是指张摆渡和柳摆渡撑船渡人(或:用船把人或物载过河去),更深层的含义是指张摆渡用后半生的种种努力,进行灵魂的自我救赎与解脱。 3.①自私狭隘,缺乏公平竞争意识:为争生意,竟然用不光彩的手段,制造沉船事故,挤
走了柳摆渡。②良知未泯,对自己的错误能深刻反省并补救:沉船后尽力协助柳摆渡救人;做错事后,一直愧疚,良心不安,其孤独和固守其实是一种良心的拷问和灵魂的救赎。③勤劳吃苦,有生活理想:不仅摆渡,还网鱼,用辛勤劳动供出了一个大学生。
4.观点一:应该把秘密说出来。①张摆渡多年来一直愧疚,良心不安,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说出来是一种解脱。②事情已过去多年,说出来柳摆渡也不会责怪并找他的麻烦。③说出来更能表现自己的真诚悔意和认识错误的勇气,能得到柳摆渡的谅解。④更能表现张摆渡在邪念与善念之间成功的“摆渡”,从而揭示主旨。观点二:已经没必要把秘密说出来。①多年来,张摆渡为自己的错误忏悔了无数次,并努力进行自我救赎,所以,秘密说不说出来已经不那么重要了。②时间久远,事情已成历史,此时说出来确实没有什么意义。③说出来可能会让柳摆渡对张摆渡产生不好的看法,容易节外生枝。④柳摆渡或许已知道这一秘密,所以才会说“应该是我谢谢你才对,要不然,我也不会有今天”,因而没有必要说。
实用性文本阅读
12、1.答D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E不给分。 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2.①彻底改组学校人员,强大师资阵容; ②敦请中外名人到校做学术讲演,更新学生知识; ③创开女禁,为女生提供就读机会; ④支持学生社团组织传播新文化。 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 意思答对即可。 【评分说明】
①分析的要点不是易培基任校长时的教育举措,不给分。 ②考生答案的意思与本答案相同或很接近均可。
③每一点根据考生分析概括的完整性,具体给1分或2分。
3.①湖南督军张敬尧镇压人民摧残教育,易培基参加了湖南人民“驱张”的运动; ②赵恒惕、陈炯明叛乱,易培基以湘军总司令部秘书长的身份跟随谭延闿讨伐赵、陈; ③女师大校长杨荫榆镇压学生运动,易培基大力支持学生的反抗运动。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评分说明】
①答出恶势力的行为,给1分;分析易培基勇气的具体表现,给1分。 ②分析的要点不是易培基勇气的具体表现,不给分。 ③考生答案的意思与本答案相同或很接近均可。
④每一点根据考生分析概括的完整性,具体给1分或2分。
4.一小步: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对历任过多种职务的易培基而言,只是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发生变化,算不上大变化。 意思答对即可。
一大步:①他尽心尽责,亲自过问重要事项,管理严格,使故宫博物院的院务逐步走向正轨并不断改进;②他扩大展览参观范围,增强了故宫博物院服务社会的功能;③他主持故宫殿堂整修,古物研究整理,书刊、拓片、印谱编辑出版等工作,使不少珍贵文物得以流传于世;④他顶住压力,毅然主持故宫文物南迁工作,使故宫文物避免毁于战火。 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评分说明】 关于“一小步”
根据考生分析概括的完整性,具体给1分或2分。 关于“一大步”
①第①点的表述,答出“尽心尽责,亲自过问重要事项,管理严格”,给1分;答出“使故宫博物院的院务逐步走向正轨并不断改进”,给1分。
②第②点的表述,答出“扩大展览参观范围”,给1分;答出“增强了故宫博物院服务社会的功能”,给1分。
③第③点的表述,答出“主持故宫殿堂整修,古物研究整理,书刊、拓片、印谱编辑出版等工作”,给1分;答出“使不少珍贵文物得以流传于世”,给1分。
④第④点的表述,答出“顶住压力,毅然主持故宫文物南迁工作”,给1分;答出“使故宫文物避免毁于战火”,给1分。
⑤考生答案的意思与本答案相同或很接近均可。 表达题
13、A
14、C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A项,语序不当,应将“两千多年前”放在“文物”前面;B项,句式杂糅,应将“被”改为“由”,在“使读者”前加“这部梦幻曲”;D项,去掉“所以”,累赘。所以选C。 15、D
16、①目录之学 ②不明,终是乱读 ③精读与泛读结合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可根据语段内容及横线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读后可知,语段介绍了阅读经典的读书方法。第①空可联系后文从“目录学(的作用)”方面概括作答。第②空可根据整句对应的规律,与前句照应,从“不明(目录),是乱(瞎)读”方面概括作答。第③空可根据后文“精读”与“泛读”的内容,从“精泛(读)要结合”方面概括答案。 17、示例:
①与传统节日同行,让爱国之情涌动。
②寒食雨传文化意,花信风来民族情。(主旨明确,语言通顺,运用对偶,各3分) 作文
18、考生从以下角度作文:时代造就英才;如何把握名利观;洒脱人生;价值观念。
正在阅读:
山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6届高三适应性最后一考语文试题 doc03-02
抗凝的临床监测12-01
花自飘零水自流什么意思02-10
马王堆导游词08-14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杨富梅02-26
会计分录综合练习及答案11-07
河南郑州郑东新区案例研究—CRIC咨询08-28
KEIL仿真创建虚拟按键08-27
107-混凝土台阶、排水沟施工工艺08-24
任职表态02-17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山西省
- 重点中学
- 适应性
- 协作
- 高三
- 试题
- 语文
- 最后
- 2016
- doc
- 重新解读男女平等法律含义
- 八年级地理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第2课时新人教版
- 2013年DSL设备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 1、3 地球的运动 第2课时 教案(人教版必修1)
- 2002-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及事迹
- 液相色谱仪检测器最小检测浓度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
- 经济上的胜利不是最终的胜利
- 影视鉴赏 - 霸王别姬影评
- 2016年司法考试国际法考点解析:国际法主体每日一练(7月3日)
- 写好教育随笔记录成长的轨迹
- 施工单位安全整改措施(多篇范文)
- 山西省水力发电行业企业名录2018版149家 - 图文
- 旅游景区游客管理
- (现代文阅读题)温润如玉朱自清阅读答案
- 新目标七年级上册英语重要词组和句型
- 2017-2022年中国油田化学品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目
- 言语理解之选词填空230题
- 青年教师辩论赛方案6.25
- 全球主要国家碳减排目标及其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大学专业研究所
- 初三语文名著格列佛汤姆索亚水浒传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