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之比较研究

更新时间:2023-05-12 05:1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湖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建国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之比较研究

姓名:王明家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课程与教学论·语文

指导教师:张虹

20070501

摘要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是指导中学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建国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经过了几次较大的修订,语文教学大纲的每一次变化都深深打上了当时时代的烙印,也反映了语文教学改革和语文教育观念的变化。通过对这些语文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可以找出语文教学的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中学语文教学.

本文以建国以来几次较大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为基本的研究对象,在仔细研读这些大纲的基础上找出它们的关照点,并着力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索。最后,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对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研究上。

全文内容共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谈到问题的提出和基本的思路。这一部分介绍了建国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发展历程及国内对其研究的现状,同时也阐述了新课标的确立和实施情况。第二部分是讲建国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发展演变。这一部分简单介绍了建国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八次较大修订的情况。为了便于进一步的论析,该部分就语文教学大纲的发展历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进行具体地探寻。第三部分是对建国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选取人们关注比较多的焦点问题进行初步的比较研究,该部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第四部分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对现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研究上。结合目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对<语文新课程标准》进行重点剖析,概括了近年来理论界对其的质疑。同时就此展开对‘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有关思考。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语文新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Abstract

TheMiddleschoolChinesesyllabiaretheprogrammaticdocumentswhichguidethemiddleschoolChineseteaching.Sincethefoundation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themiddleschoolChinesesyllabihaveundergoneseveralmajor

erarevisions.EachrevisionoftheandreflectsthereformoftheChinese

ChinesesyllabusbearsthecharacteristicsofthethenteachingandthechangesoftheChineseeducationalideas.Throughthecomparative

outtherulesofdevelopmentoftheresearchofthechangesofthe

ChineseteachingSOasChinesesyllabi,wecallfindschooltOguidethemiddleChineseteaching.

Thisarticletakestheseveral

ofthePRCasmajormiddleschoolChinesesyllabisincethecarefulstudyingthesefoundationthebasicresearchingobjects.After

onsyllabi,itpresentstheircomparisonpoints.Finally,itfocuses

criteria.theresearchofthenewChinesecurricular

Thewholearticleisdividedintofourmajorparts.Partonetalksabouttheeficitationoftheissueandthebasiccluesof

middleschoolthoughts.ThispartpresentsthecourseofdevelopmentoftheChinesesyllabisincethefoundationofthePRCandthepresentresearchsituationdomestically.Meanwhile,itelaboratestheestablishmentandoperationofthenewcurricularcriteria.ParttwostatestheevolutionofthemiddleschoolChinesesyllabisincethefoundationofthePRC.Thispartbrieflypresentstheeight

tomajorrevisionsofthemiddleonschoolChinesesyllabi.Inorder

severalimportant.stagesofthefurtherelaborate,thispanmakesdetailedstudiessyllabus.PartthreeisthetheChinesecomparativeresearchofthe

moretomiddleschoolChinesesyllabi.Itchoosesthefocalproblemswhichpeople

makeinitialconcerncomparativeresearch.Thispanisthekeypointaswellasthedifficultpoint.Partfourtransfersthe

Criteria'’.Thisimportantpointtothepresentresearcheson‘!theNewChineseCurricularpanelaborates‘'theNewChineseCurricularCriteria",summarizingthetheorists’doubtsaboutitinrecentyears,followedbytherelevantthoughtson"theNewChineseCurricularCriteria'’.

Keywords:themiddleschoolChinesesyllabus;theNewChineseCurricularCriteria;the

comparativeresearchⅡ

湖北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多服趾

阳)7El日期渺7年1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学位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开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夕碉噬艮移日期:加杉,乃卯。印、、f,7.O/,,,

引言

引言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又可称语文课程标准,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以教学法令形式公布的用以指导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它体现了国家对中学语文教学所提出的统一要求和规格,是编写中学语文教材的依据,是实施中学语文教学的指南,是评估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标准。教学大纲执行国家的教育计划,反映教育方针对本学科的要求,体现出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培养人才的规格要求。因此,语文教学大纲作为指导语文教学的科学性法令性的文件应反映当代科学的成就,并根据学科特点,对中学语文科的性质、目的、任务,内容和方法,作出整体解说。应注意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和继承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纵深发展,应主动适应形式的需要,不断提高其科学性.语文教学大纲的变化深刻反映了语文教育观念的变化、教学途径、语文培养目标的变化、语文课程教学要求的变化等等。为了更好地把握建国以来语文教学的发展轨迹和走向,我们有必要把建国以来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比较研究,从其发展轨迹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这对于深入研究中国语文教育规律,指导中学语文教学是有价值的.。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问题的提出和基本的思路

(一)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制定走过了曲折而艰难的发展历程

综观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这个过程是曲折而艰难的,由

此更能令人关注。

新中国建立以前,语文学科基本上缺乏权威性的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教学呈

无计划的状态。建国至今,语文教学大纲先后制定过多次,并由此发行过多套语文教材,体现了中学语文教学发展的历程。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而中学语文教学也在其指导下从随意无序的状态走向更加科学规范的状态。我们可以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地位:

1、语文学科地位的法制化。语文学科是指导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培养学生语

文素养,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学生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语文学科的地位以大纲的形式加以肯定,保障了语文教育的顺利实施。

2、语文学科性质和语文教学目的的法制化。语文学科性质的规定关系到语文教育

的本质,关系到我们教什么样的语文,怎样教语文。语文教学目的则指明了语文教育的方向和目标。语文教学大纲开宗明义,首先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与语文教学目的,保障了语文教育界对于语文认识上的统一,指明了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

3:提供了编写语文教材的依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了编写语文教材的指导思想和编写原则,将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技术与语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导语文教材的编写。.

4、提供了实施语文教学的依据。语文教学大纲为语文教学提出了建议,建议内容具体、明确,可以使教师有章可循,统一认识,避免了语文教学过程的盲目性,又为语文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本地教学实际实施语文教学提供了灵活性。

5、提供了评价语文教学的依据。语文教学效果如何,应该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这个标准根本上就是要看语文教学是否达到了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同时,语文教学大纲也为评价语文教学提供了参考建议,为客观、公正地评价语文教学提供了有力依据。当然,语文教学大纲历史上也有过许多失败的教训,因此,语文教学大纲也并不是评价语文教学绝对的、唯一的尺度。2

一、问题的提出和基本的思路

(--)建国后对国内语文教学大纲的研究状况

建国以来,国内对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研究是很深入的,这些研究成果引发人们对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更加深入的思考.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实行汉语、文学分科,颁布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语文教学大纲<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纲(草案)》、<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高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迄今为止,先后共颁布中学语文教学大纲14部。对于建国后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研究,从1956年颁布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大纲就已经开始了,而当时的研究性文章还是零星的、介绍性的。随着1957年国内政治运动的高涨,波及到整个教育领域之后,连零星的研究文章也几乎见不到了.研究的重新开始是1978年以后,它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育者的关注,继而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研究规模和一定的研究模式,尤以最近二年为盛。其研究模式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批评型、介绍型、学习型、比较型。

1、每一部新的语文教学大纲的形成和制定往往有个酝酿期,这一般是以批评现行大纲开始的。现行大纲在指导语文教学过程中,会不断暴露出缺点和不足之处,伴随着新的教育理论的诞生,不断地引发人们的思考,呼唤语文教育的改革。当改革的呼声越j来越大时,人们大多把注意力转移到现行语文教学大纲上来,开始出现一系列批评性的文章,呼唤着新的语文教学大纲的出现.而新大纲的出现会融入新的理论成果,会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和指向。可见新大纲的出现是与语文教学改革密不可分的。以1963年教育部制定‘全日制(十二年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的过程为例。1956年颁布汉语、文学分科语文教学大纲之后,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缺陷,如文学教材分量过重;汉语课本内容缺乏重点;由于教材分量过重、时间太紧,给教学带来了一些困难等等。对于这些意见,人们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为此,‘人民教育》从1956年8月起到1957年10月止开辟了“语文教学问题讨论”专栏,对汉语、文学分科问题展开了讨论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随着1957年“整风”、“反右”斗争的开始,讨论偏离了方向,受政治的左右越来越大。1959年,中央教育工作会议决定以语文为重点学科,要求教育部门各级领导抓紧语文教学的领导工作,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了在根本问题上逐步统一思想认识,上海‘文汇报》自6月5日起开辟专栏,首先展开“关于语文教学目的任务的讨论”。8月中旬开始,讨论内容的范围有了扩展。‘光明日报》、<天津日报》、<北京日报》等报刊也先后组织了类似的讨论和笔谈。1961年12月3日‘文汇报》以‘试3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为题发表社论,对这场讨论作了总结,语文教育界的思想认识基本上得到了统一.这场讨论就是现代语文教育史上著名的“文道之争”。1961年1月,‘文汇报》又开展了《怎样教好语文课》的讨论。它是1959年‘关于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问题的讨论》的继续和发展。在深入讨论和实践的基础上,1961年12月3日‘文汇报》发表社论《试谈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对这场讨论作了总结。社论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知识教学和政治教育的关系及语文教学的规律、方法等三个方面对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作了深入的分析。1963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吸取了教训,也吸收了1959年讨论以来的成果。形成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大纲。大纲首先明确提出了语文学科的性质一一“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接下来阐明了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一一“教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对于文道关系,新大纲也作了重要的阐释,将1959年以来的讨论成果及教学经验融入新大纲之中。

2、介绍型往往是以参与新大纲的编写和制定的教育工作者为主体的。他们参与了整个语文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因而对于新大纲的把握更为准确,介绍也更加具有权威性。介绍型具有阶段性,是以新大纲的出台为标志的。如1996年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颁布后,‘语文教学通讯》从第三期至第十期连载了介绍新大纲的八篇文章。目前国内介绍新大纲比较活跃的学者有庄文中、顾之川、李建平等。庄文中先生f120世纪90年代以来写了多篇关于介绍新大纲的文章,在研究语文教学大纲方面,庄文中先生是国内较有影响力的一位学者。介绍型研究的文章如:庄文中(1949年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发展轨迹》,‘语文学习》1996年第4期;顾之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述要》,《课程 教材 教法》2000年第6期;李春华<百年回顾: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发展进程》,‘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7月……

3、学习型往往是以广大教育工作者为主体的。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领会、把握新大纲的精神,属于理论探索,如;邓仁《谈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再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黔南民族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3月;潘涌《语文教育理念的最新发展——评新修订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山东教育科研》2001年第4期等等;一类是将新大纲的精神具体运用到语文教学的心得和体会,属于实践求真。如:林丽清《落实新的语文教学大纲,搞好语言教学》.<江西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10月第5期;黄保兵《重视语文课外活动——学习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体会》.<云南教育》1995年第12期等等。学习型的文章在目前研究的四种类型中所占的比例是4

一、问题的提出和基本的思路

最大的,但由于研究条件的限制,往往有人云亦云、缺乏创新之嫌,或个人心得、经验主义之嫌。因而推广价值较小,但普及作用较大。

4、比较型也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横向比较,一类是纵向比较.横向比较是将国内语文教学大纲与国外母语教学大纲相比较,比较的重点在大纲的内容上,如:俞越龙‘大陆、台湾、香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比较》.‘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纵向比较就是着眼于国内语文教学大纲,或是将新旧两个教学大纲相比较,以辨别其先进性,或是将几个大纲相比较,以描述其发展的历史轨迹,如:戴正兴‘新旧(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比较述要》(‘云南教育》2000年第17期);倪庆选‘新旧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之比较》(<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横向比较有助于我们问接的认识国外母语教学的状况,给国内语文教学及大纲的制定以借鉴;纵向比较有助于我们清晰的地把握语文教学及大纲发展的历史脉络,明晰它们的未来取向.

介绍型与学习型主要以新大纲的颁布为契机,以语文教学大纲的参与制定者和语文教育工作者为主要研究队伍。语文教育工作者主要介绍学习语文教学大纲的心得和体会,介绍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方法与经验。批评型主要出现在新大纲的酝酿期。讨论语文教学的得失最终大多集中到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学目的的规定性上来。讨论的最终结果往往直接影响到新语文教学大纲关于二者的规定。如20世纪80年代后期,语文教育界展开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大讨论。这场讨论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讨论之激烈程度都是空前的。讨论的成果最终在2002年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得以体现。比较型往往集中在语文教学目的的研究中。多是横向的,将几个国家或地区加以比较,以分析其异同之处,给国内教学以镜鉴。

这些不同视角、不同层面、不同方式的研究,都以其自身独立的特点引发我们更深入的思考。

(三)新课标的确立和实施

新课程标准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集大成者,它的确立和实施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研究空间,对它的研究也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90年代中期,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领域共进行了七次较大规模的改革,每次改革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996年,我国又开始酝酿面向21世纪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90年代中期,知识经济初露倪端,这预示着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规格必将提出新的要求,教育尤其是基础教S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育就要适应这种人才培养的需要。为迎接新世纪的到来,为确保自己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领先地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进行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并重新修订了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面对国家教育改革的大潮,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世纪的挑战,我国的基础教育能否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呢?1996年7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制定了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状况调查方案,并于1997年5月对九个省市的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从公布的调查结果看,我国基础教育的状况是不容乐观的,明显存在以下问题与弊端: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课程内容存在着“繁、难、偏、旧”的状况;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1事实表明,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必须进行改革。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颁布,标志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启动。

任何改革都需要理论的支持。本次课程改革的理论背景发生了转型。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以学习借鉴苏联的教育理论为主,课程领域方面只局限于教学论的研究。改革开放以后,在教育界知名学者的呼吁下,我国恢复了课程理论的研究工作。为重建我国的课程理论,教育理论界积极翻译介绍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课程理论研究成果,1981年创办了课程理论学术刊物<课程 教材 教法》,1983年成立了直属教育部的课程教材研究所,1989年陈侠老师的《课程论》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课程理论方面的专著。以后课程理论著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课程理论研究芳兴未艾,课程方面的概念术语,如课程计划、课程编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等逐渐被人们所熟悉并出现在我国的教育文件中,课程理论也从教学论中分离出来,成为-17独立的学科。进入90年代,出现了课程论和教学论整合的趋势。课程理论的发展为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我国近年来形成的主体性教育思想和西方的一些教育理论,如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后现代课程理论等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

很显然,本次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建立与素质教育理论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将素质教育引向深入,变精英教育为大众教育,使每一位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都能得到发展。因此本次课程改革提出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但是长期以来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版,第9页6

一、问题的提出和基本的思路

受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教育大纲制定的标准过高,教学内容繁、难、偏、旧、窄,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另外,大纲只局限于教学的指导,缺乏弹性,这些与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及所依据的理论已不相适应,本次课程改革决定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它应是大多数儿童都能达到的标准。”1实际上,在本次课程改革之前,语文教育界就率先提出了以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的建议。199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武夷山召开修订语文教学大纲的研讨会。会议期间,有人建议重新以课程标准作为语文学科指导性文件的名称。考虑到语文~科先改给其他学科带来的影响,教育部没有采纳此项建议.1999年新课程启动,教育部决定将各学科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并着手进行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定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总目标和六个具体目标,标志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始.7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义务教育阶段17个学科的18种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9月,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及实验教材在38个国家级实验区开始实验。2002年9月,实验范围扩大到省级实验区.2003年秋季,教育部将修订各学科课程标准,并于2004年秋季颁布实行.2005年,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将全面推广新课程,课程标准也将完全取代教学大纲。

目前,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并行的试用修订版语文教学大纲,虽然与语文新课程标准有相似之处,但毕竟是一个过渡性文件,二者的差别还是很明显的。

1朱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杜2002年4月版,第55页7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建国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发展演变

(一)建国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八次较大的修订

新中国成立以来,语文教学大纲作过数次的修订,反映了国家对语文教育极为重视,也说明对语文教学内部规律的认识在逐步加深,语文教改不断深化。总括而言,在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发之前,50多年来,语文教学大纲有8次较大的修订:

1.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中国第一个14,学语文教学暂行标准(草案)》,中学来不及拟订,但通过初、高中语文课本的《编辑大意》表述了课程的性质及任务,定名为“语文”学科,提出了“听说读写四项并重”的教学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教学大纲的指导作用。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大意”存有明显“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的偏向。1952年以后,在全面学习苏联的背景下,我国教育的学习对象又转向了苏联。新中国的教育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苏联的教育理论、教育经验以及推广苏联教学方法的热潮中,苏联教育理论中的概念术语逐渐被接受。在俄语中,课程KYPC为外来语,因此在苏联的教育理论中没有专门的课程概念,与课程标准相关的概念术语就是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教育部决定取消“课程”的提法,统一使用苏联教育理论的概念术语,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作为教育教学指导文件的名称,原来的学校课程标准改称为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改称为教学大纲。

2.1956年颁布文学、汉语分科教学大纲。在向前苏联学习的背景下(苏联开设俄语和俄国文学两科),我国教育部在组织试验的基础上,推出初、高中《文学教学大纲(草案)》和《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纲(草案)》,相应推出文学、汉语分编的语文教材。这次教学大纲是建国以来最严谨、最详尽的教学大纲,它结束了建国初期我国语文教学中无序、无格、无计划的混乱局面,纠正了重道轻文的偏向,改变了我国语文自设科以来汉语、文学混教互扰的情况,初步建立了语文学科内部比较完整的汉语学科和文学学科体系,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严谨性和语文知识的系统性,为探索语文教学的科学化作了有益的尝试。大纲包含以下几个部分:说明,学期“教学大纲”,课外阅读参考书目。文学大纲说明部分包含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学任务,教材内容和教材编排体系,文学教学法。由于这套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过多、难度过大,过分拘礼于学科体系的建立,造成知识教学脱离实际,学生难学,教师难教,加上当时中苏关系恶化,这套大纲在部分学校仅实施了三个学期便终止了。1958年,由于政治原因等诸多原因,汉语、文学分科实8

二、建国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发展演变

验中止.汉语、文学分科是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否适合汉语学习的规律,有哪些东西值得借鉴,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好好地加以反思与总结。

3.1963年颁布‘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由于极“左”原因,1956年的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大纲及教材被罗织为“文学第一,古董第一”,“厚古薄今,脱离实际,脱离政治”等罪名,遭到全盘否定,强行停止使用和修改。1958年“大跃进”时期,语文教学质量严重下降.在国家“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指引下,在全国进行关于语文学科性质、任务大讨论取得共识的基础上推出了新大纲。它明确指出“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指出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强调“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也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文学课”.这次‘大纲》是对1958年以来。三面红旗”历史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的一次拨乱反正,在中学语文教育史上起了重大作用。大纲主要包含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语文的重要性和语文教学的目的;②教学要求;③教学内容;④选材标准;⑤教学内容的安排;⑥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点.这套大纲总结了过去语文教学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正确阐述了语文学科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指出了处理好语文教学中的文与道的关系的重要性,提出了要重视读写能力的培养,强调了对课文的安排要做到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难易适当。这份大纲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颁布后明显起到了指导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把握语文学科正确的发展方向的作用效果显著,受到了师生的好评。

大纲实施以后,语文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语文教学改革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态势。但可惜的是,不久文革开始,语文教学受到极大冲击,大纲停止实行,语文教学质量产生了大倒退,语文教育也濒临崩溃的边缘。

4.1978年颁布‘全Et制十年制学校教学大纲(试行草案)》。经历十年“文革”浩劫,语文教学濒于取消的边缘。这个大纲结束了“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荒唐,拨乱反正,基本上恢复了1963年大纲的面貌;正本清源,提出了明确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语文课的特点进行,必须在读写过程中进行。”1978年的教学大纲的内容有:前言,教学目的和要求,教材的内容和编排,作文教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附录一:各年级读写训练要求和课文目录,附录二:关于语文知识教学的几点说明。这套大纲吸收了1963年大纲的长处,并融入了外国教育、教学成果,重新明确了语文学科的性质、目的、任务,进一步强调听、说、读、写协调发展,并提出在培养语文能力和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力的同时,还要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这份大纲基本解决了语文知识教育和思想9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教育的关系这个长期影响语文教学的大问题,与以往大纲相比较,这是一个突破。70年代末,语文教学率先进行了改革。积累了初步的经验。1980年教育部对1978年的大纲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大纲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语文课的特点进行,必须在读写训练中进行”,进一步明确了语文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与读写训练的关系。

5.1986年颁布了<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这个大纲是新中国第一个没有“草案”“试用”等字样的正式大纲,其宗旨是“降低难度、减轻负担、明确要求”。大纲再次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和重要性,从素质教育的高度,第一次提出了“发展智力,培养健康的审美观”的要求,明确规定“不用名词术语考学生,只考运用能力”。试行单元教学,课文以190篇为基本篇目,为编写“一纲多本”的教材创造了条件,这些说明大纲具有一些突破性的改革。此次大纲充实了教学目的的要求:①培养听说能力;②发展学生智力;③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④培养初步的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还列出了初、高中的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分年级要求,基本课文篇目。1990年,由于政治的需要,此大纲的修订版在教学目的中又重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6.1992年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这是我国关于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第一个语文教学大纲。这个教学大纲的鲜明之点有四:一、终极性突出。考虑到学生初中毕业为九年义务教育的终极,提出了读、写、听、说和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的基本要求,注重语文能力的基本素质。二、方向性明确。思想教育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求“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循环往复、逐步加深”。三,智力发展具体。“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四、语文基础知识简明扼要,并强调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这个教学大纲的内容有: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中要重视的闯题,基本课文篇目.此次大纲着眼于素质教育,在强调听说读写能力及语文训练的同时,还强调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7.1996年颁布《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这是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的大纲配套使用的。这个大纲对语文学科的性质进行了新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首次提出了“发展个性和特长”,把课程分为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而学科类课程又分为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改革的力度比较大,表明是在初中基础上的提高。这个大纲的内容有:教学目的,教学原则,课程结构和课时,教学内容(能力训练,基础知识,课文),评估和考试,教学设备,附录一:推荐课文篇目(待补),附录二:课外阅读书目(待补)。该大纲强调学

二、建国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发展演变

生学习的主动性,突出能力训练,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体现了语文教育的新观点。

8.2000年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这次修订的大纲吸收了语文教改和语文教学科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了许多新的精神。强调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文化素养,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次提出“教学评估”和“教学设备”的问题,并附录古诗文背诵篇目及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便于检查和落实。特别是指出语文要“以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提高教学质量”,是对多年语文教改的科学总结。

以上8次修订语文教学大纲,说明50多年来语文教学一直在改革,在前进,在不断探求科学的语文教学模式。同时还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探讨,如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及其性质,加强基础、培养能力与发展智力的关系,继承传统语文教学理论和引进国外教学理论,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语文训练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语文教学与美育的关系,文言文教学的地位,开辟课外语文教育等等;开辟了一系列的教改试验,如语文教材实验,整体教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等;作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如教师素质调查,学生语文学习调查等;创办了一大批理论刊物,如‘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语文学习》等;出版了一大批学术文章,涌现了一大批改革者,语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语文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氟

在积累新中国成5250多年以来语文教育理论研究、教学实践经验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在冷静思考1997年以来持续3年的语文教学改革的大讨论后,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终于得以颁发。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指出:“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是制定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全面学习,变精英教育为大众教育,体现我国教育的普遍性;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实施创造教育,体现教育的发展性.

从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发展进程可以看出,这一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起纲领指导作用的文件,是从无到有,从粗到细,从概括到具体,从形式到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它给我们规定了读书的范围,作文的规范,语文学科的基本意义,并与时11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俱进,创造性的提出了语文的“人文性”、“刨造性”、“探究性”、“跨领域的综合性”等教育理念。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紧跟时代,一刻也没有停止,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大纲不会停滞在今天的层面,它必定会从完善走向更加完善。1

(二)建国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发展沿革的具体分期研究

为了便于进一步论析,我们可以就语文教学大纲的发展历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来具体探寻:

1、探索阶段:1955、1956年文学、汉语分科教学大纲

从1949年到1958年上半年,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探求时期。虽然此时的大纲并不成熟,但透露出积极向上、大胆探索的气息。

1948年8月,当时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委员会着手编辑新的语文课本。编审委员会主任叶圣陶起草了一个‘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草稿》,内部传阅。课程标准有“目标”“教材”“教学要点”三部分。从“情操和意志”和“凭我国语言文字吸收经验表达情意的知能”两方面规定了目标,在听说读写、语言、文言文、文艺欣赏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还提出了语言是“表达内容的唯一工具”的观点。这对当时的语文教学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1953年前,教育部没有颁布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不过,通过全国性的教育会议、推广先进经验,促进了语文教学。1951年,课本命名时把建国前的“国文”“国语”统一为“语文”。革新语文教学内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材选进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的选文,反映新生活、新思想。强调听说读写教学,开始改变传统语文教学忽视听说的局面。改进教法,变词的串讲为谈话法、分析法,建立包括导言(概述大意)、朗读、解释词字、讲解段意、分析结构、布置作业、复习等新的课堂结构。

不过,当时普遍认为语文教学存在问题之一,是片面理解语文学科的目的任务,问题之二,是语言教学和文学混在一起,任务不明,两败俱伤。1953年前后,学习苏联,推广‘红领巾》(小说)教学法,加强语言教学和文学教学,已经成为共识。于是,文学、汉语分科教学应运而生。

1956年文学、汉语分科教学,从1951年胡乔木在第一次中学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语文教学与文学教学分开”想法起,到1958年突然中断实验止,前后经历七年,全1韦志成,‘语文学科教育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二、建国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发展演变

面实施只有三个学期,有人喻之为“断壁的维纳斯”。

1955年、1956年文学,汉语分科教学大纲是建国以来最严谨、最详尽的教学大纲。大纲有:说明,学期“教学大纲”,课外阅读参考书目.文学大纲说明部分有:教学任务,教材内容和教材编排体系,文学教学法。

这套大纲的优点在于:一是它区别语言和文学的不同性质,将其单独设科分别施教,改变了我国单独设科以来语言、文学混教的状况,初步建立了语文学科内部语言、文学两大比较完整的体系,结束了建国初期语文教学中无序、无格、无计划的混乱现象;二是强调了语文学科的完整性和语文知识的系统性,为探索语文教学科学化道路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三是语文知识独立成册,较好地纠正了重道轻文的偏向。这套大纲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一是过分拘礼于分科体系的建立,忽视了学科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严重脱离了教学中师生的实际;二是教学任务繁重,加重了师生的负担,以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由此,这套大纲在部分学校只实施了三个学期,于1958年便停止实施。

总观1955年、1956年文学,汉语分科教学大纲,笔者认为下面七点应该引起重视.①有力工具。不仅把汉语看作“一种重要的、有力的工具”,而且把文学也看作“对年青一代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有力工具”.

②教养任务和教育任务。教养任务提出文学、汉语教学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教育任务提出政治方向、世界观、道德品质,审美观点、是非爱憎等方面的目标。

③培养能力和习惯。初高中都培养。阅读、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养成他们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和习惯”。初中汉语教学,“提高学生理解汉语和运用汉语的能力”.

④讲授知识。初中讲授“必要的文学理论常识和文学史常识”,高中讲授“一些文学理论基本知识”和“系统的中国文学史基本知识”。初中汉语教学,“教给学生有关汉语的基本的科学知识”。一

⑤系统的教学内容。初中汉语教学内容有语音、文字、词汇、语法、标点符号、修辞等。初中高中文学教学内容有文学作品,文学理论,文学史的常识和知识。教材编排,初一按思想内容编排,侧重反映青年、儿童的生活,初二按文学史编排,初三按文学体裁编排,古代文学作品占三分之一,现当代文学作品占三分之二.高中前三个学期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按文学史排列,每个单元专题若干(作家作品,如<诗经》),专题后附文学史概述(如“秦代以前文学”).第四学期是五四以来现当代文学。第五、六学期是外国文学作品.13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⑥规定教法。初中文学教学,规定其过程是:起始、阅读和分析,结束、复习。提倡运用不同的方法,如词句的解释和练习,朗读和默读,编提纲,叙述,提问,背诵,作文等。分类讲读,分必讲课文、机动课文、参考课文。根据文学体裁特点进行教学。此外,还提示进行形象分析、艺术形式分析(如结构、表现手法、语言)等。

⑦指导课外文学作品阅读。大纲提供了初高中各年级课外阅读的参考书目,分必读书和选读书,每学期要求阅读不少于四本。按课堂教学进程指导学生阅读相应时代的作家作品。

2、确立阶段:1963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1958年下半年到1966年,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确立时期,主要确立了语文的性质、语文学科的目的任务和大纲的内容结构。1963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是我国语文教育成熟发展的标志。

1958年下半年,突然中止文学、汉语分科实验,除了政治原因外,也和教学目的要求高而多,教学任务难而重,大多数教师不适应有关。当时,有些人对分科实验作了不少的批评,指责“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脱离社会主义现实”,“至多培养小资产阶级感情”。于是,在没有教学大纲的指导下,语文教材、语文教学突出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空头政治的说教,忽视语文双基训练,教学质量滑坡,引起社会不满和语文教育界争论。1959年,开展了语文的性质、目的任务和文道关系的大讨论,形成了一些共识。

1963年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是对1958年以来“三面红旗”历史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的一次拨乱反正,大纲在中学语文教学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大纲内容有:l语文的重要性和语文教学的目的;2教学要求;3教学内容;4选材标准;5教学内容的安排;6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点。总观大纲,笔者认为下面四点可以看出大纲的发展轨迹。

①基本工具。大纲开宗明义,“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大纲从干部的工作和学习、从学好其他学科的角度来阐述语文的工具性,确立了语文性质的工具观。这对语文学科来说,无疑是一次革命。

②文道不可分割。大纲反对“以道为主”“以文为主”“道和文并重的说法”,主张“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不可分割”,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和语文教育的关系”。“编选教材,思想政治教育要作适当地安排”.

③培养能力。大纲的教学目的订得简单明了,重点突出;14

二、建国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发展演变

中学语文的教学目的,是在教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④以文章为主的教学内容。建立了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文言文递升到比较复杂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文言文的读写教学体系。此外还有语法、修辞、逻辑的教学内容。规定中学六年共选课文360篇。文言文占课文总数的40%。

1963年教学大纲规定的语文性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文道统一的观点,指导了1963年到1966年的语文教学,很快提高了教学质量,并且为1978年再次拨乱反正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所继承。

1963年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的最大特点可以表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明确地提出了语文学科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正确地阐述了语文教学中文道统一的关系,提出了语文教学重视读写能力的培养,并进一步明确了写作训练的序列.同时,对课文的安排强调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层次梯度,每年级对写作提出基本要求。第二,根据大纲精神编写了一套综合的教材,分语言、文学两个系统,以文质兼美的文章为主体,以字、词、旬、篇的基本训练和读写层进培养为主线,夹入若干知识短文,密切结合读写训练实施单元教学,每一个单元都明确的任务和要求。第三,大纲还强调课外阅读和写作指导,这对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都具有积极作用。因此,这套大纲很受广大师生的欢迎.但是,应该指出的是,这个大纲的不足之处也是很明显的:表现为它没有明确规定思想教育的任务,同时,对听说那里的培养亦有所忽视,教材的系统性和训练的计划性不够充分。

3、改革阶段:1978年、1986年、1990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拨乱反正,回归教育规律是这一阶段的核心.

十年“文化大革命”,打乱了语文教学,有人甚至主张把语文课改成“政文课”或者“革命文艺课”.这时期,把语文性质理解为“阶级斗争的工具”,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强调课文的思想政治内容,忽视语文训练和课堂教学,形成语文教学质量空前大倒退的局面。1978年起,拨乱反正,语文教育界进行语文思想现代化的大讨论,进行广泛的多层次的教学实验,自编体现语文特点的各种教材,进行语文教学改革。1978年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这标志着我国的中学语文教学重新走上了自己的发展道路。1986年和1990年又先后作了较大的修订,重新颁布了<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十二年制),有所发展。1978年的教学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大纲的内容有:前言,教学目的和要求,教材的内容和编排,作文教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附录一:各年级读写训练要求和课文目录,附录二:关于语文知识教学的几点说明。总观大纲,笔者认为下面四点可以看出大纲的发展轨迹。

①基础工具。大纲阐述“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工具”,强调语文的实用功能,并且从使学生“成长为又红又专的人才”(人才观)反面进一步申述。

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语文课的特点进行,必须在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读写训练必须以正确的观点为指导,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第一次用简明的语句表述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指出语文课的读写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辅相成。不再用“文”“道”的传统概念来阐述,揣摩其原因,在1963年的大纲中,“文”有时指“语文教育”,有时指文章的“语言文字”;“道”有时指“思想政治教育”,有时指文章的。思想内容”;“文”“道”的内涵不固定,其流弊延续至今。

③培养能力。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是;

中学语文教学必须用马克思的观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和必要的语文知识,进行严格的读写训练,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在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培养无产阶级的情操和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

1978年大纲的语文训练目的跟1963年的基本相同,同时表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这为以后大纲所沿用。

④教学内容。除了比较完备的语文知识内容外,建立了一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文言文递升到比较复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读写教学体系。这跟1963年的大纲基本相同。

1980年以后,中学语文教学形成了改革热潮,取得显著成绩。1986年国家教委根据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义务教育法的精神,以降低难度、减轻负担、明确要求为原则,修订了1978年语文教学大纲。大纲充实了教学目的的要求:乱培养听说能力;b.发展学生智力;c.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d培养初步的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还列出了初、高中的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分年级要求,基本课文篇目。1990年根据“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减低难度、减轻负担”的原则,修改了1986年教学大纲,降低了写作教学和文言文教学的要求。1986年和199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先后修订了全国通用的初高中语文课本,开始建立听说读写和语言、文章、文学、文言文的教学体系。

二、建国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发展演变

1978年至1980年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总结了十年动乱给语文学科带来的严重危害,特别突出强调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纠正了1963年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不足,明确了思想教育和语言训练的密切关系,创建了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整体性.继承了文革前大纲的优点,改进了其不足之处,对语文教学内容的规定没有质的区别,只是形式上更加完善,指出了实现教学目的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增强了大纲的指导性,起到了拨乱反正、推动新时期语文学科复兴的重大作用。但这段时期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有缺陷,主要是没有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要求,对语文能力的培养目标和阶段要求提得比较笼统,给语文教学实践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986年至1990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是在以往几次大纲草案的基础上总结多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经验而产生的,它阐明了语文学科的性质,揭示了语文教学在思想教育方面担负的重任,提出了语文教育要将德、智、体、美等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过程之中,规定了各阶段语文双基教育的具体要求,并且确定了基本课文和选读课文.这段时期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其一是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突破了以往语文能力的内涵仅限于读写两项的框架;其二是提出了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问题,突破了前几个大纲所反映的语文教学的功能只包括教养和教育两个方面的缺陷。尽管关于在发展智力的问题上还只是提出笼统的粗线条的轮廓,并没有具体的要求和指出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但从无到有,毕竟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大步,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语文教育正在走向现代化。

4、提升发展完善阶段:1992年和1996年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高中语文教学大纲,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iS用修订版)》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90年代,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国家教委先后颁布了OL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1992年)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1996年),语文教学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1992年语文教学大纲的内容有: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基本课文篇目。随着初中新大纲的实旌,高中新大纲应运而生。1996年审定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内容有:教学目的,教学原则,教学结构和课时,教学内容(能力训练,基础知识,课文),评估和考试,教学设备,附录一:推荐选文篇目(待补),附录二:课文阅读书目(待补).1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q8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