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海南旅游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更新时间:2024-05-28 04: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4年海南旅游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2014年,我省继续加快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步伐,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发展乡村旅游市场,打造和提升免税购物、邮轮游艇、婚庆旅游等新业态旅游产品,加强旅游客源市场开发和旅游促销,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海南旅游市场取得较快发展,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

一、旅游市场基本情况

2014年,海南全省接待游客4789.08万人次,同比增长10.6%。其中接待过夜游客4060.18万人次,同比增长10.6%;接待一日游客728.9万人次,同比增长10.7%。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506.53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过夜旅游收入484.98亿元,同比增长13.2%;一日旅游收入21.55亿元,同比增长14.0%。

分市县看,接待过夜游客量超千万的有海口市和三亚市。其中海口市全年接待过夜游客1130.66万人次,占全省总量的27.9%;三亚市全年接待过夜游客1352.77万人次,占全省总量的33.3%。接待过夜游客数量在一百万人次至五百万人次之间的市县有文昌市151.8万人次、琼海市243.0万人次、万宁市362.7万人次、陵水县151.5万人次和儋州市135.0万人次,共接待游客1044万人次,占全省总量的25.7%。接待过夜游客数量少于一百万人次的市县有11个,共接待游客532.82万人次,占全省总量的13.1%。

图1 2014年各市县接待过夜游客情况(万人次)

二、2014年海南旅游市场发展特点 (一)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业的生力军。

截止2014年年底,全省确定了134家乡村旅游示范点。以琼海龙寿洋田野公园、海口红树林乡村旅游区、琼中的什寒村、五指山的水满乡新村等为代表的一批乡村旅游区游客接待量保持稳定增长。海南逐步形成了集休闲农业、农家乐、森林人家、水乡渔村、旅游名镇名村等多种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2014年,全省乡村旅游景点景区共接待游客600.46万人次,占全省接待游客总量的12.5%。乡村旅游总收入17.75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3.5%。

(二)旅游新业态产品为海南旅游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来,为进一步拓宽旅游市场,提高旅游收入,旅游主管部门及旅游相关部门、涉旅企业等大力发展旅游新业态产品,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是继续发展免税购物。随着免税购物限额的提升及三亚海棠湾大型免税购物中心的建成,极大地拓展了旅游免税购物新天地,有效地释放了免税购物需求。二是加快开发邮轮游艇旅游。三亚市凤凰岛一期已建成8万吨邮轮码头,全球有十余家邮轮公司的豪华邮轮陆续停靠凤凰岛,排名世界前三位的嘉年华、皇家加勒比、丽星邮轮公司已将三亚定为长期靠泊点。三亚至西沙邮轮航线的开通,吸引了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截至2014年年底,全省共建成游艇码头9个,在建码头11个,游艇拥

有近千艘,在海南注册的游艇制造企业有8家,全省俱乐部(游艇会)共有39家,全省涉及游艇销售、服务的企业有138家,成立了海南邮轮游艇协会、三亚游艇帆船协会等邮轮游艇行业组织。三是大力推介婚庆旅游。2014年我省在国内旅游市场大力开展婚庆旅游营销,发布了20多条蜜月婚庆旅游线路,全年共举办了23场婚庆旅游主题活动,吸引了近1500对新人参与。此外,我省积极举办各类环岛自行车赛等大型体育赛事以及举办图书博览会等会展活动,进一步提升海南旅游的知名度,吸引大批游客来琼。

(三)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业经营逐渐向好。

2013年《旅游法》出台后,我省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业一度受到影响,但经过一年多的政策适应期,旅行社积极调整企业运营策略,企业经营开始走出适应期困境,呈现企稳向好态势。2014年全省27家规模以上旅行社及相关旅游服务业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16.8亿元,比上年下降3.4%,但降幅同比缩减5个百分点。同时,企业积极开源节流、降本增效,销售费用支出0.53亿元,比上年减少0.47亿元;实现营业利润0.4亿元,比上年增加0.22亿元 ;营业收入利润率2.6%,比上年提升1.5个百分点。

(四)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近几年我省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努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为海南旅游市场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一是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冯小刚电影公社”、“三亚千古情”景区等重点旅游项目建成使用,海口鲁能希尔顿酒店、海棠湾洲际度假酒店等一批大型旅游度假酒店项目正式投入营运,昌江棋子湾旅游公路、文昌滨海旅游公路相继建成通车。二是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各主要旅游景点景区逐步建成由窗口售票、网上订票、手机APP订票和自助取票组成的散客电子售票票务系统;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兴网络平台举办各类活动,推广旅游品牌。全省公共场所、景点景区和星级宾馆等区域逐步建设开放免费WiFi。三是贯彻实施《旅游法》,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一方面严格执法,重点打击非法经营、拒不履行合同、擅自改变行程、指定购物场所、诱骗和强迫消费等违法行为,另一方面引导涉旅企业学法懂法、用法守法,促进企业诚信经营、规范服务。2014年全省各类旅游纠纷案件明显减少,涉旅企业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三、存在问题

(一)境外旅游市场持续低迷

2014年海南接待入境游客66.14万人次,同比下降12.6%,降幅比上年扩大5.3个百分点。其中外国游客42.16万人次,同比下降15.8%,港澳台游客23.98万人次,同比下降6.3%。境外旅游市场连续二年下降,主要原因一是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由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并未完全消除,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对我省中远程旅游市场开发产生了不利影响;二是负面影响的突发事件时有发生。2014年以来我国境内发生的禽流感、登革热、雾霾等系列事件,对来华旅游产生广泛的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海南;三是2014年年初国家民航总局停止审批俄罗斯、韩国、哈萨克斯坦及蒙古国已运行多年的数条国际直飞三亚包机航线申请,多条国际航线停飞,引发大量国际游客投诉退团和要求旅行社赔偿等,一定程度导致我省入境游客数量大幅下滑。 (二)旅游娱乐项目较少

从全省范围看,海南绝大部分景点景区以观光度假为主打,类似“冯小刚电影公社”、“三亚千古情”的新型旅游娱乐项目较少,既不利于满足在琼游客多元化的旅游需求,也不利于提高游客消费水平,进而制约全省旅游业的较快发展。

图2 2010-2014年在琼游客人均花费及娱乐项目支出情况(元)

2014年三亚市接待过夜游客1352.76万人次,增长10.2%;实现旅游总收入269.73亿元,增长15.6%。

2014年在空中航路调增,淡季旅游推介促销,低空飞行、婚庆蜜月等各类旅游新产品的推动下,千古情景区接待游客180万人次,游艇帆船游客超过60万人次,邮轮旅客人数15.52万人次,机场吞吐量1494.24万人次。

三亚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三亚调查队(2015年2月16日)

表1:2014年生产总值

图1: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月度同比涨幅

表2:2014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表3:2014年三亚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表4:2014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

表5:2014年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

表6:2014年交通运输周转量和机场吞吐量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举措,经济社会呈现和谐共进的发展局面。 一、综合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404.38亿元(含农垦,下同),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62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81.92亿元,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267.84亿元,增长3.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54872元,按现行平均汇率计算为8933美元,比上年增长4.0%。

产业结构。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做大做强园区经济。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44.33亿元,比上年增长18.0%。7家小额贷款公司获批筹建,3个保险分支机构进驻,中信银行三亚分行获批开业。出台了专业化特色产业园优惠政策。在高新技术产业园设立了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三亚企业挂牌孵化基地,已有8家企业挂牌。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创意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进一步完善,吸引赛伯乐智慧通信科技园、中国电子海棠湾信息安全产业园、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德国医疗公园、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三亚南繁新基地等重要项目落户,三亚百泰纳米生物科技研发基地实现投产,中兴通讯、用友软件稳步发展,省动漫产业基地新引进19家企业,“三亚云港”已经启动。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3.5:20.3:66.2,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2.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38.4%。

财政收支。全市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77.77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税收收入67.13亿元,增长14.4%;非税收收入10.64亿元,增长20.6%。税收收入中,主体税种营业税20.77亿元,下降5.5%;企业所得税7.93亿元,增长13.7%;“营改增”政策带动增值税增长65.8%,个人所得税增长23.5%,土地增值税增长46.5%,房产税增长34.4%。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支出104.86亿元,增长18.6%。其中教育、农林水事务、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事务、医疗卫生支出分别增长12.2%、17.1%、11.8%、12.5%、12.7%。

物价。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2.9%,其中食品类上涨4.0%;居住类上涨5.0%;交通和通信类上涨2.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8%;衣着类上涨0.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0.6%;烟酒类涨幅上年持平;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0.6%。

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3506人,比上年增长0.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020人,下降0.4%。失业人员再就业3824人,下降2.2%;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20人,增长4.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5%,与上年持平。 二、改革开放

深化改革。稳步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四个新设区已挂牌成立。科学配置区级机构职能,初步下放给区一级行政审批事项54大项、117小项,管理服务事项94小项,并从市级划转200名行政编制和人员到新设各区。按照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要求,认真制定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继续开展市级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减幅达到58.6%。建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机制,审批时限由900多天减少到200天左右。继续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设立

现代服务业产业园,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平台。建立三亚农户征信系统,继续开展农民小额贷款发放和贴息工作。加快解决85家关闭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市公交集团、水务集团组建工作已基本完成;成立了市信息化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持续推进全市的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优质企业参与市属国企改制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对外开放。获批试行扩大游艇开放水域,为游艇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航油保税政策落地实施,增强了国际航空市场的竞争力。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期间的重大国事活动、2014世界旅游旅行大会、第五届三亚国际数学论坛、第三届三亚国际财经论坛等活动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提升三亚国际化形象。精心组织参与“泛珠大会”、“东盟博览会”等大型招商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3011万美元,新签项目合同11个。全市外贸进出口额4077万美元,比上年下降73.0%。其中,进口2057万美元,下降75.6%;出口2020美元,下降69.6%。 三、农林牧渔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5.7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2%。其中,种植业产值54.35亿元,增长5.6%;林业2.29亿元,下降7.5%;牧业总产值8.11亿元,增长4.1%;渔业产值17.69亿元,增长6.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33亿元,增长8.9%。 四、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为65.11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轻工业实现产值7.11亿元,下降1.2%;重工业58.00亿元,增长3.3%。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实现产值22.25亿元,增长6.7%;股份制企业实现产值35.95亿元,增长0.2%;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实现产值4.13亿元,增长6.6%;其他企业实现产值2.79亿元,增长1.6%。从各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看,以水泥生产为主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6.6%,占总产值的44.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6%,占规模总产值的31.3%。

建筑业。全市完成建安工程投资474.06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建筑业完成增加值66.96亿元,增长15.0%。全市资质内建筑业企业18家,全年签订合同42.60亿元,下降23.3%;实现产值24.40亿元,下降26.0%。 五、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9.55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380.02亿元,增长25.5%;其他投资249.54亿元,增长13.1%。从构成看,建筑工程投资432.75亿元,增长32.2%;安装工程投资41.31亿元,下降7.2%;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5.47亿元,下降13.2%;其他费用投资150.02亿元,增长3.5%。从投资结构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8.80亿元,增长55.0%;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8.52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92.23亿元,增长20.6%,占总投资的94.1%。

全年市重点项目125个完成投资439.32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省重点项目63个,完成投资360.35亿元,同比增长6.3%。从投资主体看,政府投资项目完成77.66亿元,占市重点项目投资的17.7%;社会投资项目完成361.66亿元,占市重点项目投资额的82.3%。 从资金来源来看,固定资产投资资金较为充足。全年投资资金来源达854.28亿元,比上年增长0.6%,比实际完成投资额多224.72亿元,资金到位率达135.7%。其中本年资金来源632.11亿元,下降4.2%,占全部资金来源的74.0%。本年资金中,国家预算内资金14.20亿元,下降27.1%;国内贷款197.75亿元,增长16.5%;利用外资9.27亿元,增长155.7%;自筹资金264.52亿元,下降10.0%;其他资金145.86亿元,下降15.4%。

房地产开发。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80.02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占投资总额的60.4%。商品房销售面积93.9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6%。

保障性住房。全市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8258套,开工面积115.71万平方米,其中:限价商品房604套,经济适用房297套,公共租赁住房1673套,棚户区改造3884套,农村危房改造1800套。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3601套,竣工面积20.5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租赁住房1801套,农村危房改造1800套。 六、国内贸易和旅游业

国内贸易。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4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231.82亿元,增长17.0%。其中,批发业商品销售额113.48亿元,增长15.0%;零售业商品销售额118.33亿元,增长18.8%。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分类销售情况来看,日用品类、服装鞋帽纺织品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分别增长23.7%、54.9%、16.9%、54.4%,汽车类增长23.0%;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7%。全市住宿和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08.89亿元,增长9.5%。其中,住宿业营业额90.40亿元,增长9.2%;餐饮业营业额18.49亿元,增长11.0%。从星级酒店营业额看,五星级酒店实现营业额39.85亿元,增长5.8%;

四星级酒店8.16亿元,下降6.4%;三星级酒店1.12亿元,增长4.5%;其他酒店23.47亿元,增长17.8%。

旅游业。全市接待过夜游客1352.7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国内游客1313.90万人次,增长11.3%;入境游客38.86万人次,下降19.3%。从接待设施看,旅游饭店接待游客1109.79万人次,增长9.4%;其他住宿设施229.63万人次,增长15.9%;邮轮接待游客13.35万人次,下降15.6%。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69.73亿元,增长15.6%,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57.97亿元,增长18.8%;旅游外汇收入19137万美元,下降26.4%。旅游饭店平均开房率为61.4%,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全市列入统计的旅游宾馆(酒店)243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5家,四星级酒店16家,三星级酒店13家。拥有客房47228间,比上年增加2064间;拥有床位79271张,比上年增加2994间。全市共有A级及以上景区14个,比上年增加2个。其中,5A景区2处,4A景区6处。 七、交通运输和邮政业

交通运输业。全市旅客运输量2171万人,比上年增长7.7%;货物运输量2008万吨,增长41.4%。凤凰机场旅客吞吐量1494万人,增长16.1%。其中进港752万人,增长16.2%。凤凰机场飞行100048班次,增长13.1%。

邮政业。全市邮政企业和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14993.57万元,比上年增长29.8%;业务总量11959.74万元,增长23.9%。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收寄量)296.04万件,增长43.8%;业务收入8076.48万元,增长69.5%。其中,同城业务收入129.36万元,增长48.40%;异地业务收入6864.14万元,增长50.0%;国际及港澳台业务收入70.71万元,下降20.0%;其他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012.27万元。 八、金融业

银行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977.76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单位存款566.57亿元,增长5.2%;储蓄存款366.33亿元,增长6.1%。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754.21亿元,增长22.9%,其中短期贷款43.33亿元,增长114.1%;中长期贷款701.84亿元,增长18.4%。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1486.17亿元,增长20.4%;利润总额16.52亿元,下降7.4%;不良贷款率0.76%。

保险业、证券业。年末全市共有保险机构20家。全年实现原保费收入97663万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财产险收入52167万元,增长19.7%;寿险收入45496万元,增长

9.3%。原保险赔付支出32774万元,其中财产险25731万元,寿险7043万元。全市7家证券机构各类证券成交总量达到613.90亿元,增长76.7%。 九、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不含幼儿园)187所;在校学生158425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5所,在校学生45718人;中等职业学校3所,在校学生6939人;普通中学48所,在校学生42770人;小学131所,在校学生62998人。全市拥有专职教师8253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209人,中等职业学校464人,普通中学2316人,小学3264人。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8.27%;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88.75%。

文化。全市共有艺术馆1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剧场(影剧院)3个,各类艺术表演团队2个,广播站1个,报社4个。镇文化站6个,达标的行政村文体活动室85个。电视节目覆盖率、广播覆盖率均达到100%;藏书量达到42.86万册。

卫生。全市共有医院(含社会办医院)15个,卫生院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个。职业医师2143人;注册护士2929人。全市标准化村卫生室覆盖率100%;计划免疫“八苗”接种率97.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9.27‰。

体育。参加省级以上各类比赛120人,获得奖牌201枚。其中,金牌85枚,银牌58枚,铜牌58枚。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全市年末户籍人口58.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86万人。其中,男性29.86万人,女性28.70万人。按年龄分,18岁以下13.95万人;18 -35岁18.71万人;35 -60岁19.85万人;60岁以上6.04万人。按民族分,汉族33.44万人;黎族23.32万人;回族0.94万人;苗族0.40万人;其他民族0.45万人。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年末常住人口74.19万人,比上年增加0.99万人。全市城镇人口比重提高到70.97%。人口出生率14.65‰,死亡率5.62‰,自然增长率9.03‰。

人民生活。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26元,不扣除物价,比上年增长9.6%。从收入来源看,工资性收入12396元,增长10.2%;经营净收入4008元,增长9.0%;财产净收入2240元,增长16.4%;转移净收入3282元,增长4.1%。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60元,不扣除物价,比上年增长8.2%。其中,工资性收入16174元,

增长7.9%;经营净收入3461元,增长10.8%;财产净收入3000元,增长15.5%;转移净收入4225元,增长2.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85元,不扣除物价,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工资性收入4248元,增长19.2%;经营净收入5188元,增长8.0%;财产净收入601元,增长11.1%;转移净收入1248元,增长6.2%。

社会保障。全市参加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169447人,覆盖率为99.56%;参加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99912人,覆盖率为99.75%;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67343人,覆盖率为98.63%;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69905人,覆盖率为98.65%。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人数为24209人,覆盖率为99.06%;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为158701人,覆盖率为99.74%。实行城乡统一的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444646人,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口13004人,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实际发放金额5348万元,农村五保户755人。 十一、节能减排、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

节能减排。全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0463吨,二氧化硫排放量50吨。空气质量达标率100%,良好天数97.5%。地表水达标率90%。环保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处理站改扩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一期项目已投入试运行,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即将投入试运行。全市现有投入使用的垃圾处理设施2个,垃圾转运站5个,另有2个垃圾处理设施和5个垃圾转运站正在建设中,市-区-村三级管理模式下的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体系基本形成。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生活垃圾渗滤液达标率90.2%。城镇污水处理厂10个,其中2014年建成3个,另有2个正建设中,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5%。城市、农村自来水用水普及率分别为98%、75%,分别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2个百分点。 生态环境。大力实施“绿化宝岛”行动,全年完成造林任务8300多亩;推动“退果还林”工程,完成造林种草任务1万余亩;强化生态公益林管护,全市生态公益林面积达到72.9万亩;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山区受益群众4600多人。实施三亚湾东段人工补沙试验工程,拆除了红沙海域340家养殖渔排和海鲜排档,推进“退养还海”。森林覆盖率6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3%,绿地率达到41.6%。全市自然保护区8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2619公顷,其中国家级保护区5568公顷,省级保护区1716公顷。

安全生产。全市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20人,比上年减少34人,其中,工伤事故死亡人数5人,与上年持平;火灾事故连续六年无死亡;交通事故死亡人数15人,比

上年减少34人。全市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9571起,比上年增加5945起,其中,工伤事故36起,比上年减少1起;火灾事故792起,比上年增加453起;交通事故8743起,比上年增加5493起。 十二、城乡建设

城乡规划。科学编制城乡规划,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集约利用土地促进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意见》;完成了原各区镇总体规划、镇区控规以及所有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控规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全市建成区面积47.4平方公里。

道路交通。绕城高速公路槟榔连接线实现通车,技工学校至华盛水泥厂道路改造、迎宾路、机场路拓宽改造、春光路改造、解放路改造地上部分等工程已完工。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430.31万平方米。推动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行政村通公交车率达到79%。年末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734辆,全年公共汽车客运总量6138.8万人次。年末实有出租车1850辆。

公共事业。全市年末供水管道678.59公里,排水管道593.53公里。全年供水总量10661万吨,天然气供气总量3500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10661吨。 注:

1、公报中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核实数以《三亚统计年鉴-2015》刊发数据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对三次产业划分进行了修订,将“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采矿业”中的“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等三个大类调入第三产业。

数据来源: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物价、人民生活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三亚调查队;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保障房建设数据来自市住房保障办;旅游数据来自市旅游委;邮政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三亚中心支行、银监会三亚监管分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和市高等学校教育工作委员会;文化、体育数据来自市文体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局;节能减排数据来自市国

土局、市园林环卫局、市水务局;生态环境数据来自市国土局、市林业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安监局;城乡建设数据来自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其他数据来自市统计局。

2015年一季度三亚市经济形势分析

http://www.tlfc.com.cn[通辽房产信息网] | 时间: 2015-6-25 15:00:50 浏览: 7239次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以建设“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为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结构调整,增强发展动力,提高质量效益,全市经济开局良好,大部分指标实现开门红,基本扭转了去年以来经济低位运行的不利局面,经济总体呈“稳中有进,稳中趋缓”。但面临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经济运行中矛盾和问题仍比较突出,稳固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任重道远,实现全年目标任务艰巨。

一、 经济运行情况

(一)多方位驱动,提升质量效益,总体呈“稳中有进” 1.经济总体稳中有进

地区生产总值稳定增长: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123.65亿元(含农垦,下同),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8%,增速高于去年同期5.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98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17.57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78.10亿元,增长7.3%。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市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81亿元,同比增长15.7%,高于去年同期0.7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21.18亿元,增长17.2%;非税收收入5.63亿元,增长10.5%。税收收入中,主体税种营业税7.25亿元, 增长10.9%;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增值税分别增长56.2%、20.6%、16.5%。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在上年底及今年一季度新入库的企业纳入土地购置费增加带动下,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3.82亿元,增长18.7%,高于全年预期目标(12%)6.7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94.92亿元,增长20.0%;以基建投资为主的其他投资58.90亿元,增长16.8%。

2.多方位驱动,助力经济发展

建筑业快速发展:一季度,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2.80亿元,增长16.1%,拉动经济增长1.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20.4%。从地税局征缴建筑业税收情况来看,一季度全市建筑业提供地税收入4.92亿元,增长19.4%,其中营业税3.34亿元,增长31.7%。

金融业带动力进一步增强:中信银行三亚分行进驻并实现营业,国家开发银行、民生银行三亚分行,阳光人寿总部稳步发展,全市金融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一季度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58亿元,增长28.5%,拉动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1.7%,依旧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银行存贷款余额情况看,3月底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091.34亿元,增长11.7%;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799.30亿元,增长23.7%。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一季度全市交通运输邮政和仓储业实现增加值3.7亿元,增长10.5%。旅客周转量22.20亿人公里,增长20.8%。机场旅客吞吐量512万人次,增长8.1%,其中进港254万人,增长8.2%。凤凰机场飞行3.13万班次,增长5.6%。

3.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物价稳定:一季度,全市CPI累计同比上涨0.4%。从八大类情况看,呈“四升四降”,食品、烟酒、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分别上涨3.9%、0.4%、0.8%、1.0%;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信、居住分别下降1.1%、0.1%、4.8%、1.8%。

民生支出进一步扩大:一季度,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50亿元,增长16.0%。财政将资金重点投放用于改善民生,与民生保障息息相关的农林水事务、城乡社区事务、交通运输、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支出分别增长72.1%、59.2%、58.4%、29.4%、14.4%,分别高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8.4、55.5、54.7、25.7、10.7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60元,增长8.0%。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38元,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02元,增长9.6%。

(二)传统行业增长进入常态化,呈现“稳中趋缓”

1.农业生产稳中趋缓: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耕地面积减少,农业发展处于平稳阶段,增速逐步有所放缓。在2013年底台风“海燕”影响下,2014年一季度种植业减产对比基数小,今年一季度各农业产品产量提高,农业生产增长平稳。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56亿元,增长6.1%。其中,种植业产值36.14亿元,增长6.8%;牧业总产值2.09亿元,增长2.6%;渔业产值5.01亿元,增长1.4%。水果、蔬菜、瓜果、粮食、肉类产量分别增长10.9%、7.7%、6.9%、2.1%、2.3%。

2.旅游增长趋于常态化:一季度,全市接待过夜游客420.16万人次,增长10.1%。其中,国内游客411.95万人次,增长11.2%;入境游客8.21万人次,下降26.3%。旅游总收入115.40亿元,增长10.1%,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13.19亿元,增长11.6%,旅游外汇收入3597万美元,下降35.8%。旅游饭店平均开房率为74.1%,比上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

3.消费增长趋缓:随着家电下乡、节能补贴等相关政策逐步退出,大部分耐用消费品趋于饱和,消费增长也逐步趋缓。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42亿元,增长12.3%,比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

批发和零售业:一季度,批发业商品销售额35.37亿元,增长1.5%,比上年同期回落4.8个百分点。批发业增速放缓趋势明显主要是由于石油制品类价格连续下降,降幅达到30%以上,一季度,占全市批发业销售额34.1%的石油及制品类销售额12.04亿元,下降27.5%,拉低批发业商品销售额13.1个百分点;零售业商品销售额49.89亿元,增长18.2%,零售业能够实现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免税店搬迁之海棠湾,国家进一步放宽离岛免税政策等翘尾因素影响。一季度,离岛免税销售额17.45亿元,增长43.6%,拉动零售业增长12.5个百分点。

住宿和餐饮业:一季度,全市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37.18亿元,增长7.3%。住宿和餐饮业增长放缓并进入常态化,其主要原因是厉行节约居民消费习惯不断改变,逐步趋于中低档消费;旅游接待人数增长进入常态化,大量的家庭旅馆、度假公寓分流部分客源,高端酒店数量逐步增多,酒店行业竞争压力加大,为争取客源采取不同方式降价促销。住宿业营业额30.24亿元,增长7.2%;从限额以上分星级酒店营业情况看,五星级酒店下降3.0%,四星级下降13.4%,高标准建设未评星级酒店营业额增长36.2%。餐饮业营业额6.94亿元,增长7.5%。

4.工业生产大幅下滑:一季度全市工业总产值为15.10亿元,下降3.0%,增速低于上年同期9.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回落主要受建筑安装类投资回落,占全市工业比重较大的水泥、商品混凝土需求减少,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3.53亿元,下降37.6%。从主要产品产量看,供电量、自来水分别增长18.9%、7.9%;水泥、商品混凝土产量分别下降21.3%、32.6%。

二、 主要指标在全省情况

GDP:一季度,全市完成GDP123.65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高于全省3.1个百分点,总量居全省第2位,增速居全省第3位。

固定资产投资:一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3.82亿元,增长18.7%,增幅高于全省22.0个百分点,投资总量位居全省第1位,增速居全省第3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42亿元,增长12.3%,增幅高于全省3.8个百分点,总量居全省第2位,增速居全省第1位。

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一季度,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81亿元,增长15.7%,增幅高于全省10.2个百分点,总量居全省第2位,增速居全省第3位。

旅游:一季度,全市接待旅游过夜游客420.16人,增长10.1%,接待游客总量居全省第1位,增速居全省第13位。

三、 主要问题与矛盾

从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步发展,大部分指标位列全省前茅,但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增速调整,产业结构不优,投资后劲不足,传统增长动力减弱,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力有限等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和矛盾需引起重视。

(一)产业基础相对较薄,结构性矛盾依旧存在

1.农业发展效益不高,产业融合度不高。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耕地面积逐步减少,农业生产受制于土地资源要素;种植业在第一产业一业独大,但全市种植业合作经营、产业化程度不高,零散种植户具有局限性,主要体现在科学种植水平不高,农业生产效益低,生产具有盲目性,市场需求信息不对称,同类产品种植量大往往会出现增产不增收,整体抗风险能力不足;农业知名度有限,品牌效益不高,与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产业融合度不够。

2.二产发展基础薄弱,规模有限。全市工业生产以水、电力、水泥制品为主。水泥制品等工业产品占全市工业比重大,但此类工业生产具有能耗高、环境破坏力大、可持续性不强等特点。一季度,随着建安投资回落,水泥、混凝土等原材料需求减少,造成价格也随之回落,工业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抑制。

3.第三产业发展结构与效益需进一步提升。全市第三产业发展主要依靠旅游业带动为主导的商贸、住宿和餐饮业以及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业。房地产业占经济总量比重大,整体经济对房地产依赖性高,房地产业发展受经济环境影响较大,抗风险性、可持续性不强,传统旅游带动产业发展面临瓶颈。近年来总部经济、金融等虽得到快速发展,但总量依旧偏低,崖城创意产业园、海棠湾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入驻投产新兴产业项目不多,规模也相对有限,对经济发展带动不明显。

(二) 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

1.大项目带动作用减弱,投资实现全年目标任务难度加大。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主要依靠新入库企业纳入大量土地购置费带动,而随着海棠湾国际购物中心、中铁子悦薹、美丽之冠、龙海风情小镇等10亿元以上大项目陆续完工,新开工项目相对有限,大项目拉动作用减弱加之今年新的大项目较同期有所减少,投资要完成年度任务压力加大。若要完成全年705亿元目标,从4月起平均每月要完成61亿元左右,远远高出一季度每月51亿元的平均水平。

2. 房地产投资信心不足。受当前经济大环境影响,商品房销售形势不乐观,商品房价格也有所回落,大部分企业重心主要集中在去库存与回笼资金上,对后期市场信心不足,导致企业放缓项目新开工计划,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

3.投资结构性矛盾依旧存在。一季度全市建安投资118.40亿元,增长2.8%,比上年回落27.6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77.0%,低于上年同期11.9个百分点,而以土地购置费为主的其他费用34.79亿元,增长178.2%,占整个投资的22.6%,高于上年同期13.0个百分点,新入库企业土地购置费高达21.17亿元。

(三)需求不足,传统旅游及相关消费增长进入新常态

当前旅游、消费发展业进入常态化增长。随着全市部分旅游接待设施的接待能力趋于饱和,旅游接待人数增长空间有限,而以高端消费群体为主的入境游客大幅下降。一季度全市旅游接待过夜游客增长10.1%,接待国外游客下降幅度达26.3%,在旅游人数增长有限,大量的家庭旅馆、度假公寓分流部分客源,高端酒店数量逐步增多,酒店行业竞争压力加大,为争取客源采取不同方式降价促销,以旅游消费带动为主的住宿和餐饮业住宿增长也进入常态化,一季度全市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增速分别仅为7.2%、7.5%,传统旅游及相关产业对经济带动有限。

四、 趋势研判及对策建议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比较多,但经济长期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局面没有改变。从国际看,世界经济仍处在危机后的深度调整之中,世界经济格局分化态势比较明显,经济缓慢复苏。从国内看,受产能过剩、传统动力消退等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一季度全国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同比分别回落2.3、4.1和1.4个百分点。但也要看到改革效应正逐步释放,政府简政放权、政策扶持等激发了市场活力,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一季度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数增长38.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4%,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制造产业均增长50%以上,快递业务量增长46.8%,新产业、新业态、新动力在加快孕育。从我市看,尽管当前部分经济指标增速有放缓趋势,但经济运行基本面没有改变。3月份全市用电量增长20.5%,物价上涨0.4%,投资资金来源增长18.5%,资金到位率达到241.1%。随着近年来转型升级、结构调整、体制改革、创新驱动等力度加大,新增长动力的孕育发展,增长潜力在逐步释放,抵御风险、适应市场的能力提升,全市稳中有进的态势将会得到巩固。展望上半年,全市经济出现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不大,总体将延续当前稳中有进、缓中趋稳的发展态势。

下阶段要准确把握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征,在深化改革中破解难题,在创新发展中增创优势,攻坚克难,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加快转型升级,打造三亚经济升级版

1.抓机遇,重落实。目前三亚列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海上合作的战略支点;三亚新机场和临空经济区建设;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区级政府工作进入正常运行等都为三亚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应主动适应新常态,围绕市委市政府各项中心工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经济升级版,早日建成“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

2.调结构,促转型。结合实际,从税收、要素、服务等各方面采取一系列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是加快农业生产增效调优。继续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快牧业、林业、渔业发展,同时依托南繁基地科技优势,在有限的耕地资源下,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将科技成果惠及到本地种植业生产,提高种植业产出效益;加快合作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订单农业生产,提高抗风险能力;做好本土地理标示农业品牌注册指导,树立本地品牌优势,并与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相关优产业发展融合,提升品牌带动效益。二是“集中做强二产”。出台落实好产业扶持政策措施,引导水泥制品生产企业用加大科技投入,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对进行生产升级改造,提高市场竞争能力,鼓励企业省外建立生产基地,扩大生规模,做大做强本地工业产业。三是加快第三产业转型跨越。稳步推进崖城创意产业园、海棠湾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建设,发展一批带动力强、附加值高的新兴产业投产,提高园区新兴产业发展对经济带动作用;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旅游硬件设施,丰富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与水平,提高游客满意度。政府应研究制定提高景点、住宿、餐饮建立准入门槛,取缔一批规模、卫生、诚信不达标的企业,引导涉旅行业做好人才储备与管理,加强服务人才技能培训,提高旅游服务标准化与个性化水平;加快房地产转型升级,严格控制纯商品房项目建设土地供给,控制纯商品房增量,提高现有建成的商品房项目物业、商贸、娱乐、教育、交通等配套服务水平,对批而未建的商品房建设项目,引导企业项目进行转型调整规划,建设以文化娱乐、养生、度假、商业、办公等融一体的城市综合体房产项目,推进产业融合可持续发展。

(二)狠抓项目建设,稳定投资增长。

1.继续推行“六个一”责任模式,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强化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和督查督办,对进度较慢的建设项目,认真梳理制约项目推进的困难和问题,分层协调解决。做好已批核项目的推进工作,及早做好规划统筹、平台建设、产业布局等工作,加快项目落地,想方设法解决土地、资金等要素瓶颈问题,争取投资规模大、带动力强、适合本地区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早日动工投产,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围绕转型发展、重点领域等积极谋划重点项目,提升投资质量和效益。以产业发展为导向,鼓励和引导投资“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引进项目要以三亚千古情、国际购物中心、亚特兰蒂斯酒店为标准和方向,开创新旅游业态和旅游产品,实现“亩产效益最大化”,提升旅游及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三)狠抓消费需求,积极培育消费热点。

1.充分发挥政策红利,将政策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动力。一是用好离岛免税优惠政策。利用免税店搬迁后购物环境改善,新政后放宽免税品种类与购买件数,积极探索吸引更多的高端类国际品牌进驻免税店,进一步提升免税购物吸引力;探索与豪华酒店、航空公司、邮轮游艇、高端商品房等主体的合作促销,达到进店人数、购买人数、人均花费的最大化;研究进一步简化免税购物提货及办理手续,提高免税购物的便捷性,放宽免税购物政策享受群体范围,扩大海南离岛免税政策的影响力,助力打造国内第一购物天堂。二是国家出台低空空域开放、水域开放的试点优惠政策,三亚应充分利用好试点机会,探索培育通用航空、邮轮游艇、水上娱乐等高端旅游产业链,将试点政策实现永久化、开放领域扩大化,为三亚经济发展添加新活力。三是利用好国家给予海南“探索发展竞猜型体育彩票和大型国际赛事即开彩票”的政策,三亚应探索举办适合本地的体育竞技赛事,积极创新研发体育彩票游戏,不断放大政策效应。

2.加快转型升级,扩大消费需求。一是优化市场主体,提升消费环境。加快布局各新设区商业街区布局规划建设,筹划建设满足各区消费需求的商业中心,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加快推进亚特兰蒂斯酒店、亚龙湾奥特莱斯等一批商业项目建设,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的购物环境。二是加快转型升级,培育消费热点。培育新的旅游消费产品,将地产、邮轮、游艇、低空飞行、免税购物等重点旅游产品结合,同时加大对养老、健康、教育、文化领域的培育力度,政府政府搭建宣传促销平台,到国内潜在客户的大城市开展地产、旅游促销活动,同时借助于网络、媒体等新平台进行宣传,推进房产、旅游消费;探索开发国际市场,力争开通更多国际航线班次,构建便捷的的近、中、远程市场,缓解目前境外高端游客下滑态势,实现国内、国外旅游消费市场双红火;积极引导商贸企业、住宿和餐饮企业等转变发展理念和经营模式,引导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络营销,实现线上线下双轮驱动;布局农村市场,挖掘农村消费潜力,通过多点多领域千方百计扩大市场消费需求。

1.充分发挥政策红利,将政策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动力。一是用好离岛免税优惠政策。利用免税店搬迁后购物环境改善,新政后放宽免税品种类与购买件数,积极探索吸引更多的高端类国际品牌进驻免税店,进一步提升免税购物吸引力;探索与豪华酒店、航空公司、邮轮游艇、高端商品房等主体的合作促销,达到进店人数、购买人数、人均花费的最大化;研究进一步简化免税购物提货及办理手续,提高免税购物的便捷性,放宽免税购物政策享受群体范围,扩大海南离岛免税政策的影响力,助力打造国内第一购物天堂。二是国家出台低空空域开放、水域开放的试点优惠政策,三亚应充分利用好试点机会,探索培育通用航空、邮轮游艇、水上娱乐等高端旅游产业链,将试点政策实现永久化、开放领域扩大化,为三亚经济发展添加新活力。三是利用好国家给予海南“探索发展竞猜型体育彩票和大型国际赛事即开彩票”的政策,三亚应探索举办适合本地的体育竞技赛事,积极创新研发体育彩票游戏,不断放大政策效应。

2.加快转型升级,扩大消费需求。一是优化市场主体,提升消费环境。加快布局各新设区商业街区布局规划建设,筹划建设满足各区消费需求的商业中心,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加快推进亚特兰蒂斯酒店、亚龙湾奥特莱斯等一批商业项目建设,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的购物环境。二是加快转型升级,培育消费热点。培育新的旅游消费产品,将地产、邮轮、游艇、低空飞行、免税购物等重点旅游产品结合,同时加大对养老、健康、教育、文化领域的培育力度,政府政府搭建宣传促销平台,到国内潜在客户的大城市开展地产、旅游促销活动,同时借助于网络、媒体等新平台进行宣传,推进房产、旅游消费;探索开发国际市场,力争开通更多国际航线班次,构建便捷的的近、中、远程市场,缓解目前境外高端游客下滑态势,实现国内、国外旅游消费市场双红火;积极引导商贸企业、住宿和餐饮企业等转变发展理念和经营模式,引导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络营销,实现线上线下双轮驱动;布局农村市场,挖掘农村消费潜力,通过多点多领域千方百计扩大市场消费需求。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q6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