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识字教学方法研究

更新时间:2023-05-13 08:5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识字教学方法研究

文史系程佳佳

摘要:本文回顾了建国以来小学识字教学的几个主要的改革实验;进一步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记忆规律,来分析这几种识字教学各自的记忆线索和规律;最指出识字教学今后的改进方向。

关键词:识字教学小学语文

小学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整个小学教学的前提。识字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不仅直接关系到普通教育的水平,而且也影响到全民族的文化科学素质。所以,对小学识字教学方法做一总结,以指导今后的教学科研是很有必要的。建国后对小学识字教学的研究非常重视,提出了许多好的具有实践意义的方法。

1,“集中识字法”

“集中识字法”是小学语文“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教学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1958年由辽宁黑山北关实验学校创始,实验课题有中央教科所张田若先生主持。这种识字法的特点:先学500个常用汉字,便于学生尽早阅读;打好识字的四大基础(汉语拼音、笔画笔顺、偏旁部首、基本字),以“基本字带字”为基本识字方法,坚持“形音义统一、字词句联系、认读写结合、记比说兼用”;吸收先识字后读写、看图识字、读课文增识生字等传统经验,组织学生掌握汉字规律自学生字。采用集中识字法教学,在小学一、两年级识字量能达到2000个以上;识字量在5000个左右。

2,“随课文识字法”

“随课文识字法”又称“分散识字法”,是小学特级教师斯霞于1958年改革读课文识字的方法而始行的。这种方法习惯上也称“分散识字”,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使生字新词的出现和讲解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采用这种方法,学生一、二年级识字2014字,五年完成了六年识字3500个的教学任务。正是“集中识字法”和“分散识字法”的产生、发展、推广与竞争,有如双峰对峙,共同托起了60年代初期我国识字教学改革的热潮,带动和引发了许多其他方法的改革,把我国识字教学的总体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3,“注音识字法”

“注音识字法”是80年代崛起的新实验是“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改革实验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由黑龙江省语委组织实施。这种识字教学法坚持走发展学生语言的路子,以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为重点,解决“识汉字与学汉语”的矛盾。以学好汉语拼音并发挥多功能作用(用于识字是注音的工具,用于正音是学习普通话的工具,用于读写是汉字的辅助工具)为前提,寓识字于读写之中,对入学不久的儿童在未识字活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就开始听、说、读、写的训练,促使儿童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协调发展,从而达到及早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这种方法在儿童入学后暂时绕开“生字”这个拦路虎,采取“迂回”的办法解决识字难的问题。“边读书,边识字”,对汉字的音、形、义和识、写、用分步提出要求,即识归识,写归写。儿童用七周的时间左右的时间教学汉语拼音,培养直呼音节和书写音节的能力,使汉语拼音成为提前读写、全面进行语言训练的工具;先阅读拼音课文,再阅读汉字汉字注音课文,进而阅读汉字难字注音课文,最后阅读汉字课文。4,“部件识字法”

“部件识字法”是根据1965年“部件识字”的理论设想的,其基本主张为:汉字是按结构层次整字、部件和笔画三级,有秩序组成的一个整体,构成汉字的基本单位是部件而不是笔画。实验者给每个部件定名,以便称谓,其中有些不便称谓的就借助该部件在常用字中所处的位置加以命名,以利表达。同时按这些部件在合体字结构中所处位置给部件定位。最后,给部件定了顺序,按照书写习惯,规定了部件在汉字中的先后次序。有了这四步,就可以在教学中清楚地表达一个汉字是这样组成的,从而使学生在不断分析综合中学会了汉字。现在,这种方法已经发展成了“部件识字和语言训练系列化体系”。

5,“字族文识字法”

“字族文识字法”始创于60年代,现由四川乐山市教委、科委组织实验,编有《字族文识字读本》(共四册)。这种识字法建立的假说:以母体字为识字教学的起点,以字族为识字教学单元,以字族文为识字教学课文;利用汉字形音义三维结构的特点,母体字+偏旁或字而构成族、形声表义的特点,通过字形类推、字音类聚、字义类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科学地将现代汉字构字特点和规则、儿童识字特点和程式,有机地体现于教材和教学之中。这种识字法的核心环节是

借助语境、情景即“语景”进行“字形类推(简化识字)、字音类聚(便于鉴别)、字义类推(利于扩展)”。采用这种方法,学生两年可识2311字。

此外,还有“字根识字法”、“汉字标音识字法”、“成群分级识字法”、“字理识字法”、“猜认识字法”、“字谜识字法”、“趣味识字法”、“立体结构识字法”、“双拼计算机辅助识字法”、“多媒体电脑辅助识字”等二十几种识字法,都曾进行了规模不等的实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识字法都从各自的角度揭示着汉字学习的机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而这些方法有个共同的思路,即利用汉字的音形义为线索引导学生识记汉字,试举最典型的几种论述如下:

集中识字主要是以字形为线索教学生识字。集中识字采用的基本字带字模式,突出汉字字形构成的规律性,学生学会一些常见偏旁部首和基本部件之后,按照教师教给的办法举一反三,从而达到在短时间内大量识字的目的。

部件识字也是以字型为线索而更重视的是每个汉字内部的结构。把常用汉字的部件数量、名称、位置、顺序都规定下来,比较容易形成概念,便于记忆和提取。诸如“学字头”“党字头”等称谓,只要一说,这些不易描写的结构就会在学生头脑中浮现出来,对于教学是很有利的;再加上位置和顺序的规定,几乎每个汉字都可以用完整的话语表述出来,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这就不但可以再认,而且可以再现。把识记汉字从笔画笔顺提高到可以称说的部件搭配的水平,减少了记忆的单位,增加了记忆的容量。集中识字突出的是汉字总体的构成规律,而部件识字更关注每个汉字的内部结构。虽然部件识字的办法稍嫌刻板,有时表述上显得繁琐一些,但是它和集中识字相互配合,使汉字字形教学的难点有了重大突破。分散识字的突出特长是以字义为线索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使,每个字与它出现的语言环境紧密相连。学生在学一个生字的同时记住了这个字组成的词和用上这个词的那句话。记住一个生字的线索是词句,而反过来字又成了记住词句的线索。在学习生字的同时,词语和句子的学习已经融入其中,这正是分散识字的精髓。用这种办法教生字,从一开始就把该字的字形和应用中显现出的字义联系起来了,使音、形、义互为联想的依托。因此,分散识字不是在解决字形问题之后再解决字义问题,而是在最初就把音、形、义三因素及其互相关系放到一起综合考虑。这种办法显然更自然、更符合儿童的认识过程,而较少人为划分阶段的痕迹。但是分散识字似乎更

应了“教无定法”这句老话,字形教学的随意性比较大,综合音、形、义为一体的教学当然给有经验的老师提供了更大的创造和发挥的天地,却也使这种方法透出较浓的个人色彩,不易被广大教师把握。注音识字教学也主张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这种方法的主要辅助工具是汉语拼音,所以,它的主要识字线索是字音。阅读汉字文章要有一两年的识字准备,阅读汉字和拼音的双行文章只需一两个月的学拼音准备就可进行。学生开始读的仅仅是汉语拼音一行。但读的多了,使用频率高的汉字不断出现,自然而然就会认识一些汉字。这时,学生还不会分析字形,主要的记忆线索就是字音。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某个读音对应的形体越来越分化,表示的意义越来越明确,识字也就越来越多了。这时,“注音识字”和“提前读写”相结合的优势就渐渐显露出来,在读写中识字也就得以实现。同时,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有非常好的作用。这种识字方法中,汉字基础和大量、提前读写的分寸不易掌握。提前读写的量不够大,不能发挥这种方法耳濡目染、无师自通的优势;读写的量过大,又会影响掌握汉字。而且,学生可能会出现因过度依赖拼音而养成惰性的现象。拼音只是学习汉字的一个过渡工具,若本末倒置,实为一忌。将以上四种主要识字方法划分为从字的形、义音入手,是仅就它们提供的最重要的记忆线索而言,并非它们只是“单打一”地解决某一个因素的问题。事实上,每种识字方法都注重提供尽可能多的依托,使学生的联想更宽泛,识记更牢固。像字族文识字法,就是想熔各种识字方法于一炉的尝试。分析这种方法的教学过程,可以看到其前期吸收了分散识字和注音识字的特点,后期大致是集中识字和部件识字的模样。而这些识字法有它的长处。同样各自有它的不足之处。识字法有可大致分为集中识字法和分散识字法,首先,集中识字法要求要有500个常用汉字的基础,因此,对于刚入学的儿童不能采用这种方法;而且这种识字法要让学生短时间大面积接触生字,所以学生使用这种识字法会感到乏味,单调,厌烦;同时这种识字法是让学生将音相同,形相似的生字结合起来记忆,更容易使学生记混淆,造成学生写错别字。而分散识字法是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生字新词进行自我理解,通常这种“理解”有一定正确率,但对于小学生而言也不能排除错误的可能,而往往这种错误终身难忘;同时这种“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方法要求使用者有一定的文字积累才能将这种识字法发挥到游刃有余,或者说这是一种终身的识字

法,成年人把握得会更好,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只能将这种识字法使用到一定限度。而且实践证明,识字教学中要发动起可能多的记忆线索,才能达到较好的实际效果。

此外,小学识字教学中还发现记忆有个时间规律,即:长时记忆的识记,主要是通过对材料的复述、组织、加工和有动机的努力而习得的。学习后的不同时间里保持量是不同的,刚学完时保持量最大,在学后的短时间内保持量急剧下降,然后保持渐趋稳定地下降,最后接近水平。所以,瞬时或短时记忆的东西常常会很快被遗忘,第一次感知到的材料要马上要记住也会困难。相反,经过多次感知,从陌生到熟悉的材料,一旦提出记忆的任务就会很容易完成,甚至“自然而然”

就记住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刚刚接触到的生字就要求“当堂四会”是不够合理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调整教学目标。像“注音识字”提倡在阅读中识字,运用大量阅读可以使一部分字由陌生到熟悉再到认识的渐变原理,不一下子要求“四会”,也不强求识字数量和内容的一致,这些具体做法有其合理的一面。而且在大量阅读过程中,每个字都从陌生到熟悉地渐渐变化,在真正学会以前有了多次强化的基础,一旦掌握了也就会比较牢固,较少遗忘。这个原则也逐渐为其他识字方法所采用,在课本和课堂上只出现而不要求立即掌握的字增多了。

最后,我们还应该摆正识字教学的位置,识字是为了阅读和写作,它本身并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以下从阅读和写作的应用中看要把汉字学到什么程度,再回头检讨识字教学的方法。经心理学研究表明,阅读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出在识字教学上。我国小学生识字,几乎全部精力都放在了精细识记上,要求学生能集注汉字的每一个细节,强调这些细微的区别作用,并要求能丝毫不差地把这一个个音形义结合的统一体复现出来。这是我国识字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几种有代表性的识字方法致力达到的目标。这种训练,可以把学生从最初对汉字认知的混沌状态提高到清晰辨认的阶段。但很重要的是:达到清晰阶段不是识字的最终目的。识字教学的目的是进行阅读和写作。当学生面对阅读材料时,如果需要先把第一个汉字的细节辨认清楚,读出后,再去认第二个,其注意的中心是字的辨析,字与字之间的联系和间隔完全由学生对每个字的生熟程度来决定,不能顾及到词义和句义。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一个人要同时进行两种活动时,必须有一种活动达到“自动化”程度才有可能。在阅读理解的时候,对识字的要求就是“自动化”。

即要达到无需清晰辨别就能准确认知的程度。这区别于回到汉字的混沌阶段,而是比清晰阶段要求更高的、能在瞬间仅凭汉字的轮廓、特征及字与字的搭配就能自动识别的阶段。而在儿童识字过程中缺少这种锻炼。或者说缺少了识字向阅读的过渡环节,导致了部分阅读困难问题的产生。现在这几种识字方法都提出要“大量阅读”,并且重视这一点,特别是随课文识字,情境识字。但这还只是一种要求而不是方法上的指导。“自动识别”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制定促进这个过程进展的方法,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放到教学总体的合理位置上,应当是识字方法改进和提高的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资料:

①“儿童识字方法的理论探讨”《语言文字应用》 1996年第一期,②“小学识字教学理论探微--兼论…字族文识字教学法?的理论基础”《语言文字应用》1996年第四期③“用科学方法的理论作指导探索“四结合”识字教学新模式”《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第四期④“识字教学改革一览…之一?”《人民教育》1997年第一期⑤“识字教学改革一览…之二?”《人民教育》 1997年第二期⑥“识字教学改革一览…之三?”《人民教育》 1997年第三期

⑦“识字教学改革一览…之四?”《人民教育》 1997年第四期⑧《心理学导论》黄希庭,人民教育出版社 P374 ⑨“…字理识字?与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湖南教育》1998年第五期⑩“语言文字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汉字识字教学的心理实质及规律”《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第四期⑾“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几点规律”《语文学刊》2001年第二期⑿“谈…归类识字教学?”《黑龙江教育》2001年第十二期⒀“浅谈…汉字形义联想识字教学法?”《黑龙江教育》2001年第十期⒁“用于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探讨“四结合”识字教学新探讨”《小学语文教学》2001年11月第十二期⒂“识字教学与儿童认知发展”《河北示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1年第四期⒃“熟练读者的一个标志:字词识别的自动性”《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年第十一期⒄《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11月 P300-301

【成果摘要】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课,是学习语言的必要途径。学好语

言,必须认真研究汉字学习规律,使学生节省时间,少走弯路。学习要有良好的效果,必须建立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上,改变应试教学的旧模式,要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具备良好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技巧,把识字教学作为语文学科教学的一个突破口,深入渗透,形成一套高效科学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识字效率。

主要成果: 1、学生的识字量大大增加了。2、学生阅读的范围宽了。3、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加强了 4、学生的认识事物的本领强了。5、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

【关键词】识字教学有效方法

一、本课题的提出

1.背景:

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的大教学观,在识字教学中,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利用教材优势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语言交际环境,以识字和发展语言同步为目的,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训练。同时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新的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阅读必须要有一定的识字量才可以进行;而习作又建立在阅读和写字的基础上才得以完成。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足,将严重制约读写能力的发展。识字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识字方面有所加强。仅一年上册课本就要认识400个常用字,会写100个字;下册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其中的250个字。这样,低年级共认识1800个常用字,会写1000个字。新教材写字量大大减少,也就空出了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训练。这样设计完全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达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上限的要求。通过三个学期的教改实验,如何让学生学得更有趣、主动,记得更牢固、扎实,我认为营造氛围、教给方法、转变观念是及其重要的。

2.理论依据:

吕叔湘先生说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语文课的主要任务的培养学生使用语文的技能,所以一般称之为工具课。既是工具课也强调了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学好语文就成为孩子们心理和智力全面发展的一个良好基础,这是非常重要的。识字,就其本质看来说是接受性的,是把外界输入的文字符号录入大脑,与脑中已存贮的语音、语义相结合。对于尚无语音、语义的文字符号,大脑要同时接受与之相伴的语音、语义信息。无论哪种情况,识字过程的特征都是通过视觉信息接受一种文字符号,并将其录入大脑的过程。这一过程与属于用字范畴的阅读具有天然的形式上的一致性。有效识字,即对所认识字的巩固率高,数量大,回生率低。

叶澜的生命学说

这一学说认为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其生理、品质、认识、情感、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生命体”。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教学活动要使师生的生命活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课上,学生不但要饶有兴趣地认字、掌握方法,而且要练习、强化表达需要,还要在优美的情趣、健康的个性、良好的品格等方面得到发展或养成。

实践价值:识字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树立大语文教育观的今天,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不仅仅因为识字教学是学生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还因为汉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就基础性而言,只有解决了识字的问题,才能帮助学生更早、更顺利地进行阅读,进行情感体验,丰富积累,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并逐步学会运用阅读方法,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完成《课标》规定的课外阅读任务。

之所以说是难点,是因为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任务是艰巨的。首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的识字量应达到3500个左右,而小学低年级应达到1600至1800个左右(会写800──1200个),由此可见,小学第一段的识字量约占小学识字总量的50%。而这1600至1800个字在阅读材料中的出现频率约占90%。从“50%”“1600-1800”这两个数据我们可以感受到,小学识字教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负担还是很重的。其次,当前小学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死记硬背和反复抄写,臵学生兴趣和潜在能力于不顾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提高我校的识字教学水平具有现实的意义。二、课题内涵的界定.

本课题研究范围是关于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改进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其中既有教学行为研究也有学生学习行为研究和学生行为评价研究。

本课题支撑的理论主要是:1、生本教育理论,“学生是识知的本体”,儿童“拥有自主活动的动力体系”,“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魏书生“民主与科学”教育思想

4.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等

三、课题研究内容和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识字要求,体现了向独立识字的发展方向,提出"识字教学要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主要研究的重难点是立足课堂,联系文本,激发兴趣的策略;识字教学中优化各环节,提高识字效率的策略;立足课堂,延伸课外,巩固识字的策略.在教学实验中进行研究探讨出最优化的适用于本校低年级的各种识字学习方法,构建科学高速高

效的识字体系,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识字学习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学生对识字由"苦学"向"乐学"的转变.培养学生识字的独立性,创造性,全面提高素养,巩固识字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1、探索语文识字教学新模式。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课,是学习语言的必要途径。学好语言,必须认真研究汉字学习规律,使学生节省时间,少走弯路。学习要有良好的效果,必须建立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上,改变应试教学的旧模式,要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具备良好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技巧,把识字教学作为语文学科教学的一个突破口,深入渗透,形成一套高效科学的新型教学模式。

2、丰富活动课程模式。

①开展丰富多彩的全年级性识字活动。如阅读图书、报纸,谁认识的字最多等游戏竞赛,全年级性朗诵比赛,年级性的写话评比活动,低年级也可开展书法作品展示活动等。

②兴趣小组积极开展。低年级以硬笔书法为主,开展汉字书写训练课程。中高年级可开展软笔书法课程训练,提高学生写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3、注重识字能力的培养。

①结合汉字表意文字特点,提供多类型材料。组织儿童进行多类型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只字能力增强。

②教师积极引导,提高学生识字兴趣,促进学生识字兴趣,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是指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的

方法.

(2)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出现的现象进行考察.

(3)行动研究法:针对课堂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探索和

改进.

(4)个案法:个案研究法: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制定学习计划,针对个性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指导。

(5)测评法:通过阶段性的检测,对儿童识字率以及认字潜能进行测评.

(6)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认真做好资料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记录.

五、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组组长:

王一安(备课组长)负责资料收集整理、课题验证

课题组成员:

彭立平(小学一级教师)负责资料收集整理、课题验证

王粼(小学高级教师)负责课件制作、课题验证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第一阶段:2009.3-2009.4

(1)认真选题,提出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深入论证、修改课题方案,

申报课题。

(2)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研究的相关理论、教心学、新课标、儿童文学创作的理论等,做好研究课题的理论准备。

(3)建立课题研究制度。

坚持每个学期集体课例研究四次,期末对课题研究进行阶段性总结,上交论文,反思和研究课例教学设计或课堂实录等物化成果。

(二)研究阶段:2009年5月-2010年4月

(1) 调查目前低年级段学生识字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搜集好研究前的相关数据。

(2) 设计并运用一系列学生乐于参与的有效的识字活动进行识字教学实践。

(3) 教师和学生一起用认识的汉字自编或改编一系列低年级学生爱读的,富有童趣的童话故事、儿歌、谜语、制作简单的flash动画帮助学生识字。

(4)通过调查、测试等方法,对前段时间的实践效果进行检测,反馈,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对后面的研究作出适当的调整、改进。

(三) 总结阶段:2010年5月-6月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创设识字情境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知识大都从兴趣出发,教师就要顺应儿童心理。巧妙地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识字的情景,以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在识字教学中,我们从教学需要出发,依据识字内容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投影,多媒体,表演,音乐等,使学生尽快地全身心地融入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学中,我针对教材的特点,开发了这样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了识字环境:如识字运动场上的活动名称,课件演示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的场景,让学生分别说出同学们都在做哪些活动,每说出一项活动,就出示活动的名称,然后请同学们认读.这样的设计使枯燥的词语一下有了生命力,学生读得很起劲,如同体育频道的播音员.在多次认读生词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给词语分类,让学生讨论这两组生词排在一起的原因,还通过师生互动,人机互动的游戏方式复习巩固生字.最后通过动画显示生字的书写笔顺和间架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多媒体创设的“运动场上”这个识字情境,课件设计的点球大赛(足球上写有生字,读对了,足球就进了球门,还伴有阵阵掌声,如果读错了,足球就踢飞了),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识字,写字,尝到了学习生字的乐趣.

(二)增强识字兴趣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

常用汉字1600—1800个汉字,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多样的识字方法,增强识字兴趣.

1.形象记忆法.

在识记象形字时,我画出相对应的简笔画,把抽象的汉字形象化,学生很快就能记住这些字.比如:山,水,木等.学习会意字时,常通过画图或实物演示等方法使学生轻松识记.如学习"春,夏,秋,冬"时,根据经验,我知道孩子们不容易记住这几个字,于是准备帮帮他们.学"春"时,我问孩子们:"日就是太阳,太阳出来了,天气很暖和,很多人(用"三"表示)都出来玩了,是什么季节 "就把"春"分成了"日,三,人"三个部分,通过理解进行识记.学"夏"字时,用多媒体闪现红色的"目",问"这是什么字 "(目)"它就是我们的眼睛,太阳太大了,于是人们用东西(闪现"目"的上面部分)遮住眼睛,想想这是什么季节 "对"秋"字,我是这样问的:"庄稼成熟了,农民把禾苗扛回家烧火做饭了.(多媒体出现相关图片)这是什么季节 "我指着"冬"的两点问:"下雪是什么季节 "又如:在识记"游"字时,可以告诉学生,游泳必须有水(三点水旁),游泳池一般是方形的(中间是"方"字),小孩子游泳(子)一定要注意安全,得有大人(人)陪着.这样就形象地利用"游"的氵和右边部分读准了字音,记住了字形.像这样将字通过形象的分析,组合,既能使孩子很快识记生字,又能掌握字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儿歌识字法.

读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我们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编一些适合儿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歌诀,让他们反复诵读,使他们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从而提高记忆质量.如:教学"草"时,我教学生念"早上长青草,草,草,草";学"步"时念:"正去一横少去一点步;学"坐"时念:"两人土上坐,坐,坐,坐,坐下的坐";教"看"时念"手放目(眼睛)上,火眼金睛看,看,看."(并做动作)等.并由老师的编逐步过渡到引导学生创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表达能力. 3,故事识字法.

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若能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他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生字,更能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如教学" 望"字时,我给孩子们讲了个小故事:从前,有个小王子,他的妈妈死了,他很想念妈妈,人们告诉他妈妈到月亮上去了,于是他常常抬头望月亮想妈妈.同时教儿歌"王子望月望,望,望".这样孩子们很快就记住了.

4.用比较法识记.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了多数,因此掌握好这类字的造字规律将对今后提高生字的识记效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形声字有两部分组成:形旁(表义),声旁(表音).教学时,要将汉字音,形,义三者结合起来识记.如教学"良,浪,娘,粮",告诉学生"良"是声旁,所以这几个字的韵母都是后鼻韵母ang, "浪"跟水有关,部首是三点水旁,"娘"是女性,部首是"女"旁,"粮"是粮食如大米,所以部首是"米"旁.同时"狠"

和"狼"也是学生非常容易混淆的字,我就让学生观察:凡是有"艮"的字,它们的韵母多是前鼻韵母en,所以"狠"的读音就应该是hěn,狼的读音就应该"láng".运用这种方法能使学生牢固建立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有效地提高识记效率.我还引导学生运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加深他们对形声字构字规律的认识,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5,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会用更高的情趣,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教师要想方设法保护他们这种热情,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识字,不要强求统一.如:认识"玩"字时,有的学生用"元"字加"王"就变成了"玩",有的学生用"王"加"二"再加"儿";学习"挂",有的说把"蛙"的"虫"变为"扌",有的说"扌"加两个"土"等;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有利于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

一二年级识字量较大,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采用形式多样的识字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更加热爱语言文字,真正享受到识字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快乐.

(三)培养巧识字的能力

1,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过去的教学一般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实验证明学生在充分自学中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是培养识字能力的捷径.当然自学不等于老师不教,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获得知识,这样的所获才扎实牢固,还可以从中摸索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在识字教学中我们是这样做的:在学生学习了基本字,基本笔画,笔顺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之后,上课时首先解决生字的读音,接着我就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这几个生字,看谁最聪明自己动脑筋想出最佳的记忆方法,请你告诉大家."这样一问,同学们兴趣盎然,马上就开始在大脑中寻找答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以旧带新","形近字对比","同音字","基本字加偏旁","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增减笔画"…….如学习"玉"字,有的说"国"字去掉方框儿,就是玉;有的说"王"字加上一点就是玉;有的说"主"字的点掉在腰间,就变成玉.学习"园"字时,有的说是在"元"字外面加上围墙"囗"就是"园",从而明白"校园,公园"是有围墙的,以区别"元,园"的用法.又如学习"狠,恨"时学生把它们与"跟,很,根"等对比联系偏旁部首来记忆;学习"爱"字,学生把它拆成"爫,冖,友",我配上儿歌"爪字头,秃宝盖,小朋友,真可爱".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生字.

2,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识字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提出了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要求.因此,教师在教给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适合自己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并把识字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在长期的教学中,

教师们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识字方法,如:

(1)编故事识字法

编故事巧记字形.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学"呆"时,教师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张着大嘴巴(口),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原来他在发呆."

(2)猜谜语识字法

小学生喜欢猜谜语,猜谜语本身也是饶有兴趣的一项活动.根据儿童好奇心强这一特点,我编一些谜语让学生猜,能激起他们识字的愿望,也能使学生发现一些识字规律.猜谜语可分为猜字谜和猜物谜两种.如教学"全"字时,我让学生猜字谜"一人胆子大,敢把王子踩在脚下."学生在愉快之中既学会了新字(全),又巩固了旧字("人"和"王"),做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可谓是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教学中也可以编一些物谜让学生猜,使的有形的文字与事物结合起来.如"雪"字可以我编成下面的谜语: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 千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 通过猜谜语,学生不仅知道了雪花的形状,特点,而且使"雪"字在学生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了课堂上老师出的谜语以外,我还鼓励学生课下自己开动脑筋自编谜语.编的好者可获得"谜语大王"称号.学生兴趣很高,编的五花八门.例如:什幺弯弯像小船——月;一个人是什么字——大;两个人是什么字——天;大雨推倒一座山——雪;人在门中站——闪;一边绿,一边红,一边喜雨,一边喜风——秋;这些字谜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发了丰富的联想,如此简单而有趣的活动,调动了学生自学生字的兴趣.我想久而久之,学生会从中摸索到一些字理规律,从而提高识字的能力.

(3)编口诀,编顺口溜识字法

根据汉字笔顺,笔画编顺口溜,让学会边读边写边识字.如学生难辨"密"和"蜜",我这样编:"密林长在山中,蜂蜜酿自蜂虫."通过形象易记的顺口溜,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区分了"密"和"蜜"的不同.如教学"匹"字,可教给学生编成"三面有墙,一面空,有个孩子在当中".在老师的带动下,学生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也编出了许多顺口溜,如:"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是"美"字;"一口咬掉牛尾巴"是"告"字,"一人云上站"是"会"字,又如:"京"字,"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小字在下方";"朝"字,"上十对下十,日头对月亮"; "攀"字,"两树中间有两乂乂,大手一抓往上爬"; "真"字,"一横长,一竖小,放个具字真正好,真字里面是三横,少了一笔也不行"等等.这样,学生很有趣味地说着,一边读着生字,甚至把它当作小诗吟着,字形印象特别深.

(4)换"衣服"识字法.

这一方法一般在学习新字前,用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教学效果,使用于形近字的学习,如学习"请"字时先出现熟字"清",然后用"三点水"换下"言字旁"为"请",老师问:"你认识我吗 ""青"换上"言字旁"这件新衣服是什么字 "这时学

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这个游戏学生不但学习了生字而且复习旧知识,对区别形近字有很好的效果.

(5)动作演示识字法.

有许多字词的意思无须用语言解释,只要一个简单的动作或表情就能达到目的.识字游戏.如在学"跳"字时,让学生跳一跳,知道是用脚跳,所以是足字旁,类似这样表示动作的字,都可以让学生实际做一做来体会,来学习.在教带有感情色彩的"笑""哭"等字词时,可利用恰如其分的表情来刺激学生,使学生理解字词的意思,从而记住字形.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这种方法识字率达98%.

(6)抓特点识字法

对于形近,音近的字,我们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区分,辨别,抓住异同点,巧记,活记.如"兔"和"晚",学生往往在点上出错.教学的时候,让他们仔细观察,哪个字有点,哪个字没点.学生很容易看出"兔"字有点.你再问他们为什么.学生有的说这点是兔子的眼睛,有的说是兔子的尾巴……不知不觉中,强化了汉字的记忆.如"爱和受","坐和座","员圆元园""及级极"……都可以在比较中达到深层认识.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学生的识字量大大增加了

经过1年多的教学实验,我们感到孩子们在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记忆力,观察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自主识字的能力和兴趣都有了很大提高,阅读的面和量都有所扩大.一方面通过阅读,巩固识字成果,培养阅读兴趣,扩大视野,发展思维.另一方面通过当堂书写,加深第一印象,使当堂掌握率不低于9 5%;写句写段,提高汉字的运用能力,错字的错误率低到2%.经过最后测试,平均每个学生能多识100个字,部分同学已能流利朗读一篇长度为四百字的童话,大部分同学能基本读完.

(二)学生阅读的范围更宽了

一二年级班级藏书量达到两百本以上。据二年级一班统计,90%会看拼音的《童话故事》和《寓言故事》。50%学生会看各类少儿读物,20%会看报刊杂志,5%在读四大名著。

(三)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加强了。

故事能力较强,就二年级而言,300字的寓言故事听一遍能大体上讲出的占20%,听两遍能讲的占40%,听三遍能把主要意思讲出来的占90%。

(四)学生的认识事物的本领增强了.

有意注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孩子们不论走到哪里,看到不认识的字问家长,问老师,问身边的人……由认知事物到感知事物,从而达到认识一切事物这一目的.借助识字方法多样化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己见,进行合作式,讨论式的学习,培养学生想象力和求异思维能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识字兴趣,设计识字教学,体现识字教学的层次性,趣味性.

(五) 教师的研究能力提高了.

课题实践与探究,促使我们不断地学习教育理论,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在学

习与研究的过程中,我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水平得到了提高,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了,真正尝到了"科研与教研整合"乐趣.。九、反思与设想

科研意识提高了,更感理论的贫乏.在科研课题研究中,我们真正体会到了"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意义,做一名科研型教师是时代对新型教师的要求. 在李隆昌主任的指导下,我校一线教师科研课题的开展,给我提供了研究和实践的平台,我的理论素养和研究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更感理论的贫乏,今后一定坚持理论学习.当然,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研究是一个永恒课题,我们在识字教学方面仅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就学生识字的有效性、识字的科学性和识字情感的培养,以及生字的长效记忆方法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我们还要将现在取得的识字研究成果整合于常态课堂之中,就如何有效整合也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所面对的问题。因此,“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主要参考文献:

《课程改革中的识字写字教学》崔峦《小学语文教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pp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