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

更新时间:2024-01-31 07:3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5年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 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

四个条件:社会变革的需要;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社会经验的积累;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

[例题·多选题]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有( ) A.社会变革的需要;B.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C.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D.阶级斗争的需要 E.解决社会问题的需要 [答案]ABC

[解析]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社会变革的需要、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以及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 [例题·单选题]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是( ) A.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B.社会变革的需要 C.自然科学的发展;D.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在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条件中,资本主义制度内寻求社会变革的现实需要是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 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

1、奥古斯特·孔德。“社会学之父”,秩序和进步是孔德社会学的两个核心概念。

2、卡尔·马克思。马克思对社会学的主要贡献。 3、赫伯特·斯宾塞。社会有机体和社会进化。 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

1、埃米尔·涂尔干。社会事实,失范理论,社会研究方法准则,功能分析与历史分析方法。

2、马克斯·韦伯。社会行动及其类型,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科层制

[例题·单选题]1838年在《实证哲学教程》中首次提出社会学概念的思想家是( )

A.斯宾塞;B.涂尔干;C.马克思;D.孔德。 [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代表人物。孔德被称为“社会学之父”,首次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

[例题·单选题]斯宾塞认为,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 )

A.大有机体;B.超有机体;C.进化有机体;D.聚合有机体。 [答案]B

[解析]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认为社会是一个超有机体。 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 (一)芝加哥学派 1、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

2、芝加哥学派的学术成就(四个方面) (二)结构功能论

1、帕森斯:著作、AGIL功能分析图式 2、默顿:著作、显功能与潜功能 (三)冲突理论 1、科塞的功能冲突论

2、达伦多夫的辩证冲突论 (四)交换理论 代表人物:霍曼斯和布劳 (五)符号互动论

代表人物:布鲁默和戈夫曼。 (六)社会批判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及其观点

[例题·单选题]在美国社会学发展史上,对世界社会学发展最具影响力的首推( )

A.功能学派;B.结构学派;C.芝加哥学派;D.结构功能学派。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社会学起源于欧洲,但其发展则发生在美国,美国的芝加哥学派影响最大。

[例题·单选题]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涂尔干和韦伯;B.帕森斯和默顿;C.克赛和达伦多夫;D.库利和米德。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社会学的理论流派,结构功能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帕森斯和默顿。

(七)当代社会学理论的代表人物 舒茨、福柯、吉登斯、哈贝马斯、布迪厄 中国社会学百年

(一)社会学传入中国的历史条件

1、社会学传入中国的途径:西方传教士、出国留学人员和译著。 2、社会学传入的历史条件:传统文化土壤、现实社会发展需要。 3、代表人物:谭嗣同、康有为、严复、章太炎。

[例题·单选题]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中,1891年,康有为在教学大纲分类学科中提出了( )

A. 人学;B. 群学;C. 仁学;D. 社会学。 [答案]B

[解析]康有为在广州长兴里万木草堂开设“群学”

[例题·单选题]在《仁学》一书中首次提出“社会学”名称的是( ) A.康有为;B.严复;C.章太炎;D.谭嗣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社会学在中国发展历程中的早期代表人物。谭嗣同在其所著《仁学》第一篇“仁学界说”里首次提出“社会学”之名。 (二)中国早期社会学学科地位的确立 1、队伍和制度化建设。 2、社会调查的兴起。

3、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传入与实践。 (三)院系调整与社会学的撤销 1、维护与撤销。 2、重提与厄运。

(四)中国社会学的恢复重建 1、正名。 2、五脏六腑说。

(五)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 1、社会学本土化的概念。

2、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倡导人物。

3、社会学中国化的基本做法。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回答。 [例题·单选题]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社会行动;B. 社会事实;C.社会;D.社会关系。 [答案]A

[解析]本题考察不同社会学家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界定问题。社会学家韦伯把社会行动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涂尔干认为社会学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索罗金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关系的科学,孔德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 社会学的特征

四个特征:整体性;综合性;经验性;应用性。

[例题·单选题]社会学成为一个独立学科后,始终是以社会调查研究所取得的经验知识作为学科发展基础的,这反映的是社会学的( ) A.整体性特征;B.经验性特征;C.综合性特征;D.应用性特征。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社会学的特征。社会学是一门实证性科学,调查研究所取得的经验知识是社会学学科发展的基础,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社会学。 社会学的功能

1、研究功能:描述性功能、解释性功能、预测性功能和规范性功能 2、教育功能:一是帮助人们自觉地完成社会化;二是帮助人们合理选择。 3、社会管理功能:一是建立规范;二是提供模式;三是反馈信息。 4、社会批评功能。

[例题·单选题]在社会学的功能中,教育功能表现在( ) A.提供模式;B.反馈信息;C.社会批评;D. 帮助人们合理选择。 [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社会学的教育功能。社会学的教育功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帮助人们自觉的完成社会化;帮助人们合理选择。

[例题·单选题]在社会学的功能中,那些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是( )

A.规范性功能;B.描述性功能;C.解释性功能;D.预测性功能。 [答案]B

[解析]社会学的描述性功能是指那些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2014年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四

社会学研究方法论

本节为改版教材新增加内容。社会学方法论是关于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方法理论。主要介绍了以下几种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文主义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以及当代社会学方法论,包括后实证主义、新人文主义、批判诠释理论、后现代主义。对这些方法论,大家需要把握各自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例题·单选题]人文主义方法论的代表人物是( ) A.伽达默尔;B.狄尔泰和韦伯;C.瑞泽尔;D.涂尔干。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不同派别及其代表人物。 社会学的研究方式与方法 (一)统计调查

1、统计调查的概念涵义以及需要遵守的三条基本原则(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2、类型: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 (二)问卷调查

1、涵义: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2、问卷的内容(个人基本情况、行为和态度);问卷的类型(自填式和代填式)。

(三)实地研究

1、涵义:是一种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2、指导范式:个案研究、典型调查、访谈与观察。 (四)实验法

1、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以发现或证实变量间或社会现象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2、实验法的作用及其优缺点。 (五)文献法

1、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语音、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分析和探讨个人与社会关系现象的方法。 2、文献法的优缺点。

社会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1、筹划阶段。包括选题、初步探索、建立研究假设、制定研究方案、组织工作。

2、实施阶段。将研究方案付诸实行,依据研究方案的要求去收集资料。 3、总结阶段。其任务是分析资料和撰写调查报告。 社会学研究的分析类型

1、定性分析。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实地研究和非介入性研究属于定性方法。

2、定量分析。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问卷调查和实验方法属于定量方法。 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

区别:(1)着重点不同;(2)依据不同;(3)手段不同;(4)学科基础不同;(5)结论表述形式不同。

联系:在实际研究中,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是互补的;定性方法是定量方法的基础,是它的指南,但只有同时运用定量方法,才能在精确定量的根据下准确定性。

2014年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五

社会的涵义与特征

1、概念: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两大派别:唯实论和唯名论。 2、社会的基本特征: (1)社会以人为主体。

(2)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 (3)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4)社会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 社会结构概念与类型

1、概念: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关系。

2、社会结构类型: (1)关系性社会结构; (2)实体性社会结构; (3)规范性社会结构。 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

1、社会建设

(1)孙本文《社会学原理》中最早做出界定; (2)社会建设的意义。

2、社会管理:基本内涵(四个方面)

[例题·单选题]最早对社会建设的基本内涵做出说明的中国社会学者是( ) A. 孙中山;B. 费孝通;C.孙本文;D.吴文藻。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社会建设的内涵问题。1933年社会学家孙本文对社会建设的基本内涵最早做出了说明。 (一)人口(识记、领会) 1、人口的概念(识记、领会)

人口资源是指在特定地域内具有一定数量、质量和关系的人的总称。 人口资源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人口数量和质量(识记、领会) (1)人口数量。

(2)人口质量。人口质量也称为人口素质,是对人口资源的质的规定性,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等。 3、人口问题

素质、流动、分布、老龄化、性别。 (二)自然资源(识记、领会) 1、什么是自然资源:概念、类型;

2、自然资源的特点:有限性、无限性、系统性、分布不均匀性; 3、自然资源在社会发展中地位:

(1)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人类也改变着自然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这种依赖关系。 (三)环境 1、环境概念; 2、功能;

3、环境利用与保护。

2014年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六 文化概念

1、文化的含义:人类社会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2、文化的特征:创造性;习得性;共享性;累积性;特殊性和共性。 文化结构

1、文化特质。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

2、文化集丛。由一组在功能上互相整合的文化元素组成的一个更大功能单位。

3、文化模式。由许多文化集丛结合而成的一个文化整体。 文化规范体系

1、习俗:特点、作用。 2、道德:涵义、道德建设。 3、法律:特征、功能。

4、宗教:功能、宗教和邪教的关系。 文化交流

1、文化传播:涵义、载体。 2、文化冲突:概念、根源。 3、文化采借:涵义、标准。

文化多样性 1、文化震惊。 2、主文化和亚文化。

3、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 文化自觉

1、概念:费孝通,16字内涵。 2、文化自觉的内容。 2014年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七 社会化概述

1、概念: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对社会化内涵的理解(三个方面)。

2、社会化的内容:生活技能、价值观念、政治、行为、角色等方面的社会化。

社会化的类型

1、基本社会化:基本表现形式和特殊表现形式。 2、继续社会化:必要性、特殊表现形式。

3、再社会化: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主动再社会化,二是强制性再社会化。 4、正向社会化和负向社会化。 社会化的有关理论

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人格的本我、自我和超我)。 2、库利和米德的自我理论(自我)。

3、科尔伯格的道德意识发展阶段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2014年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八 生物因素

1、社会化的生物因素,是指个人所带有的一种有上代为下代提供的、有利于人类从事社会活动的特殊遗传素质。

2、表现:人的身体结构;人的组织特殊的大脑;人具有的高级神经活动系统,有第二信号系统——语言活动,而语言又是社会化的强有力的工具和杠杆。 环境因素

1、环境因素指影响个人社会化的全部社会环境。

2、包括:(1)家庭;(2)学校;(3)伙伴群体;(4)工作单位;(5)社区;(6)大众传播。

互联网

1、互联网及其特点。

2、互联网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2014年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九

社会实践

1、社会实践是实现知识内化与积累,达到个人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 2、个人在生活实践中一般是通过:观察学习;角色扮演;知识积累等环节实现社会化。 社会角色

(一)社会角色的概念

关于社会角色的内涵(四个方面) (二)社会角色的类型

1、根据获得角色方式: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 2、根据角色规范化程度: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较色。 3、根据角追求的目标:功利性较色和表现型角色。 (三)社会角色的扮演

1、角色期待 2、角色领悟 3、角色实践

(四)社会角色的失调 1、角色紧张 2、角色冲突 3、角色不清 4、角色中断 社会化的基本目标

1、社会化的目标,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社会合格成员。我国的人的社会化的基本目标,就是培养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的接班人。 2、社会化目标的确立,有其基本的依据。

2014年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十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1、马克思认为,人的社会化的最高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

2、内容: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一切属性的全面发展,是每个人都能得到平等发展、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和自由发展。

3、意义: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就开始产生的一种美好向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社会成员的成熟标志,把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总体标志。 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过程

1、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过程,其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丰富。 2、条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先进的社会生产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

2014年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九

社会实践

1、社会实践是实现知识内化与积累,达到个人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 2、个人在生活实践中一般是通过:观察学习;角色扮演;知识积累等环节实现社会化。 社会角色

(一)社会角色的概念

关于社会角色的内涵(四个方面) (二)社会角色的类型

1、根据获得角色方式: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 2、根据角色规范化程度: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较色。 3、根据角追求的目标:功利性较色和表现型角色。 (三)社会角色的扮演 1、角色期待 2、角色领悟 3、角色实践

(四)社会角色的失调 1、角色紧张 2、角色冲突 3、角色不清 4、角色中断 社会化的基本目标

1、社会化的目标,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社会合格成员。我国的人的社会化的基本目标,就是培养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的接班人。 2、社会化目标的确立,有其基本的依据。 2014年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十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1、马克思认为,人的社会化的最高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

2、内容: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一切属性的全面发展,是每个人都能得到平等发展、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和自由发展。

3、意义: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就开始产生的一种美好向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社会成员的成熟标志,把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总体标志。 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过程

1、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过程,其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丰富。 2、条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先进的社会生产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 2014年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十一

社会互动的界定

1、概念:社会互动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符号和交往形式而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

2、社会互动的构成因素(三个因素)。 社会互动的基本形式 1、暗示:含义、类型。 2、模仿:含义、特点、意义。 3、交换:含义、要素、类型。 4、竞争:含义、类型。

5、合作:含义、类型(四种)。 6、冲突:含义、根源、类型。 7、调适:含义、类型。 语言

1、符号和语言的概念 2、语言的重要性 3、语言的多样性

身体语言

1、身体语言的概念。

2、身体语言的种类:面部表情、手势、静态的身体语言。 个人空间

1、个人空间的概念:所谓的个人空间指的是环绕一个人周围的直接的物理区域。

2、个人空间理论:人类学家霍尔提出了个人空间的理论,提出了四种不同的个人空间距离。

亲密距离,是指相距18英寸(45厘米)以内的距离。

个人距离,是指相距18英寸(45厘米)到4英尺(约122厘米)。 社会距离,是指相距4英尺(约122厘米)到12英尺(约365厘米)以内。

公众距离,是指相距12英尺(约365厘米)以上的距离。 社会互动的理论 (一)符号互动论 (二)拟剧论

(三)常人方法学

[例题·单选题]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互动理论是( )

A.拟剧论;B.符号互动论;C.自我理论;D.常人方法学。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互动理论中的拟剧论,该理论由戈夫曼提出。 [例题·单选题]“镜中之我”理论的提出者是( ) A.戈夫曼;B.米德;C.库利;D.加芬克尔。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互动理论中的符号互动论。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了“镜中之我”的理论。

2014年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十二 社会网络的涵义

1、概念:个人之间的关系网络。 2、概念的渊源。 社会网络的特征

1、普遍性; 2、多重性; 3、滚珠性、多向性; 4、隐蔽性。

社会网络的形态及其功能 1、社会网络的形态 (1)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2)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 (3)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2、社会网络的功能 强关系与弱关系 一、含义及代表人物 二、社会资本

1、社会资本的涵义与相关研究; 2、社会资本的分类。

2014年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十三 (一)什么是家庭 1、家庭的概念。 2、家庭的特征。 (二)什么是婚姻

1、概念:通常是男女之间依照社会风俗或法律的规定而结为夫妻关系的一种社会制度。 2、特征。

(三)家庭与婚姻的理论解释 1、结构功能主义分析。 2、社会冲突论分析。 家庭的功能

1、规范性行为功能; 2、经济生活功能; 3、人口再生产功能; 3、精神生活功能;

4、教育功能; 5、抚养、赡养功能。 家庭结构类型

1、核心家庭。一般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 2、主干家庭。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 3、联合家庭。由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以及(外孙)子女组成的家庭。 4、其他家庭。一些不完全的家庭,如残缺家庭、断代家庭、单身家庭等。 家庭的特殊类型 1、重组家庭; 2、失独家庭; 3、同性恋家庭; 4、丁克家庭; 5、留守家庭。

[例题·单选题]夫妻一方在外流动打工,一方留守的“半流动”家庭以及夫妻双方都在外流动打工的“双流动”家庭被称为( )

A. 失独家庭;B. 留守家庭;C. 丁克家庭;D. 重组家庭。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家庭的特殊类型。题干所述的家庭结构为留守家庭。 变迁中的家庭与婚姻 (一)家庭形态的变化。 (二)家庭功能的变化。 (三)家庭与婚姻观念的变化。 2014年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十四 群体的涵义和特征

1、概念:群体是人们通过某种社会关系联结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和感情交流的集体。

2、特征:(1)有一定数量的成员。 (2)有一定的为群体成员所接受的目标。 (3)有明确的成员关系,并形成归属感。 (4)有一定的行为准则。 (5)时间上有一定的连续性。 群体的类型

1、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2、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3、内群体和外群体; 4、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 5、大群体和小群体。 初级群体

1、初级群体的涵义和特征:

(1)初级群体作为由面对面对的互动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人际关系的社会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初级群体的特征(五个)。

2、初级群体的类型:家庭、邻里、伙伴群体。

[例题·单选题]最早提出初级群体概念的社会学家是( ) A.霍曼斯;B.米德;C. 默顿;D.库利。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初级群体概念。初级群体是社会群体中最古老、最基本的形式,20世纪初由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

2014年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十五 组织过程

1、组织决策:含义、四个阶段。 2、组织沟通:含义、类型。

3、组织控制:含义、控制的三个过程(预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 组织的科层制理论

1、合法性统治类型:传统型、魅力型和法理型。 2、科层制的特征(5个)。 3、科层制的优点和弊端。 组织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 2、人际关系理论; 3、组织行为理论; 4、权变理论。

[例题·单选题]组织平衡论的提出者是( )

A.梅约;B.泰罗;C.巴纳德;D.麦克雷戈。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组织管理理论中的组织行为理论。组织行为理论的一个代表人物巴纳德提出了“组织平衡论”。

[例题·单选题]人是组织中最重要的因素,人不是简单的生产工具,而是具有复杂的个性和多方面的需求,这种观点来自于( )

A.科学管理理论;B.人际关系理论;C.权变理论;D.组织行为理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组织管理理论。题干描述的是人际关系理论的基本观点。 2014年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十六 集体行为

1、概念:在缺乏确定的组织程序和制度规范的条件下,很大程度上自发形成的,由许多个体参加的非制度化的行为。

2、特征:群众性、自发性、非组织化和非制度化。 集体行为的传统解释 1、勒庞的乌合之众理论。

2、斯梅尔瑟的价值累加理论。 集体行为的理性选择理论 1、奥尔森的搭便车理论。 2、社会运动的资源动员理论。

[例题·单选题]勒庞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对集体行为进行解释的理论被称为( A.乌合之众理论;B.价值累加理论

C.搭便车理论;D.社会运动的资源动员理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集体行动的理论解释。1896年,勒庞出版了《乌合之众》一书,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来解释集体行为。 2014年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十七 教育的概念与类型

1、概念内涵: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 2、教育的类型:

(1)根据教育发生的场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2)根据个体对教育的需求:生存教育和地位教育。

) 现代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

1、显功能:社会化、社会选拔、提高人口素质、知识技术创新。 2、潜功能:建立未来人际关系、减少就业压力、社会控制。 [例题·单选题]属于学校教育的潜功能的是( )

A.社会控制功能;B.传播知识功能;C.文凭功能;D.社会选择功能。 [答案]A

[解析]本题考察学校教育的功能问题,属于重点知识。教育制度既有直接功能,又有间接功能,而潜功能就是间接功能。本题的特点是题干将两种功能混在一起,特别容易引起混淆。因此,特别提醒大家对于一些具有对比性特点的知识点千万要记清,不要混淆。 教育的社会学分析视角 1、功能论视角; 2、冲突论视角; 3、互动论视角。 教育与社会不平等 1、教育不平等现象。

2、教育不平等的社会学分析:

对制度化教育的批判、教育与文化资本、劳动阶层子弟的“亚文化” [例题·单选题]提出亚文化再生产机制,即劳工阶层的子女是如何再次成为劳工的社会学家是( )

A.布迪厄;B.威利斯;C.伊利奇;D.涂尔干。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教育不平等的社会学分析。题干中表述的观点由社会学家威利斯提出。

2014年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十八 劳动的概念与类型

1、概念:有目的、有意识地变换、调整和控制自然界的活动,包括脑力活动和体力劳动。 2、类型:

(1)根据有否劳动报酬:有薪劳动和无薪劳动。 (2)根据消耗体力还是脑力: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3)根据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工业时代的劳动过程 1、福特主义:三个特征。 2、后福特主义:四个特征。

3、当代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批判:布雷弗曼的压迫机制理论;布洛维的生产政体理论。 就业

1、影响求职成功的主要因素。 2、失业问题:失业的类型、失业率。 3、劳动力市场分割。

[例题·单选题]人们在转换工作过程中导致的失业称为( ) A.结构性失业;B.摩擦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失业的类型。题干描述的是摩擦性失业。 2014年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十九 消费的社会学理论

1、韦伯的生活风格理论。

2、凡勃伦的炫耀性消费理论。 3、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论。

[例题·单选题]炫耀性消费理论是由( )提出的。 A.凡勃伦;B.韦伯;C.鲍德里亚;D.涂尔干。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消费的社会学理论。社会学家凡勃伦在《有闲阶级》一书中较早探讨了炫耀性消费现象。 社区的概念和功能

1、社区的定义:概念内涵、滕尼斯最早提出。

2、社区的功能:经济生活、社会化、社会控制、社会参与、社会保障。 [例题·单选题]社区的首要功能是( )

A.社会化;B.社会保障;C.社会控制;D.经济生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社区的功能。四个选项均为社区的功能,经济生活功能是社区的首要功能。 社区的类型学理论

1、社会学者对于社区的研究始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的类型学研究。 2、《社区与社会》一书中分析了“社区”和“社会”两种对立的社会联系形式的类型。 人文区位学理论 1、同心圆理论; 2、扇形理论; 3、多核心理论;

4、人文区位学之后的理论发展:社会文化区位学理论、新正统区位学理论。 [例题·单选题]同心圆理论的提出者是( ) A.伯吉斯;B.滕尼斯;C.霍伊特;D.哈里斯。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社区研究的人文区位学理论。其中同心圆理论是美国学者伯吉斯在20世纪20年代运用人文区位学原理对城市空间结构提出的一个假说。 社区全貌研究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例题·单选题]在社区研究中,全貌研究就是( )

A.分析“社会”和“社区”两种对立的社会联系形式的类型。 B.综合性的记录调查,较少理论分析。

C.描述社区的各个不同部分并解释这些不同部分的相互关系。 D.把社区视为人类聚居生活的特殊的空间现象。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社区全貌研究的含义。 2014年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二十 中国的社区研究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例题·单选题]在中国的社区研究中,杨开道和许仕廉主持的是( ) A.江村调查;B.易村调查;C.定县调查;D.清河调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的社区研究问题。中国学者自己的社区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乡村建设运动期间,比较著名的有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杨开道和许仕廉主持的清河调查以及社会学家李景汉和晏阳初的定县调查。 农村社区

1、农村社区的概念 2、农村社区的特点(四个)

[例题·单选题]以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人们为主体构成的同质性较高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被称为( )

A.农村社区;B.集镇社区;C.城市社区;D.小城镇。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社区的类型。题干界定的社区类型是农村社区。 城市社区

1、城市社区的概念。 2、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3、现代城市社区生活方式的特点。 社区发展

[例题·单选题]社区发展这一概念由联合国倡导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是在( A.一战以前;B.一战以后;C.二战以前;D.二战以后。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社区发展的相关问题。社区发展概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联合国倡导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 社区发展的目标与原则

1、社区发展的目标:双重目标。

2、社区发展的原则:民主、民众需要、自力、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三大文明并重。

[例题·单选题]在社区发展中,应满足社会居民的共同需求为重点,特别应从解决社区面临的迫切问题入手,这是社区发展的( )

A.自利原则;B.民主原则;C.民众需要原则;D.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上相结合的原则。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社区发展的基本原则。题干表述的是社区发展的民众需要原则。

中国城市的社区建设

1、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进程。 2、中国社区建设的原因及其本质。 3、当前社区发展的基本任务。

[例题·单选题]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实行的城市管理体制是( ) A.城乡二元管理体制;B.社区管理体制;C.科层制;D.单位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城市社区建设进程中的相关问题。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城市的管理体制被称为“单位制”,即国家通过一个个的企事业单位对社会成员实现直接的控制。

2014年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二十一 城镇化的概念与特征 1、什么是城镇化。

2、世界城镇化演进模式:欧美模式和墨印模式。 3、当代城镇化的特征: (1)城镇化进程速度加快; (2)大城市发展速度明显; (3)城镇化的内涵不断提升;

(4)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城市价值观念的进步及其扩散加速; (5)发达国家郊区城镇化加速,已进入逆城镇化和再城镇化进程;

(6)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已构成当今世界城镇化的主体。 世界城镇化的“推-拉”理论

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最早由英国人口学家雷文斯坦在“人口迁移的规律”中提出。美国人口学家唐纳德·博格从运动学角度对雷文斯坦的推一拉理论进行了新的解读。 城镇化的类型

从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水平关系来考察,城镇化可分同步城镇化、过度城镇化、滞后城镇化、低度城镇化和逆城镇化五种类型。

[例题·单选题]城市市区人口尤其是大城市市区人口郊区化、大城市外围卫星城镇布局分散化的城镇化,被称为( )

A.过度城镇化;B.滞后城镇化;C.逆城镇化;D.同步城镇化。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城镇化的类型。题干中表述的城镇化形式属于逆城镇化。 世界城市

1、概念:世界城市是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是指在城市国际化进程中处于最高层次,能够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发挥全球性影响的国际城市,又称全球城市。

2、发展阶段:前工业时代、工业时代和后工业时代三个发展阶段。 3、代表城市:纽约、伦敦、东京。 世界城市群

1、城市群概念:地理学家琼·戈特曼最早提出。 2、城市群分类:

从规模和层次角度,城市群可以划分为超级城市群(顶级城市群、特级城市群、超大城市群)、一级城市群(大型城市群)、二级城市群(中型城市群) 和三级城市群(小型城市群)等。从形态和结构角度,城市群可以分为星系城市群、带状城市群、扇形城市群、葡萄串城市群等。从中心城市的角度,城市群可分为 单核城市群、双核城市群和多核城市群。 3、城市群研究 (1)田园城市; (2)组合城市; (3)区域整体发展理论; (4)城市集中发展理论; (5)城市群理论; (6)城乡融合区。

[例题·单选题]英国城市学家霍华德提出,应该兼有城市和乡村各自的优点,城乡交融和群体组合型城市,这种城市理论被称为( )

A.田园城市;B.组合城市;C.区域整体发展理论;D.城市集中发展理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群研究的相关理论。题干中表述的理论是田园城市理论

2014年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二十二

中国城镇化的历史背景

中国城镇化的“推-拉”理论检验;民国时期城镇化的特征。 中国城镇化的历史阶段

三个阶段;中国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条件。 中国城市群的规划与演进

三大城市群;城市群发展面临的问题。

[例题· 多选题]中国城市群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

A.城市群形成过程缺乏市场机制的自然发育期; B.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依然受限于现存行政体制的束缚;

C.城市群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比重还不高; D.城市群内部结构还不完善; E.城市群空间分布不均衡。 [答案]ABCDE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城市群建设面临的问题。 中国城镇化道路选择的不同观点

领会四种观点:大中城市论、均衡发展论、多元模式论和小城镇重点论。 [例题·单选题]中国的城镇化应该建立以大城市为领导,以中等城市为骨干,以各类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网络系统,这种观点属于() A.大中城市论;B.均衡发展论;C.多元模式论;D.小城镇重点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城镇化道路选择的不同观点。中国关于城镇化道路的讨论主要有四种观点:大中城市论、均衡发展论、多元模式论和小城镇重点论,题干中的观点属于均衡发展论。 促进中国小城镇的健康发展 1、小城镇的作用。

2、小城镇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 2014年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二十三 社会不平等的相关概念 1、性别和年龄。 2、种姓、种族和等级。 3、阶级与阶层。

[例题·单选题]由于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这样的集团被称为( ) A.阶层;B.阶级;C.社会分层;D.等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不平等的相关概念。题干中界定的是阶级的含义。 社会分工与社会不平等

1、私有制与人类平等的产生:卢梭。

2、社会分工与社会不平等: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 社会不平等的两个研究传统 1、阶级分析。

2、分层研究。 社会分层的相关理论

1、古典社会学家的社会分层理论 (1)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

(2)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阶级的划分及其标准、社会分层维度; (3)帕累托的社会分层理论:精英阶级理论和精英循环理论。 2、当代社会分层理论

(1)功能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人物、著作、观点; (2)冲突论的社会分层理论:人物、著作、观点; (3)进化论的社会分层理论:任务、著作、观点。 [例题·单选题]冲突论社会阶层理论的代表是( ) A.戴维斯;B.摩尔;C.达伦多夫;D.伦斯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当代社会分层理论。冲突论社会分层理论的代表思想家是达伦多夫。

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及其变迁

1、新中国成立前的阶级阶层结构:七个阶层。

2、改革开放前的阶级阶层结构:1949-1952四个阶级;1953-1956两个阶级、一个阶层。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十个阶层。

[例题·单选题]《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报告》(2002)以职业分类为基础,将全国成年社会成员划分为( )

A.9个阶层;B.12个阶层;C.10个阶层;D.16个阶层。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 2014年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二十四 社会流动的概念与类型

1、社会流动的概念:索罗金。 2、社会流动的类型: (1)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 (2)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 (3)结构性流动和自由流动;

(4)竞争式流动和赞助式流动。

[例题·单选题]社会分层体系当中的不同层次之间的上下流动是( ) A.代内流动;B.自由流动;C.垂直流动;D.竞争式流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流动的类型。题干中表述的流动形式属于垂直流动。 当代中国的社会流动

1、新中国成立以来五次大规模的社会流动。 2、影响中国社会流动的因素与机制。 3、当前中国社会流动的特点。

[例题·单选题]在改革开放前,一个人要进入地位最高的干部阶层,一般既要具备政治上被认为可靠的家庭出身 或阶级身份,还要在政治上表现得忠诚和积极;而一个农民之所以很难从农村流动到城镇就业,主要不是因为这种流动的成本大于其收益,而是因为城乡分割的二元 化制度安排限制农民进城,从根本上排除了其改变农民身份及向土流动的可能性。这种社会流动的机制属于( ) A.制度安排本身导致的社会流动。

B.制度安排与先赋因素、自致因素混合导致的社会流动。 C.制度安排抑制先赋因素或自致因素而导致的社会流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pj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