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品运输三氯乙烯事故应急预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16 16: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XXX物流有限公司—运输事故应急预案

编 号: 版 本 号:

XXX物流有限公司 运输事故应急预案 (三氯乙烯)

XXX物流有限公司

签发人:XXX (加盖公章) 实施日期: 2015 年 1 月 1 日

目 录

前言 1企业概况

2应急救援组织设置 2.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2.2组成人员 2.3主要职责

3事故及其灾害后果预测 4驾驶人员和押运人员应急处置 4.1停车处置 4.2信息报告 4.3信息报告内容 4.4现场应急处置 5 企业应急处置

5.1信息报送与通信联络 5.2响应分级 5.3应急响应和行动 5.4应急结束 6 信息发布 7 后期处理 7.1污染物处理

2

7.2受伤人员处理

7.3事故后果影响消除和现场恢复 7.4善后赔偿 7.5事故总结 7.6应急预案更新 8.应急保障

8.1通信与信息保障 8.2应急队伍保障 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8.4经费保障 8.5其他保障 9 应急培训和演练 9.1应急培训 9.2应急演练 10 附件

附件10-1三氯乙烯安全技术说明 附件10-2企业内部人员应急联系表 附件10-3外部关联单位应急通信联系表 附件10-4应急救援专业队伍

附件10-5企业内部所配备的应急物资装备 附件10-6事故应急救援服务协议

3

前 言

本应急预案依据交通运输部行业标准《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运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要求》(JT/T911-2014)编制。作为本企业安全生产系列应急预案之一,本应急预案编制目的在于提高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应急处置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运输事故的损失,保护国家、企业和员工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生产,促进企业的持续有效较快协调发展。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XXX物流有限公司。

4

1企业概况

XXX物流有限公司公司创建于2008年*月*日,总部位于XXX工业园。企业现有员工*人,其中双证人员*名(即是驾驶员又是押运员),押运员*名(只有押运员证),安全管理人员*名;现拥有车辆*辆.

2应急救援组织设置 2.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企业设有应急领导组、技术指导组和现场工作组等救援小组,其中现场工作组又分为信息调度组、消防人员组、人员救护组、运输保障组等相关应急小组,具体如图I所示。I、II、III级别的事故应急组织结构相同,只是组织岗位的承担者有所区别,具体见表I。

图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图

5

应急组织岗位 承担者 职责 I-IV级突发事件 V级突发事件 (1) 发生事故时,批准启动和终止本预案; (2) 组织指挥应急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3) 向上级汇报或向邻近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4) 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1) 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工作 (2) 负责突发事件处置时的安全调度工作 (1) 担负各组之间的联络和对外联络的任务; (2) 负责与其它小组业务进展情况保持联络; (3) 负责与企业领导保持联络并汇报抢险工作开展情况 (1) 负责与110、119、120、122等部门的协调工作; (2) 负责与当地安全局等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关系协调; (3) 负责处理抢险完毕后的政府协调工作; (4) 负责日常沿途城市政府、安检等部门关系协调 (1) 负责事故现场的抢险指挥工作; (2) 负责抢险方案的制定方案 负责受伤人员的就地抢救和转院治疗工作 (1) 负责与外埠就近的抢险喜爱哦组的沟通协调工作; (2) 负责抢险抢修和指挥协调; (3) 负责突发事件现场的抢险抢修工作 担负现场治安、交通指挥、设立警戒、指导员工、疏散附近人群等任务 (1) 负责现场车辆的疏导和调度工作; (2) 负责应急救援物资保障工作。担负伤员的生活必需品,抢救物资的采购、供应,受伤人员、抢救人员、和救援物资的交通运输、应急生活安排等任务 总指挥 总经理 分公司、分队经理、队长 副总指挥 副总经理 副经理、副队长 通信调度组 总经办运营管理部 行政科、调度科 关系协调组 总经办、安全管理部 行政科 技术保障组 人员救护组 抢险救援组 安全警戒组 厂家技术人员 医护人员 厂家技术人员 医护人员 分公司、 分队 警卫人员及驾驶员 分公司、 分队 警卫人员及驾驶员 后勤保障组 财务部、 总经办、 调度中心 财务部、 总经办、 调度中心 6

2.2组成人员 2.2.1应急领导组成员 组 长: XXX 副组长:XXX 成 员:XXX 2.2.2技术指导组成员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

2.2.3现场工作组成员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 2.3主要职责

依据企业企业应急组织机构设置,指挥机构成员及其职责见表1。 3事故及其灾害后果预测

依据选择的运输线路及环境状况、车辆状况和三氯乙烯的理化性质,确定运输过程重的危险因素。三氯乙烯罐车运输可能产生的事故及灾害后果预测见表2,三氯乙烯的危险有害特性及安全技术表见表3,三氯乙烯的安全技术说明书见附件10-1。

7

三氯乙烯罐车事故及其灾害后果预测

表2

危险因素 发生危险场所或路段 时间段 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 后果预测 包装及罐体容器故障 罐体自身缺陷引起罐体破损 罐体内三氯乙烯介质的泄露、燃烧、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阀门泄露 自然气候 交通状况 长时间暴露在明火及高温下 行驶过程中车辆事故 三氯乙烯介质泄露 燃烧,受高热分解产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引起三氯乙烯罐车的罐体破损,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和装卸阀等损坏,导致三氯乙烯介质泄露、燃烧或爆炸 1. 健康危害 本品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亦可引起肝、肾、心脏、三叉神经损害。急性中毒:短时内接触(吸入、经皮或口服)大量本品可引起急性中毒。吸入极高浓度可迅速昏迷。吸入高浓度后可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接触数小时后出现头痛、头晕、酩酊感、嗜睡等,重者发生谵妄、抽搐、昏迷、呼吸麻痹、循环衰竭。可出现以三叉神经损害为主的颅神经损害,心脏损害主要为心律失常。可有肝肾损害。口服消化道症状明显,肝肾损害突出。慢性中毒:尚有争议。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睡眠障碍、胃肠功能紊乱、周围神经炎、心肌损害、三叉神经麻痹和肝损害。可致皮肤损害。

8

(表3)

9

4驾驶人员和押运人员应急处置 4.1停车处置

(1)事故发生后,如发生罐体容器内三氯乙烯介质有微小泄漏,必须将罐车开到远离人群、加油站等重点区域的空旷安全地点,靠边停车,并严格监控。

(2)将发动机熄火并切断所有电源,同时设置明显的警戒标志。 (3)携带安全卡紧急撤离。 4.2信息报告

事故发生后,一名罐车作业人员(驾驶人员、押运人员)应根据安全卡上的党委紧急联系方式立即向企业应急救援办公室报告,另一名作业人员在事故现场进行监控,并防止无关人员靠近。

同时,驾驶人员和押运员还应向事故发生地的110、119、120、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等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异地的罐车还应向使用注册登记的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报告。企业内部人员通信应急联系表见附件10-2,与外部关联单位应急通信表联系见附件10-3。

4.3信息报告内容 信息报告内容至少包括:

(1) 信息报告人姓名,联系方式、单位。

(2) 发生事故的类型从(如泄漏、燃烧、翻车、车辆损伤等)、

部位,以及事故相关状况。

(3) 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如XX公路XX处XX行驶方向。

10

(4) 车辆牌照XXXXX、荷载吨位XX、车辆类型XX、罐车罐

体容积XX,当前状况。

(5) 装运三氯乙烯罐车的总吨位,装运三氯乙烯介质的质量,

如泄漏点、泄漏量等当前情况。 (6) 人员伤亡及危害情况。

(7) 涉嫌交通肇事逃逸的,还应当报告肇事车辆的车型、颜色、

特征及其逃逸方向、逃逸驾驶人的体貌特征等有关情况。 (8) 周围环境情况(如建筑物性质、交通、人流、天气状况等)。 (9) 事故影响范围。

(10) 已采取或拟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 4.4现场应急处置

(1)佩戴好隔离式防毒面具或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2)关闭槽罐进出口阀门,检查泄漏点,并对照安全卡上分析的紧急情况,采取主要应急措施包括驾驶人员动作,建议救援力量动作等。

(3)如泄漏量太大,导致无法靠近采取应急救援措施,则在设置响应警戒隔离标志后,立即离开危险区域,并协助疏散附近无关人员。

(4)现场保护。要对肇事车停位,伤亡人员倒位,各种碰撞碾压的痕迹,制动拖痕,血迹及其他散落物品进行现场保护,不得破坏、伪造。如三氯乙烯泄漏有爆炸、火灾、中毒可能危及安全时,为避免发生二次事故,造成人员、财产的损失,要劝导并组织无关人员和车

11

辆进入现场。

(5)配合政府部门开展应急救援的要求。 (6)积极配合企业和相关救援部门处理善后事宜。 5 企业应急处置 5.1信息报送与通信联络

本企业和托运人24h有效的通信应急联系表见附件10-2,事故可能发生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公安、卫生主管部门等有效的应急通信联系表见附件10-3。

本企业负责事故信息接收和通报的人员。部门,在接到事故信息报告后,立即将驾驶人员和押运人员通报的信息内容向应急指挥领导组组长报告。

5.2响应分级

企业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接到信息报告后,根据事故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确定事故等级,从而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5.3应急响应和行动 5.3.1 应急指挥

在确定事故应急响应级别后,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由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提出相应的处置方案,明确现场应急指挥人员、调配应急资源,分派应急救援人员赶赴现场。

5.3.2分析、评估事态及发展

分配专业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持续性监控,分析事故现场车辆设

12

备、三氯乙烯状态、气候条件等情况,评估事故状态,并预测其发展。

5.3.3紧急疏散

事故发生时应按应急救援预案的规定和要求,及时疏散事故现场和危险区域内的无关人员。如三氯乙烯罐车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事故时,应立即请求事故发生地的政府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由公安等有关部门负责将事故现场和危险区域内的无关人员及时疏散,要特别做好人员聚集区(如居住区、商店、学校、工矿企业等)的疏散工作,并俺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和规定,将转移的人员安置至安全场所。

人员疏散时,应该向事故现场上风区转移。下风区人员佩戴好正压式空气呼气器。

组织引导现场无关人员和车辆紧急撤离到警戒线之外,在撤离过程中要保证撤离秩序和人员安全。

5.3.4事故现场警戒

三氯乙烯罐车小泄漏的防护参考距离:初始隔离圆周距离(半径)300m,下风向防护距离2500m(白天)或6000m(晚上)。需要封锁相关交通路口,设立相关警示标志。

抢险救援组到达后,根据地形、风向、风速、事故罐车内三氯乙烯储量、泄漏程度,以及周边道路、重要设施、建筑情况和人员密集程度等,按照应急救援技术方案对警戒区域的要求和规定,对泄漏影响范围进行评估。在专家的指导下迅速确定事故现场危险区和安全区,并根据现场情况和事故发展趋势,随时改变警戒区域。

现场总指挥下达设立警戒指令后,由安全警戒组设置警戒范围并

13

实施交通管制。危险区应有明显警戒标志,并有毒、爆炸等警示标志等。警戒区内必须消除一切可能引起的火灾隐患。警戒保卫人员应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和接近警戒区,并执行24h专人值守制度。

根据事故的性质和灾害程度,以事故现场为中心,通过设置二道警戒线将事故现场由外至内划分为3个区域:群众安全区、现场指挥区、现场救灾区。封锁相关交通路口,实施交通管制。

第一道防线设置在距离事故中心1600m处,以红白带作为警戒线,之外为群众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及外来无关车辆人员入内。

第二道防线设置在距离事故中心800m处,以红白带作为警戒线,之内为救灾区,只允许消防施救人员、相关操作人员及特种车辆进入,第一道至第二道防线之间为指挥区,只允许现场指挥部人员、上级有关领导及相关车辆进入。

在警戒区域附近封锁相关交通路口,实施交通管制。协助交警对周边通过无关车辆进行疏导,禁止车辆乱停乱放,确保交通畅通。

5.3.5检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检查人员进入事故区域,采用相应的检查方法对事故程度进行分析,在检查过程中必须根据三氯乙烯的特性,佩戴好针对性的防护用品。

抢险救援组在第一时间内根据工艺规程,采取及时切断物料来源、转移危险化学品等措施,以防止事故的扩大。

对事故现场做好实时检测,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应急指挥部会同有关专家根据对实际情况的分析结果决定抢险人

14

员的撤离。

当事故有扩大趋势或喜爱有措施无法喜爱哦出事故后果影响时,应迅速报警,请求政府有关部门或已经协商的其它企业的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应急救援。

同时采取一切可利用的办法(如周围冷却、切断物料来源、中和、吸收等)对各种可能或已造成事故扩大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5.3.6受伤人员现场救护、就职与医院救治

当事故现场有中毒、冻伤等受伤人员时,救援人员应首先将受伤人员移至上风处的安全区内,由医护等专业人员进行救治。受伤人员经现场医护等专业人员救治后,应尽快转入医院接受治疗。药物、器材储备信息见附件10-4.

5.3.7接受主管部门的组织、调度和指挥,协助应急救援 5.3.8托运方应急处置

托运方应积极提供技术指导和协助。 5.4应急结束 5.4.1应急终止条件

当事故处置工作已基本完成,次生、衍生和事故危害被基本消除时,应急响应工作即告结束。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 事故现场已经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 泄漏量已降至规定限值内。

(3) 事故造成的危害已被彻底清除,无继续发生可能。

15

(4) 事故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一般和较大突发事故,由政府确定响应结束。

5.4.2 事故情况上报

将事故的起因、抢险救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情况做好记录,并上报安全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其联络方式见附件10-3. 5.4.3事故相关事项移交

事故相关情况需要作进一步调查时,需向事故调查小组移交相关事项。

6 信息发布

企业应急救援指挥组负责事故和应急救援的信息发布工作。必要时,由总经理代表指挥部,协助地方有关部门做好事故现场新闻发布,正确引导媒体和公众舆论。

7 后期处理 7.1污染物处理

污染物处置需制定相应的计划,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发生二次事故。根据三氯乙烯的理化性质和受污染的具体情况,可采用化学消毒法和物理消毒法处理。

7.2受伤人员处理

在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救护、救治的基础上,转入医院进行全面、及时的治疗。

7.3事故后果影响消除和现场恢复

16

由企业组织相关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恢复,恢复包括现场清理和恢复现场所有功能。

恢复现场前,应进行必要的调查取证工作,必要时进行录像、拍照、绘图等。并将这些资料连同事故的信息资料移交给事故调查处理小组。

现场设施功能的恢复,也应制定相应的计划和防护措施。经有关部门、专家对事故现场的安全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解除警戒,恢复交通。

安抚受害和受影响人员,保证社会稳定。 7.4善后赔偿

事故发生后,由财务部联系保险机构开展相关的保险手里和赔付工作。

7.5事故总结

应急响应和救援工作结束后,由总指挥牵头,按照事故应急工作原则,认真分析事故原因,经过,收集、整理应急救援工作记录、方案、文件等资料,组织专家对应急救援过程和应急救援保障等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总结应急处置工作经验教训,制定防范措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并将总结评估报告报当地安监局。总结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经过、现场处置情况、事故后果的初步汇总。

7.6应急预案更新

17

分析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应急行动取得的经验,对现有应急预案进行重新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进行完善、更新。

8.应急保障 8.1通信与信息保障

应急中心:110;消防:119,;急救120;环保12369.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准确、及时、快速的事故监测、预测和预警工作机制。同时加强信息发布制度建设,公布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事机构抢救人员带年华,保证准确、及时报送信息,不得瞒报、缓报和谎报。企业内部人员通信应急联系表见附件10-2,均包括备用方案;与外部关联单位应急通信联系表见附件10-3。

8.2应急队伍保障

建立健全应急处置专业队伍。完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的管理机制,落实应急处置专业人员,并加强对应急处置专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教育培训。

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加强和托运人的联系与配合,成立XX个专业救援小组。组织和人员组成及硬件配备见附件10-4。

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建立健全应急状态下的资源征集、调用工作机制,做好应急处置所必须的重要物资等资源的合理储备工作。

企业必须配备一定的应急设备和防护用品,以便在发生安全事故

18

时,能快速、正确地投入到应急救援行动中,由财务部长和总经办调度中心实施后勤保障应急行动,负责各种物资设备的调用。

发生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时,事故发生地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启动应急救助时,由权指挥、调度本区域应急救援人员和设备、车辆。

企业内部所配备的应急物资装备见附件10-5。 8.4经费保障

在成本中列支,专门用于完善和改进企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监控设备定期检测、应急救援物资采购、应急救援演戏和应急人员培训等。保障应急状态时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经费的及时倒位。

8.5其他保障

其他相关应急保障,企业根据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与具备相应条件单位或专业救援部门签订应急救援救助协议,协议书见附件10-6,落实相关应急救援救助方案。

9 应急培训和演练 9.1应急培训

针对可能的安全事故情景及承担的应急职责,不同的人员培训不同的内容,1年至少进行1次培训。

根据企业实际特点,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如定期开设培训班、上课激昂做、方法宣传资料以及黑板报、公告栏、墙报等,使教育培训形象生动。

19

应急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如何辨识危险;如何启动紧急警报系统;危险物资泄漏控制措施等。

9.2应急演练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

应急演练可分为演练准备、演练实施和演练总结3个阶段。 (1)演练准备阶段。演练策划小组编制演练计划和方案,演练方案主要包括:演练的课题、目标、队伍、规模、内容、范围、组织、评估和总结等。

(2)演练实施阶段。依据演练方案开展,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记录。

(3)演练总结阶段。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和讲评,以检查应急预案是否需要改进,并编写演练报告。

20

10 附件

附件10-1三氯乙烯安全技术说明

三氯乙烯安全技术说明 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 三氯乙烯 化学品英文名: Trichloroethylene 化学分子式:C2HCl3 危险货物编号:61580 联合国编号:1710

企业名称:XXX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地址:XXX工业园

邮 编: XXX 传 真:XXX 联系电话:XXX

电子邮件地址:XXX@163.com 应急电话:XXX 技术说明书编码:838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作溶剂,用于脱脂、冷冻、农药、香料、橡胶工业、洗涤织物等。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

化学品名称:三氯乙烯

21

有害物成分:三氯乙烯 密度:1:1.4649

CAS No.:79-01-6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6类1项 危险性综述: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本品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亦可引起肝、肾、心脏、三叉神经损害。急性中毒:短时内接触(吸入、经皮或口服)大量本品可引起急性中毒。吸入极高浓度可迅速昏迷。吸入高浓度后可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接触数小时后出现头痛、头晕、酩酊感、嗜睡等,重者发生谵妄、抽搐、昏迷、呼吸麻痹、循环衰竭。可出现以三叉神经损害为主的颅神经损害,心脏损害主要为心律失常。可有肝肾损害。口服消化道症状明显,肝肾损害突出。慢性中毒:尚有争议。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睡眠障碍、胃肠功能紊乱、周围神经炎、心肌损害、三叉神经麻痹和肝损害。可致皮肤损害。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22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险,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 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 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受紫外光照射或在燃烧或加热时分解产生有毒的光气和腐蚀性的盐酸烟雾。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氧气呼吸器。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23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25℃,相对湿度不超过75%。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金属粉末、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大量储存或久存。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mg/m3):30 前苏联MAC(mg/m3):10。 TLVTN:OSHA 100ppm; ACGIH 50ppm,269mg/m3 TLVWN: ACGIH 100ppm,537mg/m3

监测方法: 吡啶-碱比色法;热解吸-气相色谱法。

24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循环式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 防 护: 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似氯仿的气味。 PH 值:无意义 熔 点(℃):-87.1 相对密度(水=1):1.46 沸 点(℃): 87.1 相对密度(空气=1):4.53 饱和蒸气压(kPa): 13.33(32℃) 燃 烧 热(kJ/mol):961.4 临界温度(℃):271 临界压力(MPa):5.02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2.4

25

闪 点〈℃〉:无资料 引燃温度〈℃〉:420 爆炸下限[%(Ⅴ/Ⅴ)]: 12.5 爆炸上限[%(Ⅴ/Ⅴ)]: 90.0

溶 解 性: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 用作溶剂,用于脱脂、冷冻、农药、香料、橡胶工业、洗涤织物等。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 定 性: 聚合危害:

避免接触条件: 光照。

禁 忌 物: 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强碱、铝、镁。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急性中毒: LD50:2402 mg/kg(小鼠经口);LC50:45292mg/m3,4小时(小鼠吸入);137752mg/m3,1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致突变性:

刺 激 性: 家兔经眼:20mg/24 小时,中度刺激。家兔经皮:

26

500mg/24小时,重度刺激。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应特别注意对空气、水环境及水源的污染。在对人类重要食物链中,特别是在水生生物中发生生物蓄积。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

废弃处置方法: 用焚烧法处置。与燃料混合后,再焚烧。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废弃注意事项:无资料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中国危规编号: 61580 UN编号: 1710 包装标志:

27

包装类别: O53

包装方法: 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6.1 类毒害品。

第十六部分 其它信息

参考文献:

28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29

附件10-2企业内部人员应急联系表

企业内部人员应急联系表

姓名 部门 总经理 技术科 办公室 安全监管 安全科 财务科 分机 手机号码 备用手机号码 30

附件10-3外部关联单位应急通信联系表

外部关联单位应急通信联系表

单位 安全监督管理局 消防大队 化学急救中心 医疗急救中心 公安交警部门 环境检测中心 国家化学事故应急咨询中心 ………… 0532-83889090 ………… 联系电话 31

附件10-4应急救援专业队伍

应急救援专业队伍

组成 总指挥 副总指挥 通信调度组 关系协调组 技术保障组 人员救护组 抢险救援组 安全警戒组 …… 组长 总经理 副总经理 总经办、运营管理部 总经办、安全管理部 厂家技术人员 医护人员 分公司、分队 警卫人员及驾驶员 …… 成员 硬件配备 …… 32

附件10-5企业内部所配备的应急物资装备

企业内部所配备的应急物资装备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 名称 消防车 应急救援车 收集罐 推车式灭火器 手提式灭火器 消防掀消防桶各4 消防砂 防化服 防雨布 …… …… …… …… …… 数量 存放位置 管理责任人 手机号码 33

附件10-6事故应急救援服务协议

事故应急救援服务协议

甲方: 乙方:

为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与自然安灾害的发生, 减少人员伤亡和财 产的损失,加强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经甲、乙双方协商, 达成如下应急救援协议:

一、 甲方职责;

1、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甲方应先进行组织自救,并了解事故发生 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事故类别、估计受影响的人员数量,掌握 第一手的信息。

2、甲方应指派专人与乙方取得联系,详细告知事故情况,以及救援 的进度,并向乙方提供固定的联系电话、联系人。

3、甲方应立即与当地的医院取得联系。

4、甲方应在乙方到达前准备好所需的救援物资,以及防护用品。应 确保乙方的人身安全。

5、甲方应给乙方提供必要的人员支持,协助乙方更快速的了解现场 状况。

二、乙方职责;

1、乙方在接到甲方的救援请求后,应立即组织救援队伍,迅速

34

的赶 到甲方指定的地点,及时的实施救援。

2、乙方应迅速联系当地的医疗就治点和卫生室,令其带好药品以及 医疗工具快速赶往事发地点。

3、如遇到特大事故乙方须协助甲方做好人员的疏散、安置工作。并 为甲方提供就近的安置点。

4、乙方在实施救援的过程中不能单方面的采取救援措施,应与甲方 密切合作,以免因不熟悉情况而给甲方造成二次损失。

5、乙方应指派熟悉当地交通状况的人员维持交通秩序,使救援车辆 能快速顺利的到达事故地点。

6、乙方应定期参加甲方召开的安全会议和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三、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四、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法人代表(签字): (甲方盖章) 乙方法人代表(签字): (乙方盖章)

2015年01月01日

3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o1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