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政治小高考知识汇总哲学第二单元

更新时间:2024-04-21 09: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6年思想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必修)复习资料·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唯物论

【课堂笔记】

【考点知识】

考点95:了解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1)?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指明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从万事万物

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指明了物质的可知性。

(2)?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不等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客观实在?不等于?客

观存在?。

考点96:了解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它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是客观物质的。

第 62 页

2016年思想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必修)复习资料·生活与哲学

3.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因此,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本原(本质、第一性)是物质。 考点97:了解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运动的含义: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反对两种错误观点:

①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运动观,如?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②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考点98:了解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1.静止的含义: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

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区别: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2)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正确把握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必须反对两种错误观点:

(1)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如:“飞矢不动”;“旋岚偃岳而常静,

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

(2)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如:“人一次也不能踏

进同一条河流”;“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一切皆流,一切皆变,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

※注:(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反映了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它既承认

运动是绝对的(?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也承认相对静止(两次不能,一次可以)。

(2)事物的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

第 63 页

2016年思想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必修)复习资料·生活与哲学

考点99:理解 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与普遍性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的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废除、

改造、制定、修改、改变)。

(2)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

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3)方法论: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考点100:理解 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1.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要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

考点101:理解 意识的本质和作用

1.意识的含义: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

机能;从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反映)。

※注:(1)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2)意识不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是否

对客观事物做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存在做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

2.意识的本质: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3.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既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

之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①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②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意识不仅能够反映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④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注:①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②就每个人来说,就认识的每一次实现而言,认识是有限的。就整个人类的无限发展和人类认识的不断前进的历史趋势而言,认识又是无限的。

(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第 64 页

2016年思想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必修)复习资料·生活与哲学

①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即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②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考点102:运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是什么(含义):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要求(怎样做)

(1)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

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2)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踏实严谨的科

学态度结合起来。

(3)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

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附:唯物论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即世界物质性原理) 【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世界观】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既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3.意识的反作用原理

【世界观】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

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4.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世界观】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方法论】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5.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作原理用)

(1)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

第 65 页

2016年思想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必修)复习资料·生活与哲学

认识论

【课堂笔记】

【考点知识】

考点103:了解 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1)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特点: (1)客观物质性

原因:①由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手段、对象)的客观性决定的。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

③实践活动的过程及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

第 66 页

2016年思想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必修)复习资料·生活与哲学

(2)(主观)能动性

①含义: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②表现:㈠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

质生活资料;

㈡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注:盲目的实践也有认识的参与,只是在错误的认识指导下进行的。 (3)社会历史性

①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②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时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

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注: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

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②变革社会的实践;如革命和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 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考点104:理解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注:区分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①无论是正确的认识还是错误的认识其唯一

来源是实践。②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类:㈠直接途径是实践,人们通过参加社会实践,获得直接经验,这也是人们获得知识的根本途径;㈡间接途径有多个,主要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获得间接经验。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表现(原因):(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中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

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

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

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原因:①不超出认识的范围,人们就无法判定自己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

②客观事物自身不能回答认识正确与否;

③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从而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第 67 页

2016年思想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必修)复习资料·生活与哲学

(2)实践是怎样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注: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考点105:理解 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1.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注:真理(意识、认识、社会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注: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构成、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

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只有一个,不存在反映同一对象的相互矛盾的不同的真理。因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错误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则是正确的。

3.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4、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或者超越一定的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注: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考点106:理解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1.认识具有反复性

(1)含义: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

次反复才能完成。

(2)原因:①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②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第 68 页

2016年思想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必修)复习资料·生活与哲学

2.认识具有无限性

(1)含义: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原因: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②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③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3.认识具有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考点107:运用 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的原理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附:认识论原理】

1.实践决定认识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世界观】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

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方法论】要立足实践活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原理 【世界观】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方法论】坚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 69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nx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