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必修四(文言文)
更新时间:2024-05-23 16:2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高三一轮复习推荐度:
- 相关推荐
2013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
必修四 文言文
【学法引导】
目标导航 1.识记 备考指导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2.理解 B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此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1)筛选文中的信息; 3.分析综合 C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4.鉴赏评价 D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基础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 (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2、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
3、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察、察看) 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6、不顾思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7、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8、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收藏) 9、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第1页(共50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10、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11、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1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13、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14、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霑”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辞别。)
15、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 (“驩”通“欢”,欢聚)
16、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17、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禽”通“擒”,逮捕,拘押) 18、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员”通“圆”,直径;“尊”通“樽”,酒杯) 二、一词多义
负:① 秦贪,负其强。(倚仗,凭借) ②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使?承担)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④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背着) ⑤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使:①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派) ②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 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 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⑤单于使使晓武(派 )( 使者 )
引: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援引,引用) ② 左右欲引相如去(牵,拉) ③ 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调转) ④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徒:①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① 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以:① 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而,连词) ④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来) ⑤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固:①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坚决,坚持,执意)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③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固执) ④而戍死者固十六七(本来)
第2页(共50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⑤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坚固,特指地形险要和城郭坚固,易守难攻。)
观:① 观太学(观摩学习) ② 大王见臣列观(殿堂) ③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 ④ 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⑤ 启窗而观(看)
征:① 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 ② 咸怪其无征(证明) ③ 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④ 岁征民间(征收) 因:① 因人京师(连词,表顺承关系,于是,接着) ②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介词,由,从) ③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介词,通过)
④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介词,趁、乘机) ⑤ 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就、因此,连词,表示顺承) ⑥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介词,通过、经由) 以: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以:在? ?的时候) ②匈奴以为神(把)
③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因为 ) ④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用 ) ⑤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城予赵( 凭 )
乃:① 十年乃成(才)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然、却) ③遂乃研核阴阳(就) ④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
辟:① 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②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躲避 ) ③ 唇吻拿辟仁开,打开) ④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 ⑤ 辟邪说(排除,驳斥) ⑥ 疆土之新辟者(开垦)
制:① 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②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③ 吴起? ? 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 ④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三、古今异义
1、 拜为上卿 (被授予官职) 2、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 3、 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4、请指示王(指给? ? 看)
5、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离开)(亲人,包括父母和内外亲属) 6、于是相如前进击(上前进献)
第3页(共50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7、布衣之交(平民)
8、传以示美人及左右(指秦王的嫔妃)(指近臣和侍从) 9、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到处说) 10、汉亦留之以相当。(抵押 ) 11、闻汉天子甚怨卫律 (痛恨) 12、皆为陛下所成就。 (栽培,提拔) 13、我丈人行也。(老人,长辈) 14、欲因此时降武。(趁这时)
15、独有女弟二人 (妹妹。今一般不连用。)
16、且陛下春秋高 (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17、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18、稍迁至移中厩监 (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1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财物)
2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正当、适逢) 21、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亲近的侍臣) 22、公车特征拜郎中。 (特地征召)
23、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栽培,提拔) 24、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殿阶) 2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不应召) 2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官吏初到任) 27、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不应荐) 四、词类活用
1、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 2、左右欲刃相如 (刃:名词作动词,用刀杀) 3、乃使从者衣褐 (衣:名词作动词,穿)
4、而相如庭斥之 (庭:通“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5、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6、完璧归赵 (完:使动用法,使? ?完整) 7、秦王恐其破璧 (破:使动用法,使? ? 破碎) 8、宁许以负秦曲 (负:使动用法,使? ? 承担) 9、毕礼而归之 (归:使动用法,使? ? 回去)
第4页(共50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10、且庸人尚羞之 (羞:意动用法,以? ? 为羞耻)
11、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意动用法,以? ?为先;后:以? ? 为后) 12、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形容词作动词,尊重) 13、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宽:形容词作动词,宽待)
14、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 为壮,认为? ? 壮。) 15、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弩:名词作状语,用弩弓) 16、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生得:被活捉)
17、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 为乐。 18、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 ?投降)
19、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膏:使动用法,使? ?滋润肥美) 20、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 ?相斗) 21、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动用法,使? ?投降) 22、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苦:形容词作动词,折磨) 23、天雨雪 (雨:名词作动词,下) 24、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作动词,生子) 25、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作动词,执,拄) 26、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结网;檠:用檠矫正) 27、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作动词,抬,扛) 28、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奇:认为? ?奇) 29、宦官惧其毁已,皆目共之。 (目:递眼色) 五、特殊句式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判断句)
2、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宾语前置,以何) 3、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判断句) 4、我为赵将。(“为”,是,判断句)
5、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于”,被,被动句) 6、设九宾于廷(“于廷”,介词结构后置) 7、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被,被动句) 8、求人可使报秦者。
9、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判断句) 10、大王见臣(于)列观 。 (省略介词“于”)
第5页(共50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1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留在汉的匈奴使) 12、为降虏于蛮夷。(介词结构后置,“于蛮夷”)
13、何以汝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以何见汝为”) 1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子卿尚复为谁乎”) 15、何以复加。 (宾语前置句,“以何复加”)
16、信义安所见乎? [宾语前置,(您对汉朝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 17、缎王者,昆邪王姊子也。(判断句) 18、见犯乃死,重负国(“见”,被,被动句)
19、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定语后置,无罪而全家被杀的大臣有几十家.)
20、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子卿尚复为谁乎”,您还为谁(守节)呢?) 21、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未有之”) 22、后数日驿至,果地震(于)陇西。 (省略介词“于”) 六、重要语句翻译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汉亦留之以相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权衡(或“比较”)这两个对策,宁可答应秦国的请求使它承担理亏的责任。
2.我实在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让人拿着和氏璧回去,已从小路到达赵国了。 3.汉朝也扣留他们来相抵押。
4.苏武留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在壮年时出使,等到回到汉朝,胡须头发全白了。 5.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才华出众,多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第6页(共50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6.汉安帝常听说张衡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让公车特地指名征召,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调动官职后,担任太史令。
七、名句名篇 1.《廉颇蔺相如列传》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2.《苏武传》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3.《张衡传》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
第7页(共50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课堂练习】 (参考新人教版)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通假字
1.可予不 (“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 2.拜送书于庭 (“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
3.召有司案图(“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今异义 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①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指美貌女子 ②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支配,操纵 2.璧有瑕,请指示王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指示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 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4.明年复攻赵 ..
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5.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
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 6.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_____________
第8页(共50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①
②
今义:(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①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②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8.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
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从前、过去,表时间 9.不如因而厚遇之 ..
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连词,表结果 10.不忍为之下 ..
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不忍心 三、一词多义
①
②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秦贪,负其强 1.负 决负约不偿城 肉袒负荆
( ) ( ) ( ) ( ) (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相如奉璧奏秦王
( )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 2.奉 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鸿门宴》)
( )
( ) ( )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鱼我所欲也》)
第9页(共50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而君幸于赵王 3.幸 大王亦幸赦臣
( ) ( )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孔雀东南飞 并序》)( )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4.徒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 ) ( ) ( )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不辱使命》)( ) 臣愿奉璧往使
( ) ( ) ( )
数通使相窥观(《苏武传》)
5.使 单于使陵至海上(《苏武传》)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阿房宫赋》)( )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 )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 ) ( ) ( )
6.请 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王好战,请以战喻(《寡人之于国也》)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伶官传序》)( )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 ) ( )
7.病 君之病在肠胃(《扁鹊见蔡桓公》)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知己也(《论语》)( )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揠苗助长》) ( )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第10页(共50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1)舍相如广成传 .(2)左右欲刃相如 .(3)乃使其从者衣褐 .2.名词作状语 (1)间至赵矣 .
( ) ( ) ( )
( )
(2)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3)卒廷见相如 .3.名词的意动用法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二)动词的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1)秦王恐其破璧 .(2)宁许以负秦曲 .(3)毕礼而归之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动词
(1)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
( )
( )
( )
( ) ( )
( )
( ) ( )
(2)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大王必欲急臣 .(2)完璧归赵 .
( ) ( )
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君幸于赵王。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君何以知燕王?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 )
第11页(共50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勇气闻于诸侯。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句翻译
1.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第12页(共50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一、答案:1. 不 否 2.庭 廷 3.案 按 审察、察看 4. 缪 穆 5. 孰 熟 仔细
二、答案:1.①妃嫔 ②侍从 2.指给??看 3.遵守约定 4.(事件发生的)第二年 5.走上前去进献 6.扬言 7.①??的原因②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兄弟 8.从这里到那里,指地点 9.介词,趁此就 10.不甘心
三、答案:1.使??承担/凭借,倚仗/违背/背着/辜负,对不起 2.恭敬地捧着、拿着/接受,承担/进献/赐予,给予/侍奉,侍候 3.宠幸/幸好,幸亏/希望 4.白白地/只,不过/党徒;同类或同一派别的人/光着 5.出使/使臣/派/致使/假如 6.请求/请教/表示请求对方允许说话人(即“我”)做某事/恭敬地取 7.生病/重病/担心,忧虑/疲劳
四、答案:(一)1.(1)安置住宿 (2)杀 (3)穿 2.(1)从小路 (2)向西 (3)在朝堂上 3.以??为先 以??为后 (二)(1)使??破碎 (2)使??承担 (3)使??结束 (三)1. (1)尊重 (2)撞碎 2.(1)使??急 (2)使??完好无缺
五、答案:1.判断句 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的原因,不过是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2、3.被动句 2.而且您又被赵王宠幸。 3.秦国的十五座城恐怕不能得到,却白白地被欺骗。 4.宾语前置句 您凭什么知道燕王可以依靠呢?
5、6.状语后置句 5.愿意同赵王和好,在西河以外的渑池会面。 6.凭勇敢而在诸侯各国间出了名。
7.定语后置句 想找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但)没有找到。
第13页(共50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8.省略句 把(和氏璧)传给宫中妃嫔和侍从观看。
9、10.固定句式 9.(“孰与”表示比较,可译为“比??怎么样”)你们认为廉颇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
10.(“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拿走我的和氏璧,而不给我城邑,怎么办?
六、答案:1.秦国拿城来换和氏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在赵国;赵国给秦国和氏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池,理亏在秦国。比较这两个对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它承担理亏(的责任)。 (采分点:曲、以、负) 2.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把城池抵偿给赵国的意思,就走上前去说:“这宝玉有斑点,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璧交给他。蔺相如于是握着璧后退几步,靠殿柱站着,因愤怒而使头发竖起,冲动了帽子。(采分点:前、指示、因)
3.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斜瞅着廷柱,准备拿它去撞击廷柱。秦王怕他撞坏宝玉,就向他婉言道歉,坚决地请求(他不要以璧击柱),同时召来管版图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着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池划归赵国。(采分点:睨、破、辞谢、固、案)
4.蔺相如估计秦王虽说答应斋戒,但必定会负约不把城池给赵国,就派他的随从换上粗布便服,怀里藏着宝玉,抄小路逃走,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采分点:度、负、衣褐、怀、亡)
5.秦国自从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从来没有坚决明确地遵守约定的。我实在怕受大王的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宝玉抄小路回赵国去了。(采分点:坚明约束、见、间)
6.(秦王)左右的人要杀相如,相如瞪起两眼再喝一声,他们吓得直倒退。于是秦王很不高兴,为赵王敲了一下盆缶。(采分点:刃、靡、怿)
7.“况且蔺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自己的职位)在他之下!”扬言说:“我碰见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采分点:素、为、宣言、辱)
8.过了些时候,蔺相如出门,远远望见廉颇,就调转车子回避他。在这种情况下,他的门客一齐对相如说:“我们离开父母兄弟前来侍奉您,不过是仰慕您的高尚品德啊。”(采分点:引、于是、所以、亲戚) 9.只是我考虑到这样的问题,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发兵攻打我们赵国,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存在啊。如果两只老虎彼此争斗,那结果当然不能共存。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采分点:顾、所以、先、后)
苏 武 传
一、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旃毛并咽之
(“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4页(共50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空自苦亡人之地
(“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信义安所见乎
(“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毕今日之
(“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 7.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①动词,两方面差不多;②形容词,适宜,合适;③副词,表示程度高,但不到“很”的程度 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岳父
3.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供出售的物品 4.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因为这个,所以 5.卧起操持 ..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料理、筹划 6.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无此词
第15页(共50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7.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指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8.皆为陛下所成就 ..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①事业上的成绩;②完成(多指事业) 9.兄弟亲近 ..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①形容词,关系密切;②动词,(一方对另一方)亲密地接近 10.武等实在 ..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①形容词,诚实,不虚假;②副词,的确;③副词,其实 三、一词多义
数通使相窥观
( ) ( ) ( )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 乐毅之徒通其意(《过秦论》) 1.通 遂通五经,贯六艺(《张衡传》)
( )
( ) ( )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中通外直(《爱莲说》)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孔雀东南飞 并序》)( )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当窗理云鬓(《木兰诗》)
( ) ( ) ( ) ( ) ( )
2.当 当其欣于所遇(《兰亭集序》)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陈情表》)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 ) 与武决去
( )
第16页(共50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鸿门宴》) ( ) 3.去 公然抱茅入竹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 我从去年辞帝京(《琵琶行并序》)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 ) ( )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岳阳楼记》) 4.阴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 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5.与 与民除害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屈节辱命
6.屈 手指不可屈伸(《送东阳马生序》)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隆中对》)
理屈词穷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天雨.
雪
( (2)羝乳.乃得归 ( (3)杖.
汉节牧羊
( 第17页(共50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 .2.名词作状语
( ) ( )
(1)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2)其一人夜亡 .3.名词的使动用法 空以身膏草野 .
( ) ( )
( )
(二)动词的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 .(2)反欲斗两主 .
( ) ( )
(3)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4)屈节辱命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何久自苦如此 .
( )
( )
( )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单于壮其节 .(2)诚甘乐之 .
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 )
( )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8页(共50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以汝为见?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卿尚复谁为乎?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降虏于蛮夷。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见犯乃死,重负国。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劾大不敬。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句翻译
1.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第19页(共50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一、答案:1.畔 叛 背叛 2.旃 毡 毛织的毡毯 3.去 弆 收藏 4.亡 无 没有 5.见 现 显现 6.沾 沾湿 衿 襟 衣襟 决 诀 辞别
二、答案:1.抵押 2.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 3.一般财物 4.趁这时 5.拿着 6.妹妹 7.年纪 8.栽培,提拔 9.亲近的侍臣 10.确实还活着
第20页(共50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欢 7.霑
三、答案:1.派遣/通达/沟通/通晓,精通/通达,顺利/贯通,顺畅/遍,次
2.判处/对着,面对/在,正在??的时候/任,充当/占据,把守/通“倘”,连词,如果 3.离开/距离/往,到??去/表动作趋向/过去的 4.暗地里/阴冷/山的北面,水的南岸/阴暗/树荫 5.和、同/替、为/亲附,亲近/给予 6.使??受屈/弯曲/委屈/理亏
四、答案:(一)1.(1)下 (2)生子 (3)执、拄 (4)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抬,扛 2.(1)向上 (2)在夜里
3.使??肥沃 (二)(1)使??投降 (2)使??争斗
(3)使??归 (4)使??受屈;使??受辱 (三)1.使??受苦 2.(1)以??为壮 (2)以??为乐
五、答案:1、2.判断句 1.缑王是昆邪王的姐姐的儿子。 2.汉天子是我的长辈啊。
3、4.宾语前置句 3.要见你干什么? 4.你还又为谁(守节)呢?
5.状语后置句 在异族那里投降做奴隶。
6.定语后置句 送被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 7~9.被动句 7.缑王等人都死了,虞常被活捉。 8.(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9.被指控为“大不敬”。
六、答案:1.假使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重的处罚呢?应当都使他们投降。(采分点:谋、何以、降) 2.苏武的伤口渐渐痊愈,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趁此时使苏武投降。(采分点:晓、会论、降)
3.单于召集苏武的随属官员,(除去)以前已经投降和死去的人,跟随苏武回去的一共有九人。(采分点:以、物故)
第21页(共50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4.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于节操有亏,又辜负了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朝去呢!”(采分点:辞、屈、辱)
5.单于钦佩苏武的气节,早晚派人探望、问候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采分点:壮、收、系) 6.单于听说我与您交情一向很好,所以派我来劝说足下,单于准备以礼相待。您终究不能回归汉朝了,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您对汉朝)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采分点:素、虚心、亡) 7.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上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上的亲近之臣,常常希望为朝廷献出生命。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的确心甘情愿。(采分点:成就、亲近、效、蒙、甘、乐;被动句:皆为陛下所成就)
张 衡 传
一、古今异义 1.常从容淡静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静 2.举孝廉不行 ..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 3.公车特征拜郎中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 4.覆盖周密无际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周到而细密 5.振声激扬 ..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激动昂扬;激励使振作起来 6.寻其方面 ..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叫一个方面 7.衡下车,治威严 ..
第22页(共50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从车上下来 8.上下肃然 ..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十分恭敬的样子 9.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汉字的一种字体,分大篆和小篆 二、一词多义
观太学
( ) ( ) ( )
1.观 大王见臣列观(《廉颇蔺相如列传》)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廉颇蔺相如列传》) ( )
公车特征拜郎中 2.征 咸怪其无征
( )
( )
( ) ( ) ( ) ( ) ( ) ( )
( ) ( )
问征夫以前路(《归去来兮辞 并序》) 连辟公府不就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
3.就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荆轲刺秦王》)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瞬息可就(《活板》) 衡少善属文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4.善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 )
第23页(共50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 ) 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
( ) ( ) ( )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 并序》)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5.奇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奇货可居 衡少善属文
( )
( ) ( ) ( ) ( )
6.少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于国也》)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2.名词作状语 时天下承平日久 .
(二)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妙尽璇机之正 .
( )
( )
( )
( )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
( )
四、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4页(共50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3.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句翻译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第25页(共50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答案:1.言谈举止适度得体 2.不去(应荐) 3.特地征召 4.四周严密 5.声音激越响亮 6.方向 7.官吏初到任 8.敬畏恭顺 9.篆文和花纹
二、答案:1.观摩,游学/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景象/观察 2.征召/应验/离乡远行的 3.赴任,就职/看,观赏/成功/靠近,接近/完成 4.善于,擅长/善良的,美好的/好事,好的行为/交好,亲善,对??好/好好地,友善地/喜好,羡慕 5.以??为奇/特殊,罕见/零数/珍贵的 6.年轻/数量少,不多/缺少/年轻人
三、答案:(一)1.递眼色 2.当时 (二)1.道理,规律 2.以??为奇 四、答案:1.判断句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2.状语后置句 外表装饰着篆文山龟鸟兽的图形。
3.宾语前置句 自从有书籍文献记录以来,还从来没有过这件事。
4.省略句、被动句 永元年间,(张衡)被举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多次被公府征召,也没有去就任。
5.省略句 果然在陇西发生了地震,于是(人们)都很叹服地动仪的精妙。 6.被动句 向皇帝上书请求退职回家,却被下诏书封为尚书。
五、答案:1.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接着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采分点:善、因、观)
2.张衡就仿照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一篇《二京赋》,用来讽喻规劝。(采分点:拟、因、讽、谏) 3.汉安帝常听说张衡精通天文、历算等术数方面的学问,就派公车特地召请(张衡)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采分点:雅、善、特征、迁)
4.(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寻找它的方向,就能知道地震的地方。用事实来检验,(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自从有书籍文献记录以来,还从来没有过这件事。曾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里的学者都惊异地动仪这次怎么没有应验。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了地震,于是全都叹服地动仪的巧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令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从哪个方向发生。(采分点:方面、乃、合契)
5.后来张衡升任侍中,顺帝任用他入宫廷,在自己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出意见。顺帝曾经询问张衡天下所痛恨的人。宦官们害怕他说自己的坏话,都给他递眼色。张衡于是不用实话对答就出来了。这些阉人竖子还是担心张衡终究会成为他们的祸害,于是就群起而毁谤张衡。 (采分点:引、帷幄、讽议、毁、目、诡对)
6.张衡一到任就治理严厉,整顿法制,暗中查知一些奸党分子的姓名,一下子全都抓起来,官民上下都很
第26页(共50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敬畏,赞颂政治清明。(采分点:下车、阴、禽、政理)
【感悟高考真题】
(2012 重庆卷)
(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战马记
[明]罗洪先
王公桢,济阳公孙也。济阳死靖难,公死贼,获赠于朝,任一子广,吉水称忠义家莫过之。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
始公以大学生除夔州府通判,才五月,会荆襄贼流劫入夔,焚巫山县治。是时同知苏州王公授碟捕贼,性柔怯而狡猾,故托疾不敢出一兵。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即代勒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巫山已破,贼方聚山中,索击之,杀渠桀三十三人,余尽遣。居三日,贼复劫属邑大昌,公促王,王又不行,而翟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且激公曰:“公诚为国家出力气,肯慨然复行乎?“公即声应。即日勒民兵,夹曹、柴两人赴之,与贼夹水阵。已而麾民兵毕渡趣战,曹、柴望走,公陷围中,误入淖田,不得脱。贼欲降之,公大奋骂。贼怒以刀断其喉及右臂,堕淖中,马逸去。
始公赴大昌道,宿木商家。商稔公,知贼不敌,不敢言。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为王公耶?果尔,当三啸止。”如其言。商秘与家人负箦往寻乱尸,见衣白纱丰臂者,公也。载箦上,令不深没。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马奔归府,门阖,长嘶踢其扁,若告急状。守者纳之,血淋漓,毛发尽赤,众始骇公已死,而贼尤不解。后死之二十五日,子广始随木商往殓之,面如生,不以暑腐。然贫甚,不能归,尽售行李与马为资。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竞徒手得之。距殓之二十五日,夜且半,马哀鸣特异。王命秣者加莝豆,不为止。王疑秣者绐已,自起视枥。马骤前啮其项,不释口,久乃得脱。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翌日,呕血数升死。贼既平,有司正功罪,曹、柴亦被诛。
呜呼!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世尝言至灵者人,畜之至贱宜莫犬马若也。衔辔所制,鞭策所驱,固有衣冠介胄所不逮者。呜呼!可不畏哉!可不戒哉! [注]①莝(cu?):铡碎的草。②绐(dài ):欺骗。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第27页(共50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①
②
A. 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 部:部署 B. 与王素党结避祸 党:勾结 C. 商稔公,知贼不敌 稔:熟悉 D. 王命秣者加莝豆,不为止 为:因为
8. 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根据上下文语境,推出“部”为“统率”意。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战马“义”的一组是
①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 ②长嘶踢其扃,若告急状 ③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 ④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
⑤夜且半,马哀鸣特异 ⑥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 A.①⑤⑥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③④
9. B【解析】本题考查归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全部表现战马“义”, ①③⑥均为他人谈论马,不是马自己的表现,自然也不属于“义”的范畴。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王桢,是济阳公的孙子。济阳公死于靖难,王桢死于贼寇之手,他们都获得朝廷的封赠,承担过很多重任,在吉水以忠义之家著称。
B.王桢任夔州府通判时,遇到荆襄的贼寇前来大肆劫掠,而夔州同知王公和军吏曹能、柴成却不敢出兵。危急时刻,王桢出于义愤犬吠之警兵击贼,壮烈牺牲。
C.王桢遇难后,朋胡及家人找到了他的遗体,准备送回家乡安葬,但因贫穷,只好卖行李和战马作路费。战马落入夔州同知王公手中。
D.王桢战死后,他的战马狂奔三百多里夔州府报讯;在同知王公的马槽旁,哀鸣不已,最后将仇人王公置于死地,替主人报了仇。
10.A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11.(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3分)
②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为王公耶?果尔,当三啸止。”如其言。(4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是要抓住关键词(1) 面:当面。名词作状语。数:斥责。委:丢弃。再就是反问句,要译出语气特点来,表达出原文的情感来,同时对重点词语翻译准确,语言要顺畅。(2) 是:这。祝:祷告。其:他。
第28页(共50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翻译 ①王公生气地当面斥责他说:“你吃着朝廷的俸禄,管的什么事, 忍心将百姓丢弃到饿虎的口里吗?” ②这天将要回家, 听见有异物在山中长叫, 木商惊骇地祷告说: “替王公叫的吗?果真如此,就长叫三声后停止。”(果然)如他所说。 (2012 上海卷)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卜式传
①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不报式。式归,复田牧。
②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③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自《汉书》,有删改)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使者以闻 (2)布衣草履而牧羊 (3)岁余,羊肥息 (4)上过其羊所,善之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臣生与人无争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B.以田畜为事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布衣草履而牧羊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D.愚以为贤者宜死节 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苟,子何欲?
(2)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20.第①段中,卜式的做法为什么被丞相认为是不合“人情”的?(2分) 21.依据全文,概述皇帝对卜式认识的变化过程。(3分)
第29页(共50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
17.(4分)(1)使??知道(2)穿着布衣(3)繁殖(4)认为??好 18.(2分)C
【A、介词,和、同/动词,参加、参与;B、动词,当作、作为/介词,替;C、全是连词,表修饰;D、助词,??的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19.(6分)(1)如果(是这样),你想要什么?(“苟”、省略句、宾语前置,各1分)(2)按一定的时间作息,不好的就去掉,不要让(它或他)损害群体。(“以时”、“辄”,句意,各1分) 20.(2分)丞相认为付出后要求回报是人之常情,卜式则为国家无私付出,不求回报,所以被认为不合“人情”。
21.(3分)皇帝开始不太了解卜式的为人,接着认识到他是忠厚的长者,最后发现他有治国才能。(答对1点给1分) 【参考译文】
卜式,是河南人。以耕种畜牧为业。当时汉正在抵抗匈奴入侵,卜式上书,愿意捐出一半的家财资助边事。皇帝派人问卜式:“想当官吗?”卜式说:“从小牧羊,不熟悉怎样当官,不愿意做官。”使者说:“家里难道没有冤家仇人,想讲出来吗?”卜式说:“臣生来与人无争,家里贫穷的乡人,我就借钱给他;为人不善的,我就教他做好事。去到哪里,人们都顺从我,卜式有何冤事啊!” 使者说:“如果是这样,想要什麽呢?”卜式说:“皇上讨伐匈奴,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为大节而死,有钱的人应该捐出来,这样的话匈奴就可以灭掉了。”使者报告了朝廷。丞相弘说:“这不是人之常情,希望陛下不要允许。”于是,皇上没有接受卜式的请求。卜式回家,又到田里牧羊了。
一年多后,恰逢匈奴浑邪王等人投降,朝廷开支很大,国库空虚,贫民大迁徙,所有费用都靠朝廷补给,朝廷没法完全供给。卜式又拿出了20万给河南太守,用来发给迁徙的民众。河南上报富人救济贫民的名单,皇帝认出了卜式的名字,说:“这是以前希望捐出一半家产帮助边疆的人!”皇帝于是把卜式尊为长者,召见卜式,任命他为中郎。
起初,卜式不愿意做官,皇帝说:“我有羊在上林苑里,想让先生去牧养它们。”卜式做了郎官后,穿著布衣草鞋去牧羊。一年多后,羊肥壮又繁殖很多。皇帝探访他牧羊的地方,对这很满意。卜式说:“ 不仅仅是羊,治理人民也是这样。按时起居,凶恶的立即除去,不要让他败坏整个群体。”皇帝对他的话很惊奇,让他管理人民,有政治声誉。皇帝认为卜式朴实忠厚,任命他为相。 (2012 广东卷)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澍疏劾河工冒滥,
第30页(共50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及外省吏治积弊.巡南漕,革陋规,请浚京口运河。二十四年,出为川东道。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
道光三年,陶澍就擢巡抚。安徽库款,五次清查,未得要领。澍自为藩司时,钩核档案,分别应劾、应偿、应豁,于是三十馀年之纠轕,豁然一清。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赈务核实,灾民赖之无失所。又怀远新涨沙洲阻水,并开引河,导之入淮。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保障农田。各县设丰备仓于乡村,令民秋收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粜,不出易,不假贷,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
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道光五年,调江苏。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澍毅然以身任,亲赴上海,筹雇商船,体恤商艰,群情踊跃。事竣,优诏褒美,赐花翎。
江苏频遭水患,由太湖水泄不畅。疏言:“太湖尾闾在吴淞江及刘河、白茆河,而以吴淞江为最要。治吴淞以通海口为最要。”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择贤任事,至八年工竣。澍自巡漕时,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阳河,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后在总督任,与巡抚林则徐合力悉加疏浚,吴中称为数十年之利,语详则徐传。
晚年将推淮北之法於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十九年,卒。遗疏上,优诏轸.惜,称其“实心任事,不避嫌怨”。
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人能尽其长,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并赖王凤生、俞德源、姚莹、黄冕诸人之力。左宗棠、胡林翼皆识之未遇,结为婚姻,后俱为名臣。 .
(选自《清史稿·陶澍传》有删节)
【注】①漕:水道运粮。②社仓法:用义积谷备荒的方法.③风痹:手足麻木不仁之症.④轸:痛。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陶澍就擢巡抚 擢:提升 .B.分别应劾、应偿、应豁 豁:免除 .C.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 举:推举 .D.后咸丰中乃卒行之 卒:最终ks5u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做题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并结合语境来确定实词义项,力求做到“信达雅”。举,兴起,发动。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出为川东道 B. 于是三十余年之纠葛,豁然一清 ..
结为婚姻 并开引河,导之入淮 ..
第31页(共50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④
②
①
C. 灾民赖之无失所 D. 澍毅然以身任 ..
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 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 ..【答案】A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第一个“为”均是动词,成为;B项第一个“之”是助词,的,第二个“之”是代词,沙洲阻水;C项第一个“所”是名词,处所,第二个“所”是所字结构,不译;D项第一个“以”是连词,表修饰,第二个“以”是介词,把。ks5u 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陶澍“实心任事”的一组是 (3分) ① 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 ②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劝捐数十万金 ③亲赴上海,筹雇商船 ④条奏厉害,至是先浚徒阳河 ⑤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 ⑥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的要求,再用排除法;①表现陶澍政治操守;②表现陶澍应对水灾所采用的策略;⑤表现陶澍见义勇为的性格特征。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陶澍调查了安徽的账务账目,解决了财务上的难题;他还鼓励老百姓修筑堤坝以防止水灾。 B.陶澍在担任安徽巡抚的时候,在各县乡村设置了丰备仓,命令老百姓在秋收后量力捐献,丰备仓中的粮食不得拿出去交易或借贷。
C.道光五年,在漕运受阻的时候,陶澍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漕运。 D.陶澍除了有很强的办事能力外,还善于发现人才,善于利用人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由原文“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可知,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漕运的是协办大学士英和而非陶澍。
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4分) (2)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3分)
(3)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3分)ks5u
【答案】(1)收成不好(就把粮食储存起来)以备赈灾,等到丰年再捐出粮食,此法大略像“社仓法”,但是去除了“社仓法”的弊端。
(2)(陶澍)创作编辑了《安徽通志》一书,表彰忠臣孝子节妇烈女,以此来勉励人们崇尚好的风气
第32页(共50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和沿袭好的习俗。
(3)(陶澍)晚年的时候打算在淮南推行淮北的政策,后来生病且中风麻痹,没有能实施这政策。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翻译时要结合上下句读懂大意,抓住古汉语特殊句式及重点实词和虚词等。(1)“歉”,粮食歉收;“乐岁”,丰年;“去”,除去;(2)“旌表”,用表彰;“以”,目的连词,用来;翻译时需要补充被省略主语;(3)“已”,后来,“风”,中风,“竟”,完成。此句中“于淮南”句为倒装句,翻译时需要调整到正常语序。 文言文参考译文
陶澍,字云汀,是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被选任庶吉士(官名),传授编纂修书知识,后升任御史、给事中。陶澍弹劾治河的工人不合格而被滥予任用,以及外省吏治的诸多积久相沿的弊病。视察南漕时,革除不好的惯例,招工疏浚京口运河。二十四年,出任川东的道台(官名)。总督蒋攸铦推荐陶澍的治理能力为四川第一。
道光三年,陶澍被提拔为巡抚。安徽公库款项,经过五次清查,都没有头绪。陶澍从任藩司开始,就核实档案,分别给他们弹劾的弹劾,赔偿的赔偿,豁免的豁免,于是三十多年的纠缠不清的事情,一下子就被厘清了。江边发生水灾,陶澍买了十万石的粮食赈灾,仔细核对赈灾的细目,受灾民众因此而受益。又怀远初次出现涨水,水流被沙洲堵塞,陶澍一并将它们凿开,并引导水流入淮河。淮河流经的地方,陶澍告诫民众修筑堤坝贮存河水,用来保障农业用水。每个县都在乡村设立储备粮仓,命令民众秋收后量力捐出公粮,捐粮不经过官吏之手,粮食不能出售,不能与别的商品交换,也不能借贷给别人,收成不好(就把粮食储存起来)以备赈灾,等到丰年再捐出粮食,此法大略像“社仓法”,但是去除了“社仓法”的弊端。
陶澍创作编辑了《安徽通志》一书,表彰忠臣孝子节妇烈女,以此来勉励人们崇尚好的风气和沿袭好的习俗。
道光五年,陶澍被调任到江苏任职。一开始洪泽湖决堤,漕运不通,协办大学士英和上书提出海运策略,但是朝廷内外纷纷议论并阻挠他。陶澍毅然承受了这个重任,亲自去上海筹措雇佣商船,他能体恤商家的艰难,所以得到了商人的热烈支持。海运开通之后,被皇帝重赏赐予花翎。
由于太湖水流不畅通,江苏多次遭遇水灾。陶澍上书说:“太湖下游在吴淞江和刘河、白茆河,其中吴淞江是最重要的。治理吴淞江又是以通海口为最重要。”于是把海运节省下来的二十余万的银两用于治理吴淞江,选择贤能之人来负责事务,到了道光八年竣工。陶澍当初巡视南漕时,就条分缕析陈述利害上奏皇帝,到这里就先疏通徒阳河,要依次发起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这些工程。后来在总督任上,和巡抚林则徐戮力同心疏浚诸河,吴中人称他们做了利在数十年的好事,此语在《则徐传》中有详细记载。
陶澍晚年的时候打算在淮南推行淮北的政策,后来生病且中风麻痹,没有能实施这政策,后来咸丰年间才最终施行。道光十九年,逝世。临终奏表,皇帝下诏褒奖,称他“实心任事,不避嫌怨”。
第33页(共50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陶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人能让他充分展示他的才能,在江南治理河水,漕运,管理盐铁贩卖上面成就斐然,也依赖王凤生、俞德源、姚莹、黄冕这些人的帮助。和左宗棠、胡林翼在未做官时就认识了,他们结为儿女亲家,他们后来全都成为一代名臣。
(2011·辽宁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宋庆礼,洺州永年人。举明经,授卫县尉。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受诏于河北断塞居庸、岳岭、五回等路,以备突厥,特召庆礼以谋其事。庆礼雅有方略,彦范甚礼之。寻迁大理评事,仍充岭南采访使。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更相侵掠,荒俗不安,承前使人,惧其炎瘴,莫有到者。庆礼躬至其境,询问风俗,.示以祸福。于是安堵【注】,遂罢镇兵五千人。开元中,为河北支度营田使。初,营州都督府置在柳城,.控带奚、契丹。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两蕃反叛,攻陷州城,其后移于幽州东二百里渔阳城安置。.开元五年,奚、契丹各款塞归附,玄宗欲复营州于旧城,侍中宋璟固争以为不可,独庆礼甚陈其利。乃诏庆礼等充使,更于柳城筑营州城,兴役三旬而毕。俄拜庆礼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开屯田八十余所,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数年间,营州仓廪颇实,居人渐殷。庆礼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七年卒,赠工部尚书。太常博士张星议曰:“宋庆礼大刚则折,至察无徒,有事东北,所亡万计。案谥法,好巧自是曰‘专’,请谥曰‘专’。”礼部员外郎张九龄驳曰:“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户庭可乐,彼独安于传递;稼穑为艰,又能实于军廪。莫不服劳辱之事而匪懈其心,守贞坚之规而自尽其力。有一于此,人之所难。请以所议,更下太常,庶素行之迹可寻,易名之典不坠者也。”乃谥曰“敬”。
(节选自《旧唐书·宋庆礼传》)
【注】安堵:安居。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仍充岭南采访使 充:代理。 .B.庆礼躬至其境 躬:亲自。 .C.遂罢镇兵五千人 罢:撤去。 .D.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 乖:背离。 .
【解析】选A。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要做好此类题目,一是靠平时多积累,二是要学会借助上下文语言环境进行推断,两者结合,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A项,“充”是“担任”的意思,解释为“代理”是错误的。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庆礼“雅有方略”的一组是( )
第34页(共50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①询问风俗,示以祸福 ②独庆礼甚陈其利 ③更于柳城筑营州城 ④招辑商胡,为立店肆 ⑤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 ⑥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解析】选A。 本题考查筛选归纳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解答本题一要审清题干,二要注意选项中每一个句子所反映的内容和题干是否一致,三要留心文中某些事件前后总括句,四要留心选项中每一个句子在文中的上下句,特别是表因果、辩证关系的句子。①是治安有方,②是善于谋划,④是善抓经济,这三句都属于“雅有方略”;③是按诏行事,⑤和⑥属于为政清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庆礼深受礼遇,治政有方。武则天诏令桓彦范防备突厥,彦范特地召请庆礼共谋其事;岭南地区社会秩序混乱,庆礼受命治理以后,百姓安居乐业。
B.宋庆礼处事求实,勇于开创局面。他坚持实施玄宗意图,另址再建营州城,管理归附的外族;又开屯田八十余处,使得营州仓廪充实,百姓逐渐富有。
C.宋庆礼生前的缺陷,死后受到非议。朝廷商议给他加谥时,张星认为他的为人和行事存在诸多过失,根据他的生前作为,应谥以“好巧自是”的“专”。
D.宋庆礼生前的功绩,最终得到朝廷认可。张九龄反驳张星的主张,认为宋庆礼始终不懈地承担辛劳事务,竭尽其力地守护坚贞准则:于是加谥为“敬”。
【解析】选B。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C级。在做此类题时,选项中每一个意思都要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地方, 一要注意无中生有,二要注意张冠李戴,三要注意时间、地点的错位,四要注意程度、范围、因果等。本题B项有三处错误:第一,不是另址再建,而是恢复旧城;第二,不是为了管理归附的外族,而是为了边防;第三,营州仓廪充实,百姓逐渐富有的原因不只是屯田,还有招商立店。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
译文: (2)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
译文: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第35页(共50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不能漏译,尤其不能漏译重点词语,要选择合适的双音节词来翻译;还要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和特殊句式。(1)要注意“功役”、“嗤”、“切事”, (2)要注意“苦节”、“所”和判断句式,“苦”,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答案:(1)然而喜爱大兴工程劳役,又多有变动,评论的人都讥笑他不切合实情。 译出大意给2分;“功役”、“嗤”、“切事”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宋庆礼做人坚守节操,是国家的功臣,一去边境任职,就是三十来年。 译出大意给3分;“苦节”、“所”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附【译文】
宋庆礼,是洺州永年人。他考中明经科,授任卫县尉。武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奉诏到河北断塞居庸、岳岭、五回等道路,为了防备突厥,特意召宋庆礼来谋划这件事。宋庆礼向来有计谋策略,桓彦范很敬重他。不久迁任大理评事,并充任岭南采访使。当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接连相互掠夺,边远地区不安,以前的使者,害怕那里的炎热瘴气,从没人到达过。宋庆礼亲身到了那里,询问风情习俗,说明祸福之理。从这以后那里的人都安居,便撤除镇守的兵士五千人。开元年间,做河北支度营田使。当初,营州都督府设置在柳城,控制奚、契丹。武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治理不当,奚和契丹反叛,攻占州城,那以后移到幽州东二百里的渔阳城安置。开元五年,奚、契丹各自通好归附,玄宗打算在旧城恢复营州治所,侍中宋璟坚持争辩认为不可,只有宋庆礼陈述很有利。于是下诏委派宋庆礼等人充任使者,再在柳城筑立营州城,调发劳役三十天而完成。不久授任宋庆礼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开屯田八十余处,并且招集行商的胡人,给他们建立店铺,几年间,营州粮仓很充实,居民渐渐富足。宋庆礼为政清正严明,而且勤于判决诉讼,所任职的地方,百姓官吏不敢触犯。然而喜爱大兴工程劳役,又多有变动,评论的人都讥笑他不切合实情。开元七年逝世,追赠工部尚书。太常博士张星评议说:“宋庆礼为人太刚硬而易受挫,做人太精明而没有朋友,在东北生出事故,损失数以万计。按照谥法,喜好取巧又自以为是叫做‘专’,请谥为‘专’。”礼部员外郎张九龄辩驳说:“宋庆礼做人坚守节操,是国家的功臣,一去边境任职,就是三十来年。本可以在家欢乐,他独独甘心于来往奔波;农作本艰辛,又能使军粮充实。无不是从事劳辱之事而兢兢业业,恪守坚贞之规而竭尽全力。即使其中的一样,都是别人难以做到的。请把所议论的,再下发太常寺,希望体现平日的行迹,使立谥的典礼不至于坠失。”于是议定谥号为“敬”。 (2011·新课标全国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4~7题。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
第36页(共50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惧而引却。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敌在吾目中矣。” 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障功,转引进使。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闲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迁步军都虞侯。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何灌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辽人常越境而汲 汲:取水 .B.灌迎高射之,发辄中 迎:面对 .C.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 敛:躲藏 .D.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 彻:穿透 .
【解析】选C。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逡巡”是“徘徊不前”的意思,“去”是“离去”的意思。“敛”如果解释为“躲藏”显然不正确,应该是“退缩”的意思。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
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②或著崖石皆没镞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解析】选D。①句说何灌亲自发告划定边界,禁止辽国人前来,但辽国人还是忿然地兴兵进犯,不能算是“有成”,故错。②句说的是何灌的箭法高超。④句是何灌关于运输改良“进言”的想法,非“行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自己;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往事契丹太师都惊恐起拜。
B.何灌深谙西北边事,受到徽宗赞许。他任河东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徽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
C.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为完成运粮任务,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在招募射士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应募。
D.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溃退未成;金兵长驱直
第37页(共50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
【解析】选D。“何灌阻止溃退未成”有误。原文中只说“灌亦望风迎溃”,没有表明“止溃”。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译文: (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译文:
【解析】(1)句要注意关键词“中”“诵”“劳”;(2)句要注意关键词“乞”“控”“西隅”以及省略成分的补出。
参考答案:(1)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 (2)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 附【译文】
何灌,字仲源,是开封祥符人。何灌因为武选应试得中,担任河东从事的官职。河东经略使韩缜对他说:“您是位奇士啊,将来总有一天会坐上我的位子。”(后来)何灌担任府州、火山军巡检的官职。辽国人经常越过边境来取水,何灌亲自发告划定边界,禁止辽国人前来。辽国人忿然地兴兵进犯。何灌迎着敌军高高地向上射箭,每射必中,有时射中山崖,箭头都能没入到岩石之中。敌军大惊,把他当做神人,迟疑徘徊了好久,终于退缩离去了。之后过了三十年,契丹的萧太师与何灌相会,说起往昔的事情,历数何巡检的神妙箭法。何灌说:“那就是我何灌啊。”萧太师震惊地起身向何灌行礼。何灌在河东做将领,与西夏人相遇,敌人的装甲骑兵追过来,何灌射出的箭都能贯穿敌人的铠甲,甚至于洞穿前胸,从后背射出,叠连贯穿后面的骑兵,西夏人害怕地退走了。张康国把何灌推荐给徽宗,徽宗召见了他,询问西北边境的情况,何灌用笏在御榻上画,并以衣服上的花纹作为敌我态势来向皇帝讲解。皇帝说:“敌人都在我的眼里了。”何灌担任提点河东刑狱,升至西上阁门使,并兼任威州刺史、治理沧州。因为修治城障有功,转任引进使。朝廷下令运粮三十万石到靠近边塞的三州。何灌进言说:“河水太浅负载不起大船,如果改用陆路运输又要用八千辆车,这时沿边麦子正好成熟,可以用运输粮草的费用就地加价收购麦子。”奏请报上去,得到了许可。过了不多久,何灌又治理岷州,引邈川水灌溉闲置的田地上千顷,河湟一带的人民把它叫做广利渠。后来平调到河州,不久又回到岷州,并担任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之职。何灌向朝廷进言:“如果先修缮水渠引水,使耕田不受旱灾之苦,那么人民就会乐于参加招募,而所需要的弓箭手的名额就能够招足了。”朝廷听从了何灌的建议。不到半年,就得到了质量良好的耕地二万六千顷,招募到了弓箭手七千四百人,与其他行政路区相比是最成功的。何灌曾陪同辽国使者在玉津园射箭,一箭就射中了靶心,
第38页(共50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次射却没有射中。辽国使者说:“太尉不行了吧?”何灌答道:“不是,我是出于礼节让让客人你。”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何灌升任步军都虞侯。金兵南下进犯,朝廷全部调出禁军交付梁方平带领守卫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金兵打到滑州,梁方平往南败逃,何灌的军队也望风而溃。整个黄河南岸没有一个人可以抵挡敌军,金兵于是径直南下进攻京城。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何灌在京城下坚守奋战了三天,受伤死在战场上,时年六十二岁。
(2011·浙江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请,曰:“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再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
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廥①寝虚。文瓘谏曰:“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
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②。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严正,未尝回容。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③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或曰:“已议。”即皆报可。
(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
【注】①帑廥:官家储藏钱币和粮食的府库。②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③佗:他。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明经 第:考取 .B.子无为嫌 嫌:疑忌 .C.俾其守约束 俾:使 .D.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 方:仿效 .
【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的能力。方,比拟,相当。该类题最好用代入法试一试。只要结合上下文进行浅层翻译,就能够通过意译发现把“方”翻译成“仿效”不够通畅,且有
第39页(共50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对人物主次不分之嫌。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所不及 .公之逮所由使也 .B.因极推引 .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
C.逸则富以康 .醉则更相枕以卧 .D.保邦于未危 .室西连于中闺 .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的能力。B项均表承接,于是。A.与后面的动词构成所字结构,作名词性短语/与介词构成所字结构,表原因; C.表并列/表修饰;D.在/到。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材合理,主要叙述了张文瓘与高宗、李等人之间发生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张文瓘为官的形象特点。
B.文章描写李赠物这一情节,巧妙刻画了张文瓘及其同僚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作者运用写作技巧的独具匠心。
C.针对高宗造宫室、征四夷的做法,张文瓘在其谏言中,运用举例论证等方法,采用骈散结合的语言,成功说服了高宗。
D.文章描写了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而难过流泪的细节,从一个侧面表明张文瓘执法公允、深得人心。 【解析】选D。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这类题目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有不少选项是对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得不对。D项,原文不是“贬谪”,而是“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是升官。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诸 司 奏 议 悉 心 纠 驳 故 帝 委 之 或 时 移 疾 佗 宰 相 奏 事 帝 必 问 与 文 瓘 议 未 若 不 者 曰 往 共 筹 之。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句子的理解的能力。先根据“故”(句首语气词)、“者” 、“曰”及一些人物名词初步断开。原文断句为: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做这类题目注意在看懂全文的基础上,注意句首句末语气词、其他虚词、人物名词、句式结构的对仗
第40页(共50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正在阅读:
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必修四(文言文)05-23
浅谈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技术05-26
新准则下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08-24
小说网站数据库设计05-29
七上古诗词09-18
关于“十三五”期间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的06-18
有机 苯有关的05-06
河北省2016届高考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05-13
对方辩友一直强调先有了造谣者才有传谣者09-23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一轮
- 文言文
- 必修
- 复习
- 精品
- 在线考试报名系统的开发
- 高层建筑基础施工技术论文
- 《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程教案
- 2018版高中数学第一章解三角形1.2应用举例(二)学案新人教B版必
- 2014届河北省辛集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案4:正确使用词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 第1讲圆与圆锥曲线的基本问题
- 第六章 课后习题
- 小班美食活动面包教案
- 2012年高考英语动词短语汇编
- 专四大纲和语法
- 气辅成型工艺气体辅助注射成型制品缺陷与处课件资料
- 豆浆机食谱大全(重新整理编辑)
- 律师个人年度工作总结
- 门诊部装修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企业职代会经验交流材料
- 参考-标准化工地实施细则
- 年产10万吨乳制品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 2018年度医院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主要负责人) - 副本
- 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教学诵读教学策略实践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