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更新时间:2023-03-11 07:5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单元 美丽的早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早晨的歌》 教学目标:

1、 能够用清晰、自然的声音准确的演唱《早晨的歌》,体验歌曲

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情绪。

2、 准确把握切分节奏和休止符的演唱效果。 教学过程

1、 导入:讲台上摆放闹钟、口哨、报纸、塑料布、沙锤、碰钟、

三角铁等教具。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合适的音响材料,创编表演早晨情景的音响片段。

2、 学生表演,自评互评,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3、 初听歌曲《早晨的歌》,鼓励学生随音乐的节拍展示自己的晨

练活动。

4、 引导学生有表情的朗诵歌词,体会歌词的韵律感。 5、 指导学生用“啦”随琴进行旋律哼唱。

6、 教师有表情地范唱。

7、 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怎样才能把这首歌唱得更动听、更感人。 8、 全班同学充满激情地演唱。

9、 播放有关大气污染的图片或者资料片,组织学生讨论:为了减

少和避免环境污染,我们能做些什么?

10、 教师总结,为了让我们的地球天蓝地绿水常清,让我们从我做

起,从保护环境做起,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

第二课时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在教学中,我强调音乐的情感

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内容:

欣赏《空山鸟语》;介绍作者刘天华 教学目标: 1、情绪与情感:

通过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的欣赏,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以及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欣赏音乐,使学生熟悉我国民族乐器的音色,了解民族音乐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利用多媒体,使这个抽象的乐器更加直观的展现在眼前。 3、知识与技能:

通过二胡曲的欣赏,能够辨别出二胡的音色。

通过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的欣赏,学生能够分析出乐段。 利用图解,认识二胡的构造。

通过一首二胡曲去认识了解音乐家刘天华,并知道他的音乐成就及贡献。

教材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空山鸟语:二胡独奏曲。初稿写于1918年,十年后才定稿;标题采自于唐王维诗:“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响。”在此曲中,刘天华采用轮指和传统大滑音,并创造性地运用三弦拉戏式的模拟手法,描绘了深山幽谷,百鸟嘤啼的优美意境,是一首极富形象性的作品。1993年获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人 20 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

全曲共五段,另有引子和尾声。引子慢速带装饰音的八度、五度、四度的大音程跳进,恰似空谷回声,刻划出一种幽渺、静穆的意境,令人神往。第一、二段的音乐清新活泼,气氛活跃。第三、四、五段运用各种拟声的表现技巧,生动形象,展现出一幅鸟声四起。争相飞鸣的喧闹情景,表达了人们对美丽大自然的热情赞颂。尾声部分再现一段旋律,末句采用分解的大三和弦的上行旋律,明亮有力,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追求。

《空山鸟语》是一首技巧性很强的二胡独奏乐曲,是刘天华学习、借鉴西洋音乐创作和表演手法的成功实践。与此曲同类题材的民间乐曲有《百鸟朝凤》、《鹧鸪飞》等,都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但刘天华的《空山鸟语》没有过份追求自然界音响的逼真度,也不

是单纯的技巧炫耀,主要还是表达人的感情。乐曲的引子徐徐而起,把人带到这样一个境地:深山幽谷,密林荆丛,一片尚未遭受人欲侵扰的清静世界。在这里,各种各样不知名的鸟儿无忧无虑,尽情欢叫。独处者引颈长鸣,扑楞楞腾空而起;合群体彼呼此应,声啾啾嬉戏亲呢。一阵子喧闹,一阵子寂静;静中似闻鸟鸣声,有声更显山中静。多么美妙的一幅水墨卷轴,疏密有序,动静交替,生机盎然,充满诗意。正是:“山林多奇采,阳鸟吐清音”。又曰:“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声”。作曲家如此着力用音符加以描绘的,也许就是他心中的理想境界。

几十年来,《空山鸟语》一直是二胡学习者、演奏者努力攀登的“高峰”,它的技巧特点,也正是它的演奏难点所在。 (1) 音域宽,最高音达到外弦第五把位的顶端,一般认为,这是二胡高音区的极限;

(2)速度快,——快速滑音,快速换把,而且很多处是不间断地进行的;

(3)模拟鸟鸣,不是简单模仿某种特定的鸟类,不是自然界鸟声的记录,而是音乐化、艺术化了鸟语,似鸟非鸟,却又必须具有鸟叫的特殊音色和频率特征,最典型的如第四小段第七小节起,到

这一段结束,旋律以同度三连音的分解和弦行进,军号式的运用恰如鸟鸣的特征。

(4)同音换指——轮指,用在二胡上是刘天华首创。二胡的轮指和琵琶的轮指不同,琵琶轮指往往无定数,同一音在不同指上重复多少次,乐谱上不作规定;二胡上轮指是有定数的,就象钢琴上同音换指奏法。轮指用断奏,产生颗粒性,还比较容易,用连奏,一弓三音,连续十几小节不间歇,难度就大了。换指要求准确、快捷,保证落在同度上,换弓要灵活、适时,防止产生多余的空弦音——这是一般演奏者最不易达到的要求。

乐曲在缓慢的引子后,进入主题。第一、第二两小段,旋律性很强,表现人的欢快情绪;三、四、五是炫技性乐段,形形色色的百鸟在争鸣,热闹非凡。尾声重现第一小段的音调后,随即以一个主三和弦短琵音,向高处攀升,如众鸟飞离远去,使空山复归寂静。——留在人们心中的是一幅美好的情景。

此刻,音乐家如在虔诚祝福:愿世界少一点纷扰,多一份安宁,愿人类能象鸟儿一样无忧无虑,快乐幸福。 2、学情分析

学生对音乐经过四年的学习,已经能够运用音乐要素来分析歌乐曲,根据乐曲的要素进行分句、分段。

3、教师分析:

教师对教材有很好的把握,本身有很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教师还能将自己融入到学生当中,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希望能用自己的教学风格,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努力创设一种非常宽松、活泼的氛围,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轻松的语言,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放手给学生一个自由充分发挥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一种放松的、活跃的心里状态,这样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使他们学得开心、学得主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二胡的认识和了解。对作曲家刘天华的了解。 教学难点:乐曲的分段。引导学生对乐曲加以丰富的想象。 教学方法:

讲述法、听赏法、对比法、陶冶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听赏一首很有意思的音乐,你是否能够听出是哪种乐器演奏的?

欣赏二胡曲《空山鸟语》 对,是二胡(出示二胡图片)

2、二胡的介绍:二胡始于唐朝,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唐代时叫胡琴,到了宋代,又将胡琴取名为“嵇琴,在北宋时已有了马尾的胡琴,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为二胡。 3、欣赏一遍,注意倾听二胡的音色。

二胡的音色具有柔美抒情之特点,发出的声音极富歌唱性。 4、听了两遍,你对这首乐曲有什么感受和体验? 这么富有表现力的乐曲是谁写的呢?

刘天华:1895——1932,江苏江阴人,刘天华在教学之余学习小提琴和西洋作曲理论,并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吸收西洋音乐和演奏技巧,在民族器乐创作和演奏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刘天华选择二胡作为改革国乐的突破口,借鉴了小提琴的大段落颤弓等技法和西洋器乐创作手法,融合了琵琶的轮指按音、古琴的泛音演奏等技巧,并确立和运用了多把位演奏法。所有这些,使二胡从乐曲到演

奏上都增添了艺术表现的深刻性,从而使这件古代并不受人重视的民间乐器变成近代专业独奏乐器,成为中国民乐的主角与代表,因而刘天华被视为近现代二胡演奏学派奠基人。 5、复听一遍《空山鸟语》进行分段

全曲共五段,另有引子和尾声。引子慢速带装饰音的八度、五度、四度的大音程跳进,恰似空谷回声,刻划出一种幽渺、静穆的意境,令人神往。第一、二段的音乐清新活泼,气氛活跃。第三、四、五段运用各种拟声的表现技巧,生动形象,展现出一幅鸟声四起。争相飞鸣的喧闹情景,表达了人们对美丽大自然的热情赞颂。尾声部分再现一段旋律,末句采用分解的大三和弦的上行旋律,明亮有力,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追求。

(因为乐曲速度很快,所以老师在每段开始时要提醒学生) 6、作品介绍:初稿写于1918年,十年后才定稿;标题采自于唐王维诗:“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响。”在此曲中,刘天华采用轮指和传统大滑音,并创造性地运用三弦拉戏式的模拟手法,描绘了深山幽谷,群鸟欢鸣、生气盎然的美丽景象。其旋律生机勃勃、乐观向上、优美抒情,。体现了作者对祖国大自然无限热爱的心情。 1993年获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人 20 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nw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