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更新时间:2023-03-08 05:58:19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简介

人本主义学习论认为学习是人固有能量的自我实现过程。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等。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人本主义强调学习形成自我;学习促进自我实现;学习是通向健康生活的钥匙,说明学习对于自我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人本学习论还强调人类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非智力因素如动机、情感、人际关系等对学习的影响作用,比较符合实际,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2、主要观点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知识意义,强调协作学习。与建构主义不同,它更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即强调\学生的自我发展\,强调\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强调\情感教育\。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可以分为五大观点:即潜能观、自我实现观、创造观、情感因素观与师生观。 (1)潜能观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在学习与工作上人人都有潜在能力。可惜的是这种潜能没有充分释放出来。教育本身就要努力去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所以人本主义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在于怎样通过教育来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从这个观点出发,人本主义一方面强调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但也重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而这个\主导作用\在于怎样去发掘学生的潜能。

(2)自我实现观(也叫自我发展观)

人本主义理论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人价值观;强调学生自我实现(发展),把学生的自我实现作为教学的目标。但由于人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不同,所以存在个性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每个不同的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为不同学生创设不同的学习条件,使得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自由发挥,满足不同的个性需求,让学生认识自身价值,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

(3)创造观

人本主义与建构主义一样在知识与能力之间,崇尚学生能力的培养,并把创造力作为教学的核心问题。罗杰斯指出:\人人有创造力,至少有创造力的潜能,人应该主动地发展这些潜能。\并认为:\不应该把创造力看成某些专家的特权。\而布鲁姆也认为应该研究大多数人的潜能和创造力。

(4)情感因素观

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包括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创造力都有密切关系。对这一点,人本主义给予特别重视,认为学习是学生个人主动发起的(不是被动地等待刺激)。个人对学习的整体投入,不但涉及认知能力,而且涉及情感、行为等等方面。学生对学习兴趣很浓,目标明确,是十分重要的情感因素,教师必须充分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把学生充分吸引到学习的情境中来,并长时期坚持下去。这种情感因素的创造,一要教师积极引导,二要积极进行鼓励,三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5)师生观

人本主义更重视师生定位观;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是以情感为纽带,维持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建立起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感到压抑或负担,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做到学得主动积极和生动活泼。教师由主宰者、权威变成学生的指导者和朋友,由教变成导,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变成真正的自主参与。

(二) 人本主义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设法构建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教师应有效实施组织教学,不仅是稳定教学秩序,保障教学活动正常运行的基本措施,也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重要手段。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

智成长尚未成熟的阶段,学习情绪往往不够稳定,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随时注意组织好学生,使全班保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以便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要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那就必须让学生面临他们个人感兴趣的、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引导学生研究那些对学生来说是现实的,同时又与教材相关的问题。化学学科的特点就是化学实验,要学好化学这门学科的基础也是化学实验。实验是学生获得直接的感性经验和事实材料的根本途径和重要手段,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有效的学习手段。要提高化学教学效益,必须在实验中狠下功夫,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让学生多看、多想、多做化学实验,从而加强图形材料、形象材料、非言语材料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机能优势,使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和行为变化协同发展。例如实验室制NO时若按教材上的用烧瓶作反应容器,存在着两个缺点:⑴收集NO后由于剩余物质的继续反应,产生的NO会造成环境污染;⑵反应容器过大,造成药品浪费。当学生在实验中发现上述问题后, 可引导学生分析:

解决NO过多:①及时停止反应—→设计可即开即用又可加热的新装置;②尾气处理—→设计尾气处理装置;③减小容器—→设计微型实验装置等。

再比如在学习SO2、氮氧化物等知识点的时候针对酸雨对人类生活所造成的影响,危害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酸雨形成的原因,用化学反应机理解释并提出减少防御措施。

这样通过解决实际的环保问题,既培养了学生对化学的情感,又学习了化学知识及实验操作技能,有利于“整个人”的身心投入,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也实现了人本主义理论所提倡的培养完整的人的理念。

二.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开发学生潜能;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自我发现的,也就是强调学习者的积极主动精神,开发自身潜能,实现学生“自我发现”。为了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提高学生“自我发现”的机会,教师教学过程应营造以人为本、学生自主发展的环境,建立起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平等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由交流,大胆质疑,开展各类活动进行讨论、争论、辨论。这样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要创设这种开放式教学模式可以改变目前化学学科学生实验的开设方法。现行高中教材中的实验,教师在学生中实施实验教学,其中绝大部分还是属于验证性实验,它是教师演示实验的重复,一些学生在实验之前早已填好了实验报告,一些学生对实验中的细微现象、反常现象观而不

察,学生实验成了验证演示实验的实验。这样做实验不利于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的培养;特别是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实验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如果将学生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学生分组单元实验和实验考查三大类。把60%的实验改为探索性边讲边实验,这样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更容易使学生“自我发现”。 例如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这个实验很容易失败。那么教师不妨先演示失败实验,然后让学生们通过思考、讨论探究失败原因以及改进方案,最后请学生自己实验。这样既减少了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学生在讨论、争论、辨论中提高了能力。从中学到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乐于思考、敢于争论、勇于创新的精神,开发学生最大潜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

三、加强合理的探究训练,培养学生协作。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科学探究是一种体验性和参与性的学习活动,必须引起重视。而合作学习作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要为学生进行合理分工,设置探究情境,为学生探究活动提供方便,尽可能使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达到自主发现,从而使学生在简单层次上成为科学家,去寻找真正的问题答案,让学生初步品尝科学家研究的艰辛与欢乐,形成一种“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究精神。

合作学习的大致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步骤:1、学生选题,教师审定(因为涉及到学生能力和安全因素以及选题的实际意义等方式面问题);2、查阅资料了解情况;3、明细分工,安排步骤;4、实施计划,教师辅助;5、成果汇报,反思得失。当然也有一些合作学习如简单实验、分组讨论等可能只涉及到其中的几个步骤。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尽可能的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情感,让学生通过全心投入学习,挖掘学生潜能来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均衡发展,使学生成为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n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