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教的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更新时间:2024-04-25 20: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与教的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个别答案可能不一致,同学们自己核对、相互检校一下)

第一章

一、填空

1、最初运用角色概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的心理学家是 米德 。 2、心理学认为,教师要扮演的角色包括:A、 知识传授者 ,B、 团体领导者 ,C、 模范公民 ,D、 纪律维护者 ,E、 家长代理人 等

3、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 教师期望 效应。由心理学家 罗森塔尔 于本纪60年代 提出。 4、对教师职业有重要影响的人格品质包括:A、 热情与同情心 ,B、 激励与想像 .等。

5、心理学家对教师心理品质与其职业成就的早期研究的三种范型是A、B、 相关研究 ,C、 实验研究 。

问卷调查 ,

6、新教师和专家教师的教学行为存在的差异可以从A、 课前 ,B、 课中 ,C、 课后 三个教学阶段进行分析。

7、心理学研究提出的缩小新手与专家教 师之间差异的有效措施是:A、 掌握教学常规与教学策略 ,B、 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C、 外部支持 .。 8、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为 经验+反思 =成长 。

9、师范生从新手到专家水平的教师需要经历如下发展水平 A、新手水平,B、高级新手水平,C、 胜任水平,D、 熟练水平,E、专家水平。

10、教学效能感的理论来源于 班杜拉 的 自我效能 概念。 11 低成就感 非人性化 情绪衰竭 情绪衰竭 12 情境认知理论

二、概念与原理的理解与运用 1、.教师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B、心理过程与认知能力;C、认知能力与人格特征;D、认知能力与教 学风格。

1

2、讨厌教师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反映学生希望教师充当 角色。A.、家长代理人;B、知识传授者;C、纪律维护者;D.模范公民。

3、A

4、据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教师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与学生的学习结果无重大相关。对这一发现最合理解释是:

A.、测量方法不可靠;B、.教师的知识与智力不是搞好教学的重要条件;C、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其他特征对教学效果起更大的决定作用;D、研究取样少,不足以说明问题。

5、下面的描述最可能代表专家教师的特征是:A.他总是十分认真备课,教案写得很详细;B.他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当发现有不理解的地方,能及时帮助学生;C.他总是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仔细记录学生的每一处错误;D.它的教案虽然写得不很详细,但它能预见学生可能出现的理解错误。

6、下面哪些做法是与“缩小专家教师与新手差异”的研究相符合的:A.为新教师配备指导教师;B.给新教师压担子、多教课;C.让新教师脱产进修,多学习,只有自己“装满一桶水,才能倒给学生一杯水;D.组织新教师与老教师一道说课、听课、评课。

7、如果要使心理学课程成为教师职业训练的重要课程,根据当代知识分类理论,高师心理学的改革:A.应加强趣味性,增加大学生心理内容;B.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大学生自身的事迹;C.既注重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更注意使心理学原理转化为应用技能;D.改革心理学理论体系,增加理论的严密性。

8、罗森塔尔关于要是的预期的实验表明:A.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影响它对学生的态度;B.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越高,学生的进步越快;C.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胜于其言行;D.只要对学生抱有期望,学生就朝着期望方向发展。

9、根据学习心理学原理,可以将教师反思过程最适当概括为:A自我提问与思考过程;B.自我完善过程;C.师生相互作用过程;D.问题解决过程。

10、A 11、B

第二章

2

一、填空

1、个体发展包括A、 生理发展 B、 人格发展 ,C、 社会性发展 ,D、 认识的发展 等四个方面。

2、据加涅素质观,学生素质包括不受教育影响的 先天的 素质, 素质和 不易受教育影响的 自然发展中形成的 素质。 3、学生习得的素质包括如下5个成分:

A、 智慧技能 ,B、 认知策略 ,C、 言语信息 ,D、 态度 ,E、 动作技能 。

4、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主要指A 能力 B 人格特质 。

5、少年期是个体从 童年期 向 青年期 过渡的时期,具有 半幼稚半成熟 的特点。

6、皮亚杰将个体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和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等四个阶段。

7、一般的 、学术的和非学术的、具体行为

8、个体社会化的过程通常包括 儿童社会化 、 青年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 和 再社会化 。 9、外显行为、内隐行为 10、自尊、自卑

二、概念与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1、下列难以受教育影响的学生素质是:A、爱玩电子游戏机;B、做数学题时常看错题目;C、不喜欢与同学交往;D、写文章错别字很多。

2、个体心理发展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是:A、幼儿期;B、童年期;C、少年期;D、青年初期。

3、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处于认知发展的: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3

4、个体主动地模仿成人的行为和选择榜样,属于:A、儿童社会化;B、青年社会化;C、继续社会化;D、再社会化。

5、学校教育在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的现实,主要通过:A、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B、严格要求;C、潜移默化;D、学生的主动学习。 6、b 7、b 8、b

第三章

一、填空

1.人格又称-----个性---- ,人格差异主要包括---特征差异---和---类型差异----等方面的差异。

2.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测验是由法国的----比奈---和---西蒙--------编制的,后经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推孟---多次修订,现称-----斯坦福—比奈-量表。

3.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共有12个分测验。其中有6个分测验主要测量-言语--方面的能力,另外的6个分测验主要测量-----操作--方面的能力。

4.在传统的教学条件下,,中学生的IQ与其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5—0。6------。 5.-------先天---和------后天学习---是影响人格差异的两个主要因素。 6、根源特质、表面特质 7、共同特质、个人特质 二、概念与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1.场依存且沉思型认知方式的学生适合选修的学科是----------------。 A.物理学 B。历史学

C.数学 D。社会学

4

2.指出下述各点中错误的说法是----------------。 A.IQ分数与学习成绩有显著的相关 B.IQ分数可以预测个人的性格特征

C.学生的情绪和动机对智力测验分数没有影响 D.一个人的IQ保持相对稳定

3.反映儿童的智力水平且能被测量的个人特征是-------------。 A.言语能力 B、动作的灵活性 C.社交能力 D。学习成绩

4.对学生的学习速度产生最稳定影响的因素是----------------。 A.智力水平 B。性格特征 C.学习态度 D。认知方式

5.程序教材不同于传统教材的原因是----------------。 A.直接提供反馈和强化 B。系统组织 C.用教学机器呈现 D。给学生个别阅读

6.计算机辅助教学与程序教学的相同点是----------------。 A.资料贮存 B。教材程序化

C.直接提供反馈 D。能分析学生的错误 7.--------------不属于特殊儿童。 A.长白头发的学生 B。交往障碍儿童 C.弱智儿童 D。学习困难儿童

5

第四章

一、填空 1、学习定义中的三个限制条件是:(1) 发生某种变化 ,(2) 后天习得的变化 ,(3) 变化能够相对持久地保持 。

2、人们把孔子关于学习过程归纳为七个阶段:“立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时习—笃行” 。

3、杜威提出反省思维5个阶段(1) 暗示 (2) 疑难和困惑理智化 (3) 假设 (4) 推敲 (5) 检验假设。这5个阶段也称问题解决的5个阶段

4、学习的科学研究以艾宾浩斯--1885年---年发表的----《论记忆》---一书为标志

5、早期学习研究大概可以归纳为3种范型:(1) 人类联想学习研究 (2)以动物为被试的条件反射研究 (3) 动物和人的认知研究 。

6、20世纪50年代前,学习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是 行为主义观点 之后,学习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是 认知心理学 。

7、加涅的专著《 学习条件 》对学习结果分类与条件作了系统阐述,该书自1965——1985共分了 3 版。

8、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分类是于 1960年 年代提出的,意义学习是与 机械 学习相对而言的。

9、 言语信息 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 动作技能、态度

10、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二、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1、根据心理学关于学习的定义指出下列现象是否属于学习并陈述理由:A、每天早晨做广播操;B每天浏览报纸; C.、幼儿初次上托儿所怕生人,时间长了就不怕了;D、成人用筷子吃饭。

2、属于加涅的符号学习的例子是:

(1)记住如“中国的首都是北京”这样的事实; (2)知道书的名字有叫“book”; (3)能说出圆周率是“3.1416……”; (4)婴儿背儿歌如“我爱北京天安门”。

6

3、加涅学习分类中的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是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1)德(2)智(3)体(4)美对应的

4、按加涅和奥苏伯尔学习分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区分“你”、“我“、“他”和“1、2、3、4、5……”,这里学习的本质是(1)符号学习,(2)概念学习,(3)知识学习,(4)动作技能学习。

5、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中的符号学习等同于奥苏伯尔学习分类中的(1)机械学习(2)符号表征学习中的符号(3)符号表征学习中的对象(4)命题学习

6、动作技能不同于智慧技能的根本特征是:(1)很少有认知成分,(2)含有肌肉协调成分,(3)有一系列程序,(4)不易遗忘 。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工作记忆: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又称短时记忆(英文缩写为WM)。主要以言语听觉和视觉形象编码。

2.长时记忆:英文缩写为L工M,保持在1分钟以上乃至终身的记亿,主要以语义编码。

3.同化理论:奥苏伯尔提出的一种概念学习形式。其特征是通过辩别有关概念的正、反例证,然后发现概念的定义特征。

4.上位学习: 已经掌握的下位知识对新学习的上位知识的同化。 5.下位学习:已经掌握的下位知识对新学习下位知识的同化。

6.并列结合学习;已经掌握的知识对与此在一般知识背景上相关的新学习知识的同化。

7.陈述性知识:以命题表征的需要人有意识提取的回答世界是什么的知识。 8.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表征的不需要有意识提取的回答世界怎么办的知识。

7

9.概念学习: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或本质属性)。具体概念可以通过观察学习,定义性概念必须通过概念的定义学习。

10.规则学习:加涅的术语,泛指以命题形式表达的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如,功=力x距离。包括原理、公式、定理等.规则学习就是用大量的例证来说明规则所反映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11.反省认知(元认知):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

12.变式练习:在其他有效教学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概念和规则例证的变化。 13.概念形成:奥苏伯尔提出的一种概念学习形式。其特征是通过辩别有关概念的正、反例证,然后发现概念的定义特征。

14.概念同化:奥苏伯尔提出的一种概念学习形式。其特征是学习者将概念的定义直接纳入自己认知结构的适当部位,通过辨别新概念与原有有关概念的异同而掌捏新概念。

15.具体概念:能通过观察获得一类事物共同本质特征的概念

16.定义性概念:可以通过直接下定义的方式来揭示某类事物的共同特征的概念。

二、填空

1、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构成学生认知能力的三类学习结果是:A、言语信息 ,B 、 智慧技能 ,C、 认知策略 。

2、广义知识分为 陈述性知识 和程序性知识,后者又包含 智慧技能 和认知策略 两类知识。

3、短时记忆又叫 工作 记忆,是保持在 1 分钟以内的记忆,长时记忆是保持时间达 1分钟以上 的记忆。

4、加涅认为,学习作为一种信息加工过程,是 加工系统 、 监控系统 和 预期 三个系统协同活动的结果。

5、广义知识学习必须经历 新知识习得 、 知识巩固与转化 和 知识运用与迁移

三个阶段。知识分流出现在 第二 阶段。

6、奥苏伯尔认为,同化学习有三种形式,它们是: 上位 , 下位 , 并列结合 ,其中下位学习又有两种形式,它们是 派生 和 相关 。

7、许多研究表明,人在短时内记住的孤立信息项目是 7±2 。这个数字又

8

叫 记忆 广度。

8、加涅将智慧技能由低到高分成 辨别 、 概念 、 规则 、 高级规则 四类。

9、具体概念的学习较适宜于采用 概念形成 的学习方式。

10、有研究表明,儿童认知策略能力的发展大致可以分成 早期 、 过渡 、 后期 三个阶段。

三、概念与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1、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结果,知识(广义的)和技能的关系是:A、知识与技能是同质的概念;B、技能是能力的表现,而知识不是;C、技能可以用知识来解释;D、知识和技能是迥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2、营业员在进行心算时不能与顾客交谈,这种现象的心理学解释是:A、短时记忆容易被新输入的信息替代而丧失;B、人不能同时做两件事;C、营业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D、营业员的心算不熟练。

3、根据心理学关于学习的定义指出下列现象是否属于学习并陈述理由:A、每天早晨作广播操;B每天浏览报纸;C、幼儿初次上托儿所怕生人,时间长了就不怕了;D、成人用筷子吃饭。

4、根据奥苏伯尔的同化学习理论,“举一反三”最适当的解释是:A、上位学习;B、相关类属学习;C、派生类属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5、数学课、物理课的作业总是比历史、政治课的要多,用知识分类学习论解释,这是因为,相对而言,A、前两门课程的程序性知识多;B、后两门课程的认知要求低;C、前两门课程的抽象水平高;D、后两门课程的陈述性知识多。

6、根据心理学中关于概念的定义,划出下列代表概念的词:A、天安门;B、地铁;C、高尔夫球;D、华盛顿;E、光线。

7、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能分别你、我、他,上、下、左、右等概念,这些概念一般是通过:A、概念形成;B、概念同化;C、接受学习;D、幼儿园系统教

9

学获得的。

8、从例子到规则的学习,符合同化论中的:A、派生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相关下位学习;D、概念同化的学习模式。

9、下位概念中属于城市概念的正例的是:A、苏州;B、长安街;C、人民广场;D、华盛顿;E、天安门。

10、掌握概念的行为指标:A、能区分概念的正反例;B、能记住概念的定义特征;C、能理解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D、A、B、都对。

11、关于认知策略能力的培养,得到心理学家较一致赞同的方法是:A、独立开设思维训练课;B、像形式训练说所主张的那样,培养一般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力等能力;C、结合教材内容,训练具体的策略并使之能迁移;D、普遍开展创造性思维。

12、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A、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采用适当的认知策略;B、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C、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D、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13、指出下列属于反审认知的实例:A、学生考试之后,能很准确的预测自己的考分;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C、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D、儿童能利用复述策略记忆。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动作技能:表现于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动作中的一种习得的能力。 2.练习:刺激和反应的重复。

3.集中练习:连续地练习一项任务,直到掌握为止。

4.分配练习:将一项任务分散在许多间隔期内练习,其间安排休息或其他活动。 5.练习曲线:描绘动作技能随时间或次数等而提高的图形。

6.高原期:在练习曲线中出现的一个暂时停止增长的时间。在此时期之前,练

10

习效果明显。在此时期之后,练习仍能改进技能。

二、填空

1,动作技能除含有认知成分外,还包含智慧技能中所没有的 精细的肌肉控制 成分。

2,费茨和波斯纳提出的动作技能学习的三阶段是 认知 , 联系形成 , 自动化 。

3,在练习过所要学习的动作技能后,要想知道动作技能是否已习得,需要通过 正确动作 测验或 错误动作 测验来判断。

4,心理学研究发现,对动作技能的学习产生持久影响的因素主要是 言语指导 、 示范 、 练习 。

5,练习中的反馈可以分为 固有的反馈 和增补的反馈,增补的反馈的两种主要形式是结果的知识和 表现的知识 。

三、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动作技能的例子是:A.婴幼儿叫“ma ma”;B.在教练指导下缓慢地进行深呼吸运动;C.走楼梯;D.吞咽食物。

2,连续的动作技能的例子是:A.打开收音机;B.草书;C.实弹射击;D.跑动跳远。

3,开放的动作技能的例子是:A. 做广播体操;B. 排球中的扣球动作;C.三大步上篮;D.引体向上。

4,实心球的原地练习有4种方法:前抛练习,后抛练习,下抛练习,双脚夹抛球练习。在进行实心球的原地练习时,合适的练习形式是:A.整体练习;B.部分练习;C.随机练习;D.区组练习。

5,下面是反馈的例子,请指出其中增补的反馈:A.小学生对老师说,他写字时手很酸痛;B.教练对运动员说,“请告诉我,你的防护帽是否太紧?”C.妻子对丈夫说,“你拿刀的方式不对”;D.老师告诉学生,“两手侧平举时你的手举得太低”。

11

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1.态度: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认知、情感和行为等三种成分所构成。

2。品德:道德品质的简称,亦称德性。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包括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等三个方面或三种成分。 3.价值内化:外在的价值标准被个体接受并被作为个体行动淮则的过程。 4.观察学习;又称社会学习。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而进行的学习。

5.强化:斯金纳解释人和动物行为的基本原理。斯金纳认为,凡在行为之后伴随有强化事件出现的那种行为,以后出现的可能性将增加。凡没有强化事件伴随其后的那种行为将被淘汰。强化原理与效果律用词不同,但实质上相同。 6.替代强化:由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概念。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受到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

7.态度改变: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作用导致原有的特定态度的变化。包括方向的变化(如由坏变好)和程度的变化(如从轻微的态度到强烈的态度)。

8.认知失调论:费斯廷格的态度改变理论中的术语。指与个人的特定态度有关的原有认知成分与当前新的认识之间的矛盾或不一致。这种不一致将导致个人的心理紧张,从而驱使人通过改变原有态度而恢复心理平衡。

9.价值观辨析:让学生在他们的直接生活中思考一些价值选择的途径而对学校生活的周围人产生积极态度的过程。 二、填空

1.柯尔伯格经长期研究,发现儿童和成人道德判断的发展经历三个水平:A〃前习俗-水平,B、 习俗 水平,c。 后习俗 水平,大多数少年的道德评价处于习俗--水平。

2.克拉斯沃尔等人提出的价值内化经历了五个阶段。它们是A〃----注意-,B〃—反应-,C〃----评价--,D〃---组织--,E〃--价值性格化--。

3.心理学认为态度和品德都包括:A。----认知-- ,B.----情感-,C。--行为

12

三个成分。

4.态度与品德的区别在于;A.--态度的范围大于品德—,B〃价值内化程度不同--。

5.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提出的态度改变需要经历的三个阶段为:A。--顺从--, B.------认同----,C。---内化---- 。

6.态度的功能有:A。----价值表现--,B。-------调节--和C。---过滤----。 7.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班杜拉---提出来的,适合解释------社会--行为。 8.费斯廷格提出的四种认知失调情境是:A.----逻辑不一致---,B。-----与社会风气不一致--,C。------与一贯行为不一致---,D。--与过去经验不一致---。

9、榜样呈现、观察榜样的示范、模仿榜样的操作 三、概念与原理的解释和运用

1.某些教科书把态度和品德分别安排在两章教授。这两个概念可能的关系是:A.态度概念包含品德概念;B.两者分别指本质上不同的东西;c.态度是一种比品德更稳定的心理品质;D.品德是态度形成与改变的条件。

2.让寝室里的同学共同讨论制订出寝室守则,这种方法是:A.说服;B.利用群体规定;C.价值观辨析;D.角色扮演。

3.在一个好的集体里,差生的不良言行很少有市场;在一个不好的集体里,好学生也会附和不良言行。这一现象的适当解释是A.群体凝聚力的作用;B.从众;c老师的威信;D.认知失调。

4.甲孩子因偷吃东西,打破一只碗;乙孩子因帮妈妈洗碗,打破15只碗。根据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水平,认为乙孩子的行为更坏的儿童可能是:A。学前儿童;B.小学儿童;C.中学生;D.无法确定。

5.假如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行为,最适合的安排是:A.让儿童看完电视后立即督促他们完成作业;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c.惩罚过度看电视的行为;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13

6.国外有座收费的桥。当局规定,凡乘一人的车收税,乘两人以上的车可免收税,于是人们纷纷多人乘一辆车过桥。根据强化原理,这种行为最适当的解释是:A.受负强化加强,B.受正强化加强,c.受收税的影响而加强;D.人们怕罚款。

7.“杀鸡吓猴”的教育效应最宜用现代心理学哪一理论来解释?A.强化原理;B.认知失调说;c.从众说;D.观察学习说。

第八章

一、名词解释

1.教学心理学:又称教学论,指基于学习科学的教学理论。

2.教学设计:由教师进行的课堂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测量评价的设计。

3.目标导向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指引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包括设臵并陈述教学目标、分析学习任务、选择教学过程、方法与技术、对照教学目标检查与评估教学结果。

4.课时计划(教案):

5.赫尔巴特五段教学过程模型;从统觉原理出发的由预备、提示、比较、概括和应用等教学环节所组成的教学模型。

6.凯洛夫课堂教学五个环节:由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臵课外作业等环节所组成的课堂教学结构。 二、填空

1、赫尔巴特五段教学的五段是:1、 预备 ,2、 提示 ,3、 比较 ,4、 概括 ,5、 应用 。

2、凯洛夫的课堂教学5个环节是:1、 组织教学 ,2、 检查复习 ,3、 讲授新教材 ,4、 巩固新教材 ,5、 布臵课外作业 。

3、新教案设计的四个环节是:1、 确定并陈述教学目标 ,2、 分析学习任务 ,3、 选择教学步骤、方法与技术 ,4、 教学效果的检测题 。

4、狄克与凯里的系统教学设计的9个成分是:1、决定教学目标,2、分析教学目标,3、 分析学生和环境 ,4、 陈述作业目标 ,5、 开发评估工具 ,

14

6、选择与开发教学策略,7、发展与选择教学材料,8、 形成性评价 ,9、 修正与补救教学 。

5、教学设计由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教学设计指 学校教学与企业人事培训各方面的设计 ;狭义教学设

计 是指由教师所进行的课堂教学设计 。

6、我国最早的教案设计形式出现在 20世纪初 时期,从 日本 国传入我国, 三、概念与原理的理解与运用

1、学习论与教学论的关系可以用如下关系来形容 (1)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 (2)物理学与化学 (3)计算机与信息论 (4)系统论与程序设计

2、根据现代教学设计思想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来源于: (1)教材内容 (2)学生发展的需要 (3)政府的政策 (4)需要评估

3、根据新的教学设计理论,教学方法来源于: (1)教师的经验 (2)教学指导参考书

(3)任务分析中确定的学习结果类型 (4)教学论

15

4、B

5、历史上的教案设计与目标导向教学中的教案设计的最主要区别在于: A、教学方法, B、教学内容, C、教学过程, D、教学目标 6、B

第九章

一、名词解释

1.教学目标:教师所预期的学生能力或倾向的变化。

2.行为目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育目标。有时,也被称为作业目标(PERFORMANCE OBJECTIVES)。

3.表现性目标:教育目标的一种陈述形式,只描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参加的活动,而不具体陈述学生从这些活动中获得什么学习结果的教学目标。 4.价值内化:外在的价值标准被个体接受并被作为个体行动淮则的过程。 5.目标设臵:规定通过教学学生能够发生的变化。

6.目标陈述;用陈述句表达学生在教学之后能够发生的变化。 7.行为动词:表达在教学目标陈述中学生的行为的词。 二、填空

1、教学目标的三个功能是:A、 指导教学方法 B、 指导学生学习C、指导测量与评价 。

2、以美国教育家布卢姆为首制定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三个领域是:A、 认知 领域、B、情感 领域、C、 动作技能 领域。

16

3、布卢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共分 6 级,克拉斯沃尔的情感领域教育目标公分 5 级。这里的情感目标与我国的 德 育目标相对应。

4、马杰提出的良好的行为目标的三个要点是:A、陈述 学生能做什么 、B、规定 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 、C、规定 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 。 5、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

6、克拉斯沃尔情感目标5级划分的依据是 价值内化程度 。

7、良好陈述教学符合三条标准:(1) 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 ,(2) 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 ,(3) 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 。

三、概念与原理的理解与运用

1、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目标是:“通过语文的学习,学生形成对敌恨、对人民爱的革命精神”。这个目标陈述的是:A、教师的行为;B、学生的行为;C、学习的认知结果;D、含糊的教学目标。

2、政治课的一个教学目标是:“学完本可以后,学生正确认识理想和物质利益的关系,以及只要物质利益、不讲理想的危害。”这个目标描述了:A、学生学习的认知结果;B、学生的行为变化;C、反映了认识的层次性;D、学生的态度变化。 3、D

4、下列描述态度目标的行为动词是:A、认可,B、讨厌,C、朗诵,D、尊重。

5、表现性目标所描述的是:A、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B、学生参加的活动,C、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D、学生的行为变化。

第十章

一、名词解释

1.任务分析:一种教学设计技术。旨在揭示从学生的起点行为(原有知识基础)到终点行为(预期的学习结果)之间必须掌握的新能力的类型及其层次关系。基本的分析方法是:从预期的学习结果开始,提出“学生要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他们需要哪些原有能力”这样的问题并作出回答。这样,一直分析到学生的起点能力为止。

17

2.起点能力;在新的教学之前学生已有的行为,主要指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3.使能目标:促使终点日标得以实现并先于终点目标实现的子目标。例如,倘若终点目标是掌握除法运算规则,则预先掌握乘法和减法便是实现这一终点目标的两个使能目标。

4.终点目标:新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的学生助行为。包括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5.学习的必要条件:学习的内部条件之一。使新的学习得以产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如学习概念的必要条件,是学生能辨别概念的正反例证;学习规则的必要条件,是构成规则的有关概念已被学生掌握。

6.学习的支持性条件:学习的内部条件之一。对新的学习起促进或抑制作用的条件。如学习概念和规则时学习者的积极或消极的学习感度便是一种支持性条件,它虽不能决定新的概念和规则的学习能否成功,但它能加速或减慢新的学习。 7.上位学习: 新知识被认知结构中更加具体的概括水平更低的知识所同化。 8.下位学习:新知识被认知结构中存在类属关系的知识所同化。包括派生类属和相关类属。

9.并列结合学习:新知识被在一般知识背景上有联系的旧知识所同化。 二、填空

1、奥苏伯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是:A、 学习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 、B、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材料的适当知识基础 、C、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这里 A 为外部条件, B、C 为内部条件。

2、教师在进行任务分析时,需要做如下4件事:A、 将教学目标陈述得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 、B、 将教学目标分类 、C、 学生学习结果出现的条件 ,

D 对子目标进行排序 。

3、奥苏伯尔将有意义学习有简到繁分成三种基本类型:A、表征性学习、B、 概念 学习、C、 命题 学习。 4、操作分析、军事人员、企业人员

5、依据不同类型学习结果的不同内部外部条件,相应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 三、概念与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18

1、假如教学任务是圆面积计算公式(S=r2),按加涅的理论,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是:A、学生有认真学习的态度;B、知道(圆周率)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最早发现的;C、对圆的形状有许多感性认识;D、构成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有关概念(圆面、圆周率和半径)已被学生掌握。

2、学生在必需的基础知识具备的条件下仍然采用机械的方法死记硬背有逻辑意义的教材。可能的原因是:A、学生形成了靠机械背诵应付考试的学习态度;B、教材太难;C、学生智力水平较低;D、考试方法太死。 3、在现阶段指导教学任务分析的最全面的理论是:

A、建构主义理论,B、信息加工心理学,C、加涅的学习条件论,

D、奥苏伯尔的同化论

4、学习地理知识需要学生的阅读地图技能。根据加涅的学习条件分类,阅读地图技能是地理知识(言语信息)学习的:A、下位子技能,B、上位子技能,C、必要条件,D、支持性条件

5、教学设计中引入任务分析的基本目的是:A、引导教师学习心理学,B、分析学习的条件,C、开发科学培训方案,节省培训成本,D、根据不同学习类型的不同过程和条件进行教学设计。

第十一章

一、名词解释

1.发现教学法:简称发现法。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其特征是先不告诉学生要学习的概念或原理,只是提供一些有助于发现规律的例子或线索,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概念或原理。

2.先行组织者:奥苏伯尔提出的术语。指将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在概括与包容水平上要高于新学习的材料,但以学生易懂的通俗语言呈现。设计组织者促进学习与迁移已成为教材编写与呈现的一种重要技术。

3.讲解式教学(奥苏 伯尔):与发现法相对应的一种教学形式,传统上许多人误认为讲解式教学是机械的与被动的。奥苏伯尔根据有意义接受学习的理论,

19

对它重新解释,认为符合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讲解式教学是积极的,有意义的,是教学的基本形式。

4.移情: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心理治疗原则之一;。指治疗人员要意识、理解和欣赏病人的感情。后被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学原则之一。指教师要意识、理解和欣赏学生的感情。

5.无条件积极关注:罗杰斯的心理治疗原则之一。后来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学原则之一。指教师应不加批判地认可学生,出于自愿和忠诚地关心学生。 6.脑激励法:指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上,通过暂缓作出评价,以便于学生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解答方案的教学方法。

7.互惠式教学:指学生互教互学,相互讨论以理解学习材料的教学方法。 二、填空

1、新知识习得、知识的巩固和转化、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2、讲解式教学一般按以下三步进行:A、 呈现组织者 ,B、呈现上位知识 ,C、 呈现下位例证 。

3、研究表明,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的4个优点是:A、 有利保持 ,B、 增强智慧潜能 ,C、 激励内在动机 ,D、 获得解决问题技能 。

4、奥苏伯尔的讲解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他的 同化 论,其基本原则是:A、 从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 ,B、 知识横向联系,融会贯通 。

5、组织者是 奥苏伯尔 提出一个重要概念。组织者可分为A、 陈述性 和B、 比较性 两类。

6、设计先行组织者、设计符号标志、设计附加问题 三、概念和原理的运用

1、奥苏伯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A、强调直观教学;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种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2、运用符号标志技术促进学习的心理学依据是:A、它可以引导学生的注意和选择性知觉;B、它可以简缩教材;C、它适当增加了直观形象内容;D、它使教材结构更鲜明。

20

3、研究表明,布鲁纳提倡发现教学法有助于远迁移能力的培养。根据知识分类学习论,适当的解释是:A、它比讲解式教学更适合教迁移所需要的概念和原理;B、它更有助于新知的习得;C、它更有助于知识的保持;D、它更有助于探索解体策略的教学。

4、新的教学模型在第5步分两支的依据是:A、同化论B、信息加工心理学C、知识的技能转化理论D、知识巩固运用理论

5、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A、教学目标;B、学生学习结果的类型;C、教师的爱好;D、“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6、根据心理学现有的研究,你认为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的重点应为:A、创造性思维;B、言语信息;C、智慧技能;D、动作技能。

第十二章

一、名词解释

1. 测验效度: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 2. 测验信度:一个测验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3. 标准参照测验;以具体体现教学目标的标准作业为准,衡量学生达到标准的程度。 4. 常模参照测验:以学生团体测验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以确定学生在团体中的相对位臵。 5. 诊断性测验:以检查学生学习和教学存在问题为目的的测验。 二、填空

1、当我们想知道一个学生的成绩在全班或全年级组的相对位臵时,我们需要用 常模 参照测验和 相对 评价。 2、当我们想了解某学生掌握某教学单元的情况,我们需要进行 标准 参照的测验和 绝对 评价。

3、标准参照测验得出的结果具有如下功能:(1) 学生安臵 ,(2) 诊断学生的困难 ,(3) 检测学生的进步 ,(4) 评价与改进教学 。

21

4、标准参照测验的效度是 指测验与其针对的教学目标吻合的程度 。 5、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包括两方面的一致性是:(1) 学生在针对同一目标设计的若干测验上反应的一致性 ,(2) 在不同时间测量的一致性 。

6、在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中,检测“知识水平”的学习行为标准(或作业标准)是 测验情境与原先的学习情境相同 。

7、在布卢姆得认知目标分类中,检测知识(记忆水平)与能力(理解与应用水平)的操作标准(或行为标准)是 测验情境与原先的学习情境的变化 。

8、加涅要求课程设计达到的标准是 90%的学生能达到90%的目标的掌握 ,不同于布卢姆的掌握标准。所含要求掌握 85% 标准项目 9、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掌握(1)概念的行为标准是 根据概念的定义给事物分类(2)掌握规则的行为标准是 应用规则做事,用行为演示规则 ,(3)掌握高级规则的行为标准是 应用简单规则生成一种新的成品 。

10、掌握动作技能的行为标准是将学生执行的动作技能与标准动作加以比较

11、态度可以通过 问卷调查 和 通过行为记录来测量和评价 两种方式测量。

12、影响学习成绩的三个内部目标是:(1) 智商水平 ,(2) 学习动机 。(3)原有知识,其中 (1)(2) 决定学习快慢; (3) 决定学习成败。

三、概念原理的理解与运用

1、某些学校有时在一个学期教学之后,仅仅出一个作文题测验学生的语文成绩。从有效测验的条件来看,这种测验难以保证测验的A、效度;B、信度;C、区分度;D、难度。

2、某班在某一学科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中成绩波动很大。这种波动的可能原因是:A、测验效度不高;B、信度不高;C、难度变化;D、两次测验内容与评分标准不同。

3、“心理学是一门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 的科学,它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古希腊”。类似这样的填空题的错误是:A、答案不确定;B、

22

要学生照教科书答题,导致机械学习;C、不能测验运用概念的能力;D、题目中保留的空格太少。

4、下面哪个报告具有学习评价意义?

A、你的孩子这次考试得了90分;B、你的孩子的考分比班平均分低5分;C、你孩子的分数在全年级的前四分之一;D、你孩子的考分是60分。 5、假定学生已经掌握三角形角这个概念,判断学生掌握这个概念的行为标准是:

A、学生能陈述三角形高的定义B、学生能说明三角形高的本质特征C、给出任意三角形(如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图形或实物,学生能正确画出它们的高(或找出它们的高)D、懂得三角形的高是与底边想垂直的。

6、假定学生已掌握汉语主动句变被动句的规则检测学生掌握该规则的行为标准 :A、学生能说明什么是被动句B、学生能理解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异同C、给予若干主动句,学生能变成被动句D、学生在谈话中能用上被动句

7、外语课教完后,教师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尤其是语音的标准和连贯。此种检查主要测验的是

A、语言信息,B、发音方法,,C、动作技能D、语言辨别技能。

8、语文老师在教完拟人这种写作手法后,教师要判断学生是否理解拟人

写法。为了表明学生已理解所教知识,教师提供的刺激和学生行为是:A、给予含有拟人的文章若干篇,学生画出含有拟人法的句子,B、请学生说说什么是拟人手法C、要求学生口头造三个含有拟人手法的句子 D、查看学生作文中是否有拟人的句子。

第十三章

一、名词解释

1.动机:驱使人活动的动因或力量,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上的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标等。

2.需要:个体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

23

3.内部动机:因个体的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成功感等内部因素而引发的学习动机。

4.外部动机:因外部引诱而产生的学习动机。

5.成就动机:个人愿意去做、去完成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任务,并力求达到完美程度的内在推动力量。

6.焦虑:个体预感到自尊心受到威胁而形成的紧张、不安、担心、害怕的综合性情绪。

7.学习期待:个体鉴于过去经验和当前刺激而形成的对未来学习的预料或预想。 8.自我有效感:个体对特定行为活动能否达到特定结果的预期。

9.外部奖励的隐蔽代价:由莱珀等人提出的概念。指对有内在兴趣的活动的外部奖励将以削弱该活动的内在兴趣为代价,也就是将使游戏变为工作。 10.课堂活动目标结构:在课堂学习中对学生达到学习成就目标产生不同影响的基本人际关系。包括合作式、竞争式和单干式三种。 二、填空

1.成就动机理论起源于心理学家------默里-- 的研究。阿特金森将成就动机分为:A------力求成功---- 需要和B----避免失败-- 需要。

2.韦纳概括了人们将成败原因归因的三个维度,它们分别是A------控制源----,

B--------稳定性-----,C--------可控性------。

3.控制点理论认为,内控的人格特征是-相信努力等内部力量控制自己--;外控的人格特征是

---相信外部力量控制自己----- 。

4.奥苏伯尔提出推动学生学习的成就动机是: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

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由低到高分别是:A---生理--,B----安全----------,

24

C---归属---,D-----自尊---,E-----认知---- ,F---审美------,G----自我实现---- 。

6.动机的两种功能是:A----唤醒功能-----,B-----指向功能--- 。 7.对学习动机最常见的分类是将其分为:A-----外部动机--和B----内部动机----。前者容易产生C------成绩目标定向---的学习,后者容易产生D—掌握目标定向----的学习。

8.柯维顿根据学生对学业成败的不同倾向将焦虑影响分为A----判断阶段------- 阶段,B------学习和解题----阶段,C----------回答问题阶段----阶段。

9.课堂目标结构的类型主要有:A---竞争式--- ,B—合作式----,C---单干式----。

10.自我有效感是学生对—自己特定的活动能否产生特定结果---的预料。

三、概念与原理的理解与运用

1.下面能代表高成就需要者的描述是:A。他宁愿担任专业工作而不愿作企业家;B。他总是要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C。他很少依赖外来的反馈;D。他常常让别人提出问题。

2.下述情境中代表内部动机的情境是:A 课间休息时,小李回到教室里看书;B。王老师对张华的单词测验成绩表示满意;C。在全校大会上校长宣布三好生名单;D。陈英每天独自看几小时电视,

3.下面几种说法中哪几种说法代表内控特征?A。“老师出的怪题哪次难倒我了?”B。“我从来不想老师怎样评分”C。“我准备好,我能对付考试。”D。“我看过一些卷子,我想我知道老师会问什么问题。”

4.外部奖励对学生参与某种活动的内部动机的影响可能是:A。积极的;B。消极的;C因任务不同,可能是A或B;D。无效。

5.研究发现,教师温和、热情的人格特征对低年级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大于高年级学生,这种现象的最适当解释是:A。儿童年龄特征的影响;B。教师的批评

2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n6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