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阐释相对性的语言学解读

更新时间:2023-12-30 02:1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古代文论阐释相对性的语言学解读

作者:王小溪

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05期

[摘要]十多年来,“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问题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伴随这一命题而出现的古代文论阐释的相对性问题是当代古代文论研究中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对这一看似消极的命题的正确认知,将有助于为“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提供合理的解决思路。而语言学理论为我们认知这一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古代文论;阐释的相对性;语言学;现代转换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292(2013)05-0140-03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古代文论“失语症”这一命题的提出,“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问题引起学界的关注,学者们就此展开激烈的讨论。时至今日,“古代文论现代转换”这一问题的探讨已持续十多年,且仍被学者们关注。对待这一问题,学界存在着众多不同观点,有人认为“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是伪命题,有误导性,所以永远不能被解决;有人认为这一命题对我国当前的文艺理论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解决思路,如“发掘、整合、重构”[1]、“会通”[2]、“比较、分析与综合”[3]等。其实这一问题之所以引起学者们的争鸣,除了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当前对于古代文论的阐释本身具有相对性。笔者认为,这种阐释的相对性实际上为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提供了可能性。 一、 古代文论阐释相对性问题简述

中国古代文论阐释的相对性的问题是伴随“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问题而出现的。李壮鹰和李春青总结并指出:“在如何对待古代文论的问题上,当下还有一种十分普遍的观点,这就是阐释的相对性问题。许多论者认为,对古代文论的阐释永远不可能揭示其本真意义。”[4] 当前学界对古代文论的研究一般从两个层面进行。第一个层面是对古代文论进行白话注解,将古代话语转换为现代话语使读者能够理解的文本,如范文澜注的《文心雕龙注》[5],周振甫译注的《诗品译注》[6]等。第二个层面是对古代文论进行深层意蕴的发掘和解读,阐释文本的深层内涵和价值,如刘纲纪的《〈周易〉美学》[7],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8]等。所以,对古代文论的阐释也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在学者们对古代文论进行阐释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种现象,即对于同一文本的解读会有众多不同的版本。如对老子《道德经》的译注和解读,从古至今就有王弼、李贽、陈鼓应、南怀瑾等众多版本,观点各异,但却都有理有据,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我们无法判定究竟哪一个版本是所谓的权威。所以,无论是注解还是解读,正如学界中存在着的观点——“对古代文论的阐释永远不可能揭示其本真意义”。这并不是一个消极的命题。笔者认为,对于古代文论的阐释,永远都随着时代话语体系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发展和丰富。所以,对古代文论的阐释不仅仅是一个以“准确”为标准的还原活动,更是一个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n4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