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

更新时间:2023-12-14 23:2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网络教研室

合肥学院 2007年2月

目 录

实验一 局域网组网实验 .......................................................................................................... 1 实验二 WWW服务器的配置和应用 ..................................................................................... 7 实验三 FTP服务器的配置和应用 ....................................................................................... 14 实验四 EMAIL服务器的配置和应用 ................................................................................. 23 实验五 以太网帧的构成 ........................................................................................................ 28 实验六 地址转换协议 ARP.................................................................................................. 32 实验七 虚拟局域网的配置 .................................................................................................... 37

[注:实验1、2、3和4必做,实验5、6和7选做]

实验一 局域网组网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组建局域网,了解双绞线的制作标准,掌握双绞线的制作过程和应用 2. 掌握网络的配置过程和应用,学会使用PING命令来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3. 掌握基本的网络命令,能够排除一般的网络故障 4.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过程和基本功能

5. 能够简单的利用现有的实验材料和设备把电脑连接起来,实现网络共享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1. 计算机 2. 网卡 3. 交换机 4. 压线钳 5. 网线测线仪 6. 网线 7. 水晶头

三、实验原理

1、双绞线的分类及连接方法

双绞线按电器特性区分为三类、四类、五类、六类、七类线。我们现在常用的是五类和超五类双绞线。双绞线的最大传输距离是100米。双绞线是由不同颜色的4对8条芯线组成的,每一线对都是以逆时针方向相互交合而成,同一电缆中的不同线对具有不同的绞合度。除了线对的两条绝缘铜导线要按要求进行绞合外,电缆线对之间也要按逆时针方向进行绞合。

根据EIA/TIA的布线标准的规定,双绞线分为568A与568B两种线序标准,具体的

1

合肥学院《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指导书》 排列线序为如下:

表1-1 EIA/TIA568A标准

针脚序号 线对颜色 1 2 3 橙白 4 蓝 5 蓝白 6 橙 7 棕白 9 棕 绿白 绿 表1-2 EIA/TIA568B标准

针脚序号 线对颜色 1 2 3 绿白 4 蓝 5 蓝白 6 绿 7 棕白 9 棕 橙白 橙 双绞线的连接方法:

直通线:即双绞线两端的线序排列一致,即如果一端的第一脚为橙色。另一端的第一脚也必须为橙色的芯线。这种网线一般用在不同种设备之间的连接,如PC与交换机

图1-1 直通线的连接

交叉线:虽然双绞线有4对8芯,但实际在网络传输中只用到其中的4芯,即水晶头的1.2.3.6脚,它们分别起着收、发信号的作用,交叉线的排列规则是:网线的一端的第1脚连接另一端的第3脚,网线一端的第2脚连接另一头的第6脚,其他的脚一一对应即可。这种网线一般是用在同种设备之间的连接,如PC与PC、交换机与交换机。

图1-2 交叉线的连接

2、连通测试命令

ping [-t] [-a] [-n count] [-l length] [-f] [-i ttl] [-v tos] [-r count] [-s count] [[-j computer-list] | [-k computer-list]] [-w timeout] destination-list

2

合肥学院《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指导书》 四、实验内容 1.网线制作

(1)直通线制作方法:

1) 按所需长度准备一根网线

2) 用压线钳剥去网线外皮约2-3CM。露出里面4对芯线

3) 按照568B的顺序将线排列好并将线拉平直插入RJ-45水晶头(注意:水晶头的

簧片边向上,并且不要让线散开和顺序乱)

4) 用力将线推向水晶头内,在水晶头顶端看到线内的铜线芯 ,说明已到位。 5) 用压线钳将水晶头钳紧(注意:网线外层的保护皮应固定在水晶头的护套内,

以保证网线能够承受较大的拉力) 6) 网线另一端步骤按以上1-5制作 (2)交叉线的制作:

1) 1)--5)同直通线制作方法 2) 第6步将线序的排列改为568A (3)网线测试方法:

将网线两端插入测试仪的两个RJ-45 端口,打开测试仪开关(S档为慢速),如果是直通线,则测试仪上两边的指示灯1-8脚的灯一一对应亮起来,否则说明网线不通。如果是交叉线,则左右两边的指示灯应该是1-3,2-6,3-1,4-4,5-5,6-2,7-7,8-8,否则说明网线不通。通过测试仪判断那根线没做好,须剪掉水晶头重新做线。 (4)进行连网配置

安装、配置IP协议(IP地址配置) (5)IP地址的配置

1)鼠标右键点击桌面“网上邻居” ,选择“属性” 2)对“本地连接”点击鼠标右键并选择“属性” 3)选择TCP/IP协议并点击“属性”如图1-3:

3

合肥学院《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指导书》

图1-3 TCP/IP协议的属性

4)当局网中互联的每台机器上述配置完毕后,进入如下测试: 1)在MS-DOS模式下执行如下命令:

Ping 192.168.1.1 (注:IP地址根据实验中实际地址输入) 执行命令后出现如图4回应信息,则表明通讯正常

C:\\>ping 192.168.0.2

Pinging 192.168.0.2 with 32 bytes of data: Reply from 192.168.0.2: bytes=32 time<10ms TTL=128 Reply from 192.168.0.2: bytes=32 time<10ms TTL=128 Reply from 192.168.0.2: bytes=32 time<10ms TTL=128 Reply from 192.168.0.2: bytes=32 time<10ms TTL=128 Ping statistics for 192.168.0.2:

Packets: Sent = 4, Received = 4, Lost = 0 (0% loss), 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 Minimum = 0ms, Maximum = 0ms, Average = 0ms

五、实验步骤

1、 检查实验设备和材料(重点检查微机的操作系统,网卡,双绞线)。

4

合肥学院《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指导书》 2、 按照标准做直通线。 3、 按照标准做交叉线。

4、 通过交换机将两台计算机连接起来。

5、 (以Windows XP操作系统为例)开始—设置—网络与拨号连接—本地连接—

属性—Internet协议(TCP/IP)。

6、 连接好以后使用PING命令测试两台计算机是否连通。 7、 做双机直接互连(物理连接,协议添加,IP设置)。 8、 重复步骤5、6。

六、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实验题目 2.实验目的 3.实验内容 4.实验过程

5.实验结果分析(包括实验的结果和其中的实验数据以及中间的调试过程) 6.实验总结 7、思考题

七、实验总结

根据实验情况写出实验报告。在实验报告中,应对实验记录进行整理,对实验结果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归纳,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分析和讨论,以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八、思考题

1. 双绞线按电器性能分为几类?100M带宽用几类双绞线,千兆用几类线? 2. 5类双绞线的有效传输距离是多少?

5

合肥学院《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指导书》 3. 同种设备相连采用哪种连线方式? 不同种设备相连采用哪种连线方式? 4. 分别写出 EIA/TIA568A标准和EIA/TIA568B标准 线序 5. 简述IP寻址过程

6. 简述网络一般故障排除思路

6

合肥学院《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指导书》 实验二 WWW服务器的配置和应用

一、实验目的

1. 理解WWW、FTP、NAT的

2. 掌握Windows 2000 Server的安装及基本配置

3. 理解并掌握在Windows 2000 Server上NAT、WWW、FTP的设置 4. 了解WWW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5. 熟悉HTTP协议

6. 掌握常见WEB服务器的构建方法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1. 计算机(网卡)多台 2. 计算机局域网

3. Windows XP操作系统。

三、实验原理

1、WWW的基本概念

WWW是英文World Wide Web的缩写,中文译为“万维网”或“全球信息网”,是一种分布式的信息资源网络。WWW服务的基础是WEB页面,每个服务站点都包含了若干个相互关联的页面,每个WEB页可展示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又可以包含超链接,这样的文本称为超文本,这样的多媒体称为超媒体。超链接指向某一个资源,可以是另一个WEB页面、另一个文件、另一个WEB站点。这样可使全球范围的WWW服务连成一体。 2、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简介

超文本传输协议主要用于访问WWW上的数据。协议以普通文本、超文本、音频、视频等格式传输数据。称为超文本协议,原因是在应用环境中,它可以快速的在文档之间跳转。HTTP在公认端口80上使用TCP服务。

7

合肥学院《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指导书》 HTTP协议的工作过程:WWW服务器与浏览器之间通过HTTP协议进行交互,工作过程大致如下:

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连接 浏览器请求一个文挡

服务器将浏览器请求的文档传回 浏览器显示文档

浏览器关闭与服务器的连接

客户端

图2-1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原理图

3、TCP/IP端口简介

服务器

TCP/IP协议中的端口指的是什么呢?如果把IP地址比作一间房子 ,端口就是出入这间房子的门。真正的房子只有几个门,但是一个IP地址的端口 可以有65536(即:256×256)个之多!端口是通过端口号来标记的,端口号只有整数,范围是从0 到65535(256×256)。

一台拥有IP地址的主机可以提供许多服务,比如WEB服务、FTP服务、SMTP服务等,这些服务完全可以通过1个IP地址来 实现。那么,主机是怎样区分不同的网络服务呢?显然不能只靠IP地址,因为IP 地址与网络服务的关系是一对多的关系。实际上是通过“IP地址+端口号”来区分不同的服务的。 常见端口如下:

80 HTTP (用于网页浏览)

8080 同80端口,是被用于WWW代理服务的,可以实现网页浏览,经常在访问某个网站或使用代理服务器的时候,会加上“:8080”端口号,比如http://www.cce.com.cn:8080

21 FTP(FTP服务器所开放的端口,用于上传、下载 ) 23 TELNET(远程登录 )

25 SMTP (SMTP服务器所开放的端口,用于发送邮件 )

109 Post Office Protocol -Version3 (POP3服务器开放此端口,用于接 收邮件,客户端访问服务器端的邮件服务 )

8

合肥学院《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指导书》 102 Message transfer agent(MTA)-X.400 over TCP/IP(消息传输代理 )

137、138、139 137、138是UDP端口,当通过网上邻居传输文件时用这个端口。而139端口:通过这个端口进入的连接试图获得NetBIOS/SMB服务。这个协议被用于windows文件和打印机共享和SAMBA。还有WINS Regisrtation也用它。

四、实验内容

1、IIS的安装

在Windows XP pro 中,IIS并不是默认安装的,而是作为可选的组件,现在我们要建站,就可以选择安装他们,方法很简单,放入XP光盘,然后运行光盘,在运行界面中选择添加组件,或者打开控制面板然后打开添加或者删除文件,选择添加Windows组件。在弹出对话框中选择internet 信息服务(IIS)。然后点击确定安装就可以了。如图2-2。

图2-2 安装Windows组件中的IIS信息服务

图2-3 安装完成后出现的“Internet信息服务”

9

合肥学院《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指导书》 2、建立和配置个人网站

1)IIS安装后在“管理工具”面板中会添加一个“Internet 信息服务”图标,如图2-3 2)双击“Internet 信息服务”后就打开“Internet 信息服务”的管理窗口,如图:2-4,通过该界面我们可以对IIS进行配置:

图 2-4 进入“Internet信息服务”

看到上图(图2-4)有个“aa网站”(默认名为“默认网站”)选项,我们也可以重新命名一个新的Web站点,方法是在默认网站上点击鼠标右键选择重命名然后输入你想要的名字即可。

3)配置IIS,在命名后的站点上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如图2-5进行设置。

图 2-5 设置网站属性

? ? ? ?

网站的描述

指定的IP地址,如指定为“192.168.0.1” 连接超时的时间 日志纪录

10

合肥学院《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指导书》 4)在图2-5的主目录中定义网页内容的来源,如指定为“C:\\Inetpub\\wwwroot”,本地路径可以根据你的需要设置,一般从安全性角度上考虑不要设置在系统分区,可以在另外的分区重新建立一个路径。

图 2-6 设置主目录属性

5)设置“文档”:确保“启用默认文档”一项已选中,再增加需要的默认文档名并相应调整搜索顺序即可。此项作用是,当在浏览器中只输入域名(或IP地址)后,系统会自动在“主目录”中按“次序”(由上到下)寻找列表中指定的文件名,如能找到第一个则调用第一个;否则再寻找并调用第二个、第三个……如果“主目录”中没有此列表中的任何一个文件名存在,则显示找不到文件的出错信息。如下图(2-7):

图 2-7 设置默认文档

6)除了主目录,利用IIS还可以添加虚拟目录。虚拟目录是指除了主目录以外的其他节

11

合肥学院《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指导书》 点发布目录。在客户浏览器中,虚拟目录就像位于主目录中一样,但在物理上可能并不包含在主目录中。建立虚拟目录对于管理 WEB 站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虚拟目录隐藏了有关站点目录结构的重要信息。因为在浏览器中,客户通过选择“查看源代码”,很容易就能获取页面的文件路径信息,如果在 WEB 页中使用物理路径,将暴露有关站点目录的重要信息,这容易导致系统受到攻击。

要在“默认Web站点”下建立虚拟目录,选“aa网→右键→新建→虚拟目录”,然后在“别名”处输入自己想要的名称,在“目录”处选择它的实际路径即可。 7)测试:在站点上点击右键选择启动,然后在浏览器里输入刚才指向的网址,就可以浏览你自己制作的网页了。

五、实验步骤

1. 在Windows XP中安装IIS 2. 配置IIS

3. 建立自己的WWW服务器 4. 测试

六、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实验题目 2.实验目的 3.实验内容 4.实验过程

5.实验结果分析(包括实验的结果和其中的实验数据以及中间的调试过程) 6.实验总结 7、思考题

七、思考题:

1. 简述WWW基本概念?

12

合肥学院《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指导书》 2. 简述HTTP工作过程?

3. 什么是TCP端口?分别列出FTP、HTTP、TELNET 端口号。

13

合肥学院《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指导书》 实验三 FTP服务器的配置和应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FTP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熟悉FTP协议

3. 掌握常见FTP服务器的构建方法和配置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1. 计算机(网卡)多台 2. 计算机局域网

3. Windows XP操作系统。 4. SERV-U 软件

三、实验原理

1、FTP基本概念

FTP是File Transfer Protocol的缩写,即文件传输协议。FTP是互联网上的另一项主要服务,该项服务的名字是由该服务使用的协议引申而来的,各类文件存放于FTP服务器,可以通过FTP客户程序连接FTP服务器,然后利用FTP协议进行文件的“下载”或“上传”。

所谓下载,就是通过相应客户程序,在文件传输协议的控制下,将互联网共享文件服务器中的文件传回到自己的计算机中,这个传回文件的过程就称为下载(Download)。除此之外,也可以将自己计算机中的文件传送到FTP服务器上,这个过程称为上传(Upload)。 2、 FTP的工作原理

FTP是TCP/IP的一种具体应用,它工作在OSI模型的第七层、TCP模型的第四层(应用层)上,使用TCP传输而不是UDP,FTP客户在和服务器建立连接之前就要经过一个“三次握手”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客户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是可靠的,而且是面向连接

14

合肥学院《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指导书》 的,为数据的传输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FTP的连接模式有两种,即PORT和PASV。PORT模式是一个主动模式,PASV是被动模式,这里都是相对于服务器而言的。在过去,客户端默认为PORT模式;近来,由于PORT模式的安全问题,许多客户端的FTP应用默认为PASV模式。

以下为两种模式的工作过程:

Port模式FTP 客户端首先和FTP服务器的TCP 21端口建立连接,通过这个通道发送命令,客户端需要接收数据的时候在这个通道上发送PORT命令。 PORT命令包含了客户端接收数据的端口和IP。在传送数据的时候,服务器端通过自己的TCP 20端口连接至客户端的指定端口发送数据。 FTP server必须和客户端建立一个新的连接用来传送数据。

Passive模式在建立控制通道的时候和Standard模式类似,但建立连接后发送的不是Port命令,而是Pasv命令。FTP服务器收到Pasv命令后,随机打开一个高端端口(端口号大于1024)并且通知客户端在这个端口上传送数据的请求,客户端连接FTP服务器此端口,然后FTP服务器将通过这个端口进行数据的传送,这个时候FTP server不再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和客户端之间的连接。 3、文本模式下几个常用的FTP命令介绍:

? ? ? ? ? ? ? ? ? ? ? ?

ls 列出远程机的当前目录 cd 在远程机上改变工作目录 lcd 在本地机上改变工作目录 ascii 设置文件传输方式为ASCII模式 binary 设置文件传输方式为二进制模式 close 终止当前的ftp会话

hash 每次传输完数据缓冲区中的数据后就显示一个#号 get(mget) 从远程机传送指定文件到本地机 put(mput) 从本地机传送指定文件到远程机 open 连接远程ftp站点

quit 断开与远程机的连接并退出ftp ? 显示本地帮助信息

15

合肥学院《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指导书》 四、实验内容

1、基于IIS构建FTP服务器

1)安装IIS的过程与实验二安装IIS过程类似。须确保在如图3-1所示的“Internet 信息服务的子组件”列表中选中“文件传输协议(FTP)服务”。

图3-1 安装IIS中的FTP服务

2)打开“开始”——>“控制面板”——>“管理工具”——> “Internet信息服务”,打开IIS控制台。如图3-2。

图3-2 安装完成的FTP服务

3)单击“默认FTP站点”,在右键快捷菜单中选中“属性”,打开“默认FTP站点属性”对话框,如图3-3

在“FTP站点”选项卡中,需要修改“描述”为容易识别的标识,如“工具软件FTP”,IP地址修改为当前主机的某个IP地址(在主机具备多IP地址的情况下)。如本机修改为

16

合肥学院《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指导书》 私有地址“192.168.1.100”,“TCP端口”为默认的FTP端口“21”。

图3-3 设置FTP服务的站点属性

4)在“安全帐号”中选中“允许匿名连接”,如果对于客户端登陆时需要进行身份验证,则可通过“浏览”来选中服务器的Windows用户。 如图3-4

图3-4 设置安全账号属性

5)在“消息”选项卡中添加FTP服务器的登陆欢迎信息和退出信息,如图3-5

17

合肥学院《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指导书》

图3-5 设置消息属性

6)在“主目录”选项卡中选择FTP服务器向外提供服务的主目录,此处可选择“此计算机上的目录”,通过浏览进行选择,或者选择“另一计算机上的共享位置”,这是FTP服务器向外提供服务的主目录就在其他主机上,格式为“\\\\{服务器}\\{共享名}”,在FTP站点目录下的“读取”、“写入”、“日志访问”对FTP站点的权限进行配置,如在此处,我们出于安全考虑为匿名anonymous用户通过分配“读取”而不分配“写入”如图3-6所示

图3-6 设置主目录属性

2、FTP服务器的测试:

1)打开 “开始”——>“运行”——>在运行框中输入“cmd”进入MS-DOS模式,在光标处输入“FTP 192.168.1.100”,如图3-7

18

合肥学院《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指导书》

图3-7 测试FTP服务

2)输入匿名帐户anonymous,密码为空,同时可通过FTP的命令对FTP服务器进行操作,如图3-8。

图3-8 用匿名账号进行测试

3)此外还可以通过IE和一些FTP客户端软件来访问,如FLASHFTP、CUTEFTP等 至此FTP服务器可以正常使用了。 3、基于第三方软件SERV-U构建FTP 1)将软件压缩包解压至硬盘某一分区内 2)运行ServUDaemon.exe 3)运行ServUTray.exe

4)打开 Serv-U,双击“本地服务器”后点“许可-输入密钥”,然后将注册码复制进去。 5)开始配置SERV-U

(1)建立域,右键点击“域”打开如图3-9,并输入本机IP地址,如“192.168.0.1”;

19

合肥学院《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指导书》

图3-9 配置Serv-U 的IP地址

(2)点击“下一步”,打开如图3-11,并输入本机域名;

图3-10 配置域名

(3)点击“下一步”,打开如图3-11,并输入本机端口。

图3-11 输入本机端口 (4)点击“下一步”,打开如图3-12,取默认值。

图3-12 配置域类型

(5)至此完成SERV-U的基本配置

(6)点击“用户”添加用户,在输入框中输入用户名,如图3-13

20

合肥学院《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指导书》

图3-13 配置域名

(7)点击“下一步” ,在输入框中输入密码,如图3-14

图3-14 配置密码

(8)点击“下一步” ,输入“主目录”路径,如指定为“C:\\Inetpub\\wwwroot”,如图3-15

图3-15 配置域名

(9)点击“下一步” ,选择锁定主目录,如图3-16

图3-16 配置主目录

21

合肥学院《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指导书》

(9)点击“完成” ,至此完成了SERV-U的基本配置。

五、实验步骤

1. 在Windows XP中安装IIS 2. 在IIS中配置FTP服务器 3. 在SERV-U中配置FTP服务器 4. 测试

六、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实验题目 2.实验目的 3.实验内容 4.实验过程

5.实验结果分析(包括实验的结果和其中的实验数据以及中间的调试过程) 6.实验总结 7、思考题

七、思考题:

1. 简述FTP基本概念? 2. 简述FTP工作过程?

3. 在serv-U 中如何配置不同用户拥有不同的主目录? 4. 在serv-U 中如何配置用户对某一目录的访问权限? 5. 在serv-U 中如何配置用户上传的存储空间和上传下载率? 6. 在serv-U 中如何限制某一个或某一批用户访问FTP ? 7. 在serv-U 中如何限制最大用户连接数?

22

合肥学院《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指导书》 实验四 Email服务器的配置和应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Email的基本概念 2. 熟悉SMPT和POP3协议

3. 掌握常见Email服务器的构建方法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1. 计算机(网卡)多台 2. 计算机局域网

3. Windows XP操作系统。 4. CMailServer 软件

三、实验原理

1、Email基本概念

电子邮件服务是Internet网络为用户提供的一种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服务之一。电子邮件不仅使用方便,而且还具有传递快速和费用低廉的优点;不仅可以传送文字信息,而且还可以传送图像、声音等多媒体信息文件。电子邮件的安全性能也非常的高,可以采用加密的方法来传输邮件,即使被截获了,也不能轻易的破译。

电子邮件系统是传统的邮政系统的电子化。邮件服务器就相当于传统的邮政系统中的邮局,电子信箱就相当于传统邮政系统中的邮箱。邮件服务器提供了邮件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邮件传输、邮件分发、邮件存储等功能,以确保邮件能够发送到Internet网络中的任意地方。

每个Email用户都必须赋予一个电子邮箱。每一个电子邮箱对应一个存储区,就像传统的邮箱一样,只有电子信箱的所有者才能检查或删除邮箱中的信息。每个电子信箱有一个唯一的Email地址。

Email的地址格式:用户名@主机名

23

合肥学院《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指导书》 例如: abc @hfuu.edu.cn 这里abc是用户名,用来指明用户邮箱;

而hfuu.edu.cn是主机名,用来指明邮箱所在的计算机(即域名) 2)SMTP和POP3协议的工作过程

SMTP(简单的邮件协议),用于主机之间电子邮件的传递(发送)。 POP3 (电子邮局传输协议 ),用于用户从邮件服务器获取(接收)邮件。 电子邮件系统也是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图4-1以shen@ hf.edu.cn

发邮件给zhang@bj.edu.cn为例说明邮件的传递(发送和接收)过程及其所采用的协议。

邮件发送者,邮箱为 shen@ hf.edu.cn

邮件接收者,邮箱为zhang@bj.edu.cn SMTP Internet POP3 邮件发送者shen所在的邮件服务器,域名为邮件服务器1

SMTP 邮件接收者 zhang所在的邮件服务器,域名为

邮件服务器2

图4-1 电子邮件发送和接收示意图

3、电子邮件发送过程描述:

(1)用户shen 利用计算机上的电子邮件软件编写后邮件(至少包括了发件人地址、收件人地址和邮件正文),并发送此邮件。

(2)计算机上的电子邮件应用软件将邮件交给SMTP客户进程的邮件传输模块。 (3)计算机上的smtp客户进程主动与邮件服务器1的smtp服务器进程发起要求连接的请求,连接建立好后,按照smtp协议的要求,将该邮件传输到邮件服务器1。

(4)邮件服务器1根据收到邮件的目标地址判断此邮件是否为本服务器的邮件。如果:

1)是:将此邮件保存在收件人的邮箱里。

24

合肥学院《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指导书》 2)不是:将该邮件交由邮件服务器1的客户进程。

(5)邮件服务器1的客户进程向本地申请一个临时的端口号后,向邮件服务器2(邮件服务器1是根据邮件中的目标地址来判断与哪台邮件服务器建立连接)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当邮件服务器1和邮件服务器2之间建立连接后,把该邮件按照SMTP协议要求将邮件传输到邮件服务器2。

(6)邮件服务器2收到邮件后,按照邮件的用户名将邮件存入相应的邮箱。至此,是用smtp协议进行邮件传输的过程结束。 4、电子邮件接收过程描述:

(1)用户zhang启动计算机上电子邮件应用软件,该软件中的POP3协议向邮件服务器2 请求建立连接,与邮件服务器2连接建立后,邮件服务器2上的pop3服务器进程检查该用户的邮箱,并把邮箱中的邮件按POP3要求传输到用户计算机上的POP3客户服务进程。

(2)用户计算机的POP3进程将收到的邮件交给电子邮件应用软件,供用户zhang查看。

四、实验内容

1、基于CMailsrver构建邮件服务器 (1)双击运行cmailsetup.exe开始安装。

(2)安装结束后,启动邮件服务器出现图4-2画面

图4-2 邮件服务器使用界面

25

合肥学院《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指导书》 (3)点击“工具”-----〉“服务器设置”如图4-3

图4-3 局域网服务器设置

(4)选择“作为局域网邮件服务器”如图4-3

(5)选择“单域名”,此处的“单域名”可以编辑成自己的域名 (6)点击“编辑”如图4-4

图4-4 设置邮件服务器属性

(7)至此,邮件服务器安装和最基本的设置完成。其他更多的功能要求同学们自己在实验过程中进行验证完成,在实验过程中可参看软件自带的帮助主题。

(8)测试邮件服务器,在地址栏中输入:http://192.168.1.100/mail/ 。如图4-5

图4-5 测试邮件服务器

26

合肥学院《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指导书》 五、实验步骤

1. 在Windows XP中安装IIS 2. 配置IIS

3. 建立自己的邮件服务器服务器 4. 测试

六、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实验题目 2.实验目的 3.实验内容 4.实验过程

5.实验结果分析(包括实验的结果和其中的实验数据以及中间的调试过程) 6.实验总结 7、思考题

七、思考题:

1. 简述电子邮件发送和接收的工作过程 2. 怎样修改欢迎信?

3. 如果邮件服务器安装了防火墙,应该开放哪些端口?

4. 如果用户忘记了邮箱密码,管理员如何操作帮助用户恢复密码? 5. 管理员怎么通过Web界面管理帐号?

27

合肥学院《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指导书》 实验五 以太网帧的构成

一、实验目的

1. 2. 3. 4. 5.

掌握以太网的报文格式 掌握MAC地址的作用 掌握MAC广播地址的作用 掌握LLC帧报文格式

掌握仿真编辑器和协议分析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1. 2. 3. 4.

计算机(网卡)多台 计算机局域网

Windows 2000操作系统。 仿真协议软件

三、实验原理

1、两种不同的MAC帧格式

常用的以太网MAC帧格式有两种标准,一种是DIX Ethernet V2标准;另一种是IEEE的802.3标准。 目前MAC帧最常用的是以太网V2的格式。下图画出了两种不同的MAC帧格式。

7 PR SFD 2/6 2/6 2 DA SA LEN 校验区64-1518 字 7 PR SFD 6 6 2 DA SA Type 28

Data Pad FCS LLC-PDU Pad FCS IEEE 802.3

现在少用

Etherne

图5-1 两种不同的MAC帧格式示意图

合肥学院《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指导书》 2、MAC层的硬件地址

(1)在局域网中,硬件地址又称物理地址或MAC地址,它是数据帧在MAC层传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识符。

(2)网卡从网络上收到一个 MAC 帧后,首先检查其MAC 地址,如果是发往本站的帧就收下;否则就将此帧丢弃。这里“发往本站的帧”包括以下三种帧:

单播(unicast)帧(一对一),即一个站点发送给另一个站点的帧。 广播(broadcast)帧(一对全体),即发送给所有站点的帧(全1地址)。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练习一:编辑并发送LLC帧

本练习将主机A和B作为一组,主机C和D作为一组,主机E和F作为一组。现仅以主机A和B为例,说明实验步骤。

(1)主机A启动仿真编辑器,并编写一个LLC帧。 目的MAC地址:主机B的MAC地址。 源MAC地址:主机A的MAC地址。 协议类型和数据长度:可以填写001F。 类型和长度:可以填写001F。 控制字段:填写02。

用户定义数据/数据字段: AAAAAAABBBBBBBCCCCCCCDDDDDDD。 (2)主机B重新开始捕获数据。 (3)主机A发送编辑好的LLC帧。

(4)主机B停止捕获数据,在捕获到的数据中查找主机A所发送的LLC帧,并分析该帧内容。

?

记录实验结果。

表5-1 实验结果记录表

帧类型 (S) 发送序号N 接受序号N(R) ?

简述“类型和长度”字段的两种含义。

(5)将第1步中主机A已编辑好的数据帧修改为“未编号帧”,重做第2、3、4步 。

29

合肥学院《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指导书》 2、练习二:编辑并发送MAC广播帧 (1)主机E启动仿真编辑器。 (2)主机E编辑一个MAC帧。 目的MAC地址:FFFFFF-FFFFFF。 源MAC地址:主机E的MAC地址。 协议类型或数据长度:大于0x0600。

数据字段:编辑长度在46—1500字节之间的数据。

(3) 主机A、B、C、D、F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源MAC地址为主机E的MAC地址)。 (4)主机E发送已编辑好的数据帧。

(5)主机A、B、C、D、F上停止捕获数据,察看捕获到的数据中是否含有主机E所发送的数据帧。

结合练习二的实验结果,简述FFFFFF-FFFFFF作为目的MAC地址的作用。 3、练习三:领略真实的MAC帧

本练习将主机A和B作为一组,主机C和D作为一组,主机E和F作为一组。现仅以主机A和B为例,说明实验步骤。

(1)主机B启动协议分析器,新建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ICMP协议)。

(2)主机A ping主机B;察看主机B协议分析器捕获的数据包,分析MAC帧格式。 (3)将主机B的过滤器恢复为默认状态。 (4)将主机B、D、F的过滤器恢复为默认状态。 4、练习四:理解MAC地址的作用

本练习将主机A和B作为一组,主机C和D作为一组,主机E和F作为一组。现仅以主机A和B为例,说明实验步骤。

(1)主机B、D、E、F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源MAC地址为主机A的MAC地址)。 (2)主机A ping 主机C。

(3)主机B、D、E、F上停止捕获数据,在捕获的数据中查找主机A所发送的数据帧,并分析该帧内容。 记录实验结果:

30

合肥学院《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指导书》 表5-2 实验结果记录表

本机MAC地址 报文源MAC地址 报文目的MAC地是否收到,为什址 么 主机B 主机C 主机D 主机E

五、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实验题目 2.实验目的 3.实验内容 4.实验过程

5.实验结果分析(包括实验的结果和其中的实验数据以及中间的调试过程) 6.实验总结 7、思考题

六、思考题:

1. 为什么IEEE802标准将数据链路层分割为MAC子层和LLC子层? 2. 为什么以太网有最短帧长度的要求?

31

合肥学院《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指导书》

实验六 地址转换协议 ARP

一、实验目的

1. 2. 3. 4. 5.

掌握ARP协议的报文格式 掌握ARP协议的工作原理 理解ARP高速缓存的作用 掌握相关命令的使用

掌握仿真编辑器和协议分析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1. 2. 3. 4.

计算机(网卡)多台 计算机局域网

Windows 2000操作系统。 仿真协议软件

三、实验原理

1、ARP协议简介

Internet是由各种各样的物理网络通过使用诸如路由器之类的设备连接在一起组成的。当主机发送一个数据包到另一台主机的过程中 可能要经过多种不同的物理网络。主机和路由器都是在网络层通过IP地址来识别的,这个地址是在全世界内唯一的。 然而,数据包是通过物理网络传递的。在物理网络中,主机和路由器通过其MAC地址来识别的,其范围限于本地网络中。 MAC地址和IP地址是两种不同的标识符。这就意味着将一个分组传递到一个主机或路由器需要进行两级寻址:IP和MAC。需要能将一个 IP地址映射到相应的MAC地址。

ARP协议是“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的缩写。 所谓“地址解析”

32

合肥学院《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指导书》 就是主机在发送帧前将目标网络层地址转换成目标物理地址的过程。在使用TCP/IP协议的以太网中,即完成将IP地址映射到MAC地址的过程——使用ARP协议通过目标设备的IP地址,查询目标设备的MAC地址,以保证通信的顺利进行。 2、ARP报文格式

使用IP协议的以太网中ARP报文格式。

图6-1 ARP报文格式

字段说明:

? ? ? ? ? ? ? ? ?

硬件类型:表示硬件类型,例如:1表示以太网。

协议类型:表示要映射的协议类型,例如 0x0800表示IP地址。

硬件长度:指明硬件地址长度,单位是字节,MAC是48位,长度是6个字节。 协议长度:高层协议地址的长度,对于IP地址,长度是4个字节。 操作字段:共有二种操作类型,1表示ARP请求,2表示ARP应答。 发送方MAC:6个字节的发送方MAC地址。 发送方IP: 4个字节的发送方IP地址。 目的MAC:6个字节的目的MAC地址。 目的IP: 4个字节的目的IP地址。

3、ARP的运行过程

?

ARP地址解析过程:

33

合肥学院《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指导书》 2950(config)# set vlan 1 2950(config)# set vlan 2 # 为各VLAN设置管理IP地址 2950(config)# interface vlan 1

2950(config)# ip address 192.168.1.2 255.255.255.0 2950(config)# interface vlan2

2950(config)# ip address 192.168.2.2 255.255.255.0 # 将相应端口划分到相应的VLAN 2950(config)# interface Ethernet2/1 2950(config-if)# switchport access vlan 1 2950(config)# interface Ethernet2/2 2950(config-if)# 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2. 用网络测试仪测试网络连接情况。

3. 检查PC机上是否安装了网络通信协议并进行协议配置 4. 用Ping命令做连通性实验。

5. 通过使用网络标识和网上邻居查阅网络连接和配置情况 6. 进行网络资源共享的设置

五、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实验题目 2.实验目的 3.实验内容 4.实验过程

5.实验结果分析(包括实验的结果和其中的实验数据以及中间的调试过程) 6.实验总结 7、思考题

39

合肥学院《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指导书》 六、思考题

1. 划分VLAN的好处是什么

2. 常用的VLAN配置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mm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