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论文

更新时间:2023-12-16 07:3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郑州大学毕业论文

题目: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

摘要:观察和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发生低血糖,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避免不可逆严重后果的发生。护理人员要做好各项护理预防工作,对于可能导致夜低血糖的所有诱因进行全面的了解,收集整理病人的的最新资料,并保持对病人的动态观察,从心里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药物护理等多个层面做好对老年糖尿病人的护理工作,以做到对夜间低血糖的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 夜间 低血糖 预防 护理

目录.

第一章 低血糖的概念及症状

1.1概念:。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称为低血糖,但血糖低于更低的水平才会

导致一些症状的出现,叫低血糖症.低血糖症是指,血糖低于一个特定水平,并导致一系列症状出现,诊断标准为:男<50mg/dl(<2.78mmol/L),女<40mg/dl(<2.5mmol/L)(饥饿72小时后正常男性,女性最低值),婴儿和儿童<40mg/dl(2.22mmol/L)。

1.2症状:低血糖分为两种类型:(1)肾上腺素能神经症状包括出汗,神经质,颤抖,无

力,眩晕,心悸,饥饿感,归因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和肾上腺素释放增多(可发生于肾上腺切除病人)。(2)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包括意识混乱,行为异常(可误认为酒醉),视力障碍,木僵,昏迷和癫痫。低血糖昏迷常有体温降低。引起交感神经症状的血糖降低速率较引起中枢神经症状的为快,但低血糖程度轻,无论哪一种类型,血糖水平都有明显个体差异。

第一章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原因分析 …………………………………………..1

1.1胰岛素剂量的调整…………………………………………………………….1 1.2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过量………………………………………….1 1.3各种并发症药物的大量使用……………………………………………….…1 1.4老年人身体状况差…………………………………………….…2 1.5情绪的变换………………………………………….…2

1.6加剧低血糖的药物………………………………………………………….…2 1.7其他外观原因…………………………………………………………………….….…2 第二章.老年人夜间糖尿病低血糖发生的预防…………………………………………..…2

2.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2 2.2监测血糖…………………………………………………………………….…3 2.3加强宣教…………………………………………………………………….…3 2.4饮食治疗………………………………………………………………….........4

2.5运动疗法…………………………………………………………………….....4 2.6健康教育……………………………………………………………………….5 2.7心理护理………………………………………………………………….5 2.8药物治疗的护狸……………………………………………………………….5 2.9重点交接…………………………………………………………………….…5

第三章. 老年人夜间糖尿病低血糖的治疗………………………………………………..6 3.1一般治疗……………………………………………………………………….6 3.2静脉推注……………………………………………………………………….6 3.3手术治疗………………………………………………………………………7

3.4物理治疗…………………………………………………………………………………7 第四章.结论………………………………………………………………………………………….8

致谢………………………………………………………………………………..9 参考文献…………………………………………………………………………..…………..10

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居民的饮食结构有了全面的改善,大多数居民的体力活动减少,摄入能量超过支出,能量就以脂肪的形式积存下来,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大量的糖尿病患者。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我们国家,在发达国家更是甚为严重,糖尿病的发展趋势在不断上升,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的常见病,是继心血管病、癌症之后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但目前糖尿病还不能根治,一切治疗方法都是对症治疗。因此一旦患病,往往伴随终身。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是影响糖尿病病人健康乃至生命的主要问题。在各种疾病当中,糖尿病是最需要患者有耐心和毅力的一种疾病。它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坚持自我调理饮食的生活起居,才能达到控制病情,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的疾病,因胰岛素相对或者是绝对不足或者是靶细胞素对胰岛素敏感度降低引起以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以及电解质紊乱.以血糖增高尿糖阳性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临床疾病。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严重者会造成尿毒症,因此,糖尿病病人应注意护理及预防,来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

第一章.老年人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原因分析 1.1胰岛素剂量的调整

胰岛素剂量调整的依据是患者自身血糖水平的高低,因此,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特别是血糖水平控制不好时,需要对血糖水平进行严密地监测,在此基础上才能调整好患者的血糖水平至理想状态。一般来说,最初用药必须从小剂量开始,如果血糖不是很高,开始可用早餐前10u,晚餐前8u,在应用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心慌,出汗,饥饿感,乏力等低血糖症状,并随时调整用药。一旦夜间发生低血糖症状,清晨测血糖会明显升高,这是身体的一种应激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千万不能因为清晨测血糖高而增加胰岛素用量,相反应减少胰岛素用量 。每次增加或减少的胰岛素量不宜太大,一般以2~4单位为宜,直至患者空腹血糖在4.0~6.0mmol/L,非空腹血糖在4.0~8.0mmol/L,糖化血红蛋白在6.5%左右,这样有利于减少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总之,在用药过程中,不可自行调整治疗方案。 1.2 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过量

在治疗老年糖尿病并伴随其他疾病时,如高血压病、高血脂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使血糖降低;复方降压片﹑心得安,可乐定可增强磺胺类降糖作用,导致低血糖。

老年人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性较差,用药的随意性较大,对糖尿病的初期治疗方案一直沿用不变或不经过医嘱擅自增加降糖药物种类或剂量。

因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后未进食降血糖药物应用的不合理。老年患者使用长效磺胺类药物剂量过大或随意加大药剂量: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后不进食,结果很快发生低血糖症状甚至昏迷。

1.3老年人身体状况差

由于年龄的增加,老年人身体的各个器官和代谢功能都在下降。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老年人就开始不断进补,从而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心脏负荷加重。因此老年人就很容易患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不得不靠药物来维持自己的身体。正因为身体代谢和排泄功能的下降,在服用降糖药物时则很容易出现低血糖。

1.5情绪的变换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心里承受力比青年人差得多,过度紧张、悲伤、愤怒等异常心态都会使肾上腺素水平增高,导致血糖的升高,但又因

1

为某种原因而使情绪突然平静下来则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1.6加剧低血糖的药物

老年人由于长期的病情致使自身的身体状况并不乐观,为使身体进一步康复从而增加了各种药物的使用,是药三分毒,使老年人的各个器官进一步遭到损害,这也是诱发老年糖尿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

第二章.老年人夜间糖尿病低血糖发生的预防 2.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患者的神志及活动情况。早期低血糖仅有出汗、心慌、乏力、饥饿等症状,神志清醒时,可给病人饮用糖水,或进食含糖较多的饼干或点心。如病人神志已发生改变,应该用50%葡萄糖40-60ml静脉注射,更严重时,可用10%萄萄糖持续静脉滴注。因此,护理人员对年龄较大﹑合并并发症较多者应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患者有无低血糖症状,预防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发生。

2.2监测血糖

作为糖尿病治疗策略五大方法之一,血糖监测在预防夜间低血糖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1.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实际上指的是被葡萄糖糖化了的血红蛋白(即血色素),通过测定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含量,可以反映一名糖尿病患者在以往几个月的时间内糖尿病控制状况的好坏,因此被认为是判定糖尿病长期控制的良好指标。标准的HbA1c的正常值范围为4%-6%。但对于患有贫血和血红蛋白异常性疾病的患者,HbA1c的检测结果是不可靠的。可用血糖、糖化血清白蛋白或糖化血清蛋白来评价血糖的控制。

2. 自我血糖监测

自我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可使死亡风险降低51%,并发症风险(如心脏病、中风、失明和截肢)降低32%。使糖尿病患者对自身血糖水平更加敏感,当血糖水平超出控制目标时,能降低并发症危险,并更合理地调整治疗方案。自我血糖监测的方案如下:

①因血糖控制非常差或病情危重而住院治疗者应每天监测4-7次血糖或根据治疗需要监测血糖,直到血糖得到控制。

2

②仅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控制血糖的患者,可根据需要有目的的通过血糖监测了解饮食控制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来调整饮食和运动。

③使用口服降糖药者可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餐后血糖或在就诊前的一周内连续监测三天,每天监测7点血糖(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晚餐前后和睡前)。

④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可根据胰岛素治疗方案进行相应的血糖监测:

1)使用基础胰岛素的患者应监测空腹血糖并根据空腹血糖调整睡前胰岛素的剂量。

2)使用预混胰岛素者应监测空腹和晚餐前血糖并根据晚餐前血糖调整早餐前胰岛素剂量和根据空腹血糖调整晚餐前胰岛素剂量。

3) 使用餐时胰岛素者应监测餐后血糖或餐前血糖,并根据餐后血糖和下一餐前血糖调整上一餐前的胰岛素剂量。

2.3加强宣传力度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使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了解低血糖的病因、症状及防治

方法。指导患者应随身携带饼干、糖果等,防止低血糖由轻变重发展为低血糖昏迷。 者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及家属了解低血糖反应的危害,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

2.4饮食治疗

是各种类型糖尿病基础治疗的首要措施。饮食治疗的原则是:合理控制热量,热量摄入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为宜;采取平衡膳食,食物选择应多样化,营养应合理;提倡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餐;饮食治疗应个体化,制定饮食计划;饮食控制不能采取禁食或偏食等强制性措施,防止营养失衡。

①脂肪:食物脂肪要进行分类选择。饱和脂肪(如猪油、肥肉、巧克力、酸奶、奶油、鸡鸭皮等)尽量少用,多不饱和脂肪(如大豆油、玉米油、葵花子油、蛋黄酱、色拉油等)可用,单不饱和脂肪(如橄榄油、花生酱、果仁<花生、杏仁、腰果、开心果>)最适宜食用,反式脂肪酸限制食用。糖尿病人不宜采用高脂肪饮食,脂肪的摄入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脂肪的日摄入量应占总热量的20~35%,甚至更低些,若按公斤体重计算,不宜超过1g/(kg.d)。

②碳水化合物: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0%-60%。糖尿病病人每次应摄入富含膳食纤维地食物如燕麦片、新鲜蔬菜(蔬菜食品)等

3

③蛋白质:肾功能正常者,推荐蛋白质的摄入量占总能量的10%-15%。但对于肾功能不好的患者,我们应适量限制膳食中的蛋白质,以减少肾脏损害。若使用高蛋白膳食,可能加重肾脏的高滤过状态,同时增加体内有毒的氮代谢产物的产生和潴留,从而导致肾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④饮酒: 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饮酒。服用磺脲类、双胍类口服药或使用胰岛素时,如大量饮酒,则会明显增加或延长药物疗效,极易引起低血糖。

⑤食盐: 食盐过多会引起血液粘稠度上升,使糖尿病病情加重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足等)发生。因此,食盐摄入量限制在每天6g以内,高血压患者更应严格限制摄入量

2.5运动疗法

运动可以通过消耗能量等多种途径使脂肪减少,体重减轻,使胰岛素与受体的亲和力增强,从而提高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2型糖尿病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是肥胖。因此,运动有利于减肥和增强体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延长寿命。但是,运动要量力而行,要在自己感觉良好或血糖值在相对稳定时进行,因为血糖过低过高对糖

尿患者均不利。另外,在运动前患者应随身携带一张医疗卡,上面标明患者的姓名、住址、联系电话、联系人姓名、患病情况等,以便于在运动中万一出现意外可以及时发现与救治。运动要遵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并且密切观察自身运动时身体情况的变化,如果发现不良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调整运动量,以保证运动安全。

2.6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加强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的认识,告诉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原

因及处理对策,加强老年患者对自我监测和防护的培训,教育患者一定要严格遵医嘱,不得擅自增、减药量,身上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以备低血糖发生时的应急。嘱患者要平衡饮食,适量运动,充分了解睡前血糖监测及增加夜间血糖监测的重要性。

2.心理护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因病程长,需要终身治疗和控制饮食,并发症多且重或病情经常反

复治疗效果不佳而产生悲观情绪,对健康失去信心,他们对治疗产生对立态度,认为无药可医迟早都是死,自暴自弃,不配合治疗,对医护人员不信任表现出一种冷漠、无动于衷的态度。

认为长期服药和反复住院治疗,给家里增加了不小的经济负担,造成家庭经济拮据而

4

感到自责,所以当出现早期低血糖时不愿告诉家人及护理人员,希望自己能战胜,忽

略了低血糖的严重性。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当正确分析患者的心理活动,

一切从患者的健康出发,针对患者的具体行为表现,做耐心细致周到工作,详细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在与患者交流时要注意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多用安慰、鼓励的语言。要教育患者及其家属正确认识疾病,保持开朗、愉快的心情,树立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2.8药物治疗的护理

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降血糖药物的原理,剂量,用法及用后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用药过量可引发低血糖。对使用胰岛素患者,要教会患者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注射部位及使用时间,对不同剂型种类的胰岛素不可随便混用或互换,当混合使用胰岛素时,要先抽吸短效胰岛素,后抽吸长效胰岛素。避免长效胰岛素混入短效胰岛素内使短效胰岛素药效降低。对不能及时进餐的患者,要推迟给药时间,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对合理并使用其他药物者,要密切监测血糖的变化,嘱患者不要随意增减药物。 2.9重点交接班

护士在交接班时,一定要详细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如饮食、运动、降糖药使用情况及患者的心理状态。如患者有食欲不佳、热量摄入不足、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者、急性胃肠炎都有可能发生低血糖,应重点观察,监测睡前血糖,以防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第三章.老年人夜间糖尿病低血糖的治疗 3.1一般治疗

通常急性肾上腺腺素症状和早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给予口服葡萄糖或含葡萄糖食物时能够缓解。胰岛素或磺胺药治疗病人若突然出现意识混乱,行为异常,建议饮用一杯果汁或加3勺糖的糖水,应告诉病人家属这些处理办法。一杯牛奶亦可奏效。建议胰岛素治疗病人随时携带糖果或葡萄糖片。使用磺酰脲类治疗病人时,尤其是长期用氯磺丙脲,若饮食不足,可在数小时内反复出现低血糖。当口服葡萄糖不足以缓解低血糖时,可静脉推注葡萄糖或胰高血糖素。

5

3.2静脉推注

当病人神志发生了改变,应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l。更严重时可用10%葡萄糖持续静滴(可能需要20%或30%葡萄糖)。开始10%葡萄糖静滴几分钟后应用血糖仪监测血糖,以后要反复多次测血糖。调整静滴速度,保持血糖水平正常。对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儿童,开始治疗用10%葡萄糖,以每分钟3~5㎎/㎏速率静滴,根据血糖水平调整滴速,保持血糖水平正常。

3.3手术治疗

历经全球糖尿病医学领域20多年的潜心研究和临床实践,胃转流(GBP)手术已经发展为成熟的糖尿病治疗方法,同时也是唯一可以实现临床治愈Ⅱ型糖尿病的唯一方法。胃转流手术的独特之处在于改变了食物的生理流向,通过胃阻断、胃肠吻合、肠肠吻合等步骤而完成。术后,患者身体的胰岛素抵抗现象消除,并且手术后食物的流经方式还能促进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细胞凋亡并使之增殖,胰岛功能恢复,糖尿病得到治愈。

除了血糖正常以外,患者伴有的一系列的并发症得到了很好的康复。比如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皮炎、糖尿病性功能障碍、高血压、高血脂等都逐渐痊愈。杜绝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避免了致残、致死情况的出现。

胃转流手术(GBP),创伤小,风险低,恢复快,无复发;术后大部分患者都在出院前血糖恢复正常,停用了降糖药物和胰岛素;小部分患者康复时间稍长,这主要是看患者术前的胰岛功能损害程度。早治疗的病人,恢复就会更快更彻底。

3.4物理治疗

使用先进的物理治疗仪来治疗低血糖反应的发生也是一种不错的办法。但应正确使用该仪器,否则易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所以,糖尿病患者还要注意每天自我检查

双脚。

小结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因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者相对不足以及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症。老年糖尿病人不论是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剂,或是合并器官衰竭(肾衰竭)或是饮食活动量变动性差异太大,都极有可能造成低血糖。如果对于糖尿病认识不足、药物使用不符合要求、饮食失衡、运动过量、或面临低血糖而不会处理,有可能造成低血糖症,重则昏迷不醒;反之为了怕低血糖发作,反而不敢严格控制血糖,而导致急性高血压合并症;因此需要知道预防低血糖发作的症状与处理方法,则可以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

6

致谢

【参考文献】

[1]周建,喻明,贾平伟等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及日间血糖波动幅度[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吴国京,麦一峰,罗薇等动态血糖监测讨论2型糖尿病患者睡前血糖和夜间低血糖的关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3]陈新岩,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4]齐林,郝德军,王燕,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临床试验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5]朱明贞。糖尿病肾病治疗方法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mh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