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与健康

更新时间:2023-03-18 20:42:01 阅读量: 人文社科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捏脊的作用、怎样捏脊?

它有调阴阳、理气血、合脏腑、通经络、培元气的作用。实际上我们分析一下它的功用就可以发现,捏脊的作用特别广。因为一切先后天的虚损不足之症,简单说就是虚症,需要用补法的,我们基本上都可以用捏脊。所以捏脊的适用范围非常非常广。现在大量的实验研究也证实小儿捏脊有多种治疗作用。比如曾经有人做过一些实验观察,认为捏脊能够提高小肠重吸收功能;捏脊可以对贫血的患儿有提高血红蛋白含量的作用;捏脊能够改善血动力,血流变,有这个作用。但是要注意,一般捏脊主要是向上捏的,向上捏基本上起补的作用,补大家都知道主要是对虚症而言的,还有一定能够偏于生热,所以要注意运用捏脊的时候,凡是实病,或者是热症这两种情况我们相应地要慎用。不是说不能用,很多时候比如有实症,有热症了我也在用捏脊,但是我加了一点其他的,有清热的或者是治实症的这些穴位,可以调节佐治一下,这样用起来就很安全了。我取它的长处,然后用别的办法佐治它的短处,所以总体来看捏脊的应用范围非常广。

1、捏脊的部位为脊背的正中线,从尾骨部起至第七颈椎。即沿着督脉的循行路线,从长强穴直至大椎穴。如头面部症状明显(目红赤、痒涩羞明、鼻腔红赤、牙齿松动、牙龈溃烂、面黄肌瘦、唇红烦渴、面红烦急、惊悸咬牙等)者,可捏至风府穴。捏拿完毕,再按肾俞穴。

2、施术时患者的体位以俯卧位或半俯卧位为宜,务使卧平、卧正,以背部平坦松弛为目的。

3、在捏脊的过程中,用力拎起肌肤,称为“提法”。每捏3次提一下,称“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一下,称“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单捏不提。其中,单捏不提法刺激量较轻,“捏三提一法”最强。

4、施术时可根据脏腑辨证,在相应的背俞穴部位上用力挟提,以加强针对性治疗作用。如厌食提大肠俞、胃俞、脾俞;呕吐提胃俞、肝俞、膈俞;腹泻提大肠俞、脾俞、三焦俞;便秘提大肠俞、胃俞、肝俞;多汗提肾俞、照明俞、肺俞;尿频提膀肮俞、肾俞、肺俞;烦躁提肝俞、厥阴俞、心俞;夜啼提胃俞、肝俞、厥阴俞;失眠提肾俞、脾俞、肝俞;呼吸系统病症提肾俞、肺俞、风门等。

手法一: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

手法二: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

拇指在前食指在后捏多为保健,食指在前拇指在后多为治疗。建议每天做一次,一次做8-10分钟。同时捏脊的过程中不可捏提一下然后松开,应保持一路紧凑上行。

由于颈椎部难以进行捏脊,可用一手或两手的拇指指腹推擦,以加强刺激。也可以拇指与食指对应用力,捏提项后肌肉。

在捏脊的过程中,可捏住肌肉向上提,再稍稍放松,使肌肉自指间滑脱,这种做法称为“提法”。每捏3次提1次的,称为“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1次的,称为“捏五提一法”;也可单捏不提的。提起皮肤的高度应根据孩子的承受能力来决定,其中单提不捏刺激最小,“捏三提一法”所受刺激最大。

捏脊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在相应的背部穴位上用力挟提,以加强针对性的治疗效果。一般每天捏一次、连续7~10天为一疗程。疗效出现较晚的宝宝可连续做两个疗程。

1、从尾椎开始拇指往下压,食指、中指在上

2、往肩颈部方向,拇指不可离开背部

3、至肩颈部时,手顺着脊椎滑下来

二、腹摩对人体有什么好处?怎样进行?会按摩到哪些经脉和穴位?

中医认为,人体的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胃所受纳的水谷精微,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脾胃又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只有升清降浊,方能气化正常,健康长寿快乐。 现代医学认为,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系统功能,使胃肠等脏器的分泌功能活跃,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明显地改善大小肠的蠕动功能,可起到排泄作用,防止和消除便秘,这对老年人尤其需要。 经常巧妙地按揉腹部,还可以使胃肠道黏膜产生足量的前列腺素,能有效地防止胃酸分泌过多,并能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揉腹还可以减少腹部脂肪的堆积。这是因为按揉能刺激末梢神经,通过轻重快慢不同力度的按摩,使腹壁毛细血管畅通,促进脂肪消耗,防止人体大腹便便,从而收到满意的减肥效果。 经常按揉腹部,还有利于人体保持精神愉悦。睡觉前按揉腹部,有助于入睡,防止失眠。对于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按揉腹部能平熄肝火,使人心平气和,血脉流通,起到辅助治疗的良好作用。 腹部按揉的具体操作方法:一般选择在夜间入睡前和起床前进行,排空小便,洗清双手,取仰卧位,双膝屈曲,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右手叠放在左手上。先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50次,再逆时针方向按揉50次。按揉时,用力要适度,精力集中,呼吸自然,持之以恒,一定会收到明显的健身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腹部皮肤有化脓性感染或腹部有急性炎症(如肠炎、痢疾、阑尾炎等)时,不宜按揉,以免炎症扩散;腹部有癌症,也不宜按揉,以防癌症扩散或出血。揉腹时,出现腹内温热感、饥饿感,或产生肠鸣音、排气等,属于正常反应,不必担心。

腹部涉及到经脉有 任脉肾经(两条 在肚脐旁0.5寸) 胃经(两条 在肚脐旁2寸) 脾经(两条 在肚脐旁4寸)穴位(主要有 关元、气海、上脘、中脘、下脘、 天枢、大横、关元、建里、天枢 等)

三、人体五大长寿穴位

涌泉穴:

是人体少阴肾经上的要穴。它位于足底中线前、中三分之一交点处,当足趾跖屈时,足底前凹陷处。肾为“先天之本”,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肾为阴中之阴,心为阳中之阳,只有肾水充盈,人体各系统才能得以平稳运行。中医理论认为,肾藏经,主水,主骨,其功用是纳气,生髓,可管生殖发育。《难经·六十六难》言:“脐上肾间气动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内经》亦云:“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都说明,只有肾功能旺盛,才能精足,气壮,神全,人体生命力才会长盛不衰。

涌泉穴是人体长寿大穴,经常按摩此穴,则肾精充足,耳聪目明,发育正常,精力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并能治疗多种疾病,如昏厥、头痛、休克、中暑、偏瘫、耳鸣、肾炎、阳萎、遗精、各类妇科病和生殖类病。

涌泉穴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涌泉,顾名思义就是水如泉涌。水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水有浇灌、滋润之能。据人体科学研究表明,人体穴位的分布结构独特,功用玄妙。人体肩上有一“肩井”穴,与足底涌泉穴形成了一条直线,二穴是“井”有“水”上下呼应,从“井”上可腑视到“泉水”。有水则能生气,涌泉如山环水抱中之源,给人体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气场,维护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足三里:

是人体足阳明胃经上的要穴。它位于腿部外膝下三寸,距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处。

中医理论认为,胃为“水谷之海”,是人体的给养加工厂。其主要功用是受纳、消化、腐熟、摄取水谷精微以营养全身。所以,又称脾胃为“后天之本”。《中藏经》说:“胃气壮,则五脏

六腑皆壮也”。指出了脾胃消化功能对人体生命与健康的重要性。

足三里是个保健穴,经常用不同的方法刺激它,可健脾壮胃,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促进饮食的尽快消化吸收,扶正祛邪,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此穴主治:胃痛、腰痛、腹泻、痢疾、便秘、头痛眩晕,下肢瘫痪,半身不遂,膝胫酸痛,消化系统疾病。

命门穴:

是人体督脉上的要穴。位于后背两肾之间,第二腰椎棘突下,与肚脐相平对的区域。

督脉,中医称“阳脉之海”。行于背正中,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是人体诸阳经的总汇,与肾脏及脑部关系非常密切。其功用主要是督率阳气,统摄真气。金代名医张洁古言:“督者都也,为阳脉之都纲”。十二经脉中的手三阳、足三阳经均会于督脉。督脉是人体的主宰,对调节和振奋全身经脉气血起着重要的作用。

命门穴,为人体的长寿大穴。明代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说:“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认为命门的功能包括肾阴和肾阳两个方面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命门之火就是人体阳气,从临床看,命门火衰的病与肾阳不足证实多属一致。补命门火的药物又多具有补肾阳的作用。

经常擦命门穴可强肾固体,温肾壮阳,强腰膝固肾气,延缓人体衰老。疏通督脉上的气滞点,加强与任脉的联系,促进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运行。并能治疗阳萎、遗精、脊强、腰痛、肾寒阳衰、行走无力、四肢困乏、腿部浮肿、耳部疾病等症。

百会穴:

是人体督脉上的要穴。它位于头部,在两耳廓尖端连线与头部前后正中线的交叉点。

头部是人体的首脑机关和指挥部,而百会穴则是头部的调控中心。此穴举足轻重,是全身百脉的交会处,故名百会。百会穴居高临下,仰可接受宇宙的信息能量,俯可沟通全身百脉气血,下通会阴穴,是中脉的主干线,是精气神的通道,是连接任督二脉的重要关卡。现代气功实践与人体科学研究表明,百会穴是人体能量场与宇宙能量总场相交融相感应的主要通道,人体经过修炼,达到天人合一,虚空忘我的大定状态,宇宙中的能量和真气就会源源不断从百会穴进入人体。所以,古代修道人又称百会穴为天门,打开天门,成了众多修炼者追求的目的。

百会穴即是长寿穴又是保健穴,此穴经过特殊的锻炼,可开发人体潜能,增加体内的真气,调节心、脑血管系统功能,益智开慧,澄心明性,轻身延年,青春不老。并能治疗头痛、眩晕、脱肛、昏厥、低血压、失眠、耳鸣、鼻塞、神经衰弱、中风失语、阴挺等症。

神厥穴:

即肚脐,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它位于命门穴平时对应的肚脐中。

神厥穴,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是人体的长寿大穴。神厥为任脉上的阴穴,命门为督脉上的阳穴,二穴前后相连,阴阳和合,是人体生命能源的所在地,所以,古代修炼者把二穴称为水火之宫。现代气功实践与人体科学研究表明,神厥穴是先天真息的唯一潜藏部位,它易于结丹、养胎。人们通过气功修炼,可启动人体的中点、极点和重心。古今气功修炼家都认为,人体下丹田的准确位置就是神厥穴。

神厥穴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我们知道,母体中的胎儿是靠胎盘来呼吸的,属先天真息状态,婴儿脱体后,脐带即被切断,先天呼吸中止,后天肺呼吸开始。而脐带、胎盘则紧连在脐中,没有神厥,生命将不复存在。人体一旦启动胎息功能,就犹如给人体建立了一座保健站和能源供应站,人体的百脉气血就随时得以自动调节,人体也就健康无病,青春不老。经常对神厥穴进行气功锻炼,可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

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并对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泄痢脱肛.中风脱症等有独特的疗效。

四、胃痛分哪几种,

1.实治则:疏通瘀滞,和胃止痛

处方:中脘 内关 足三里

方义: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所会,可以健运中州,调理气机;内关宽胸解郁,行气止痛;足三里乃足阳明胃经合穴,"合治内腑"可疏调胃气,导滞止痛。

随证配穴:寒邪犯胃配胃俞,饮食停滞配梁门,肝气犯胃配太冲,气滞血瘀配膈俞、公孙。

2.虚治则: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处方:中脘 脾俞 胃俞 足三里

方义:脾胃虚弱,中阳不振,运化失职,升降失常,取胃之募穴中脘,健运中州,理气止痛;配胃俞,俞募相合,和胃健脾;脾俞乃脾经背俞穴,温运中焦;足三里为胃之合穴,调理脾胃,理气止痛。

随证配穴:虚寒甚配气海、关元,胃阴不足、虚火上炎配内庭。

通过以上穴位应该可以解决~有句话叫肚腹三里留,也就是说足三里是个很关键的穴位.它的位置在小腿前外侧,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此穴主治甚广,为全身强壮要穴之一,能调节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mf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