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东北地区“四大古族”的质疑

更新时间:2023-05-28 08:3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对东北地区“四大古族”的质疑

对东北地区“四大古族”的质疑

——六谈中国“民族——混沌学”(之一)

宫 玉 海

上次提到《东北古代民族·考古与疆域》(以下简称《东域》),在民族理论与实践上的矛盾与混乱。在进入古代民族分析时,这些特征显得更为突出;特别是把东北地区归纳为四大语系族群上,更是一榻胡涂。1、汉语族系;2、肃慎语族系;3、秽貊语族系;4、东胡语族系。这种分法简直是胡乱分类,毫无历史和科学依据。

首先,汉语族,《东域》认为它是以中原人为基础的;严格说它是“外来”的,“属于这个系统的有汉族以前历朝的中原人在东北建立的侯伯国、郡县、……以及中原迁来的……地方封建割据政权”,什么意思?中原人跑到东北来“跑马占荒”,还是“入侵”?那就是说,古代东北地区原来没有汉族人,而是“外来入侵者”。这就背离了史实。从上古开始,东北地区一直和中原地方连成一片,那时并没有“万里长城”和“柳条边”。《东域》说:“东北是我国四面八方一体结构中的不可分割部分”;而在民族部分一开头,就一刀切开,这实在是一大混沌。

其次,肃慎语族。《东域》不懂“肃慎”乃是一个地域名称,并不特别指哪个族;“肃慎之国”有时是这个族,有时是那个族。随着时空的不断变化,内容有所不同;但其主体则为汉族。如黄帝之子少昊“邑于穷桑”,建立“穷桑之国”,也就是“邑于肃慎”、建立“肃慎之国”。又如:“肃慎之挹娄”、“肃慎之扶余”等,均以肃慎为地域而言。就语言来讲,他们说的是什么话呢?是汉语呢?还是满语呢?还是蒙古语呢?也许还会有古英语和俄语,以及日本语呢?朝鲜一词,就是肃慎的另写,而读音相同,是可证明这一点的。

再次,秽貊语族。《东域》把这个系统纳入了夫余、高句丽、沃沮,秽貊;还认为夫余和高句丽是在东北最早建立的奴隶制政权。且不说政治体制,就说“最早”,如果夫余最早在黑龙江流域居住,还大体说得过去,那高句丽算什么“最早”呢?它的出现只不过在两千年前,这也算“最早”么!再说,高句丽的语言

对东北地区“四大古族”的质疑

是什么语言呢?它自称是颛顼的后代,《好大王碑》又刻的是汉字隶书体,这又怎么解释呢?再说,秽和貊有时分称,那么貊又算什么“语族”呢?

最后,东胡语族。“东胡语族主要是戎狄和东夷人融合而成的”。什么是戎狄?黄帝之子“始均生北狄”,那是什么族呢?什么是东胡?东胡不是胡人,胡人就是匈奴,为炎帝后裔。东胡是《大荒北经》中的“胡不与”国,就是黄帝之孙、应龙之子“司幽之国”;就是慕容家族。他们又怎么和戎狄融合的呢?什么是“东胡联盟”?乌桓、鲜卑和室韦、契丹、蒙古又是怎么从这个“联盟”中分离出来的呢?乌桓本是汉人,曹操灭乌桓,其人民大部分散入中原,语言、生活几无障碍。史说“黄帝之孙封于祝”,就是黎武夫及其子孙封于祝粟——哲里木一带,主要目的就是牵制勾龙氏——匈奴前身之主体。乌桓就是无怀、吴回;伏羲时代无怀为西方之国,在乌克兰一带;颛顼、帝喾时代,命黎为土正,居北,司地,至于无怀,称吴回,封于祝后称乌桓;回、怀、桓读音相通。而其孙长狄(长黎)——瞍瞒——寿麻人,身材高大,奉其祖命居于辽西至华东一带;春秋时被齐恒公率诸侯军队打败后,出海谋生。大禹时长狄就是汪罔氏(昂昂溪)之国,黄帝时,又叫防风氏。

再说,这一系统后来出现辽朝;辽人萧性,正是少昊之后裔。现在的蒙古族也属汉藏语系,可以归入东胡系统;但和汉人难道不属于同一语族么!上次说过,鲜卑就是锡伯,是周人之后,“其语言、习俗与乌桓同”。又怎么可以说:“肃慎系、秽貊系、东胡系不仅各自语言、习俗不同,而且他们不是多元的族融合而成为同一语言、习俗的集团”;那么如果进一步“融合”,不就全一样了么!就一般常识来说,人类是从少数发展成为多数的;而照《东域》的“研究”法,岂不是越往古代推溯,族类就越多么?就象一棵树倒置一样,简直不可思议!

像这样的一榻胡涂,竟然成了“权威”性的东西,一些“史话”纷纷竞抄,什么“四族竞进”,“四族源流”;而广大读者就无权参与讨论了。因为他们无法从“混沌”中走进走出。历史、考古、民族等领域,如果以这类东西为指导,那只能任其“伊云胡底”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m8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