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华人

更新时间:2023-12-23 09:42: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尤哈娜 印尼华人与文化交流 浙江大学

印尼华人与文化交流

摘要: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宗教的国家。现在印尼大概有1288 万华人,是世界上移居华人最多的国家。如今印尼华人主要传播的地区,包括:勿里洞(Belitung)、雅加达(Jakarta) 、泗水(Surabaya)、巨港(Palembang)、棉兰(Medan)等地。印尼华人同当地居民世世代代和睦相处,共同开发,成为沟通中国与印尼之间经济和政治外交友好关系,特别是文化交流。

关键词:印尼;印尼华人;中国;文化交流

一、印度尼西亚华侨华人的历史

在印尼,华人是印尼的民族之一。现在印尼大概有1288 万华人,是世界上移居华人最多的国家。印尼华人一般被称为“Tionghoa”, 是从“中华” 这一中国的汉字得来的。“中华”在福建的发言,发音为“Tionghoa”。除了Tionghoa外, 他们印尼华人也可以被称为“Tangren(唐人)”因为大部分印尼华人从中国的南方来的,他们把自己称为唐人,而印尼华人从中国的北方来的把自己称为“Hanren (汉人)”。

关于“华侨”、“华人”等称问题,一直是国内外侨务界和学术界争论不休的热门话题。华侨与华人虽然具有共同的血缘、文化传统和千丝万缕的历史关系,但如今二者已经变成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华侨是指在海外定居谋生的中国公民。1980 年9月1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同时具有双重国籍。据此,仍保留中国国籍的旅外侨民称为华侨、而已经加入外国国籍的原华侨则自动丧失中国国籍,他们称为华人或华裔。

中国任何时开始移居印尼,这一直是中外华人学家至为关心的问题。根据《后汉书。地理志》的记载。因为爪哇特别是苏门答腊处于中印海上交通线上,因此公元前中国人到印尼进行贸易不能完全排除。但是一般都认为东普高僧法显是最早到过印尼的中国人。虽然他是从陆路前往印度求经, 在取海道返国时于公元411年在印尼停留了五个月。但世纪三十年代,在印尼好些地方发掘很多汉代的陶瓷器和其他文物,而认为早在纪元以前,二世纪已经中国人到过印尼。有人指出在苏门答腊南部出青铜鼓与汉代的青铜鼓为雷同, 并认为这种青铜鼓是住在苏门答腊南部的中国人制造的。

在元朝时期, 在爪哇出现的满者伯夷(Majapahit)是印尼群岛空前很大的王朝与中国交往频繁, 中国商人不仅在苏门答腊(Sumatera)、爪哇(Jawa)和加里曼丹 (Kalimantan)活动, 而且远至摩鹿古群岛(Maluku)、帝汶岛(Timor)等地。1293年,

尤哈娜 印尼华人与文化交流 浙江大学

在勿里洞(Belitung)开始有华侨村落了。当然,无论移民人数还是经营规模上很少, 但后来华侨社会的形成定了基础。明朝时期, 中国有很大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因此,对印尼华侨与他们的活动有利。郑和下西洋以及明代中国民间商人和华侨对印尼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所作的贡献,至今在三宝垄为郑和的遗迹有三宝庙,供奉郑和像,华侨和当地人都带来此。根据《瀛涯胜览》1413年,随郑和同行的马欢所写:杜板(Tuban)居民约有千户,其中有很多广东和福建漳州人流在这里。杜板东边的革儿昔(Gresik)原为沙滩之地,自从有华人来这里地居住后, 遂名“新村”, 华人住户约千家, 村主也是广东人。在满者伯夷的时期,“中国铜钱通行使用”,表现那一时期中国商人及移民在爪哇已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后来,由于中国海岸线漫长以及印尼华侨社会已经形成,当政者无法完全阻止东南沿海民间的海上贸易以及国人出洋谋生和移居海外的活动。

二、印尼华人的地区分布

大部分印尼华人居住在爪哇岛,其他印尼华人居住在巨港(Palembang)、棉兰(Medan)、邦加 - 勿里洞(Bangka Belitung)、楠榜(Lampung)、龙目岛(Lombok)、西加里曼丹(Kalimantan Barat)、南苏拉威西(Sulawesi Selatan)和北苏拉威西(Sulawesi Utara)。一般中国人在印尼从中国东南部来。他们在印尼开始建自己的民族包括:客家族(Hakka)、海南族(Hainan)、福建族(Hokkian)、广东族(Kanton)、福州族(Hokchia)和潮州族(Tiochiu)。印尼华人的地区分布如下表所示:

印尼华人的地区分布

印尼华人的民族 客家族(Thongnyin/Hakka ∕Khek) 地区 邦加 - 勿里洞,亚齐,巴淡岛,南苏门答腊,,楠榜,西爪哇,西加里曼丹,马辰,南苏拉威西,万鸦老,安汶和查亚普拉。 巴厘,北干巴鲁,巴淡岛和万鸦老。 棉兰,泗水,廖内,巴东,占碑,南苏门答腊,明古鲁,爪哇,巴厘(登巴萨和Singaraja),马辰,松巴哇,古邦,望加锡,肯德尔,中苏拉威西,万鸦老和安汶 雅加达,望加锡和万鸦老 海南族(Hainan) 福建族(Tenglang/Hokkian) 广东族(Konghu/Kanton)

尤哈娜 印尼华人与文化交流 浙江大学

福州族(Hokchia) 潮州族(Tengnang/Tiochiu) 班扎尔马新和爪哇(万隆,井里汶和泗水) 棉兰,廖内,廖内群岛,南苏门答腊和西加里曼丹(坤甸和Ketapang)。 蒙娜丽莎.奥古斯丁(Monalisa Agustinus)的印尼华人认为,实际上印尼华人有各种各样民族像存在中国一样。大部分印尼华人来自中国福建省和广东省,两省高度分散的农村地区。根据一位著名人类学家Puspa Vasanty, 每一个中国人都移民到印尼,他们带来他们自己的文化随着语言交流。16世纪到19世纪中期,在印尼福建族 (Hokkian) 移民开始蔓延过来的, 他们来自福建省南部。以前福建省在中国这个地区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东部频临海洋因此可以很容易进行与其它国家的贸易往来。印尼华人福建人与后裔,广泛吸收了印尼的文化。他们主要分布在印尼东部,如:爪哇岛和苏门达腊岛。在印尼大部分福建人(Hokkian)很有名当商人,他们一般开铁器店、药店、布店、具店、食料店等等。印尼华人潮州族(Tiochiu)从中国南部广东省的汕头市到印尼来。在西加里曼丹潮州人一般当工人在种植园工作。印尼华人客家人最多迁移到海外。他们的主要地区在广东省的北部,在广东省的北部客家人的生活不太好,所以他们从1850-1930 开始迁移到东南亚国家包括印尼。在邦加-勿里洞(Bangka Belitung)许多客家人(Khek)选择当工人在煤矿业工作。在印尼的爪哇地区,广东人(Kanton)一般做木匠工作。从分布地区来看,在印尼福建人及客家人占多数,而海南人和福州人占很少。下面是区域的印尼华人的起源的图片:

尤哈娜 印尼华人与文化交流 浙江大学

三、印尼华人与文化交流

文化是一个族群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一个族群赖以生存、发展和保留自己族群特性的一种东西。数百年来,华人移居他国,已形成许多大小族群,成为当地国家的少数民族,对当地国家和社会以及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印尼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由大小300多个族群“Suku Bangsa”组成的。华人族群是印尼第三大族群,华人社会也是客观存在的,华人族群也有着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习俗。印尼作为一个多元民族、多元社会和多元文化的国家,华人族群保留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习俗,是符合联合国人权宣言精神的,也给当地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他们的文化包括:艺术建筑、语言、食品、艺术、等等。

1. 印尼华人的艺术建筑

从19世纪到现在,在爪哇岛很多建筑物有中国的影响。在印尼唐人街(china town)称之为“Pecinan”或以荷兰语称为“Chinezen Wijk”。一般印尼的“Pecinan” 被发现在城市的战略贸易领域。印尼的“Pecinan”分布地区包括泗水、雅加达、三宝垄、等地。在印尼的“Pecinan”可以发现很多印尼华人的建筑物,如华人房子、寺庙、和亚弄巷(ruko)。每个建筑物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说在印尼华人房子有独特的屋顶形式和印尼华人寺庙有独特的色彩运用。每个人都知道中国建筑屋顶形式最容易认出来。悬山顶是印尼华人一般房子中最常见的形式,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 脊,又称挑山顶,(如图2与图3)。华人的建筑色彩有象征意义,常见用红色和金黄色。红色被广泛用于室内装饰,通常用于支柱大楼。红色与金黄色的意义是相关的繁荣和好运。(如图4与图5)。

图2

图3

尤哈娜 印尼华人与文化交流 浙江大学

图4.金德院庙-雅加达 图5. 室内装饰

2. 印尼华人的语言与食品

印尼华人语言有很多发言代表在印尼,分福佬话或 闽南话(Hokkien dialect)、粤话(Cantonese dialect)及各家话(Hakka dialect)为主。少部分印尼华人用潮汕话和莆仙话交流。1982年,大概有200万人以各种汉语发言为母语,包括:说闽南话700.000人,说客家话640.000人,说普通话460.000人,说粤话180.000人,说莆仙话20.000人和其他说印尼语。

中国食品在印尼非常受欢迎。大部分印尼的食品有中国的影响。在语言方面,则使印尼语吸收了大量华人的发言,包括:闽南话、粤话及客家话借词用于各种各样的食品。现在印尼人常常用这些借词在日常生活,这些借词也很有名。因为他们已经成混合跟印尼语,可以说当地的语言。印尼中的闽南话借词用,例如“Bakpau”(馒头)、“Bak”(肉)、“Pecai”( 包心菜)、“Mie”(面)、“Kwetiau”( 粿條)、“Kuachi”( 瓜籽)、“Fuyunghai”( 芙蓉蛋)、“Lumpia”( 润饼)、“Pangsit”(扁食)、“Tahu”(豆腐)、“Tauge”( 豆芽)、“Swike”(水鸡)、“Bakpia”(肉饼)等等。印尼中的粤话借词用,如:“Sohun”(粉丝)、“Siomay”(烧麦)等等,图片如下:

图6. Siomay(烧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l7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