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选择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03-03 20: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理科硕士研究生00年题目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A卷〉 1.指出下列说法中的错误项。
A \自然辩证法\一词可以指恩格斯的一本著作
B \自然辩证法;一词可以指以自然科学和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C \自然辩证法一词可以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哲学 D自然辩证法\一词可以指唯物辩证法 2.对著名科学家的哲学倾向进行分析,宜采用的方法是
A·将其置于职业哲学家派别之内 B·将其思想分为好和坏的两个方面 c.从中总结出己知的哲学道理 D.非A非B非C
3·将金字塔模型〈科学界分层〉与鸭梨状模型(社会分层)相比较,哪种说法不正确? A.科学界分层的金字塔模型,也可以演变成鸭梨状模型
B·社会分层中的上层人士所占比例远大于科学界分层中的上层人士所占比例 C.金字塔模型反映了科学研究的艰巨性和高度创造性
D根据金字塔模型从科学界中提前鉴别出未来的精英人士,是困难的
4矛斗学革命结构理论认为,科学区别于前科学之处在于
A.有范型 B.无范型 C.描述实在 D.不描述实在
5.科学兴隆期是指
A·某国占据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地位的时间B.某国科学大发展的时棚 C 1978年以来中国科学的发展阶段D文艺复兴以来世界科学事业的发展 6.洋务运动科技引进的首要内容是
A.科技翻译B.科技教育C.军用技术 D.民用技术
7.是否具有可检验性,可以用来区分科学与 A.宗教B.艺术C.文学D.亦A亦B亦C
8.导出科学发展的指数规律的基本假定是
A.科学的发展同前一代人遗留下的知识量成比例
B·某时期科学发展速度与《天体运行论》的出版时间至该时期的距离平方成正比C.科学按几何级数发展D.A+B+C
9.罗素火鸡是对归纳原理的 A.质疑B.支持C.论证D.辩护
10.科学发展的指数规律中科学知识量的指标是
A科学书籍数B科研论文数C科学期刊种类数D重大科学成果数
11 检验蕴涵是
A·理论经过实验检验所得结果包含的内容 B·观察结果所包含的理论观点 c.从理论命题演绎出的可供经验检验的单称命题 D.非A非B非C
12.提出对未来科学中心属于社会主义的东方大陆\观战的依据是???? A.科学文化的特长周期涨落现象 B·\红灯理论\
c.科学设法与社会制度的对应 D.A+B+C 13.关于盖森事件,哪种说法不正确? A盖森在科学史大会上提交了\牛顿力学的社会经济根源\的论文 B.盖森的论文向西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c.盖森的论文开辟了科学史\外在论\研究的先河 D.盖森的悲剧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特例
14.亨普耳悖论是指 ?(A+B)
A.关于确证的四个信念放在一起有问题 B.渡鸦悖论 c.关子确证的四个信念放在一起没有问题 D.A+C 15.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A.科学知识在本质是共同体的产物 B.范式是特定科学共同体的信念和准则
C.科学共同体是科学评价和理论选择的客观准则的象征 D.科学家个体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体
16.库恩的范式包括
A.基本的科学理论B.形而上学假定C.解难题的示范方法 D. A+B+C
17.关于科学家角色的意义,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A.科学家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B.科学家角色的出现是有持续性的科学活动的标志 C,鲁班是中国科学家角色的雏形D.科学家角色的职业化使角色更成熟、稳定 18.科学家角色的职业化最早出现在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英国
19.一个检验蕴涵被确证,意味着自之导出的全称命题 A.被否证 B.被确证 C.被证明 D.非A非B
20.《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的作者是 A.默顿 B.本·戴维 C.科尔 D.贝尔纳
21.\大科学时代\的涵义是
A.职业科学家人数日益增多 B.科学日益社会化,社会日益科学化 C.科学的研究规模日益扩大 D.科学的研究对象日益复杂
22.默顿提出的科学家的四条社会规范中不包括(还有一个是无私利主义) A.普遍主义 B.公有主义 C.自由主义 D.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23.批判理性主义的科学增长模式是
A.猜想·反驳模式 B.实证式模式 C.归纳式模式 D.非A非B非C
24.关于科学界中的内部分层,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A??
A.分层意味着科学家阶层在整个全社会中的职业声望存在悬殊 B.分层说明科学界内部存在不平等现象 C.分层与科学界的马太效应有内存关系
D.无论用什么指标衡量,分层模型都是呈金字塔型
25.基础研究的先导性特点说明,基础研究经济效益的获得是 A.不可能的 B.必然的 C.直接的 D.间接的
26.可检验度取决于命题的
A.普遍性 B精确性 C.冒被证伪风险性 D.亦A亦B亦C
27.科学界内部的互动之根本目的在于:
A.获取学术信息 B.得到奖金 C.获得承认 D.促进科学事业发展
28.如何从根本上防范和控制科学界内部的越轨行为? A.加强社会舆论监督B.提高科学家的个人道德水准 C.将科学与法律密切配合
D.建立、规范科学界内部的自我控制之机制
29.批判理性主义认为,科学的最主要特征在于,它是 A.分门别类的学问B.可证实性C.可证伪性D.亦A亦B
30.以下哪种说法正确???
A.科学共同体运行的特有机制是:发现→评价→奖励 B.科学共同体中不包括非组织化、非正式化的科学群体 C.无形学院与科学学派是无法交叉的'
D.不同层次的科学共同体的规范是不相包融的
31.哥本哈根学派的领袖是
A.爱因斯坦B.尼尔斯。玻尔C.泡利D.海森伯
32.关于优先权之争,哪种说法不正确?
A.科学家争夺优先权是科学体制的动力机制 B.优先权之争是人类天性在科学界中的反映
c.优先权之争是科学体制本身高度强调创造性带来的产物 D.学术承认和荣誉是科学家从体制方面获得的最主要的报酬
33.一般认为,下一个世纪科学哲学的发展方向是更注重
A.具体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研究B.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手段的运用 c.科学哲学与科学史以及科学的社会研究等领域的结合D.A+B+C
34.关于科学奖励系统,下列说法哪个不正确?
A科学奖励在本质上既是对科学家所做贡献,又是对科学家能力的承认 B.科学家对科学的追求和对承认的需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c.科学家对承认的需求是越轨行为的直接原因
D.科学家相互交流、互换学术成果的目的在于获得承认
35.是谁提出\交换理论\
A.默顿B.朱克曼C.克兰D.哈格斯特龙
36.近现代各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科学兴隆期的平均值是 A.约80年B 80年C.110年D.70年
37.关于科学奖励的特点,哪种说法正确? A.科学奖励的奖金额与其荣誉性成正比 B.分层现象在科学奖励系统中不存在
C.在科学奖励中,物质因素越来越起重要作用
D·诺贝尔奖金的任何一个特点都不足以单独说明它取得巨大声望和威信的原因
38.关于科学奖励的层次性,哪种说法不正确?
A·科学奖励的层次性由多种因素决定,其中奖励范围对奖励声望影响较大 B.获奖者个人声望也可以提高奖励的声望 C.声望较低的科学奖励并没有实际意义
D·为保证科学体制正常运行,科尝奖励系统应使各层次科学家都受到不同层次的激励
39.科学事实是指
A.一切具有真理性的全称命题B.一切具有真理性的单称命题
c.被检验证实了的经验D.在一定时期被科学共同体确认的观察陈述
40.关于奥本海默事件,哪种说法不正确? A.奥本海默是美国的原子弹之父
B.事件表明科学家在科学与政治之复杂关系中的尴尬角色
c.事件表明科学家应专事科学研究工作,不应干涉科学成果的应用 D.政治可以对科学产生强制性控制作用
41.科学理论的辩护过程中,对理论的特设性修改 A.是允许的B.是不允许的 c.既可以采用亦可以不采用D.是否采用视具体情况而定
42.奥本海默直接领导了美国的:
A.曼哈顿计划B.氢弹计划C.阿波罗计划D.星球大战计划 43.波普的科学知识增长模式是 猜想-反驳模式
A.累计式模式B.实证式模式C.归纳式模式D.非A非B非C
44.中国的\原子弹之父\是:
A.钱学森B.邓稼先C.王淦昌D.李四光
45.盖森参加并提交论文的第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于哪年在伦敦召开? A.1911年B.1931年C.1941年D.1951年
46.哈格斯特龙把科学奖励划分为哪两种类型? A.体内承认与体外承认B.建制承认与社会承认 C.同行承认与非同行承认D.建制承认与初步承认
47.文化人类学家怀特将整个人类文化系统分为三个亚系统,下面四个选项中有三个是这三 个亚系统的名称,请选取余下的一个选项。
A.价值系统B.技术系统C.社会系统D.思想意识系统 48.科学技术在怀特的人类文化结构分析中属于
A.技术系统B.思想意识系统C.价值系统D.亦A亦B亦C
49.归纳???
A.是科学发现的唯一方法B.是科学发现的胡效方法
C.是科学证明的有效方法D.是从单称陈述导出全称陈述的方法之一
50.中国近现代科技的现代发展期是
A.从1919年到1949年B.从1919年至今C.从1949年至今D.从1956年至今
51.具有可检验性的命题必须是
A.重言式的B.模棱两可的C.有岐义的D.非A非B非C
52.下面哪个事件被视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A.中国科学社的成立B.《青年杂志》创刊C.亦A亦B D.非A非B
53.科学的两种文化含义是指其
A.物质文化与观念文化含义B.实验文化与理论文化含义 c.统文化与工匠传统文化含义D.基本含义和它演生的含义
54.当代科学哲学家普遍认为,科学知识是 A.系统化的B.真理C.非A非B D.亦A亦B
55.要正确发挥科学的思想文化功能,下面哪一条最为重要? A.专注于科学方法B.强调科学精神C.看重科学的具体知识 D.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之间的紧密联系
56.下面哪一条用来说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缺点和不足是错误的?
A.对科学含义理解偏差B.过分强调科学C.急功近利倾向D.以破代立的方法
57.技术创新是指
A.技术新发明B.技术进步C.技术与其他生产要素的新组合D.技术上的自主开发
58.明确提出科学按几何级数发展的作者是 A.恩格斯B.赖德、C.默顿D.普赖斯
59科学发展的指数规律成.立的时间是
A.1670--1740 B.15OO--1670 C.1740—1930 D.B+C???
60.科学发展的指数规律适用于
A.自然科学各学科B.一定时期自然科学的总体C.科学与技术D.某国科学技术
61.科学发展的指数规律
A.是科学定律B.是经验统计规律C.可以外推D.B+C
62.世界近现代科学中心转移的顺序是 A.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哥--美国 B.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C.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美国 D.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美国
63.最早明确提出世界技术活动中心要领并描述其转移情况的是???c A.汤浅光朝B.赖顿C.贝尔纳D.非A非B非C
64.科学具有
A.主体际性B.自我纠错机制C.非A非B D.亦A亦B
65.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判据是,某国在所取得的重大科学成果数占全世界同时期所取得的 重大科学成果数的
A.25%以上B.25%C.25%左右D.15%
66.在企业实际的技术创新中,多半是
39 以下那种说法正确?
A 科学共同体运行的特有机制是:发现->评价->奖励。 B 科学共同体中不包括非组织化、非正式化的科学群体。 C 无形学院与科学学派是无法交叉的。
D 不同层次的科学共同体的规范是不相包融的。 40 哥本哈根学派的领袖是:
A 爱因斯坦。 B 尼尔斯 · 玻尔。 C 泡利。 D 海森伯。 41 关于优先权之争 , 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科学家争夺优先权是科学体制的动力机制。 B 优先权之争是人类天性在科学界中的反映。
C 优先权之争是科学体制本身高度强调创造性带来的产物。 D 学术承认和荣誉是科学家从体制方面获得的最主要的报酬。 42 关于科学奖励系统,下列说法哪个不正确?
A 科学奖励在本质上既是对科学家所做贡献、又是对科学家能力的承认。 B 科学家对科学真理的追求和对承认的需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C 科学家对承认的需求是越轨行为的直接原因。
D 科学家相互交流、互换学术成果的目的在于获得承认。 43 是谁提出 “ 交换理论 ”?
A 默顿。 B 朱克曼。 C 克兰。 D 哈格斯特龙。 44 哈格斯特龙把科学奖励划分为哪两种类型 ? A 体内承认与体外承认。 B 建制承认与社会承认。 C 同行承认与非同行承认。 D 建制承认与初步承认。
45 关于科尔兄弟所划分的职业岗位承认 , 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实际上 , 在科学体制中,职业岗位承认比正式科学奖励更具有重要意义。 B 职业岗位承认是一种较为广泛的承认形式。
C 科学精英绝大多数在具有较高声望的职业岗位上工作。 D 职业岗位承认与正式的荣誉性承认是一一对应的。 46 关于科学奖励的特点 , 哪种说法正确 ? A 科学奖励的奖金额与其荣誉性成正比。
B 在科学奖励中 , 物质因素越来越起重要作用。 C 分层现象在科学奖励系统中不存在。
D 诺贝尔奖金的任何一个特点都不足以单独说明它取得巨大声望和威信的原因。 47 关于科学奖励的层次性 , 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科学奖励的层次性由多种因素决定 , 其中奖励范围对奖励声望影响较大。 B 获奖者个人声望也可以提高奖励的声望。 C 声望较低的科学奖励并没有实际意义。
D 为保证科学体制正常运行 , 科学奖励系统应使各层次科学家都受到不同层次的激励。 48 关于科学奖励的优势积累功能 , 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优势积累易使科学界加剧分层现象 , 造成贫富悬殊。 B 优势积累在荣誉和成就之间起循环促进作用。
C 马太效应所引起奖励分配上的优势积累与科学奖励的宗旨是吻合的。 D 心理因素上的优势积累是符合奖励的普遍性原则的。 49 关于科学界内的竞争机制 , 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优先权至上的奖励原则使科学界中出现了竞争局面。
B 竞争机制易造成垄断、重复乃至越轨行为,因此弊大于利。 C 竞争机制目的在于鼓励创造性。
D 竞争机制能导致科学界中出现合理的人力分布。 50 关于科学界的内外控制 , 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科学道德无法对科学进行内部控制。 B 外部控制比内部控制有更大的强制性。
C 任何外部控制 , 必须与内部控制相配合,才能有效。
D 科学奖励系统是内部控制的主要方式,也是外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51 率先提出 “ 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 ” 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
A .马克思 B .恩格斯 C . 列宁 D .斯大林
52 把科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对其进行定量研究的学科是
A .科学统计学 B . 计量科学学 C .科学社会史 D . 科学计量学 53 对科学进行计量研究 , 肇始于
A . 19 世纪后半叶 B . 20 世纪初 C . 20 世纪 20 年代 D . 20 世纪 60 年代 54 统计表明,只写过 1 篇科学论文的作者数大约占科学论文作者总数的 A 80% B 60% C 40% D 20%
55 根据洛特卡定律,发表 3 篇论文的科学家是发表 1 篇论文的科学家人数的 A 1/3 B 1/4 C 1/9 D 1/16
56 最早发现科学文献按指数增长,大约每 15 年增加 1 倍现象的是 A .恩格斯 B .萨顿 C .默顿 D .普赖斯
57 SCI 、 SSCI 和 A & HCI 目前已经成为科技情报和学术研究中最重要的检索工具,其特点是利用引文来检索学术文献。这种检索方法的创立者是 A 普赖斯 B 加菲尔德 C 默顿 D 赖特 58 《科学引文索引》 正式刊行于哪一年? A 1960 年 B 1962 年 C 1964 年 D 1966 年
59 研究表明, 每篇科学论文平均引证参考文献数目大约是 A 10 篇 B 15 篇 C 20 篇 D 25 篇
60 在任何一年里,大约有 35% 的论文不曾被任何文献引用,只被引用 1 次的论文约占论文总数的 A 16% B 30% C 49% D 60%
61 普赖斯认为,除评论性文章之外,凡每年被引证多少次以上的论文,即可列为 “ 经典文献 ” ? A 2 次 B 3 次 C 4 次 D 5 次
62 影响因子是指某一期刊( )发表的所有论文数与该年这些论文被引用的总次数的比值 A 前 1 年内 B 前 2 年内 C 前 3 年内 D 前 4 年内
63 物理学杂志的影响因子比生物化学、医学类杂志的影响因子要低,一般为 A 1~3 B 3~5 C 5~7 D 7~9
64 最早提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概念并描述其转移情况的是 A .汤浅光朝 B .赵红洲 C .贝尔纳 D .普赖斯
65 继承了邻近文明古国的传统,开创了古代科学发展黄金时代的是 A .中国 B .希腊 C .巴比伦 D .印度
66 人们往往把 1543 年作为近代科学的开端。这是因为在这一年发表了两部非常重要的科学著作,一部是维萨留斯的《论人体的构造》,另一部是
A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 B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D 伽利略的《托勒密与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67 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判据是,某国在某一时期所取得的重大科学成果数占全世界同期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数的
A . 1/6 以上 B . 1/5 以上 C . 1/4 以上 D . 1/3 以上 68 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科学兴隆期的平均值大约是 A . 80 年 B . 60 年 C . 100 年 D . 50 年 69 英国的产业革命发生在该国处于科学活动中心 A 之前 B 之后 C 之中 D 都不是
70 促使法国科学走向繁荣的关键性因素是
A 启蒙运动 B 法国大革命 C 拿破仑执政 D 《百科全书》的出版 71 德国科学的兴隆是伴随着( )开始的 A 柏林大学的成立 B 工业试验室的建立 C 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72 职业科学家最早出现在
A 意大利 B 英国 C 法国 D 德国
73 最早成立技术专门教育机构的西方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美国
74 最早创建国立科学研究机构的西方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美国
75 美国什么时候开始成长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
A 南北战争后 B 20 世纪初 C 第 1 次世界大战后 D 第 2 次世界大战后 76 在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中,体制形成阶段是 。 A. 从 1840 年到 1919 年 B. 从 1912 年到 1949 年 C. 从 1919 年到 1949 年 D. 从 1928 年到 1956 年
77 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被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一个阶段主要是完成了心态转变。这个阶段是指 。 A. 启蒙期 B. 形成期 C. 现代发展期 D. 非 A 非 B 非 C
78 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被划分为启蒙期、形成期和现代发展期三个阶段,现代发展期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戊戌维新运动 B. 五四运动兴起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全国十二年( 1956-1967 )科学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 79 明末清初外国传教士科学输入的主要内容包括 。 A. 数学 B. 天文学 C. 地理学 D. 亦 A 亦 B 亦 C 80 5.2 洋务运动科技引进的首要内容是 。
A. 科技翻译 B. 科技教育 C. 军用技术 D. 民用技术
81 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领袖在 1895 年至 1903 年的维新运动时期 。 A. 大力提倡和宣传科学 B. 竭力反对科学 C. 不关心科学 D. 既提倡又反对科学
82 文化人类学家怀特将整个人类文化系统分为三个亚系统,下面四个选项中有三个是这三个亚系统的名称,请选取余下的一个选项。
A. 价值系统 B. 技术系统 C. 社会系统 D. 思想意识系统 83 科学的不同层面分别属于 —— 。其中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 物质文化 B. 观念文化 C. 制度文化 D. 传统文化 84 最早在中文里使用 “ 科学 ” 一词。 A. 郭嵩焘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严复
85 在中国人中间最早从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层面去认识和宣传科学的是 。 A. 陈独秀 B. 毛泽东 C. 孙中山 D. 严复
86 把 说成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缺点和不足是错误的。
A. 对科学含义理解偏差 B. 过分强调科学 C. 急功近利倾向 D. 以破代立的方法 87 基础研究投资大、风险大、成果出来后通常 。 A. 由成果创造者专有以获取利益 B. 无偿交给公众
C. 由发布成果的中间机构(如杂志社、出版社等)代收使用费 D. 非 A 非 B 非 C 88 基础研究是一种先导性的工作, 。
A. 对其成果应该保密 B. 其成果不能无偿供他人使用 C. 其成果具有公开性特点 D. 非 A 非 B 非 C
89 在本学期的课堂教学中,以下四种提法中有三种被用于说明应用研究的特点。请选出余下的一项。 A. 应用研究具有应用性特点 B. 应用研究直接指向技术应用和生产实践
C. 应用研究同各国的国情密切相关 D. 应用研究是影响国家技术水平的关键环节 90 科学技术的生产力作用主要是通过 —— 体现出来。 A. 技术发明 B. 技术扩散 C. 基础研究 D. 非 A 非 B 非 C 91 后进赶先进成功的国家,一般是 。
A. 先基础研究后技术开发 B. 先技术开发后基础研究 C. 同等发展 D. 无规律 92 中国相对更接近世界科学前沿的研究领域是 。
A. 基础研究领域 B 应用研究领域 C. 技术开发领域 D. 都一样
93 狭义的技术创新概念和广义的技术创新概念的共同点是 。
A. 强调生产要素的新组合 B. 强调技术要素在生产要素组合中的不可缺少 C. 亦 A 亦 B D. 非 A 非 B
94 技术创新中,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形式包括 。
A. 市场创新 B. 环境创新 C. 亦 A 亦 B D. 非 A 非 B 95 在技术创新中,对技术要素利用的考虑 。
A. 同对技术要素获取的考虑无关 B. 后于对技术要素获取的考虑 C. 亦 A 亦 B D. 非 A 非 B
96 在技术创新中,技术路径不确定的前范式阶段技术开发风险大,因此 。 A. 所有都力图进行首创创新 B. 多数企业都无力进行首创创新 C. 亦 A 亦 B D. 非 A 非 B
97 在实践中,大多数企业能够追求的主要是 。
A. 重大的根本性创新 B. 渐进的演化性创新 C. 亦 A 亦 B D. 非 A 非 B 98 在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同组织创新、市场创新的关系中, 。
A. 有实力的企业都不太重视后两种创新 B. 有实力的企业重视前两种创新甚于后两种创新 D. 劣势企业应更重视前两种创新 C. 有实力的企业对前种创新与后两种创新都很重视 99 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最核心的是 。
A. 政府的支持和国家政策 B. 科技和教育部门 C. 企业创新系统 D. 基础设施和创新环境
100 改善我国技术创新政策的首要重点应该是 。 A. 加强和改善政府支持 B. 完善需求牵引系统 C. 增强科技和教育的地位 D. 支持高新技术发展
自然辩证法总结复习:
1. \自然辩证法\一词:
可以指恩格斯的一本著作,
可以指以自然科学和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可以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哲学
101、最早提出“自然辩证法”一词的是:杜林
102、恩格斯撰写《自然辩证法》手稿的理论目的是:提出研究自然的一般原则 科学概念:
4矛斗学革命结构理论认为,科学区别于前科学之处在于:其有范型 7.是否具有可检验性,可以用来区分科学与:宗教、艺术、文学 39.科学事实是指:在一定时期被科学共同体确认的观察陈述 94.科学事实是 已在认识形态上呈现为主观的
在逻辑形式上表现为单称命题
41.科学理论的辩护过程中,对理论的特设性修改:是不允许的
47.文化人类学家怀特将整个人类文化系统分为三个亚系统:B.技术系统C.社会系统D.思想意识系统 48.科学技术在怀特的人类文化结构分析中属于:思想意识系统 53.科学的两种文化含义是指其:基本含义和它演生的含义 54.当代科学哲学家普遍认为科学知识:是系统化(不全面),非真理(不正确) 64.科学具有 A.主体际性B.自我纠错机制
76.科学哲学中所讲的科学理论的评价是指:科学知识接受科学共同体批判性检验的过程 99.评价是指某个科学理论 D
A. 与背景理论是否一致B与观察结果是否一致C.内部是否一致D.非A非B非c 有没有新的内容,和实践是否相符,自恰性(内部是否一致)
107、自恰性评价是指某个科学理论:内部是否一致
80.科学的四个层面是指:体制层面、精神层面(价值层面)、解释层面、器物层面
82.科学的不同层面分别属于一一。 A.物质文化(技术文化)B.观念文化C.制度文化
92.基础陈述:构成科学发展的背景知识 科学论证方式:
9.罗素火鸡是对归纳原理的:质疑 49.归纳:是科学证明的有效方法
11 检验蕴涵是:从理论命题演绎出的可供经验检验的单称命题 19.一个检验蕴涵被确证,意味着自之导出的全称命题:不能确定 23.批判理性主义的科学增长模式是:猜想·反驳模式
29.批判理性主义认为,科学的最主要特征在于,它是:可证伪性 26.可检验度取决于命题的:普遍性、精确性、冒被证伪风险性 51.具有可检验性的命题必须是 D
A.重言式的B.模棱两可的C.有岐义的D.非A非B非C
105、科学哲学中所讲的可检验性是指:可在经验上检验的,逻辑上可能的,原则上的。 106、科学理论的先验评价是:可检验性评价,相容性评价,简单性评价 85.判决实验:是不存在的 97.观察:是可谬的
14.亨普耳悖论是指:A.关于确证的四个信念放在一起有问题B.渡鸦悖论
90.吉德曼悖论: A.涉及到科学语言与科学结论的关系问题B.是绿·蓝、蓝·绿悖论 科学发展史:
5.科学兴隆期是指:某国占据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地位的时间 21.\大科学时代\的涵义是:科学日益社会化,社会日益科学化
12.提出丁未来科学中心属于社会主义的东方大陆\观战的依据是:科学文化的特长周期涨落现象、\红灯理论\、科学设法与社会制度的对应
33.一般认为,下一个世纪科学哲学的发展方向是更注重
A. 具体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研究
B. 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手段的运用
c.科学哲学与科学史以及科学的社会研究等领域的结合
45.盖森参加并提交论文的第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于1931年在伦敦召开? 13.关于盖森事件:
A·盖森在科学史大会上提交了\牛顿力学的社会经济根源\的论文 B.盖森的论文向西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c.盖森的论文开辟了科学史\外在论\研究的先河
59.科学发展的指数规律成立的时间是:15OO--1670 C.1740——1930 60.科学发展的指数规律适用于:一定时期自然科学的总体 61.科学发展的指数规律:B.是经验统计规律C.可以外推
8.导出科学发展的指数规律的基本假定是:科学的发展同前一代人遗留下的知识量成比例 10.科学发展的指数规律中科学知识量的指标是:重大科学成果数
62.世界近现代科学中心转移的顺序是 : 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36.近现代各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科学兴隆期的平均值是:70年
65.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判据是,某国在所取得的重大科学成果数占全世界同时期所取得的重大科学成果数的25%以上
67.各有关国家完成产业革命的时间在其进入科学活动中心 D
A.之前B.之后C.之间D.或A或B或C 68.各有关国家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时间在其进入科学活动中心
A.之前B.之后C.之间D.或A或B或C 70.各有关国家出现的重要哲学家占同时期全世界重要哲学家确5%以上的时期在其进入科 学活动中心:之间
88.一个国家杰出科学家队伍的平均年龄大子50岁,该国家就:一定不处子世界科学活动中心 103、关于科学哲学的国际性权威刊物是:Philosophy of Science 中国科学史:
84.中国近代科学启蒙初期外国传教士的科学输入内容主要是:数学、天文、地理 117、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被划分为三个阶段:启蒙期,形成期,现代发现期 其中1928年到1956年是形成期,主要进步是完成了体制转变。
50.中国近现代科技的现代发展期是:从1956年至今形成期是:1928-1956,启蒙期是:1582-1928 77.\科学\这个词最初出现在:戊戌维新运动 118、康有为最早在中文里使用“科学”一词
100中国近现代科学启蒙中,在引进和输入西方科学文化方面理论工作做得最多的人是:严复 6.洋务运动科技引进的首要内容是:.军用技术
56.下面哪一条用来说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缺点和不足是错误的:
A. 对科学含义理解偏差 B. 过分强调科学 c 急功近利倾向D.以破代立的方法
52. A.中国科学社的成立B.《青年杂志》创刊被视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104、国际上于我国学术界所讲的自然辩证法的研究领域相应的主要学术领域是:科学哲学、科学史和科学技术研究
116、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变迁的四个模式中:
和其他三个差异最大的是“中国中心观”
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对现代化的渴望和追求有利于“传统—近代”模式 爱国注意和民族主义运动的不断有利于“帝国主义取向” “从洋务运动到维新运动乃至。。。。。。不是西方的进入,而是太平天国和由此引起的传统文化变革”
有利于“中国中心观”
44.中国的\原子弹之父\是:邓稼先 科学家:
2.对著名科学家的哲学倾向进行分析,宜采用的方法是
不是将其置于职业哲学家派别之内, 也不是将其思想分为好和坏的两个方面 更不是从中总结出己知的哲学道理
17.关于科学家角色的意义:
A. 科学家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
B. 科学家角色的出现是有持续性的科学活动的标志 C,鲁班不是中国科学家角色的雏形
D.科学家角色的职业化使角色更成熟、稳定
18.科学家角色的职业化最早出现在:法国 79.科学劳动的智力常数是 N/(A-a)
83.\科学发现的最佳峰值年龄\是指:发表重大科学发现数目最多的年龄段 75.\科学发现的最佳年龄”:.因学科而异
78.\最佳首次贡献年龄\:是一个统计概念,即\成名年龄\
71.杰出科学家队伍人数增长遵循指数规律的时间是:1760一-1960
86.某时期处于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国家,其杰出科学家队伍的年龄谱曲线所围成的面积, 与同时期全世界杰出科学家队伍的的年龄谱曲线所围成的面积:有一定重合 81.17世纪以来,多产的杰出科学家人数占所有杰出科学家人数的比例:在上升
73.各有关国家杰出科学家人数占同时期全世界杰出科学家人数的比例,与该国所取得的重
大科学成果数占该时期全世界所取得的重大科学成果数的比例,其变化趋势 D
A.一致B.不一致C.不相关D.亦A亦B
108、当一个理论与一个观察结果发生矛盾时,理论家一般首先:转嫁问题。 具体科学家理论及著作:
22.默顿提出的科学家的囚条社会规范是:
A. 普遍主义B.公有主义D.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无私利性 不包括“自由主义”
31.哥本哈根学派的领袖是:尼尔斯。玻尔 35.是谁提出\交换理论\:哈格斯特龙
46.哈格斯特龙把科学奖励划分为:建制承认与初步承认 40.关于奥本海默事件:
A.奥本海默是美国的原子弹之父
B.事件表明科学家在科学与政治之复杂关系中的尴尬角色 d.政治可以对科学产生强制性控制作用
c”.事件表明科学家应专事科学研究工作,不应干涉科学成果的应用”是错误的
42.奥本海默直接领导了美国的:曼哈顿计划
43.波普的科学知识增长模式是 “猜想·反驳”模式
A.非累计式模式B.非实证式模式C.非归纳式模式
58.明确提出科学按几何级数发展的作者是:普赖斯
63.最早明确提出世界技术活动中心要领并描述其转移情况的是:汤浅光朝 111、《无形学院》的作者:克兰 115、《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作者:默顿 20.《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的作者是:本·戴维 110、T.S.库恩的代表作:《科学革命的结构》 16.库恩的范式包括:基本的科学理论
112、关于科尔兄弟所划分的职业岗位承认:
实际上,在科学体制中职业岗位比正式科学奖励更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精英绝大多数在具有较高声望的职业岗位上工作, 职业岗位承认是一种较为广泛的承认形式。
114、第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苏联代表团团长:布哈林 科学界:
3·将金字塔模型〈科学界分层〉与鸭梨状模型(社会分层)相比较,
B·社会分层中的上层人士所占比例远大于科学界分层中的上层人士所占比例 c.金字塔模型反映了科学研究的艰巨性和高度创造性
D根据金字塔模型从科学界中提前鉴别出未来的精英人士,是困难的 A.科学界分层的金字塔模型,不可以演变成鸭梨状模型 15 A.科学知识在本质是共同体的产物
B.范式是特定科学共同体的信念和准则
C.科学共同体是科学评价和理论选择的客观准则的象征 D.”科学家个体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体”这句话是错的
24.关于科学界中的内部分层
B.分层说明科学界内部存在不平等现象 C.分层与科学界的马太效应有内存关系
C. 无论用什么指标衡量,分层模型都是呈金字塔型
A.“分层意味着科学家阶层在整个全社会中的职业声望存在悬殊”说法是错的
109、关于科学共同体: 它是科学共同体的产生基础是科学的职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它标志着科学活动的体制化,
其运行的动力机制是科学的奖励制度
30. A.科学共同体运行的特有机制是:发现→评价→奖励
B.科学共同体中包括非组织化、非正式化的科学群体 C.无形学院与科学学派不是无法交叉的'
D.不同层次的科学共同体的规范不是不相包融的
27.科学界内部的互动之根本目的在于:获得承认 95.关于科学界内的竞争机制
A.优先权至上的奖励原则使科学界中出现了竞争局面 C.竞争机制目的在于鼓励创造性
d竞争机制能导致科学界中出现合理的人力分布
B”.竞争机制易造成垄断、重复乃至越轨行为,因此弊大子利”是错误的
28.如何从根本上防范和控制科学界内部的越轨行为:建立、规范科学界内部的自我控制之机制 基础研究:
25.基础研究的先导性特点说明,基础研究经济效益的获得是:间接的
69.先进国家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平稳的问题处理上:总是尽力加强基础研究
74.基础研究具有基础性特点.因此,一个国家:必须先搞基础研究然后才能有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应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同时开展,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作适当安排 87.基础研究投资大、风险大、成果出来后通常 D(间接的)
A.自成果创造者专有以获取利益B.无偿交给公众
C.白发布成果的中间机构(如杂志社、出版社等)代收使用费D.非A非B非C
119、由于基础研究的创造性特点,使得它的展开非常困难,因而:更加倚赖于科学家各人的创造性工作而难于规划
91.中国相对更接近世界科学前沿的研究领域是:基础研究领域 125.基础研究的特点:基础性,先导性,创造性 技术创新:
57.技术创新是指:技术与其他生产要素的新组合
66.在企业实际的技术创新中,多半是:改创创新、.仿创创新
93.技术创新中,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形式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原材料创新
不包括:环境创新
96.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最核心的是:企业创新系统
98. A.好的企业更多地进行产品创新而较少进行市场创新 B.好的企业更多地进行工艺创新而较少进行组织管理创新 C.A+B(错误的)
D.好的企业经常不断地进行组织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
120、当前中国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结构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创新主体的位移。 121、当前我国技术创新政策中应该首先加强的重点是:完善需求牵引系统。 科学奖励:
34.关于科学奖励系统
A·科学奖励在本质上既是对科学家所做贡献,又是对科学家能力的承认 B.科学家对科学翅的追求和对承认的需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D.科学家相互交流、互换学术成果的目的在于获得承认 c.“科学家对承认的需求是越轨行为的直接原因”是错误的 37.关于科学奖励的特点
A.科学奖励的奖金额与其荣誉性不成正比 B.分层现象在科学奖励系统中存在
C.“在科学奖励中,物质因素越来越起重要作用”错误
D·诺贝尔奖金的任何一个特点都不足以单独说明它取得巨大声望和威信的原因 38.关于科学奖励的层次性,?
A·科学奖励的层次性由多种因素决定,其中奖励范围对奖励声望影响较大 B.获奖者个人声望也可以提高奖励的声望 C.声望较低的科学奖励有实际意义
D·为保证科学体制正常运行,科尝奖励系统应使各层次科学家都受到不同层次的激励
89.越是重大的发明,发明者从中获取的经济利益占由该发明带来的经济利益总和的比例:越低
113、科学奖励的优势积累功能: 它使科学界加剧分层现象,造成贫富悬殊,它在荣誉和成就之间起循环作用,心里因素上的优势积累是符合奖励的普遍性原则的。 32.关于优先权之争
A.科学家争夺优先权是科学体制的动力机制 B.优先权之争是人类天性在科学界中的反映
D. 学术承认和荣誉是科学家从体制方面获得的最主要的报酬
c“.优先权之争是科学体制本身高度强调创造性带来的严物”是错误的 科学外延:
55.要正确发挥科学的思想文化功能: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之间紧密联系最为重要
正在阅读:
自然辩证法选择题及答案03-03
宪法核心考点彩色笔记10-13
留在心底的回忆作文700字07-10
纳兰性德十大最美的经典古诗词,句句催人泪下,感人至深!07-30
电视的好处和坏处小学生一年级作文06-14
五下-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题-104-14
喜欢的句子08-02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自然辩证法
- 选择题
- 答案
- 不锈钢炉卷轧机资料
-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设 - 图文
- 江苏省靖江市2013-2014学年八年级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
- 2014年春二年级数学四基测试题四
- 国防大学考研
- 高考物理专题05万有引力与航天备考强化训练11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
-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 政治经济学(8社会主义部分)1
- 天津大学《多媒体技术》2015年12月考试期末大作业答案
- 从事职高数学教学的教师无不感到
- 2016-2022年中国汽车改装移动应用(APP)市场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 中国铁路信号机色灯信号含义大全1 - 图文
-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清华大学出版社)
-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纲要
-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2011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第2单元 2.12 定积分的概念与
- 专科《数字电路与微机原理》模拟题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