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选择(上)

更新时间:2023-03-08 05:40:10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选择(上)

课程前言

同志们好,这一讲的题目是“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面临的挑战和选择。在这个题目下,我想讲三个大的问题。

一、党中央如何看待现阶段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

第一个题目是党中央如何看待现阶段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我们这个大题目是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选择,第一个我就讲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是什么?那么回答这个问题最权威的表述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决定》中,中央有一个权威的表述,而且特别的经典、特别精练,也通俗易懂,把它概括起来,叫“三个仍然三个最”,就是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缓慢,最需要加快。那么这个“三个仍然三个最”,就把我国当前农村面临的挑战,表述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同志们在理解这“三个仍然三个最”的时候,一定要在头脑中浮现出农业、农村、农民相对应的概念来,那就是农业相对应的是非农产业,农村应对的就是城市,农民对应的就是城镇居民,大家把这三组概念对照一下,明显的农业、农村、农民,这一方面它的发展,确实是属于基础薄弱、需要滞后、增收缓慢。

中央在现阶段特别强调这“三个仍然三个最”,究竟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呢?我们在“十二五”规划时期,我们要讲“三个仍然三个最”实际上是“十一五”时期提出来的,那么我们在“十二五”时期重新强调这一点。究竟是什么样的背景?这个就要联系到我们的党的十七大,乃至往前推十六大,我们党中央规定的我们现阶段一个很具体的发展目标,这个目标就是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规定,我们要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那么这个全面小康社会它是相对着十六大的时候,在十六大的报告中,江泽民总书记他对我们在2000年的那个时候实现的小康,他有一个基本的评价,叫做“低水平不全面”,也就是说,改革开放20多年,从78年到2000年,那么2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按照小平同志“三步走”的设想,我们已经基本建成了小康社会,我们人均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GDP超过800美元了,而且经过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我们供给短缺,商品短缺这个状况已经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所以我们国家已经叫实现了小康,但是这种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

这个低水平、不全面是什么意思呢?所谓小康应该是温饱问题已经彻底解决了,应该到了吃穿不愁的程度了,老百姓这种说法老百姓都是很容易理解的,当然关于小康的标准,国家统计局有一系列的指标了,有兴趣的同志可以去查,这里限于时间就不讲这个问题了。老百姓的话就叫吃穿不愁。

到2000年来说,总体上我们的老百姓特别是城市的老百姓已经是吃穿不愁了,而且有相当一部分的人,比如说像我们的教授阶层,像比较高级的公务员,还有一些企业家阶层,他的生活都已经和发达国家相同社会阶层的人,就是教授和教授比,已经没有较大的差别了,但是我们要看,我们还有相当一部分的老百姓还不能说吃穿不愁,他还仅仅是处于温饱的水平,有一部分老百姓,按照当时的统计口径,大概还有三四千万的老百姓处于温饱不得的生活状况下。所以2000年,我们的小康叫做“低水平、不全面”。

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七大规定我们要“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这里讲的新局面,不是相对于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因为改革开放前不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后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才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那么现在中央提出来要“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这个新局面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这个新局面具体的来讲,它就是说我们要把这种低水平、不全面的小康,把它变成高水平、全面的小康社会,或者说到2020年以后,我们的普通老百姓,都要过上像2000年中国起码是中等以上这个收入阶层那样一个生活水平,让他吃穿不愁。那么我们说着眼于2020年那个全面小康的目标,那么看看2000年,乃至于我们现在2005年、2010年、2011年,我们现在说这个小康还不全面,还低水平,或者说水平不高,那么究竟差在哪里?哪块差了呢?你去看,就是差在农业、农村、农民那。

所以我们从农业上来看,我们农产品的供给基本解决问题了,但是还是经常出现问题,农产品涨价的幅度有时候比较大,为什么要涨价,还不是因为短缺吗?这个农产品方面。

还有农村,农村对照城市,很多的农村还是破破烂烂的,有时候媒体用一个夸张的说法,我们看城市像欧洲,看农村像非洲,看农民他的收入水平,相对于城市的居民来说,他的收入增长幅度还是赶不上市民的,当然2010年已经超过了,这么多年也就是这一年,从1986年以来也就是这一年,总体上往前推二三十年,农民的增收幅度总的来说没有城镇居民增收幅度大,所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就如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民收入挣1块钱,市民挣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2块5毛7、5毛8,到2009年的时候,扩大到1:3.33倍,那么这个收入差距也在不断的拉大,那么在2010年有所缩小,还是在1:3.2以上,所以城乡居民发展差距在不断地扩大。

所以我们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来说,现在中央的概括的“三个仍然三个最”已经把我们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讲的很清楚了,而且我刚才也强调了,我们讲的农业、农村发展面临挑战,绝不仅仅是农业、农村、农民的事,它是着眼于全面小康说它存在“三个仍然三个最”,可以说“三个仍然,三个最”实际上它意味着我们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它面临的挑战,它是我们党中央面临的挑战,也是我们全党面临的挑战,也是我们全中国人民面临的挑战。

二、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决策

在这样的挑战下,我们怎么样来解决“三农”问题?怎么样来改变“三个仍然三个最”?我讲的第二个大问题就是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决策。前面我用“三个仍然三个最”把这个现在面临的挑战,按照中央的精神做了最简单、也是最通俗易懂的概括,有了这个挑战已经明显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在解决这个挑战,或者说我们的选择,在这个方面我也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概括。

(一)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想是科学发展观

这个概括大体上就是这样,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政以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个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换句话说,在这个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它治国理政的基本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就是科学发展观,所以胡锦涛这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而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个胡锦涛这一届的中央领导集体是身体力行的。

大家知道,科学发展观有四层含义,“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核心”、“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从科学发展观它的四层含义,我们如果说把它详细的解析一下的话,我们都可以得出来,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必然是重中之重,当然今天由于咱们这个课题的题目,由于讲课时间限制,我们就没有必要把这个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都一一地跟“三农”问题对照出来。如果说详细地解析的话,可以一条一条地对照出来,解决“三农”问题必然是现阶段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你比如说现在我们说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那么你既然是发展,你到哪去发展?当然是哪块落后就到哪发展,哪落后?农业、农村落后,当然你要发展农业、农村,当然不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是说其他别的地方不需要发展,而是农业、农村最落后,我们就在它那发展潜力也就最大,而且它占的人口、国土面积也最多,从发展扩大内需的角度来看,农村市场要启动起来了,当然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力就大了。从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的角度来看,必然要加速发展农业、农村经济。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看,“以人为本”就要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那么由人民共享,首先应该谁?共享不等于大家都一样的享,谁要享受的更多一点?当然是农民了,为什么?因为农民在改革开放以后,他做的贡献是最大,解决了农产品短缺问题,发展乡镇企业,解决了非公日用工业品,服务业的短缺问题,然后是出口创汇,主要是靠低成本的劳动力,那么农民做的贡献很大,但是他得到的相对来说就比较少。

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角度看,当然也都要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

统筹兼顾就更不用说了,农业和工业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它就我们的身体各个组成部分一样,不可能说左手发展了,左手长的很粗壮,右手有可以瘦弱一点,这个人是不健全的。

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上来看,你要用它来指导工作,必然要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所以这里我讲这个意思,把它概括一句,解决“三农”我们要选择找到一个很好的出路,这个出路到哪去找?按照什么方法去找?以前我们一直在摸索,在探索这个问题,现在我们按照什么思路去找?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所以说解决“三农”问题最基本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观,所以我们谈到面临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个挑战,我们选择的时候,首先要想到科学发展观,这个科学发展观是我们解决“三农”最基本的指导思想,如果你忘了基本的指导思想,你就会把解决“三农”排在不那么重要的位置上,这样你可能“三农”问题就解决不了。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这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主政以来,你看他是怎么样对“三农”问题这个紧紧抓住不放的。首先我们看,党的十六大,是02年的10月份召开的,到03年召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总书记在十六届的三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了“五个统筹”,统筹城乡、统筹经济与社会、统筹人与自然、统筹内外等,“五个统筹”中的第一个统筹就是统筹城乡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03年提出了“五个统筹”。

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总书记在十六届四中全会的报告中,他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这个重要论断从理论上来看,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可以说最有价值的,有些专家评价,说两个趋向重要论断的提出,是我关于经济发展理论的一个创新。重要论断的具体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内容就是说,在一个发展中国家,它的工业化的初期要农业、农村为城市的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积累。到了工业化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之后,那要反过来,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际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那么所谓工业化到一定的发展阶段,一般来说就是工业化中期阶段。

什么是工业化中期阶段?根据发展经济学归纳出来的经验数据,就是一个国家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农业所占的比重低于20%,非农产业所占的比重大于80%,或者是通俗的说是“二八开”到了一个阶段,就应该达到了工业化中期阶段,这个时候就应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了。

那么我们国家大概是在1993-1995年这个期间,农业占GDP的比重就低于20%了,或者是游荡在20%之间,1995、1996年以后农业占GDP的比重绝对的低于20%,到现在也就是占10%左右。也就是说,我们国家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前期,就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就应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了,当然那个时候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没有发展到科学发展观的这个高度,这个阶段,所以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的认识程度还是在深化的过程当中,到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总书记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这个就是对于现阶段的城乡关系、工农关系有了一个新的理论判断,也就是说我们党已经从理论上深刻的认识到城乡关系、工农关系是一个什么样的呢?应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这一条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在认识上可以说是彻底解决了,尽管以前也都是强调“三农”问题很重要,但是这个重要还是说在遇到城乡关系、工农关系的时候,往往还是体现出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所以这种政策在理论上就得不到纠正,所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央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我们执行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理论基础。

到2005年,召开了十六届五中全会,这个五中全会的主题就是提出“十一五”规划建议,现在不是“十二五”了吗?那个时候是提出“十一五”规划建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它最大的亮点,就是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重大的历史任务,这个新农村一提出来,这可不得了。在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新农村之后,就把全党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记得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之后,不久中央就做出了一个决策,就是把全国的两千多个县长、县委书记集中到中央,比如说我们的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还有包括井冈山、浦东、延安干部学院,这都算中央,中央的干部培训机构,集中到这里来,进行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的培训教育,我当时也有幸成为这个教员之一,就是把这个建设社会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主义新农村这个任务提出来之后,全党重视“三农”问题到达了一个新的阶段,全国的县长、县委书记他是在第一线,具有的工作抓落实主要是靠他们,所以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任务的提出非常有意义。

十六届五中全会之后到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那么这个新格局实际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一个最基础的内容,这个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不能再像过去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差别化发展了,城市非农产业发展的快,农业、农村发展的慢,城镇居民比较富,农民比较穷,这个是旧格局,这个不行,那么中央说“要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个是十七大。

然后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门研究部署了农村改革发展,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很少的,就是一次全会专门研究一个方面的问题,农村改革发展这还是我们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个方面的问题,虽然再重要,也是一个方面的,这个全会专门研究了农村的改革发展,这在党的历史上是很少的,足见中央是多么重视“三农”问题,而且在三中全会做出的决定中,中央在十七大提出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在“形成”的前面加了“加快”,叫“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可见中央解决“三农”问题,从人的心情上来讲是非常急迫的,为什么要这样呢?全面小康的时间表越来越迫近了,距离2020年我们越来越近了,这个时候我们要不加快的话,到时候全面小康恐怕要打折扣,可能绝对水平要比当时高,但是可能不全面这个问题仍然解决不了,比如说那个时候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2001年的时候还没到1:3,从前几年的趋势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可能扩大到1:3.5甚至是1:4,这个都是有可能的,那个时候你怎么办?所以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来要“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个步伐。

到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主题是提出“十二五”规划的意见,现在“十二五”规划的纲要通过2011年的两会已经通过了,大家知道,这个纲要中关于解决“三农”问题有了一个新的提法,叫做“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时推进”,也就是说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同时,要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要协调推进,然后让农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可见它按照这个小康的这个标准,提出的要求就更具体了。

所以我对中央的决策过程做一个简单的小结,就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走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来解决“三农”问题。在这里面,同志要体会到,中央在解决农业、农村发展这个问题上,它的基本思路是统筹城乡发展,落脚点在统筹,也就是说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并不仅仅是农业、农村、农民的事,单靠农业、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农村、农民是解决不了“三农”问题的,如果能解决不早就解决了吗?农民还不愿意农村、农业发展起来吗?单靠它不行,所以这里面必须有一个和谐的城乡关系、工农关系,而且城市非农产业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过程中,在农民的富裕过程中要发挥领头的作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不是农村在支持你城市和非农产业了,不是说在市场交换的过程中,它不做出贡献了,那不是的。从经济的利益关系上不能再搞计划经济那一套了,不能搞以前那一套了,必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大家理解这个统筹城乡一定要按照总书记在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按照这个理论来理解中央的精神。

前面我讲了解决“三农”问题,基本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光靠基本指导思想它还不是很具体,具体的解决的路子是什么?就是统筹城乡发展,这个就比较具体了,这个属于战略性的思路,光有这样的思路还是不够的,还是虚一点,更实的那是要方针政策。因为你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而且靠以城带乡、以工促农这样一个思路来解决“三农”问题,最后还是落实在党政机关等等农业、农村工作这个方面,落实到农村经济发展,落实到农村政治、经济、文化这个社会事业中去,你要想把这个工作抓上去,特别是对党政领导干部来说,你靠什么?你得靠政策,所以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这个发展战略,解决“三农”问题要有一系列具体的方针政策。

(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解决“三农”问题的方针政策

这里我再把胡锦涛这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主政以来它的方针政策再简单的做一个梳理。 首先是公平税负,减轻农民税费负担,到2006年基本上免除了农民,也就是说因为他是农民,搞农业就有的负担,这方面的负担把它彻底的减轻了。就是2600多年的农业税到2006年彻底的废止了,这个肯定是在史书中是要记上一笔的,这个有重大的意义,这个是国家和农民的关系有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第二是大幅度的提高支农惠农的政策力度,这个应该说从2004年就开始了,比如说种粮直接补贴,购买粮种补贴,购置农机具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还有商品粮基地县大县的补贴等等,据有的专家讲,现在我们中央采取的各种具体到项目上的补贴大概有76种,去年山东省有关部门做了一个研究报告,我在报告里看到,山东省关于农业补贴这方面一种有28项,这里面究竟有多少,现在统计起来也很困难了,有关的同志可以查找资料来进行归纳整理,总之中央在支农惠农政策的力度方面比以前大多了。

第三个是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指农田水利、农村的道路、农村的能源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电力系统,还有石油,包括沼气等等,还有通讯,电话、宽带等等都进入了农村,电视信号,这个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个方面是加快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这主要是指农村的教育,06年以后农村的教育经费都由县财政来统筹了,然后07年农村的学杂费也免除了,还有一些偏远农村学生的住宿问题也都解决了。

还有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新型合作医疗,从02年、03年就开始试点了,到06年,新型医疗合作基金每个人标准提高到50块钱,到现在已经提高到150块钱了,农村住院报销的比例可以达到50%以上了,很多的地区都做到了这一点了,农村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就有了很大的缓解。

还有农村的社会保障,现在有23%的县市都实行了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试点,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都已经实现了,也就是说老百姓吃上饭,饿不死这个问题,在最穷的地方都已经解决了,在这个基础上搞了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试点,这就是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

还有保障并不断改善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这个大家记得06年的时候,温总理给农民工到工资这件事情,从那年开始中央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06年提出了国务院4号文件,专门是研究部署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问题。

还有一个方面的政策就是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我们每年大概都有几百万的农民因为征地失去了农业经营的土地,在这里面,在征地的过程去中,因为过去重城轻乡、重工轻农这样一个一贯的政策,所以在征地的过程中,对农民的利益、合法权益有所忽视,当然这个也不是说所有的地方都是说你征地之后就让农民吃了很大的亏,据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大概是有三分之一的征地农民还是很满意的,他愿意征地,征地之后住房条件改善了、就业改善了、收入改善了,社会保障问题解决了,他还是很高兴的,追着干部去给他拆迁,但是也有三分之一当地的干部工作不太细致,补贴的标准不太高,农民有一点的意见,经过化解就能够解决了,这样就三分之二,问题不是很大,还有三分之一是很高兴。还有三分之一左右因为补偿标准太低,当地的干部工作过粗,造成了很大的矛盾,这个三分之一的比例也是很高的,中央这几年在保障失地农民合法权益方面也加大了力度,比如说补偿的标准提高了,比如说青苗的补贴,前三年的收成的三倍,有的地方提高到九倍,甚至到提高15倍的都有,还有补偿标准,住房、社会保障、就业等等方面,这个补偿标准都提高了。

征地制度的改革,既要保证城市化、工业化的用地,同时要保证我们的基本农田,在征地上履行什么样的手续?从中央到省,上级政府审批的权力,主要在上级政府,那么到县以下的政府审批权限比较小一些。当然还有包括其他方面的改革,还有林权制度改革,这个林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权制度改革也是06年以后逐步推开的,主要从江西还有福建搞了林权改革试点,就是把荒山能够依林地把它分给农户来承包,长期承包,比耕地期限还要长,这样好调动了农民植树造林的一个积极性,还有方方面面都支持农业、农村的发展。也就是说现在解决“三农”不光是财政、发改委还有农业农口有关部门的事,因为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方方面面都应该支持农业、农村的发展。

比如说我们的共青团组织、妇联,去年我参加了国家出版总署,他们搞了一个农家书屋,这个过去我没有想到,出版总署采取了这么大的举动,一个村给你建一个农家书屋,当然现在工程还没有搞完了,还是在进行之中。一旦搞成之后,一个行政村就有一个小图书馆,那么这个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不光是出版总署了,还有其他很多的方面,气象局,科协、科委等等很多部门都非常重视农业、农村,包括公安、司法,都是在这个方面都要照顾到农业、农村、农民的利益。

加强农村党的建设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就是在建设新农村这个问题上,党的领导一定要加强,这个在历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中,对这一点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比如说现在农村的基层干部都能够获得财政的补贴了,据我了解,比较穷的地方,一个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也能从县财政一年拿到5千元以上的补贴,当然还包括其他的,也不光是给干部补贴了,还有其他办公的经费。据有关方面的测算,现在一个行政村,大概从县财政拿到的经费大概有三万元以上,在发展年轻党员,支部加强民主生活,村委会的选举在这个方面,这几年的力度是很大,包括公务员的选拔,录用公务员就是给农村基层干部给他开了一个口子,这个都是这几年中央组织部采取的一个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大的举措。就是说年轻人在农村干也有往上走的机会和机遇,这个都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采取的重要的举措。

那么再把方针政策这个方面把它做一个小结,我想大概就是这样的,就是说以上的一些政策,它又是以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为基础来推进起来的。为什么要财政资金要稳定增长呢?因为中央已经确定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多予、少取、放活的这样一个方针政策,这样的一个政策把它概括起来,刚才我讲了很多,其实我以上概括的这些政策,还没有完全的概括上,因为一条一条的来列举就太多、太长、太细了。概括起来就是说,2004年以后中央采取了多予、少取、放活这样的方针政策。

所谓的多予就是多给农民,怎么样多给?就是国家要多拿钱,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这样的,比如说2006年,中央的一号文件就是规定,说财政支出的存量要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的存量就是以前,2006年以前的财政支出总的盘子了,存量为什么要调整?因为有重城轻乡、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重工轻农这样的倾向,得到的太多了,你要调整出来一点,往哪调整?要往“三农”方面调整,当然这个存量调整还是有限的,在利益格局已定,你在调整出来很难,它会造成规律的紊乱,适当的还是可以的。更重要的,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规定,要新增加的财政支出要重点向农业、农村、农民方面倾斜,也就是说从2006年以后,这个财政支出增加了,主要往哪投呢?中央说重点往农业、农村那个方面投。大家不要看这个新增加,新增加能增加多少?我们这个增加由于现在我们国民经济发展很快,财政支出的增加是很快的,我们每年的财政支出递增都是20%以上,这有个三四年就翻一番,这个新增加的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方面倾斜。这几年大家看,“三农”方面的支出力度越来越大,就是我刚刚讲的,这些个政策措施,那每一个政策措施后面可以说基本上都是跟着钱的,这个钱哪来?主要是从财政这方面来,中央说要多予,多给农民,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不是说工业企业再像计划经济时期那样,让工人跑到农村帮助农民去收麦子去了,不是那种事。主要是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机制,财政要拿钱,是这个意思。

少取就是少想农民索取,这个我讲的06年的农民税费负担已经改革完成了。

放活就是让农民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发展农村经济,增收致富,这个就是关于解决“三农”问题中央的战略决策,它的基本的情况。

(三)2004年以来,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方面取得的成绩

按照中央这样的一个战略决策,经过2004年以来我们艰苦的努力,在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方面我们也取得了明显成绩。大概我概括出来这么五个方面,也不一定很全,但是我想主要的已经有了。

第一个就是农民增收幅度明显提高,在2003年以前到1997年,农民的增收幅度都超不过5%,同期城镇居民的增收幅度7、8%,幅度大概城镇居民高于农民一半左右,从2004年以后这种情况有了很明显的改变,也就是说04年以后农民的增收幅度超过了6%了,为什么?因为我们采取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同时期城镇居民略微高农民一点,到了2010年这种情况发生了非常可喜的转变,有的专家说是不是拐点到来了,从2010年以后农民的增收幅度就超过了城镇居民了?但愿如此,总之是不是到达了拐点但是先不妄加评论,但总之明显的看到了04年以后农民增收幅度和城镇居民增收幅度的差距越来越少,到2010年,农民增收幅度已经超过城镇居民了,这个是一个非常可喜的变化。

然后农业生产能力快速恢复发展。这里面为什么要恢复呢?1998年,我国的粮食产量达到10240亿斤,从1999年以后一路下滑,下滑到2003年的时候,是9300多亿斤,当年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我们消费了9800多亿斤,大概差了四五百亿斤的样子。2004年中央采取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方策,但多予你看,它的多予的政策种粮补贴、购买粮种、购买农机,农业生产资料的补贴都是针对粮食来的,由于采取这样得力的政策措施。所以2004年以后粮食产量一下子就恢复起来了,到了2007年又超过了1万亿斤,到去年2010年,已经达到了10900亿斤,创造了历史的最高生产纪录,当然将来它不是最高的,还要超过它的。应该说,粮食的恢复发展,就是为我们保障城乡居民农产品,它充足供给,对于我们稳定物价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尽管我们现在对涨价,特别是农产品涨价,特别是城镇的居民经常有点抱怨,但是我要告诉大家,如果没有我们这种粮食的恢复性的发展,恢复又发展,我们的物价现在不满意,可能就更加不满意,所以粮食生产的发展对于稳定国民经济,特别是对稳定物价,稳定老百姓的生活,保持社会稳定起到了最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第三个方面就是农村的面貌有了明显的改观,这主要是体现在交通、能源、通讯,包括水这方面,应该到农村去的同志都有明显的感受,现在可以说几乎所有的行政村都通了硬化路面了,然后宽带、电话都已经进了农村了,没有电的农村已经很少很少了,很多的农村也用上了自来水,农村的面貌有了很明显的改观,我家也是农村的,我过去上小学的时候,农村的泥土路很难走,现在都变成了硬化路面了,改观非常的明显。

城镇化的步伐也在加快,现在重视农业、农村问题的解决,并不影响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反对是促进了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从2005年以后,这几年每年城镇化的增长速度大概都在1个百分点左右,低也不能低于0.8%,就是说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占的比重了,每年我们至少有0.8%的人口变成城镇人口。

然后党和政府与农民的关系更加密切,就是说这一点在政治上取得的成就了。农村税费改革以前,农民有这个税费的负担,农民又比较穷,所以基层干部经常到年底的时候,到农村到农民的家里要钱要工,没有钱就抬粮食等等的,他搬电视,有些农民对我们的基层干部非常的有意见。有了很大的矛盾,因为有增加税费负担、农民很穷所以我们的基层干部经常和农民有很大的矛盾。06年税费改革之后,这种矛盾应该说由于增加税收负担,这个矛盾就有了根本性的缓解。因为农村基层干部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占到农民要钱要工,没有了,所以这个矛盾自然也就没有了,更重要的是,农民看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他们农民是真正的关心,这一点我有切身地感受。

2008年春节我回到我的老家辽宁西部的一个小山村。我去那里看望一个邻居的大妈,然后她儿子,我大哥,过去小时候带过我玩的,是一位60岁的老农民了。他就跟我:“胡锦涛我得喊他万岁。”我说,“我们现在不喊中央领导人万岁了,毛主席那个时候已经过去了。”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他说,“不行,我非得喊他万岁”。我问“为什么喊他万岁呢?”他说,“你看现在我们农民种地什么也不要了,你不要就不要了,而且到春天没种地的时候,钱就给你发下来了,有各种补贴,现在一亩地大概在我们家那一块都100块钱左右了。所以这个事从来了,过去农民种地的时候起码要交农业税、公粮,现在不交,卖粮食也是收钱你自己,然后也不跟你要了,而且还给你不种补贴每亩百八十块钱,这个历史上是从来没有了。农民原来根本想不到的,农民连做梦都不会想到这一点的,现在成为现实了。所以他能不感谢党中央吗?所以你看他现在认为党中央的政策好,然后农村基层干部应该在原来税费负担,租公、出钱那个方面又不找农民的麻烦了,自然关系就好了。而且现在职能政策力度在加大,然后农村基层干部经常到上面给他申请一些项目,比如道路、改水等等,甚至农民有时间盖房子都给他一些支持政策,农民感觉基层干部也是帮他办了更多的实事,所以我们党和政府与农民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了。

对于中央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按照统筹城乡的思路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采取各种各样有利于农村的支农、惠农政策,这几年经过04年到现在这么几年,经过7、8年的努力可以这样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叫初见端倪。这是我自己作为一个学者这样一个判断,初见端倪这个评价刑行不行?有的跟我讨论的时候说你不要把这个形势固定得那么乐观。其实我的看法初见端倪也就是说有一点苗头,我们好的方面我们的苗头已经显现出来了。还没有说格局已经形成,那个形成还得要到2020年以后,我说这个初现现格局一个是我说中央察觉到这些政策然后取得明显的成效。现在农民的切身感受来看,我到很多地方去搞了调查,包括我在中央党校生活也有一些外地来的农民工。我问他现在是不是愿意转成城镇户口,将来来城里去住,他说将来可能是到城市里面来住,但是户口不变,为什么呢?因为当农民还有很多好处,农民还是农民但不是像过去的农民了。所以他觉得城市户口不是那么对他们有多吸引力,还有很多新闻报道基层干部要把现在城镇户口变回农村户口,当然这个不是很普遍,这样变也不应该,但是总之说明农村这个农民和过去相比,它对老百姓有吸引力了。所以我说这种农村成为农民幸福美好的生活家园。还有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我说的初见端倪我认为这种判断恐怕也不算高估现在我们统筹城乡这样一个形势。

以上是我讲第二个问题。首先第一个问题是把挑战明确了,“三个仍然、三个最”。然后第二个问题把中央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针政策、取得成就也做了简单的概述。我讲这一点从咱们课题角度来讲,我们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选择,我就告诉大家,中央在这个方面是很清楚的,说到底我还是把中央的精神给大家做一个简单、力求通俗易懂的一种概括。今后怎么样以小康社会为目标,我们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发展现在的好形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势。我前面不是说,统筹城镇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一直初见端倪,光初见端倪不行,光看一点苗头也不行,还是要向小康目标,我们大踏步向前迈进,那我们怎么走呢?我们在这方面还是按照中央既定的统筹城乡这样一个思路,而且这个统筹城乡并不仅仅是我这个经济学教授所涉及的那些领域,它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要全方位的推进农村的发展,提高农村的现代化水平。

所以特别是作为基层党政干部一定要按照统筹城乡这样一个发展思路来解决“三农”,一定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方位来解决农村问题。那么我强调这一点就是说,任何党政领导机关方方面面不要把自己放在解决“三农”问题之外,都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如果说不明确,你就要好好学习中央文件,你对照一下我这个部门,我这个单位能为“三农”问题做一点什么贡献呀?这里面我是强调这一点,但是在强调这一点的前提下,因为我是经济学教授,咱们课时又有限,那么我想今后怎么样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能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呢?这里面我讲的第三个问题就是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k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