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性试题

更新时间:2024-06-03 00: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绪 论

客观性试题

一、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编号填入

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确立中医学的独特理论体系,为中国医药发展奠定基础的著作是哪部?( ) ①《黄帝内经》 ②《伤寒杂病论》 ③《神农本草经》 ④《难经》

【题解】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是《黄帝内经》一书的问世。原因在于《黄帝内经》吸收了秦汉以前的天文、历法、气象、数学、生物、地理等多种学科的重要成果,在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总结了春秋战国以前的医疗成就和治疗经验,确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系统地阐述了生理、病理、经络、解剖、诊断、治疗、预防等问题,建立了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医学发展的基础和理论源泉。

【答案】①

2、标志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确立,为临床中医学发展的奠基之作是哪部?( ) ①《黄帝内经》 ②《难经》

③《伤寒杂病论》 ④《金匮要略》 【题解】《伤寒杂病论》在《内》、《难》等理论基础上,第一次成功地运用了辩证论治方法,成为中医认识疾病、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研究和处理疾病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方法。

《金匮要略》是晋代王叔和将《伤寒杂病论》编纂整理,一分为二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故《金匮要略》作为标准答案不全面。

【答案】③

3、中医学的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是隋代巢元方等著的什么书?( ) ①《神农本草经》 ②《脉经》

③《诸病源候论》 ④《温病条辨》 【题解】《诸病源候论》详尽地记述了各科疾病的病因与症状,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

【答案】③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每个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入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该题不得分)

1、完整的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标志是什么?( )( ) ( )( )( ) ①《黄帝内经》 ②《难经》

③《神农本草经》

④《伤寒杂病论》 ⑤《黄帝内经素问》 【题解】《黄帝内经》的成书,实际上标志着中医学基本理论的确立,它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分别是中国医学基本理论和辩证论治的奠基之作,二者与《神农本草经》、《难经》一起,被历代医学家奉为“四部经典”,由此而确立了中国医学完整的理论体系。《黄帝内经素问》只是《黄帝内经》中的一部分。

【答案】①②③④

2、金元四大家是指哪四大家?( )( )( )( )( )( ) ① 张仲景 ② 刘完素 ③ 张从正 ④ 李杲 ⑤ 朱丹溪

【题解】金元时期,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医学流派,其中代表性的有四大家。刘完素的“火热论”;张从正的“攻邪论”;李杲的“补土论”,朱丹溪的“养阴论”,立说不同,各有发明创见,从不同角度丰富了中医药学的内容,促进了医学理论的发展。

【答案】②③④⑤

3、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唯物观反映在以下哪些方面?( )( )( ) ( )( ) ① 天体地球的物质观 ② 人体生命的物质观 ③ 疾病产生的物质观 ④ 治疗疾病的物质观 ⑤ 形神物质观

【题解】中医学认为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元气”这种基本物质构成,形成了天体地球的物质观;人之形体是由“精气”等基本物质构成,人体生命的全过程是体内精、气、血、津、液、神等物质的产生、转化的物质运动过程,构筑了中医学唯物主义生命观;疾病的发展不是鬼神所使,而是机体的抗病力与致病邪气间两种物质力量对比失衡,是中医学唯物主义的治疗观;唯物主义形神观也是唯物观在中医理论中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形,指形体、机体;神,指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或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与神俱,不可分离。指出形神的辩证统一,形神关系实质上是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答案】①②③④⑤

4、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 )( )( )( ) ① 唯物辩证观 ② 整体观念 ③ 天人一体观 ④ 辩证论治 ⑤ 辩证论治

【题解】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它虽具有唯物辩证观点,但不是中医理论体系最根本的、独具特色的和区别于西方医学的特点。天人一体观是整体观念两个内涵中之一。辩证论治的“辨”与“辩”字,不容混淆,辨证是辨别、辨认证候,是根据证候的不同特点,进行辨认做出判断;辩证的“辩”,有用语言辩解和合乎辩证法之义。

【答案】②④

二、 是非题

下列各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神农本草经》是现在可考的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 【答案】√ 2、《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各9卷81篇,共162篇。( ) 【答案】√ 3、《伤寒杂病论》为东汉末年张景岳所著。( ) 【答案】× 4、《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被历代医家奉为“四大经典”。( )

【答案】×

5、医药学的产生与人类的劳动、生活实践密不可分。 【答案】√

限制性试题

一、 名词解释

1、中医学:中医学即中国医药,亦称祖国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防治和延长寿命的科学。

2、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基础理论是研究和阐明中医学的基本概论、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的学科。

3、中医理论体系: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以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气一元论(精气学说)和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4、整体观念:所谓整体观念,是指中医学对人体本身的完整性以及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统一性的整体认识。(此概念的内涵有两个要点,一是人体自身的完整性;二是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二、 填空题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开始于 时期,到 时期完成。

【答案】战国;东汉末年或三国时期

2、晋代医家王叔和著 一书,对脉学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答案】《脉经》

3、明清时期,出现了 学派,标志着中医学对传染性热病的认识和研讨发展到了新阶段。

【答案】温病 4、《灵枢·本神》说:“故生之来谓之 ,两精相搏谓之 。” 【答案】精;神

三、 简答题

何谓辩证论治?

【题解及答案】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部分。所谓“辨证”,就是分析、辨别、认识疾病的证候;“论治”则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经过研究、

考虑而确立相应的治疗法则。辨证是决定论治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解决疾病的手段,也是辨证的最终目的。

主 观 性 试 题

论 述 题

试述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

【题解及答案】所谓整体观念,即指中医学对人体本身的完整性,以及人与自然统一关系的整体认识。整体观念包括两方面的内涵:①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人体是由若干脏腑、组织、器官组成,各脏腑、组织、器官都具不同的生理功能。然而它们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了人体的生命活动,决定了机体的整体统一性。这种整体性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沟通,联系于六腑、形体官窍、五志、五液、五色、五味构成5个生理活动系统,这5个生理系统之间又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克制化关系,并在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的循环贯通作用下,形成有机的整体,完成统一的生命活动。这种五脏一体观反映人体内部是个统一整体。②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人类生存于大自然之中,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大自然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同时自然界的季节气候,昼夜晨昏的运动变化又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则相应地发生生理和病理的反映。都说明了人体与自然界息息相通、密切相关。

第二章 阴阳、五行、精气学说

客观性试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案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编号填

入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以下哪项是中医理论的总纲?( ) ① 精气学说 ② 阴阳学说 ③ 五行学说 ④ 脏腑学说

【题解】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对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和总结。换言之,阴阳学说就是我国古代的对立统一观。阴阳学说渗透到中医学领域之后,成为认识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分析疾病病因、病理改变;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用药的纲领、方法、工具。阴阳学说是学习、理解中医理论的一把钥匙。难怪《灵枢·病传》说:“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意思是懂得了阴阳的道理,就会象在白天睁开眼睛一样,豁然开朗,明察一切;又象是酒醉之后清醒过来,不再有昏乱、迷惑。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总纲,抓住了纲领,才能执简驭繁。

【答案】②

2、以下哪种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间架结构?( ) ① 精气学说 ② 阴阳学说

③ 五行学说 ④ 脏腑学说

【题解】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构成,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行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医学用五行配属五脏,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系统,这五个系统间又存在着生克制化关系,使五脏成为一体。五脏一体的有机人体,通过五行属性的“比类取象”与自然界的五类相应,沟通了人体与自然界的联系。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正是这样一个五行结构系统,与之相应,疾病的病理变化、诊断、治疗也随之成为五大系统。

【答案】③

3、用阴阳概括事物或现象的对立关系,二者之间必须是相互联系的。此话是下列哪项的内涵?( )

① 阴阳的相关性 ② 阴阳属性的规定性 ③ 阴阳的相对性 ④ 阴阳的可分性

[题解]阴阳的相关性是指用阴阳划分两个事物或现象谁为阴谁为阳,这二孝间必须有内在联系,是相互关联的,如上与左之间就没有划分阴阳的必要,二者间没有直接的内在联系。

【答案】① 4、对两个事物或现象进行阴阳属性划分,是有一定原则的。这是下列哪项的内涵?( ) ① 阴阳的相关性 ② 阴阳属性的规定性 ③ 阴阳的相对性 ④ 阴阳的可分性

【题解】对两个事物或现象进行阴阳属性划分,把凡是具有炎上、积极、进取、刚强、好动、亢进、增加、无形、生长等特性的均归属于阳;凡具有寒冷、向下、消极、退守、好静、柔弱、衰退、减少、有形等特性的均归属于阴。这种划分阴阳属性的原则就是阴阳属性的规定性。

【答案】②

5、事物的阴阳属性随着时间、地点、及对立面的变更,则其属性也随之改变,是指阴阳的什么性质?( )

① 阴阳的相关性 ② 阴阳的普遍性 ③ 阴阳的相对性 ④ 阴阳的可分性

【题解】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不变的,它通过与自己的对立面相比较而确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更,事物的性质或对立面改变了,则其阴阳属性也就随之而改变。这是指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答案】③ 6、“在阴或阳的任何一方,还可以再分阴阳”是指阴阳的什么属性?①阴阳的相关性 ②阴阳的相对性 ③阴阳的普遍性 ④阴阳的可分性

【题解】物质世界纵横交错的复杂关系还使事物表现出无限多的层次,具有无穷可分的特

性。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之中复有阴阳,不断地一分为二,以至无穷。以至无穷。用阴阳揭示事物或现象的这种无限多的层次性就是阴阳属性的可分性。

【答案】④ 7、“阴阳双方中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是下列哪项的内涵?( ) ① 阴阳的对立制约 ② 阴阳的五根互用 ③ 阴阳的消长平衡 ④ 阴阳的相互转化 【答案】② 8、“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揭示了阴阳间的什么关系?( ) ① 阴阳的对立制约 ② 阴阳的互根互用 ③ 阴阳的消长平衡 ④ 阴阳的相互转化

【题解】守为镇守,使即役使。物质的阴之所以能闭藏于体内,是由于阳气在外的固摄、镇守;阳气在外的温煦、固摄,又是阴气所役使,阴是产生功能阳的物质基础。“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深刻地揭示了阴阳之间在物质方面相互转化、互为根基;在功能方面的相互役使、支配、为用。

【答案】②

9、具有“滋润、下流”性质,是五行中哪一行的特性?( ) ① 木 ② 土 ③ 水 ④ 金

【答案】③

10、五行中哪一行具有“曲直生长”的特性?( ) ① 木 ② 火 ③ 土 ④ 金

【答案】①

11、请判断五行中土对于火的关系。( ) ① 为母 ② 为子 ③ 所胜 ④ 所不胜 【答案】②

12、请判断五行中土对于金的关系。( ) ① 为母 ② 为子 ③ 所胜 ④ 所不胜 【答案】①

13、请判断五行中土对于木的关系。( ) ① 为母 ② 为子 ③ 所胜 ④ 所不胜 【答案】④

14、请判断五行中土对于水的关系。( ) ① 为母 ② 为子 ③ 所胜 ④ 所不胜

【题解】在五行的相互关系中,每一行都要和其它四行发生联系。这种联系即“生我”“我生”的母子关系和“克我”我克的所胜、所不胜关系。

【答案】③

15、五行结构系统中,一行对另一行克制太过称作什么?( ) ① 相克 ② 相乘 ③ 相侮 ④ 所胜

【题解】五行结构系统中,一行对另一行克制太过也叫“倍克”,属于异常相克,是为维持结构平衡而发生的制约关系失调,产生的克制过强,这种“倍克”叫作相乘。

【答案】②

16、五行结构系统中,“反克”又叫作什么?( ) ① 相乘 ② 相侮 ③ 所胜 ④ 所不胜

[题解]相悔是指五行中的一行由于本身太过,使来克它的一行,不仅不能去制约它,反而初它所克制,即反克,又称“反侮”。 【答案】②

17、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是什么?( )一 ① 阴阳 ② 五行 ③ 气 ④ 道

【题解】精气学说认为:“气”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基本物质,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万物源于气,气可分阴阳;气聚合所形成的具体物质形体,又可根据性质不同,划分为木、火、土、金、水五类;而每一类中复有阴阳可分。

【答案】③

18、下列哪项对气的描述是错误的?( ) ① 无形的 ② 无质的

③ 流动的 ④ 精微物质

【题解】古代哲学家认为:在宇宙演变的初期,整个空间弥漫着浑浑沌沌的、烟云状的细微无形的物质,这就是气。可见,气是物质,是构成自然界万事物的本原性物质。

【答案】②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每个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入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该题不得分)

1、 哪些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 )( )( )( ) ① 阴阳学说 ② 五行学说 ③ 脏腑学说 ④ 经络学说 ⑤ 精气学说

【题解】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都属富含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古代哲学思想。它们渗透到医学领域后,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和发展,并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其中精气学说认为气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物质,解决了医学中人体、生命运动、病因等是什么的理论体系基本问题。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作为方法论,帮助人们构筑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脏腑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经络则是人体表里上下内外的信息网络。

【答案】①②⑤

2、用阴阳概括事物或现象的对立关系,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 )( )( )( )

① 阴阳属性的规定性 ② 阴阳的普遍性 ③ 阴阳的可分性 ④ 阴阳的相对性 ⑤ 阴阳的相关性

【题解】对于对立的两个事物或一事物中对立的两个方面判断何方为

阴,何方为阳,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二者之间必须是相互关联的,而不是毫不相干的;其次孰阴孰阳要根据其符合阴阳属性规定性而确定。

【答案】①⑤

3、列哪些属性为阳?( )( )( )( )( ) a) 温热 b) 内守 c) 明亮 d) 滋润 e) 凝聚

【题解】上升与内守;推动与凝聚;兴奋与抑制中,内守、凝聚、抑制为阴,上升、推动和兴奋才为阳的属性。

【答案】①③

4、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有下列哪些?( )( )( )( )( ) ① 阴阳的对立制约 ② 阳阴的对立统一 ③ 阴阳的互根互用

④ 阴阳的消长平衡 ⑤ 阴阳的相互转化 【答案】①③④⑤

5、阴阳平衡是一种什么样的平衡?( )( )( )( )( ) ① 相关平衡 ② 相对平衡 ③ 动态平衡 ④ 恒量平衡 ⑤ 功能态的平衡 【答案】②③④⑤

6、确定下列人体的脏腑组织哪些属阳?( )( )( )( )( ) ① 体表 ② 北部 ③ 肝 ④ 心 ⑤ 肾

【题解】体表与内脏相比较,体表在外为阳,内脏藏于里属阴;北部与腹部相比,古人观察人们在劳作时,多是面着黄土,背朝天,背部朝向太阳属阳;五脏之中心居于胸腔上焦,又主管血脉温煦人体,故为阳脏,肝肾同源属于下焦故为阴脏。

【答案】①②④

7、哪些可以归属于五行中的木类?( )( )( )( )( ) ① 春 ② 南 ③ 化 ④ 肝 ⑤ 青

【题解】五季春、夏、长夏、秋、冬中以春天万物复苏、发芽生长应木类;五色青、赤、黄、白、黑中的青色植物春天复苏发芽的颜色也应木类。肝具疏通畅达、宣泄升发的功能与木的生发舒展特性相类。南是五方东、南、中、西、北中的南方应火类。化是五化(一年四季中自然植物生长变化的规律分为五个阶段 生、长、化、收、藏称为五化)中变化结实的阶段应土类。

【答案】①④⑤

8、下列哪些可划分为五行中的土类?( )( )( )( )( ) ① 脾 ② 甘 ③ 署 ④ 平旦 ⑤ 口

【题解】脾主动化,消化水谷,生成精微以供机体生命活动需要,与土的长养特性相类故归土;口为脾窍属土;甘,是五味酸、苦、甘、辛、咸之一,自然界植物变化结实,果实成熟期味甘甜,与长夏同属土类;署,是风、署、湿、燥、寒五气(五气即一年四季中季节气候的特点)中的署热之气,是夏季的主令气候,应火类;平旦,是把一天划分为五时,天明为平旦,中午为日中,太阳编西为日西,太阳落山为合夜也叫人夜,半夜称作夜半。

【答案】①②⑤

9、五行结构系统中存在哪些关系?( )( )( )( )( ) ① 相生 ② 相克 ③ 制化 ④ 相乘 ⑤ 相侮

【题解】五行结构系统中,存在着维持结构正常协调运转的生克制化关系;也存在着当这一结构失调,生克不足或太过后使制化规律紊乱的相乘、相侮关系。但是正常情况不只存在生克制化关系,而在五行结构系统失调,异常情况下则表现为乘侮关系。 【答案】①②③④⑤

10、精气学说应用于中医学中的哪些领域?( )( )( )( )( ) ① 探讨生命的起源 ② 说明脏腑生理 ③ 阐述病理变化 ④ 用于疾病的诊断 ⑤ 用于疾病的防治 【答案】①②③④⑤

二、是非题

判断下列各题中划线部分的正确或错误,正确的在线下标R,错误的标W。 1、“阴阳”的最初含义,是指对太阳的向背而言。 【题解】阴阳,最初是指日光的向背而言。即向日光的地方为阳,背日的地方为阴。如《说文》解释为:“阴,暗也。”“阳,明也。”

【答案】R

2、阴阳概念,从原来表示对阳光向背的具体概念,演变为不再有具体内容的抽象概念。 【题解】阴阳概念,从最初的日光向背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周易》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已经从复杂的自然、社会的具体现象中抽象、概括、总结出阴(— —)和阳(一)两个基本范畴,认为“阴”和“阳”两个对立方面,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根源及其规律。这就是所谓“道”的含义,这时阴阳就从具体概念演变为抽象概念了。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就是说阴阳两个对立方面是自然界万事万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根本规律。

【答案】R

3、炎上,积极、进取、刚强、好动、亢进、增加、无形、生长等特性为阴。

【题解】阴阳学说规定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事物或属性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事物或属性都属于阴。对于人体来说,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阳;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阴。这些是从众多的自然、社会和人体复杂现象中抽取出来的具有代表意义的原则性属性,用这些基本原则就容易判断具体事物的阴阳属性了。

【答案】W

4、前半夜为阴之阳,后半夜为阴中之阴。 【题解】根据阴阳的可分性,昼为阳。前半夜应为阴中之阴,是说前半夜阴气有逐渐加重、加深的趋势;后半夜阴气将尽,阳气萌发,故为阴之中阳。

【答案】W;W

5、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在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

【题解】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种物质势力。这两种对立的势力不是对抗性矛盾,而是一种相互制约、控制的关系。

【答案】R

6、阳盛阴衰或阴盛阳衰是阴阳异常消长的结果。

【题解】阴阳消长是发生在阴阳平衡允许的范围内增长或消减,如阴阳的消长超出了阴阳平衡允许波动的范围,就会导致阴阳的偏盛或偏衰。增长太过就是阴阳的偏盛,消减太过是阴阳的偏衰。

【答案】R

7、阴阳平衡,允许阴阳之间有一定范围的不平衡。

【题解】阴阳平衡允许阴阳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不平衡,所以阴阳平衡是一种相对动态的平衡,而不是绝对静止不变的平衡。

【答案】R 8、“物极必反”可以用来形容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关系。 【题解】“物极必反”是说事物发展的“物极”阶段,就必然向其相反面转化,它可以用来揭示阴阳在一定条件下,即“物极”阶段,各向其相反面转化,阴转化为阳、阳转化为阴。

【答案】W

9、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

【题解】五行的概念,已不是原始的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本身,它是把自界的事物,作了广泛的比较与联系,用“比类取象”的方法,按事物的不同性质、作用、形态分别纳入具有木、火、土、金、水五种特性的属性分类之中。因而,五行的含义可进一步理解为:“五”是指具有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特性的五种事物属性;“行”指五种事物属性之间内在联系的运动变化规律。

【答案】W 10、《内经》把五行间的“相生”关系称为“承制”和“相胜”的关系。 [题解]《内经》把五行间的“相克”关系称为“承制”和“相胜”,有制约和战胜之意。而“相生”关系,《难经》称为“母子”关系。

【答案】W;W

11、克我者为“我所胜”,我克者为“我所不胜”。

【题解】克我者即它行克我,是我的所不胜;我克者即我克制它行,是我能战胜的一行,是我之所胜。

【答案】W;W

12、五行的“生克”有正常和异常之分。

【题解】五行结构系统中,为维持内部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平衡协调所发生的生克关系,是正常的“生克”;由于五行间“量”的异常而引起的生克不足或生克太过,都必然导致五行结构系统的平衡紊乱,这时的生克现象就是异常的“生克。”

【答案】R

13、五行学说中的“互害”关系,是指五行间的“相乘”和“相侮”关系。 【题解】五行学说中的“互害”,实际是指的是五行间正常协调关系下的“相克”关系。而把“相生”关系,称作“互利”关系。

【答案】W 14、“精气学说”也叫作“气一元论”。 【答案】R

限 制 性 试 题

一、名词解释

1、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又可以代表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2、阴阳的对立制约: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种物质势力,这种对立表现为相互间的制约。

3、阴阳平衡:所谓阴阳平衡是讲阴阳双方的势力或数量是相对恒定的。这种相对的稳定状态是靠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依存互根来维持的。

4、生克制化:生克,即指五行“相生”和“相克”,它是指五行间正常的相互资生和相互克制的关系。制化,指五行结构在正常状态下,通过相生和相克的作用。所产生的调节作用。制即制约,化是化生,五行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面的联系,正是由于存在着这四种联系方式,才保证了制化关系的正常,维护了事物的存在和正常的活动变化。

5、相乘:即乘虚侵袭之意,是克制太过的表现,也称作“倍克”。 6、相侮:又称为“反侮”或“反克”,即恃已之强,凌彼之弱,侮所不胜的异常克制现象。

二、填空题

1、阴与阳相互制约和相互消长的结果,取得了统一,即取得了动态平衡,称之为“ ”。

【答案】阴平阳秘

2、阴阳双方每一方都以 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身存在的条件。 【答案】相对立

3、阴阳之间的依存性和互根性,把阴阳双方联为一体,这就是阴阳的 。

【答案】统一性 4、阴阳的动态平衡,是说阴阳平衡的 或 是随着事物的不同运动而发生变化的。

【答案】位置;范围

5、在一定时期或阶段,阴阳平衡的范围是个常数,这是阴阳的 平衡。

【答案】恒量或常数 6、《内经》讲:“阴胜则 病,阳胜则 病”。 【答案】阳;阴 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 ”。 【答案】阴阳

8、五行,实行上是五种不同 的抽象概括。 【答案】属性

9、木的特性是:生发、 、 、 。 【答案】柔和;曲直;舒展

10、火的特性是:炎上、 、 。 【答案】阳热;升腾

11、土的特性是:长养、 、 。 [答案]生化;受纳

12、金的特性是:清凉、 、 。 [答案]洁净;坚劲;收敛

13、水的特性是:寒湿、 、 。 [答案]下行;滋润

三、简答题

1、什么叫“阴阳互根”? 【题解及答案】“阴阳互根”又称作阴阳的相互依存。指阴阳双方中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面单独存在,每一方都必须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例如,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就无所谓上。再如,人体内部的气属于阳,血属于阴;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二者是互根互用的。

2、何谓“阴平阳秘”? 【题解及答案】“阴平阳秘”,阴平,指阴气平和;阳秘,指阳气固秘。“阴平阳秘”概指人体内部阴阳双方在对立制约和消长中所取得的动态平衡,这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基本条件。如果这种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即为阴阳失调,它是人体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机理所在。

3、简述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题解及答案】阴阳学说应用于中医学,主要用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人体的一切组织结构,都可以用阴阳来划分。如:背部为阳,腹部为阴;五脏为阴,六腑为阳;肝脾肾为阴,心肺为阳。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人体正常的生命运动,是体内阴阳两个方面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首先引起疾病的原因也可划分阴阳,即阴邪、阳邪。疾病的发生,是体内阴阳协调平衡关系紊乱,阴阳失调的结果。这种失调主要是由阴阳消长异常而导致,或阴阳偏盛,或为阴阳偏衰。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诊断方面。审别阴阳是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在治疗方面,可确定治疗原则 ,即阴阳偏盛,损其有余;阴阳偏衰,补其不足。在补阴补阳时,还应注意“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问题。阴阳学说还用来归纳药物的性能,即药性分阴阳,药味分阴阳,升降浮沉亦分阴阳。

4、乘和克的次序怎样,为什么一个称“克”,一个叫“乘”呢?

【题解及答案】五行关系中,乘和克的次序一致。即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它们虽然次序一致,但有着性质上的区别。克即克制,制约,是代表着正常事物间制约关系,是维持事物内部平衡协调的必备条件,在人体则属生理现象。而乘是指相克太过。是由于被克的一方过于虚弱,克我的一方相对过强;或者某方力量过强,而对被克制一方的克制太过;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属于事物间关系的反常现象。在人体则为病理表现。正因为二者一个为正常相克,一个为异常相克,故有克和乘名称之不同。

5、简述五行学说中母子关系及所胜、所不胜关系。 【题解及答案】母子关系即是五行学说中的相生关系,生我者为我之母,我生者为我之子,如以火为例,火为木所生,故木为火之母,火为木之子。所胜与所不胜是指五行之间的相克关系,我克者为我之所胜,克我者为我之所不胜。仍以火为例,因为火克金,水克火,故火为金之所不胜,是水之所胜。母子关系就是相生关系,所胜与所不胜关系实为相克关系。

6、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题解及答案】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气是构成万物的本源,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由精气聚合而成。②气是运动不息的物质。精气学说认为:气不是僵死不动的,而是具有活泼生机、运行不息的物质。事物的运动变化、人的生命活动都是靠气的流行变化维持的。

7、五行学说对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对中医学有何重要意义?

【题解及答案】五行学说是以五行的特性来推演和归纳事物的五行属性的,对构筑中医理论体系起了重要作用。首先,五脏配五行,五脏又联系了自己所属的五体、五官、五志、五液、六腑等,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体系。其次,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外应五方、五季、五气,阐明了人体的内环境与外在自然环境之间的统一性。第三,通过五行归类,揭示了人体五行系统中纵向与横向联系。在横向联系中,指同类间的关系一般是“同气相求”,有相互助长关系;在纵向联系中,指五行各行间的关系存在着生克乘侮的联系。

主观性试题

论述题

1、如何理解阴阳的消长运动?

【题解及答案】阴阳的消长,是指阴阳对立的两方面不是处于静止状态,而是处于一种量的交替增长与消减的运动变化之中。其运动形式表现为“阳消阴长、“阴消阳长”,阳消的同时阴长,阴消与阳长同时发生。

阴阳消长运动,首先呈现出一种规律性,阴消阳长与阳消阴长交替进行,即阴消阳长之后马上是阳消阴长,并且连续进行下去。其次,阴阳的消长是发生生存在一定限度之内的,消或长超出了这个限度,就是异常的消长运动。长的太过为阴阳偏盛,消的太过为阴阳偏衰。

维持阴阳在一定限度内正常消长的机理,在于阴阳双方的互济和制约关系。在阴阳消长运动过程中,当一方不足,衰退时,则另一方必然在互根的基础转化补充其不足;而当一方偏亢时,则另一方加强其制约力,不使其偏亢。即阳得阴济,使阳不致过分亢盛,阴得阳和,则阴亦不致过分衰沉,从而维持了阴阳在一定限度内的消长运动正常进行。

阴阳消长运动的意义在于:维持了事物正常的按自身规律的发展变化。 2、 试述阴阳平衡。

【题解及答案】阴阳平衡就是阴阳对立双方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双方的势力或数量是相对恒定的,表现为事物或现象的相对稳定状态。

阴阳平衡是一种相对、动态、恒量、功能态的平衡。所谓相对平衡,是指阴阳的平衡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即不平衡),只要这种波动不足以危及事物的稳定性,就属于阴阳平衡范畴。例如:水在标准条件下,在0℃以下为固态,0—100℃间为液态,100℃以上为气态。因此,当温度在0——100℃之间波动,水的液态相当稳定,只有温度超过100℃或 低于0℃时,水的液态平衡才被破坏。阴阳的动态平衡,一是说阴阳的平衡不是绝对静止不动的,而是在不断的消长运动中求得的;二是阴阳平衡的位置或范围是随事物或现象的不同运动时期而发生相应的改变。例如:人从出生到死亡,经历了生长、成熟、衰老不同时期,其生长与衰之间的矛盾运动,决定了各期限阳平衡位置的不同。阴阳平衡是一种恒量平衡,这是说在一定时期或阶段,阴阳平衡的范围是一个确定的数值。高于或低于这个数值范围,都属于阴阳失调。阴阳平衡是一种功能态的平衡,而不是数量上的绝对相等。如:人体内脏间的协调并不是体积或数量上的相等,而主要是功能上的相当。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体,都存在着一种维持整体自身相对稳定平衡(即阴阳平衡)的自动调节机制,这就是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阴阳的对立制约又是建立在阴阳统一基础上的,阴阳

间依存互根,把阴阳联为一体,构成了阴阳统一整体。阴阳间任何一方偏亢,都有对方的制约控制,使其恢复正常;任何一方发生不足,对方都会转化滋助。阴阳之间的这种既对立制约又互根互化统一的关系,维持了阴阳的相对动态平衡。

3、五行结构系统内部是怎样维持协调平衡的?

【题解及答案】五行结构系统的协调平衡主要是靠生克制化规律维持的。相互与相在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正常协调关系下的变化与发展。因此,必须生中有克,克中有生,才能维持和促进事物相对的平衡协调和发展变化。

生中有克,以本为例:木能生火,是“母来顾子”之意,但是木本身又受水之所生,这种“生我”、“我生”的关系是平衡的。如果只有“我生”而无“生我”,那么木生火就是一种负担,对木来说就会造成“不及”;如果只有“生我”而无“我生”,那么对木来说就会形成太过,宛如收入与支出必须平衡一样。另一方面,在水生木,木生火的相生关系中,水与火又是相克关系,即相生之中,寓有相克,以防相生太过。

克中有生,仍以木为例:木能克土,金能克木,而土与金之间,又是相生的关系,形成了木克土,土生金,金能克木(子复母仇),说明五行相克不是绝对的,相克之中,必须寓有相生,以防止相克太过,才能维持平衡。

五行结构系统中,生中有克,克中有生(图2-1),通过相生相克作用而产生的调节,谓之制化。五行学说正是以这种生克制化规律,来说明任何事物都是受到整体的调节,防止其太过或不及,维持着事物整体的相对稳定平衡。

木 相 生 生中有克 相 生

水 火 相 克 木 相 克 克中有生 相 克 金 火

相生

图2-1五行结构系统生克制化规律

第三章 藏象学说

客观性试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编号填入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化生、贮藏精气,是下列哪项的功能?( ) ① 脾 ② 五脏 ③ 六腑 ④ 奇恒之腑

【题解】五脏区别于六腑和奇恒之府的功能是化生、贮藏精气,五脏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了体内精、气、血、津液的生成、贮藏,脾只参与了其中的一部分。六腑参与了精气生化的部分工作;奇恒之府只贮藏精气。

【答案】②

2、受纳、腐熟水谷;传化、排泄糟粕是下列哪项的功能?( ) ① 五脏、 ② 六腑 ③ 奇恒之腑 ④大肠

【题解】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共同完成了饮食物的受纳、腐熟、消化;精微物质的输出;糟粕的排泄。 【答案】②

3、心之苗为下列哪项?( ) ① 血脉 ② 面 ③ 汗 ④舌

【题解】舌为心之苗,也叫“苗窍”。心的经脉上行于舌,心的气血从经脉上通于舌,舌才有味觉和表达语言的功能。心的生理功能正常,气血通过经筋和别络上荣(营养)于舌体,则舌体红润灵活,味觉正常,语言流畅。 【答案】④

4、心是依靠什么推动血液运行的?( ) ①心搏 ②心气 ③心神 ④心血

【题解】心推动血液在脉管内循环不已、周流不息,主要是心气的作用,心气可以激发并维持心脏的正常搏动。心脏不停地搏动,可以把血液不断地推向血管。虽然,心脏搏动是血液运动的直接动力,但心脏搏动是心气激发而产生的。心气行于脉道又成为脉气,脉气可以继续推动血液运行,而且还约束血液使之按一定方面循行。因此,心气是保证血液正常循 环的根本。

【答案】②

5、心藏神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 ①心气 ②心阳 ③心血 ④心阴

【题解】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因为心具有主血脉的生理功能,所以才具有主神志的能力。心血充足,运行通畅,神才能内守于心,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才正常。心气主要是激发心搏,推动血液运行;心阳,温通血脉,保持肢体温度;心阴涵敛心阳,协助心血敛神,防止神不内守。

【答案】③

6、汗由什么转化而成?( ) ①血液 ②水液 ③津液 ④ 精微物质

【题解】汗是由体内的津液所转化,经阳气的蒸腾气化,外发皮表而成。水液与津液概念不同,体内一切正常水液为津夜;水液的概念既包括了津液,还指停聚于体内的湿、水、饮等病理产物。 【答案】③ 7、“君主之官”是指哪一脏?( ) ①心 ②肺 ③脾 ④肾 【题解】《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是指心在人身中占据最高的地位,主宰着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 【答案】①

8、称为“华盖”的是哪一脏?( ) ① 心 ② 肺 ③脾 ④肝 【题解】脏腑中肺位最高,称为华盖。古代车上象伞样的蓬子称华盖。这里把肺比喻如伞,由上向上覆盖着五脏六腑,故称肺为华盖。 【答案】②

9、肺依靠什么通调水道的?( ) ①排汗 ②利尿

③呼吸带出大量水分 ④宣发肃降

【题解】所谓“通调水道”,是指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运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是古医家对肺气的宣发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排泄所起的调节作用的总结。肺的宣发,不但可将津液发散于全身,并能把机体利用后的水液通过卫气控制的汗孔排出体外而成

汗;肺气肃降,可将津液下降于机体下部、内部脏腑,以湿润营养脏腑,而且还可以不断地把水分下输于肾和膀胱,最终成为尿液排出体外。近代生物学研讨的结果,也证实了肺“通调水道”这一功能。许多实验证明,前列腺素起着显著的利纳和利尿的作用。而这些前列腺素又都经过肺脏灭活或有的直接由肺脏分沁,前列腺素的动脉浓度及全身效应是由肺脏控制的。这就是肺“通调水道”作用的实验证据。

【答案】④

10、肺在志是什么?( ) ① 肺 ② 怒 ③ 悲 ④思

【题解】悲忧的情志变化,是人体接受外界不良性刺激而发生的不愉志的情绪反应,这是肺的一种功能,正如《中国医学辞典》所说:“肺居华盖之项,下通心肝之气,心有所愁苦而不乐,则上薄乎肺而成忧”。但过渡悲伤,则耗伤肺气,称为“悲伤肺”。同时,在肺虚时,机体对外来非良性刺激的耐受性就会下降,而易于产生悲忧的情绪变化。

【答案】③

11、肺之液是下列哪项?( ) ①汗 ②涕 ③泪 ④唾

【题解】涕是由鼻分泌的一种粘液,其功能是润泽鼻窍。鼻为肺窍,与肺配合完成肺的呼吸功能,同时鼻亦靠肺气(肺阴)滋润而产生涕液。故《素问·宣明五气》说:“五脏化液??肺为涕。”涕由肺阴所化,故肺之液为涕。 【答案】②

12、脾统血主要是脾气的什么作用?( ) ①脾气散精 ②脾气升清 ③脾气运化 ④脾气固摄

【题解】脾统血主要是脾气的功能,是气的固摄作用的体现。 【答案】④

13、脾在体是什么?( ) ①皮 ②肌肉 ③筋 ④骨

【题解】脾在五体(皮、肉、筋、骨、脉)中与肌肉、四肢有密切联系,也称脾主肌肉、四肢。是指人休肌肉的丰满健壮和四肢的正常活动皆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密切联系。脾的运化机能旺盛,可将饮食中的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和四肢的肌肉中去,为之营养,使其丰满健壮,四肢活动有力。故脾主肌肉、四肢。 【答案】②

14、请判断脾之志。( )

①喜 ②怒 ③忧 ④思

【题解】脾之志为思。思即思维、思考、思虑。脾在精神情志活动中与思维活动有关,思考、思维是建立在脾的运化功能基础上的,思维是脾的功能活动正常的一种表现。所以脾气健运时,人的思路清晰、思虑周详;脾失健运往往人的思考能力下降。 【答案】④

15、下列哪项是脾的生理特点?( ) ①喜湿恶燥 ②喜燥恶湿 ③主升发 ④主宣发

【题解】脾具有恶湿的特性,对湿有特殊的敏感性。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调节体内水液代谢平衡。脾虚不运则容易生湿,且湿邪过胜最易困脾,发生湿邪困脾。脾恶湿,燥胜湿,所以说脾喜燥恶湿。 【答案】②

16、肝能调畅气机的原因是什么?( ) ①体阴用阳 ②喜条达恶抑郁 ③调畅精神情志 ④助血运

【题解】肝之阳气有向上向外升散的特点,而且这种升发喜畅通条达,恶抑郁阻滞不畅。就决定了肝具备主疏泄的功能,能调畅气机,使情志、气、血、水液畅通,协助脾胃升降运动,利于消化。 【答案】②

17、肝在体为下列哪项?( ) ①爪甲 ②泪 ③目 ④筋

【题解】肝在体合筋,肝血能濡养筋膜,筋得所养才能收缩有力,弛张正常,运动自如有力。筋力强则有耐受疲劳,筋力又来源于肝血、肝阴的滋养濡润,故称“肝为罢极之本”。“罢”音同“疲”,即肝是耐受疲劳的根本。 【答案】④

18、为全身阴液之根本的是什么?( ) ①肾精 ②肾气 ③肾阴 ④肾阳

【题解】肾阴也称“肾水”,是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阴液的泉源,对各脏腑起滋养和濡润的作用。

【答案】③

19、为人体阳气之根本的是什么?( ) ①肾精 ②肾气 ③肾阴 ④肾阳

【题解】肾阳又叫“真火”,是人体一身阳气的根本,对各脏腑组织起着温煦和推动的作用。 【答案】④

20、判断大肠的功能。( ) ①主受纳 ②受盛化物 ③传导化物 ④传导变化 【答案】④

21、称“脬”的是哪一器官?( ) ①小肠 ②大肠 ③膀胱 ④三焦 【答案】③

22、主“决断”是哪一腑的功能?( ) ①胆 ②肾 ③小肠 ④三焦 【答案】①

23、哪一腑为“中正之官”?( ) ①胆 ②胃 ③小肠 三焦

【答案】① 24、“太仓”指什么?( ) ①胆 ②胃 ③小肠 ④大肠 【答案】② 25、“如雾”是对下列哪项功有的概括?( ) ①三焦 ②上焦 ③中焦 ④下焦 【题解】“上焦如雾”是总结概括了上焦心和肺和功能。肺宣发卫气和精微物质到五脏六腑、

④ 主统血 ⑤ 主藏血

【题解】肝的生理功能主要有疏泄和主藏血两个方面。心主血脉,脾统血,肝藏血,三者都参与血液的运行调节,要加以区别记忆。 【答案】①⑤

20、肝主疏泄表现在下列哪些方面?( )( )( )( )( ) ① 调畅气机 ② 促进消化吸收机能 ③ 调畅精神情志 ④ 通利三焦 ⑤ 助血运

【题解】肝主疏泄,调节着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气机调畅则人体的气血运行平和而心情舒畅,精神情志活动正常;气机调畅则脾胃升降适宜,消化功能正常;气机调畅则气行水行,三焦通利;气机调畅才能气帅血推血而行。

【答案】①②③④⑤

21、肝藏血包括哪些方面的内涵?( )( )( )( )( ) ① 贮藏血液 ② 贮摄血液 ③ 推动血行 ④ 生化血液 ⑤ 调节血液循环量 【题解】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人体的血液除了与心脾有关外,与肚也有密切联系。这种关系表现在血液的运行在于心肺,统摄在于脾,而血液的贮藏则在于肝。肝不仅有藏血的作用,而且也能调节人体全身的血流量。人体脉管中运行的血液量的多少与人体的活动状况有关。人处于休息或睡眠状态时,对血液的需要量减少,血液贮藏于肝脏;当人体活动量加大,运动或情绪激动时,需要的血液量增多,肝就释放血液人脉中。

【答案】①⑤

22、下列哪些生理运动是气机调畅的结果?( )( )( )( )( ) ① 肺之宣发肃降 ② 肝升肺降 ③ 心肾相交 ④ 小便排泄 ⑤ 脾升胃降

【题解】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使气机条达舒畅,体内的升降出入运动正常,各种生理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各脏腑组织器官间协调一致,经络通利,维持了人体的正常生命运动。

【答案】①②③④⑤

23、肝是怎样促进消化吸收机能的?( )( )( )( )( ) ① 促进脾的运化 ② 协助胃的受纳腐熟 ③ 调节胆汁的分泌与排泄 ④ 疏利三焦 ⑤ 影响脾胃升降运动

【题解】肝主疏泄促进消化机能包括两方面:

(1) 胆汁的形成、排泄依赖于肝之疏泄。首先,胆汁是肝之余气汇聚于胆囊而成胆汁;其次胆汁注入肠道参加消化过程依靠肝气疏泄。

(2) 肝主疏泄,协助脾胃之气的升降运动适宜,只有在脾气上升,胃气和降情况下,清气才得以上升,浊气得以下降,水谷精微才输布于全身,残余糟粕才得以下传大肠排出体外。所以《血证论》总结说:“木之性主于蔬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蔬泄水谷,渗汇中满之症,在所不免”。

【答案】③⑤

24、肾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 )( )( )( ) ① 主闭藏 ② 藏精 ③ 纳气 ④ 主水液 ⑤ 主骨

【题解】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有藏精、纳气和主水。主闭藏是肾的生理特性;主骨是肾在体为骨,与骨营养、生长发育、修复有密切联系。

【答案】②③④

25、下列对肾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 )( )( )( ) ① 先天之本 ② 后天之本 ③ 生命之根 ④ 封藏之本 ⑤ 阴阳之本 【题解】肾是人体内重要的脏器,内藏先天之精、生命之火,从胚胎的形成到出生后的生、长、壮、老、已的变化,均赖肾气的作用,出生后各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来源于肾,故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为封藏之本,是说肾的生理特性以藏为本,具有摄纳、封藏的功能。肾内寄元阴、元阳,是一身之阴液的泉源,一身阳气的根本,所以肾为阴阳之本。

【答案】①③④⑤

26、肾所藏之精可以区分为下列哪些类?( )( )( )( )( ) ① 先天之精 ② 后天之精 ③ 生殖之精 ④ 脏腑之精 ⑤ 水谷之精

【题解】肾所藏之精是由两个不同来源的物质结合而成,其中一部分是形成胚胎的原始物质,来自先天父母,故称其为“先天之精;先天之精藏于肾,出生后,得到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实,可形成新个体生育繁殖的基本物质,故又有“生殖之精”之称。肾所藏的另一部分精气来源于脾胃消化的水谷精微经五脏六腑加工而成的精气,《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又由于它是脏腑精气的剩余部分,也称其为“脏腑之精”。肾中精气的生天部分虽以水谷之精为原材料,但不再区分为一类。

【答案】①②③④

27、肾在水液代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 )( )( )( ) ① 通调水道 ② 升清降浊

③ 运化水湿 ④ 控制膀胱开合 ⑤ 水液代谢过程中动力

【题解】肾在水液代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三方面: (1) 升清降浊。肾接收全身利用后的水液,能蒸腾气化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浊中之清,肾重新将其上升到肺,由肺布散全身,供人体利用;另一部分是浊中之浊,肾将其下注于膀胱并排出体外,这样不断地升清和降浊,维持着人体水液的动态平衡。

(2) 肾阳的气化控制着膀胱的开合。气化功能正常则膀胱开合适度。开则代谢水液得以排出;合则机体需要的水液得以贮存。

(3) 肾阳是水液代谢全过程的动力。水液从生成、输布到运行排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肾阳的温煦气化,水液得温则行,遇寒则凝。无论是脾的运化水湿、肺的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还是三焦水道的通利、膀胱的贮尿、排尿都离不开肾阳的温煦气化。

【答案】②④⑤ 28、肾与下列哪几 项有联系?( )( )( )( )( ) ① 骨 ② 齿 ③ 精 ④ 髓 ⑤ 脑

【题解】肾藏精、精生髓,髓藏于骨骼腔中,滋养骨骼、牙齿,骨骼、牙齿都由精、髓充养。肾精化髓。髓聚为脑海,故脑的功能与肾精、髓有密切联系。

【答案】①②③④⑤

29、胃的生理功能有下列哪些?( )( )( )( )( ) ① 主受纳 ② 主受盛 ③ 主腐熟 ④ 主化物 ⑤ 主通降 【题解】胃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受纳和腐熟,通降为其生理特点。受盛和化物是小肠的功能。 【答案】①③ 30、“决断”的含义指下列哪些?( )( )( )( )( ) ① 谋虑 ② 判断力 ③ 裁决力 ④ 胆量 ⑤ 防御和清除精神刺激 【答案】③④⑤

31、胃气通降的生理意义是什么?( )( )( )( )( ) ① 使胃内容物及时下降到小肠 ② 是胃受纳的前提条件 ③ 促使小肠内容下降到大肠 ④ 推动大肠排泄漕粕

⑤ 胃降脾才能升 【答案】①②③④⑤

32、胃的上下口为下列哪些?( )( )( )( )( ) ① 吸门 ② 贲门 ③ 幽门 ④ 阑门 ⑤ 户门

【答案】②③

33、女子胞的功能与下列那些因素有关?( )( )( )( )( ) ① 肾精 ② 心 ③ 脾 ④ 肝 ⑤ 冲任脉

【题解】女子胞的功能与肾中精气激发产生的“天癸”物质有关,“天癸”能促进女子胞机能的发育成熟和功能的正常发挥。此外冲任二脉能调节十二经脉中的气血进入胞宫,成为月经。还与心、肝、脾对全身血液的调节作用密切相关。

【答案】①②③④⑤

34、下列哪些项指出了心与肾之间的关系?( )( )( )( )( ) ① 心肾相交 ② 水火既济 ③ 精血互化 ④ 津血互化 ⑤ 精与神相因

【题解】心位居于上,属阳,其性主动;肾位居于下,属阴,其性主静。根据阴阳水火升降理论,在上者宜降,在下者宜升,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心与肾之间,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与肾阳共同温煦肾阴,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与心阴共同涵养心阳,使心火不亢。心肾阴阳水火的升降就称为“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精血互化,不是津血互化。肾藏精、精生髓、髓能化血;血亦可以转化为精,如血进入骨腔,营养和转化为骨髓,髓可化精。精神相因,心藏神,为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主宰,心神功能正常,肾精可得到不断的补充与积累,此“神全可以益精”;肾藏精,精能生髓,髓汇于脑,此“积精可以全神”精与神互为根基,相互转化。 【答案】①②③⑤

二、是非题

将下列各题中错误之处的下方用“——”标出,并将其改正。 1、而不泻,藏精气是六腑的功能特点。 【答案】“六腑”改为“五脏”

2、心血旺盛,才能维持正常的心脏搏动力。 【答案】“心血”改为“心气”

3、脾上输到心、肺的水谷精微,经心气加工生成血液,使心血得到补充。

【答案】“心气加工”改为“心火蒸化”

4、肺的呼吸功能,是靠肺阴的推动作用实现的。 【答案】“肺阴”改为“肺气” 5、肺能把卫气肃降到全身体表。 【答案】“肃降”改为“宣发”

6、肺的助心行血作用主要是通过宣发肃降来完成的。 【答案】“宣发肃降”改为“宗气”

7、脾能统血主要是脾气推动作用的体现。 【答案】“推动”改为“固摄”

8、脾气健运,气血充足则面色红润有光泽。 【答案】“面色”改为“口唇” 9、脾在液为唾。 【答案】“唾”改为“涎”

10、肾脏调节水液代谢主要是肾的因摄作用。 【答案】“固摄”改为“气化” 11、肺气充盛,纳气功能正常。 【答案】“肺气”改为“肾气” 12、十一脏取决于心。 【答案】“心”改为“胆” 13、人以脾气为本。 【答案】“脾”改为“胃”

14、脾胃都属土,胃腑为阳,胃为阳土,容易产生燥热,损伤脾阴,所以胃喜柔润而恶燥。 【答案】“脾阴”改为“胃阴” 15、小肠的功能主要是受纳化物。 【答案】“受纳化物”改为“受盛化物” 16、中焦能“必槽粕”,功能特点为“如渎”。 【答案】“如渎”改为“如沤”

17、心与脾的关系是气与血的关系。 【答案】“气与血”改为“血液的生成与运行”

18、大肠传导通畅,肺气才能和利,有助肺的宣发。 【答案】“宣发”改为“肃降”

19、心阴下降下小肠,助小肠化物和分清别浊功能。 【答案】“心阴”改为“心阳”

20、尿液的贮藏依靠肾的气化作用。 【答案】“气化”改为“固摄”

限制性试题

一、 名词解释

1、 藏象:藏象二字,明代张景岳解释说:“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

日藏象”。藏:是古代的脏字,藏于体内,能贮藏精气;象:形象、征象、征迹。 藏象:指脏腑虽藏于机体之内,但其生理、病理等方面都有征象表现于外。“象”是“藏”

的外在反映,“藏”是“象”的内在本质。

“藏象”二字,较明显地表达了内部脏腑和外部形象之间的关系,较好地反映了祖国医学对人体、对脏腑的认识方法。

2、奇恒之腑:奇,异常、不同之意;恒,是常、通常的意思。奇恒之腑不同于脏和腑,功同脏,形似腑,似脏非脏,似腑非腑,故称其为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个器官。

3、神:广义的神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的神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等活动。

4、肺主气:指肺主管呼吸之气,进行体内外气体交换;主管全身之气,调节各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

5、通调水道:指肺脏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作用,维持着水液代谢平衡。

6、脾统血:指脾能调节血液循环,有统摄血液在脉中流行,不使其溢出脉外的功能。 7、肝主疏泄:肝具有疏通畅达、宣泄升发的功能,使全身的气机畅行,气、血、津液通畅,使代谢产生的废物不致瘀积而正常排泄。

8、天癸: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一种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的物质,称作“天癸”。

9、水谷之海: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口,经食道而容纳于胃腑,故称胃为“水谷之海”,又称“太仓”。

10、骨:就是骨骼,它作为人体的支架,有支撑躯干、保护内脏的作用,还可化生骨髓、主司人体的运动。

二、填空题

1、血液在脉管中流动 、 、 相连形成一个闭合系统。 【答案】心;血;脉 2、心阴,心血作为心脏功能活动的 ;心阳主要起 的作用;心气主要是 。 [答案]物质基础;温煦气化;激发心搏 3、心气旺盛,血脉充盈,面部 。 【答案】红润有光泽

4、心的生理功能正常, 通过经筋和别络上荣于舌体。 【答案】气血

5、喜能使 通利,心情舒畅,气达志和。 【答案】营卫

6、鼻、咽喉、气管等和肺构成了呼吸系统,中医称作“ ”。 【答案】肺系

7、肺的主持、调理全身各脏腑之气的功能主要是通过 达到的。 【答案】宗气

8、只有 功能正常,把浊气、津液和水谷精微宣散到内外上下,肺内才能清净畅通,发挥 的功能。

【答案】宣发、肃降

9、肺在体为 ;其华在 ;开窍于 ;在志为 ;在液为 。 【答案】皮;毛;鼻;悲;涕

10、脾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强健,叫 。 【答案】脾气健运

11、水谷精微物质由脾吸收,然后上输于 ,靠 的运行输送到全身,以滋养全身。

【答案】肺、气血

12、肝能通利三焦, 。 【答案】疏通水道

13、爪为 之余;发为 之余;胃为 之海;脑为 海;冲为 海;肝亦为 海。

【答案】筋;血;骨;水谷;髓;血;血

14、肾的 作用对人体呼吸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纳气

15、发的生机根源于 ,营养来源于 。 【答案】肾;血

16、唾液中较清稀的为 ,较稠厚的 。 【答案】涎;唾

17、胃的生理特性是主通降和 。 【答案】喜润恶燥

18、小肠把由胃传来的食糜分离为清的即 和浊的即 两部分。 [答案]水谷精微;残渣废液

19、大肠的传异变化作用和胃的 功能、肺的 功能紧密联系。 [答案]降浊;肃降

20、脑是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器官,称“ 之府。” 【答案】元神

21、肺位于上主降,肝位于下主升,一升一降,相互协调,使 条和畅达。 【答案】气机

二、 简答题

1、简述心主温运。

【题解及答案】心主温运,实指心之阳气在心的功能活动中所起的主导作用。心阳有温煦生化(蒸化)和下济的特性,保证了心的功能活动正常。心阳蒸化是指从脾胃吸收来的水谷精气(营气)得心火熬炼变赤成血的作用。心阳温煦指心阳随血运行于周身,有温暖全身,保持体温,温通血脉的作用。心火还可以下济,即心火与肾水既济相交,维持心肾间的动态平衡。

2、为什么说“汗为心之液”? 【题解及答案】汗为津液所化,“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灵·决气篇》)津液又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津液与血液是相互渗透的,当血液的浓度增高时,津液就渗入血管稀释血液。由此可见,汗为津液所化,津液与血又同出一源,血为心所主,故汗亦为心所主,汗就为心之液了。

3、简述肺主气的功能。

【题解及答案】肺主气包括肺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肺主呼吸之气,指肺具有主持呼吸运动的功能,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调理全身各脏腑组织之气的作用。这种主持、调理作用是通过宗气的作用来完成的,宗气的生成是水谷精气与呼吸之气聚于胸中由肺加工而成,又由肺宣发布散到全身,组成各脏腑组织器官之气。肺通过对宗气的生成、分布的控制来调节全身各脏腑之气。此外,肺有节律的呼吸运动影响着

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也是主一身之气的一个重要方面。

4、肺与皮毛之间有什么联系?

【题解及答案】肺与毛之间的联系有两个方面:

(1)皮毛是由肺气宣发的气血津液及精微物质所滋养、濡润,而后才具有排汗、散气、抵御外邪的功能。

(2)肺主呼吸,汗孔有散气以调节呼吸的作用。故《素问·生气通天论》又称皮毛为“气门”,唐容川也指出皮毛有“宣肺气”的作用。

5、何谓肺朝百脉?肺是怎样助心行血的? 【题解及答案】肺朝百脉,“朝”即聚会的意思,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再输布到全身。肺能助心行血,主要是通过宗气来实现的。宗气形成于肺,在肺作用下贯注心脉,推动血液运行。而且肺的呼吸运动又可调节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影响着血液运行,所以血液的运行有赖于肺气的敷布和调节,肺就是这样助心行血的。

6、简述脾在饮食物消化、吸收、输布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题解及答案】首先讨论脾在饮食消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饮食物经口入胃,在脾的作用下,在脾的作用下,胃、小肠方能受纳腐熟化物,使食物变成能被人体利用的水谷精微,这一过程主要依赖于脾的消磨作用。《医参》曾这样解释脾的消磨作用说:“脾之所以消磨水谷者,非如磨之能砻(long),杵之能舂(chong)也。以气吸之,而食物不坠焉耳。食物入胃,有气有质。质欲下达,气欲上行。与胃气熏蒸,气质之去留各半,得脾气一吸,则胃气有助。食物之精得以尽留。”

脾对水谷精微的吸收过程。饮食物经过消化,其中的水谷精微被脾吸收,即汇聚于脾。《素问·太阴阳明论》说:“脾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著,留着之义,脾脏把“胃土之精”即水谷精微收集入脾。《图书编》也说:“脾居五脏之中,出纳谷气以输贯百骸者也。”“出纳谷气”,纳即指水谷精微汇聚于脾的吸收过程。出即脾吸收水谷精微之后向全身的输送作用。

脾将水谷精微输送到全身的途径是由脾气散精,先上输于肺,然后由肺贯注心脉,通过肺的宣发和血脉的运载,布达周身、四肢面骸,内而脏腑,外及皮毛。

7、何谓肝“体阴用阳”?

【题解及答案】体,指肝脏的实体;指肝的功能活动。肝以藏血之体(属阴)蕴育着主升主动调畅全身气机的疏泄功能(属阳),故肝体阴用阳。肝主疏泄,气机调畅,气机调畅,血运通达,藏血功能才有保障;肝藏血量充足,肝体得养,疏泄功能方能正常发挥,此外肝藏血还可以涵敛肝阳、肝气,防止得养,疏泄功能方能正常发挥,此外肝藏血还可以涵敛肝阳、肝气,防止肝疏泄太过。阴阳相生相制,维持肚脏功能的正常协调。

8、简述肾精、肾气、肾阴、肾阳间的联系。 【题解及答案】肾精藏于肾,是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物质。肾阴肾阳是对肾精功能的分类 ,把肾精对五脏六腑的滋养、濡润作用称为肾阴;把肾精对五脏六腑的温煦、生化作用称作肾阳。肾精能化生肾气,肾气能促进入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机能。肾精化生肾气又是肾精中的肾阳蒸化肾阴而形成。也可归纳如图3-1:

肾精对脏组织的滋养濡润作用

肾阴 为一身阴液之源 功能分类

肾精 蒸 产生 肾气 促进人体生长,发育与生殖机能

肾精对脏腑组织的温煦推动作用 肾阳

为一身阳气之根

图3-1肾精、肾气、肾阴、肾阳之间关系

9、何谓“肾主纳气”?

【题解及答案】肾主纳气,是指肾脏有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浅表的作用。呼吸虽由肺所主,但吸入之气,必须下及于肾,由肾为之摄纳、潜藏,才能保证呼吸深度,使体内外气体充分交换。否则会发生呼吸运动的异常改变,如喘息等证。肾的纳气是在肾与肺有经脉相连的基础上,靠肾阳固摄来完成的。

10、三焦如何主持诸气,总公司人体气化的? 【题解及答案】所谓“诸气”,即全身所有的气。如脏腑、经络之气,元、宗、营卫等气。“气化”指各种物质在体内所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复杂变化,如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布散以及糟粕的排泄等过程中的物质转化成能量、能量转化成物质;水谷转化成精微和糟粕等等。三焦是全身各种气升降出入的道路,称为主持诸气;又是发生气化的场所,所以能总司人体的气化。

11、简述脾与胃在饮食消化过程中的配合作用。

【题解及答案】脾与胃在饮食消化过程中的配合主要有三个方面: (1)胃纳脾运,纳运相合:“纳”指胃主受纳,腐熟饮食物,为“水谷之海”,“运”指脾主运化转输,及时把水谷精微转输于全身。胃受纳腐熟悉水谷,是脾主运化的前提;脾运化水谷精微,又是胃继续受纳腐熟水谷,是脾主运化的前提;脾运化水谷精微,又是胃继续受纳与腐熟的需要。因此,胃与脾一纳一运,互相配合,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输布精微的任务。

(2)脾升胃降、升降相因:脾升是脾气将水谷精微上输心肺,并布散于周身,故脾气主升;胃降是胃气将受纳腐熟的水谷及时下传至肠中,保持肠胃的虚实更替,故胃气主降。脾升与胃降之间,胃降以脾升作为其降的前提,脾升则以胃降作为升的条件,因而脾与胃一升一降,彼此协调。

(3) 脾湿胃燥,燥湿相济,脾为阴土性湿,胃为阳土性燥。脾体湿故喜燥恶湿,胃体燥故喜润恶燥,二者必须湿燥相合,才能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

主观性试题

论述题

1、心是怎样主宰全身的?

【题解及答案】心主宰全身通过的心血和藏神两条途径治理、主宰的。心主血,血液依赖于心气激发的心搏输送到全身,内而脏腑,外及皮毛,濡养着各脏腑组织器官,调节着各脏的功能状态。心藏神,神藏于心,随气血运行于全身,对各脏腑组织器官发挥协调作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所以称心为君主之官,主宰全身。

2、肺是怎样助心治节全身的? 【题解及答案】《素问·灵兰秘血论》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治节”,治理、调节之意。肺能辅佐心治理全身,主要通过以下几条途径。

(1) 肺朝百脉,助心行血。 (2) 随着肺的呼吸运动,调节着全身气机。 (3) 肺宣发、肃降治理、调节着全身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 (4) 肺的宣降调节呼吸运动,使之有节律。 3、为什么说肾为封藏之本?

【题解及答案】肾为封藏之本,肾的生理特性以藏为主,具有摄纳、封藏的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图3-2):

藏精——封藏先后天之精 肾为 纳气——摄纳潜藏肺吸入之清气 封约束膀胱____肾阳的气化约束膀胱的启闭开合 藏固摄大肠____肾陌固摄大肠

之固摄汗液____肾阳通过卫气调节汗孔的启闭 本 约束精关____约束男子精关的开合

图3-2 肾的封藏、生理特性归纳表

4、试述汗液排泄机制 【题解及答案】《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汗,是体内津液通过阳气的蒸腾气化后,从玄府(汗孔)排出之液体。机体内津液在肺气宣发和心脉的运载下,布达全身肌表,供体表组织利用,其代谢后的废水或剩余水液,在心阳的蒸腾气化与卫气主司汗孔开合功能的配合下,玄府开津液泄而为汗。卫气和心阳又都依赖于肾阳的温煦气化和补充,肾阳充足则卫气和心阳功能正常发挥(图3-3)。

图3__3汗液排泄机制示意图

5、试述贮尿与排尿机制。

【题解及答案】在人体津液代谢过程中,水液通过肺脾肾三脏的作用,布散全身,发挥濡润机体的作用。被人体利用后的代谢废水,经过肺气肃降下归于肾,还有一部分是小肠分清别浊后的水液糟粕直接下输于肾,在肾的气化作用下,升清降浊,清者回流体内,浊者变成尿液,下输膀胱并贮存在起来。尿液贮存于膀胱,达到一定的容量,通过气化作用可及时自主地排出体外。膀胱的贮尿和排尿都与肾气、肾阳密切相关,肾气、肾阳充盛,固摄有力,则膀胱能将尿液贮存达到一定的量,始产生排尿感觉,而欲排尿;膀胱的排尿则依赖肾之气化作用,肾气通利,排尿通畅(图3-4)。

图3__4贮尿与排尿机制示意图

6、试述粪便排泄与哪些因素有关?(排便机制) 【题解及答案】排便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大肠运动正常,即大肠气机正常。粪便是在大肠气的推动下向下运行的。

(2)肠内必须保持一定量的津液,以保证肠中的湿润度,使肠道润滑,以利粪便的通行。 大肠气机的正常运动,还和肺气肃降、胃气降浊功能有关,以利于大肠气机的下行运动。 肛门是粪便排出的门户,又称作“粕门”,粕门是由肾阳的固摄和气化功能控制开合的(图3-5)。

图3__5排尿机制示意图

7、试述呼吸运动的全过程。

【题解及答案】呼吸运动主要是肺肾两脏的功能活动,关系于心肝两脏。由肺、肾、心、肝等脏功能活动密切配合完成。

肺为气之主,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并具主动的一呼一吸运动,使自然清气进入肺内,体内浊气呼出体外。

肾为气之根,肺吸人之气必须由肾为之摄纳,清气才能正常进入肺内,并停留一定时间,

保证呼吸深度,使呼吸调均。故有“肺主呼气,肾主纳气”。之说。

《难经·四难》说:“呼出心与肺,吸入肝与肾。”心主血,心血可以运载肺气;肝主疏泄,肝肺一升一降调节全身气机,助肾摄纳肺气。

8、试述心与肺间的联系。

【题解及答案】心肺同居上焦,心主血,肺主气;心主行血,肺主呼吸。决定了心与肺的关系就是气与血的关系。

(1)肺气助心行血:心主血脉,推动血液循环,但要维持血流通利,还需靠肺气的资助。肺气通过宗气的作用来助心行血。宗气生成于肺,之后贯注心脉,推动血液流行。如肺有病变,宗气不足,往往影响到血液的正常运行,产生血液瘀滞。故有“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血阏”等理论。

(2)心血运载肺气以布散周身:肺主气,司呼吸,从自然界吸入之清气与水谷精微相结合形成宗气,宗气的布散和输布周身,又要依附于血液,靠心血运载,故前人有“血为气母”的说法。因此,若心有病变,影响到血液运行,使肺气的布散不利,阻滞于肺内,可出现胸闷、气短、咳喘等症。

9、肝与肾之间的生理联系如何?

【题解及答案】肝藏血,肾藏精;肝主疏泄,肾主闭藏,肝肾之间的关系称之为“肝肾同源”。

(1)阴液互养:肝在五行属木,肾在五行属水,水能生木。肝主疏和藏血,体阴用阳。肾阴能涵养肝阴,使肝阳不致上亢,肝阴又可资助肾阴的再生。在肝阴与肾阳之间,肾阴是主要的,只有肾阴充足,才能维持肝阳与肝阴之间的动态平衡。

(2)精血互生: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相资生。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肚血依赖精的滋养。肾精又依赖肝血的不断补充,肝血与肾精相互资生,相互转化。

(3)疏泄与闭藏:肚主疏泄,肾主闭藏,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相互调节的关系。肝气疏泄可使肾气闭藏而开合有度,闭中有开;肾气闭藏又可制约肝之蔬泄太过,使肝泄中有藏(既疏泄又藏血)。

10、脾与肾间有什么联系?

【题解及答案】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胸与肾的关系是后天与先天的关系。后天与先天是相互资助,相互促进的。脾与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先后天相互资生和水液代谢方面。

(1)先后天相互资生: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为后天之本;肾藏精,主命门真火,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必须得到肾阳温煦蒸化,方能健运。肾精又赖脾运化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才能充盛。故日:“脾胃皆能生化者,实由肾中地阳之鼓舞,而元阳以固密为贵,其所以能固密者,又赖脾胃生化阴精以涵育耳。”(《医门棒喝》)充分说明了先天温养后天,后天补养先天的辨证关系。

(2)调节水液代谢:脾主运化水湿,须有肾阳的温煦蒸化;肾主水,司关门开合,使水液的吸收和排泄正常。但这种开合作用,又赖脾气的制约,即所谓“土能制水”。脾肾两脏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水液代谢。

第四章 经络学说

客观性试题

一、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编号填入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气血运行的主要通路是什么?( ) ① 十二正经 ② 奇经八脉 ③ 十二经别 ④ 经筋 【答案】①

2、能联络、调节十二经脉的是下列哪项的功能?( ) ① 奇经八脉 ② 十二经别 ③ 十五别络 ④ 十二经筋 【答案】①

3、能加强十二经脉中互为表里两经之间联系的是下列哪一项?( )① 奇经八脉 ② 十二经别 ③ 十五别络 ④ 十二经筋 【答案】②

4、能加强表里两经在体表的联系和渗灌气血的是下列哪项的作用?(① 奇经八脉 ② 十二经别 ③ 十五别络 ④ 十二经筋 【答案】③

5、联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是下列哪一项的功能?( ) ① 奇经八脉 ② 十二经别 ③ 十五别络 ④ 十二经筋 【答案】④

6、手厥阴经联系哪一脏腑?( ) ① 肺 ② 肝 ③ 心包 ④ 三焦 【答案】③

7、手太阳经联系哪一脏腑?( ) ① 胃 ② 膀胱 ③ 三焦 ④ 小肠

【答案】④

8、足太阴经联系的哪一脏腑?( ) ① 肺 ② 脾 ③ 心 ④ 肾

【答案】②

9、足少阳经联系哪一脏腑?( ) ① 小肠 ② 胆 ③ 心包 ④ 三焦 【答案】②

10、阴气初升叫什么?( ) ① 少阴 ② 太阴 ③ 太阳 ④ 厥阴 【答案】①

11、两阴交尽名称是什么?( ) ① 太阴 ② 少阳 ③ 太阳 ④ 厥阴 【答案】④

12、阳气旺盛的经脉名称叫什么?( ) ① 少阳 ② 太阳 ③ 阳明 ④ 少阴 【答案】②

13、手太阴经与哪条经脉互为表里?( ) ① 足太阴 ② 手阳明 ③ 足阳明 ④ 手少阴 【答案】②

14、手少阳经与哪条经脉互为表里?( ) ① 手厥阴 ② 手太阳 ③ 足少阳 ④ 足厥阴 【答案】①

15、足少阴经与哪条脉互为表里?( ) ① 足太阴 ② 足太阳 ③ 足少阳 ④ 足阳明 【答案】②

16、足少阳经与哪条经脉互为表里?( ) ① 足太阳 ② 足少阳 ③ 足阳明 ④ 足厥阴 【答案】④

17、何经为“阳脉之海”?( ) ① 手阳明经 ② 足阳明经 ③ 阳维脉 ④ 督脉 【答案】④ 18、“阴脉之海”是指哪条经?( ) ① 厥阴经 ② 太阴经 ③ 任脉 ④ 阴维脉 【答案】③ 19、“十二经脉之海”是指何经?( ) ① 督脉 ② 任脉 ③ 冲脉 ④ 带脉 【答案】③ 20、“约束诸脉”是何经的功能?( ) ① 带脉 ② 阴阳跷脉 ③ 阴阳维脉 ④ 督脉 【答案】①

21、主司上肢运动的经脉是哪条?( ) ① 阴阳维脉 ② 冲脉 ③ 带脉 ④ 阴阳跷脉 【答案】④

22、与脑、髓密切相关的是哪条经脉?(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ke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