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以学生为主体”

更新时间:2024-05-30 23: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试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以学生为主体”

求是实验中学 梁亚玲

【摘要】

教育中广泛存在着“以教师为主体”和“以学生为主体”两种方式,然而在特定的环境下,具体的教学方式只是他们的结合。针对我们现在具体的英语教学方式,本文着重讨论如何加强后者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一、两种模式的具体分析。

从教育最基本的角度来说,主要有“以教师为主体”和“以学生为主体”两种模式。具体来看,在古今中外的各个时间段中,两种方式都一直存在。相对而言,中国更倾向于前者,而西方则更接近后者。已经有很多的研究表明,纯粹的某一种方式都不是教育最合理的方式,因此如何在现今中国更多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下探索后者的具体实现显得格外重要。本论文也正是基于此尝试探讨实现这一考虑的具体问题。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发展学生天性,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式。与之相对的则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模式,主要表现为老师以自身的学习成果为基础,同时结合很多方面的经验向学生进行相关领域的知识讲解。然而这种模式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作为老师,他的精力和思维方式毕竟是有局限的,很多时候不可能从不同角度来看同样的问题。同时,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行业中一个老师所教授的学生数量众多,不可能真正从每个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而引导不同学生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学习,因此引入“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就变得比较困难。

二、“以学生为主体”教育模式的建立。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它要求教师理解、尊重、引导和激励学生的学习,进而达到以学生为主体,寻找适合不同学生自身的学习方式,这体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也符合教育学内在的规律,因此对于学生初级阶段的教育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对初中阶段的学生。

三、“以学生为主体”教育方式的具体教学策略。

结合本人在教学中已经采取的和见到的一些方式,笔者主要讨论一下如何更多的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1.加强情景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阶段学生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相对较短;同时,其形象思维比较活跃,他们不满意呆板的教

学模式。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只是机械地进行“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长期以往,便会感到索然无味,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善于创造情景,通过情景化的教学向学生展示英语知识,并让他们在一定的语境中加以运用,培养其语言能力。

比如,创设实物情景。实物是最常见的直观教具。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室里现有的人、实物设置情景。例如上

购物的课程时,可准备一些便于携带的衣物、水果、玩具、文具等带入教室,并且标上标价,帮助教学。同时也可以在课前要求学生多带服装鞋帽,并标上价格。这有助于上课时用英语进行较真实的服装买卖。学生在用英语交流的同时,自然而然学会了用英语购物,并有了成功感。

再比如,模拟交际活动。英语课是一门实践课。模拟交际活动是为真实性交际做准备的练习活动。经过模拟交际活

动,学生才能掌握英语结构和句型,才能运用英语去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英语教材提供了大量的会话材料,这有利于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会话练习和实践会话情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师生角色演示,对子练习,小组表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实践言语的目的。另外,由于很多时候学生可能会怕出错,因此可以尝试课后提供一些情景对话的练习让学生分组来完成,在下节课时选一两组同学进行实际对话,这样的情况既能让学生在情景对话中学习英语交际能力,又能打消他们怕出错的心理。

还有,在教授方位词next to, in front of, behind, between时,可通过教室里学生的座位为语言环境来教学,让六个学生一组讨论各个的位置,如:A is behind B. B is in front A. A is between C and D.而在NSE(新标准英语)初一上Module 9 Unite1中学习tiger, elephant, panda, wolf, giraffe, kangaroo, lion等动物名称时笔者找了一些这些动物的图片、视频和声音资料,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学习这些词汇,加深了他们对这些单词的印象。

2.尝试引导学生从其它外在的资源来学习英语。

语言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其实就是声音,引导学生接纳和领会英文歌曲或者影视资料对英语教学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音乐的节奏、音调、力度以及速度等对人的大脑能产生良好的刺激,使得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处于积极和兴奋状态,从而使人精神焕发,身心愉悦。Hotz(1998)曾指出,在英语教学中应用英语歌曲不但有助于缓解疲劳,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能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是一个寓教于乐的促进英语学习的好方法。“熏

陶”是指被一种思想、品行、习惯所濡染而渐趋同化。英语歌曲熏陶是指创造英语歌曲的氛围,以求对英语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科学家们发现音乐的速度、节拍和韵律不仅能调节人体节律,还对大脑边缘和脑干网状结构有直接影响。因此如果将英语歌曲作为一些辅助手段,将其应用在课堂教育的背景中,很容易增强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进而引导他们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教学本身就不应该是一个单独的活动,而应该是引导学生利用英语进行交际。因此,英语电影资料也是我们教学过程中非常有利的工具。一方面,会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另外一方面,对英语国家的生活习惯会有些了解,并且对实际交际中的英语有了非常直观的接触和理解。

3.尝试有目的的引导学生从某个点来探索问题。

在英语的教学中,经常会牵扯到职业,地点之类的信息。一般而言,如果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这些信息很可能对

学生来说就会成为一个短暂的记忆。因此在牵扯到一些具体的信息时,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来查找与之相关的信息,这样就能起到由点及面的作用。比如,在讲到worker这个词时,书上出现的有关职业的名词极其有限.已不能满足学生了解目前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出现了很多新型的职业,让学生了解一些新词,有助于他们了解社会.同时为他们真实的语言交际活动创造了条件。另外也可以引导学生去自己补充比如policeman,boss, businessman, president等词,也可以让学生阅读有关“衣领看人”的扩展资料:

在美国.人们常以衣领的颜色作为判断一个人的地位和区分不同职业的标志和象征。例如white collar白领,指以从事脑力劳动为主的教师、医生、管理、设计、技术等文职人员,他们常穿白衬衣。还有blue collar,gold collar.pink collar等。另外steel collar特指机器人。正是通过类似的方式,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真正意义上了解和研究英语社会的细节,增加语言的实用性。

另外,一般来说,学生是比较看重老师对自己作业的满意度的,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在评价学生作业的过程中引入一

些新的元素,使得学生增加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比如对英语比较吃力的学生多用鼓励性的话语,而对英语学习比较轻松的同学来说,应该多让他们看到和接触课堂以外的东西。比如可以在给他们的评语中多使用一些陌生的词汇,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就会自己去查找这些陌生词汇的意思,也许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够使他们额外的学习到某个单词的意思和用法。

总体上来看,尽管我们现在依然处于老师少于学生数量的情况下,但是随着我们手头资源的日益增多,我们可以从

以上这些角度入手来切实增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引导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最终使得他们能够深层次理解这

门语言,也能够更好的利用这门语言。 参考文献:

1. 圣仰芝,英语教育生态观的理性回归,教育研究, 2009,219

2. 张国庆,浅谈英语课堂的“活动”与“参与”,素质教育论坛, 2008,140 3. 白巧云,初中英语教学应注意的两个问题,考试周刊 2009,114

4. 薛海娌,英语歌曲熏陶与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基础英语教育, 2008,31 5. 王美华,试论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激发,科教文汇, 2007,1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jz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