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

更新时间:2024-06-24 06: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

随着我国农村社会转型,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 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由此出现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而存在 于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与重视。 本文通过对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部分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深入 地了解了他们的监护、心理及学业状况,掌握了解这些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的真 实环境与教育现状,探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形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从 公共政策角度提出了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政策建议。

文章除绪论和结语外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基于对吉安市青原区农村留 守儿童生存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 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在监护、心理及学业状况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第 二部分,结合青原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结果,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由家庭 教育失力、学校教育失衡、社会环境不利方面等的因素引起的。第三部分,列 举出目前政府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采取的政策,并分析其实施效果, 在此基础上,从公共政策角度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寻找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 法。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教育问题;公共政策 abstract

ABSTRACT

Witll the Cllinesemr2Ll乜眦sition,t11eindus.trialization锄d urb拟ionprocess of mecoun哪deVelop rapidly,moreand more mrallaborS havebeen、阳耐ngin

cities Whjch causes an issue of the nlra l le丘——bellind cllildren.And tIle education problemsof these leR—bellind chil(hn haVe been receiVed more concenls趾d

撇11Illent f.rom the wholecommulli够Theauthor unders锄ds theguarding,leanling arld men_tal statlIsthroughmeirⅣestigationon tIle leR—beKIld children inmral areaS ofQingyuan District,Ji’锄C时hl Jian铲iProViIlce.And tIle authorals0铲aSpsthe tnle env曲姗ent in suⅣival anddeVelopmentofthem,a11dmef-onI:lillg陀aSon、vere researChed

iIlⅡlis thesis,on

tllis basis,theauthorputsforward∞mepoIicy

suggestionstoimproVeme education situation of tlle mral leR—belli】甜cmldren 丘om thepublic policy angle.

The mesis includeS n北eparts exceptthe imroduction and the conduSion.The firstpart aIlalysesmeproblemsexiSt in me m】融leR—behind c11ildr∞education baSed on也e

Survey of the leR-be|1ind cllildren

cufrent education situation

iIl

Qing)manDi嘶ct.nes11Ⅳeyshows mat the leR-be|1ind chndren haveproblemson psychology,le锄ingalld morals

iIl di能rent eXtent.The Secondpandiscusses thIe main

causes of the education problemseXiSt iIl the rIlral leR—behind children

combilled、机t11tlle cⅢrent education situationsun,eyresultSinQingyuaIlDistrict.W色 caIl

see it is cauSedby f缸ilyeducationlack,uIlbal蛆cedSCh00leducation,a11d unfavorable en讥ronment of SocialcoVering.In也etllreepart,the龇曲lorlists也e policiesthat thegoVemmenth弱tal(en a11dsaystlle actiVe e壕Ⅺts锄dshortcomings, thenaIlalyseStlle causes锄dputSforwa以somep0Iicy suggeStio璐f蛔the public policyaIlgIe. Ke)啊ords:

T11e nlral

leR—bel曲d

cllildreIl;Current。educ撕∞ situation,

Education

probleIIlS;Publicpolicy II

.-目录

目录

第1章绪论????????????????????????????l 1.1选题背景和意义???????????????????????.1 1.2既有研究综述????????????????????????2 1.3相关概念界定????????????????????????5 1.3.1留守儿童???????????????????????一5 1.3.2公共政策???????????????????????..6 1.4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7

第2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青原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调查?9 2.1吉安市青原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说明??????????9 2.2留守儿童的监护状况?????????????????????10 2.3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1l 2.4留守儿童的学业状况????????????????????..13

第3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16 3.1家庭教育方面???????????????????????..16 3.2学校教育方面????????????????????????20 3.3社会教育环境方面??????????????????????22

第4章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公共政策建议??????????。24 4.1建立城乡统一政策体系,逐步消除城乡差距???????????25 4.2建立专门管理机构,推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27 4.3规范民间监护机制,发展社会关爱服务体系???????????28 结语????????????????????????????????????????。30

致谢??????????????????????????????..3l 参考文献?????????????????????????????..32

附录l: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模式调查问卷???????????.34

附录2:农村留守儿童调查问卷???????????????????.34 附录3:农村留守儿童父母问卷调查表????????????????一34 附录4:农村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问卷调查表?????????????。41 llI

第l章绪论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

力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现有近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 而且打工者的数量还在以每年超过500万人的速度不断增长。由于现实条件所 限,大多数农民工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他们只得将孩子留在家乡,并托付给 其他人代为照看,这些与父母分居两地的孩子们形成了一个新的弱势群体 ——“留守儿童’’群体。2005年5月,在郑州召开的首届《中国农村留守儿童 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上,公布了中国乡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达2000万人,其中 14周岁及以下者占86.5%。据全国妇联2008年2月27日发布的《全国农村留 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可以 确认0一17周岁留守儿童在全体儿童中所占比例为21.72%,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 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 断增长之中。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也就是说平均每四个 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留守儿童。而且留守在农村的儿童在各地的分布也很不均 匀,主要分布在四川、江西、安徽、湖南等经济比较落后的农业地区。在江西 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全部儿童中所占比例高达2096,此外经济比较发达的广东、 海南、江苏、浙江也存在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要么由单亲(一 般为母亲)看护,要么被留给了(外)祖父母、亲戚、朋友等父母之外的其他

人代为照顾,他们无法享受到正常家庭应给予的照顾和教育,这对儿童的身心 发展、价值观念、学习能力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留守儿童中出现了 生活、学习方面的困境以及被他人侵害利益和侵害他人利益甚至于出现违法犯 罪等方面的问题。而由此带来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广 泛关注与重视。

农村留守儿章教育问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 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关系到我国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是农村教育事业 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的大事,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对 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原因,逐步探索出解 第1章绪论

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方法,这不仅有利于我国广大农村留守儿童的 健康成长,也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同时这对构建和谐社会也有重大 意义。

推动儿童发展是妇联的主要职责之一。妇联组织承担着维护儿童权益、指

导家庭教育的重要责任,也承担着牵头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责任。笔者作 为青原区妇联的干部,加之从事教育工作六年的经历,对青原区留守儿童教育 问题特别关注,在积极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中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本研 究通过发挥妇联组织广泛的群众基础优势,以独特的视点与触点,全面深入地 了解青原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状况,对我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做出一些分析探讨, 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政策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并从公共政

策角度提出了一些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可行性的政策建议,以期摸索 出一条更系统、全面满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需求的路子。 1.2既有研究综述

“留守儿童\现象是在我国城乡二元体制和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大规模转移

的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对此群体研究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国内。国外的研究较少 且十分零散。

国内研究者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二 十年来,研究者们从多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了研究探索,并取得 了丰硕的成果,不仅为学术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而且引起了全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视。较早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 育问题进行系统理论研究的是蒋忠、柏跃斌‘“民工潮”下的农村家庭教育现 状及其思考》一文。此后,关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逐渐展开。2005年,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留守儿童\课题组对陕西、宁夏、河北和北京 10个村子的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研究成果为‘关注留守儿童》一书。2005 年8月,共青团湖南省委发起了一次对湖南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 2006年3月,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案第1996号,敬一丹、丁凤英等24人 提交了《关于为农村留守儿童建立成长保障制度的提案》,指出因人口流动而 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己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建议全国人大在修订 《未成年人保护法》时,在家庭保护一章里明确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增加“未 2

成年人监护人委托制度”,落实儿童的监护责任主体,并重视其教育和管理问 题,从法律上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权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研究。梅明玉、梅子行把农村留守儿童的家 庭教育方式概括为下列几种方式:“单亲\教育方式、隔代家庭教育方式、亲戚 家庭教育方式和兄长家庭教育方式(梅明玉、梅子行,2003)。曹景宽认为留 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主要有二种类型:隔代教育型(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承担教 育职责)、亲友代理型(由父母的亲人或朋友代理教育职责)和自我放任型(由孩 子自己担负自我监护和教育责任)(曹景宽,2005)。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的研究。学业问题。周宗奎等指出,父母

进城务工对孩子的学习确实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一是学习心理问题:二是持续性 的学习成绩不能上升,总体上看,不少入的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周宗奎,2005); 品行问题。蒋平认为,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基本缺失,使他们在道德 品质方面出现了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自觉性和自律性, 道德意识薄弱,有的吸烟酗酒、赌博、迷恋上网,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蒋平, 2005);安全问题。范先佐把留守儿童由于得不到家庭和父母的有效监管而产生 的安全问题分为二类:一是由于得不到亲情照顾而产生的安全问题:二是受到他 人的人身侵害:三是自己行为失控导致的安全问题。此外,由于父母的“缺席”, 缺少亲情照顾,导致孩子轻生自杀的案例也不少见(范先佐,2005);心理发展 问题。吴霓等课题组认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 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起码的与家人交流的机会,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利影 响。另外,大多数留守儿章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的忧虑,反映了留守 儿童内心的压力(吴霓,2004)。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范先佐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问题产生的原因归结为二种:一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二是学校管理与教育的失

误,三是城乡长期“二元分割”的结果(范先佐,2005)。吴霓等课题组认为形 成农村留守儿童发展中问题的原因有:①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 在矛盾:②农民工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③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 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④学校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吴霓, 2004)。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和建议。吴霓等课题组认为,农村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问题,必须从法律上、制度上 3

第1章绪论

把这些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他们提 出了五个方面的对策与建议:一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这 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二是加强社会组织的建设,加大社会力 量帮助儿童的力度;三是建立农村社区少年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四是加强农 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管理:五是在农村学校 教育中增设心理课程(吴霓,2004);范先佐认为,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 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共同努力,协同 合作。为此,他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对策:一是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 投入力度,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二是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农村留 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 乡差别;四是适应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积极开展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 题的研究(范先佐,2005)。

·

综上所述,国内相关学者和专家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进行了比较多 的研究和探索,这些研究大多涉及留守儿童产生的背景、留守儿童存在的现实 问题以及留守儿童问题的应对策略等方面。可以说这些研究为社会进一步深入 了解留守儿章这个“弱势群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国内目前这些研究在 取得很大进步和成果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和缺憾,如:对留守儿童概念 界定不明确,研究对象缺乏代表性;实地调查不深入,缺少以留守儿童本人、 家庭、学校和农村社区等为调查对象的综合研究,研究报告中很多都是一种理 论上的探讨,缺乏有力的实证研究和数据支持;过于侧重描述,而忽视了对留 守儿章教育问题形成的背景和原因的系统探讨;大量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方 式的消极面,缺乏对留守成长方式积极因素的研究;缺乏自觉的从公共政策理 论视角来分析留守现象,解决措施缺乏前瞻性和综合性。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增 加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力度,探讨分析原因,这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能 起到更好的作用。 4

第1章绪论 1.3相关概念界定 1.3.1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也被很多研究者称为留守学生、留守子女、留守孩等等,这种概

念不仅是在这种字面表述上的不同,很多研究者在对留守儿童的理解上也存在 偏差。

一是留守儿童概念界定不同。曹加平认为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

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在户籍所在地,不能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

而由其他监护人长期监护抚养或独立生活的儿童(曹加平,2005);李雯婷和段 成荣等都将把留守儿童界定为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 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段成荣,2005);吴霓等 课题组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是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 乡,并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6一16岁)(吴霓, 2004)。

大部分研究者将留守儿童定义为:留守儿童是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 由祖辈、亲戚、老师或朋友等其他的监护人养育的儿童(周宗奎,2005:段成荣,. 2005等)。但是在有些研究中没有将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儿童归为留守儿童,而 是仅仅将因父母双方外出打工而独自留守在家的儿童归为留守儿童。 二是留守儿童年龄范围界定不一。有人认为,留守儿童应是16周岁以下的 儿童,也有人认为留守儿童是14周岁以下的儿童,还有界定为18岁的(叶敬忠, 2005):除了吴霓的课题组(2004)对留守儿童的年龄的下限作了界定外(6一16岁) 大多数研究者都没有对其进行确切地说明。学术界一般将“留守儿童\界定为: 农民在户籍地以外务工时,将其未成年的子女留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社 会群体。具体而言,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而留在农村的少年儿童。年龄一 般是小于或等于14周岁的儿童,在学龄上一般是小学和初中,也即义务教育阶段 的青少年儿童。但是,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许多儿童在婴幼几时期就开始了 留守经历,而且儿童年龄愈小,留守经历对其的影响就愈大。所以笔者认为留 守现象并不仅是从6岁开始,不应该只关注6岁以上的留守儿童,6岁以下儿童 的状况也应该得到关注。而作为尚不能离开父母而独立的儿童而言,应该是未 成年人,即处在中小学阶段。所以,笔者认为留守儿童应该是16周岁以下的未 成年人。在本文中所述的“留守儿童\是指: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由于各种条 5

第l章绪论

件所限,把子女留在户籍所在地接受教育,这些被留在农村的特殊儿童群体, 称为留守儿童。他们的特点是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分离,与单亲(父母一方) 或临时监护人生活在一起,而且留在农村接受教育的中小学阶段16周岁以下的 儿童。

1.3.2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

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其 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规、 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规划等。公共政策学 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对政策系统及其环境之间和政策 过程诸环节之间,与系统内外诸因素之间进行因果和相关性研究,探索公 共政策的规律,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公共政策学是从政策的角 度研究有关的社会问题,从政策角度探索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它起源于西方, 在国外一般称为政策分析,政策分析实质上就是“公共政策”。 最早给“公共政策’’下定义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伊斯顿·罗斯威尔。 该学科第二代掌门人叶海卡·德洛尔认为政策科学的核心是把政策制定系统作 为研究和改进的对象,包括政策制定的一般过程及其具体的政策问题。从方法 论角度看,政策科学包括五个基本范畴,即政策战略、政策分析、政策制定系 统的改进、政策评估和政策科学的发展。“政策分析\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

著名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提出来的。它是指基于政策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及其可能产生的多种结果与相关规则,在各种备选方案中确定一个能最大限度 地实现该目标的最优政策方案的过程。其目的是帮助人们在政策期望与现实可 能性之间获得逐渐一致的认识。这是狭义的政策分析。广义的政策分析被界定 为从知识向决策层投入的角度看,在公共政策领域内创造与应用社会知识的复 杂的社会过程。

我国著者王福生对“公共政策学’’的界定是: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用现代科 学方法对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给予、评价并探索其规律的学问;是研究政策 及其自身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如何将科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政策问题中的一门应 用科学。 6

第1章,绪论

我国学者李忠尚认为“公共政策科学’’是一门运用现代科学决策理论和定 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方法,对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给予分析、评价并探 索其规律的综合性新兴向上的学科”。他指出,政策科学的核心是致力于政策 系统的改进。政策科学既探讨政策的选择,又探讨政策的设计和创造,鼓励提 出不同的政策设想,倡导对政策制定系统进行改进,重点研究政策形成有过程 及其环境因素等。

中西方学者从不同角度界定了公共政策的概念,通过分析比较,吸收他们 定义的精华,我们总结出一种全新的公共政策概念:权威的国家机构及公共团 体为了实现特定的公共目的,对社会价值进行合理配置的决定与实施过程。 1.4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为主、个案访谈为辅的方法收集资料,在对资料进行

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分析青原区部分留守儿 童的的监护、学业及心理状况,在掌握了这些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的真实环境与 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形成原因,并从公共政策角 度提出了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政策建议。

(1)资料收集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专著、学术期刊、杂志和互联网收集相关研究资料。 社会调查法:运用问卷调查、访谈法、观察法等方法收集第一手资料。 问卷调查:这次问卷调查对象包括有留守儿童和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留守 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及部分在附近城区打工的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对农村留守儿 童的生存发展及教育现状有了较全面的了解。针对不同调查对象分为四种调查 表,分别是农村留守儿童调查问卷、农村留守儿童父母闯卷调查表、农村留守 儿章临时监护人问卷调查表及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模式调查问卷。其中 以农村留守儿童调查问卷为主,调查问卷中对留守儿童设置的问题都能比较真 实有效地反映出农村留守儿童的现实情况。笔者选取了符合调查条件的2所小 学及5所初级中学,并从中随机抽取10个班级,以班级为单位发放问卷,学生 现场解释现场填答,并回收问卷。在调查抽样点共计发放调查问卷700份,收 回有效问卷662份,回收率达到94.5%,其他三种问卷根据实际情况发放50份 至100份,这些资料是本研究的主要资料来源。

7

第l章绪论

访谈法:访谈是对问卷调查的一个补充,可以对留守儿童的家庭及其具体生

活学习环境有一个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在本次研究中,访谈对象有教育部门 人员、教师、学生、临时监护人、家长。

实地观察法:通过走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观察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

学习情况、亲子关系以及在家学习生活状况,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第一手资料。 (2)资料分析方法

本研究收集的资料主要以定量资料为主,另辅以一些定性资料。资料分析

也相应的分为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并将文献研究、个案访谈及走访观察收集 到的资料,运用到定量分析结果的解释及其他分析中。

本论文的分析路线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 路。选取青原区农村留守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 状况进行真实全面的描述,了解他们在教育、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揭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产生这些问题 的原因、社会背景、制度环境做出具体的分析,并尝试着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对 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8

第2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调查

第2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青原区农村留守儿 童教育状况调查

2.1吉安市青原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说明

本研究主要基于对吉安市青原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实际调查。

吉安市青原区是2001年成立的新区,全区共辖5镇2乡l街道,总人口21.6 万,其中农业人口17.79万,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靠水稻种植、家禽养殖获得, 收入十分有限,加上现在的农产品价格不高,更造成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农 村经济缺乏活力,农民致富无门。因此,外出务工成为农村劳动力增收的主要 途径。同时也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农民工没有能力将孩子带到务工 城市读书,因此形成了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据统计,青原区共有家庭37174 户,有未成年孩子31817人,其中留守儿童10005人,占儿童总数的31.4%。 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区、近城区留守儿童较少,河东街道、天玉镇的留守儿童分 别占当地儿童的2%、16%。而越边远的乡村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越高,东固畲 族乡的留守儿童的比例高达70.5%。全区留守儿童O一3岁的950人,3—6岁 的1392人,在读小学的留守儿童最多,共有4649人,占全区留守儿童的46%, 读初中、高中的分别有2560人、454人,而由此引发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日 益凸显。

为更好地促进青原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探求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 题的方法,笔者所在单位青原区妇联与区教体局等相关部门联合,通过调查问 卷、走访、查阅档案等形式选取了青原区部分学校作为调查点,对青原区农村 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走访学校7所,访问行政村5个,走访调 查对象包括有留守儿童和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及部分 在附近市区打工的留守儿童家长,共发放调查问卷700份,收回有效问卷662 份,回收率达到94.5%。因为年幼留守儿童的理解能力有限,笔者将本研究中留 守儿童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放在10至16周岁的青原区农村留守儿童当中。在 这些调查资料的基础上,笔者结合已查阅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分析,对青原 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监护、 心理及学业中出现的问题较多,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有着

9

第2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凋查

直接的影响,所以下面我将重点对青原区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现状中的监护 状况、心理状况及学业状况进行分析。 2.2留守儿童的监护状况

据统计,在青原区留守儿童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顾的占绝大多数,共有

5167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52%;由父母一方照顾的2211人,占22%;在亲 戚家寄养的1477人,占15%,在学校寄宿的1025人,占10%,自己独立生活 的125人,占l%。

这些留守儿童由于得不到父母的亲自照顾,无论在营养状况、身体健康、 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其他非留守儿童相比存在着一定 的差距。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如果监护人是母亲,在孩子的饮食营养和搭配上还 能稍微注意些,但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

他们的年龄在50—70岁之间,不但年老体弱、文化程度低而且要兼顾农活与家务, 同时又要照顾多个儿童,在体力和精力都有限的情况下,只能导致只管养不管 教、只管吃饱穿暖不管健康成长的普遍现象的存在。不少孩子受到溺爱和放任, 养成不良习惯。在问卷调查及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很多留守学生常常不吃早餐 就去上学,90%的留守学生的主餐是“荤少素多”或“全是素的”。当我们到富 滩中学进行调研时,恰逢寄宿学生的用餐时间,他们的碗中几乎是清一色的素 炒包菜,偶尔不同的,还是家里带来的腌菜或萝卜干,这也对留守儿童的身体 发育极为不利。

由于监护环节上的薄弱现状,必将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比非留守儿 童在安全问题上存在着更多不稳定的因素。“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 一个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临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生理发育、人身安全方 面是否存在担忧,是否会担心孩子受到意外伤害并采取相关的措施?调查显示, 有56.5%“经常关注并采取措施”,有34.o%“有时会想到和注意”,有8.3% 明确表示“顾不过来’’,明显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儿童的生理发育、营养保 健、疾病防治对一生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但由于临时监护人“顾不过来\, 留守儿童在这些方面容易造成不良后果。现实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由于父 母外出务工,留守孩子发生诸如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害事件,有的留守 儿童因为患病得不到及时的看护与医治而死亡,有的孩子甚至被拐卖,留守儿 lO

第2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调查

童被侵犯案件时有发生。赣州一位14岁留守女孩被同村男子诱奸长达数月,怀 孕6个月后被犯罪嫌疑人挟持到外乡偷偷做引产手术。2007年5月,吉水县一名 15岁留守女孩在家中被人杀害,被害前遭受到暴力和性侵害。据公安部门的调查 显示,在被拐卖儿童当中,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占前二位,有些地方出现女童 被强奸的恶性案件中,也是留守女童居多。本次调查还显示,全区有125名农 村留守儿童无临时监护人独自生活,这些没有监护人的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更加 存在着安全隐患。

留守儿童年纪小,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处于形成阶段,思想单纯,辨别是 非能力低,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事物的诱惑、侵蚀,加之缺乏及时、有效的家庭 监护,外界的不良影响,很容易使他们做出一些不良举动。特别是缺少亲情关 爱、形成逆反心理后,有的留守儿童还会故意惹事生非,发泄不良情绪。如有

的染上吸烟喝酒、赌博斗殴、小偷小摸等恶习,有的迷恋网络游戏、黄色网站, 有的参与迷信活动,有的甚至纠集在一起走上犯罪道路。特别令人担忧的是, 由于各方面的弱势地位,自我保护的意识、能力缺乏,加上厌烦孤独、渴望关 爱的心理影响,留守儿童更容易遭受不法分子的诱骗、控制、利用、伤害。有 些留守儿童在问卷中也表达了自己这方面的担忧,如“最害怕的是学习成绩下 降和误入歧途,对不起父母\某中学七年级学生)。在调查中我们还从校方 了解到,不少留守学生在双休日、节假日就结伴进网吧、玩游戏甚至赌博,容 易滋生事非,更有甚者一些留守学生铤而走险,结伴连续偷盗附近地区工业园 厂内的钢筋、电缆线,然后卖给废品收购站以换取零花钱,结果被当地派出所 逮个正着。

2.3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在儿童时期就从父母那里学习到了各 种社会大众公认的道德价值观和主流社会群体认可的行为模式,随着年龄的增 长,儿童的这种道德化了的自我即“超我\逐渐固化成为他们全部的思维方式 和行为准则。这些早年经验对儿童人格的形成及后来这个人的社会化过程有着 决定性影响(弗洛伊德,方文华等翻译,2006)。留守儿童正处于他们社会化 的关键阶段,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即弗洛伊德所认为的。超我’’牢固形 成阶段,有着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特别容易受外界 第2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调查

的影响,因此也特别需要关爱和引导。但是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务工在外地, 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无法与孩子们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 心理感受及现状,对他们的心理需求也无法满足,致使他们长期生活在一个缺 乏父母关爱,没有安全感的环境中,情感得不到慰藉,困惑得不到解决,烦恼 得不到倾诉,再加上青少年自制能力弱,缺乏正确的判断力,长期在放任自流 的环境里缺乏及时的约束管教,就会引发出许多心理问题,导致性格扭曲和心 理缺陷,出现了各种不同异常行为,表现突出的是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 和恐惧。在调查中有75%的老师认为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孩子心理问题较严重, 性格乖张,难调教。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章更易出现行为偏差,最普遍 的现象是违反校纪校规,经常迟到、旷课、欺负同学,特别是留守的初中生, 不良行为更为严重,盲目追赶时髦,做怪异的发型,穿名牌,攀比心理严重, 还有不少男生酗酒抽烟,拉帮结派,打架斗殴,更有甚者结交了社会上的一些 不良分子,称兄道弟,经常打架,夜不归宿,有些留守学生在引诱、唆使下学会 了偷窃,直至走上了犯罪道路。当今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体非常普及,各 种价值观念纷至沓来,而亲子教育的缺失与学校教育的失衡使留守儿童思想观 念得不到正确引导,心理偏差得不到及时纠正,在面对这些形形色色的价值观 念时,他们感到困惑迷茫,无所适从;有的盲目模仿,有的按照自己不成熟的 心理与想法,形成扭曲甚至与社会相背离的价值观。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父母一年回家一次,有的甚至二、三

年回家一次,别说与孩子面对面的交流,就是与孩子电话沟通也很少,由于长 期的亲情缺失,导致留守儿童更容易养成孤僻、倔强、冷漠的性格。从调查中 我们可以看到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平时和监护人产 生矛盾时找不到正确的处理方法,很多是闷不吭声或是采取某种过激行为发泄 情绪,和父母以外的人生活会很拘谨,他们经常感觉到孤独、不安,比其他儿 童更缺乏自信,更多的表现出了自卑。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安全

感,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往往感到无助,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比较敏感。在 访谈中,我们对30名留守学生问了同一个问题:打扫卫生时,有同学不小心把 你的鞋弄脏了,你会怎么做A打他;B弄脏他的鞋;C原谅他。其中有18名学 生选择了A或B。当他们受到别人欺负、或者与同学之间产生纠纷、或者受到老 师的批评、或者与看管自己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及其他亲友产生别扭时,就 会非常敏感,非常委屈,常常做出过激的反应。俗话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12

第2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调查

有的家庭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看管,但些家庭的父母与监护人在负 担孩子费用的问题上没有处理妥当,甚至发生争吵,孩子夹在父母与爷爷奶奶 或外公外婆当中,使他们承受很大的精神压力,长辈之间的相互推诿,让孩子 感觉自己成为他们的累赘,自我价值认同受到影响,这样的孩子比较容易产生 放任自我的心理,这种放任自我的心理往往成为消极人生态度的基础,这对留 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许多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 没有办法直接给予孩子们情感上的关爱,深感亏欠孩子,只能从经济上考虑弥 补,通过给子女们更多的零花钱来体现他们的关心与爱意,这样导致不少留守 儿童手头较宽裕,而这些孩子们手头有了钱并不知道如何合理使用,加上没人 管束,便会经常光顾网吧、游戏厅,看不良录像,甚至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 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而且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 生观,部分留守孩子进而产生厌学情绪,认为读书无用,开始把人生发展方向 定位为打工挣钱,热衷于吃喝玩乐,在学习中往往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精神, 得过且过。

2.4留守儿童的学业状况

笔者将从两方面对青原区留守儿童的学业状况进行描述:一是留守儿童的 就学情况,二是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

就学情况。随着义务教育在农村的普及,小学、中学入学率基本上都达到

99%以上。但到初中阶段学生的辍学率就比较高了,特别是留守儿童中女生的辍 学现象更为严重,在访谈中据学校教师反映,在辍学学生中,有近7296属留守儿 童,其中78%为女生(资料来源:吉安市青原区教委、青原区妇联)。而这些留 守儿童辍学后大多跟随父母外出打工。通过调查分析,笔者认为这种情况的出 现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家长对其子女的学习期望值普遍偏 低。由于农村教育的质量普遍不高,相对城里的学生来说农村孩子在学习成绩 上有很大的差距,许多农村家长认为反正孩子也读不出个名堂,与其浪费时间 金钱,不如趁早让他们出去赚钱来的实在,而且现在读大学的费用较高,即使 农村学生考上大学,其家庭也无法承担高昂的学习费用;二是现在的农村家庭 一般都有几个孩子需要抚养,而外出务工的农民,大多数经济收入不高,相对 来说还是有较重的家庭负担,小学阶段可能会送孩子们都去上学,但到了初中 13

第2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调查

特别是高中,他们一般就只送一个子女上学,这其中一般是送男孩上学。这种 情况主要是农村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所导致,他们认为男孩是传后人,以 后要挑大梁,所以要多读点书,而女孩迟早是要嫁人的,是别人家的人,读不 读书都无所谓。再有,外出打工使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不少留守儿童 家庭的经济状况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他们手上的零花钱也多了起来,这样容

易造成留守孩子错误地认为打工就能赚钱,有钱就有一切,即使不读书,将来 也可以出去打工,进而滋生了读书无用的思想,其上学的意愿也不强烈。 学习情况。通过统计分析我们看到留守儿童的学习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有一

定的差距。在“学习上是否有困难”一栏的问题中,65%以上留守学生觉得有困 难,在“学习成绩’’一栏中,名列前茅的仅为6个百分点,比非留守儿童低3 个百分点左右;成绩不太好的要高出非留守儿童11个百分点左右,显示了比较 大的差距。在“学习遇到困难谁帮助’’一栏中,留守儿童主要依靠老师和同学 的帮助,回家后就很少得到帮助;而非留守儿童除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外,还能 得到父母的帮助。在访谈中我们还了解到,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条件相 对较差,不少留守儿童都要帮家里做家务,许多年龄稍大的孩子们成了家里的 主要劳动力,几乎承担了所有的家务活,他们单薄的身体过早地承受了生活的 压力,而这些孩子们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自然得不到保证,势必对其学习成绩造 成一定的影响。

另外,许多家长还固有传统的教育观念。在他们看来,教育孩子就是学校和 教师的职责,孩子既然放在学校读书,所有问题都应该由学校老师负责解决。 而且受各种现实条件的制约,留守家长们也有说不出的苦衷,他们也只能把对 孩子的教育责任完全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有些监护人因孩子调皮捣蛋、不 服管教,宁肯让他呆在学校让老师管教也不愿让他留在家里。学校成了监管留守 孩子的主要场所,特别是对寄宿的留守孩子而言更是如此。但因办学条件、师 资力量、管理制度等种种条件所限,就我们目前所调查的学校中对留守孩子的 监管只在学生正常的上课时间以内,至于留守孩子们在放学以后的课余时间, 学校无法也没有能力进行监管。因此,这些留守儿童在课余时间的监护责任只 能由他们的临时监护人来承担,而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都是(外)祖父母, 即“隔代监管\,而对孩子的溺爱或放纵在这种隔代监管中最容易出现。再者 由于(外)祖父母们大多年事已高,且文化程度低,对孩子的监护往往限于生 活上的吃饱穿暖之类物质上的浅层关怀上,对其学习上的辅导教育基本上是空 14

第2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调查

白,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严重缺位,使他们的学习不同程度地受到影 响,这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也得到了体现。据调查显示,85。2%的留守儿童认为 自己的学习会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受影响。实际情况表明,68%的留守儿童成绩 在班级中处于中下游水平,而且极不稳定。由于孩子的独立作业能力不强,学习 无人辅导,学习自觉性差,学习兴趣不高,又缺乏亲人的管教和引导,大部分 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平平,因此在留守儿童中存在的厌学、逃课现象也十分严重。 通过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心理、学业状况,我们看到农村留守儿童

教育中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出现在个人安全、行为习惯、 道德品行、学习成绩、心理健康等方面。他们往往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 差;大部分农村留守学生性格内向,朋友圈狭窄、自尊心极敏感、情感脆弱,容 易形成任性、冷漠、自卑、敏感、孤独、不安、胆怯和自我封闭等极端个性心 理特征,造成一定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另外,由于对家庭经济、父母健 康的忧虑,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有内心的压力;而所有这些潜在的隐患问题 会随着留守儿童年龄的增大而愈加明显,使得留守儿童在成长道路上产生比正 常家庭生活下的儿童更多的危机,其犯错误的可能性就会高于完整家庭的孩子。 如果任由他们在这样一种生存状态生活成长,不仅会压抑他们的心智,扭曲他

们的性格,影响到整个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水平,而且更有可能会增加社会潜 在的不和谐因素。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只是 中国农民的家事,它更是实实在在影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大事。 ? 15

第3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3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现代教育体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作为教育的三种基本形态在各自的领域担负着培养教育人的重要使命。家庭教 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是儿童接受教育的启蒙学校,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学校 教育是学习教育的主体,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社会教育是家庭教 育与学校教育的延续和补充,对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分析研究,结合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和实地观察等方 法,以青原区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的家庭生活、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环境为研究 场所,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心理及学业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正是由于留守儿童在家庭监护和抚养、关爱和引导及学校教育培养 和社会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功能缺失,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着诸多问 题,使他们在学习、生活、心理成长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他们正确 价值观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发展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笔者将从家庭教育 方面、学校教育方面、社会教育环境方面对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因素 进行分析。

3.1家庭教育方面

调查显示,有6.9%的留守儿童父母、7.4%临时监护人明确表示“没有太关心\或“不太注意”留守儿童道德品质的培养,有14.7%的留守儿童父母明确表示对 孩子的心理健康“顾不过来,没谈过心\。在留守儿童不听话的情况下,表示 “太不像话时才管教\的临时监护人占26.4%,“基本上不管”的占3.096。对 于留守儿童帮助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不让孩子做”的临时监护人占17.6%, “叫不动\的占5.896。对于留守儿童的学习,认为“给吃饱穿暖就行、不必过 问”的临时监护人占13.8%,表示“有时过问一下\的占35.0%;同时, “没有

能力辅导’’留守儿童学习、写作业的临时监护人占44.9%,“有些能辅导”的占 36.0%。可见,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令人忧虑,笔者将从以下两方面来分析 原因。

一是留守儿童家庭亲情缺失。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 “双亲抚育”是

16

第3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人类社会找到的“一个比较最有效抚育方式”,并把夫妻和子女比喻为“社会 结构中的真正三角\费孝通,1981)。调查显示,许多留守儿童平时生活中 十分想念父母,希望“父母能常回来和我亲近一下”;期望“伤心时有人安慰, 落后时有人支持,孤单时有人陪伴”。许多留守儿童“很担心”自己父母亲在 外打工的人身安全,占调查总数的52.2%; “有点担心\的占总数的40.096。有

的留守儿童虽然能够理解父母外出务工的原因,接受分离的现实,但还是非常

担心父母的安全,担心他们生病,担心他们受伤,担心他们为了多挣钱不顾身 体健康。从留守儿童父母的角度看,尽管有48.3%表示和孩子“很亲密”,然而 也有47.1%的父母表示与孩子“关系一般”,还有4.1%的父母承认与孩子“关 系不好”。而从留守儿童的角度看,虽然许多父母都会与孩子进行联系、沟通, 有31.5%的留守儿童“不会感觉孤独”,但“有时侯会感觉孤独\.396)和 “经常觉得孤独”(10.096)的留守儿童却占到了大多数(68.3%)。有调查显

示,随着父母探亲频率降低,联系次数减少,留守子女在人际交往、性格、生活感 受、人生理想、协作求助、学业成绩等方面发生障碍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 可见,留守儿童亲情失落的现象不仅存在,而且比较普遍地造成了对孩子心理 的不利影响。

根据笔者调查,目前青原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监护结构主要分为三类: 一类是单亲监护家庭(本文中所指的单亲监护家庭是指父母一方外出打工,另 一方在家陪伴孩子的情况),而且基本是母亲留在家中照顾家庭,这类家庭占 22%:第二类是隔代监护家庭,即祖辈加上孙辈一起生活,这类家庭占5296:第 三类是是亲友监护家庭,即留守儿童与亲友一起生活,这类家庭占15%。这三类 不同的家庭监护结构在对孩子的成长教育中各自存在着不少问题。

在单亲监护家庭中,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留守孩子得不到父母

双方或一方的关爱。有的父母外出打工,动辄几年不归,甚至音讯全无,这使 留守儿童一方面强烈思念父母,期望得到父母的亲情关爱,另一方面又因期望 落空,喜怒哀乐得不到应有的抒发、宣泄;冷暖安危得不到应有的关心、慰藉。 在长期缺少完整关爱的环境下,有的孩子对亲子关系产生怀疑,对父母产生隔 阂,进而引发失望、恐惧、焦虑等情绪,有的甚至因此带来人格上的变化,产 生冷漠、厌世的消极人生态度。可见,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的现象不仅存在,而 且比较普遍地造成了对孩子心理的不利影响。而且单亲监护的留守儿童家庭因 为母亲或父亲要承担全部的家庭重担,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与孩子缺 17

第3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对孩子的教育缺乏耐心,大多数家长采取的是唠叨、打 骂、体罚等简单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全然不顾孩子的内心感受,这样易造成 孩子逆反、倔强、冷漠的个性心理的形成。还有的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人 际交往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如想念父母、无法享受亲情的慰藉与呵护、找不到 合适的人来倾诉,导致心里的烦恼无法排解,使之易形成孤僻、自闭的性格, 有些甚至会产生对社会仇视的心理。而在他们内心深处又是非常渴望得到关爱 与关注,于是就常常表现为违反纪律、寻隙滋事、打架斗殴、在各方面“标新 立异”等不良行为来引起他人的注意,以此来寻求心理平衡,满足他们的情感 需求,而这些不良行为得不到父亲或母亲的及时纠正,放任其发展,其结果可 想而知。由此可见,留守学生缺少关爱和管教是其不良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 在隔代监护家庭中,对孩子的教育往往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受隔代亲的影响 以及对孙辈们小小年纪与父母分离的疼惜,大部分祖辈对孙辈们,特别是孙子 过分溺爱,对其不良行为与习惯也不加管束,听之任之,有的甚至偏袒孩子的 不良行为。在监护和施教时,更注重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常常缺乏对留守儿童 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养成了孩子任性的性格,导致很多留守儿童以自 我为中心,甚至刁蛮不讲道理。而且祖辈也处于年老体衰阶段,也没有过多的 时间与精力对孩子进行全面的教育;二是绝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祖辈们受教

育程度不高,基本属于文盲或半文盲,不能帮助孩子们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 辅导他们的功课,也不能对他们的学习进行有效的监督,而且祖辈与孙辈年龄 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严重的代沟使祖孙的交流不畅,话题不过是唠唠叨叨 的生活琐事,根本管不住孩子的心;三是还有部分祖辈信奉的教育理念还停留 在家长式的权威作风阶段,

“棍棒底下出好人”的观念,使他们对孩子的日常

学习、生活、包括吃饭、穿衣、走路、与同辈间的相处、作业完成情况、成绩 的好坏等方面的要求都非常严格,一旦稍有不如意的地方,孩子们便受到严厉 的惩罚,非打即骂,导致留守儿童对他们产生敌视态度或反抗心理,在访谈中 我们发现超过9096的留守儿童对祖辈们的管教是充耳不闻。现实表明隔代教育中 存在许多弊端,难以培养出留守儿童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不利于孩子身心 健康发展。因此,无论是从智力、情感还是教育方法上隔代教育都难以胜任。 在亲友监护家庭中存在的教育问题更具有复杂性,作为临时监护人的亲戚

或朋友因为与留守儿童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所以他们与留守儿童之间缺少沟 通的先天基础。此外,亲戚朋友在教育、管理留守儿童时会有所顾忌,在管教 18

第3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冈素分析

之前都要考虑再三,他们通常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更注意对留守儿童在 物质生活上的照顾,在物质上绝不亏待孩子,而对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孩 子心理和精神的需求关注不多。他们担心如果管的过多过严,万一孩子产生逆 反心理做出离家出走、自杀等极端行为,那就不好向孩子的家长交待了。所以, 只要孩子身体健康、人身安全,基本上就完成监护任务了,至于孩子的学习那 就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了。甚至有的亲友为了孩子的所谓的“安全”, 限制孩子

的活动范围及人身自由,课余时间就把孩子关在家里,不准外出、不准和其他 小朋友玩耍来往,这种封闭式管理只会压抑孩子的天性,极易造成孩子性格上 的孤僻甚至产生自闭心理。通过对一些在亲友监护家庭中生活的留守儿童进行 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即使是再亲的亲人,与之生活在一起他们也会有种“寄 人篱下’’的感觉。对家人的思念与牵挂使留守儿童感到孤独、焦虑,敏感的天 性使他们与亲友之间存在着生疏感与隔阂感,他们很难打开心痱,真正融入亲 友的家庭生活,而且亲友通常也有自己的孩子,如果在各方面的对待上稍有不 公平,留守儿童就会产生不平衡心理,易与临时监护人家庭的孩子发生矛盾与 摩擦,或把委屈压抑在心里,长此以往就会养成暴躁易怒或是阴冷沉默的性格。 所以说亲友教育基本上是形同虚设。

二是留守儿童家长教育观念消极。通过与一些农村留守儿童家长进行谈话 与交流,我们了解到,虽然现在大部分的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在外出打工后都能 意识到学习知识文化的重要性,但他们在对自己子女的学业期望值上却并没有 表现出更高的要求,大多数留守儿童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抱无所谓态度,好 则好,不好也没关系,反正可以出去打工,他们更关注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多数家长文化素质偏低,家教理念落后,家教意识 淡薄。他们认为只要能挣钱,读书也没什么用,不读书照样可以打工挣钱,现在大 学生不是也找不到工作吗?自己的孩子也不是读书的“材料”等等。因此,在权 衡对子女的教育投入与回报时,他们往往先看到的是眼前的经济付出,对孩子

的前途发展没有前瞻性,考虑不周全或根本没有考虑,所以对孩子的学习要求 也不会很高。而这些观念势必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态度,无形之中就了滋长 了留守儿童的厌学情绪,助长了孩子们“读书无用”的错误观念,进而使部分 留守儿童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不求上进,其学习成绩可想而知。此外,在农 村存在多年的靠读书跳出“农门”的传统观念,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就业体制 改革的逐步深化以及大中专学校招生并轨和学生自主择业制度的改革,被渐渐 19

第3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打破了。受直接利益的驱使,许多农村家长把送子女读书仅当作是改变自身命 运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而当他们看不到这种显而易见的的效果时,他们便有 了“读书无用论\的想法。在他们看来学也考不上,考得上也供不起,供得起 也不一定找的到合适的工作,既然花这么多钱读书还不能找到好工作,还不如 早点出去打工挣钱来的实在,这也是众多家长们“读书无用\观念的真正意思。 据所调查学校的情况来看,尽管在2006年初的中央一号文件已明确规定,对农 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免交学费和杂费,且有符合条件的部分学生还享受“两 免一补\的政策待遇,即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但是,由于受错误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许多农 村家长对送子女上学并不积极,有些家长只顾眼前利益,光顾挣钱,根本无法顾 及孩子的学习,导致一些留守学生自己也把读书当作一种约束和负担。这不仅 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使当地的教育质量有所滑坡,而且对当地人口素质的提 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阻碍作用。

3.2学校教育方面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形态是继家庭教育之后的第二个主要教育场所,特别

对农村留守儿童家长来说他们把对自己孩子的教育责任更多的托付给学校与老 师,学校教育就成为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途径。但从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 学校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中也是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主导的作用还有待得到提 古

同。

第一,学校对“留守学生”的管理没有形成切实有效的制度。在调查中我

们发现,虽然随着政府及全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学校对父母 外出打工的留守学生的管理也有所加强,并建有专门的留守学生档案,但在我 们翻阅这些学生的档案资料时,我们发现学校对这些留守学生的归档信息也与 对普通学生的一样,只有学生的家庭住址、家长姓名等基本情况,对于他们的 父母在外务工具体情况、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及目前家庭结构没有更进一步的了 解。所以学校在管理这些留守学生时不能针对其个别情况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而科任老师缺少对“留守学生\的详细了解,在教育管理上只会关注他们的学 习,而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生活等方面没有给予更多的关爱与关注,教师 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的积极作用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问及“学校老师对你关 第3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心吗?\时,有76%的留守儿童回答是很少关心, 10%的回答很关心,还有14%

的回答不关心。“亲其师,信其道\,凡是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帮助和爱护, 被教师寄予希望的儿童,师生感情融洽,他们在各方面都会表现出积极向上的 态度,如果教师态度冷漠,不注意关心学生,对学生的期望低,学生们也就不

会有很高的学习热情。

第二,农村师资队伍相对较弱,教学质量较差也是当前农村教育中存在的

一个大问题。由于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缺乏因材施教的能力,缺乏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的活力,整个学校的学习氛围不浓,能够升入重点高中并考上大学 的学生非常少,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失学、辍学现象就更为严重。 第三,农村中小学的德育教育未受到应有重视,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德

育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正 确的德育引导,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从而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但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农村中小学的德 育教育课大都是做做样子,走走形式,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在笔者调查 地的学校每周仅有一节思想品德课,而且就这一节课也常常被数学、语文、英 语等主课替代,对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务大打折扣。在调查中我们还 发现虽然德育工作者们深知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但受目前强调学生安全的情势 下,学校德育工作开展得要相对保守和被动。许多老师都有这种感叹,现在的 学生越来越难调教,受挫能力较差,在进行批评教育时稍有过激语言,就可能 伤及学生的自尊,以至于引发留守学生离家出走、自杀等问题。因此学校德育 工作者们在工作中小心翼翼,如履薄冰,顾虑重重,其工作态度也比较消极, 德育工作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家庭教育、学校德育的双重缺失的情况下, 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状况急剧下降。

第四,农村学校心理教育空白。一个合格的人,应该是身心健康的人。如

果人的心理素质低下就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 特殊群体的留守儿童中存在着诸多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关注和疏导。但由于 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育理念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极少开设专门的 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至于对学生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心理教育、 生理教育、生存教育和安全教育基本没有。在笔者目前所调查的学校中只有一 所学校设有心理咨询室并配备心理教师(兼职),这就使得留守儿童不少问题 2l

第3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和苦恼得不到及时的倾诉和排解,孩子们生理、心理上的困惑得不到及时解决, 这在他们日后的生活学习和成长中一定会留下一些隐患。

3.3社会教育环境方面

社会教育环境因素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良好 的环境能为留守儿童提供充分的安全和温暖体验,从而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发展儿童独立生活、自我成长的能力,最终由他助转变 为自助,完整自己的人生。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社会教育环境还存在着许多不 利因素。

首先,政府重视力度、支持力度不够。一方面,虽然政府对农村留守儿童 教育越来越重视,但相对城市教育来说,对农村教育在财力、物力上的投入还 是较少,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在我国教育的资源供给相当紧张的情况下,现 在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考试,大家比谁的分数高。表面上看起来这个方法是公平 的,但实际上不公平。为什么?城市的学生由于国家投入了较多的资源,条件 优越,应试的能力通常较强,考出来的成绩比农村学生好;另一方面虽然政府 倡导素质教育,但实际上众所周知目前应试教育的体制还是大行其道,强调的 还是学习成绩、升学率,这必然导致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享有绝大部分教育

资源,而大多数普通学生只能得到少数的教育资源。农村教育基础设旖差、师 资力量弱,对学生的教育难以提供好的条件,创造好的环境,其教学质量与教 学成绩与城市学校相比自然是有很大的差距。

其次,社会舆论导向偏差。最近几年里,大众传媒不负责任的宣传和炒作

等,使一些庸俗文化和无聊文化充斥校园,爱国主义精神、民族主义精神受到 前所未有的置疑甚至嘲笑,真、善、美,假、恶、丑等被有意或无意的模糊, 打着娱乐、搞笑的幌子,贬低民族文化,民族传统,在这种不健康的社会环境 下,使孩子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扭曲变形,丢弃了自己的民族文化的精髓,把 自己的未来、前途寄托在的虚幻境界之中。

再次,农村社会风气恶化。随着农村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土地被征用,出 现了许多失地农民,这些失地农民偶尔会去打些散工,但基本无固定的事情可 做,因此闲暇时间多了,但农村正规的休闲娱乐场所却未能跟进建成,使这些 失地农民找不到健康的休闲生活的方式,对他们来说打发时间最好的办法就是 第3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打牌、打麻将甚至赌博,纯朴的乡风逐渐被空虚、无聊、懒散风气替代,大人 们沉浸在自己的娱乐中,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而在这种环境的“熏陶” 下,也很容易造成留守儿童不思进取、无心学习,再加上农村孩子缺少公共活 动场所及设施,既没有少年富又没有儿童活动中心,只有电子游戏厅、网吧是 向他们开放的,流连其中就成了部分留守儿童课余的主要活动方式。在调查的 几所学校附近,就有多家网吧在营业,而且并没有执行国家规定的不准未成年 人进入的条规,甚至一些黑心老板还诱惑孩子们上网。很多网吧为青少年上网 提供各种便利条件,这就使父母外出打工缺乏父母管教的留守儿童更加肆无忌 惮,久而久之使一些孩子沾染上不良习气,有的沉迷于网吧或赌博而无法自拔, 有些留守儿童为获取玩乐的费用,实施盗窃、抢劫,走上犯罪道路,还有一些 留守儿童受社会上不法之徒的引诱、教唆、强迫加入小黑社会团体,实施违法 犯罪行为。

第4章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公共政策建议

第4章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公共政策建议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多次作出重

要指示,强调要密切关注农村留守儿章等特殊儿童群体的权益保护,进一步加 强部门协作,采取切实措施,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政府 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章教育问题也给予了更多关注,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财政投 入,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一些相关的政策法规也相继出台。如 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取消了对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的限制。截至2007年3月, 我国已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统一了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统称居民户 口,实现了公民身份法律意义上的平等。全国小城镇户籍改革深入进行,一些 城市就本地区户籍的综合改革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为我 国户籍制度的改革与进一步推进提供了实践基础;加强了寄宿制学校建设。“农 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中西部农村初中改造工程”的实施,优先满足留 守儿童的寄宿学习需求,并努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和监护条件。2008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明确将“三留守”问题作为当前关系农 村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求“农民工输出地要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 寄宿和监护条件”,要求“深入开展‘共享蓝天’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行 动”;新近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农村留守流动儿

童关爱服务体系的建设等都体现了国家对这个特殊群体的关爱。

笔者所在地的青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立了区关爱留 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和责任人员,财政预算了 关爱留守儿童专项经费。各乡镇、街道也组建了相应的工作领导机构,建立了 区、乡两级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督查工作制度,定期召开会议, 交流工作经验、研究解决相关问题,有力地保障了留守儿童工作的顺利开展。 针对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由政府部门倡导在全区推行了五 种关爱留守儿童模式:“代理家长”模式——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感情缺失的问 题;

“活动献爱心\模式——解决留守儿童与社会的心灵隔阂问题;“集体托 管”模式——解决留守儿童课余生活管理问题:“学校关爱”模式——解决留 守儿童人格教育问题;

“部门联动”模式——统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五种关 24

第4章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公共政策建议

爱模式从家庭、学校及社会各方面着手,协调整合各种力量资源,以政策法规 的形式加大了对青原区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改善力度。

我们看到由于政府相关政策的实施,使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在一定程 度上得到缓解,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解决问题的主体包括家庭、学校和 政府,而且因为问题性质的不同及其复杂性和潜在性,因此要取得成效也需要 一段时间,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有一定难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尽管政 府有相应措施出台,但在执行过程中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在对农村基层政府干 部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农村基层政府更关注的还是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 并把它视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对伴随而生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既缺乏认识,更谈不上相应的措施。在全国妇联的带领下,各级妇联开始了对 留守儿童教育调查研究,但通过与基层工作者的访谈和笔者的亲历发现,基层 妇联的工作进度仍是缓慢进行,主要是因为缺乏专项资金、没有成立专门机构、 没有相应的措施、没有专业的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学校对留守 学生也没有进行特别管理,社会关注还只停留在呼吁的浅层表面。

政府是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主导力量,政府的决策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

育问题关键。作为一个政府主导型社会,政府在发挥其中坚作用的同时,更要 适当协调好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还需要从公共政策的 层面来加以关注和解决,通过对青原区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结合工 作中的一些实践经验,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提出一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 题的政策建议。

4.1建立城乡统一政策体系,逐步消除城乡差距

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把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工

业化城镇化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政策体系,统筹解决城乡经济社会 协调发展的相关问题,不断完善教育政策环境。

一是继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暂住户口登记,探索建立居住证制度, 逐步实现居住证持有人与当地常住户口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建立和完善农民工 及其配偶、子女的落户政策,提高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待遇。维护农民工的合法 权益,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医疗、社会保障等待遇,逐步改善农民工居住、交

通等生活条件,帮助农民工及其子女适应城市生活,降低进城生活的成本,按 第4章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公共政策建议

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制定保障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 政策。农民工输入地要坚持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降 低入学门槛,简化入学手续,平等收取费用,建立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经费保 障机制,将农民工子女教育经费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按照学校实际在 校人数拨付公用经费。在城乡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中,为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 庭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切实保障特殊困难农村留守儿童获得应有的社 会救助、医疗救助,将符合条件的留守儿童全部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探索建立农民工每年一至两次带薪“返乡探亲假’’、“子女接待日一等制度, 纳入劳动用工合同予以保证,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与家人团聚、履行家庭教育 职责等提供条件。

二是增加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的机会。发展乡镇经济和县(区)域经

济,提高小城镇产业集聚能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和特色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业,扩大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就业的机会,并采取措施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减少农村留守儿 童的出现。

三是结合“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中西部农村初中改造工程”的 实施,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的寄宿学习需求,并努力为他 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和监护条件。在核实教师编制和核发教育经费时,对

接收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给予倾斜。虽然调查显示,占46.3%的留守儿童表示“不 愿意\寄宿在学校;“愿意”及“无所谓”的占52.6%(分别为28.3%和24.3%); 在父母双双外出的留守儿童中,目前只有14.45%寄宿在学校,比例较小。但是, 相对其他临时监护人而言,学校明显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应当加强学校寄宿 制的管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优势,组织教师、学生与留守儿童建立帮扶制 度,根据实际开发有关校本课程,同时要加大对学校管理人员与教师的培训力 度,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与教学理念,学校教育工作中要采取综合措施 来帮助留守儿童克服面临的各种困难;加强对寄宿学生的思想教育、生活管理、 学习辅导、心理咨询,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引导儿童参与到 健康的活动中来。让寄宿学生在老师的关爱和集体的互动中感受到更多的温暖, 使寄宿制学校成为弥补留守儿童监护缺憾的乐园。

四是政府要净化留守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不断加大对大众媒体的监督力 度,树立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大力整治网吧、游戏厅等公共娱乐场所的违法 第4章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公共政策建议

违规行为,政府要加强农村各类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特别要注意增加适应农 村留守儿童需要的服务项目,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留守儿童身 心全面健康发展。

4.2建立专门管理机构,推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儿童是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的共同影响下成长的,推动 农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合作,是实现儿童正常社会化的必由之 路。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就尤其要加强学校教育和 社会教育的合作,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教育体系。一般来说,家庭教育是基础, 重在情感熏陶:学校教育是主体,重在理论教育,正面灌输:社会教育是前二者的 延续和补充。三者只有进行合作,协调统一,优化管理,形成科学的育人体系,才

能充分发挥其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作用。

虽然政府、各社会团体都在积极地探求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方法,但

是都处于各自为阵的阶段,缺乏统一领导、缺乏具体的规章制度,没有明确的 工作体制。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工作部’’专门负责管理农村 留守儿童问题,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教育管理模式。这个部门可以设立在妇联的 。

儿童工作部,由它负责政府的各项措施具体落实,因地制宜的制定各项留守儿 ;

童教育制度,并把各项职责、各项目标落实到教育主体,对教育主体进行指导 善

和监督,以确保留守儿童教育目标的实现。工作部可以组织调研小组,积极开 展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等问题的长期研究,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它将政府、社会、学校、家庭有机联合在一起,并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 式和教育手段直接作用于留守儿童,保证留守儿童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 和社会都能感受到关心关爱,增长知识,让他们和非留守儿童一样得到健康全 面的发展。‘ 家庭教育作为是实施人生教育的第一阶段的作用是其他形式教育都无法取

代的。但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位,使留守儿童不能像其他儿童一样 健康成长。政府部门可以以学校为载体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长学校,并 结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引导家长正确处理挣钱养家和培养子女的关系,加 ;

强对外出务工家长和临时监护人的教育、指导、服务,提高他们的相关知识水 :

平和监护能力,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监督他们切实履行好家长和临时监护入 27

tt

第4章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公共政策建议

的职责、解决好留守儿童的监护问题。引导家长优先考虑子女的身心发展需要。 有未成年子女的外出务工人员,

离家前要注意考虑孩子成长的现实需求,慎重

选择外出的方式、时机、地点、期限,避免在孩子年纪幼小、不理解家长外出 原因、不能承受亲子分离影响的情况下父母同时外出,或一方长期外出;引导 家长重视临时监护人的选择。留守儿童家长委托临时监护人时要充分考虑孩子 的意愿和对方的综合情况,与孩子一起选择合适的人员承担监护职责,必要时 签订委托书,提出明确的监护要求和责任。强化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制观念、 安全防范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切实提高他们的维权意识和能力:引导家 长注意与子女保持密切联系。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期间要注意保持与孩子、 临时监护人、村民自治组织及学校等方面的经常性联系,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 手段、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减轻父母不在身边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 响,促进孩子身心各方面健康成长。

4.3规范民间监护机制,发展社会关爱服务体系

由政府部门牵头,联合村委会、社区、学校,共同构建农村少年儿童健康

发展的民间教育和监护体系。以村落社区为单位,利用现有文化资源,建立规 范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机制,加强农村村落文化建设,为农村未成年人的健康

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 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在留守儿童较集中的乡镇或自然村建立留守儿童托管中心、 课外活动中心等机构,由教育、群团等部门加强管理,安排具有合格资质的人 员组织留守儿童开展有意义的课外集体活动,帮助家长及临时监护人解决一些 实际问题,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扶持为留守儿童开设的民间托管 中心,明确其积极作用和地位,制定出台相关制度,以规范这类民闻托管中心 的运作行为,并将其纳入当地政府的整体教育规划体系,建立相应的托管标准 和监督管理体制,给与相对宽松的政策和必要的经费支持,引导它们向高层次 发展。

政府相关部门可通过广泛宣传,联系社会力量,利用非盈利性的社会机构 探索推动发展社会关爱服务体系。一是设立关爱留守儿童基金,搭建稳固的关 爱载体、凝聚社会关爱的目光、开展长期具体的关爱行动、进行广泛的社会募 捐,筹集“留守儿童爱心基金”,让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帮助留守儿童的行列。 28

第4章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公共政策建议

再利用“爱心基金”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在“留守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 营造轻松自然的学习生活氛围,让渴望亲情的留守儿童感受到家的温暖,受到 良好的教育,推进农村儿童公益事业发展。二是通过留守儿童工作部利用妇联 的广泛联系群众的工作优势,依托农村基层组织、妇联、共青团、少先队等, 组建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队伍,组织志愿者们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关爱活动, 比如开展“结对认亲”、“亲子书信\等活动,为农村留守儿童送温暖;开展 城区学校学生与留守儿童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帮助他们开阔视野, 提高交往能力,并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三是建立留守儿童监护监督组织。探索 在村委会、学校及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志愿者和留守儿童的亲戚、邻居等相 关人员中建立留守儿童监督组织,弥补留守儿童监护上的不足,形成家庭、学 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监护教育网络。监督网吧、游戏厅的公共娱乐场所守纪合 法经营,帮助临时监护人履行好监护职责,加大综合整治力度,积极预防和严 厉打击侵害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让留守儿童远离可能危及 身心安全的场所、事物和情境,必要时直接采取训诫、保护、救助等干预措施。 总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 农村教育改革的发展,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建设和我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期待全社会都来关注留守儿童,家庭、学校和社会各负其责、共同努力, 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得到良性发展。 结语 , 结语

本研究以青原区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为切入点,选取合适的调查点采用问卷 调查等多种形式进行调研活动,还深入调查了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学校教师和 教学管理人员、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及部分在市区打工的留守儿童家长,对 青原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心理、学业状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揭示出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并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深 入分析。同时结合当前政府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的实施情况及政策进行比较与探 讨,为探索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长效机制,推动有关部门出台更多适应留 守儿童发展需求的政策,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缓

解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和建议,促进 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独特性,决定了留守儿章问题产生的阶段性、长期性以

及解决的复杂性,本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还只局限在某一个角度,目前的 调查研究还远远不够,再加之笔者在理论和实践水平上局限性,在调查分析和 论文撰写的各个环节上都存在不少的缺陷和遗憾,如调查的规模相对较小,对 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还可能存在的一些特殊问题未能发现并予以探究,等等。 在此,我真诚地希望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和同学们的批评与指正,希望通过 与各位研究者共同努力,进行一些更具实证性的长期的研究,以促使农村留守 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并从理论走向实践,真正促进农村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 30 致谢 致谢

衷心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王红艺老师。一年来,王老师对本文的开题、立意、 篇章结构等都给予了耐心细致的指导.她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热情友善的为 人给了我许多人生的启迪和感动,这是我在论文之外的又一收获.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吉安市青原区妇联及教委的帮助和支持,在此一

并表示诚挚的谢意。还要感谢我的同学给与我的鼓励和帮助,使我在困难面前 没有退却,圆满地完成了毕业论文.还要特别感谢我的父母及亲人,是他们的 鼓励支持才有我的今天。 3l

周华蕾

二O一一年五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jt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