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习题汇集-2

更新时间:2023-11-17 02:3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生物化学习题汇集-2

目录

第 一 章 蛋白质 第 二 章 酶与辅酶 第 三 章 核酸

第 四 章 激素 第 五 章 维生素 第 六 章 糖代谢 第 七 章 脂类代谢

第 八 章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第 九 章 氨基酸代谢 第 十 章 核苷酸代谢

第十一章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第十二章 DNA的生物合成

第十三章 RNA的生物合成 第十四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第十五章 基因表达调控 第十六章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第十七章 糖蛋白、蛋白聚糖和细胞外基质 第十八章 基因与生长因子 第十九章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参考文献

1

前言

生命科学的巨大变化源自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相关学科的发展。而生物化学又是学习其他生物学科的基础,今天所有学习生物学的学生都意识到良好的生物化学基础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是多么重要。但是面对一个如此庞杂和深刻的生物化学知识体系,初学者常常感到茫然和困惑,系统的习题训练可以帮助和引导学生克服这种困难。因此有必要整理编排一套密切联系和反映最新生物化学教材内容的习题,供学习参考用。

由于我们学习时采用的是沈同、王镜岩的《生物化学》第三版,本习题集主要以该书为参考,同时部分参照郑集、陈均辉编著的《普通生物化学》第三版的编排结构,确定了本习题集章节内容。在习题编排上兼顾了各种题型、各个章节内容和多种思维的训练,尽可能多地涵盖了王镜岩的《生物化学》第三版的主要内容,对生物化学的学习能够起到巩固与强化的作用。

第一章 蛋白质

一、单选题

1.有一混合蛋白质溶液,各种蛋白质的pI分别为4.6、5.0、5.3、6.7、7.3。电泳时欲使其

中4种泳向正极,缓冲液的pH应该是 (D)

A.5.0 B.4.0 C.6.0 D.7.0 E.8.0 2.下列蛋白质通过凝胶过滤层析柱时最先被洗脱的是 (B)

A.血清清蛋白(分子量68 500) B.马肝过氧化物酶(分子量247 500) C.肌红蛋白(分子量16 900) D.牛胰岛素(分子量5 700) E.牛β乳球蛋白(分子量35000)

3.蛋白质分子引起280nm光吸收的最主要成分是 (D) A.肽键

B.半胱氨酸的-SH基

C.苯丙氨酸的苯环 D.色氨酸的吲哚环 E.组氨酸的咪唑环 4.含芳香环的氨基酸是 (B)

A.Lys B.Tyr C.Val D.Ile E.Asp 5.下列各类氨基酸中不含必需氨基酸的是 (A)

A.酸性氨基酸 B.含硫氨基酸 C.支链氨基酸 D.芳香族氨基酸 E.碱性氨基 6.变性蛋白质的特点是 (B)

A.黏度下降 B.丧失原有的生物活性 C.颜色反应减弱 D.溶解度增加 E.不易被胃蛋白酶水解 7.蛋白质变性是由于 (B)

A.蛋白质一级结构改变 B.蛋白质空间构象的改变 C.辅基的脱落 D.蛋白质水解 E.以上都不是

8.以下哪一种氨基酸不具备不对称碳原子 (A)

A.甘氨酸 B.丝氨酸 C.半胱氨酸 D.苏氨酸 E.丙氨酸 9.下列有关蛋白质β折叠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E)

A.β折叠结构为二级结构 B.肽单元折叠成锯齿状 C.β折叠结构的肽链较伸展

D.若干肽链骨架平行或反平行排列,链间靠氢键维系 E.以上都正确

10.可用于蛋白质定量的测定方法有(B)

3

A.盐析法 B.紫外吸收法 C.层析法 D.透析法 E.以上都可以 11.镰状红细胞贫血病患者未发生改变的是(E)

A.Hb的一级结构 B.Hb的基因 C.Hb的空间结构 D.红细胞形态 E.Hb的辅基结构 12.维系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化学键是(B)

A.氢键 B.肽键 C.盐键 D.疏水键 E.范德华力 13.天然蛋白质中不存在的氨基酸是(B)

A.半胱氨酸 B.瓜氨酸 C.羟脯氨酸 D.蛋氨酸 E.丝氨酸 14.蛋白质多肽链书写方向是(D)

A.从3? 端到5? 端 B.从5? ?端到3? 端 C.从C端到N端

D.从N端到C端 E.以上都不是

15.血浆蛋白质的pI大多为pH5~6,它们在血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B)

A.兼性离子 B.带负电荷 C.带正电荷 D.非极性分子 E.疏水分子 16.蛋白质分子中的α螺旋和β片层都属于(B)

A.一级结构 B.二级结构 C.三级结构 D.域结构 E.四级结构 17.α螺旋每上升一圈相当于氨基酸残基的个数是(B)

A.4.5 B.3.6 C.3.0 D.2.7 E.2.5 18.下列含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是(E)

A.缬氨酸 B.色氨酸 C.赖氨酸 D.甘氨酸 E.谷氨酸 19.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A)

A.L-α-氨基酸 B.D-α-氨基酸 C.L,β-氨基酸 D.L,D-α氨基酸 E.D-β-氨基酸 20.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D)

A.疏水键 B.盐键 C.肽键 D.氢键 E.二硫键 21.蛋白质分子的β转角属于蛋白质的(B)

A.一级结构 B.二级结构 C.结构域 D.三级结构 E.四级结构 22.关于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A) A.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都具有生物学活性 B.天然蛋白质分子均有这种结构

C.三级结构的稳定性主要由次级键维系

D.亲水基团多聚集在三级结构的表面 E.决定盘曲折叠的因素是氨基酸序列

23.有关血红蛋白(Hb)和肌红蛋白(Mb)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都可以与氧结合 B.Hb和Mb都含铁 C.都是含辅基的结合蛋白 D.都具有四级结构形式 E.都属于色蛋白类

24.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特征是(E) A.分子中必定含有辅基

4

B.四级结构在三级结构的基础上,多肽链进一步折叠、盘曲形成 C.依赖肽键维系四级结构的稳定性

D.每条多肽链都具有独立的生物学活性 E.由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多肽链组成 25.关于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正确的是(E)

A.一定有多个不同的亚基 B.一定有多个相同的亚基

C.一定有种类相同,而数目不同的亚基数 D.一定有种类不同,而数目相同的亚基 E.亚基的种类,数目都不一定相同 26.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及高级结构决定于(C)

A. 亚基 B.分子中盐键 C.氨基酸组成和顺序 D.分子内部疏水键 E.分子中氢

27.蛋白质形成的胶体颗粒,在下列哪种条件下不稳定(E)

A.溶液pH大于pI B.溶液pH小于pI C.溶液PH等于pI D.在水溶液中 E.溶液pH等于7.4 28.蛋白质的等电点是(E)

A.蛋白质溶液的pH等于7时溶液的pH B.蛋白质溶液的PH等于7.4时溶液的pH C.蛋白质分子呈负离子状态时溶液的pH D.蛋白质分子呈正离子状态时溶液的pH

E.蛋白质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相等时溶液的pH 29.蛋白质溶液的主要稳定因素是(C)

A.蛋白质溶液的黏度大

B.蛋白质在溶液中有“布朗运动”

C.蛋白质分子表面带有水化膜和同种电荷 D.蛋白质溶液有分子扩散现象 E.蛋白质分子带有电荷

30.蛋白质分子中存在的含巯基氨基酸是(C)

A.亮氨酸 B.胱氨酸 C.蛋氨酸 D.半胱氨酸 E.苏氨酸 31.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蛋白质是(A)

A.清蛋白 B.αl球蛋白 C.β球蛋白 D.γ球蛋白 E.纤维蛋白原 32.血清在饱和硫酸铵状态下析出的蛋白质是(D)

A.纤维蛋白原 B.球蛋白 C.拟球蛋白 D.清蛋白 E.β球蛋白 33.胰岛素分子A链与B链交联是靠(D)

A.疏水键 B.盐键 C.氢键 D.二硫键 E.范德华力 34.蛋白质中含量恒定的元素是(A)

5

A.N B.C C.O D.H E.Fe 35. 下列哪项与蛋白质的变性无关?(A)

A. 肽键断裂 B.氢键被破坏 C.离子键被破坏 D.疏水键被破坏 36. 氨基酸在等电点时具有的特点是:(E)

A.不带正电荷 B.不带负电荷 C.A和B D.溶解度最大 E.在电场中不泳动

37. 在下列检测蛋白质的方法中,哪一种取决于完整的肽链?(D)

A.凯氏定氮法 B.双缩尿反应 C.紫外吸收法 D.茚三酮法

二、多选题

1.关于蛋白质的组成正确的有(ABCD)

A.由C,H,O,N等多种元素组成 B.含氮量约为16%

C.可水解成肽或氨基酸 D.由α-氨基酸组成 E.含磷量约为10% 2.蛋白质在280nm波长处的最大光吸收是由下列哪些结构引起的(BC) A.半胱氨酸的巯基 B.酪氨酸的酚基 C.色氨酸的吲哚基 D.组氨酸的异吡唑基 E.精氨酸的胍基

3.关于蛋白质中的肽键哪些叙述是正确的(ABC) A.比一般C—N单键短 B.具有部分双键性质

C.与肽键相连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呈反式结构

D.肽键可自由旋转 E.比一般C—N单键长 4.谷胱甘肽(BCE)

A.是一种低分子量蛋白质 B.在氨基酸吸收过程中起作用

C.可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D.由谷氨酸、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 E.其还原型有活性

5.蛋白质的α螺旋结构(ACD)

A.多肽链主链骨架>C=O基氧原子与>N-H基氢原子形成氢键 B.脯氨酸和甘氨酸对α螺旋的形成无影响 C.为右手螺旋 D.每隔3.6个氨基酸残基上升一圈 E.侧链R基团出现在螺旋圈内

6.关于蛋白质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有(ABCD) A.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空间结构的基础 B.亲水氨基酸侧链伸向蛋白质分子的表面 C.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由次级键维持

D.有的蛋白质有多个不同结构和功能的结构域 E.所有蛋白质都有一、二、三、四级结构

6

7.关于蛋白质变性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BD)

A. 尿素引起蛋白质变性是由于特定的肽键断裂 B.变性是由于二硫键和非共价键破坏引起的 C.变性都是可逆的

D.变性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 E.变性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并无改变 8.下列哪些蛋白质含有铁(ABCD)

A.细胞色素氧化酶 B.肌红蛋白 C.血红蛋白 D.过氧化酶 E.卵清蛋白 9.下列哪些方法基于蛋白质的带电性质(AC)

A.电泳 B.透析和超滤 C.离子交换层析 D.凝胶过滤 E.超速离心 10.蛋白质的α螺旋结构十分牢固,但如果在多肽链中出现下列哪些情况,将会妨碍α螺

旋形成?(ABC)

A.连续的天冬氨酸 B.连续的碱性氨基酸 C.脯氨酸 D.丙氨酸 E.苏氨酸

11.已知卵清蛋白pI=4.6,β乳球蛋白pI=5.2,糜蛋白酶原pI=9.1,上述蛋白质在电场中

的移动情况为(BC)

A.缓冲液pH为7.0时,糜蛋白酶原向阳极移动,其他两种向阴极移动 B.缓冲液pH为5.0时,卵清蛋白向阳极移动,其他两种向阴极移动 C.缓冲液pH为9.1时,糜蛋白酶原在原地不动,其他两种向阳极移动

D.缓冲液pH为5.2时,β乳球蛋白在原地不动,卵清蛋白向阴极移动,糜蛋白酶原移向阳极

E.缓冲液pH为5.0时,卵清蛋白向阴极移动,其他两种向阳极移动 12.蛋白质处于pH等于其pI的溶液时,蛋白质分子解离状态可为(AB)

A.蛋白质分子解离为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为兼性离子 B.蛋白质的净电荷为零 C.具有相等量的正离子和负离子

D.蛋白质分子处于不解离状态 E.蛋白质分子解离带同一种电荷 13.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AD)

A.都是α-氨基酸 B.都是β-氨基酸 C.除甘氨酸外都是D系氨基酸 D.除甘氨酸外都是L系氨基酸 E.L系和D系氨基酸各半

14.属于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有(ABCE)

A.α螺旋 B.β折叠 C.β转角 D.亚基 E.无规卷曲 15.含羟基的氨基酸有(ABD)

A.苏氨酸 B.丝氨酸 C.赖氨酸 D.酪氨酸 E.半胱氨酸

三、填空题

7

1. 组成蛋白质的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量恒定的元素是______

其平均含量为______。【C、H、O、N;N;16%】

2. 酸性氨基酸基酸有______、______;碱性氨基酸有______、______、______。含巯基的氨基酸是______。【谷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半胱氨酸】 3.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

4. 维持蛋白质空间构象的非共价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疏水作用、盐键、氢键、Van der Waals力)】

5. 分离纯化蛋白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透析、超滤、盐析、有机溶剂沉淀、层析、电泳、超速离心等任填】 6. 在蛋白质分子中,一个氨基酸的α碳原子上的________与另一个氨基酸α碳原子上的________脱去一分子水形成的键叫________,它是蛋白质分子中的基本结构键。

7. 蛋白质颗粒表面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是蛋白质亲水胶体稳定的两个因素。【电荷层 水化膜】

8. 蛋白质变性主要是因为破坏了维持和稳定其空间构象的各种_________键,使天然蛋白质原有的________与________性质改变。【次级键 物理化学 生物学】

9. 按照分子形状分类,蛋白质分子形状的长短轴之比小于10的称为_______,蛋白质分子形状的长短轴之比大于10的称为_________。按照组成分分类,分子组成中仅含氨基酸的称_______,分子组成中除了蛋白质部分还分非蛋白质部分的称_________,其中非蛋白质部分称_________。【球状蛋白质 纤维状蛋白质 单纯蛋白质 结合蛋白质 辅基】

10.蛋白质具有两性电离性质,大多数在酸性溶液中带________电荷,在碱性溶液中带_______电荷。当蛋白质处在某一pH值溶液中时,它所带的正负电荷数相待,此时的蛋白质成为 _________,该溶液的pH值称为蛋白质的__________。【正 负 两性离子(兼性离子) 等电点】

四、名词解释题

1. 蛋白质的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 of protein):

【蛋白质所带正负电荷相等时的溶液pH值。】 2.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 of protein)

【蛋白质多肽链局部主链原子的空间排布】

3. 变构效应(allosteric effect)

【效应剂与蛋白质结合引起蛋白质构象改变的同时蛋白质功能发生改变的现象。】 4. 协同效应(cooperative effect)

【一亚基结合配体后影响该寡聚体另一亚基与配体的结合能力。】 5. 蛋白质的变性作用(denaturation of protein)

【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破坏,理化性质改变,生物活性丧失。】 6. 亚基(subunit)

【寡聚蛋白中独立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

8

7. 结构域(domain)

【分子量大的蛋白中含有1到数个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紧密区。】 8. 模体(motif)

【某些蛋白质分子中,2到3个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互相靠近形成的特殊空间构象。有特征性氨基酸序列。】 10. 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

【细胞内的一类促进蛋白质折叠形成天然空间构象的蛋白质。】 11. 辅基(prosthetic group)

【结合蛋白质中与蛋白质结合紧密的非蛋白质部分。】

五、问答题

1. 试举例说明什么是分子病。

【由于基因突变,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发生改变导致的疾病。】

2. 蛋白质含氮量平均为多少?为何能用蛋白质的含氮量表示蛋白质的相对含量?如何计

算?

【16%。各种来源的蛋白质含氮量基本恒定。

每可样品含氮克数╳6.25╳100=100克样品蛋白质含量(g%)】 3. 自然界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多少种?如何进行分类?

【20种。根据侧链的结构和性质分为4类:

①极性、中性氨基酸;②酸性氨基酸 ③碱性氨基酸 ④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 4. 何谓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简述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测定方法。 【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一级结构测定方法:①水解纯化蛋白质,测定各种氨基酸的百分含量;②测定多肽链N端与C端的氨基酸;③多肽链水解为肽段,分离纯化各肽段,用Edman降解法等测定各肽段氨基酸的排列顺序;④经组合排列对比得出完整肽链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5.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有哪些形式?各有何结构特征? 【蛋白质分子中某段肽链局部主链原子的空间排布。

主要形式和特征有:α-螺旋:多肽链盘绕形成右手螺旋,每圈含3.6氨基酸残基,螺距0.54nm,相邻两圈螺旋间形成氢键且与螺旋长轴平行。β-折叠:多肽链相对伸展,肽单元折叠成锯齿状,两条以上肽链顺向或反向平行排列,通过氢键联系成片层结构。β-转角:发生在多肽链进行180度转折处,由4个氨基酸构成,氢键维系。无规卷曲;无确定规律的肽段。】

7. 何谓蛋白质的三级机构?维系蛋白质三级结构的化学键有哪些?

【多肽链中所有原子的空间排部。通过疏水作用、盐键、氢键、Van der Waals力维系。】 六.本章要点总结: 1. 蛋白质的结构

蛋白质是具有特定构象的大分子,为研究方便,将蛋白质结构分为四个结构水平,包括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一般将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称

9

为三维构象或高级结构。

一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肽键是蛋白质中氨基酸之间的主要连接方式,即由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α-之间脱去一分子水相互连接。肽键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所以整个肽单位是一个刚性的平面结构。在多肽链的含有游离氨基的一端称为肽链的氨基端或N端,而另一端含有一个游离羧基的一端称为肽链的羧基端或C端。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骨架盘绕折叠所形成的有规律性的结构。最基本的二级结构类型有α-螺旋结构和β-折叠结构,此外还有β-转角和自由回转。右手α-螺旋结构是在纤维蛋白和球蛋白中发现的最常见的二级结构,每圈螺旋含有3.6个氨基酸残基,螺距为0.54nm,螺旋中的每个肽键均参与氢键的形成以维持螺旋的稳定。β-折叠结构也是一种常见的二级结构,在此结构中,多肽链以较伸展的曲折形式存在,肽链(或肽段)的排列可以有平行和反平行两种方式。氨基酸之间的轴心距为0.35nm,相邻肽链之间借助氢键彼此连成片层结构。

结构域是介于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之间的一种结构层次,是指蛋白质亚基结构中明显分开的紧密球状结构区域。

超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 中的多肽链在三维折叠中形成有规则的三级结构聚集体。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整个多肽链的三维构象,它是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多肽链进一步折叠卷曲形成复杂的球状分子结构。具有三级结构的蛋白质一般都是球蛋白,这类蛋白质的多肽链在三维空间中沿多个方向进行盘绕折叠,形成十分紧密的近似球形的结构,分子内部的空间只能容纳少数水分子,几乎所有的极性R基都分布在分子外表面,形成亲水的分子外壳,而非极性的基团则被埋在分子内部,不与水接触。蛋白质分子中侧链R基团的相互作用对稳定球状蛋白质的三级结构起着重要作用。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指数条具有独立的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通过非共价键相互连接而成的聚合体结构。在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中,每一条具有三级结构的皑链称为亚基或亚单位,缺少一个亚基或亚基单独存在都不具有活性。四级结构涉及亚基在整个分子中的空间排布以及亚基之间的相互关系。

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的作用力主要是氢键、离子键、疏水作用力和范德华力等非共价键,又称次级键。此外,在某些蛋白质中还有二硫键,二硫键在维持蛋白质构象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取决于它的一级结构,多肽离岸主链上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包含了形成复杂的三维结构(即正确的空间结构)所需要的全部信息。 2.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不同的蛋白质,由于结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是蛋白质分子的天然构象所具有的性质,功能与结构密切相关。 2.1.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蛋白质功能有相适应性和统一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1)一级结构的变异与分子病

10

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与生物功能密切相关,一级结构的变化往往导致蛋白质生物功能的变化。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其病因是血红蛋白基因中的一个核苷酸的突变导致该蛋白分子中β-链第6位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这个一级结构上的细微差别使患者的血红蛋白分子容易发生凝聚,导致红细胞变成镰刀状,容易破裂引起贫血,即血红蛋白的功能发生了变化。

(2)一级结构与生物进化

研究发现,同源蛋白质中有许多位置的氨基酸是相同的,而其它氨基酸差异较大。如比较不同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一级结构,发现与人类亲缘关系接近,其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远差异越大。 (3)蛋白质的激活作用 在生物体内,有些蛋白质常以前体的形式合成,只有按一 定方式裂解除去部分肽链之后才具有生物活性,如酶原的激活。

2.2.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功能之间有密切相关性,其特定的空间结构是行使生物功能的基础。以下两方面均可说明这种相关性。

(1).核糖核酸酶的变性与复性及其功能的丧失与恢复

核糖核酸酶是由124个氨基酸组成的一条多肽链,含有四对二硫键,空间构象为球状分子。将天然核糖核酸酶在8mol/L脲中用β-巯基乙醇处理,则分子内的四对二硫键断裂,分子变成一条松散的肽链,此时酶活性完全丧失。但用透析法除去β-巯基乙醇和脲后,此酶经氧化又自发地折叠成原有的天然构象,同时酶活性又恢复。

(2)血红蛋白的变构现象

血红蛋白是一个四聚体蛋白质,具有氧合功能,可在血液中运输氧。研究发现,脱氧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很低,不易与氧结合。一旦血红蛋白分子中的一个亚基与O2结合,就会引起该亚基构象发生改变,并引起其它三个亚基的构象相继发生变化,使它们易于和氧结合,说明变化后的构象最适合与氧结合。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只有当蛋白质以特定的适当空间构象存在时才具有生物活性。 3.蛋白质的重要性质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它的酸碱性质取决于肽链上的可解离的R基团。不同蛋白质所含有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不同,所以具有不同的等电点。当蛋白质所处环境的pH大于pI时,蛋白质分子带负电荷,pH小于pI时,蛋白质带正电荷,pH等于pI时,蛋白质所带净电荷为零,此时溶解度最小。

蛋白质分子表面带有许多亲水基团,使蛋白质成为亲水的胶体溶液。蛋白质颗粒周围的水化膜(水化层)以及非等电状态时蛋白质颗粒所带的同性电荷的互相排斥是使蛋白质胶体系统稳定的主要因素。当这些稳定因素被破坏时,蛋白质会产生沉淀。高浓度中性盐可使蛋白质分子脱水并中和其所带电荷,从而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并沉淀析出,即盐析。但这种作用并不引起蛋白质的变性。这个性质可用于蛋白质的分离。

蛋白质受到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时,引起生物活性的丧失,溶解度的降低以及其它性质的改变,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变性作用的实质是由于维持蛋白质高级

11

结构的次级键遭到破坏而造成天然构象的解体,但未涉及共价键的断裂。有些变性是可逆的,有些变性是不可逆的。当变性条件不剧烈时,变性是可逆的,除去变性因素后,变性蛋白又可从新回复到原有的天然构象,恢复或部分恢复其原有的生物活性,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复性。

4. 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方法

4.1.凝胶过滤法

凝胶过滤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根据蛋白质分子量的大小。由于不同排阻范围的葡聚糖凝胶有一特定的蛋白质分子量范围,在此范围内,分子量的对数和洗脱体积之间成线性关系。因此,用几种已知分子量的蛋白质为标准,进行凝胶层析,以每种蛋白质的洗脱体积对它们的分子量的对数作图,绘制出标准洗脱曲线。未知蛋白质在同样的条件下进行凝胶层析,根据其所用的洗脱体积,从标准洗脱曲线上可求出此未知蛋白质对应的分子量。

4.2.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蛋白质在普通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电泳速度取决于蛋白质分子的大小、分子形状和所带电荷的多少。SDS(十二烷基磺酸钠)是一种去污剂,可使蛋白质变性并解离成亚基。当蛋白质样品中加入SDS后,SDS与蛋白质分子结合,使蛋白质分子带上大量的强负电荷,并且使蛋白质分子的形状都变成短棒状,从而消除了蛋白质分子之间原有的带电荷量和分子形状的差异。这样电泳的速度只取决于蛋白质分子量的大小,蛋白质分子在电泳中的相对迁移率和分子质量的对数成直线关系。以标准蛋白质分子质量的对数和其相对迁移率作图,得到标准曲线,根据所测样品的相对迁移率,从标准曲线上便可查出其分子质量。

4.3.沉降法(超速离心法) 沉降系数(S)是指单位离心场强度溶质的沉降速度。S也常用于近似地描述生物大分子的大小。蛋白质溶液经高速离心分离时,由于比重关系,蛋白质分子趋于下沉,沉降速度与蛋白质颗粒大小成正比,应用光学方法观察离心过程中蛋白质颗粒的沉降行为,可判断出蛋白质的沉降速度。根据沉降速度可求出沉降系数,将S带入公式,即可计算出蛋白质的分子质量。

第二章 酶

一、单选题

1.下列对酶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E)

A.所有的蛋白质都是酶 B.所有的酶均以有机化合物作为作用物 C.所有的酶均需特异的辅助因子 D.所有的酶对其作用物都有绝对特异性 E.所有的酶均由活细胞产生 2. 以下哪项不是酶的特点(A)

A.酶只能在细胞内催化反应 B.活性易受pH、温度影响 C.只能加速反应,不改变反应平衡点 D.催化效率极高

12

E.有高度特异性

3. 结合酶在下列那种情况下才有活性(D)

A.酶蛋白单独存在 B.辅酶单独存在 C.亚基单独存在 D.全酶形式存在 E.有激活剂存在 4.下列哪种辅酶中不含核苷酸(C)

A.FAD B.FMN C.FH4 D.NADP+ E.CoA-SH 5.下列哪种辅酶中不含维生素(D)

A.CoA-SH B.FAD C.NAD+ D.CoQ E.FMN 6.酶的辅助因子的作用不包括(E)

A.稳定酶的空间构象 B.参与构成酶的活性中心

C.在酶与作用物的结合中起桥梁作用 D.传递电子、质子 E.决定酶的特异性

7.酶的必需基团是指(B)

A.维持酶一级结构所必需的基团

B.位于活性中心以内或以外,与酶活性密切相关的基团 C.酶的亚基聚合所必需的基团 D.维持酶分子构象的所有基团 E.构成全酶分子的所有基团

8.酶分子中使作用物转为变为产物的基团称为(B)

A.结合基团 B.催化基团 C.碱性基团 D.酸性基团 E.疏水基团 9.有关同工酶的正确叙述是(A)

A.不同组织中同工酶谱不同 B.同工酶对同种作用物亲和力相同 C.同工酶的基因相同 D.组成同工酶的亚基一定相同 E.同工酶是同一多肽链经翻译后加工产生的 10.含LDH5丰富的组织是(A)

A.肝组织 B.心肌 C.红细胞 D.肾组织 E.脑组织 11.关于酶原激活,正确的是(B)

A.酶原与酶一级结构相同 B.酶原与酶空间结构不同 C.所有酶都由酶原生成 D.酶原有活性中心 E.激活剂使酶原激活

12.关于变构酶的结构特点的错误叙述是(D)

A.常有多个亚基组成 B.有与作用物结合的部位

C.有与变构剂结合的部位 D.催化部位与别构部位都处于同一亚基上 E.催化部位与别构部位既可处于同一亚基,也可处于不同亚基上 13.关于变构剂的错误叙述是(B)

A.可与酶分子上别构部位结合 B.可使酶蛋白与辅基结合

C.可使酶与作用物亲和力降低 D.可使酶分子的空间构象改变 E.有激活或抑制作用

13

14.国际酶学委员会将酶分为六大类的主要根据是(D)

A.酶的来源 B.酶的结构 C.酶的理化性质 D.酶促反应性质 E.酶催化的作用物结构 15.关于酶促反应特点的错误描述是(B)

A.酶能加速化学反应 B.酶在生物体内催化的反应都是不可逆的 C.酶在反应前后无质和量的变化 D.酶对所催化的反应有选择性 E.能缩短化学反应到达反应平衡的时间 16.关于诱导契合学正确的是(E)

A.发生在酶原激活时 B.发生在变构调节时

C.诱导契合时仅发生酶构象改变 D.诱导契合时仅发生底物构象改变 E.诱导契合有利于形成酶与底物复合物 17.其他因素不变,改变作用物的浓度时(A)

A.在低底物浓度下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 B.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增加而下降 C.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增加持续增加 D.反应速度先慢后快 E.反应速度不变

18.在酶浓度不变的条件下,以反应速度v-对作用物[S]作图,其图象为(C)

A.直线 B.S形曲线 C.矩形双曲线 D.抛物线 E.钟罩形曲线 19.作用物浓度达到饱和后,再增加作用物浓度(C)

A.反应速度随作用物增加而加快 B.随着作用物浓度的增加酶逐渐失活 C.反应速度不再增加 D.如增加抑制剂反应速度反而加快 E.形成酶-作用物复合体增加 20.Michaelis-Menten方程式是(C)

A.υ= _Km +[S] B.υ= Vmax+[S]

Vmax+[S] K m+[S]

C.υ= Vmax[S] D.υ= Km + [S] Km+[S] Vmax[S]

E.υ= Km[S] Vmax+[S] 21.Km是(D)

A.作用物浓度饱和时的反应速度 B.是最大反应速度时的作用物浓度

C.作用物浓度达50%饱和时的反应速度

D.反应速度达最大反应速度50%时的作用物浓度 E.降低反应速度一半时的作用物浓度 22.酶的Km值大小与(A)

A.酶性质有关 B.酶浓度有关 C.酶作用温度有关

14

D.酶作用时间有关 E.酶的最适pH有关

23.己糖激酶以葡萄糖为作用物时,Km=1/2[S], 其反应速度υ是V的(A)

A.67% B.50% C.33% D.15% E.9% 24.酶促反应速度υ达到最大反应速度V 的80%时,作用物浓度[S]为(D)

A.1 Km B.2 Km C.3 Km D.4 Km E.5 Km 25. 为了防止酶失活,酶制剂存放最好(A)

A.在低温 B.在室温 C.最适温度 D.加入抑制剂 E.不避光 26.含唾液淀粉酶的唾液经透析后,水解淀粉的能力显著降解,其原因是(B) A.酶变性失活 B.失去激活剂 C.酶一级结构破坏 D.失去辅酶 E.失去酶蛋白

27.能使唾液淀粉酶活性增强的离子是(A)

A.氯离子 B.锌离子 C.碳酸氢根离子 D.铜离子 E.锰离子 28.各种酶都具有最适pH,其特点是(B)

A.最适pH一般即为该酶的等电点

B.最适pH时酶的活性中心的可解离基团都处于最适反应状态 C.最适pH时酶分子的活性通常较低

D.大多数酶活性的最适pH曲线为抛物线形 E.在生理条件下同一个体酶的最适pH均相同 29.属于不可逆性抑制作用的抑制剂是(B)

A.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 B.有机磷化合物对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

C.磺胺药类对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抑制作用

D.ATP对糖酵解的抑制作用 E.反应产物对酶的反馈抑制 30.对可逆性抑制剂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C)

A.使酶变性失活的抑制剂 B.抑制剂与酶是共价键相结合 C.抑制剂与酶是非共价键结合

D.抑制剂与酶结合后用透析等物理方法不能解除抑制 E.可逆性抑制剂即指竞争性抑制

31.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是属于(C)

A.反馈抑制 B.非竞争抑制 C.竞争性抑制 D.非特异性抑制 E.反竞争性抑制 32.反竞争性抑制剂具有下列哪一种动力学效应(E)

A.使Km值升高,V不变 B.使Km值降低,V不变

C.使Km值不变,V升高 D.使Km值不变,V降低 E.使Km值和V均降低

33.存在下列那种物质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度不变、Km值减少(D)

A.无抑制剂存在 B.有竞争性抑制剂存在

15

C.有反竞争性抑制剂存在 D.有非竞争性抑制剂存在 E.有不可逆抑制剂存在

34.纯化酶制剂时,酶纯度的主要指标是(D)

A.蛋白质浓度 B.酶量 C.酶的总活性 D.酶的比活性 E.酶的理化性质 35.有关酶的以下描述哪项是正确的(E)

A.同工酶是一组功能与结构相同的酶 B.诱导酶是指细胞中固有而含量又多的酶

C.在酶的活性中心中只有侧链带电荷的氨基酸直接参与酶的催化反应 D.酶催化反应处速度取决于酶的浓度 E.竞争性抑制剂只能改变Km值,而不改变Vmax 36.组织损伤后,血浆特异酶的活性变化主要依赖于(D)

A.损伤前酶在该组织中的浓度 B.损伤前酶在血液中的浓度 C.损伤前酶在组织中的合成速率 D.损伤时损害的面积与程度 E.损伤后采集血标本的时间

37.下列关于ribzyme 的叙述哪一个是正确的(C)

A.即核酸酶 B.本质是蛋白质 C.本质是核糖核酸 D.最早发现的一种酶 E.其辅酶是辅酶A

二、多选题

1.关于酶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BCD)

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所有的酶都是催化剂

C.酶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 D.酶能加速反应速度,不改变平衡点 2.酶与一般催化剂相比有以下特点(ACD)

A.反应条件温和,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 B.加速化学反应速度,可改变反应平衡点

C.专一性强,一种酶只作用一种或一类物质,产生一定的产物 D.酶的催化效率极高

3. 证明多数酶是蛋白质的证据是(ABCD)

A.水解产物是氨基酸 B.有和蛋白质一致的颜色反应

C.可被蛋白酶水解 D.可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也使酶变性 4. 蛋白与辅酶(辅基)的关系有(ABCD)

A.一种酶只有一种辅酶(辅基) B.不同的酶可有相同的辅酶(辅基) C.只有全酶才有活性 D.酶蛋白决定特异性,辅酶参与反应 5. 对全酶的正确描述指(BD)

A.所有的酶都有全酶和蛋白质两种形式 B.由蛋白质和非蛋白质部分构成 C.酶蛋白-辅酶-激动剂-作用物聚合物 D.由酶蛋白和辅酶(辅基)组成的酶 6. 酶的辅助因子可以是(ABC)

A.金属离子 B.某些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16

C.维生素或其衍生物 D.各种有机和无机化合物 7. 可提供酶必需基团的氨基酸有(ABC)

A.丝氨酸 B.半胱氨酸 C.组氨酸 D.甘氨酸

8. 一种酶的活性有赖于酶蛋白的巯基,能有效地保护这种酶,防止氧化的物质是(ABC)

A.维生素C B.维生素E C. 还原型谷胱甘肽 D.过氧化氢 9. 成酶活性中心的功能基团,常见的有(ABC)

A.-COOH B.-SH及-OH C.咪唑基 D.甲基 10.酶分子上必需基团的作用是(ABC)

A.与作用物结合 B.参与作用物进行化学反应 C.维持酶分子空间构象 D.决定酶结构 11.变构酶的动力学特点是(AD)

A.υ对[S]作图呈S型 B.υ对[S]作图呈抛物线型 C.υ对[S]作图呈距形双曲线 D.表明有协同效应 12.pH对酶促反应速度影响主要是由于(ABCD)

A.影响酶必需基团的游离状态 B.影响酶活性中心的空间构象 C.影响辅酶的游离状态 D.影响底物分子的解离状态 13.不可逆性抑制剂(ACD)

A.是使酶变性失活的抑制剂

B.是抑制剂与酶结合后用透析等方法不能除去的抑制剂 C.是特异的与酶活性中心结合的抑制剂

D.是与酶分子以共价键结合的抑制剂

14.非竞争性抑制作用中,抑制剂的作用方式是(I:抑制剂 E:酶 S :作用物)(ACD)

A.E+I EI B.I + S SI C.EI +S EIS D.ES + I ESI 15.竞争性抑制剂存在时:(BD)

A..Km降低 B.Km增加 C.Vmax降低 D.Vmax不变

三、填空题

1.酶促反应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效率催化活性、高

度特异性、可调节性】

2. 列辅基(酶)分别含维生素是NAD______;CoA______;TPP______;FAD______;FH4______。【PP;泛酸;B1;B2;叶酸】 3. 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pH、激活剂和抑制剂】

4. 的特异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绝对特异性、相对特异性、立体异构特异性】

5. 逆性抑制作用的类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

17

6. 单位时间内作用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表示______________;在标准条件下,在1分钟内能催化1.0微摩尔的作用物转变为产物的酶量为____________。【酶的反应速度;1个国际单位IU】

7. 酶的活性中心包括 和 两个功能部位,其中 直接与底物结合,决定酶的专一性, 是发生化学变化的部位,决定催化反应的性质。【结合部位;催化部位;结合部位;催化部位】

8. 酶活力是指 ,一般用 表示。【酶催化化学反应的能力;一定条件下,酶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 9. 通常讨论酶促反应的反应速度时,指的是反应的 速度,即 时测得的反应速度。【初;底物消耗量<5%】

10. 解释别构酶作用机理的假说有 模型和 模型两种。【齐变;序变】 等。【稳定性好;可反复使用;易于与反应液分离】

12. pH值影响酶活力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影响 ,影响 ,影响 。【底物分子的解离状态;酶分子的解离状态;中间复合物的解离状态】

13. 温度对酶活力影响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 ,另一方面 。【温度升高,可使反应速度加快;温度太高,会使酶蛋白变性而失活】

14. 丙二酸和戊二酸都是琥珀酸脱氢酶的 抑制剂。【竞争性】 15. 变构酶的特点是:(1) ,(2) ,它不符合一般

11. 固定化酶的优点包括 , ,

的 ,当以V对[S]作图时,它表现出 型曲线,而非 曲线。它是 酶。【由多个亚基组成;除活性中心外还有变构中心;米氏方程;S;双;寡聚酶】 16. 转氨酶的辅因子为 即维生素 。其有三种形式,分别为 、 、 ,其中 在氨基酸代谢中非常重要,是 、 和 的辅酶。【磷酸吡哆醛;VB6;磷酸吡哆醛;磷酸吡哆胺;磷酸吡哆醇;磷酸吡哆醛;转氨酶;脱羧酶;消旋酶】

17. 叶酸以其 起辅酶的作用,它有 和 两种还原形式,后者的功能作为 载体。【还原性产物;DHFA;THFA;一碳单位】

18. 全酶由 和 组成,在催化反应时,二者所起的作用不同,其中 决定酶的专一性和高效率, 起传递电子、原子或化学基团的作用。【酶蛋白;辅助因子;酶蛋白;辅助因子】

19. 辅助因子包括 、 和 等。其中 与酶蛋白结合紧密,需要 除去, 与酶蛋白结合疏松,可以用 除去。【辅酶;辅基;金属离子;辅基;化学方法处理;辅酶;透析法】

20. T.R.Cech和S.Alman因各自发现了 而共同获得1989年的诺贝尔奖(化学奖)。【核酶(具有催化能力的RNA)】

18

四、名词解释题

1.变构酶 【由于变构调节物在酶上结合的位点,有别于作用物在酶上结合的位点;且当变构调节物与酶结合时,酶的构象变化,故称为别构酶 (allosteric enzyme)或变构酶。】

2.抗体酶 【一类象酶一样具有催化活性的抗体。】

3.酶的特异性 【一种酶只作用于一种或一类化合物,进行一种类型的化学反应,以得

到一定结构的产物,这种现象称为酶的特异性(specificity)。】

4.活性中心 【酶分子中由必需基团构成特定的特定空间结构,是发挥酶其催化作用

的关键部位。】

5.酶原激活 【由无活性的酶原变成活性酶的过程称为酶原激活。】

6.同工酶 【具有相同功能,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各不相

同的一组酶称之为同工酶 (isozyme)。】

7.最适温度 【反应进行的速度最快,此时的温度即为酶的最适温度。温血动物组织

中,酶的最适温度一般约在37 oC至40 oC之间。】

8.可逆抑制 【与酶结合得较牢固,不能用简单的透析、稀释等方法除去的一类抑制

剂称为不可逆抑制剂。】

9.激活剂 【能增强酶活性的物质,称为酶的激活剂(activator)。激活剂大多为金属

离子,少数为阴离子。】

10.Km 【表示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S]。Km为酶的特征性常数,

其单位为 mmol/L。】

五、问答题

1. 以乳酸脱氢酶(LDH)为例,说明同工酶的生理及病理意义。

【乳酸脱氢酶由M、H两种共4个亚基组成,。存在于心肌中的LDH主要由4个H亚基构成(LDH1);存在于骨烙肌及肝中者则主要由4个M亚基构成的M4(LDH5)。其它不同的组织中所存在的LDH,其H亚基及M亚基的组成比例各有不同,可组成H4(LDH1)、H3M(LDH2)、H2M2(LDH3)、HM3(LDH4)及M4(LDH5)五种LDH同工酶。这五种同工酶在各器官中的分布和含量不同,各器官组织都有其各自特定的分布酶谱。心肌富含H4,故当急性心肌梗塞时或心肌细胞损伤时,细胞内的LDH释入血中,从同工酶谱的分析中鉴定为H4增高,则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2. 试述不可逆性抑制作用和可逆性抑制作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不可逆抑制剂与酶结合得较牢固,不能用简单的透析、稀释等方法除去;可逆性抑制剂与酶结合得不牢固,可用简单的透析、稀释等物理方法除去。】 3. 酶与一般催化剂相比有何异同?

【相同点:酶遵守一般催化剂的共同规律。如它只促进热力学上允许进行的反应,而不能违反之。即酶只能促进能量 (自由能)由高向低转变的化学反应,而不能反其道而

19

行之,除非外加能量。酶的作用只能使反应加速达到平衡点,而不能改变平衡点。酶虽参与反应,但在反应前后酶的质量不变。

不同点:酶也具有与一般催化剂不同的特点。①酶的催化效率极,高比一般催化剂高106-1012倍。②酶有高度特异性:一般催化剂常可催化同一类型的许多种化学反应,对作用物的结构要求不甚严格,其反应产物也常多种多样。酶促反应对作用物的要求有一定的专一性,其所催化的反应通常也只限于一种特定类型,生成特定的产物,无副反应,无副产品。③酶促反应有可调节性。】 4. 举例说明酶的三种特异性。

【绝对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结构的作用物,进行一种专一的反应,生成一种特定结构的产物,称之为,如脲酶只能催化尿素水解为CO2和NH3。

相对特异性:特异性较差,可作用于结构类同的一类化合物或化学键,如磷酸酶对一般的磷酸酯都能水解,不论是甘油磷酸酯,葡萄糖磷酸酯或酚磷酸酯;当然其水解速度会有所差别。

立体异构特异性:只能催化一种立体异构体进行反应,或其催化的结果只能生成一种立体异构体。如体内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均为L型,所以体内代谢氨基酸的酶,绝大多数均只能作用于L型氨基酸,而不能作用于D型氨基酸。】 5. 简述Km和Vmax的意义。 【Km的意义:

①Km表示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S]。Km为酶的特征性常数,其单位为 mmol/L。

②当[S]>>Km时,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V。

③当[S]<

④k2很小时,Km方可代表Ks,反映了酶与作用物亲和力的大小。 ⑤同工酶的Km值不同,可借Km以鉴别当。

Vm的意义:Vm最大速度,底物饱和时的反应速度。】 6. 说明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及其使用价值。

【(1)温度对酶促反应有双重影响。若自低温开始,逐渐增高温度,则酶反应速度也随之增加。但到达一定限度后,继续增加温度、酶反应速度反而下降。高温条件酶变性失活。低温条件下酶活性降低甚至无活性,但不破坏酶。酶促反应速度最快时的温度为最适温度。

(2)体外测定酶活性时要保持温度恒定。 (3)要在低温下保存酶制剂。

(4)发热病人消耗多,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7. 说明酶原与酶原激活的意义。

20

5. TCA循环的第一个产物是__________。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所催

化的反应是该循环的主要限速反应。【柠檬酸、柠檬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a-酮戊二酸脱氢酶】

6. 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氧化、并产生能量的过程称为_________,也叫________途径。实

际上葡萄糖有氧分解的前十步反应也与之相同。【糖酵解、EMP】

7. EMP途径中第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是________酶催化甘油-2-磷酸的分子内脱水反应,

造成分子内能量重新排布,产生高能磷酸键,后者通过酶的作用将能量传给ADP生成ATP。【稀醇化】

8. 通过戊糖磷酸途径可以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这些重要化合物。

【CO2,NADPH,戊糖磷酸】 9. 乙醛酸循环中不同于TCA的两个关键酶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异柠檬酸裂解

酶、苹果酸合成酶】

10. 在外周组织中,葡萄糖转变为乳酸,乳酸经血液循环到肝脏,经糖原异生再变为葡萄

糖,这个过程称为__________循环,该循环是_________能量的。【科里氏/Cori】 四、名词解释题

1.血糖: 【血糖指血液中葡萄糖,糖的运输形式。】

2.糖原合成: 【体内由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原合成。】 3.糖原分解: 【肝糖原降解为葡萄糖的过程称为糖原分解。】

4.糖异生: 【 非糖物质(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称为糖异生。糖异生主要在肝脏,长期饥饿时肾脏糖异生能力增强。】

5.底物循环: 【底物的互变反应分别由不同的酶催化其单向反应,这种互变循环称为底物循环。】

6. 巴斯德效应: 【有氧氧化抑制生醇发酵的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

7. 耐糖现象: 【正常人食糖后血糖浓度仅暂时升高,经体内调节血糖机制的作用,约

两小时内即可恢复到正常水平,此现象称为耐糖现象。】

8.葡萄糖耐量: 【机体处理摄入葡萄糖的能力称为葡萄糖耐量临床上常用葡萄糖耐量

试验鉴定机体利用葡萄糖的能力。】

9.变构调节: 【变构调节是指某些调节物能与酶的调节部位结合使酶分子的构象发生

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活性,称酶的变构调节。】

五、问答题

1.血糖浓度如何保持动态平衡?肝在维持血糖浓度相对恒定中起何作用?

【 ①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依赖于血糖来源与去路的平衡,这种平衡需要体内神经,激素、组织器官和代谢物等多种因素的协同调节。在血糖浓度增高时加速进行糖原合成、转变、氧化利用,抑制糖异生和糖原分解;当血糖浓度降低时抑制糖原合成、转变、外周组织氧化利用葡萄糖,糖异生和糖原分解加速进行。

②由于肝脏在解剖学上的特殊地位和所具有的代谢功能,肝脏是体内调节血糖浓度的主要器官,肝脏通过肝糖原的合成、分解和糖异生作用维持血糖浓度恒定。进食后肝

46

糖原的合成增加,避免大量葡萄糖进入血液引起血糖过高;饥饿等血糖降低时通过肝糖原分解、将非糖物质(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补充血糖。】 2..简述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蚕豆病的病因及出现溶血性贫血的生化机制。

【(1)生成磷酸戊糖为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核糖

(2)提供NADPH:参与胆固醇、脂肪酸、皮质激素和性激素等的生物合成,作为供氢体;NADPH是加单氧酶系的供氢体,与药物,毒物和某些激素等的生物转化有关;NADPH作为谷胱甘肽还原酶的辅酶,对于维持细胞中还原型GSH的正常含量,从而保护含巯基的蛋白质或酶免受氧化剂的损害起重要作用,并可保护红细胞膜的完整性。 蚕豆病的病因: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不能经磷酸戊糖途径得到充足的NADPH用于维持GSH的量,故红细胞易破裂,造成溶血性贫血。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是限速酶,先天缺乏此酶时,进食蚕豆或服用氯喹,磺胺药等药物后易发生溶血性贫血。】

3.写出代谢中三个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3-磷酸甘油酸激酶

【 1,3-二磷酸甘油酸 + ADP 3-磷酸甘油酸 + ATP 丙酮酸激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烯醇式丙酮酸+ ATP

琥珀酰CoA合成酶

琥珀酰CoA + GDP + Pi 琥珀酸 + GTP + CoASH】

4.写出三种6-磷酸葡萄糖在糖代谢中可进入的反应途径。

【①由磷酸己糖异构酶催化生成6-磷酸果糖,进入糖酵解与有氧氧化途径。 ②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下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进入磷酸戊糖途径。 ③在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催化下生成1-磷酸葡萄糖进入糖原合成途径。】 5.在糖代谢过程中生成的丙酮酸可进入哪些代谢途径?

【①还原为乳酸

②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③羧化为草酰乙酸,为三羧酸循环提供草酰乙酸 ④糖异生】

6.写出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琥珀酸脱氢酶催化的反应:

异柠檬酸脱氢酶

【异柠檬酸 + NAD+ α-酮戊二酸 + NADH + H+ + CO2

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α一酮戊二酸 琥珀酰CoA+ CO2 硫辛酸 FAD CoASH NAD+ NADH+H+

47

琥珀酸脱氢酶

琥珀酸+ FAD 延胡索酸+ FADH2】

7.血糖有哪些来源去路?调节血糖的激素有哪些? 来源:食物中的糖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糖异生。

去路:氧化分解;合成肝、肌、肾糖原;转变为脂肪、非必需氨基酸和其他糖类(核糖等)。

调节血糖的激素:

降血糖激素:胰岛素 (1)促进肌肉、脂肪细胞摄取葡萄糖( 5种葡萄糖转运体)

(2)诱导酵解的3个关键酶合成,促进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活性,促进糖的氧化分解

(3)通过增强磷酸二酯酶活性,降低cAMP水平,从而使糖原合成

酶活性增加,磷酸化酶活性下降,加速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

(4)通过抑制糖异生作用的4个关键酶,抑制糖异生 (5)减少脂肪分解,促进糖转变为脂肪。 升血糖激素: 胰高血糖素

(1)通过细胞膜受体激活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A,从而抑制糖原合成酶和激活磷

酸化酶,使糖原合成下降,促进肝糖原分解。 (2)抑制糖酵解 (3)促进糖异生

(4)加速脂肪分解,进而促进糖异生。 肾上腺素

(1)通过细胞膜受体激活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A,促进肝糖原分解,肌糖原酵解 (2)促进糖异生 糖皮质激素

(1)抑制肌肉及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

(2)促进蛋白质和脂肪分解为糖异生原料,促进糖异生 生长激素:与胰岛素作用相抵抗

六.本章要点总结:

1.糖酵解途径:

糖酵解途径中,葡萄糖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经10步反应降解为2分子丙酮酸,同时产生2分子NADH+H+和2分子ATP。

主要步骤为(1)葡萄糖磷酸化形成二磷酸果糖;(2)二磷酸果糖分解成为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二者可以互变;(3)磷酸甘油醛脱去2H及磷酸变成丙酮酸,脱去的

48

2H被NAD+所接受,形成NADH+H+。 2.丙酮酸的去路:

(1)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转变为乙酰辅酶A,同时产生1分子NADH+H+。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最后氧化为CO2和H2O。

(2)在厌氧条件下,可生成乳酸和乙醇。同时NAD+得到再生,使酵解过程持续进行。 3.三羧酸循环:

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的乙酰辅酶A,再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进入三羧酸循环。柠檬酸经脱水加水转变成异柠檬酸,异柠檬酸经连续两次脱羧和脱羧生成琥珀酰CoA;琥珀酰CoA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1分子GTP和琥珀酸;琥珀酸再脱氢,加水及再脱氢作用依次变成延胡索酸,苹果酸及循环开始的草酰乙酸。三羧酸循环每循环一次放出2分子CO2,产生3分子NADH+H+,和一分子FADH2。 4.磷酸戊糖途径: 在胞质中,在磷酸戊糖途径中磷酸葡萄糖经氧化阶段和非氧化阶段被氧化分解为CO2,同时产生NADPH + H+。

其主要过程是G-6-P脱氧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再脱氢,脱羧生成核酮糖-5-磷酸。6分子核酮糖-5-磷酸经转酮反应和转醛反应生成5分子6-磷酸葡萄糖。中间产物甘油醛-3-磷酸,果糖-6-磷酸与糖酵解相衔接;核糖-5-磷酸是合成核酸的原料,4-磷酸赤藓糖参与芳香族氨基酸的合成;NADPH+H+提供各种合成代谢所需要的还原力。 5.糖异生作用:

非糖物质如丙酮酸,草酰乙酸和乳酸等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合成糖的过程,称为糖异生作用。糖异生作用不是糖酵解的逆反应,因为要克服糖酵解的三个不可逆反应,且反应过程是在线粒体和细胞液中进行的。2分子乳酸经糖异生转变为1分子葡萄糖需消耗4分子ATP和2分子GTP。 6.蔗糖和淀粉的生物合成

在蔗糖和多糖合成代谢中糖核苷酸起重要作用,糖核苷酸是单糖与核苷酸通过磷酸酯键结合所形成的化合物。在植物体中主要以UDPG为葡萄糖供体,由蔗糖磷酸合酶催化蔗糖的合成;淀粉的合成以ADPG或UDPG为葡萄糖供体,小分子寡糖引物为葡萄糖受体,淀粉合酶催化直链淀粉合成,Q酶催化分枝淀粉合成。

糖代谢中有很多变构酶可以调节代谢的速度。酵解途径中的调控酶是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其中6-磷酸果糖激酶是关键反应的限速酶;三羧酸反应的调控酶是柠檬酸合酶,柠檬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柠檬酸合酶是关键的限速酶。糖异生作用的调控酶有丙酮酸羧激酶,二磷酸果糖磷酸酯酶,磷酸葡萄糖磷酸酯酶。磷酸戊糖途径的调控酶是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它们受可逆共价修饰、变构调控及能荷的调控。

49

第七章 脂类代谢

一、单选题

1.催化体内储存的甘油三酯水解的脂肪酶是A

A.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B.脂蛋白脂肪酶 C.肝脂酶 D.胰脂酶 E.唾液脂肪酶 2.下列关于脂蛋白脂肪酶(LPL)的叙述正确的是B

A.LPL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酶 B.它催化脂蛋白中的甘油三酯水解 C.它的活性不受载脂蛋白的调节 D.它催化食物中的甘油三酯水解 E.它催化脂库中的甘油三酯水解 3.能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有E

A.肾上腺素 B.胰高血糖素 C.促甲状腺素 D.ACTH E.以上都是 4.下列激素具有抗脂解作用的是 D

A.肾上腺素 B.胰高血糖素 C.ACTH D.胰岛素 E.促甲状腺素 5.不能使酮体氧化生成CO2和H2O的组织是A

A.肝 B.脑 C.心肌 D.肾 E.骨骼肌 6.下列脂类中,哪一种含有胆碱B

A.脑磷脂 B.卵磷脂 C.胆固醇酯 D.胆固醇 E.脂肪 7.下列化合物中不含甘油的是C

A.卵磷脂 B.脑磷脂 C.鞘磷脂

D.脂肪 E.磷脂酰丝氨酸 8.下列关于类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D

A.胆固醇、磷脂及糖脂总称为类脂 B.类脂含量变动很小,故又称固定脂 C.类脂是生物膜的基本成分

D.类脂含量受营养状况和机体活动诸多因素的影响 E.其主要功能是维持正常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9.下列脂肪酸中属必需脂肪酸的是 C

A. 软脂酸 B.油酸 C.亚油酸 D.廿碳酸 E.硬脂酸

10.脂肪酸β-氧化中,不生成的化合物是 B

A.NADH+H+ B.NADPH+H+ C.FADH2 D.乙酰CoA E.脂酰CoA 11.游离脂肪酸在血浆中被运输的主要形式是C

A.与球蛋白结合 B.参与组成VLDL C.与清蛋白结合 D.参与组成HDL E.参与组成CM 12.乳糜微粒中含量最多的组分是C

A.磷脂酰胆碱 B.脂肪酸 C.甘油三酯 D.胆固醇 E.蛋白质 13.胆固醇不能转变成的激素是E

50

【酶原激活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一方面保证合成酶的细胞本身的蛋白质不受蛋白酶的水解破坏;另一方面保证合成的酶在特定部位和环境中发挥其生理作用。例如胰腺合成糜蛋白酶是为了帮助肠中食物蛋白质的消化水解,设想在胰腺中一旦合成出糜蛋白酶即具活性,岂非使胰腺本身的组织蛋白均遭破坏。急性胰腺炎就是因为存在于胰腺中的糜蛋白酶原及胰蛋白酶原等,就地被激活所致。又如,血液中虽存在有凝血酶原,但却不会在血管中引起大量凝血。只有当出血时,血管内皮损伤暴露的胶原纤维所含的负电荷,活化了凝血因子XII,进而将凝血酶原激活成凝血酶,乃使血液凝固,以防止大量出血。】 8. 对活细胞的实验测定表明,酶的底物浓度通常就在这种底物的Km值附近,请解释其生理意义?为什么底物浓度不是大大高于Km或大大低于Km呢?

【据V~[S]的米氏曲线,当底物浓度大大低于Km值时,酶不能被底物饱和,从酶的利

用角度而言,很不经济;当底物浓度大大高于Km值时,酶趋于被饱和,随底物浓度改变,反应速度变化不大,不利于反应速度的调节;当底物浓度在Km值附近时,反应速度对底物浓度的变化较为敏感,有利于反应速度的调节。】 9. 在很多酶的活性中心均有His残基参与,请解释?

【酶蛋白分子中组氨酸的侧链咪唑基pK值为6.0~7.0,在生理条件下,一半解离,一半

不解离,因此既可以作为质子供体(不解离部分),又可以作为质子受体(解离部分),既是酸,又是碱,可以作为广义酸碱共同催化反应,因此常参与构成酶的活性中心】 10.计算:(1)对于一个遵循米氏动力学的酶而言,当[S]=Km时,若V=35μmol/min,Vmax是多少μmol/min?

(2)当[S]=2×10 -5mo/L,V=40μmol/min,这个酶的Km是多少?

(3)若I表示竞争性抑制剂,KI=4×10-5mol/L,当[S]=3×10-2mol/L和[I]=3×10-5mol/L

时,V是多少?

(4)若I是非竞争性抑制剂,在KI、[S]和[I]条件与(3)中相同时,V是多少? (2)计算[S]=1.0×10-6mol/L和[S]=1.0×10-1mol/L时的v? (3)计算[S]=2.0×10-3mol/L或[S]=2.0×10-6mol/L时最初5min内的产物总量? (4)假如每一个反应体系中酶浓度增加到4倍时,Km,Vmax是多少

【(1)当[S]=Km时,V=1/2Vmax,则Vmax=2×35=70μmol/min;

(2)因为V=Vmax/(1+Km/[s]),所以Km=(Vmax/V-1)[s]=1.5×10 -5mol/L;

(3)因为[S]>>Km,[I],所以V=Vmax=70μmol/min; (4)V=Vmax/(1+[I]/Ki)=40μmol/min。】 六.本章要点总结:

在生物体的活细胞中每分每秒都进行着成千上万的大量生物化学反应,而这些反应却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且速度非常快,使细胞能同时进行各种降解代谢及合成代谢,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生物细胞之所以能在常温常压下以极高的速度和很大的专一性进行化学反应,这是由于生物细胞中存在着生物催化剂——酶。酶是生物体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特殊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21

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不同于一般的催化剂,它具有条件温和、催化效率高、高度专一性和酶活可调控性等催化特点。酶可分为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裂解酶类、异构酶类和合成酶类六大类。酶的专一性可分为相对专一性、绝对专一性和立体异构专一性,其中相对专一性又分为基团专一性和键专一性,立体异构专一性又分为旋光异构专一性、几何异构专一性和潜手性专一性。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底物浓度(S)、酶液浓度(E)、反应温度(T)、反应pH值、激活剂(A)和抑制剂(I)等。其中底物浓度与酶反应速度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关系为米氏方程,米氏常数(K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它的物理意义是当酶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竞争性抑制作用、非竞争性抑制作用和反竞争性抑制作用分别对Km值与Vmax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

酶的活性中心有两个功能部位,即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酶的催化机理包括过渡态学说、邻近和定向效应、锁钥学说、诱导楔合学说、酸碱催化和共价催化等,每个学说都有其各自的理论依据,其中过渡态学说或中间产物学说为大家所公认,诱导楔合学说也为对酶的研究做了大量贡献。

胰凝乳蛋白酶是胰脏中合成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其活性中心由Asp102、His57及Ser195构成一个电荷转接系统,即电荷中继网。其催化机理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水解反应的酰化阶段,第二阶段为水解反应的脱酰阶段。

同工酶和变构酶是两种重要的酶。同工酶是指有机体内能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其酶蛋白本身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功能不完全相同的一组酶;变构酶是利用构象的改变来调节其催化活性的酶,是一个关键酶,催化限速步骤。

酶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现在的基因工程、遗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生化工程和生物工程等领域都有酶技术的参与。

维生素是生物生长和生命活动中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在天然食物中含量极少,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这些维生素既不是构成各种组织的主要原料,也不是体内能量的来源,它们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在物质代谢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代谢过程离不开酶,而结合蛋白酶中的辅酶和辅基绝大多数都含有维生素成份。机体缺乏某种维生素时,代谢受阻,表现出维生素缺乏症,而植物体内能合成维生素。

第三章 核酸

一、单选题

1.多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B)

A.2?,3? 磷酸二酯键 B.3?,5? 磷酸二酯键

C.2?,5? 磷酸二酯键 D.糖苷键 E.氢键 2.DNA的组成单位是(E)

A.ATP、CTP、GTP、TTP B.ATP、CTP、GTP、UTP

22

C.dATP、dCTP、dGTP、dTIT D.dATP、dCTP、dGTP、dUTP E.dAMP、dCMP、dGMP、dTMP

3.关于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描述正确的是(E) A.腺嘌呤的克分子数等于胞嘧啶的克分子数 B.同种生物体不同组织的DNA碱基组成不同 C.碱基对位于DNA双螺旋的外侧

D.两股多核苷酸链通过A与T或C与G之间的糖苷键连接 E.维持双螺旋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是氢键和碱基堆积力 4.DNA和RNA共有的成分是(C)

A.D-核糖 B.D-2-脱氧核糖 C.鸟嘌呤 D.尿嘧啶 E.胸腺嘧啶 5.DNA和R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A)

A.戊糖相同,部分碱基不同 B.碱基相同,戊糖不同 C.戊糖相同,碱基不同 D.部分碱基不同,戊糖不同 E.碱基相同,部分戊糖不同

6.核酸具有紫外吸收能力的原因是(A)

A.嘌呤和嘧啶环中有共轭双键 B.嘌吟和嘧啶中有酮基 C.嘌呤和嘧啶中有氨基 D.嘌呤和嘧啶连接了核糖 E.嘌呤和嘧啶连接了磷酸基团

7.从5? 到3? 方向看,与mRNA中的ACG密码相对应的tRNA反密码子是(D) A.UGC B.TGC C.GCA D.CGU E.TCC

8.通常既不见于DNA又不见于RNA的碱基是 (B)

A.腺嘌呤 B.黄嘌呤 C.鸟嘌呤 D.胸腺嘧啶 E.尿嘧啶 9.自然界游离核苷酸中的磷酸最常位于(C)

A.戊糖的C-2? 上 B.戊糖的C-3? 上

C.戊糖的C-5? 上 D.戊糖的C-2? 及C-3? 上 E.戊糖的C-2? 及C-5? 上

10.假尿嘧啶核苷酸的糖苷键是(A)

A.C—C键 B.C—N键 C.N—N键 D.C—H键 E.N—H键 11.核苷酸中碱基(N)、戊糖(R)和磷酸(P)之间的连接关系是(A)

A.N-R-P B.N-P-R C.R-N-P D.P-N-R E.R-P-P-N(A) 12.下列关于DNA碱基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D)

A.A与C的含量相等 B.A+T=G+C

C.生物体内DNA的碱基组成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D.不同生物来源的DNA碱基组成不同

E.同一生物,不同组织的DNA碱基组成不同 13.Tm值愈高的DNA分子,其(A)

A.G+C含量愈高 B.A+T含量愈高 C.A+C含量愈低 D.A+G含量愈高 E.T+C含量愈高

23

14.含有稀有碱基较多的核酸是(B)

A.rRNA B.tRNA C.mRNA D.hnRNA E.DNA 15.下列关于B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D)

A.两条链方向相反

B.两股链通过碱基之间的氢键相连

C.为右手螺旋,每个螺旋为10个碱基对

D.嘌呤碱和嘧啶碱位于螺旋外侧 E.螺旋的直径为2nm 16.RNA主要存在于(A)

A.细胞质 B.细胞核 C.核仁 D.溶酶体 E.线粒体

17.DNA主要存在于(B)

A.细胞质 B.细胞核 C.溶酶体 D.线粒体 E.叶绿体 18.DNA变性时(D)

A.多核苷酸链解聚 B.DNA分子由超螺旋转变为双螺旋

C.分子中磷酸二酯键断裂 D.氢键破坏 E.碱基与脱氧核糖间糖苷键断裂

19.下列各DNA分子中,碱基组成比例各不相同,其中哪种DNA的Tm最低(D) A.A-T占15% B.G-C占25% C.G-C占40% D.A-T占80% E.G-C占35%

20.核酸的最大紫外光吸收值一般在哪一波长附近?(D)

A.200nm B.220nm C.240mn D.260nm E.280nm 21.DNA变性发生(A)

A.双螺旋→单链 B.多核苷酸链→单核苷酸

C.磷酸二酯键断裂 D.碱基数增加 E.A260减小 22.DNA变性时,断开的键是(B)

A.磷酸二酯键 B.氢键 C.糖苷键 D.肽键 E.疏水键 23.DNA变性时,其理化性质发生的改变主要是(C)

A.溶液黏度升高 B.浮力密度降低 C.260nm处光吸收增强 D.易被蛋白酶降解 E.分子量降低

24.核酸分子杂交可发生在DNA与DNA之间、DNA与RNA之间,那么对于单链DNA 5?-CGGTA-3?,能够与其发生杂交的RNA是(C)

A.5?-GCCAU-3? B.5?-GCCUU-3? C.5?-UACCG-3? D.5?-UAGGC-3? E.5?-AUCCG-3? 25.DNA的三级结构是指(C)

A.双螺旋结构 B.α-螺旋 C.超螺旋 D.无规卷曲 E.开环型结构 26.真核细胞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C)

A.组蛋白 B.核心颗粒 C.核小体 D.超螺旋 E.α-螺旋 27.下列关于rRNA的叙述,正确的是(D)

24

A.原核生物的核蛋白体中有四种rRNA,即23S、16S、5S、5.8SrRNA B.原核生物的核蛋白体中有三种rRNA,即23S、18S、5S rRNA C.真核生物的核蛋白体中有三种rRNA,即28S、18S、5S rRNA

D.真核生物的核蛋白体中有四种 rRNA,即28S、18S、5S、5.8S rRNA

E.真核与原核生物的核蛋白体具有完全相同的rRNA 28.tRNA的二级结构为(D)

A.双螺旋 B.超螺旋 C.线形结构 D.三叶草形 E.倒“L”形 29.各种tRNA的3? 末端均有的结构是(B)

A.GGA-OH B.CCA-OH C.AAA-OH D.UUA-OH E.TTA-OH 30.在核酸中含量恒定的元素是(E)

A.C B.H C.O D.N E.P 31.组成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D)

A.嘌呤碱与嘧啶碱 B.核糖与脱氧核糖 C.核苷 D.核苷酸 E.寡核苷酸

32.下列关于tRNA的叙述,错误的是(D)

A.二级结构通常呈三叶草形 B.三级结构通常呈倒“L”形 C.有一个反密码 D.5? 端为-CCA E.有一个TΨC环

33.下列关于tRNA的叙述,错误的是(A)

A.通常由几百个核苷酸组成,分子量较大 B.含有假尿嘧啶核苷酸 C.磷酸与核糖的比值为1 D.含有Dtmp E.含有二氢尿嘧啶核苷酸残基

34.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互补的两条DNA单链将会结合成双链(B)

A.变性 B.退火 C.加连接酶 D.加聚合酶 E.调节pH 35. RNA形成局部双螺旋时,其碱基配对原则是(B)

A.A-T,G-C B.A-U,C-G C.A-U,G-T D.C-T,G-A E.C-U,A-G 36.关于真核生物mRNA,正确的是(D)

A.5? 末端为m7Appp B.3? 末端为多聚鸟苷酸尾巴

C.含有反密码 D.分子内有编码区和非编码区 E.二级结构呈三叶草形

二、多选题

1.DNA中的共价键包括(ABC)

A.3?,5? 磷酸二酯键 B.糖苷键

C.磷酸-脱氧核糖的5?-OH的酯键 D.磷酸-脱氧核糖的2?-OH的酯键 E.肽键

2.在融解温度时,双链DNA发生下列哪些变化?(ABC)

25

A.在260nm处的吸光度增加 B.氢键断裂

C.双螺旋骤然解开 D.所有G-C对消失 E.两条单链重新形成双螺旋

3.核酸变性后,可发生哪些效应?(BCE)

A.减色效应 B.增色效应

C.碱基暴露 D.最大吸收波长发生转移 E.黏度降低

4.有关DNA Tm值的叙述,正确的是(BD)

A.与DNA的碱基排列顺序有直接关系 B.与DNA链的长度有关 C.在所有的真核生物中都一样 D.与G-C对含量成正比

E.与A-T对含量成正比

5.下列关于核酸分子杂交的叙述,正确的有(ABD)

A.不同来源的两条单链DNA,只要碱基序列大致互补,它们即可形成杂化双链 B.DNA也可与RNA杂交形成双螺旋

C.DNA也可与其编码的多肽链结合形成杂交分子 D.杂交技术可用于核酸的研究 E.是指抗原抗体的杂交

6.DNA分子中的碱基组成为(ABC)

A.C+ T =G+ A B.A=T C.C=G D.C+G=A+T E.C+G/A+T=1 7.下列关于真核生物DNA碱基的叙述正确的是(ABCDE)

A.只有四种碱基 B.不含U

C.G-C对有3个氢键 D.同一个体碱基序列相同 E.C+ T/ G+ A = 1

8.下列关于多核苷酸链的叙述,正确的是(ABDE)

A.链的两端在结构上是不同的 B.具有方向性

C.嘧啶碱与嘌呤碱总是交替重复重复 D.由四种不同的单核苷酸组成 E.是DNA和RNA的基本结构 9.DNA双螺旋结构中的碱基对包括(AB)

A.A-T B.C-G. C.U-A D.C-T E.A-G 10.关于DNA双螺旋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CE)

A.是DNA的二级结构

B.两链碱基间A与G、T与C配对 C.碱基对之间以非共价键相连 D.碱基对在外侧 E.大沟小沟交替出现

26

11.RNA中存在的核苷酸是(ABCD)

A.UMP B.AMP C.GMP D.CMP E.OMP 12.下列关于RNA的叙述,错误的是(ACDE)

A.通常以单链分子存在 B.分子量通常较大 C.电泳时泳向正极 D.有三种以上 E.局部可形成双螺旋

13.下列关于tRNA的叙述,正确的是(ACD)

A.含有IMP B.含有dTMP C.含有假尿嘧啶核苷酸 D.含有二氢尿嘧啶核苷酸 E.不含有AMP 14.DNA、RNA结构上相同的是(CD)

A.碱基种类 B.戊糖种类 C.核苷酸间的连接键 D.都由磷酸、戊糖、碱基组成 E.都是双链 15.真核mRNA的结构特点有(ABD)

A.5? 端有m7GpppN的帽子结构 B.3? 端有polyA尾

C.所有碱基都构成密码子 D.不同mRNA的链长差别教大 E.有S-D序列

三、填空题

1.核酸酶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核酸内切酶、限制性核酸内

切酶、5?→3? 核酸外切酶、3?→5? 核酸外切酶任填三种】 2.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dAMP、dGMP、dTMP、dCMP】 3.组成RNA的基本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AMP、GMP、UMP、CMP】 4.真核RNA有____、____、____、____四种。【28s、18s、5.8s、5s】

5.DNA的基本功能是__________,它是______和______过程的模板。tRNA的基本功能

是__________;rRNA的基本功能是____________;mRNA的基本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储存遗传信息,复制、转录。转运氨基酸;参与构成核蛋白体合成蛋白质;转录DNA的遗传信息指导蛋白质合成】

四、名词解释题

1.核酶 【有催化作用的核酸】

2.增色效应 【DNA变性时260nm光吸收增加的现象。】

3.Tm值 【DNA变性达50%时(A260nm达最大值50%时)的温度.】 4.核小体 【染色体的基本单位,由双链DNA和组蛋白构成。】 5.Z-DNA 【左手双螺旋DNA)】

6.反密码子 【tRNA中可与mRNA的密码子反向互补结合并识别的三个碱基】

27

五、问答题

1.比较mRNA和DNA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相同点:组成的主要元素有C、H、O、N、P;由磷酸、戊糖、碱基组成;都含A、G、C碱基;基本组成单位为四种单核苷酸;其基本结构为多核苷酸链,核苷酸间的连接键为3?→5? 磷酸二酯键;含磷量恒定;有酸性;最大光吸收在260nm。

不同点:组成DNA的碱基有T无U;RNA分子中有U而没有T;DNA碱基组成有A+G=C+T、A=T、G=C的关系,RNA无;RNA含核糖DNA含2脱氧核糖;DNA为双螺旋,RNA为单链有局部双螺旋和非螺旋区。】 2.DNA双螺旋结构模式的要点。

【双螺旋结构要点①两条多核苷酸单链以相反的方向互相缠绕形成右手螺旋结构;②在双螺旋DNA链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亲水,位于螺旋的外侧,而碱基疏水,处于螺旋内部;③螺旋链的直径为2.37nm,每个螺旋含10个碱基对,其高度约为3.4nm;④由碱基堆积力和两条链间的氢键是保持螺旋结构稳定,A与T配对形成2个氢键,G与C配对形成3个氢键,配对的碱基在同一平面上,与螺旋轴相垂直;⑤碱基可以在多核苷酸链中以任何排列顺序存在。】 3.简述RNA的种类及其生物学作用。

【mRNA:将遗传信息从DNA(胞核)抄录到RNA(胞液)作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板。 tRNA:按照mRNA指定的顺序将氨基酸运送到核糖体进行肽链的合成。 rRNA:与核蛋白体蛋白共同构成核蛋白体,后者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HnRNA:是真核细胞mRNA的前体。 小分子RNA:小分子核内RNA(snRNA)、小分子胞浆RNA (scRNA)、催化性小RNA、小片段干扰RNA(siRNA)。参与转录后加工、转运、基因表达调控等。】 4.比较mRNA和tRNA在结构特点。

【mRNA:真核生物mRNA5? 末端有帽子结构3? 端绝大多数均带有多聚腺苷酸尾巴,原核mRNA无。分子量大小不均一,但比tRNA大。有修饰碱基。

tRNA:小分子,由73-93个核苷酸组成;含有很多稀有碱基;5? 末端总是磷酸化,3? 端是CCA-OH ;二级结构为三叶草形,含4个环(其中反密码环有反密码子)和4个臂;三级结构为倒L型。】

5.比较真核与原核mRNA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真核生物mRNA结构的特点

(1)5? 末端有帽子结构。帽子结构的功能是保护mRNA免受核酸酶从5? 端开始对

它的降解,并且在翻译中起重要作用。

(2)3? 端绝大多数均带有多聚腺苷酸尾巴, 其长度为20~200个腺苷酸。可以增加

mRNA的稳定性、维持mRNA的翻译活性。 (3)分子中可能有修饰碱基, 主要是甲基化, 如m6A。

(4)分子中有编码区与非编码区。非编码区 (UTR) 位于编码区的两端,即5? 端和

3? 端。真核mRNA 5' ?UTR的长度在不同的mRNA 中差别很大。5? 非编码区有翻译起始信号。有些mRNA 3? 端UTR中含有丰富的AU序列,这些mRNA

28

的寿命都很短。因此推测3? 端UTR中丰富的AU序列可能与mRNA的不稳定有关。

原核生物mRNA结构的特点

(1)原核生物mRNA往往是多顺反子,即每分子mRNA带有几种蛋白质的遗传信

息。在编码区的序列之间有间隔序列,间隔序列中含有核糖体识别、结合部位。在5? 端和3? 端也有非编码区。

(2)mRNA 5? 端无帽子结构3? 端一般无多聚A尾巴。 (3)mRNA一般没有修饰碱基,其分子链完全不被修饰。】

第四章 激素

一、单选题

1.肾上腺素发挥作用时,其第二信使是(A)

A.cAMP B.cGMP C.cCMP D.cUMP E.AMP 2.cAMP通过直接激活哪个酶发挥作用(D)

A. 磷脂酶 B.磷酸化酶b激酶 C. 磷酸二酯酶 D.蛋白激酶 E.脂肪酸合成酶 3.cAMP通过激活哪个酶发挥作用(A)

A. 蛋白激酶 B.己糖激酶 C.丙酮酸激酶 D.脂肪酸合成酶 E.蛋白磷酸酶 4.作用于细胞内受体的激素是(E)

A.蛋白类激素 B.胰岛素 C. 肾上腺素 D.肽类激素 E.类固醇激素 5.作用于细胞内受体的激素是(C)

A.生长因子 B.儿茶酚胺类激素 C.甲状腺素 D.肽类激素 E.蛋白类激素 6.肽类激素诱导cAMP生成的过程是(B)

A.激素激活受体,受体再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B.激素受体复合物使G蛋白活化,再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C.激素受体复合物活化腺苷酸环化酶

D.激素直接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E.激素直接抑制磷酸二酯酶 7.儿茶酚胺类激素诱导cAMP生成的过程是(D) A. 激素直接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B. 激素直接抑制磷酸二酯酶

C.激素受体复合物活化腺苷酸环化酶

D.激素受体复合物使G蛋白活化,再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29

E.激素激活受体,受体再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8.不可以作为第二信使的物质是(E)

A.cAMP B.DAG C.IP3 D.Ca2+ E.GMP 9.不可以作为第二信使的物质是(D)

A.Ca2+ B.DAG C.IP3 D.AMP E.cGMP 10.影响细胞内cAMP含量的酶是(D)

A.蛋白激酶 B.ATP酶 C.酪氨酸蛋白激酶 D.腺苷酸环化酶 E.磷脂酶 11.影响细胞内cAMP含量的酶是(A)

A.磷酸二酯酶 B.ATP酶 C.酪氨酸蛋白激酶 D.磷脂酶 E.蛋白激酶 12.可升高细胞内cAMP含量的酶是(A)

A.腺苷酸环化酶 B.ATP酶 C.酪氨酸蛋白激酶 D.磷脂酶 E.蛋白激酶 13.可降低细胞内cAMP含量的酶是(C)

A.酪氨酸蛋白激酶 B.ATP酶 C.磷酸二酯酶 D.磷脂酶 E.蛋白激酶 14.使细胞内cGMP含量升高的酶是(A)

A.鸟苷酸环化酶 B.ATP酶 C.酪氨酸蛋白激酶 D.磷脂酶 E.蛋白激酶 15.通过膜受体发挥作用的是(E)

A.雌激素 B.维生素D C.甲状腺素 D.类固醇激素激素 E.肾上腺素 16.通过膜受体发挥作用的是(B)

A.维生素D B.心钠素 C.雌激素 D. 甲状腺素 E.类固醇激素激素 17.通过膜受体发挥作用的是(E)

A.肾上腺皮质激素 B.甲状腺素 C.雌激素 D.维生素D E.胰高血糖素 18. 通过蛋白激酶A(PKA)通路发挥作用的是(D)

A.甲状腺素 B.心钠素 C.维甲酸 D.肾上腺素 E.雌激素 19.通过蛋白激酶G(PKG)通路发挥作用的是(B)

A.甲状腺素 B.心钠素 C.胰高血糖素 D.肾上腺素 E.雌激素

20.将下述分子按信号传递通路中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居第三位的是(E)

A.磷酸化酶 B.蛋白激酶A C.受体 D.G蛋白 E.腺苷酸环化酶

30

21.将下述分子按信号传递通路中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居第五位的是(A)

A. 蛋白激酶C B.磷脂酶C C.受体 D.G蛋白 E.IP3 22.下列有关GTP结合蛋白(G蛋白)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D)

A.膜受体通过G蛋白与腺苷酸环化酶偶联 B. 与GTP结合后可被激活 C.可催化GTP水解为GDP D. 霍乱毒素可使其持续失活 E.有三种亚基α、β、γ 23.受体与其相应配体的结合是(C)

A.共价可逆结合 B.共价不可逆结合 C.非共价可逆结合 D.非共价不可逆结合 E.离子键结合 24.通常G蛋白偶联的受体存在于(A)

A.细胞膜 B.细胞浆 C.细胞核 D.线粒体 E.高尔基体 25.通常与G蛋白偶联的受体含有的跨膜螺旋的数目为(A)

A.7个 B.6个 C.5个 D.4个 E.3个 26.G蛋白与下列哪个物质结合时表现活性(C)

A.GDP B.ADP C.GTP D.ATP E.CDP

27.将下述分子按信号传递通路中的先后顺序排列,居第二位的是(D)

A.受体 B.腺苷酸环化酶 C.cAMP D.G蛋白 E.PKA 28.使细胞内cAMP水平降低的因素是(B)

A.腺苷酸环化酶 B.磷酸二酯酶 C.磷脂酶C D.蛋白激酶A E.G蛋白 29.使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的因素是(A)

A.腺苷酸环化酶 B.磷酸二酯酶 C.磷脂酶C D.蛋白激酶A E.G蛋白 30.PKA所含亚基数为(C)

A.2 B.3 C.4 D.5 E.6 31.下列物质可激活PKA(A)

A.cAMP B.cGMP C.AMP D.GMP E.ATP 32.PKA中的每个调节亚基可结合cAMP的分子数为(B)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E.5个 33.霍乱毒索的作用机理是(A)

A.Gsα的ADP核糖化 B.Giα的ADP核糖化 C.Gβγ的ADP核糖化 D.Gq的ADP核糖化 E. Go的ADP核糖化 34.百日咳毒素的作用机理是

A.Gsα的ADP核糖化 B.Giα的ADP核糖化 C.Gβγ的ADP核糖化 D.Gq的ADP核糖化 E. Go的ADP核糖化 35.钙调蛋白中钙离子的结合位点数为(D)

31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E.5个 36.PKC是由几条肽链组成(A)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E.5条 37.作用于细胞内受体的激素是(C)

A.生长因子 B.儿茶酚胺类激素 C.甲状腺素 D.肽类激素 E.蛋白类激素 38.作用于细胞内受体的激素是(D)

A.干扰素 B.胰岛素 C.肾上腺素 D.雌激素 E.表皮生长因子 39.PKA可使蛋白质中(A)

A.丝氨酸/苏氨酸残基磷酸化 B.氨基酸残基脱磷酸化 C.谷氨酸残基酰胺化 D.酪氨酸残基磷酸化 E.天冬氨酸残基酰胺化 40.PKG可使蛋白质中(A)

A.丝氨酸/苏氨酸残基磷酸化 B.氨基酸残基脱磷酸化 C.谷氨酸残基酰胺化 D.酪氨酸残基磷酸化 E.天冬氨酸残基酰胺化 41.PKC可使蛋白质中(A)

A.丝氨酸/苏氨酸残基磷酸化 B.氨基酸残纂脱磷酸化 C.谷氨酸残基酰胺化 D. 酪氨酸残基磷酸化 E.天冬氨酸残基酰胺化 42.TPK可使蛋白质中(D)

A. 丝氨酸/苏氨酸残基磷酸化 B.氨基酸残基脱磷酸化 C.谷氨酸残基酰胺化 D.酪氨酸残基磷酸化 E. 天冬氨酸残基酰胺化 43.蛋白磷酸酶可使蛋白质中(B)

A.丝氨酸/苏氨酸残基磷酸化 B.氨基酸残基脱磷酸化 C.谷氨酸残基酰胺化 D.酪氨酸残基磷酸化 E.天冬氨酸残基酰胺化

44.与PKA信息传递途径直接有关的物质是(A)

A.cAMP B.cGMP C.Raf D.JAK E.热休克蛋白 45.与PKG信息传递途径直接有关的物质是(B)

A.cAMP B.cGMP C.Rd D.JAK E.热休克蛋白 46. 与干扰素的信息传递途径有关的物质是(D)

A.cAMP B.SOS C. PCR D.JAK E.热休克蛋白 47.与TPK信息传递途径有关的物质是(C)

A.cAMP B.cGMP C.Raf D.JAK E.热休克蛋白 48.与固醇类激素信息传递途径有关的物质是(E)

32

A.cAMP B.Ras C.ERK D.JAK E.HRE 49.作用于细胞内受体的激素是(B)

A.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甲状腺素 C.心钠素 D.白细胞介素 E.甲状旁腺素

50.不通过胞内受体发挥作用的是 (B)

A. 雌激素 B.肾上腺素 C.甲状腺素 D.维生素D E.肾上腺皮质激素

51.下列各组氨基酸容易发生磷酸化的是(B)

A.精氨酸、丝氨酸、酪氨酸 B.苏氨酸、丝氨酸、酪氨酸 C.苏氨酸、丝氨酸、组氨酸 D.赖氨酸、丝氨酸、酪氨酸 E.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

52.心钠素发挥调节作用通过的信息传导途径是(B)

A.cAMP-蛋白激酶途径 B.cGMP-蛋白激酶途径

C.Ca2+-CaM激酶途径 D.受体型TPK-Ras-MARK途径 E.JAKs-STAT途径

三、多选题

1.受体可存在于(ABDE)

A.细胞膜 B.细胞内 C.核蛋白体 D.细胞核 E.胞浆中 2.蛋白激酶的作用为(BCDE) A. 对酶原有激活作用

B.使膜蛋白磷酸化,改变细胞膜通透性

C.使糖代谢途径中的酶磷酸化,调节糖代谢过程 D.磷酸化组蛋白,调节基因表达

E.使膜受体磷酸化,改变细胞代谢特点 3.第二信使可以是(ABE)

A. cAMP B.cGMP C.mRNA D.钙调蛋白 E.Ca2+ 4.G蛋白的亚基组成包括(ABC)

A.α B.β C.γ D.δ E.? 5.鸟苷酸环化酶可存在于(AB)

A. 胞浆 B.胞膜 C.核膜 D.核内 E.内质网膜 6.下述哪些是G蛋白的组成成分(ABC)

A.α B.β C.γ D.δ E.? 7. 影响细胞内cAMP水平的因素有(BC)

A.磷脂酶C B.磷酸二酯酶 C.腺苷酸环化酶 D.蛋白激酶A E.磷脂酶A

33

8.PKA可使效应蛋白中下列哪些氨基酸残基磷酸化?(AB)

A.丝氨酸残基 B.苏氨酸残基 C.酪氨酸残基 D.半胱氨酸残基 E.脯氨酸残基 9. PKC的活化需要(ABD)

A.Ca2+ B.DAG C.磷脂酰胆碱 D.磷脂酰丝氨酸 E.磷脂酰乙醇胺

10.蛋白磷酸酶可作用于底物蛋白中的哪些氨基酸残基(ABC)

A.丝氨酸残基 B.苏氨酸残基 C.酪氨酸残基 D.赖氨酸残基 E.谷氨酸残基 11.通过胞浆/核内受体发挥作用的是(ABC)

A.肾上腺皮质激素 B. 雌激素 C.甲状腺素 D.胰高血糖素 E.肾上腺素

12. 生长因子发挥作用时其信息传递途径通常与下列哪些物质有关(AD)

A.TPK B.PKA C.PKG D.膜受体 E.核受体 13.下述哪些是受体作用的特点(ACE)

A. 高度专一性 B.低亲和力 C.可饱和性 D.不可逆性 E. 特定的作用模式 14.通过胞浆/核内受体发挥作用的有(BCDE)

A. 甲状旁腺素 B.甲状腺素 C. 维生素D

D.类固醇激素 E. 雌激素

四、填空题

1.许多因素可以影响细胞的受体数目和/或受体对配体的亲和力,若受体数目减少和/或对 配体的结合力降低与失敏,称之为____________;反之则称之为____________。 【受体下调; 受体上调】

2.cAMP对细胞的调节作用是通过激活_________来实现的,催化cAMP生成的酶是

________。 【2.PKA;腺苷酸环化酶(AC)】 3. 在Ca2+-磷脂依赖性蛋白激酶途径中,膜上的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可被水解产生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第二信使。 【DAG,;IP3】

4.PKA被________激活后,在_______存在的情况下具有催化底物蛋白质某些特定的氨基酸 残基磷酸化的功能。【cAMP; ATP】

5.G蛋白由_____、_____和_____三个亚基组成,以三聚体存在并_______与结合者为非活化型,而______亚基单独与_______结合为活化型。【α;β;γ; GDP,;α;GTP】 6.肾上腺素与受体结合后,通过_____蛋白介导激活______酶,使细胞内______浓度增高,继而激活______系统。 【G;AC; cAMP;PKA】

7.单跨膜α-螺旋受体主要有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类型。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型;非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型】

34

五、名词解释题

1.G蛋白 【即鸟苷酸结合蛋白,是一类位于细胞膜胞浆面、能与GDP或GDP结合的外周蛋白,由α、β、γ三个亚基组成。以三聚体存在并与GDP结合者为非活化型。当α亚基与GTP结合并导致βγ二聚体脱落时则变成活化型,作用于膜受体的不同激素通过不同的G蛋白介导影响质膜上某些离子通道或酶的活性,继而影响细胞内第二信使浓度和后续的生物学效应。】

2.第二信使 【激素与受体结合后,靶细胞内由膜外激素信号转导的某些小分子化合物,如cAMP、 cGMP、Ca2+、IP3等,在激素作用中起信息传递和放大作用。这些靶细胞内的小分子化合物称为第二信使。】

3. CaM 【钙调蛋白,是细胞内的重要调节蛋白。由一条多肽链组成,有4个Ca2+结合位点,当胞浆Ca2+增高,Ca2+与CaM结合,其构象发生改变而激活Ca2+-CaM激酶。】 4.受体 【受体是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识别生物活性物质并与之结合的蛋白质或糖脂。位于细胞质膜上的受体称膜受体,大多为镶嵌糖蛋白,而位于细胞浆和细胞核中的受体称为胞内受体,为DNA结合蛋白。受体在信息传递、药物、维生素以及毒物等发挥生物学作用的过程中都起极为重要的作用。】

5. 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PKA) 【是一种由两个催化亚基(C)和两个调节亚基(R)组成的四聚体。每个R上有两个cAMP结合位点,当cAMP与R结合后,R脱落,游离的C能使底物蛋白特定的Ser/Thr残基磷酸化。因其活性受cAMP调控,故称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

六、简答题

1.目前了解较清楚的,受细胞内第二信使调节的蛋白激酶主要有哪些? 【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Ca2+-磷脂依赖性蛋白激酶;Ca2+-CaM依赖性蛋白激酶。】

七、论述题

1. 说明G蛋白是如何调控细胞膜上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

【很多激素或递质的受体通过调节细胞膜上腺苷酸环化酶(AC)活性产生效应。有两类G蛋白介导激素、受体等对AC的作用。一类是介导激活AC作用的Gs,另一类是介导抑制AC作用的Gi。当激素与相应的激动型受体(Rs)结合后,原来与Rs偶联以三聚体形式存在,且与GDP结合的无活性的G蛋白释放GDP, GTP与Gs结合,进而整个复合体解离成对激素亲和力低下的受体,βγ复合体和αs-GTP亚单位三个部分,αs-GTP即可激活AC。另外的激素与相应的抑制型受体(Ri)结合,历经同样的过程,由Gi介导对AC的抑制。此外,两类G蛋白在调控过程中产生的βγ复合体可与彼此的活性亚单位结合使之灭活,可以协调两类G蛋白对AC的作用。】 2.机体如何激活蛋白激酶A和磷酸化酶b激酶?说明两种激酶激活方式的主要区别。 【(1)以别构调节方式激活PKA,cAMP为别构激活剂;以化学修饰方式激活磷酸化酶b激酶,由PKA催化其特定Ser/Thr残基的磷酸化。(2)两种调节方式的主要区别①

35

影响因素:别构调节通过胞内别构效应剂浓度变化影响酶活性;而化学修饰调节则通过另一种酶的作用引起被调节酶的共价修饰影响其活性。②酶结构改变:别构调节中别构效应剂通过非共价键与酶的调节亚基或调节部位可逆结合,引起酶分子构象改变,常表现为别构酶亚基的解聚或聚合;而化学修饰时酶蛋白的某些基团在其他酶的催化下发生了共价键的变化。③特点及生理意义:别构调节动力学特征为S型曲线,在反馈调节中可防止产物堆积和能源浪费;化学修饰调节耗能少,作用快,有放大效应。】

3.以肾上腺素为例,扼要说明作用于膜受体的激素信号转导过程。

【肾上腺素→受体→G蛋白→酶→第二信使→蛋白激酶→酶或功能蛋白磷酸化→生物效应】 4. 膜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有哪些主要途径?下列各组信息物质主要通过其中哪种途径传递信息?

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②去甲肾上腺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 ③心钠素、一氧化氮

④生长素、胰岛素、干扰素 【(1)cAMP-蛋白激酶途径;第①组信息物质通过该途径传递信息。 (2)Ca2+-磷脂依赖性蛋白激酶途径;第②组信息物质通过该途径传递信息。 (3) Ca2+-CaM激酶途径。 (4)cGMP-蛋白激酶途径;第③组信息物质通过该途径传递信息。 (4)受体型TPK-Ras-MAPK途径;第④组信息物质通过该途径传递信息。(5)JAKs-STAT途径;第③组信息物质通过该途径传递信息。(6)核因子κB途径。】

第五章 维生素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维生素的叙述错误的是D

A.摄人过量维生素可引起中毒 B.是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C.都是构成辅酶的成分 D.脂溶性维生素不参与辅酶的组成 E. 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

2.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是B

A.1,24-(OH)2-VD3 B.1,25-(OH)2-VD3 C.24,25-(OH)2-VD3 D.25-(OH)-VD3 E.24-(OH)=VD3

3.维生素D缺乏时可引起? E

A.痛风症 B.呆小症 C.夜盲症 D.干眼病 E.佝偻病 4.在体内由胆固醇转变成的维生素是D

A.维生素A B.维生素E C.维生素K D.维生素D E.泛酸

36

5.经常晒太阳不致缺乏的维生素是E

A.维生素C B.维生素A C.维生素B6 D.维生素B E.维生素D 6.下列关于水溶性维生素的叙述正确的是C

A.不易溶于水吸收难 B.体内储存量大

C.它们多是构成酶的辅酶或辅基组分 D.不需要经常摄人 E.摄入越多对身体越有益

7.缺乏下列哪种维生素会引起脚气病? B

A.维生素A B.维生素PP C.维生素Bl D.维生素B2 E.维生素E 8.丙酮酸氧化脱羧酶系不涉及的维生素是D

A.硫胺素 B.核黄素 C.尼克酰胺 D.生物素 E.泛酸 9.下列哪一种辅酶或辅基含有硫胺素? B

A.CoASH B.TPP C.NAD+ D.FAD E.FMN 10.构成不需氧脱氢酶的辅酶NAD+的维生素是 B

A.核黄素 B.尼克酰胺 C.硫胺素 D.生物素 E.钴胺素 11.下列哪种维生素缺乏会引起坏血病? D

A.硫胺素 B.核黄素 C.硫辛酸 D.维生素C E.泛酸 12.关于维生素C生化作用的论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E

A.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 B.使氧化型谷胱甘肽还原 C. 参与体内多种羟化反应 D.保护维生素A及E免遭氧化

E. 使Hb转变为高铁Hb

二、多选题(每小题1分)

1.参与辅酶或辅基组成的维生素有? CDE

A.维生素C B.维生素D C.维生素B D.维生素B6 E.叶酸 2.与一碳单位代谢有关的维生素是BE

A.维生素B2 B.维生素B12 C.维生素B6 D.生物素 E.叶酸 3.磷酸吡哆醛作为辅酶参与下列哪种代谢? AB

A.氨基酸转氨基作用 B.氨基酸脱羧基作用 C. 氨基酸加羧基作用 D.氨基酸转酰基作用 E. 氨基酸脱硫作用 4.具有维生素A活性的物质包括ABC

A.视黄醛 B.视黄醇 C.视黄酸 D.类胡萝卜素 E.玉米黄素 5.下列维生素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有关的是BE

A.维生素E B.维生素B12 C.维生素K D.维生素C E.叶酸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

1.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 2.缺乏维生素Bl会引起脚气病。 √ 3.缺乏维生素D会引起佝偻病。 √

37

4.维生素B2的活性形式是FAD和FMN。 √ 5. 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6.生物素参与构成CoA。 ×

四、填空题(每空0.5分)

1.__________在皮下经紫外线照射转变为维生素D3,它必须在肝、肾羟化生成________才有生理功能。【胆固醇;1,25-(OH)2-VD3】

2.维生素Bl因含有硫和氨基又名________,其在体内活性形式为_______。【硫胺素;TPP】 3.维生素B2在体内黄素激酶和焦磷化酶的催化下转变成活性型的________和_______,是黄素酶的辅基,参与氧化还原反应。【FMN;FAD】 4.维生素PP在体内的活性形式是_______和_______,是多种不需氧脱氢酶的辅酶。 【NAD;NADP】

5.维生素B6在体内经磷酸化转变为活性型的_______和_______,它们是_______及______ 辅酶。【磷酸吡哆醛;磷酸吡哆胺;转氨酶;氨基酸脱羧酶】

6.叶酸在体内叶酸还原酶的催化下转变为活性型的_______,是体内________酶的辅酶,携带_______参与多种物质的合成。【四氢叶酸;转甲基酶;甲基】

五、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

1. 维生素

【是维持生命及代谢调节上有其特殊功能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机体需要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须由食物供给。】 2.脂溶性维生素

【是一类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的维生素,在食物中与脂类共存,在肠道吸收时需胆汁酸协助,吸收后在肝内储存。当脂类吸收障碍时易导致其缺乏。】 3.佝偻病

【 见于婴幼儿,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而引起钙磷代谢障碍,钙盐不能沉积于骨骼的生长部分以致出现生长骨病变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称佝偻病。】 4.水溶性维生素

【一类易溶于水,在体内不易储存,易从尿中排出的维生素,往往作为某些酶的辅酶或辅基的组成成分发挥其生理功用。】

六、问答题

1.比较两类维生素的生物特点。

【水溶性维生素种类较多,包括B族和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易溶于水、可直接吸收,由于很少在体内储存,必须由膳食供给,一般不易引起中毒。发挥生理功用有共同特点,在体内主要构成辅酶或辅基而参与物质代谢。脂溶性维生素溶于脂肪、乙醇、氯仿等有机溶剂中。多数来自动物性食物。在胆汁酸的协助下被吸收,可在肝脏等组织储存。易引起中毒,此类维生素各自发挥不同的生理作用。】

38

2.试述维生素A缺乏时,为什么会患夜盲症。

【所谓夜盲症是指暗适应能力下降,在暗处视物不清。该症状产生是由于视紫红质再生障碍所致。因视杆细胞中有视紫红质,由11—顺视黄醛与视蛋白分子中赖氨酸侧连结合而成。当视紫红质感光时,11-顺视黄醛异构为全反型视黄醛而与视蛋白分离而失色,从而引发神经冲动,传到大脑产生视觉。此时在暗处看不清物体。全反型视黄醛在视网膜内可直接异构化为1l-顺视黄醛,但生成量少,故其大部分被眼内视黄醛还原酶还原为视黄醇,经血液运输至肝脏,在异构酶催化下转变成11-顺视黄醇,而后再回视网膜氧化成11-顺视黄醛合成视紫红质。从而构成视紫红质循环。当维生素A缺乏时,血液中供给的视黄醇量不足,1l-顺视黄醛得不到足够的补充,视紫红质的合成量减少,对弱光的敏感度降低,因而暗适应能力下降造成夜盲症。】 3.简述佝偻病的发病机理。

【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或代谢障碍所导致的儿童因骨质钙化不良,造成骨骼形成的障碍性疾病。因维生素D具有促进肠道和肾小管对钙磷的吸收和促进骨细胞的转化,有利于骨盐的沉积和骨骼钙化作用。维生素D生化作用的发挥依赖于肝、肾功能的正常,它首先在肝25-羟化酶催化下生成25-(OH)-VD3,经血液运送至肾,在肾1-羟化酶催化下生成1,25-(OH)2-VD3是维生素D3的活性形式,才能发挥生理功用。当维生素D缺乏或肝肾功能不健全时,同样会造成钙磷代谢紊乱,骨骼形成障碍,而引起佝偻病。】

4.简述维生素C的生化作用。

【(1)维生素C参与体内多种羟化反应。 (2)维生素C作为供氢体参与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

第六章 糖代谢

一、单选题

1.下列哪一项是血糖最主要的去路(C)

A.在体内转变为脂肪 B.在体内转变为其他单糖 C.在各组织中氧化供能 D.在体内转变为生糖氨基酸 E.在肝、肌肉、肾等组织中合成糖原 2.饥饿时血糖浓度的维持主要靠(B)

A.肝外节约葡萄糖 B.糖异生作用 C.肌糖原分解 D.肝糖原分解 E.脂肪动员

3.血糖正常值为(以mg/d1或mmol/L计) (A)

A.70~110或3.89~6.11 B.80~140或4.52~7.78 C.60~70或3.33~3.89 D.130~140或7.22~7.78

39

E.99~112或5.52~6.23

4.下列哪种激素使血糖浓度降低(E)

A.糖皮质激素 B.胰高血糖素 C.肾上腺素 D.生长素 E.胰岛素

5.肌糖原不能直接补充血糖的原因是肌肉组织中缺乏(B)

A.葡萄糖激酶 B.葡萄糖-6-磷酸酶 C.脱支酶 D.磷酸化酶 E.糖原合酶

6.关于糖酵解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D)

A.终产物是CO2和H2O B.反应过程中均不消耗ATP

C.通过氧化磷酸化作用生成ATP D.酵解中催化各反应的酶均存在于胞液中 E.所有的反应都是可逆的

7.糖无氧酵解途径中,第二步产能反应是(E)

A. 葡萄糖→G-6-P B.F-6-P→F-1,6-2P

C.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 D.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 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

8.下列哪个酶是糖酵解途径中最重要的限速酶(B)

A.已糖激酶 B.6-磷酸果糖激酶-1 C.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D.丙酮酸激酶 E.葡萄糖6-磷酸酶

9.下列哪个酶是三羧酸循环中的限速酶(E)

A.己糖激酶 B.6-磷酸果糖激酶-1 C.丙酮酸激酶 D.柠檬酸合酶 E.异柠檬酸脱氢酶

10.参与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维生素包括(C)

A.维生素Bl、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PP、维生素B12 B.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 维生素B12、泛酸 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 硫辛酸、泛酸 D.维生素Bl、维生素B2、生物素、维生素PP、维生素E

E.维生素Bl、维生素B2、维生素PP、硫辛酸、生物素 11.下列反应中产生ATP最多的步骤是(E)

A.柠檬酸→异柠檬酸 B.琥珀酸→延胡索酸 C.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 D.琥珀酸→苹果酸 E.α酮戊二酸→琥珀酸 12.1分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可生成(D)

A.2CO2+2H2O+36ATP B.2CO2+2H2O+38ATP C.2CO2+3H2O+1OATP D.2CO2+4H2O+12ATP E.2CO2+4H2O+2ATP

13.在三羧酸循环中下列哪一反应属于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B)

40

A.柠檬酸→异柠檬酸 B.琥珀酰CoA→琥珀酸 C.琥珀酸→延胡索酸 D.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 E.苹果酸→草酰乙酸 14.下列哪个化合物与ATP生成有直接关系(C)

A. 丙酮酸 B.3-磷酸甘油酸 C.1,3-二磷酸甘油酸 D.2-磷酸甘油酸 E.3-磷酸甘油醛 15.关于糖原合成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E)

A.糖原合酶催化α-1,4—糖苷键的生成 B.糖原合成可在肝、肌肉组织进行 C.分支酶催化α-1,6-糖苷键的生成 D.葡萄糖供体是UDPG E.从1-磷酸葡萄糖合成糖原不消耗高能磷酸键

16.糖原合成时,作为原料在糖原引物非还原末端上加葡萄糖基的是(A)

A.二磷酸尿苷葡萄糖 B.6—磷酸葡萄糖 C.1—磷酸葡萄糖 D.二磷酸胞苷葡萄糖 E.游离葡萄糖分子 17.下列哪项反应是糖原合酶催化的反应(C)

A.6-磷酸葡萄糖→1-磷酸葡萄糖 B.1-磷酸葡萄糖→UDPG

C.UDPG+糖原(n)→糖原(n+1)+ UDP D.α1,4-糖苷键→α-1,6-糖苷键 E.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 18.合成糖原除需要ATP还需要(C)

A.GTP B.CTP C.UTP D.dATP E.dCTP 19.有关磷酸戊糖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D)

A.是体内供能的主要途径 B.可生成NADH

C.可生成FADH2 D.可生成NADPH,供合成代谢需要 E.饥饿时葡萄糖经此途径代谢增加

20.下列哪一项是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反应中直接的受氢体(C) A.FMN B.FAD C.NADP+ D.NAD+ E.CoQ 21.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时易发生溶血性贫血,其原因是(D) A.6磷酸葡萄糖不能被氧化分解为HO2、CO2和ATP

B.6-磷酸葡萄糖合成为糖原

C.磷酸戊糖途径被抑制,导致磷酸核糖缺乏 D.缺乏NADPH+H+,致使红细胞GSH减少 E.肝细胞功能受损,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 22.下列哪种酶在糖酵解和糖异生中都起作用(C)

A.丙酮酸激酶 B.丙酮酸羧化酶 C.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D.果糖二磷酸酶 E.磷酸果糖激酶-1 23.下列哪个酶催化的反应与羧化或脱羧无关(B)

41

A.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B.柠檬酸合酶 C.异柠檬酸脱氢酶 D.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E.丙酮酸羧化酶 24.下列哪一物质不是糖异生的原料(E)

A.甘油 B.丙酮酸 C.乳酸 D.生糖氨基酸 E.乙酰辅酶A 25.正常情况下血糖最主要的来源为(D)

A.肝糖原分解 B.肌糖原酵解后经糖异生补充血糖 C.糖异生作用 D.食物消化吸收而来 E.脂肪转变而来

26.正常情况下脑组织主要靠下列哪种物质直接分解供能(E)

A.甘油 B.脂肪酸 C.酮体 D.氨基酸 E.血糖 27.调节血糖浓度最主要的器官为(B)

A.心 B.肝 C.肾 D.脑 E.肺 28.临床上将空腹血糖浓度高于何值称为高血糖(D)

A.3.33~3.89mmol/L B.3.89~6.1lmmol/L C.3.89~6.67mmol/L D.7.22~7.78mmol/L E.8.89~10.00mmol/L 29.下列何值称为肾糖阈(E)

A.3.33~3.89mnol/L B.3.89~6.11mmoL/L C.3.89~6.67mmol/L D.7.22~7.78mmol/L E.8.89~10.00mmol/[

30.α磷酸甘油、乳酸和丙氨酸经糖异生作用转变为糖的枢纽物质为(E)

A.1,3-二磷酸甘油酸 B.3-磷酸甘油醛 C.丙酮酸 D.丙酮 E.3-磷酸甘油酸 31.糖酵解、有氧氧化和磷酸戊糖途径共同的中间产物是(D)

A.丙酮酸 B.乙酰CoA C.磷酸核糖 D.3-磷酸甘油醛 E.乳酸 32.糖酵解从糖原开始净生成多少摩尔ATP(B)

A.2 B.3 C.12 D.20 E.38 33.1摩尔葡萄糖经有氧氧化可净生成多少摩尔ATP(E)

A.2 B.3 C.12 D.20 E.38 34.糖有氧氧化不需要下列哪种维生素(C)

A.维生素B1 B.维生素B2 C.维生素B12 D.维生素PP E.泛酸 35.三羧酸循环中底物水平磷酸化最终产生ATP的步骤为(D)

A.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 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 C.丙酮酸→乳酸 D.琥珀酰CoA→琥珀酸 E.琥珀酸→延胡索酸

36.6-磷酸果糖激酶-1最强的激活变构剂是(E)

A.ATP B.ADP C.AMP D.1,6-磷酸果糖 E.2,6-双磷酸果糖 37.使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活性升高的是(C)

A.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A B.ATP C.AMP D.乙酰CoA E.NADH 38.每一周三羧酸循环消耗1分子的化合物是(A)

A.乙酰CoA B.草酰乙酸 C.丙酮酸 D.丙酮 E.磷酸二羟丙酮

42

39.1mol丙酮酸在线粒体内氧化为CO2、H2O,可生成多少molATP(D)

A.2 B.3 C.12 D.15 E.38 40.三羧酸循环中草酰乙酸最主要的来源是(B)

A.丙酮酸氧化脱羧 B.丙酮酸羧化 C.天门冬氨酸脱氨基而来 D.丙氨酸脱氨基而来 E.苹果酸酶催化产物

41.1分子葡萄糖经有氧氧化时共有几次底物水平磷酸化(E)

A.1 B.2 C.3 D.4 E.6 42.下列哪个反应是错误的(A)

A.葡萄糖→乙酰CoA→糖 B.葡萄糖→乙酰CoA→脂肪酸 C.葡萄糖→乙酰CoA→胆固醇 D.葡萄糖→酮酸→非必需氨基酸 E.葡萄糖→乙酰CoAC→O2+H2O 43.丙酮酸不参与下列哪种反应(D)

A.进入线粒体氧化供能 B.经糖异生作用转变为葡萄糖 C.经联合脱氨基作用转变为丙氨酸 D.转变为丙酮 E.还原为乳酸

44.以下哪种酶是催化糖酵解不可逆反应的酶(D)

A.乳酸脱氢酶 B.柠檬酸脱氢酶 C.醛缩酶

D.磷酸果糖激酶-1 E.糖原合成酶

45.位于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和糖原分解各条代谢途径交汇点上的

化合物是(B)

A.1-磷酸葡萄糖 B.6-磷酸葡萄糖 C.6-磷酸果糖 D.3-磷酸甘油醛 E.1,6-磷酸果糖

二、多选题

1.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为(BCDE)

A. 体内供能的主要途径

B. 生成的磷酸核糖可用于核酸合成

C. 生成的NADH可用于脂肪酸、胆固醇等的合成 D. 生成的NADPH可用于维持GSH量,护红细胞膜 E.生成的NADPH参与体内羟化反应

2.甘油经糖异生作用转变为糖的过程中需要:(ADE)

A. 果糖二磷酸酶催化F-1,6-P转变为F-6-P

B.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C.葡萄糖激酶催化G转变为G-6-P D.需消耗ATP E.α磷酸甘油直接氧化成磷酸二羟丙酮 3.关于糖代谢叙述正确的是(ABCD)

A.糖的消化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

B.果糖或半乳糖在体内可转变为葡萄糖 C.糖的运输形式是血糖

43

D.糖的储存形式是糖原 E.糖在体内可转变为蛋白质

4.从葡萄糖合成糖原需要下列哪些核苷酸参与(CD)

A.CTP B.GTP C.ATP D.UTP E.dATP 5.糖有氧氧化途径中催化不可逆反应的酶有(ABC)

A.丙酮酸激酶 B.6-磷酸果糖激酶-1 C.异柠檬酸脱氢酶 D.苹果酸脱氢酶 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6.糖异生的生理意义是(ABE)

A.补充肝糖原 B.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 C.提供NADPH D.节约蛋白质 E.通过乳酸循环回收能量和防止酸中毒 7.下列哪些过程伴随有NAD的还原或NADH的氧化(BD)

A.6-磷酸葡萄糖转变6-磷酸葡萄糖酸 B.磷酸二羟丙酮转变为α-磷酸甘油 C.延胡索酸转变成苹果酸 D.丙酮酸转变成乙酰辅酶A E.琥珀酸转变为延胡索酸

8.需经胞液和线粒体共同完成的糖代谢途径有(CD)

A.糖酵解途径 B.磷酸戊糖途径

C.糖的有氧氧化途径 D.草酰乙酸糖异生途径 E.糖原的合成途径 9.糖异生的原料有(BC)

A.丙酮 B.生糖氨基酸 C.甘油 D.乙酰CoA E.脂肪酸 10.下列哪些酶在糖酵解和糖异生中都起作用(CE)

A.丙酮酸激酶 B.6-磷酸果糖激酶-1 C.醛缩酶 D.丙酮酸羧化酶 E.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11.胰岛素使血糖浓度降低的机制为(ABE)

A.促进细胞膜对葡萄糖的通透性 B.促进糖原合成

C.抑制糖的氧化分解 D.促进糖转变为脂肪 E.抑制糖异生作用

12.有关乳酸循环正确的叙述是(ABD)

A.肌肉产生的乳酸经血液循环至肝后经糖异生途径转变为糖 B. 乳酸循环的生理意义是节约能源和防止因乳酸过多引起的酸中毒 C.乳酸循环即糖酵解

D.乳酸经糖异生为葡萄糖后可补充血糖

E.乳酸在肝中形成并在肌肉中糖异生为葡萄糖 13.关于糖原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CDE)

A.不需引物即可合成糖原 B.糖原合酶只在肝进行

C.UDPG是葡萄糖的供体 D.糖原分支的形成不依靠糖原合酶 E.糖原合成是一个耗能的反应过程

44

14.关于三羧酸循环正确的叙述是(ABCD)

A.循环产生的某些中间产物可通过联合脱氨基作用逆行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B.循环中产生可用于糖异生的产物

C.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和蛋白质联系的枢纽

D.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和蛋白质彻底氧化的共同途径 E.循环中有的脱氢酶的辅酶是NADP+ 15.关于糖原分解的叙述正确的是(ADE)

A.糖原分解的限速酶是磷酸化酶 B.磷酸化酶作用于α→1,6-糖苷键 C. 脱枝酶作用于α→1,4-糖苷键

D.糖原分解可受激素、共价修饰和变构调节几种方式调控 E.中间产物是1-磷酸葡萄糖

16.脑组织可以靠下列哪些物质直接分解供能(CE)

A.甘油 B.脂肪酸 C.酮体 D.氨基酸 E.血糖 17.肝从下列哪些途径参与器官水平调节血糖浓度(BD)

A.肌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B.肝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C.葡萄糖氧化供能 D.糖异生作用 E.组织蛋白质分解 18.糖与脂肪相互联系的反应有(BDE)

A.α-磷酸甘油→磷酸二羟丙酮→糖 B.脂肪酸→乙酰CoA→CO2+H2O+ATP C.脂肪酸→乙酰CoA→糖 D.葡萄糖→乙酰CoA→脂肪酸 E.葡萄糖→磷酸二羟丙酮→α磷酸甘油 19.下列哪些反应与呼吸链偶联,可通过氧化磷酸化作用生成ATP(BDE)

A.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 B.α-酮戊二酸→琥珀酰CoA C.琥珀酰CoA→琥珀酸 D.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 E.琥珀酸→延胡索酸

20.升高血糖的激素有(BCD)

A.胰岛素 B.肾上腺素 C.糖皮质激素 D.胰高血糖素 E.以上都有 21.能进行糖异生的器官有(BD)

A.肌 B.肝 C.肺 D.肾 E.脾

22.下列哪些物质既是糖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或产物又是糖异生的原料(ACE)

A.丙酮酸 B.丙酮 C.乳酸 D.乙酰CoA E.α酮戊二酸

三、填空题

1.血糖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食物、肝糖原分解、糖异生】 2.糖异生的原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甘油、乳酸、氨基酸】

3.使血糖升高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血糖降低的激素有________。

【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

4.糖的代谢去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成糖原、氧

化供能、转变为脂肪、转变为非必需氨基酸】

4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jf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