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哲学生活1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更新时间:2023-04-14 13:5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单元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思想智慧,是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导。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本单元主要是从学生身边的哲学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哲学是什么,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重要特点是什么。在以前的高考中,本单元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频繁考查的知识有:哲学的含义、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等。前瞻2010年高考,考生需要注意:1、对于古今中外著名唯心主义哲学家的经典论断,能够准确辨别是主观唯心主义还是客观唯心主义;2、结合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说明它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3、明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以及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考点扫描】

考点1、了解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考点2、理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考点3、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考点4、了解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知识梳理】

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哲学的智慧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句话,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任何哲学智慧都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都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活动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与我们置身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工作和生活。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哲学的任务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区别:

①含义不同: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形成不同:世界观通常是自发形成的;哲学则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

③特点不同: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联系:

①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含义不同)

世界观是人们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关于哲学的含义:

①从字义上看,哲学是智慧之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④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

①含义不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②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③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联系:

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只有坚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家才不至于在研究活动中迷失方向。

③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有害的。

4、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1)为什么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作用

①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③总之,任何反映时代的历史人物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要点透析】

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⑴.世界观与方法论

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阐释事物本身的性质和状态,即是什么,怎么样?

②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阐释人们对待事物的方法和态度,即怎么看,怎么做?

③世界观与方法论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没有离开世界观的单独的方法论,也没有离开方法论的孤立的世界观;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如: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怎样: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世界出发。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①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

A一般人的世界观是不自觉的、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的论证;而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

②注意以下两个错误观点: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B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⑴具体科学研究某一特定领域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如心理学、逻辑学、经济学、政治学等研究各自领域的运动变化的具体规律,而哲学则从这些具体规律中概括出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⑵①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并随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观点是错误的。

②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轻视哲学对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是错误的。

注意以下三个错误观点:

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②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

③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总结:哲学是什么——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真题再现】

1、(07山东24)“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作用的知识,考核学生的理解能力。李振声的观点说明了哲学对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D正确;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A错误;哲学是整个世界普遍规律的概括,B错误;只有正确的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错误。

答案 D

2、(09上海15)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以下属于哲学层面的意识现象是(B)A.民间的“实惠”思想B.《老子》的思想

C.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思想D.《本草纲目》的思想

【名师心得】

误区一:哲学能启迪智慧,使人聪明,学好了哲学就会使人聪明起来

(1)从字义上看,哲学是一门能使人聪明、启发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题目的说法有其正确的一面。(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因而哲学不仅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而且还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别。错误的、非科学的哲学,不仅不能使人聪明,相反还会把人们引入歧途。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和方法论,它能启迪智慧、使人聪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能使我们取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成功。

误区二: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通常是自发形成的;哲学则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误区三: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总和,是具体知识的基础。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而不是总和。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具体科学才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的作用。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误区四:世界观就是方法论。

世界观与方法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含义不同)

①世界观是人们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②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

原则和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考点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②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③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④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A、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

2、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哲学源于生活,又对人们的生活有指导作用②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③哲学与生活相互影响、相互决定④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我们之所以要重视哲学的学习,是因为哲学是

①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一门学问

②哲学家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

③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④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③④

4、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昧与无知;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为脱出愚蠢。”这句话意在说明

①哲学的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产生的

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③人们创造哲学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④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5、“推动哲学家们前进的,决不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的思想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且日益迅速的进步。”这段话阐明了①自然科学的进步是哲学发展的基础②哲学的发展是纯自然的过程

③科学思想是事物发展的源泉④哲学随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有关世界观与哲学联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哲学和世界观都可以自发形成

B.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不是每个人都是哲学家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D.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7、关于“方法论”和“世界观”的关系,正确的是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方法论人人皆有,世界观只有哲学家才有

C.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8、2009年高考前后,一些学生及家长用敬神、拜佛的迷信方式,祈祷神灵保佑自己或子女金榜题名。对于封建迷信,我们必须坚决予以抵制,这是因为

①世界观决定着方法论

②错误的思想意识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

③具有封建迷信思想的人缺乏世界观

④迷信思想是人脑凭空产生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切,仰观宇宙之穷,俯究万类之运动,观古今于须舆,抚四海于一瞬。”这段话说明

A.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最一般的规律

B.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

C.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知识为基础

10、哲学与具体科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的联系是

A、哲学是从具体科学中分离出来的“科学之科学”

B、哲学源于具体科学又高于具体科学

C、哲学是一切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

D、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11、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程度上发展起来。”这说明

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

C.哲学观点都是正确的

D.学习哲学使人聪明

二、非选择题

12、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人,在自发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

晚年的牛顿在研究行星为什么会围绕太阳运转时,由于信奉上帝,认为除万有引力的作用外,还有一个“切线力”,这个“切线力”只能是来自上帝的“第一推动力”。

(1)请说明牛顿的世界观的根本观点及其对他的科学研究有什么影响?

(2)牛顿研究工作的得失给你的哲学启示。

13、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人,在自发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晚年的牛顿在研究行星为什么会围绕太阳运转时,由于信奉上帝,认为除万有引力的作用外,还有一个“切线力”,这个“切线力”只能是来自上帝的“第一推动力”。

(1)请说明牛顿的世界观的根本观点及其对他的科学研究有什么影响?

(2)牛顿研究工作的得失给你的哲学启示。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参考答案BBCCADDAADA

12、(1)①早年牛顿的世界观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其根本观点是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这种世界观推动了他的科学研究。

②晚年牛顿的世界观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其根本观点是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这种世界观阻碍了他的科学研究,从而得出了“第一推动力”的错误结论。

(2)启示: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否则科学研究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如回答:应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也可得分)

13、(1)早年牛顿的世界观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其根本观点是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这种世界观推动了他的科学研究。

(2)晚年牛顿的世界观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其根本观点是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这种世界观阻碍了他的科学研究,从而得出了“第一推动力”的错误结论。(3)启示: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否则科学研究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如回答:应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也可得分)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考点扫描】

1、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2、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4、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

【知识梳理】

1.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哲学的基本派别的关系

⑴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或者说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⑵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也是一切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注意以下两点: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②注意区分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哲学的基本派别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哲学的基本派别包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两大派别的标准是根据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也就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

2.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大阵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

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

决定意识。

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

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

是意识决定物质。

派别

古代

朴素唯物

主义

近代形

而上学唯物

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

主义

客观唯心

主义

主要区别

认为

世界的本

原是一种

或几种具

体的物质

形态

认为自

然科学意义

上的原子就

是本原,原子

的属性就是

物质的属性

不仅承认世界

的本原是物质,物

质决定意识,意识

是物质的反映,而

且承认意识对物质

具有反作用

把把人的

主观精神(人的

感觉、经验、观

念、目的、意志、

心灵等)作为唯

一真实的存在

和世界的本原

把客观精

神(如上帝、理

念、绝对精神、

绝对观念等)看

作世界的主宰

和本原

基本评价

坚持

了唯物主

义根本方

向,本质上

是正确的,

可惜只是

一种猜测

丰富、发

展了唯物主

义;具有机械

性、形而上学

性和历史观

上的唯心主

义等局限性

是无产阶级的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是我们认识

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伟大思想武器

夸大了人

的主观能动性;

就局部范围而

言,对人们认识

的发展有一定

的借鉴意义

夸大了客

观精神的作用;

就局部范围而

言,对人们认识

的发展有一定

的借鉴意义

本分

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要点透析】

1、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或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存在和思维那个是世界的本原,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这是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主要分歧。

(2)为什么: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1)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思维和存在何为世界本原的问题,而不能笼统的说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2)凡认为存在是本原,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是本原,就是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1)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现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基本历史形态: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A、基本观点:金、木、水、火、土等是世界本原,即物质= 具体物质形态

B、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有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C、局限性: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根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复杂问题简单化;它只是一种直观的想象和观测,缺乏科学依据,并没有真正揭示物质的本质;也很难解释物质世界的无限多样性。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②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

A、基本观点:认为原于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即物质= 原子、分子

B、进步性: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朴素性和直观性,以一定的自然科学为根据来解释世界的物质性,是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发展和深化,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C、局限性:第一,把特定历史条件下关于物质结构的自然科学理论同哲学上的物质范畴混为一谈。

第二,机械性,把一切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否认物质运动的多样性。

第三,形而上学性,即否认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第四,不彻底性,即不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社会历史领域去,把人的思想和意志当作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从而在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经典观点: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物质= 客观实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中最彻底、最科学的形态,它不仅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结合起来,而且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了唯物主义,做到了辩证唯物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它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3、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1)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两种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是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世界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这里的人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别人,如英雄、帝王等。

如:“智子疑邻”中,丢斧子的人在思想方法上犯了从主观出发的错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

②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如:在现实生活中,宗教思想认为在客观世界之外有一个万能的主宰;封建迷信思想都认为有超现实的理念或上帝、神灵等主宰世界,这些都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超自然的“客观精神”。

●哲学两个对子之间的关系

哲学上“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哲学中这“两个对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①其区别在于它们所回答的是哲学中的两个不同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是关于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范畴,是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是关于世界“怎么样”的问题,是流。

②其联系主要表现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又受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的影响和制约。

【真题再现】

1、(09上海4)古希腊哲学家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他们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的观点B.科学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题中观点认为“水是万物的基础,水是万物的本源”,即将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所以是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选D。

2、(09江苏卷25).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我思故我在”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B 项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ACD三项均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本题选B项。

3、(09福建卷36)2009年4月,甲型HINI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INI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这表明()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选规律

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

【答案】A

【解析】我国借助于国际力量的帮助成功研制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方法,体现了人们能够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认识事物,故A项正确;B项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变或消灭,故C项错误;意识本身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意识才会促进事物的发展,故D项错误。

4、(09广东14)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

A.存在决定意识B.意识反作于存在

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思维与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的原因是由于当地没有这种动物,所以他们没有相应的意识。选A.

5、(08广东14)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

①可知论和不可知论②一元论和二元论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依据教材知识很容易做出正确选择。需要注意的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各对子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答案 B

5、(07海南23)黑夜旷野中的磷火,从科学上讲,那只是自然现象。对这种现象,相信鬼神的人,以为是鬼神在作祟;不相信鬼神的人,而从无神论的角度去解释。究竟有没有鬼神,相信或不相信的人都可能会说这样一句话:

“信则有,不信则无。”

请给出你对这句话的判断,并根据所学哲学知识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思维的关键在于搞清“信与不信”、“有与无”概念内涵的不同理解,具体判断分析。

答案(一)这个命题不正确。理由是:“信”或者“不信”都是一种主观判断,属于社会意识,而“有”或者“无”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态。这个命题实际上是说主观上的信或者不信决定了客观上是否存在的状态。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这种唯心主义是迷信的哲学基础。

(二)这个命题正确。理由是:“信”或者“不信”是指支撑经验的某种信念(理论),“有”或“无”指的是有没有关于鬼神存在的感觉经验。人们总是用自己相信的理论解释某种经验。相信鬼神的人就会把自己不能用常识解释的现象理解为鬼神支配的超自然现象,不相信鬼神的人,则从无神论的角度把这种现象理解为人们尚未认识到的自然现象。

(三)这个命题正确与否要看如何定义“信”或“不信”以及“有”或“无”的概念。

理由是:

如果把“信”或“不信”看作是主观意识,而把“有”或“无”理解为客观存在的状态,则这个命题是属于颠倒了思维和存在关系的唯心主义,因而是不正确的。

如果把“信”或“不信”看作是支撑经验的信念或理论,把“有”或“无”理解为有没有关于鬼神存在的感觉经验,则是正确的,因为人们总是用自己相信的理论解释经验。

(答出上述任一答案均可)

【名师心得】

误区一: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就是形而上学性。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第一,把特定历史条件下关于物质结构的自然科学理论同哲学上的物质范畴混为一谈。

第二,机械性,把一切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否认物质运动的多样性。

第三,形而上学性,即否认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在不断发展中的物质过程。

第四,不彻底性,即不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社会历史领域去,把人的思想和意志当作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从而在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即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却是唯心的。如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者认为,“理性”、“意见”支配着社会的状态,支配着历史的发展。

误区二: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

(1)凡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意识第一性,

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的就是唯心主义。因此,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而不是是否追求物质利益,是否强调精神文明。(2)追求物质利益不一定就是唯物主义。如果违背社会发展规律,不顾客观条件,主观蛮干地去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心主义;强调精神文明也不一定就是唯心主义。如果在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重视意识的作用,强调精神力量的作用,这不但不是唯心主义,而恰恰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表现。(3)这种观点混淆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界限。

误区三:凡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1)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2)从哲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相斗争而发展,唯心主义哲学较它先前的唯物主义哲学来讲显然是哲学发展的新阶段,唯心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因此,唯心主义在其发展史上有其进步、正确的因素,不能绝对地认为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3)正确与错误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相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讲,无论是唯心主义哲学,还是旧唯物主义哲学都有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

误区四:哲学上的“两个对于”和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一致的。

哲学上“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哲学中这“两个对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包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两大派别的标准是根据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也就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

【考点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①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②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③对物质和精神哪个是世界的本原的不同回答④世界可否认识的问题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

2、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主义B.可知论C.不可知论D.二元论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回答3~5题

3、恩格斯的上述论断指出了()

A.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

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4、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就是因为它是()A.唯物主义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B.唯心主义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

D.所有哲学必然遇到且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5、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B.“形存则神存,形谢神灭”

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D.“物是观念的集合”

6、凡是唯物主义都认为()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C.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7、下列观点中体现唯物论思想的有()

A.“心外无物”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8、宋代哲学家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种观点:

①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②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③把宇宙中某种精神力量作为世界的本原④认为宇宙统一于“心”,即意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中国明代王守仁主张“心外无物”。18世纪英国主教贝克莱的观点是“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他们的观点属于:()

A、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10、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代表人物泰勒士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论点,春秋时代《管子》书中的《水地》篇中也表述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学说。上述观点:()

A、是完全正确的,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不符合客观实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C、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存在不足之处

D、否认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1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

A、把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等同于哲学的物质概念

B、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

C、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二、非选择题

12、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留意过这些场景:裁缝师深信“量体裁衣”,他只有根据不同人的不同身材,不同体形裁减和缝制不同款式、不同尺寸的衣服,才能穿着舒适大方,否则,凭着自己的主观臆断随意剪裁,是注定要失败的;有经验的农民都懂得“因地制宜”,就是要根据土地的水、肥等情况和不同庄稼的生长特点来选择合适的作物种植,否则就不能获得好的收成;医生看病开药,只有做到“对症下药”才能奏效,否则必定害人坏事;学习中,只有结合自己的客观实际来选择学习方法,才能取得成效,若一味仿效,必将一事无成……(1)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2)这一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3、中国科协曾经就中国公众对未知现象等有关问题的看法进行抽样检查,调查结果显示:不少人相信算命。此次调查样本覆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对象为18岁至69岁成年人。课题组负责人特别指出:随着政策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一些传统迷信形式的市场已经越来越小,而现代迷信却不断变换形式,甚至打着传统文化和科学的旗号迷惑和欺骗公众。“计算机算命”、“幸运数字”、“星座命运”等各种命运预测的迷信活动如今招徕了一些笃信者。

(1)我们周围是否存在迷信现象?这些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2)结合这些现象的危害说明青少年应当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考点扫描】

了解: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华

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知识梳理】

1、哲学与时代精神

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②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的精华,就是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从19世纪30年代起,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无产阶级迫切需要指导自己行动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运而生。

②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19世纪最具代表性的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的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使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成为可能,因而,从哲学上概括自然科学的成就,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唯物辩证性质的条件已经成熟。

③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工人运动的丰富经验和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一种崭新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它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①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和概括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结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②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又一伟大理论成果,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jc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