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勇《公共经济学》复习整理

更新时间:2024-06-15 06: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第零章 .............................................................................................................................................. 3

一、名词解释 ........................................................................................................................... 3 第一章市场失效与公共经济 ........................................................................................................... 3

一、名词解释 ........................................................................................................................... 3 二、图示模型 ........................................................................................................................... 5 第二章公共产品 ............................................................................................................................... 5

一、名词解释 ........................................................................................................................... 6 二、图示模型 ........................................................................................................................... 6 四、定理证明推理 ................................................................................................................... 6 第三章公共选择 ............................................................................................................................... 6

一、名词解释 ........................................................................................................................... 6 二、图示模型 ........................................................................................................................... 8 三、意义影响 ........................................................................................................................... 8 第四章公共支出理论 ....................................................................................................................... 8

一、名词解释 ........................................................................................................................... 8 二、图示模型 ........................................................................................................................... 9 三、意义影响 ........................................................................................................................... 9 四、定理证明推理 ................................................................................................................. 10 第五章购买性支出 ......................................................................................................................... 10

一、名词解释 ......................................................................................................................... 10 二、图示模型 ......................................................................................................................... 10 三、意义影响 ......................................................................................................................... 11 第六章转移性支出 ......................................................................................................................... 11

一、名词解释 ......................................................................................................................... 11 三、意义影响 ......................................................................................................................... 12 四、定理证明推理 ................................................................................................................. 12 第七章税收理论 ............................................................................................................................. 12

一、名词解释 ......................................................................................................................... 12 二、图示模型 ......................................................................................................................... 16 三、意义影响 ......................................................................................................................... 17 四、定理证明推理 ................................................................................................................. 17 第八章商品税 ................................................................................................................................. 17

一、名词解释 ......................................................................................................................... 17 三、意义影响 ......................................................................................................................... 19 第九章所得税 ................................................................................................................................. 19 一、名词解释 ................................................................................................................................. 19

三、意义影响 ......................................................................................................................... 20 四、定理推理证明 ................................................................................................................. 20 第十章其他税收 ............................................................................................................................. 21

一、名词解释 ......................................................................................................................... 21 三、意义影响 ......................................................................................................................... 22

第十一章国有经济 ......................................................................................................................... 22

一、名词解释 ......................................................................................................................... 22 三、意义影响 ......................................................................................................................... 23 第十三章政府预算 ......................................................................................................................... 23

一、名词解释 ......................................................................................................................... 23 三、意义影响 ......................................................................................................................... 24 第十四章赤字、公债与财政政策 ................................................................................................. 25

一、名词解释 ......................................................................................................................... 25 三、意义影响 ......................................................................................................................... 27 四、定理证明推理 ................................................................................................................. 28 第十五章政府间财政关系 ............................................................................................................. 28

一、名词解释 ......................................................................................................................... 28 二、图示模型 ......................................................................................................................... 29 三、意义影响 ......................................................................................................................... 29

第零章

一、名词解释

0.2.1

政府:对居住在某一社会中的个人活动进行管理、提供基本服务,并为此类服务提供资金的组织。

公共企业:以提供公共服务为宗旨的企业。

非营利性组织:以执行公共事务为目的而成立的公益组织。

政府有机论:社会是自然的有机体,每个人都是有机体的一部分,政府是有机体的心脏,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

政府机械论:政府是个人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人为创立的东西,人是社会的主体。

第一章市场失效与公共经济

一、名词解释

1.1 1.1.1

帕累托效率:若一种变动能使一个社会成员福利增加而不使任何一个成员福利下降,则该变动是有效率的。

帕累托最优:在既定个人偏好、生产技术和要素投入下,资源重新配置无法做到在让一人处境改善的同时,而不使他人处境变差的状态。

帕累托改善:一个社会能通过资源重新配置使一人处境变好的同时,不使他人处境变差的状态。

补偿准则:收益能够补偿损失就是有效率。

卡尔多效率:若一种变动能使一个社会成员福利增加并能补偿另一人的损失还有剩余,则该变动是有效率的。

卡尔多改善:一个社会能通过资源重新配置使一人处境变好的同时,能补偿另一人的损失还

有剩余的状态。

1.1.2

交换效率:将既定产品分配给社会成员后,形成重新分配只能使一人处境改善而另一人处境恶化的状态。

生产效率条件:生产要素的配置达到要增加一种产品产出只能减少另一种产出的状态。

1.1.3

功利主义标准:社会福利是每人效用之和,社会福利最大化是总福利最大化或平均福利最大化。边际效用曲线相同的个人的收入应该一样。

罗尔斯标准:社会公平状况取决于该社会中生活处境最差的那个人。

无知面纱:每个人都无法准确预计自己在未来处境中是否会变得很差。

机会公平:收入分配在机会公平下实现,则结果合理。

极乐点:总效用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 1.2

公共产品: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和服务。

非竞争性:新增消费者所引起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非排他性:阻止他人消费的成本过高,而在有效覆盖范围内任何人都能消费。

搭便车:人人都不想出钱而又想享受公共产品,导致公共产品不能充分有效提供的现象。

1.2.2

外部性: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利益或成本影响。

1.2.3

规模报酬递增:某一产品或行业净收益增长速度超过生产规模扩大速度的状态。

逆向选择:由于事前信息不对称,导致相关经济主体做出与交易另一方期望截然相反的选择。

道德风险:由于事后信息不对称,导致相关经济主体做出本来可以避免的行为。

1.2.5

1.2.6 1.3 1.3.1

公共部门资源配置作用:克服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缺陷,促进资源在公私部门间和公共部门内部进行有效配置。

科斯定理:若交易费用为零,则自愿的市场交易必然达到资源最有效配置的结果。

庇古税:对带来外部成本的经济主体征税。

庇古补贴:对带来外部收益的经济主体补助。

1.3.2

公共部门在收入分配中的经济作用:公共部门按照社会认可的公平标准,通过公共支出、公共收入或公共规制等方式对收入、财富以及社会福利进行再分配,以实现社会对公平标准的要求。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完全竞争市场经济的一般均衡是帕累托最优的。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在所有消费者偏好为凸性等条件下,任何一个帕累托最优配置都可以通过适当的初始配置调节之后经由完全竞争市场来实现。

二、图示模型

功利主义的公平标准P26

社会福利函数P27

外部性P30

自然垄断P32

第二章公共产品

一、名词解释

2.1 2.1.1

2.4.1

囚犯困境:从个人利益出发的两个独立行动的当事人是如何注定不会相互合作,并将给对方带来极大损害的负和博弈。

二、图示模型

庇古模型P45假定、要素(正边际社会效用、负边际社会效用、边际社会净效用)

鲍温模型P46

萨缪尔森纯公共产品最优提供的一般均衡模型P48(公共产品、A消费私人产品、B消费私人产品、A和B的效用可能性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极乐点)

威克赛尔-林达尔模型 P51

四、定理证明推理

庇古模型P46

萨缪尔森纯公共产品最优提供的一般均衡模型P50

威克赛尔-林达尔模型 P51

第三章公共选择

一、名词解释

3.1 3.1.1

公共选择理论: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政治问题的理论。 3.2

直接民主制:集体决策中所有相关利益的人都可以直接参与投票决策的制度。

3.2.1

一致同意原则:一项集体行动方案,只有在所有参与者都同意,或者至少没有任何一个人反对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的表决方式。

3.2.2

多数同意规则:一项集体行动的方案,支持或不反对的人数最多才能实施。

3.2.3

投票悖论:在多数同意规则下,因投票次序不同而导致的投票结果不一样。

阿罗不可能定理:在民主社会中,不可能找到一种投票程序,使之所产生的结果不受投票次序的影响并尊重每一个人的偏好。

3.2.4

单峰定理:如果所有选民的偏好都是单峰的,那么投票悖论就不会出现。

中间投票人定理:如果所有投票人的偏好是单峰的,那么多数同意规则下,投票的结果正好是中间投票人的偏好。

中间投票人:他们的偏好正好处于所有投票人偏好中间的位置 3.3 3.3.2

政治家:从投票人中分化出来,专门代行全部投票人职责的人。

3.3.4

选择性激励:按照对集团利益的贡献实行奖惩分明的制度来区别对待集团成员。

铁三角:议员批准,官僚实施,利益集团获利。

3.3.6

经济租:一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获得的收入中,超过这种要素的机会成本的剩余。

创租、寻利:企业家通过降低成本和开发新产品获得高于其他企业的超额收入。

寻租:对既得经济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

DUP活动:只消耗实际资源而没有任何产出的经济活动。

设租:政府部门利用所掌握的权力,规定某些活动只能经过政府的批准才能进行。

护租:在有了获取租金的权限之后采取措施来保护租金不为他人所获得。

二、图示模型

一致同意与多数同意的效率 P69

投票均衡与投票悖论 P71

峰偏好 P73

三人单峰偏好选择 P74

空间竞争模型 P74

尼斯坎南的官僚模型 P78

三、意义影响

尼斯坎南官僚模型 P77

寻利 P82

第四章公共支出理论

一、名词解释

公共支出:公共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支出。 4.1

直接公共支出:通过公共部门预算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支出。

间接公共支出:政府执行大多数规章制度和法律,导致的私人部门的支出。

4.1.1 4.1.4

转移性支出:公共部门无偿地将一部分资金的所有权转移给他人所形成的支出。

4.2.1

瓦格纳法则: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是不断增长的,随经济中人均收入的增长,公共部门的相对规模也相应扩大。

4.2.2

时间型态模型:随着经济增长和人民收入增加,税率不变,税收也会自动增加,公共支出规模不仅会随着GDP 的增长而绝对增长,而且由于累进税制的存在还会呈现相对增长的态势。在正常时期就有内生增长趋势,在特殊时期公共支出的逐渐上升曲线会受到影响而改变。

替代效应:危机时期公共支出会替代私人支出。

意识效应:人们意识到危机的严重性而愿意相应增加公共支出。

集中效应:特殊时期中央政府加强财政集权使中央政府支出占全部公共支出比重的上升。

4.2.3

“发展型”增长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当总投资占GDP的比重增加时,公共部门投资占GNP的比重却下降了。一旦经济转向成熟阶段,公共支出的主要目的将由提供社会基础设施转向教育卫生福利支出。

二、图示模型

时间形态模型 P95

三、意义影响

按政府职能对公共支出分类 P 90

按支出经济分类 P90

按支出的使用部门分类 P91

四、定理证明推理

非均衡增长模型 P101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法 P105

第五章购买性支出

一、名词解释

购买性支出:政府按等价交换原则购买产品和劳务的支出。 5.1

公用经费:用于保证公共部门正常开展公务所花费的支出。

人员经费:用于保证行政人员个人正常履行职责的费用支出。

项目经费: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而发生的经费。 5.3

学费补助:公共部门补助学校,学校因此降低学费,从而让更多学生有受教育的机会。

收入补助:公共部门通过补助,提高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以相应改善其教育消费能力。

定额补助:让居民享受到一定数额的免费教育。 5.5

基础设施:永久性的成套的工程构筑、设备、设施和它们所提供的为所有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都共同需要的服务。

BOT:私人机构参与国家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并与公共部门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关系,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分配该项目的资源、风险和利益的融资方式。

二、图示模型

国防支出水平及与民用支出的取舍 P117

学费补助对个人教育消费的影响 P120

收入补助对个人教育消费的影响 P121

定额补助对个人教育消费的影响 P121

收入补助与定额补助对个人消费的影响 P122

三、意义影响

行政支出 P112

教育 P120

第六章转移性支出

一、名词解释

6.1

社会保障:公共部门向丧失劳动力,失去就业机会,收入未能达到应有水平,或者由于其他原因陷入困境的公众,以货币或实物形式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活动。

社会保险:公共部门对公众在年老、患病、伤残等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时,或在失业时给予货币或实物补助的活动。

社会福利:公共部门通过货币或实物补助方式,向生活困难或处于某些特定情形下的居民提供补助的活动。

社会保障支出:公共部门为维持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工作机会或生活面临困难的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所提供保障的支出。 6.2 6.2.1

现收现付制:一个时期的社会保障收入全部用于支付社会保障支出的制度。

基金积累制:通过建立个人账户,将个人和企业的缴费直接记入个人名下,待符合规定条件时,个人可以支配该账户资金。

受益确定制:社会保障组织根据预先规定的受益标准,对受益人进行给付。

缴费确定制:受益金额为个人账户中个人缴费数额和投资收益的总和。

名义账户制、混合制:受益金额以缴费数额为基础,考虑国民收入增长、工资增长、物价指数等情况,政府规定一定的收益率,在据此支付。 6.3 6.3.1

价格补贴:政府为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因价格上涨而向个人、家庭、企业等支付的补助和津贴。

企业亏损补贴:政府为了弥补企业亏损,确保企业能够继续正常运营下去而给予的补贴。

财政贴息:政府为了特定的政策目标,对使用某些规定用途的银行贷款的借款人,补助贷款利息。

税式支出:根据税收制度的各种优惠规定,对某些纳税人或课税对象给予的减免额。 6.4 6.4.1

援外支出:政府财政用于援助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项目的各种支出。

债务支出:政府财政用于偿还国内公债和国外借款的还本付息支出。

三、意义影响

公共部门介入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因 P132

财政补贴效应 P154

四、定理证明推理

现收现付制等价于基金积累制P142

第七章税收理论

一、名词解释

7.1 7.1.1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公共部门收入。

税收的强制性:国家的征税活动以法律法令为依据,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否则就会受到法律制裁。

税收的无偿性:国家征税之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归国家自主支配,国家没有义务将税款等额直接返还给纳税人,或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

税收的固定性:征税根据预定标准进行,不得随意变化。

7.1.2

纳税人: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法人:依法成立并能独立地行使法定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

负税人:税款的实际负担者。

扣缴义务人:税法规定的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负有代扣税款并向国库交纳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征税对象、课税对象、征税客体:征税的标的物。

税目:税法所规定的征税对象的具体项目。

计税依据: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

税源:税款的最终来源。

税基、课税基础:计税依据和课税范围。

税率:税法规定的应征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

比例税率:对于同一征税对象,不论其数量大小都按同一比例征税的税率制度。

定额税率:按征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规定固定税额的税率制度。

累进税率:税率随课税对象的增大而提高的税率制度。

边际税率:在征税对象的一定数量水平上,征税对象数量的变化导致的所纳税额的变化与征税对象数量变化之间的比例。

平均税率:全部税额与征税对象总量之比。

名义税率:税法规定的税率。

实际税率: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缴纳税额占其计税依据的比例。

纳税环节:纳税的节点。

纳税期限: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期限。

减税免税:税法对某些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

减税:对应纳税额少征一部分税款。

免税:对应纳税额全部免征。

起征点:征税对象达到征税数额开始征税的界限。

免征额:在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违章处理:税务机关对纳税人违反税法的行为采取的处罚性措施。

纳税地点:纳税人应当缴纳税款的地点。

7.1.3

商品税类:对货物流转额和劳务营业额所征收的税收。

所得税类:对纳税人的各种所得征收的税收。

财产税类:以属纳税人所有的财产或归其支配的财产数量或价值额征收的税收。

行为税类:以某些特定行为为课税对象的税。

中国现行税制: Turnover taxes (4) 增值税VAT 消费税consumption tax 营业税business tax 关税tariff Income tax (2): 个人所得税PIT 企业所得税corporate income taxes Resource-correlated taxes (4) 资源税resources tax 城镇土地使用税urban land use tax 土地增值税land appreciation tax 耕地占用税farmland use tax Property tax (4) 房产税house property tax 契税contract tax 车辆购置税 vehicle purchase tax 车船税vehicle and vessel tax Specific behaviors tax (3) 印花税stamp tax 船舶吨税 tonnage tax 城市维护建设税 urban maintenance and construction tax 烟叶税 tobacco leaf tax Agricultural tax (1) 直接税:税负不易转嫁,由纳税人直接负担的税收。

间接税:纳税人容易将税负全部或部分转嫁给他人负担的税收。

中央税:属于中央政府管理并支配其收入的税种。

地方税:属于地方政府管理,收入由地方政府支配的税种。

中央地方税: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享有按一定比例分别管理和支配的税种。

实物税:国家以实物形式征收的税。

货币税:以货币形式缴纳的各种税。

从价税:以课税对象及其计税依据的价格或金额为标准,按一定税率计征的税收。

从量税:依据课税对象的重量、数量、容积、面积等,采用固定税额计征的税收。

价内税:税金包括在价格之内的税收。

价外税:税金作为价格之外附加的税收。

7.1.4

税制结构:一国税制中税种的组合状况。

所得税的累进性:所得税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可发挥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7.2

税收原则:制定和评价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的标准。

收入效应: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因个人收入发生变化而对福利水平产生的影响。

总额税:只带来收入效应而不产生替代效应的税收。

替代效应:在个人收入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因相对价格变化而产生的对个人福利水平的影响。

第十章其他税收

一、名词解释

10.1

财产税:对纳税人拥有或支配的财产征收的税。

10.1.1

一般财产税:对财产所有者某一时点所拥有的全部财产课征的税。

特别财产税:对特别选定的某些财产课征的税。

财产转移税:对财产所有权变更征收的税。 10.2

土地所得税:以土地收益额为课税标准征收的税。

土地转移增值税:在土地所有权转移时对土地买卖差价进行征收的税。

土地定期增值税:对在一定时期内土地价格的增加就其增加值征税的税。 10.3 10.3.1

赠与税:对财产所有者生前对人赠与所课征的税。

10.3.3

总遗产税:对遗嘱执行人或遗产管理人,就被继承人死亡时所遗留的财产净额课征的遗产税。

遗产净值:应税总遗产额减去各项扣除宽免后的余额。

分遗产税、继承税:对遗产继承人或遗产受赠人所分得的遗产净值课征的遗产税。

混合遗产税:先对遗嘱执行人或遗产管理人就被继承人所留遗产总价值扣除债务、丧葬费等项目后的净值课征一道总遗产税,税后遗产分配给各继承人时,再对各继承人就其获得的继承份额课征一道继承税。 10.4

资源税类:以各种自然资源及其极差收入为课税对象的一种税类。 10.5

印花税: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印花税暂行条例列举的凭证征收的税。

三、意义影响

财产税的优点 P234

财产税的缺点 P235

开征遗产税的原因 P239

资源消费课税的作用 P243

第十一章国有经济

一、名词解释

11.1 11.1.1

广义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

狭义国有资产: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并能为国家提供未来经济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

11.1.2

经营性资产:以营利为目的的国有资产。

非营利性资产:不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国有资产。

有形资产:具有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的资产。

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而有经济价值形态的资产。

11.1.3

国有资产收入:国家以资产所有者身份取得的收入。

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国有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利用国有资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新创造的,并且已经实现的,可在各利益主体之间进行分配的收益。

国有资产收益:国家凭借资产所有者身份应获得的经营收入的总称。

11.1.4

经营性国有资产收入:

租金:出租方将资产出租给承租人进行经营活动所得的一种收益。

股利:国有资产所有者凭借其股权在股份制企业中所占有的份额取得的利润。

股息:股份资产的利息。

红利:股票持有者参与股份公司管理而分得的利润。

资产占用费:企业对占用的国有资产按规定标准付费的责任制度。

国家投资借款归还收入:收回以前年度的国家投资贷款的本金和利息而取得的收入。

三、意义影响

自然资源的特征 P253

公共性质的国有企业的特殊功能 P262

第十三章政府预算

一、名词解释

13.1 13.1.1

预算:预先安排的基本收支计划。

政府预算:政府预先安排的基本收支计划。 13.2

单一预算、单式预算:在预算年度内,将政府全部收支编入一个预算。

复式预算: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预算收支按经济性质归类,分别汇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以特定的预算收入来源保证特定的预算支出。

13.2.2

项目预算:只反映项目用途和支出金额的预算形式。

绩效预算:根据成本—效益比较的原则,决定支出项目是否必要及其金额大小的预算形式。

13.2.3

增量预算:财政收支计划指标是在以前财政年度的基础上,按新的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定的预算形式。

零基预算:对所有财政的收支,完全不考虑以前的水平,重新以零为起点而编制的预算形式。 13.3 13.3.1

收付实现制、现收现付制:收入与费用的确认以款项是否已经收付为标准。

权责发生制: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以权利已经形成和义务已经发生为标准。

收付实现制、现收现付制预算:收付现金时就记录收入和支出。

权责发生制预算:在政府行为实现收入、耗费资源和增加负债的期间记录交易。

13.3.2

部门预算:与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单位,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其履行职能的需要编制的本部门年度收支计划。

13.3.3

国库:办理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留解和库款支拨的专门机构。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从预算分配到资金拨付、使用、银行清算,直到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提供者账户的全过程直接控制。

13.3.4

预算调整:在预算执行中,改变预算收入来源、支出用途以及收支规模。

13.3.5

政府决算: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的,对政府年度预算执行结果的总结。

三、意义影响

政府预算的特点 P296

单一预算的利弊 P300

复式预算的利弊P300

收付实现制的利弊 P303

权责发生制的优点 P303

第十四章赤字、公债与财政政策

一、名词解释

14.1 14.1.1

财政收支平衡: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基本持平。

1953-1993年财政平衡公式:财政盈余或赤字=(经常收入+公债收入)-(经常支出+投资支出+公债还本付息支出)

1994-1999年财政平衡公式:财政盈余或赤字=经常收入-(经常支出+投资支出)

2000年开始财政平衡公式:财政盈余或赤字=经常收入-(经常支出+投资支出+公债利息支出) 14.2 14.2.1

公债:国家或政府以其信用为基础,在向国内外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14.2.3

国内公债:在债权人对本国的企业、组织(团体)和居民个人发行并在国内流通和偿还的公债。

国外公债:一国政府向其他国家政府、银行、国际金融组织的借款和在国外发行的债券。

中央公债、国债:以中央政府作为债务主体的公债。

地方公债:由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务。

短期公债、流动公债:债务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公债。

中期公债:债务期限在1年以上、10年以下的公债。

长期公债:债务期限在10年以上的公债。

直接显性公债:在任何情况下公共部门都要负担的,由特定法律或合同确认的偿付责任。

直接隐形公债:在任何情况下公共部门都要负担的,道义上的偿付责任。

或有显性公债:基于某一特定事件的发生而带来的,由特定法律或合同确认的偿付责任。

或有隐形公债:基于某一特定事件的发生而带来的,道义上的偿付责任。

自由流通公债:可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或转让的公债。

非自由流通公债:按规定不允许在市场上公开买卖、转让的公债。

14.2.4

公债结构:不同种类或不同性质的公债的相互搭配以及各类公债收入来源的有机结合。

公债的期限结构:不同期限的公债在公债总额中的构成比例。

公债的持有者结构、公债的资金来源结构:在公债总额中不同性质的承购主体持有公债的构成比例。

公债的利率结构:不同利率水平的公债在公债总额中的构成比例。

14.2.5

公募法:政府或受政府委托的部门向社会公众募集公债的发行方法。

直接公募法:由财政部直接面向全国公众募集公债、发行成本全部由财政部承担的方法。

间接公募法:由政府委托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发行公债,通过金融系统向社会公开募集公债的方法。

包销法、承受法:政府将发行的债券统一售与金融机构,再由金融机构自行发售的方法。

公卖法、出售法:政府在证券市场上以公开出售的方式发行公债的方法。

14.2.6 买销法、收买偿还法、市场偿还法:政府按照市场价格在证券市场上买进政府所发行的公债。

比例偿还法:政府按照公债的数额,分期按比例偿还。

抽签偿还法:政府通过定期抽签确定应清偿的公债的方法。

一次偿还法:国家定期发行公债,在公债到期后,一次还清本息。

预算盈余偿还:政府以预算盈余资金作为偿债资金来源的做法。

偿债基金:在政府预算中专门设立并规定来源和用于公债还本付息的专门准备金。

预算列支:公债偿债到期时,政府将当年到期的公债本息直接列入本年预算支出中。

发行新债还旧债:从每年新发行的公债收入中,提取一部分来偿还公债的本金。

14.2.8

公债的负担:由于政府发行的公债所需的还本付息财力。 14.3 14.3.2

李嘉图等价定理、李嘉图-巴罗等价定理:政府征税与举债的经济影响是等价的。 14.4 14.4.1

财政政策:财政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手段达到经济政策目标。

14.4.3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政府根据宏观经济波动情况,灵活主动地变动税收和公共支出以达到财政政策目标的政策运作行为。

自动稳定器的财政政策:财政制度本身就可以根据经济状况调整财政收支,促进经济政策目标的实现。

14.4.4

乘数效应:税收或公共支出变动会引起社会总需求的变动,但变动是以乘数进行的。

三、意义影响

增加税收的局限性 P316

现代公债的功能 P319

直接公募法的利弊 P324

间接公募法的利弊 P324

公卖法的利弊 P325

公债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关系 P328

公债有害论观点P334

公债两重论观点 P334

公债无害论观点 P335

现代公债理论观点 P335

四、定理证明推理

政府购买性支出乘数 P341

总额税乘数 P341

课征所得税时政府购买性支出乘数 P341

政府转移性支出乘数 P342

第十五章政府间财政关系

一、名词解释

15.2 15.2.1

蒂步模型:一国可以分为多个辖区,各辖区有相应的政府收支组合,所有人都可以在一国之内找到自己偏好的收支组合。人民通过“用脚投票”可以提高政府运作效率。 15.4 15.4.2

有条件转移支付:中央政府给予的有指定用途的补助。

配套转移支付:地方政府要筹集到一定比例(数量)的资金,才有资格接受中央政府的补助。

不封顶的配套转移支付:不规定地方政府可以得到补助的最高限额,只要有自有资金,就一直按自有资金投入的某个百分比从中央政府那里获取配套资金。

封顶的配套转移支付:中央政府在进行补助时规定地方政府可以得到的最高补助的数量界限。

无配套转移支付:不要求地方政府为项目提供配套资金,只要求相应款项用于约定项目,专

款专用。

无条件转移支付:资金的用途不作指定,由受补助者自主使用。

15.4.3

税收努力:税务当局征收全部法定应纳税额的程度。

粘蝇纸效应:地方政府以政府转移支付形式取得的收入,要比地方自有的收入带来更多的地方支出。

二、图示模型

中央政府统一提供公共产品的福利损失 P350

无条件转移支付前后地方政府的资源配置选择 P359

无配套转移支付前后的资源配置选择 P359、 P360

配套转移支付前后的资源配置选择 PPT

封顶配套转移支付前后的资源配置选择 PPT

三、意义影响

地方政府无法完成收入分配职能的原因 P351

地方政府无法完成稳定职能的原因 P353

中央统一征税的局限 P356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理由 P35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jc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