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一盏灯 - 浅谈我的高中生活与学习(高考学习 励志文章)

更新时间:2024-01-25 18:1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北京大学新生征文

心中的一盏灯

——浅谈我的高中生活与学习

01.

“但凡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使你更强大。”——尼采

那一天是很多人记得的瓢泼大雨。马路上的汽车失魂落魄,而我们被堵在文庙红墙碧瓦的门里门外,与人群相互抗衡,不可前进、不得退后,终于被惩罚得狼狈不堪——高中外地生考试。成绩出来,离录取线两分,咫尺天涯般的差距,彻底将我心中的琉璃敲碎、火焰掐灭,我差一点儿便要和我的母校作一场未邂逅的离别。

后来,能够得以进入石室北湖,能够得以进入实验班,都凭了几分运气,这是值得庆幸的,但也着实让我痛苦了一把。我其实很纠结于发现世上有太多人远胜于我,而我又不得不拙劣地混迹其中。

我必须自我反省,我曾经拥有过分厚重的骄傲,但这“厚重”指的是骄傲的程度,而不是骄傲的奠基,因此,那骄傲越厚重,越见得越浅薄了些。我的恐惧莫不是那些多余的骄傲在作祟。挫折过后,骄傲已寂,所以……反而又没什么好怕的。

我绝对是个要强和求进步的人,从小到大幻想过无数的未来,却没有一处是庸庸碌碌和好高骛远的人就能够达到的远方。

我推崇自我安慰和发泄;推崇经历并承认挫折,且使挫折消灭生命中冗杂的东西;推崇像张爱玲说的,把自己变低,低到尘埃里,心存欢喜,再开出一朵花来。这是我自高中开学

初便学到的一课,让我受益匪浅。

越是在最初,越是毫无警惕,越应该迎接切磋琢磨。 方入新境界,放下自负,放低自我,放弃愚妄,莲花处处开。 02.

“在一切有困难的交涉中,不可希冀一边下种一边收割;而应当对所事妥为准备,好让它渐渐成熟。”——培根

高一默认设置按照理科生的课程来学习,毋庸置疑这并不适宜我发挥我的长处。初中九科同考,通过考卷分数以及我学习的吃力度反映出来,我在政史地上面的优势远远超过我在理化生上面的,甚至很多时候我的理科科目会拖我的后腿。同时因为我身边优秀的同学太多,我只能为自己定下一个稍稍消极但在我心里很客观的目标——全级前一半,即四百名以前。但令我无比诧异也无比惊喜的,第一次月考我竟然取得了第六名的成绩。

那个周末我把各科卷子带回家研究,总结我这次小捷的经验。我发现我的成绩一个重要的特点就在于“平衡”,我不很偏科,单科排名和总成绩排名之间的差距尽量缩减到50名以内。而我之所以能够平衡各科,我将原因归结为“强制喜欢”、“持续补短”、“高效率”和“因科制宜”四点。

不要怕“强制”这个词,我所谓的“强制喜欢”其实是“自我控制”的一种体现。有一句老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想要达到的就是这种效果。举个例子,我对理化生的兴趣淡薄,但这三个学科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我总可以挖掘出其中好玩儿的东西吧。比如物理的力学模型、化学的有机物推理、生物的遗传,我对于这些内容相对就更有感觉,因此

我学习这几章的时候就比较轻松。当你把各科的某一部分学得炉火纯青,再去看其它地方,你会神奇地发现它们的难度都有所下降,然后你的解题能力会得到较大提升。原因就是你在学习你喜欢且擅长的内容时,不知不觉就找到了庖丁解牛的方法。

“强制喜欢”和“持续补短”的区别在于,“强制喜欢”针对的是不喜欢的科目,“持续补短”针对的是不擅长的科目。“持续补短”其实只是一个泛泛而谈的概念,它的方法还在于以下将提到的另外两个关键词。

第三个关键词“高效率”则是许多人都口口声声强调的,但能够真正做到的其实不多。效率的高低分别可以体现在课上听讲与课下完成作业两方面。

我的老师曾经纠正过我们的看法:没有一个学生可以维持一堂课四十分钟分秒不出神地认真听讲,差别在于有的同学浪费的时间是五分钟所以他听了三十五分钟的课,有的同学却浪费了整整十分钟所以他只听了三十分钟的课。我所倡导的就是去做那个浪费时间更少的人。当你发觉自己一不小心出神的时候,一定要马上把自己从一片混沌之中拉出来。而每节课你所要达到的地步,即完全能够跟上老师的进度,甚至能在课后做一定的发散思考,举一反三。有很多家长都提倡孩子周末补课,不过我认为,如果能通过周一至周五的学习就基本掌握和巩固了所要求的知识,那么多花时间去补习倒是不必了。

而课下完成作业又分为书面作业和非书面作业两部分。

非书面作业主要是指预习和复习,早晚自习间即可完成。早自习主要可以留给语文和英语。最好是要读出声,我体会到,用喉咙发出一个音比用眼睛瞟过一个字,更能加深我们的记忆。而晚自习主要就是留给剩余四科的,形式也很多样,通过广泛做题巩固理科知识、通过多次翻阅教材梳理文科知识,都是极有效的。当然这应当是在完成当天作业的前提下的,只有完成了作业才能保证静得下心额外看书做题。主要专攻薄弱科目和强化优势科目,同时

要适当兼顾其他,标准就是每天必须每科都要碰一下,不然就很容易丧失“感觉”。

提高效率不是只追求速度,不要求质量。我的习惯是当天学到多少课,就把那一课的作业完成,不管老师布置没有,因为很多时候老师都会延迟布置作业,当你能够提前把这些练习做完,就能有效复习当天内容,同时还可以省下时间来弥补自己的弱势科目。我们应该自己驾驭安排作业,而不能让作业牵着我们的鼻子走。能够这样完成作业就不至于作业成堆了,自然也就不需要熄灯后还藏在被窝里打着电筒做作业或者熬夜复习看书了。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效率,也有利于保护视力和保证次日的精力。

类比地理上说的“因地制宜”,每一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自然不能按照同样的套路来学习。

很多人认为学文科只要把数学和英语突上去就能拔尖,但我两年时间得出的结果却是真正拔尖的人数学英语都是极好的,真要在这些人中出彩,便必须把语文的分数突击上去。

有一种解题思路是从问题出发往前找条件,因此在语文学习上我们也可以采取从题型回溯到复习的方法,这样既能让我们准确地抓住各科的学习要求以及侧重点,又能让我们的练习和复习效果更明显。

语文试卷分为基础选择、论说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默写、现代文阅读、语言运用以及作文八部分。每一个部分我们都可以采取对策。

语文早读读的是什么?自然就是字音字形成语和课本要求背诵的课目。在高三的时候,我建议大家都能专门搜集整理自己比较容易搞错的字音字形成语,从各种模拟试卷和教材字音字形单入手,最开始可以很多,越完整越好,但越到后面越要做减法,到高考之前字音字形各剩50个左右,在考试之前再抓紧读一读。成语我们不能打包票会考我们复习过的,我们只能把容易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不当等等的常用常错成语都过一遍。而默写最好是

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通背,第二个阶段是抓极容易错的字,比如,曹操《短歌行》中的“wéi”是什么部首,而苏轼《赤壁赋》里的“wéi”又是什么部首。

做论说文阅读和病句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即分类法。练习方法主要是分类练题,也就是一连做二三十道都是同样的错误类型的题,但不要一次性把所有类型做完,一种类型做完应有所间隔,总结一下这一类的基本形式。当我们把几种错误类型都搞清楚了,当然也就能够保证正确率了。尤其是论说文阅读,涉及到专有名词,难度较大,更要在练习中体会,抓住经常设陷阱的地方。

文言文阅读是和教材最为贴合的一种题型,也是最考验我们对教材文言文熟悉程度的一种题型。为了应付这种题我们必须做一定的准备。第一要将教材上的重要实词积累起来,特别是关于官员升迁贬谪调职等的动词,因为所考的文言文大多是人物传记;第二要稍微了解一下语法,至少得分清楚虚词的用法,比如它在这里是作连词还是作介词;第三要记下平日经常见到的特殊用法,比如“丁忧”的含义。我们在做文言文阅读的时候通常会感到比较难懂,因为它和我们平常读的文字不一样。所以当我们在做一篇文言文阅读时,如果时间允许,我们要强迫自己把文章硬着头看下去,以锻炼我们的阅读能力,同时勾画重要句段也有利于我们了解上下文,为翻译或者文章理解归纳题奠基。

古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也可以归为一类,有固定的答题套路。我强调答题套路不是说要生搬硬套,只是答题套路多多少少可以完善我们的答案,让答案不至于毫无方向或是缺斤少两。大家可以先记熟答题套路,遇到一道题时先分析它的题型,是属于分析感情还是赏析句段之类,再结合文章按照答题套路所提供的思路进行作答,答题套路带的关键词作的是骨架,可以支撑答案,表现学科素养,踩到得分点,而你对文章的理解阐述自然便是血肉,要将答案填充得丰满。在复习的最后关头,尤其是三诊过后,大家可以自己总结题型和套路,

这样会使套路更契合自己的答题风格。并且在平常选取文章进行练习的时候,大家最好是选用高考试题,相对来说设题更加严谨,参考答案更加简练全面。

语言运用无需太过繁复地练习,只需要了解它的基本类型和对应格式就行了,这种题毕竟还是考察文思灵犀和语言运用能力。我所要提醒的是一些小细节,像写标语要求的“整句”是否了解意义,归纳题的字数限制和词数限制是否超过,自己填写的内容是否和题意要求吻合……做题时首先要读题干而不要直接就进入材料,这有利于规范我们的答案,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分。

作文是语言运用的升级,我觉得主要是要讲究平常的阅读积累,保持语感。我很喜欢阅读写作,高考前一直都没放弃,我觉得这是一种习惯而不是一种消遣,因此不存在什么浪费时间。写作材料的话可以去买《作文素材》,一定要注意那些材料最好是贴近生活的时兴的,而不要一直重复屈原杜甫等人的事迹,这对于议论文写作档次的提高很有意义。我平常喜欢读散文,即使晦涩偏深,我相信大家写的东西读多了都会有收获的。个人来说,我认为台湾作家的散文更为文学化,余光中、张晓风、简桢的东西都很好,还有大家比较熟悉的三毛等等。高中同桌向我推荐的木心的书,篇幅很短但很值得品味,尤喜先生的诗;还有语文老师推荐的王开岭的作品,安静而有力量的文字,充满回忆的哲思,很适合现代人读。

坦白地说,高一的时候数学是我的绝对弱项,分数几乎从来没达到过班平。班主任一遍遍强调:“如果你的单科名次和总名次差距达到五十名,就有偏科迹象了。”我感到深深的忧虑——我的数学成绩和总成绩之差往往可以达到两三百名。最开始我还秉承着盲目的乐观,想着,没关系,高考拼的是总分,我可以把其他科的分数尽可能提高,对数学依然放得比较松,除了上课勤抄黑板上的例题、下课滥刷练习之外就没有过多补充。直到后来越发觉得数学吃力,连作为物理老师的班主任也看不下去了,多番过问我的情况。我意识到自己的漠视

使事态严重了。于是高一下期我开始专攻数学。三角函数部分重在基础公式应用,我花了两个小时把公式来回正反默写记忆;而数列板块层次比较清晰,主要分求通项公式和求和两部分,题型方法都比较固定,暑假衔接班就有所接触,加以归纳总结之后便也得心应手。高一下期班主任给了我很多鼓励。他会因为我在数学上的小小进步,就在办公室里非常骄傲地大肆宣扬,然后各个班主任在班上又进一步地宣扬开去,搞得我不继续努力就不好意思。但我的数学成绩还是只能说将就,不上不下的水平。

选学文科过后,我心里对此更是不乏惶恐。我了解到数学实质上是最易获取高分和拉开差距的科目。高二的数学老师说,文科数学相对难度较小,可以不用那么害怕,你甚至可以不喜欢它,但是你就是不能放弃它。

高二最初我的优势也不算很大。我对立体几何没有多大敏感度。全靠他每天固定三道由浅入深的立体几何,一道道流血流泪地刷过来,用完了一个半作业本。承蒙当年每天同那些几何体相看两不厌的时光,我现在看平行四边形,都像斜二测画法画出的正方形。异面直线所成角、线面角、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各种角,最后我被围剿。我想起红军长征也是因为反围剿才启程的,我为自己感到悲壮。幸而二万五千里后能与众友伴一起突围,迎来了巴哈马群岛的第一个清晨。下一章节是算法,沾上计算机就是我比较喜欢和擅长的部分。并且,这个时段数学老师开始提拔我给同学们讲题,我口头表达能力不错,能像说书的似的讲得头头是道,在把别人讲懂的时候也再次强化了对自己的训练。要换做高一上期那个懵懵懂懂的我,要是上课不幸被抽中,一定会冷场的。再后来,又是一场鏖战。如果立体几何是一场失眠,那么解析几何就是一场噩梦。面对高强度的计算和低标准的思维层次,我们回到每日徜徉在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包围的单调生活,不必赘述这又是一场艰难的突围。草稿纸上千军万马,我需得运筹帷幄,指点江山,几个小问就耗掉两节晚自习的情况是时常出现的。经过一番寒彻骨,高二的时候,我的数学成绩已经可以固定在班上前几名了。每次大考

数学都从原来的拖分专业户变成了骨灰级粉丝。这绝不是朝夕就能取得的进步。墨水滴入题海,我才在这样的训练中渐渐变得丰足。

数学不要一说就说到刷题,基础其实才是第一位的。我总结了一下我高一数学不好的重要原因,即基础不熟导致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上课的状态像是一截截断开的火车车厢。像三角函数的公式还有立体几何的定律之类,得先自己记牢了。打基础也不光是背公式,可以结合一些比较基础的题来帮助记忆。这个阶段不用着急,我们学立体几何的时候,整整用了一个月,每天做3道立体几何题,才可以说对基础知识比较熟悉。

我会等基础熟悉了,再去考虑比较上档次的刷题。刷题也千万不能盲目地刷、超越自己水平地刷。我仍比较推崇按照题型去做。六大板块各占一个大题,每个板块单独突破,又各自单独区分其中的小题型。这对于数列、导数这类题非常奏效,把每种小题型的解题方法掌握和熟记后,只要看到试题能马上在脑海中搜索出并对应起来,就肯定不至于“完全摸不着头脑”了。

在把适合自己目前水平的题目搞定后,可以去找一些稍微难一点的题,多些解析几何和导数等各省高考卷压轴题,每周留几道给自己思考。但这些难题不是用来折磨我们的,如果自己实在花尽气力也没什么进展,完全可以去找同学和老师商量。特别是在高考前期,千万不要把大量时间浪费在一道怎么都不会做的题上,会适得其反。

当然除了难题,新颖题型也是需要多加练习的,目的是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当每种题型都练得差不多了,还有两个细节需要注意:一是答题规范,其实就是书写和格式,这在大考中显得尤为重要;二是易错点的避免,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就可以做这样的工作,最好是结合该章节知识点对应地指出易错点。

和数学相处的过程,是令我不曾想到的“细水长流”。

我将英语学习分为长时间的语感积累和短时间突击,语言类学科都可以这么划分。 长时间语感积累主要包括对语法的掌握和对完型、阅读的训练。

语法最好主要留给高一高二。很多人说语法不重要,其实不尽然,对语法的掌握可以帮助我们英语学习更加系统化,对我们关于阅读文章的理解也很有帮助,更何况单项阅读就涉及语法,这样的基础丢分在高考中实在太可惜。达到平常积累效果后,高三总复习阶段,通过资料上的系统总结再把重点语法板块过一遍。不过语法掌握大忌太纠结把自己绕晕,有些钻牛角尖的问题可以不必理会。

对于完型和阅读,我们班的要求是每天1篇完型2篇阅读定时训练,定的时间比给的参考时间稍微短一点。至于每周的一次英语连堂课,就要按高考的题量进行1篇完型5篇阅读1篇任务型阅读1篇改错综合练习。高考虽然不会考到原篇目,但做这种练习仍是必要的,我总结了三点:1、积累语感;2、帮助写作;3、锻炼做阅读题的必需能力,比如对细节的记忆和对题型以及出题意图的把握,从而提高速度和正确率。

另外还有一个需要不断练习的题型就是改错。现在改错题不分行划成十排了,难度进一步提升。英语老师说,最难的就是“找第10个错”。长期锻炼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改错常见的错误点,和语文改病句差不多,都是类型明确的。为了提高改错题成绩,我们班每一个同学都做完了至少一本改错专项训练。

至于任务型阅读,这其实是优生可以利用拉开差距的题。这个题型要注意的就是对于提问方式和某些特定答案的记忆,比如“Why”的回答一般要用“Because”,“How”的回答一般要用“By”,问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以及问这篇文章的主旨有没有什么不一样…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细节,比如首字母大写和句末实心号(填空类就不需要)。

考前突击最有用的是作文。当然这也是建立在我们广泛长期积累的基础上的。我们班每

个人都准备有一本厚厚的作文本,里面收集了我们自己的习作、考试作文范文、老师提供的优美词句和自己搜集的哲理美文,有的同学还会总结不同文体的固定格式和模块。英语是下午考试,当天中午我就会把作文本拿出来读,尤其是老师总结的一些写作万能词汇和短语,几乎每篇作文都能用,这对于我们寻求作文灵感和提高作文档次很有帮助。

送给大家我们英语老师的口头禅吧——“书写优美,阅读全对”。

在文综方面我首要看重的绝对是教材知识。可以说没有教材一切都是空谈。所以每次重大考试来临,我都会提前一个月开始轮教材。不过这绝对不是某些人以为的“背多分”,对教材不讲究一个“背”,而主要是一个“理解贯通”,也就是把很多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和串联。

其次再来说试题。现在的文综试题的非选择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即越来越讲究对题目材料的挖掘。我觉得学文科的同学时常还是可以多练习一下二卷的,据我所知大家对文综的练习大多停留在选择题上,问答题嫌弃字太多都放弃了。不过即使不写还是最好自己在脑袋里把基本要点列出来,再对照答案看看自己有哪些地方没想到,把这些没有想到的点单独列出来记一下,这些点往往就是我们当下的缺陷,也是以后答题我们一个出奇制胜的法宝。

另外文综还比较重视总结。政治可以总结时政热点,再用它来对应教材重要知识点和中央观点;把做题过程中遇见的相同材料背景的相关题目的答案进行归纳,形成一个回答这类材料的参考答案;总结政治教材的课标题,框标题,制作一张目录,近几年高考题会用框标题进行限制答题范围,如果不熟悉教材很容易定错位答错内容。而历史则可以总结个简易时间轴,把相对应的政治板块、经济板块、文化板块重要史实简要列出来,总结时代特征;为教材内容比较冗长且零散的相关部分制作一张表格,按照背景、过程、影响的顺序简化教材,特别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和中国近代史那一段。地理可以总结答题套路,像水

文条件、水系条件、洪涝原因等常见题目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回答。除此之外,答题还要注意从材料的文字和图例中挖掘要点。地理答题尤其注意看分分点答题。

文综答题都要注意编号,让答案思路更清晰,也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容易找到得分点。 四川省的文综考试采用的是合堂分卷的形式,两个半小时之内需完成的题量较大,很多同学都会反映出时间太紧张的问题。大家在练习的时候一定不要掉以轻心,模拟考试不仅是为了让我们见识更多的题,更重要的是要让我们在练习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答题次序,让我们能够在有限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完成试卷。有的同学习惯先把选择题全部做完再做非选择题卷,有的同学习惯一科一科地做,哪一种更适合你,全靠一次次试验,没必要在意别人采用哪种次序。确定好答题次序以后再计划一下时间,比如做哪一科大概需要多少时间,若超过了限制最多还可以分配多少时间。最好的状态是无论题难还是题简单用的时间都差不多,那么时间不够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

03.

“一个人如果能够控制自己的激情、欲望和恐惧,那他就胜过国王。”——约翰·米尔顿 接下来我想谈一下自制力的问题。

我认为我最大的优点就在于我自制力较好吧。

初中时父母在成都工作,我在老家上学,只有外公外婆在照顾我的生活。家里的网络24小时长开,我做作业的时候也可以随意看电视,但我没有放任自己成为一个沉迷外物的坏孩子。我愿意自制,这不是局限我的童真和自由,而是引领我向我希望成为的人成长,用心理学上的专有名词来说就是“延迟满足”。

我的高中母校置身于郊外,周遭一片杂草,完全没有用以消遣的娱乐场所,学校采用全寄宿制,老师学生都安安静静呆在学校,在校的时候心就完全收起来。24小时,身边都有老师监督、同学竞争,也会起到让我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作用。

自制在学习上的体现就是提高效率,订立完整细致的计划并自我监督它的实现,坚持不把今天的事推到明天。

自制在生活上的体现就是劳逸结合,在把一节课、一天、一周、一学期的学习任务圆满完成以后,就让自己尽心尽力地玩耍、放松,跟同学唱唱歌、聊聊八卦,上上网、写写小说,即便在高考前夜也不抛弃阅读的习惯,尽量不要失眠,生病的时候不能忍着要及时吃药,身体适宜的时候必须每天参加大课间一千米跑步。

自制在心理上的体现就是乐观、自信,不去想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时时刻刻保持一颗平常心。相信自己永远不是最好的,这样才能有动力完善自己;相信自己永远不是最差的,这样才有底气超越自己。

别看我总是嬉笑着,其实有一段时间我的心态真的很差,大概就是高二末高三初的时候。我变得简直吹毛求疵,极易焦虑,对一点点噪音都介意得不得了,甚至要强迫自己才能听进去课,老师说一句话我需要一个字一个字在脑子里重新播一遍才能理解意思,后来在不小心把这些情况说出来后我也曾当着老师的面哭过……我跟我的数学老师谈过好几次心,还给班主任写过好几封信,才稍微纾解了一些。

我给自己的压力太大,把家长和老师的期望都掂量得太重,一直指望着第一,眼睛只看着最上方,然后我考了第二,比第一名恰好少1分。我总是不能放下过去,那些没能打倒我的经历都还存在着,亟待某一天聚集起来杀死我。小学我成绩不错,可我的小考成绩却不堪入目;初中我成绩不错,可我的中考成绩只能说差强人意,而且我没能直接考上石室中学;

高中我成绩也不错……我不敢设想高考了。

不久后的一天我走在路上,突然想起数学老师说过的他的故事,就噗嗤一下笑出来了。他的前期和我几乎如出一辙,连高考都接连失利两次,但他一样踏踏实实走过来了,我看他现在俨然一位成功人士。他说:“你曾经以为你不能爱上数学,但你做到了。我曾经以为我翻不了身,但我做到了。”我觉得我把一切设想得复杂过头了。我模拟考试都能考得不错,高考不也是一次考试吗?若我仔仔细细地做,即使不能尽善尽美,该我得的分我一样会得到。高中三年我充实了不少,高考也不过就是用我们读过的那么多本书去对付这么几张纸而已。那么最后让我们再把这短短两天时间熬过去便好。高考只是成就人生的其中一个途径。我们都应该有自信,社会重视的不仅是学历,更是学历后面所代表的能力。我们不仅不能觉得自己差,我们还需要说服别人承认我们的能力。只要你行,那么事情就行,人生就行。因此我们绝不能被高考打倒。

我的心理状况终于随着时间慢慢调整过来,我把压力都化作了鼓励和支持,我的抗压能力也渐渐变得强大。考试紧张是很正常的,适度紧张是对考试重视的表现,也有利于调动我们思考的积极性。考前拉肚子、睡不着觉,考中手抖,这些症状我也都有。只要忍耐下来,继续潜心考试,等到注意力完全集中到题目上,就根本没有余力去担心了。

04.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我很喜欢《霸王别姬》这部电影,因此我将“从一而终”作为我的座右铭。我对这个成语的理解是自始至终都追逐一个理想,永不言弃。就像虞姬对霸王一样,我也不计生死地忠

于我的理想。后来语文要求纠正成语用法时我才知道,“从一而终”本来不是用来表达我以为的意思,而是指丈夫死了妻子不再嫁人,指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不过我还是由衷愿意为这个成语赋予美丽的意义。

我听过一个笑话,一个人说他身边有红玫瑰和白玫瑰两个美女,他不知道应该选谁,感觉很苦恼,另一个人就打了个比方:“我小时候一直在纠结长大了上清华还是上北大,后来我发觉我想多了……”可见清华北大真的是中国小朋友心头的最初理想。

我的理想经过一番颠覆,最后仍是在高二时回到了初心——北京大学。王海桐学姐曾经写过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名为“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我在高中入学前夏令营就有幸拜读过。那时的北大离我很遥远很遥远,因为我刚刚遭受一番打击,深信自己是绝对没资本考上北大的。我想象着她亲手抚过那红墙碧瓦,而我只能对着历史课本上那张“京师大学堂”的照片发呆、叹气。直到高二时我的成绩比较稳定下来,我才又开始展望那片梦土心原。

“照现在来说,你考上北大的几率在百分之三四十左右。”一次谈心途中数学老师皱着眉告诉我。我笑说:“够了!”毕竟当我进校的时候我以为那几率会是零。尼采说过:“有一天要点燃闪电火花的人,必须长时期做天上的云。”

我回想我第一次被拖来北湖,只觉得这里冰冷,如同一整块浸透了冷水再风干在烈风中的岩石。业已薄暮,还没有月牙,更显晦暗。父亲说,试着喜欢这里,你才会把最珍贵的三年交付这里。我便随意绕它走,手指擦着墙壁,因石砾突起而略感刺痛。直到那一瞬,当垂直头顶的一盏灯忽然亮起,月白的灯光几乎是以炸裂的方式射入我的眼睛,我本能地避开它低下头,惊觉此时自己的影子竟只有脚下的这一小片。仿佛在这之前所有垂死的黑暗都是为了酝酿这一个明亮的拥抱,它让你发现你的周遭还一片大好,连阴影都是极小的。

的确是因为那盏灯的突然造访,我看清我所向往的远方“比远方更远”。这里只是途经,

却让我休憩丰足,等到力所能及再启程向那众神的归宿。因有灯,远方即便是三岁小孩的涂鸦,也由希望和天真描画为“玻璃晴朗,橘子辉煌”。

所以我向着开了“百分之三四十”的那一片窗户走近了,有一盏灯的光悄悄地透进来。为了别人不笑我乱用成语,我将座右铭换成了《泰坦尼克号》中Jack站在船头叫嚣的那句:“I’m the king of the world!”

而现在,我真的到达了那个曾经只能遥望的地方,我终于看到了那一片窗户之外的世界,正是我曾走过的这条路。原来这是一面镜子,原来有一盏灯一直在我身后。后来,我的头顶可能有无数盏灯,它们把我的阴影发散到四面八方,我所见之处皆是一片光明。可我仍然会怀念我的那一盏灯吧。

别人的相信让我今天可以做更好的自己,我自己的相信让我明天可以做更好的别人——一个脱胎换骨的更好的人,我向往的人。再去迎接灯光最直接的拥抱,撇去一切阴影和污秽,熔化到光源里面去。

如若顺遂哲学上所说的自然规律,你们不相信花开不败,那就让花有荣枯吧,大不了春风吹时再次生发鲜红。只要灯是不灭的,眼睛就明亮,就看得到远方,看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看得到从头颅到脚趾的广袤宇宙空间里,小小的星辰。如我的名字一样,小——又——,虽然微茫,但是反复不止,永无停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j9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