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五人格

更新时间:2024-01-03 21:0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五概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格心理学长期以来概念和构想过多所造成的混乱局面。

西方的“大五”模型是在“词汇学假设”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格结构的描述维度,已经日益在心理学界得到广泛的关注,并出现了明显的“全球化”应用的趋势。

1990年以来大量的跨文化研究都支持“大五”模型,“大五”已经在德国、荷兰、波斯、西班牙、匈牙利、菲律宾等国获得了验证。我国一些学者也参与了这方面的研究。

主要的异议有:FFM(Five Factor Model)这种外部观察不足以理解人格和构建人格模型;FFM支持者对于这个模型究竟是个什么东西莫衷一是;FFM假设人们在填写词表时会激活自我概念,但人们对自我的认识是不准确的;FFM 对于人格过程没有任何贡献,而只是对于这些过程的结果提供了一些标签;FFM所依赖的因素分析技术也是值得怀疑的。

大五”虽然得到普遍的运用,但仍然存在问题:第一,大五人格量表在实践中存在显著的内在相关,当神经质被重新命名为情绪稳定性时,五个基本因素全都存在正相关。第二,五个因素并没有包摄人格的全部,尽管几乎任何人格建构都可以由大五得到反映,但却不能从大五中分离出每一个人格构想,大五虽然充分体现了人格的静态性,但却未能涉及到人格最富魅力的动态性。第三,最根本的缺陷是,大五人格没有一个明确的理论假设,五因素得自于因素分析,是在没有理论前提的情况下,从技术角度得出的,五因素模型到底是什么,仅

仅依靠五因素并不能理解人格。

一些人格心理学家,尤其是中国专家认为,“大五”模型仅仅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在其它文化中的应用取决于该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相似性。特别是从中文人格特质形容词进行的研究彻底推翻了“大五”人格模型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适用性,进一步凸显了对西方理论和概念以及相应的测量工具进行本土化或中国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人格心理学家得出如下结论:西方的“大五”人格结构模型主要反映西方文化的特点,不具“跨文化的一致性”;人格结构模型的跨文化比较策略会影响到比较的结果和结论;“衍生的一致性”策略是跨文化比较的最佳策略,也是本土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中国人的人格结构明显不同于西方的“大五”结构,由七个维度构成。

“大七”因素模型的倡导者在继承“大五”因素研究的基本理论的前提下侧重指出了“大五”因素模型在选词方面的两个缺陷:第一,“大五”的选词不能代表自然语言中人格特质的所有方面。John 等人对特质词的分类研究做过一个历史回顾,他发现像“独立的”、“特异的”、“保守的”等重要的人格特质术语无法归入大五结构的任一维度。Tellegen 等指出“大五”没有象它所声称的那样完全抓住了“自然”语言的人格范围。这是因为“大五”研究大都使用阿尔波特(Allport)等的词表,而且在做因素分析之前就删除了评价性术语,有的还删除了描述暂时状态的(如心境等)术语。第二,做因素分析前的选词标准主观随意性大。正如Lellegen等指出的,“大五”研究者在制定特质

词分类标准,按此标准去掉多余词或选词构成测量词表时,可能出现一系列的决策误差,词表的内容有偏颇,依此构造的人格维度显然也不全面。事实上,严格的分类标准使得很多潜在的人格术语进入不了因素分析的筛选范围。针对于此,Tellegen等率先在理论和方法上进行探索和改进,提出了人格“大七”因素模型。

“大五”创造性地把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应用到人格特质论的研究里面,用词汇来分析人格特质,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在得出“大五”模型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有主观意识的参与,选择出来的词汇不一定就全面和客观,让人们自我描述就存在更大的主观误差。还有“大五”,也可以说是特质论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忽略了环境对个人的影响,只关注个人内在的作用。可是大家都知道,人是生物遗传和社会环境的产物,撇开社会和环境来研究人格必然是不全面的。因此我认为,人格心理学今后研究的方向必然是特质论与情境论的融合。CAPS理论为完善和改进“大五”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大五”的支持者可以试着结合CAPS的研究方法重新审视和修改“大五”理论,使其更具有准确性和信服力。

作为理论取向的研究,McCrae 和 Costa 的五因素模型主要源于对已有心理学理论或问卷中重要概念的概括和分析,与许多经典理论中的核心问题都有关

鉴于大多数研究者对消极情感和人际活动的强调,同时受到 Eysenck 的 PEN 模型的影响,McCrae 和Costa 最初将外向性

(E)和神经质(N)确定为了NEO 体系的两个基本维度。由于 Rogers 对开放性的强调和 Cattell 对实验性和创新性的关注McCrae又明确了经验开放性(O)维度的重要性。上述 3个维度共同构成了 McCrae 和 Costa 的 NEO 体系的最初构架。到 1980 年前后,受到“大五”结构的影响,McCrae 和 Costa 意识到随和性(A)和尽责性(C)的重要性,也将之纳入了 NEO 体系。由此 可以看出,词汇学研究的“大五”结构以及前人理论和问卷共同构成了五因素模型的基础,“大五”结构只是五因素模型诸多理论来源的一种。

五因素模型则以特质概念为基础,是一个综合的人格特质分类系统。根据 McCrae 在五因素模型中对特质来源的假设,特质是内源性的 基本趋向,从本质上说,是遗传决定的,是不受外在环境影响的。作为特质的分类系统,五因素模型具有客观的遗传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是生理结构和生物学过程的产物。因此,五因素模型不仅描述了个体的表现型特征,而且描述了个体的基因型特征,是具有解释意义的因果模型。

双生子研究、比较心理学研究、对五因素模型神经生理机制的研究也为五因素模型的遗传本质和生物学基础提供了大量的直接证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iw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