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1

更新时间:2023-06-06 21:5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学生

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文法学院 行政管理08-1班杨娅 0801070829)

摘要: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

曾几何时,从考上大学那一刻,就业的饭碗就已经拿稳了,即使是农村的孩子也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就业却眉头紧皱。据大学生创业网讯 截至2009年7月1日已有415万大学毕业生落实去向,与去年同期相比就业人数增加44万人;2009年全国大学生就业率达68%,同比基本持平。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611

[1]万人。”与去年相比,就业率上升了,但剩下的将近200万人又何去何从,加上中国数以万计的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依然是一个大大的难题。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即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首先,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13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全国劳动力资源由20世纪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 250万人预计到1996—2010年平均新增1 450万人,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

[2]增长每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人口急剧增加,人人

需要吃饭,就业岗位随之减了又减。其次,中国现在如前些年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般开始普及高等教育,随之高等教育大众化也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但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问题,即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第三,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发达地区存在较好的发展环境,大部分大学生都往那流动,以至竞争激力,而大部分不发达地区却存在职位闲置的现象。

2,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太苛刻或者不够合理,对于一个刚入社会的青年,怎么去哪有几年的工作经验呢。还有大学生对用人单位的用人信息不胜了解,以至大学生盲目投应聘书,盲目上岗,找工作工作了解后才知专业与工作岗位有出入。

3,高校在大学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比如,注重课本知识的教育,而忽视掉做人做事的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而轻视实践的培养。此外,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工作往

大学生

往毕业前才进行,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职业介绍,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调查显示,非常需要职业指导的大学毕业生对本校就业指导机构的了解程度多寡不一,其

[3]中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只有1/3的人,有10%的人根本不知道学校有这样的机构。”这说

明大学职业指导工作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4,另外,大学生自身问题带来的就业难。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追求高收入,高层次的职业是每个寻追工作的大学生的标准,而他们仅仅是是看到工作的表面华丽,却未曾去思考那分工作是否适合我,是否有发展前景。如,“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当代大学生就业状态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在单位的选择上:选择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而选择乡镇企业、大中学校、集体企业的,只有7%,在地区

[4]的选择上,选择大城市的有20.8%,而选择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地区三项仅有5%。”

还有,大部分大学生都会去竞争条件好,环境好的大城市,不愿去僻陋的山区。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5,一个我们大学生很难很难改变的事实是,即户口问题。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然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许多用人单位都挂着“非本市户口免谈”的高标准,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 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符合实际的新就业观。抛弃只在大城市,沿海发达城市工作,抛弃只在国有大企业,国家行政部门等优后待遇工作的念头。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积极参与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自己的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人品,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中国通用技术控股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张东黎指出:“我们最注重一个人的人品和能力,从事外经贸业务,品格是最重要的,这是我们选人用人时一再强调的。同时我们也看重一个人的能力、潜力,看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我们认为,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在今后的业务发展中,所遇到的许多问题是大学里老师没有教过的、书本上没有现成答案的,一

[5]个人善于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 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

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找准商机,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其四,非毕业大学生应从大一开始就作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努力学习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应积极参加学校里的各种社会社团活动,利用自己的课外,假期时间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从中明白自己毕业后会比较喜欢从事的工作。 2,高校及社会的改革。其一,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改革教育教学。专业设置应更加符合社会需要,高校必须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就业形势及各专业人才需求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从而确定自己的办学模式、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大力发展社会需求量大的特色专业。其二,加强毕

大学生

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应通过就业指导课、就业咨询、讲座、座谈等多种形式,加强毕业生求职择业指导,为学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设计,帮助他们转变就业观念,确定合理的择业目标。同时,要广开渠道,主动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广泛联系,充分发挥自身既了解学生,又熟悉用人单位的优势,积极主动地为他们牵线搭桥,为毕业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其三,加强就业心理的辅导。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大,大多源于认识的偏差和对择业实践适应的不良。只有社会、学校和就业指导部门来共同关注并采取相应的辅导对策,实施正确有效的引导,才能排除大学生在择业时出现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顺利的走向工作岗位。通过对大学生择业实践全过程的心理监测与指导,引导大学生学会自我调适的能力,使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从容地面对择业求职。使他们能正确认识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主观能动性,敢于竞争,不怕挫折,成为有良好竞争心理准备的人,自觉地克服和抵制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3.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首先,做好政策引导,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就业。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急需大量的人才,这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之一。另外,政府要积极为毕业生到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工作创造条件:开辟常年性、规范化的渠道,并加强宣传引导工作;为到基层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同时为到基层就业的优秀毕业生落实待遇,增加柔性发展机会。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再者,政府应利用一些调控措施,促进高校与用人单位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合作。,政府应积极做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准备工作,降低大学生创业门槛,营造相对宽松的创业氛围。

总之,机会是创造的,哪有阻碍,哪有问题,哪就有道路需开辟,哪就有解决的办法,相信就业也不是那么的难。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就业咨询网 时间:2009-07-22

[2]胡修池,刘子婷.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3]2004年大学生首选企业调查——社会环境影响下的个人择业观[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4).

[4]王潍海,腾玉成,张宏.大学生择业指南[M].北京:海潮出版社,1989

[5]张东黎.人品和能力最重要[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2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ij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