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的症状及治疗(用)

更新时间:2023-07-19 05:3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麻疹的症状及治疗

俗称“出痧子”,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过去几乎每个人都患过麻疹,每2—3年大流行一次,多见于6个月至5岁的小儿。临床表现有高热、皮疹、眼及呼吸道粘膜发炎,而以颊粘膜出现麻疹粘膜斑为其特征。感染后有持久免疫力。

【症状】

1、潜伏期:约l2天左右,经过被动免疫的患儿可延长到3周以上。

2、前驱期(卡他期):发热38—39℃、流涕、畏光、流泪、咳嗽,并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持续 48~72小时后,口腔近第一大臼齿处的颊粘膜上可见麻疹粘膜斑,如针尖样白点,周围有红晕,有时口唇内侧也可见到。麻疹粘膜斑对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该期患儿的口、鼻分泌物传染性最强。

3、出疹期:在发热第3—4天开始出疹,出疹前热度稍下降,出疹时再上升至39—40℃。皮疹最早见于耳后、颈部,相继在面部、躯干和四肢,自上而下,漫及全身,历时3—5天。皮疹为玫瑰红丘疹,可稀可密,甚至融合成片,疹间可见正常皮肤。出疹期伴高热及全身症状加重,小儿不食、不睁眼(结膜充血,畏光)、干咳、音哑、腹泻等,肺部可闻及散在的粗罗音。

4、恢复期:皮疹按出疹时顺序自上而下消退,同时体温下降,全身情况好转。皮疹消退后留有褐色色素沉着和麦麸样脱屑。

【容易混淆的疾病】

1、风疹:也有发热和皮疹,并且皮疹形状和麻疹相似,但是风疹

的热度大多在38℃左右,热度上升和出疹同时出现,无麻疹粘膜斑,有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轻,皮疹消退后无色素沉着及脱屑。

2、猩红热:也有高热和皮疹。但猩红热的高热和皮疹常先后一天出现,皮疹呈细颗粒状融合成片,疹间无正常皮肤,疹退后可有大片脱屑。此外,猩红热还有特征性的咽峡炎、杨梅舌、帕氏线和口唇周围苍白圈。

3、幼儿急疹:幼儿急疹也有发热和皮疹,它的特征是高热3天后热退时皮疹才出来,疹子2天即消退,无色素沉着。此病多见于l岁以内的幼儿。

【并发症】

1、以肺炎、心力衰竭最多见,常是致死的原因。大多发生在出疹后5天以内,患儿表现为高热、咳嗽加剧、气促、心率增快、肺部闻及细湿罗音、肝肿大及口唇紫绀等。

2、喉炎,表现为发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呼吸困难、紫绀等。

3、脑炎,表现为高热、意识改变、惊厥、昏迷、脑膜刺激征等。病愈后常留有智力减退、癫痫等后遗症。

【就医指南】如果怀疑麻疹,要立即隔离患儿并进行观察,尤其对2岁以下原来健康情况比较差的小儿,例如原来患过佝偻病或营养不良的小儿,更要注意护理。

【治疗】无特异疗法,主要是采取各种对症处理,防止并发症。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病程】典型麻疹经过(无并发症)为10—14天。非典型麻疹有:

①轻型,多见于6—8个月以下婴儿或接受过被动免疫的小儿,特点为病程短,皮疹稀少,全身症状不明显,麻疹粘膜斑不明显。②重型,多见于年龄较大的小儿或原有其他疾病(肺结核、佝偻病)的小儿。全身症状重,皮疹密集而融合成片,或稀少、暗淡,或为出血性皮疹,内脏也有出血现象,如血尿、血便等,疹退后色素沉着特别明显。

【家庭护理】住房应安静清洁,温度保持20℃左右,光线宜稍暗,按时通风。感冒患者及其他病患者均不宜进入患儿居室。口、鼻、眼和皮肤都要保持清洁,可用生理盐水、温开水或2%硼酸(Boric acid)溶液清洗口腔及眼睛。给予富含维生素及其他营养的流质或半流饮食,多给水分。

外出、入学、沐浴的时间:热退一周后,当患者饮食、精神、睡眠、活动量都已恢复时才可外出或入学。至于洗澡,可根据天气及家庭条件来决定,不致使患儿伤风感冒。

【预防】对麻疹病人要隔离至出疹后第6天,并发肺炎的要延长到10天。接触麻疹病人的小儿要隔离观察3周。

主动免疫:8个月以上易感儿童应接受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接种后 12天开始生效,5年后应加强一次。

被动免疫:用于不能接受主动免疫的患有慢性病的易感儿,例如白血病或肺结核患儿。也用于流行期或接触过麻疹而尚未发病的易感儿。采用胎盘球蛋白((Placenta globulin)、成人全血或丙种球蛋白(y—globulin) 肌肉注射,一般在接触后5天内注射则可以制止发病,接触后10天内注射能减轻症状,发病后再注射则无效。

会宁县人民医院院内感染控制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ig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