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诗词之美

更新时间:2023-10-04 02: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序号:103 姓名:邵志强 院(系):10级信管一班

诗词之美

研究诗词的美,首先要追溯到诗词的产生和发展。原始社会的文学和艺术 起源于劳动,诗歌也就从此诞生。然后,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的内容多与音乐有关,它的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对后世诗歌和其他文体的创作有着很深的影响。《诗经》之后,有战国的《楚辞》。《楚辞》打破了《诗经》四言的限制,多用六言。随着发展,有两汉时的“乐府诗”,魏晋时的“三曹”、“七子”、陶渊明,南北朝的谢灵运、谢朓……然后就到了文学空前发达、诗歌空前繁荣的时期——唐代。唐代不仅群星灿烂,而且是近体诗发展、定型的时期。律诗的形成,为诗歌提供了最完美的表达形式。佳作云集,每一篇短短的诗中都蕴藏着诗人丰富的感情和高超的写作技艺。诗之后有了词,词原为配乐文学,兴起于民间,宋代发展普及。词多为长短句,句式灵活,也就更能体现出内心不同的情感。宋词有婉约与豪放两派之分,婉约派作品多为伤春伤别之作,手法含蓄曲折,风格婉约绮丽,格律要求严格。豪放派内容极其丰富,题材广泛,气势恢宏,手法以直抒胸臆为主,风格雄健豪放,格律上不拘泥传统模式的束缚,有所突破。到了元代,诗词的势头已如强弩之末,代之而兴的是元代散曲。之后诗词的发展也就没有出现“盛世”之时了。

了解了诗词的发展,去研究它的美也就不会那么混乱了。研究诗词之美有很多种方法,最常见的就是分类研究。可从语言和境界两大块研究,也可将它分为若干点来研究。

“准确传神之美”概括了写景诗词的妙处:动词、虚词用得恰倒好处,使“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达到了悠扬委曲、活跃情韵的美学效果。“音韵和谐之美”

1

则论述了诗词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格律。有了格律,诗词才有了韵味,有 了鲜明的节奏感,语言才会抑扬顿挫,读起来才朗朗上口。鲜明的节奏感总能和诗的内在感情保持一致,能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言简意丰之美”则从诗词的“深义性”角度来分析诗词之美,情感真切的诗词总能给读者美的享受。

一.音韵和谐之美

对于诗词的写作与美的鉴赏,格律是不可或缺的一张王牌。何谓格律?盖始于杜甫之“晚节渐于诗律细”。律,即法则,规章。格律,就是诗词曲创作应遵循的法则,包括所用字数,句式押韵,平仄,对仗等表达形式和修辞讲究。诗词不谈格律,也就缺少了一种本质的探究,缺少了一种美的探究。

格律有三个基本要素,首先是讲押韵。所谓押韵,是把同一韵部(由同一韵母组成)的字放在诗词曲等韵文的固定位置上,以构成和谐的音乐美。再是调平仄。平仄,即不同的声调,调平仄,也就是对声调的讲究。平声柔和圆润,仄声亢直短促。平仄声搭配得当则能是诗文读起来抑扬顿挫,增强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最后一个要素是:工对仗。对仗,即是对偶这种修辞手法。有了对仗,诗词也就更具魅力与趣味。小举一例“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巧妙遵循了格律的三个基本要素,颇有趣味。

二.准确传神之美

首先来看一首诗: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孤山寺北贾亭西”,在孤山寺的北面贾亭的西面,作者在此处运用了一个角度的变化,巧妙地用寥寥数语就说明了钱塘湖的位置。从孤山上的孤山寺北面往下俯瞰,在贾亭的西边坐落了西湖。“水面初平云角低”, 远远望去,西湖的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岸上的景物齐平,又和天边的云彩连成一片。“春雨如酥,在春天里游览西湖,欲将下雨的天空里铺展了浮云,低低地压在钱塘湖上。风雨前的西湖波澜不惊。白居易用十四字,为我们描绘了如是美景。

从上到下,从远到近,西湖那边是什么呢?“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是初春里的黄莺和燕子。“早莺”,是指春天里生机勃勃的黄莺,“早”莺要“争”暖树。眼前仿佛可以看到黄莺在我们头顶飞翔的样子,它们在树上唱着动听的歌。“争”一字,也看到了春天的宝贵与短暂,更显对春天的热爱。就连燕子也忙着筑起巢来,用一个“啄”字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随着诗人的步伐渐渐往前走,春天百花争艳,因此是“乱花”,眼前的美景让人眩晕、眼花缭乱。这里用“百花”、“群芳”等都不好,唯有“乱”字用得妙,眼前有各种各样的花、各种各样的颜色交错重叠、高低不齐,这样才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因而“迷人眼”。初春的美丽里乱花占了上风,初生的野草也不过刚刚淹没马蹄而已!这是多美的春天!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我最爱西湖东边的美景了,无论游览多少便都看不够,尤其是绿色的杨柳树荫下的白沙堤啊!

3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字方回,又因这首《横塘路》,世人又唤他“贺梅子”。贺铸本门世代为武官,奈何北宋重文轻武,且又因宗脉上的一些问题,他一直不得志。贺铸退居苏州时,因看见了一位女郎,生了倾慕之情,写出了这篇名作。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这里化用了曹植的《洛神赋》。洛神,道是“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由此可见该女子轻盈风致之态。可惜,只能看着这女子消失在眼前。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美好的青春时光和谁度过呢?深闺里,弯弯的如月牙的拱桥还有种满鲜花的美丽庭院,这样美好的地方唯有春能知道在何出。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我一直呆站在那里,直立到天色已晚,暮霭渐生,为此痴情而写出了这断肠难遣的词句。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我这闲愁闲恨,共有多少呢?有如满川的烟草,满城飞扬的柳絮,梅子熟透时的雨滴。你去数数看倒是有多少吧!“闲愁”是一种很抽象的情感,然而贺铸却十分形象准确地把他的闲愁描绘出来了,试问有多少人能写出这样的妙语?贺铸这已巧妙地回答了问题,内里却尚有一层巧妙,词人也在说:“我这愁恨,已经够多了,偏又赶上这春末夏初草长絮飞、愁霖不止的时节,越增我无限的愁怀恨绪啊!”

4

常说古诗词是含蓄的,在这含蓄而优雅的语言里却包含了无限的美感。写景的诗词可以把景物描写得准确传神,灵动活泼;抒情的诗词也可准确地描绘出作者内心的意境于情感,而不是平铺直叙地像现代汉语一样直白,简单明了地说:“我累了,我难过了。我好快乐,我很伤心。”在作品的言辞中并未明确指明什么,我们也可在其中体会到作者的情感,这是在准确中的朦胧,朦胧中的准确,传神中的含蓄,含蓄中的传神。这大概就是我们所说的传神之美吧。

三.言简意丰之美

说到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不得不提及唐诗宋词这两首华丽的插曲。可称得上是点睛之笔,为灿烂的中国文化增光添彩。其中诗词十分有特色的地方就是驾御简单的字词短句描绘出意味深长的情感、现实、意境。为真实地体验诗词的言简意丰的特色,我们一起通过几首诗词来感受一下。

马诗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略读几遍后,我们从标题和内容可以知道李贺写的是马,这匹马并非平常所见的马,从最后一句“犹自带铜声”可以看出马骨十分坚硬,有如铜铁一般。房星,《晋书·天之志》中说是二十八星宿之一,进一步强调“此马非凡马”。解说似乎说到此即止了,但只要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更能准确地理解诗词的内涵。李贺因父亲名晋肃,“晋”与“进”同音,被迫不得参加进士科考试,阻塞了仕进之路。年少失意,感觉自己怀才不遇,于是自喻为这匹不寻常的马,虽然外表瘦骨嶙峋,但却有铜铁般的骨头,以实写虚,写出自己内在的才干与素质,难言可贵。短短的四句话中蕴涵了许多内容,可见言简意丰之美非假,俗语有言:打

5

铁趁热。为了更好地体会诗词的言简意丰之美,我们继续欣赏。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本词大挥笔墨描写赤壁的雄观与周瑜当年的得意,最后回到壮志难酬的自己,哭笑不得,带有自嘲的意味。山之峻则为“穿空”,江之汹则为“千堆雪”,寥寥数笔,赤壁的壮丽景色便尽在眼前。到追索情场战场皆得意的周瑜时,心中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便成为了残酷的现实。

从以上两首诗(词)里,我们都可以领略到诗词言简意丰之美,万千意境尽囊括其中。

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中所蕴涵的人文、人情、风景之美可以陶冶大众的思想文化情操,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当然,诗词之美还有很大的进一步挖掘的空间,这需要广大国学工作者孜孜不倦的努力。相信终有一天,国学定会呈现出更加欣欣向荣的景象。

参考文献:

【1】 于至堂.唐诗鉴赏辞典.北京出版社. 【2】 夏承焘.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6

铁趁热。为了更好地体会诗词的言简意丰之美,我们继续欣赏。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本词大挥笔墨描写赤壁的雄观与周瑜当年的得意,最后回到壮志难酬的自己,哭笑不得,带有自嘲的意味。山之峻则为“穿空”,江之汹则为“千堆雪”,寥寥数笔,赤壁的壮丽景色便尽在眼前。到追索情场战场皆得意的周瑜时,心中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便成为了残酷的现实。

从以上两首诗(词)里,我们都可以领略到诗词言简意丰之美,万千意境尽囊括其中。

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中所蕴涵的人文、人情、风景之美可以陶冶大众的思想文化情操,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当然,诗词之美还有很大的进一步挖掘的空间,这需要广大国学工作者孜孜不倦的努力。相信终有一天,国学定会呈现出更加欣欣向荣的景象。

参考文献:

【1】 于至堂.唐诗鉴赏辞典.北京出版社. 【2】 夏承焘.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ib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