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 快乐学习 整体育人

更新时间:2024-05-18 09: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合作探究 快乐学习 整体育人”

课题实验方案

一、课题提出背景与意义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巨大变化。抢占制高点,靠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关键在于人才。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已成为教育的核心问题。”随着社会发展和变革,二00一年起,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实施要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针对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并认为这是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这四个“学会”的基础是“学会学习”它是上述四个“学会”的前提条件。因此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学会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学校新课程实施和教育创新的重要任务。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基础教育质量不尽人意,突出表现之一是实际学习力低下。从我国目前小学教育的现状来看,由于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手段还比较落后、僵化,学生以应试接受性学习为主,学校教育比较地严重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苍白无力,学生的思维潜力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要以教师创造性地教为主导,以学生探索性地学为主体,以发展为主线。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成为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千方百计地为全体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验以及自主探究,互助合作等有效的参与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从认识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取是一种主动的认知活动 。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它首先需要学习者具有积极自主的心向和积极主动的参与。同时,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 ,还应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多边活动。“自主、合作、探究”

能使较差的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有助于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在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合作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平等、民主、融洽的氛围中学习,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

就我校而言,虽然地处农村,办学条件相对简陋,教学资源较为贫乏,但由于当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的重视和全体教师对教育的执著热爱,学校一直坚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全镇教育水平的迅速提升,我校教研教改的力度逐步加大。先是于2005年春开始实施了名为“合作探究,快乐学习”的课堂教学改革,力求把课堂完整地还给学生。在取得了一定成绩和经验之后,2006年秋为充分发掘学校的整体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着眼教育发展趋势,结合我校的教改工作发展情况,我们积极实施40+其他战略,确立了《合作探究 快乐学习 整体育人》为教研教改课题,深入研究和探索。引导学生积极合作,主动探索,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形成系统有效的实践操作方式和策略。构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和课堂教学模式,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探索新方法和途径。

二、课题的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一) 课题关键词的界定

“合作”主要是指师生、生生间的协商学习。灵活多样,多边多向的合作讨论、协商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达成师生、生生间的情感沟通,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探究”指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研究情境,学生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其主要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虽然学生在多数情况下是在探究别人早已发现的知识和结论,但这无关紧要,因为探究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只有在历经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才会被激活。

“快乐学习”指的是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被所学学科所吸引并产生内在兴趣,在学习行为和态度上自觉主动地刻苦学习,使实际上紧张艰苦的智力劳动,

在学生主观心理体验上不但不紧张艰苦,而且是快乐的。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情趣和愉悦,而主动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乐”在本质上是一种主动学习,刻苦学习,勤奋学习,并取得成功而获得的快乐。

“整体育人”意为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有机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延伸课堂教学,实施教育思想,为学生搭建锻炼自身,展示自我的舞台。在实践中将合作、探究不断深化,继续升华。

(二)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合作学习理论。合作学习它基于\人多智广\这一哲学思想。是本世纪 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 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目前,合作学习已广泛应用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以色列等国家的大、中、小学的各种教学中, 对于改善课堂教学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其实效令人瞩目。世界各国研究一致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及其有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在美国,\合作学习\与\掌握学习\一起被人们誉为当代最受欢迎的两种教学策略,并逐步发展为一个令人瞩目的教学理论研究领域与教学流派。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探究性学习依据的主要理论是认知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提出,知识是不能简单地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每个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意义建构。因此,“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认为,每个人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由个人自己决定的,人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解释现实的。建构主义关注人的原有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基础来建构知识。建构性学习是一种内在认知动机驱动的学习。建构主义对学习的解释:一,学习是主体主动作内部心理建构的过程;二、学习中的理解是运用已有经验和提供信息的结果,学习中的建构既有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又有对原有经验的发行和重组;三、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

存在唯一的标准理解,合作会使理解变丰富和全面,个人的知识方能讨论、分享、扩大或改变。

3、教学模式理论。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中介,它为教学理论走向教学实践打开了通道。构建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需要根据教学模式的规范要求,运用理论演绎法和经验归纳法等思维方法进行具体设计、验证、修正和完善。

4、问题教学理论。

问题教学法是最先是由原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提出的,后经有关专家补充完善,现已成为一种被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可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发展性教学的高级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需要教师系统地设计一些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活动,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将独立探究活动与掌握已确立的科学结论最优化地结合起来。问题教学法以当代思维科学为依据,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始,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问题解决方式可采用对话式、讨论式、合作研究式、自主探究式等。

5、创新教育理论。

国际学术组织罗马俱乐部的创新性学习理论。该组织的研究报告《学无止境——回答未来的挑战》,提出了面向未来的“创新性学习”理论,并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和“维持性学习”相区别,要求教育带领儿童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促使儿童开发自身的无穷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学习能力,以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认为学习既是获得知识又是生活的一种形式。它倡导人的首创精神和积极态度,强调对未来的预期和行动参与,因此预期性和参与性是创新性学习的两个基本观念。所谓预期性,就是着眼于发展和创造未来,并要求对计划和行动作出判断和选择。“参与性”不光是在形式上参与共同作出决策,而且是一种具有合作、对话和情感交流等特点的态度。“参与性”强调相互性作用式的学习,因为对事物的正确理解绝非个人的事,它们必须经过人们的相互交流才能得到证实。

三、实验原则

1、主体性原则。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它强调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能够探究得出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自己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努力创造一种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未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进行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空间,从而真正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还给学生。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合作、探究”都能有所发现或达到一定意义上的创新,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启发性原则。教师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课堂上要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活思维。同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懂得怎样进行学习和思考。

3、情感性原则。情感是认识活动的“催化剂”。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生生合作、创设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努力使学生做到“形入、情入和神入”。

4、独立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探索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5、鼓励自我表现的原则。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见解、自己的做法,倡导标新立异。

四、实验假设与研究目标 1、实验假设

(1)在小学阶段,注重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以问题为主,从学习、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领导意识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这些现代社会所必需的素质。

(3)通过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理解力等综合素质的发展。

2、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具有主动参与意识和积极探索的态度,学会学习。

(2)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多向交流,使学生学会质疑,学会借鉴,学会合作。 (3)通过“合作互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沟通情感交流,获得成功体验。

(4)通过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实施,使学生知识技能和学习态度得到同步发展。特别是创新意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成效。

(5)通过实验形成小学低、中、高年级语文、数学等学科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多种策略和具体操作方式。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成功经验。

(6)通过对课题的实验,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改革意识和科研能力,努力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提高教师合作探究教学法的设计和实施能力,更新教育观念,学会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反思。

(7)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以“合作探究”为价值取向的具有一般意义的课堂教学策略。真正做到:把教材教薄,把基础教牢,把应用能力教实,把课堂教活,把学生负担教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实现课堂教学优质化。

(8)通过实验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网络,夯实教育基础,强化学校的整体育人功能。

五、研究的对象、方法和内容

1、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为本校低、中、高年级全体学生。 2、研究方法主要采用:

(1)文献资料研究法,理论归纳法。(研究准备阶段) (2)以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为主。(探索实验阶段) (3)采用实验法、调查法,点面研究相结合。(验证阶段)

(4)理论概括、整理资料,归纳总结、经验汇编。(评价总结阶段) 3、研究的内容

(1)研究和形成小学合作探究教学的一般操作方式。

根据问题教学法的原理和新课程实施要求,在实践归纳和理性演绎基础上,提出小学合作探究教学法的一般操作步骤为:

根据以上步骤小学合作探究教学法在具体课堂教学实践中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环节:

顺序 主要活动 活动方式 第一步 设计预习提纲 教师自主

第二步 利用预习提纲进行预习 以学生小组合作为主 第三步 确立展示提纲 教师自主 第四步 展 示 以学生为主 第五步 展示提纲达成度检测 以学生小组合作为主 第六步 反 馈 提 升 师生合作 生生合作

根据课堂实践的操作环节,任课教师可结合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特点、学生实际等方面的因素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例如经过探索实验已比较成功的作文教学,在作文指导中首先运用以生生合作为主的“小组合作”形式,相互交流构思方法。教师通过巡视,了解学生合作情况,然后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在课堂集体交流写作情况。在学生的两次合作中,教师适时适度提供帮助,引导学生在合作中认真地、积极主动地接受班级和小组成员的检查、评估、认可。这样,学生的作文活动在两次合作中便超越了个人活动的范畴,成了小组活动和班级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作文活动因需要接受班级和小组成员的监督和帮助,而使作文动

机具有了社会性。在学生作文水平得以提高的同时,其自我确认、自我完善和相互竞争的社会化动机经过两次升华,便得到了良好的激发和培养。这一指导过程可以用图表表示如下:

其它学科依照合作探究教学法的一般操作步骤与合作探究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几个环节,领会把握其精神实质,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创造性构建适合自身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合作探究教学法,可以理解为一堂课的教学模式,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学习单元(包括一个学习环节)的教学方式。因此,在实施中,应根据学习内容、教学要求来设计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通过实践验证和完善上述一般操作方式、步骤及课堂教学模式。

(2)小学低、中、高年级语文、数学等学科中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①合作探究情境创设的要素、类型及策略研究。 ②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过程的指导策略研究。

③合作探究学习的类型和方式研究。包括问题对话、问题研讨、合作交流以及自主探究等。

④合作探究教学活动效果的评价研究。

⑤合作探究教学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归纳。

⑥合作探究教学法在多种不同类型学习内容中的运用。 (3)对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的研究。 (4)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实现教育效益最大化的研究。 六、实验措施

坚持一更新、二注重、三改革 一更新

更新教学观念。组织教师学习创新教育的理论和新《课程标准》。使教师认识到在新形势下,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首先要敢于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挑战,敢于突破旧的教学模式。确立“课堂属于学生”的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做到凡学生自己探索得出的老师决不替代,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老师决不暗示。要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喜悦,点燃起学生心中创新的火花。

二注重

(1)注重情感态度

要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求知,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拥有一个“相融”的空间。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努力使师生间打破命令与服从的机械关系,形成动感的协作民主关系,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乐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使学生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做敢想、敢说、敢创造的具有发展潜能的学生。

(2)注重过程探索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从结果的教学转变为过程的教学,只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才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全面培养学生探索、猜想、分析、归纳、类比、证明、实验等各种能力。

三改革

(1)改革课堂教学

①改革组织形态。改革一成不变的“秧田型”课堂组织形态,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分合。

②改革时间结构。尽量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增加学生自主探索和相互合作交流的时间。加强在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指导,并及时反馈矫正。

③改革教学方法。“接受教育”和“发现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知识,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在教学过程中,着力体现出三个提倡,三个加强,即提倡大胆猜想;提倡质疑问难;提倡先试后导。加强动手操作;加强思维训练;加强合作交流。

(2)改革教学活动

改革活动形式。有校内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有由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的活动和由学生确定主题,选择内容,自己组织开展的活动。做到活动形式多样化,活动时间经常化,活动参与全员化。

改革活动内容。开设校本课程和开展班级特色课外活动。①建立流动式图书室。把学生手中闲散的图书集中起来,在各班建立“图书角”,供学生借阅,并及时更换,流动管理。做到书源不断,资源共享。②建立红领巾广播站。由少先队牵头以广播站形式为学生提供展示锻炼自我,进行知识传播和思想启迪的平台。内容有“每日一歌”、“讲故事”、“美文诵”、“小倡议”、“明星赞”等。③设立“涂鸦壁”。在黑板、墙壁等处规定出一定的平面,让学生自由地书写、绘画,抒发心智,放飞畅想。④实行“每周一星”评比。倡导以鼓励促成长,以赞赏促发展,及时捕捉学生的点滴进步和闪光点,以班级为单位每周一评一展。⑤开展“古诗文诵读”、“古诗文配画”活动。广泛搜集选取适合学生诵读的优美古诗文让学生记录、吟诵、熟记,其中其意境适合用图画描述的让学生自己动手,根据自己的理解配上图画。让学生从精深博大的中华文化中汲取成长的母液。⑥开办校报。开辟“心灵之约”、“蓓蕾绽放”、“校园记事”、“教学讲堂”、“家校对话”等栏目,面向教师、学生、家长,他们既是读者,又是作者、编者。积极拓展教

10

育教育空间,丰富教育资源,壮大教育实力。⑦开办学生“手抄报”。每周每生举办一期,分为“主题型”和“自主型”两种。让学生集记者、编辑等多种角色于一身进行构思、书写、绘画,在实践中锻炼提高。通过以上活动的实施,大力构建课外活动的新平台,着力探索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做到活动内容趣味化、生活化、实用化,学生发展个性化。

(3)改革师生评价

A、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以学生发展为主的评价体系 ①对教师的评价: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及子课题的课堂结构,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创新为主旨”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加大学生自学、探索、讨论合作、质疑、归纳等展现知识过程的权重。对有标新立异、独特见解、教学效果好的教学设计采用加分制。

②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应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评价手段和形式做到多样化。单项评价(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操作、说理、实践活动等)和综合评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交流、创新能力五个方面进行综合)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和家长评价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评价结果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定性描述要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应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定量评价采用等级制。

B、构建激励机制

坚持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对创新能力培养出成绩有贡献的教师,优先推荐各级先进,优先晋升职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爱学习、爱动脑、积极参与各类学科活动并取得进步及各方面有突出表现和特长的学生授予不同内容的荣誉称号。 七、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6年9月)

11

1、申报课题,批准立项。

2、确定实验班级,成立实验组织机构。

3、学习有关实验原理,制定研究实验课题,制定实验方案。 4、培训教师。

5、根据不同的子课题,按子课题的内容分年级归类。 (二)实验阶段(2006年10月--2007年6月) 1、实验教师设计出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地教学。

2、不定期在学生中开展一系列实验活动,并进行课后问卷调查。 3、坚持填写实验记录。

4、教师检查实验效果,写阶段性小结。

5、分阶段摄制活动录像。活动照片分系列装订成册。 (三)小结阶段(2007年7月)

1、教师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论文。 2、评选优秀实验教师。

3、评选优秀课、优秀教案、优秀论文。 八、本课题研究任务在保证措施。

1、时间保证:每周一次专题学习时间,每月一次研究情况分析会和一次讲座,并为课题组成员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

2、组织保证:建立以学校领导为组长、教导处和本课题研究的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组。

3、制度保证:在课题组长统一领导下,有各部门协调制定出本课题管理条例,以保证研究任务的完成。

4、经费保证:加强对本课题研究经费投入,努力提供设施、设备、资料及

12

活动经费等物质条件。

九、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结题时提供可以反映课题研究实际情况和研究成效的报告1份。

2、研究论文:结题时,编印“合作探究教学策略研究”论文集。 3、教案集:编写有关教案汇编。 4、案例汇编:编写案例集。

5、音像资料:反映课题研究内容与研究实验的录像资料以及优质课的录像资料。

十、组织机构

(一)学校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张兰营

成 员:牛明学 邹本泉 刘 永 朱法薇

(二)学科指导小组:牛明学 邹本泉 朱法薇 徐加英 李天花 刘新华 (三)资料汇编、课件制作组:邹本泉 朱法薇 陈 云 徐 霞 (四)后勤保障组:刘 永 徐西海 吴培正

1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i4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