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甘肃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教案)
更新时间:2024-04-16 13: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如何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推进甘肃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契机与策略
区域经济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统筹区域经济,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2009年国务院先后批准了9个区域发展规划。数量几乎是过去4年的总和,出台速度之快前所未有,表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受到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在密集出台区域规划的基础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0年的要求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推动甘肃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就成了我们面对的新课题。
一、甘肃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上看
1、产业转移的机遇。受惠于4万亿投资计划,2009年以来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集体展示出一种追赶的态势。2010年,尽管经济形势向好,但不确定性因素依然比较多,对于中国这样人均收入刚过3000美元的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在追求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以及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中,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所代表的发展最为关键,发展仍是中国最大的问题。因此,当前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就成为大事。特别是为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区域协调,2009年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保持西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以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等。随着一系列政策安排、项目布局落实到位,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水平将再上新台阶,这将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培育新的增长极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此外,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产业转移有加速趋势,东部相关产业、人才、资金等要素纷纷向中西部转移,也将推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总体上看,在政策和市场共同作用下,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经济仍将保持较高增幅,持续向好的趋势不会逆转。甘肃可以利用这一机遇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引进适用技术来加快发展。
2、国家投资重点向西部转移的机遇。2010年年初中国社科院发布《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2》蓝皮书指出,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投资重点开始西移,从而使得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增长重心出现了由沿海向内地移动的趋势。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依然保持领先增长。近年来,中西部、东北地区投资增幅基本保持领先东部的局面,预计2010年这一态
1
势将得以延续。原因在于:一是国家投资重点有利于中西部、东北地区。2010年国家支持投资的重点仍将可能是基础设施以及民生方面,这方面中西部地区较薄弱,发展空间更大。二是政策导向与支持。比如为了改善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国家每年都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仅2009年西部大开发新开工18项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为4689亿元。三是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逐步改善、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增强,为中西部、东北地区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增幅创造了条件。四是投资惯性。2009年-2010年两年内,4万亿投资计划和调整部分行业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等政策效应会在2010年持续显现。2009年1-10月份,全国累计施工项目402204个,同比增加95435个;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75859亿元,同比增长36.6%;新开工项目293412个,同比增加85329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24610亿元,同比增长81.1%。目前施工和新开工项目较多,计划投资额较大,按时完工在建项目仍需要大量投资,未来投资增长惯性较大,而在这方面中西部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对此,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认为,这意味着目前经济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将在2010年得到更多政策支持,资源深加工等产业向西部转移的进程将提速。甘肃可以利用这一机遇争取国家项目和资金的扶持。
3、中西部地区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大。中西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有望略高于东部。2009年1—9月,分区域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呈现东部地区相对低、其他地区相对高的局面,说明家电下乡等促进消费的政策已产生效应,中西部地区消费有走旺趋势。2010年,预计中西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仍有望高于东部,原因:一是收入增幅有所区别,2009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差别不大、中部略低,而农村居民现金收入,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增幅均高于东部地区,从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角度分析,这些地区消费增幅会高一些。二是各区域的城乡构成不同,对消费增长也会产生一定影响。中西部地区农村份额比较大,而近年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增幅逐步在加速,特别是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下,这一趋势有望持续。甘肃可以利用这一机遇开拓农村消费市场,解决甘肃的“三农”问题。
(二)国家对中西部地区政策上的扶持
1、2009年国务院先后批准了9个区域发展规划。(1、珠江三
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3、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4、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5、横琴总体发展规划;6、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7、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8、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9、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在西部大开发之初,国家发改委就提出“以线串点、以点带
2
面”来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因此在68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上规划了一些重点发展地区,这些重点地区就是战略高地。目前有成渝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2009年6月25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发布会,正式发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将把关中—天水经济区打造成为“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
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西部大开发三大重点经济区之一。规划范围包括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部分县(商州、洛南、凤武、柞水)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面积7.98万平方公里。直接辐射区域包括陕西省陕南的汉中、安康,陕北的延安、榆林,甘肃省的平凉、庆阳和陇南地区。
这一地区位于亚欧大陆桥中心,处于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要地,是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好、自然条件优越、人文历史深厚、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2007年,这一地区生产总值占西北地区
的28.6%。
除了“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根据《规划》还将把关中―天水经济区打造成为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规划》提出,到2020年,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经济总量占西北地区比重超过三分之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两番。
关中―天水经济区加快发展无疑对整个西北地区经济有很大促进作用,特别是对甘肃在产业优化调整和布局方面会产生积极影响。
(1)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四大机遇:
――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机遇。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经济区的软硬环境已经得到极大改善,产业投资的集聚效应逐步凸显,为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坚定不移地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必将为经济区跨越式发展带来更多新的机遇。
――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机遇。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扩大内需成为保持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推动力。经济区人口密集、市场广阔、需求旺盛、潜力巨大,有利于吸引海内外投资等各类要素在此集聚和重组。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机遇。东部沿海地区要素成本持续上升,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的需求极为迫切,产业转移动力日趋增强。经济区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要素成本优势明显,具备了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
――加快构建创新型社会机遇。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为经济区加强科技资源整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带来机遇。经济区科教、人才资源富集,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重要领域科技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具有成为创新型发展区域的有利条件。
3
(2)关中天水经济区战略定位:“一个高地和四个基地”
——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优化对外开放格局,创新区域合作机制,拓展对外开放空间,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加快产学研一体化,统筹军民科技互动发展,促进科教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探索新路径。
——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以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为重点,打造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若干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知名品牌。
——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以杨凌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依托,发展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建设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平台。
——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集聚优势,建设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展现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2009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支持西部地区抓住机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提高发展质量,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高各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意见》还指出,充分发挥西部地区在扩大内需中的重要作用。西部地区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发展区域。全面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要把西部大开发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财政转移支付和扩大内需新增投资要继续向西部倾斜,重点投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灾后重建等领域,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3、国务院正式批复了《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国函〔2009〕150号,以下简称《批复》),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批复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实现了循环经济由理论到实践的重大突破。
《批复》指出,甘肃省地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交汇处,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陆路交通枢纽,资源蕴藏丰富,战略地位重要,发展潜力巨大。《批复》强调,《总体规划》实施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积极培育循环经济产业链、骨干企业、示范园区和基地建设,加大循环经济支撑技术的研发推广力度,努力把甘肃省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甘肃省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总体规划》(共七部分: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工作基
础;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重点项
4
目和支撑技术;资源支撑与环境影响分析;保障措施。)核心是转变发展方式,
调整经济结构,解决资源、环境的矛盾,实现绿色发展、高效发展、跨越发展,《总体规划》实施期为2009—2015年。
到2015年,甘肃省将建成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示范区。在兰州、白银建设以石油化工、冶金有色为主的“兰白”循环经济基地;在平凉、庆阳建设以煤电化工、石油化工为主的“平庆”循环经济基地;在金昌建设以有色金属新材料为主的金昌循环经济基地;在酒泉、嘉峪关建设以清洁能源和冶金新材料为主的“嘉酒”循环经济基地;在天水建设以加工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天水装备制造循环经济基地;在张掖、武威、定西建设以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张武定”循环经济基地;在甘南、临夏、陇南建设以林业、草业和中药材等生态经济为主的“甘临陇”循环经济基地。
为实现上述目标,《总体规划》围绕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业和循环型社会建设,提出了着力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探索循环型农业模式,推进循环型社会建设,实施重点项目和研发推广支撑技术,努力闯出一条资源型省份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三)从甘肃资源优势
甘肃以古甘州、肃州而得名,位于祖国中心。全省设五个省辖市,七个地区以及甘南、临夏、两个民族自治州。民族有汉、回、藏、东乡、裕固、保安、蒙古、哈萨克、土、撒拉、满等民族,人口近2634万人。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地形大致可分为陇南山地、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河西走廊以北地带、祁连山地六大区域。主要山脉大多分布在省境边缘,大多数河流都以这些山脉形成各自分流的源头。矿藏主要有石油、煤、铁、铬、铜、钨、磷、石膏、池盐、芒硝等。
一是土地资源丰富,开发和利用的潜力巨大。现有耕地面积5232.41万亩,人均耕地2.08亩,居全国第6位( 按详查数耕地7484万亩,人均耕地3.01亩),全省尚有近2800 万亩土地可供开发复垦利用,其中能开发复垦为耕地的就有656万亩之多。多种类型的土地资源与独特的气候、生物资源相结合,形成了发展甘肃农业的巨大潜在优势,同时也为未来甘肃乃至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是矿产资源富集。甘肃矿产资源潜力巨大,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73种(含亚矿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数的74%。全省查明资源储量矿种数有99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36种、非金属矿产54种、水气矿产2种。列入《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固体矿产91种、矿区829处、矿产地1084处(含共伴生矿产)。在已查明的矿产中,我省资源储量名列全国第1的矿产
5
有10种,居前5名的有34种,居前10名的有60种。具有发展工矿业的良好条件。
三是其他资源也比较丰富。
森林资源多集中在山区,主要有陇南白龙江林区的青冈、桦木、云杉、冷杉等用材林树种,木材蓄积量近l.5亿立方米,可以发展家具、装饰产业。
全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到1724万千瓦,居全国第10位,现只开发了14%,可以大力开发水电资源。
已探明的煤炭保有储量86.9亿吨,可以发展能源化工产业。 风能资源丰富。甘肃是全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理论储量为1.32亿千瓦,目前可开发利用总量为1950万千瓦,占全国风能资源的7.7%。借助这一优势,甘肃大力发展风能产业,累计风能发电已超过1亿千瓦时。目前,玉门和安西县境内总装机容量为200万千瓦的两座风电场建成,“河西走廊风能产业带”即将形成。
四是甘肃具有“后发”优势。一方面, 沿海发达省份和其他省份的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为我省提供了宝贵经验;另一方面,为我省在新的技术起点上,直接引进国内外成熟先进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利用现代知识推动和改造传统产业形成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相互促进,为多层次发展的格局提供了“捷径”。
五是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甘肃地处我国黄河上游地区,是我国内地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结合部,也是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连结带,具有着承东启西、北拓南展的区位优势,可以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
(四)从我省已出台的区域发展战略上看——科学的发展战略是甘肃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
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区域发展战略,就有什么样的发展。
战略是指对重大的、带全局性的、规律性的或决定全局的问题的筹划和决策。
经济发展战略是指从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分析构成经济发展全局的各个局部、部分、因素之间的关系,找出影响并决定经济全局的局部和因素,而相应作出的筹划和决策。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对一定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有关全局性、长远性、关键性的问题所作的筹划和决策。更具体地说,是指在较长时期内,根据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估量,考虑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方面关系,对区域经济的指导思想、所要达到的目标、所应解决的重点和所需经历的阶段以及必须采取的对策的总筹划和总决策。
6
二十一世纪初,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为甘肃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为了抓住机遇,甘肃提出了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实施“带、推、拓、兴” 四位一体的复合追赶战略。实施这一战略,不仅要在经济发展的速度上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而且要在经济结构上有一个质的飞跃,通过质量效益型的增长,加速实现经济总量扩张。
“带”:开放带动战略,就是以开放促开发、促发展、促提高。
通过开放,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围绕丰富的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旅游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采取多形式、多途径的合作方式,吸引外资、内资,上大项目,搞大开发。通过开放,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里,寻求发展机遇,拓宽发展领域,优化发展条件。通过开放,加快省内企业集团与国外厂商各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走国际化、市场化发展路子,形成一批能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的企业和产品。
“推”:“开发推动”战略,就是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把大力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以项目带开发,以科技促开发,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合理进行资源开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和扩张新兴产业,以体制转换驱动、基础设施拉动、旅游带动来促进甘肃经济跳跃式发展。
“拓”:“优势拓展”战略,就是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根据优势动态变化的规律和市场需求变化的趋势,一方面要发挥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的优势,促进工农、城乡、地企、各种所有制互联、互补、互促、互动,推动经济总量快速扩张和效益显著提高;另一方面,要加强优势资源开发,延长产业链条,拓展开发的广度和深度,实现资源初级加工向资源深度加工、单一加工向复合加工方向转换,在选择发挥传统优势的同时,培育和发展新的优势。
“兴”:“科教兴省”战略,就是要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建立技术创新机制、加快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切实把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转移到以人为本的轨道上来;同时,以高新技术加速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再塑我省支柱产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
面对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在2009年10月19日召开的省市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暨甘肃省委十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上,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郑重地提出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和“五个大幅度提升”的奋斗目标。
1、中心:兰州-白银都市经济圈。
中心带动——就是发挥“兰州-白银都市经济圈”对全省经济
7
的带动作用。
作为省会城市,兰州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是,“十五”期间,兰州经济发展曾经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较长的一段时期,未能正常发挥其经济中心带动作用。
城市空间是兰州发展的最大屏障,“两山夹一河”的地形特点从客观上限制了兰州市的更进一步发展。兰州近郊四区160平方公里规划区内,可供开发建设的存量土地明显不足,老城区基本已无发展空间。可见,兰州要发展,就得向外扩张,就得把其周边潜在的和现实的生产要素整合起来。
中心带动的战略意图就是要率先启动兰州,推进兰白经济圈建设,以此带动、辐射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兰州-白银都市经济圈战略,为兰州拓展空间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空间拓展上,白银和兰州周边地区的加入,丰富了兰州市在经济概念上的内涵。也就是说,在这个经济都市圈里,惯有的行政区域划分将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经济概念上的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等。为此,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将兰州周边城镇纳入兰州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和城市基础设施,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不断拓展兰州市区发展空间,逐步实现兰州、白银及周边城镇经济的相互融合。在综合配套、土地开发、项目、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优惠,在金融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并且,进一步做大做强石化、有色冶金、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产业,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把兰州建设成西北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我国西部重要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2、两翼:陇东能源化工基地,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面对能源开发的广阔前景,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两翼齐飞”的方略,旨在打造陇东能源化工和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两大新基地。两翼齐飞,是区域发展战略的双引擎。
西翼:甘肃省西翼,是全国风能、太阳能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之一。瓜州县被誉为“世界风库”,玉门也被人们称为“世界风口”。太阳总辐射量和日照时数为全省最高值,是世界上高效利用风能、太阳能的最佳位置。风能资源总储量1.5亿千瓦、可开发量4000万千瓦以上,占全国可开发量的七分之一,在一万平方公里的可发电区域内,无土地拆迁、无灾害气候、无破坏性风速。
东翼:地处陇东黄土高原上的平凉和庆阳地区,曾经以“陇东粮仓”名闻天下。庆阳市是我省目前最大的原油生产基地,具备建设千万吨级大油田、亿吨级大煤田和千万千瓦级装机容量煤电基地的资源条件。而平凉市则是我省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煤炭预测储量约65亿吨,探明储量达36亿吨。
根据规划,庆阳市到“十三五”末,将建成千万吨级原油生
8
产、千万吨级石化炼油、亿吨级大型煤炭生产、千万千瓦级装机煤电、千万吨级煤化工生产和10亿立方米天然气、煤层气生产六大基地,成为国家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西电东送基地。平凉则将充分发挥目前已经形成的2400万吨煤炭产能、420万千瓦火电装机容量和60万吨煤制甲醇等煤电化产业基础,对原煤生产、火力发电、煤化工、石油化工产业进行捆绑式开发,实现一体化发展。
平凉、庆阳煤田煤层气储量丰富,占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煤层气总资源量的三成以上。随着我国与中亚各国能源资源合作的不断加强,途经甘肃省输送的原油、天然气量逐年增加,巩固甘肃省作为全国重要石化基地的地位,既是现实的选择,也是两翼未来发展的需求。
(三)组团发展、整体推进
组团:各市州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实现优势互补。 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组团发展”战略,就是要激活每一个市州的经济细胞,支持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特色经济。
整体: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治理与保护、扶贫攻坚、人力资源开发和循环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同步、整体推进。
实体经济不是独立王国,它的存在和发展需要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做支撑。鉴于此,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治
理、扶贫攻坚、人力资源开发和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图谋新的突破,实现整体推进战略意图。
如果说“中心带动”找准了我省加快发展的龙头,“两翼齐飞”确定了新的增长极,那么,“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又让各地捕捉到符合自己发展的机遇。
五个大幅度提升:大幅度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大幅度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大幅度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大幅度提升城乡群众生活质量。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们更加有效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关键一年。为此,要打造以兰州、白银为中心,陇东和河西为两翼的三大区域增长极,形成拉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作为指导来年我省经济工作大局的风向标。
面对区域发展新机遇,定西提出要充分发挥毗邻兰州、交通便捷的优势,主动融入兰州“1小时经济圈”,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做大、做精、做强马铃薯、中药材、畜草产业,在服务省会城市中加快自身发展。昔日的洋芋蛋,正成为定西人增收致富的“金蛋蛋”。
天水、陇南和嘉峪关等地,瞄准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联合开发旅游线路,加强文化交流合作,加速区域间的有机融合。
张掖、武威等地,积极发展制种产业和葡萄等特色农副产品,昔日的商品粮基地渐渐褪去本色,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实现华丽转身。
二、推动甘肃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9
(一)率先启动“兰白都市经济圈”
根据省上《关于加快推进兰州白银和酒泉嘉峪关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工作意见》的要求,兰州市已经成立了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并委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牵头,开展“兰白都市经济圈”的规划编制工作。
1、兰州
(1)目标:七大方面率先实现突破:
A、积极与白银市对接,率先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物流和旅游开发的一体化;
B、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兰州、白银及周边城镇相互融合促进发展;
C、确立了推进区域发展的着力点:实施重点区域对接,以建设“兰北新区”为重点,突出秦王川盆地、榆中盆地、黄河北部山区移山造地和皋兰县等区域的开发建设,扩大城市发展空间,使这些区域成为“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的主阵地,不断拉近兰州与周边区域的空间距离。
D、产业互补融合发展的思路,不断做大做强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型材料、高新技术、生物制药等主导产业,加强与白银市的产业分工与协作,延伸产业链条;
E、现代服务业发展,围绕国家铁路枢纽建设,发挥兰州区位和交通优势,与白银等地区一起全力打造西部区域性现代化物流中心;
F、规划和建设城市交通网,集中力量抓好南山大道、南绕城高速、城市轨道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通讯等城市基础设施方面先行一步,推动两市沟通和合作;
G、区域协调发展,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与白银市一道优化投资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共同打造支撑经济持续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2)兰州提出“兰白都市经济圈”合作发展的具体措施; 按照“三不变、五突破”(即在行政区划、管理体制、利益格局不变的前提下,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规划、文化旅游合作、物流发展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率先实现突破)的思路,与白银市积极开展务实互惠合作;
A、力争2010年开建轻轨
两山夹一河的狭长地形,已成为兰州城市交通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经过专家多次调研认为,兰州适宜发展城市轻轨,去年已开始规划轻轨建设,前期调研已经结束,初步设计方案已拿出,并报给国家发改委论证。
建设兰州城市轻轨初步计划分三期进行。第一期,建设东岗镇—兰州火车西站段,运距20多公里;第二期,建设盘旋路—安
10
宁段,向东延伸至榆中和平镇,向西延伸至西固河口镇;第三期,围绕一小时经济圈建设城际轨道交通,连接兰州至夏官营、中川、秦王川、白银、定西、临洮等地。建设城市轻轨需要大量融资,计划通过以下途径解决:使用国债、用土地资源置换、吸纳社会资金,实现共建共用。如无大的外来因素影响,兰州将力争2010年开建城市轻轨。
B、着力拓展城市空间
城关区2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承载了100多万人口,此密度在国内大城市中也是少见的,从城市承载能力和开发建设的远景来讲,必须走出河谷谋发展,跳出老城建新区。
2009年国务院调研组在兰调研时,兰州市提出了设立“兰北新区”的初步设想,当前的重点是结合“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以秦王川盆地、榆中盆地和黄河北部山区移山造地为三大主要区域,向东、西、北三个方向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秦王川盆地将以农业综合开发、空港产业基地建设和城镇规划建设为重点,力争在“十二五”内或更长一些时间,努力形成兰州的第一个卫星城市;
榆中盆地将突出抓好和平、定远、夏官营地区的开发建设,加快与中心城区的对接融合,努力形成与主城区相配套的教育、科研、商务、产业等综合性新城区;
黄河北部山区移山造地将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由政府掌控城市资源、城市规划和城市一级土地市场,通过政府融资建设和市场化、社会化方式,加快实施青白石、什川片和沙井驿、中川片移山造地项目,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的新型产业园区。
C、政策向三个方面倾斜
兰州是省上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三个试点城市之一,但114万农民,农业产值只占总产值的4%的现实,形成了城乡之间很大的差异。兰州市已制定好城乡一体化方案,力争在三到五年内缩小城乡差异,实现农村跨越式发展。在建设“兰白都市经济圈”的进程中,市政府将特别注意向三大方面倾斜:尽最大力量,向农村倾斜;尽最大力量,向社会事业和民生倾斜;尽最大力量,向优化生态环境倾斜。
2、白银
白银明确今后将大力发展“通道经济”,强化“高速公路经济带”和“黄河经济带”的带动、辐射功能,通过优势区域的形态开发和功能开发,实现产业聚集,整体推进全市发展的新格局,把白银建设成为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枯竭转型的示范城市。
省政协副主席、兰州市市长张津梁和白银市委书记袁占亭双双亮相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兰白两市负责人表示,在制定“十二五”
11
规划中,“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有望作为重点目标任务进行部署,力争到“十二五”末期或更长时间,使“兰白都市经济圈”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全省的一半以上。这就意味着“兰白都市经济圈”正式启动,届时“中心带动”的作用将明显增强。
(1)白银?目标:打造“兰白圈”新型制造业基地
支持兰州率先发展,建设兰州—白银都市经济圈,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是省委提出的区域发展战略的方向,虽然建设‘兰白都市经济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白银已处于发展战略的中心,在加快发展的战略选择上,首先要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去融入中心。
要优化“兰白都市经济圈”内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和产业结构布局,在基础设施布局上,要以交通建设为重点,对兰州、白银的公路、铁路、航空和黄河水运通盘考虑、总体规划、同步实施。特别要加强通县、通乡公路建设,逐步实现通县公路高速化,通乡公路快速化。在公共服务布局上,要以城市交通、通信和供电、供热等为重点,优化兰州、白银的资源配置,按照同城化目标设计和实施。在社会事业布局上,要以科技、教育、卫生和人居环境建设为重点,发挥共有的优势,按照同城化的理念,强化科技功能、教育功能、卫生功能和人居环境功能,进而提升“兰白都市经济圈”的软实力。
把兰州建设成为西北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就是兰州、白银产业分工的基本指向。白银应该成为“兰白都市经济圈”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型加工制造业基地,要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制造等新兴产业,大力提升产业规模和产业层次,要坚持错位发展,正视产业基础和优劣差异,避免形成同质化竞争和新的产能过剩。
(2)发展思路:兰白两市捆绑发展优势明显
从历史渊源、区位优势、经济集聚度和资源互补性等各方面来看,白银与兰州两市合作发展具有充分的现实条件。
首先是有比较雄厚的发展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兰白地区一直是全国生产力布局的重点区域,兰白地区是全省工业基础最雄厚、科技人才最集中、经济增长较迅速的区域,黄河沿岸是全省农业生产力水平最高的地区;
其次是有基础设施的共建条件,白银距离兰州69公里,属“一小时经济圈”,在城市交通、黄河航运、信息通讯等方面,完全具备加快融合的基本条件;
三是有十分紧密的市场联系,白银市的经济联系方向主要是兰州市,绝大部分人流、物流、资金流面向兰州,城际快客运输十分繁忙,人员流动非常频繁,兰州企业和投资商在兰州之外的投资首选区域是白银;
12
四是有非常明显的经济互补,兰州已具备西北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雏形,在交通、物流、信息、科研等方面比较具有优势,但城市空间扩展受到地理条件的严重制约,然而白银具有能源充裕、建设用地广阔、农畜产品丰富等明显优势,如果把两市的优势结合起来,长期困扰两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就可以得到有效化解。
(3)措施:三大行动融入“兰白经济圈” A、 全力创造融入“中心”条件
根据“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的新要求,白银市将结合包兰二线经过白银区水川镇和榆中县青城镇的实际,重新调整城市规划布局,面向兰州、贴近黄河,向南推进、向东延伸,扩大城市规划范围,强化高速公路和黄河沿岸区域的人口聚集、产业聚集,大力发展“通道经济”和“黄河经济”,为加快白银“融入中心”提供空间条件;进一步强化新兴产业发展,抓住国家相关产业振兴规划的有利时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旅游文化产业、商贸流通和物流产业,培育形成新的主导产业和新的增长点,以“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为契机,加强生态建设,为承载“兰白都市经济圈”的人口聚集创造条件,重点做好“建、管、看”和“吃、住、行”的文章,努力把白银打造成“兰白都市经济圈”中集休闲、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基地。
B、着力解决空气、饮水问题
城市大气污染是兰州、白银遇到的共同问题,也是摆在政府面前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为了让市民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白银市近年加快实施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推进银光公司硫酸雾治理,完成燃煤电厂脱硫工程,逐步淘汰市区燃煤小锅炉,天然气已通往各县区,白银市空气环境质量已得到明显好转,今后,应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在加快实施城乡安全饮水工程方面,开建了引大入银城市生活水源工程,2010年白银市民就能喝到来自祁连山的纯净雪水了。
C、尽快上马白兰城际轻轨
兰州是一个“321”的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占50%,第二产业占45%左右,第一产业不到4%,服务业和物流业占很大比重。而白银是一个工业化城市,白银是一个“231”的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占55%,第三产业占34%,第一产业占11%。两个城市的合作不会矛盾,只会取长补短。白银土地广阔,工业基础好,缺雨不缺水,发展工业的条件特别好。尤其是和兰州的距离比较近,具备了同城化发展的良好条件。两个城市可以错位发展,优化布局,以同城化来整体规划,协调两个城市的共同发展。
打造兰州白银“一小时都市经济圈”,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兴建城际轨道交通,以此带动白银的融入和两市的融合。另外,白银
13
地区的中高档消费都在兰州市,尽快解决两市间交通问题非常现实和紧迫。若城际轻轨建成,白银至兰州仅需20分钟,对促进两市发展、招商引资都有很大利处。
(二)打造陇东能源化工基地
国家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为庆阳和平凉加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石油、煤炭资源,联手打造陇东能源化工基地,真正使陇东成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1、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陇东地区以庆阳、平凉、天水为主,辐射陇南,整体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到2015年煤炭产能总体达到1亿吨以上。庆阳市地处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油气资源总量近40亿吨,煤炭资源预测储量2360亿吨。在此基础上,庆阳市确定了“煤、电、化、材”的一体化开发思路,引进大型国企,开发建设大规模、现代化矿井,配套实施水、电、路、化、材综合开发项目。目前,环县刘园子90万吨煤矿已累计完成投资3亿元,2010年即可形成生产能力。
据介绍,为了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石油、煤炭资源,庆阳市先后编制完成了煤炭产业开发规划纲要、庆阳市能源化工基地布局调整规划、庆阳市能源化工产业规划和鄂尔多斯盆地(甘肃省庆阳市)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以及石油、煤炭、电力、煤化工、煤层气、水资源利用、交通建设、电网建设、环境保护等8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了重点矿区总体规划和资源综合利用方案、水资源调查评价、环境影响初步评价等编制工作。
庆阳规划到“十一五”末,境内原油产量和加工量力争达到“双500”万吨,原煤生产能力达到2000万吨以上。“十二五”末,原油产量和加工量达到“双1000”万吨,原煤生产能力达到6000万吨以上,原煤年转化能力达到3000万吨以上,煤电装机达到1220万千瓦。“十三五”末,原煤产能达到1亿吨以上,煤电装机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原煤年转化能力达到5000万吨以上,建成千万吨原油生产、千万吨石化炼油、亿吨级大型煤炭生产、千万千瓦装机煤电、千万吨煤化工生产和10亿立方米天然气、煤层气六大基地,成为国家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西电东送基地。
近年新开发的庆阳西峰油田,以其1.08亿吨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03亿吨的控制石油地质储量,已成为国内近10年来发现的陆上大型油田之一。
庆阳正在与平凉市积极谋划,在长庆桥-泾川共同建设一个200平方公里左右的煤电化循环经济区,争取建成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使其成为陇东能源化工基地的支撑点和强大引擎。
2、平凉:突出优势 支撑“两翼齐飞”
14
平凉市也具备煤炭、石油、石灰石等资源富集的优势,目前已形成2400万吨煤、420万千瓦火电装机容量和60万吨煤制甲醇等煤电化产业的基础优势,充分发挥交通便捷、生态良好、水资源支撑能力强的环境优势,加快构建以陇东能源化工基地为统领的泾河川、汭河川经济带和灵台项目区“两带一区”工业化发展格局。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平凉市将重点建设一批大中型矿井,对原有矿井实施技改扩建,新增煤炭产能2500万吨;积极实施华能平凉发电公司二期、中水电崇信发电公司一期,并在2010年新上另外3个火电项目,新增火电装机容量600万千瓦;积极推进800万吨石油炼化项目前期工作,着力培育能源化工产业集群。
平凉市应坚持做强华亭矿区,做大崇信矿区,加快灵台、泾川、崆峒区煤炭、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和转化增值,做大做强原煤生产、火力发电、煤化工、石油化工产业,实现捆绑式开发、一体化发展。到“十二五”末,煤炭产能达到5000万吨,火电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煤化工和石油化工产成品能力达到1000万吨,煤炭就地转化率由目前的60%提高到80%以上,把平凉建成陇东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区和带动区,真正成为“两翼齐飞”的重要支撑。
在实施“两翼齐飞”具体工作中,除了要抓好规划与加快推进火电组团式扩能、煤制烯烃、焦煤开发、400万吨水泥扩能以及天平高速、平定铁路、平庆铁路、平凉机场前期工作等一大批项目落地,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更要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强水资源支撑发展的能力,不断完善各类园区功能,为促进能源化工为主的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及早实现战略目标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建设河西新能源基地
1、酒泉。作为风能、太阳能资源富集区,将把打造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作为酒泉未来30-50年发展的突破口,以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工程开工为契机,建设河西风电走廊、打造“陆上三峡”。以风电作为引擎,以风电促网架建设、以风电促调峰电源、以风电促装备制造,走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以
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的路子。
(1)目标:2020年风电装机要占全国20% 按照酒泉市新能源发展规划,到2020年酒泉的风电装机达到2000万千瓦,占全国风电装机1亿千瓦的20%。前面提到,酒泉境内风能资源储备得天独厚,风能资源总储量1.5亿千瓦、可开
15
发量4000万千瓦以上,占全国可开发量的1/7。太阳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年平均日照时数在3000小时以上;地形和区位优势明显,与省区风能资源储备丰富地区运输半径均在600公里左右,有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的独特区位优势。未来,酒泉应规避重复建设和非理性发展,确保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到2020年酒泉的风电装机达到2000万千瓦,将提高酒泉GDP10%左右。
(2)行动:力推新能源产业群发展
按照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要求,已建立了以国内知名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相关专业院士和专家领衔的技术咨询委员会,对涉及新能源产业群的每个产业发展进行论证指导,逐一做出规划,确保新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发挥已成立的新能源基地建设及其相关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作用,确保新能源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梯次推进。
同时,为解决好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风电场建设、电力输送等问题,应建立健全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工作协调督查制度,督促检查重点任务的落实情况,实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定期通报制度,及时掌握项目建设进度情况,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加大人员培养力度,积极探索校企联办和委托培养的培训模式,推荐高校毕业生和本地职高毕业生到风电及配套企业就业,为新能源基地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2、嘉市:
早在2009年上半年,嘉峪关市已经把城市定位为“新能源(光伏)基地”,并编制《嘉峪关市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规划》和《嘉峪关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从两方面着手开始建设。一方面,发挥太阳能资源富集优势,努力打造河西光伏发电新能源基地。另一方面,发挥工业基础雄厚优势,努力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1)发展光伏发电带动旅游
同属河西地区的嘉峪关市,其太阳能源丰富,嘉峪关境内全年太阳总辐射量稳定在5800兆焦/㎡至6400兆焦/㎡范围内,多年平均太阳能辐射量为6129.96兆焦/㎡;全年日照总时数在3033至3316小时之间,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061.22小时,是世界上高效利用太阳能资源的最佳位置之一。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本市新能源发展的重点,远期规划总装机容量500兆瓦,争取在3至5年内建成世界最大的光伏发电示范基地,2010年先期建成华电1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项目。作为西翼城市之一,应从以下方面发挥支撑作用。
嘉峪关光伏发电项目区距离城市较近,在交通、并网接入、设施维护和职工生活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又邻近兰新铁路、连
16
接高速公路和将要开工建设的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等交通干线,使得项目区能够显现出独特的旅游观光效果,更加具有其它地区无法比拟的示范效应。
(2)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为加快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嘉峪关市已委托兰州理工大学编制了《嘉峪关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加大对风电、光电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的规划指导。目前,嘉峪关市风电设备制造起步发展较快,西部重工已建设成为嘉酒地区规模最大的风电塔架制造企业,形成了年产塔架400套和年产轮毂、定子主轴、转子主轴、转子支架等风力发电机成套总装备件500套的机械加工能力,并且该企业成套总装部件加工能力填补了甘肃省的空白。龙泰公司风电设备制造项目已建成投入试生产,设计年加工能力为钢结构彩板2万吨、风电塔筒1万吨。海特公司年产300基风电塔筒和3000套补偿器生产项目已于2009年6月开工。
酒泉市和嘉峪关市共同表示,坚持把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作为未来两地经济增长的载体,促进整个甘肃的区域性发展。
四、嘉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般概念是指:按照自然地域经济内在联系、商品流向、民族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发展需要形成的经济联合体。同时,它是建立在区域分工与协作基础上,通过生产要素的区域流动,推动区域经济整体协调发展的过程。区域经济一体化与整个社会进步系统一样,具有两大基本动力:一是创新动力。创新是推动包括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内的当代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二是互补动力。“互补”就是指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互相补充和互相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本质就是一种“互补”现象。“互补”作用与自然环境的作用成反比,与物质系统的发展程度成正比。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嘉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必然趋势,一体化发展可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和重复建设,可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的目标。如何实现嘉酒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呢?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嘉酒经济一体化的现实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嘉酒经济的一体化发首先在领导层要形成统一的认识,酒泉和嘉峪关是距离最近的兄弟城市,走经济一体化发展道路,必然会对嘉酒两市长远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嘉峪关市委书记马光明表示,嘉酒经济一体化不仅能在全省形成更加强劲的经济增长区域,更能让嘉酒两地的群众享受到发展成果。酒泉市新任市委书记李建华来访酒钢时表示,嘉峪关—酒泉地区发展面临着新机遇,4个投资上千亿元的项目
17
可助该区域经济再次腾飞,同时也使嘉酒经济一体化发展方向更趋明显。这表明,嘉酒经济一体化发展在领导层已达成共识。
嘉酒地区由于其资源构成、地域位置和历史发展的特殊性,成为西部大开发中甘肃经济发展的热点关注地区。酒泉和嘉峪关市地域相连,更重要的是,嘉酒两市区位优势明显,资源条件配置优越,经济互补性强,交通枢纽地位已经初步形成,综合经济实力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高,1小时经济圈初具规模,到“十一五”末,预计两市的经济总量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将提高到15%左右,成为兰州以西、乌鲁木齐以东数千里通道上最大的区域经济中心。如果嘉酒经济一体化实施得好,推动得力度大,必将为全省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借鉴西咸经济一体化的经验
西咸经济一体化是酒嘉一体化的“一面镜子” 西安和咸阳之间相距20多公里,但由于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的制约,产业雷同、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现象比较严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实现优势互补,西咸两市于2002年底签订了一体化协议,决定按照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市场同体、产业同布、科教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治的基本思路,实现城市一体化、经济一体化、交通一体化和环保一体化。
近7年的时间检验已经说明,西咸经济一体化是成功的。两市在城市规划、交通、信息网络、市场体系、产业结构调整、科教、旅游以及环境治理等8个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在城市规划中做到功能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并互换了50多个重点招商、扩股重组和技改项目,联合举办旅游活动,新开6项旅游项目,312国道绿色通道全线贯通,两市人民在实施西咸经济一体化后受益匪浅。两地的目标是,数年后西安、咸阳成一家。
很明显,西咸一体化已经为那些产业雷同、重复建设现象比较严重的同质化城市如何联袂(mei)发展提供了蓝本,酒泉和嘉峪关也应该以此为鉴,谋划两市的发展。因为,这是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大势所趋。
(三)要以项目为龙头,推动一体化的发展
以下项目的实施会推进嘉酒经济一体化。
1、嘉酒煤电基地项目。嘉酒煤电基地项目是甘肃省委、省政府委托酒钢集团公司牵头组织前期工作的“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项目立足于“西电东送”,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嘉蒙铁路及外蒙丰富的煤炭资源,在“十一五”期间,建成区域性大型电源点,增加“西电东送”输电能力1000万千瓦以上。
按照项目初步可研报告,嘉酒煤电基地工程建设地点分别在嘉峪关市和酒泉市,项目为新建路口燃煤电厂,规划容量6×600
18
兆瓦+10×1000兆瓦(MW),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6×600兆瓦发电机组计划于2008年开工,2010至2012年投产,计划总投资1227027万元。项目初步选择了嘉峪关市境内的野马湾后墩、周家庄和酒泉市境内的明沙窝、茅庵滩4个厂址。据2008年4月14日《酒泉日报》报道,明沙窝备选场已经在建设之中。与此同时,西北电网公司永登至安西全长900公里的750KV(千伏)输变电工程也已开工建设。有关人士认为,输变电工程的建设为河西电力向外部输送开辟了安全、稳定、高效的通道。
2、酒泉1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2009年4月17日上午,“甘肃酒泉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暨首期入注项目签约奠基仪式”在酒泉开发区举行。酒泉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的开工建设,标志着酒泉1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正式拉开序幕,也使甘肃在河西走廊构建“风电走廊”从设想开始变为现实。此前,酒泉1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和立项。专家分析,甘肃省有望在今后10年内成为全国最大的风能产业带。
甘肃省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尤以酒泉市风能资源最为丰富,号称“世界风库”的瓜州县和被称为“风口”的玉门市,风能资源可利用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可开发量在4000万千瓦左右,且具有开发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优越条件。酒泉1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将在酒泉市瓜州、玉门、肃北等地建8个大中型风电场,工程静态总投资1200多亿元,这也成为国家继西气东输、西油东输、西电东送和青藏铁路之后西部大开发的又一标志性工程。
嘉峪关供电公司围绕甘肃省委提出的打造“陆上三峡”建设和推进嘉酒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思路,按照甘肃电力公司的统一部署,积极做好10项110千伏送变电工程的选址、征地和相关前期准备工作,积极推进嘉峪关和酒泉两市电力发展,为嘉酒两市进一步拉动内需,促进当地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这10项送变电工程分别是110千伏肃北马鬃山变、肃北音凹峡变、嘉峪关北郊工业园区变、酒泉西郊工业园区变、玉门鱼儿红变五座变电站和110千伏酒泉变2号主变更换、玉门市变的主变增容改造、酒泉肃州变2条110千伏送变电线路工程、玉门330千伏变的8条110千伏送变电线路工程、35千伏玉门东镇变的升压或改造工程。其中110千伏肃北马鬃山变、肃北音凹峡变和玉门鱼儿红变主要是为了解决当地丰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嘉峪关北郊工业园区变、酒泉西郊工业园区变、玉门市变的主变增容改造和35千伏玉门东镇变的升压或改造工程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拉动当地工业园区的规模建设;110千伏酒泉变2号主变更换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酒泉肃州变2条110千伏送变电线路工程主要为750千伏特高压酒泉变建设和西气东输提供安全供电;玉门330千伏变的8条110千伏送变电线路工程主要是进一步完善嘉酒电网结构,解决当地快速发展的小水电群和风电的送出瓶颈问题,其中4条110千伏线路是风电送出
19
工程,2条110千伏线路是水电送出工程。此10项110千伏送变电工程的建设投运将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当地拉动内需,促进增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3、嘉酒快速通道
建设嘉酒快速通道是贯彻省委区域发展战略和全省经济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加快建设嘉酒快速通道,可以促进嘉酒两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推进经济一体化;可以改善两市公路交通条件,提高交通运输能力,推进两市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可以更好地为嘉酒两地城市发展规划布局服务,减少今后建筑物拆迁等基础设施投资。
这一项目由交通厅牵头、嘉酒两市配合。嘉酒快速通道起点位于酒泉市,沿酒嘉过境公路,终点至嘉峪关城楼,一级公路标准,路线总长35.07km,其中主线长29.96km、支线长5.11km。该项目在嘉峪关市境内总长16.41km,占全部路线总长的46.79%,其中主线长12.46km、支线长3.95km(安远沟岔路口至酒钢九号门)。项目概算总投资20235.64万元。
核燃料处理项目及6×100万千瓦核电项目尚在论证阶段。 (四)发挥大中型企业的骨干支撑作用
河西五个有影响的大中型企业和科研单位在嘉酒地区集中了四个:玉门油田、酒钢公司、四零四厂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相隔间距基本上在百公里之内。要充分发挥大中型企业的骨干支撑作用,特别要发挥酒钢的平台和桥梁作用,制定相应的政策,积极鼓励企业集团投入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同时坚持“以增量激活存量”的原则,激发企业的活力。企业要积极参与嘉酒经济一体化建设,如嘉酒煤电基地项目,酒钢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酒钢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了煤电基地项目调查和可研论证的整个工作。风电基地项目,酒钢机制公司早在去年5月份就成立了专业的风力塔架制造厂,并将风力发电设备作为今后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写进了 “十一五”、“十二五”规划。
(五)建立一个有效的协调运作机构。研究确定经济一体化的重大事宜,实现区域联动,促进区域内跨城市的资源联合开发、重大基础设施的联合建设、重点建设项目的联合立项,推动企业联合与行业协作。
(六)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
区域经济的实质是区际生产要素的流动,而区际要素流动的方向和流量、流动的内容都要受到各类城市的影响,尤其会受到
20
中心城市的影响。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是点与面的关系,中心城市的影响范围是和这个城市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力水平愈高,经济联系和影响的范围也愈大;同样,中心城市的发展也总是以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以自身的生产发展和与周边地区经济联系的发展为必要条件,当中心城市急剧膨胀,出现经济势能向外辐射和内向经济要素极化时,中心城市的影响范围扩大,各种要素流动频繁,当中心城市衰落时,经济势能减少,影响范围收缩,到一定阶段会出现中心城市的转移。总之,中心城市的功能发挥的越好,就越能有力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相反,当中心城市的功能发挥的不好,不仅影响中心城市本身的发展,更会影响整个区域的发展。
选取中心城市应遵循以下原则:
(1)经济发展基础好、水平高。这是中心城市能够成为区域发展中的增长极所必须的首要条件。只有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高,才能具备良好的支持区域发展的基础,才能产生扩散及涓滴效应以影响周围地区。
(2)区域经济联系密切。无论是中心城市先期的极化作用,还是中后期的扩散作用,其产生机制都是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存在的各种要素流,这些要素流构成了区域经济联系的本质内容。
(3)经济影响大。中心城市所提供的商品及各种服务的辐射能力越大,其所能达到的范围越大,扩散作用就越强。
(4)区际条件优越。区域中心城市不仅与区域内各成分有密切联系,而且与区域外部也有密切的联系。
除东西走向的312国道,兰新铁路穿境而过外,还有向北延伸连接卫星发射场和内蒙古西部的清绿铁路支线(未来可成为自西北向北联结蒙俄铁路的一部分),向南分别经镜铁山、当金山与青海西部和西藏北部连接的公路(对应规划有两条连接兰新和青藏铁路的联络线),具有成为西部又一个东西南北“十字”交通枢纽的条件。在百公里之内还有嘉峪关、鼎新和下河清三座民用和军民两用飞机场。为西北独有的嘉峪关市环城铁路又为发展仓储业,建设物流中心,降低批转成本提供了最好的基础(酒泉地区物资总公司、位于嘉峪关的三个省属商业采购批发二级站均依托该环铁建设)。
在兰州--乌鲁木齐地域区间,嘉酒地区较张掖相对居中,主要的工农业经济体系基本配套,并形成了众所周知的鲜明特色,是目前甘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更适于组成疆东、青西、蒙西、藏北以及河西自身发展和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区域中心城市群带。以敦煌莫高窟为代表的石窟艺术,以嘉峪关关城遗址为代表的“长城文化”,以“大漠孤烟”、七一冰川为代表的自然景观等又构成了甘肃西部的“黄金旅游线”。
积极推进嘉酒地区经济一体化
中共嘉峪关市委书记张开勋
21
--------------------------------------------------------------------------------
甘肃日报 两市三企“五指并拢”,形成推进嘉酒经济一体化的强大合力。嘉峪关市、酒泉市和酒钢集团公司、玉门石油管理局、中核四 ○四厂携起手来,按照“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市场同体、产业同布、科教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治”的基本思路,逐步实现交通、产业、信息、政策、资源配置和城市发展等方面的一体化。
以大企业为依托,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合协作,拓展区域经济发展空间。以三大企业为龙头,以重大项目为载体,加强与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以及蒙古国、中西亚诸国在矿产资源的勘探、开采、加工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提高嘉酒地区配置、整合资源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施“东进西出”战略,打造兰州以西、乌鲁木齐以东最具辐射带动力的区域性商贸中心。“东进西出”,就是紧紧抓住全国产业梯次转移机遇,有针对性地争取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项目。充分发挥嘉酒地区连接新疆,靠近中亚、西亚的地缘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借边出境,大力发展来料加工、来样生产、来件装配。利用土地、交通、电力和周边劳动力优势,把嘉酒“一小时经济圈”作为东部地区一些知名企业西出波罗的海的加工、仓储、中转基地。
把嘉酒两市连接带建成推进经济一体化的试验田。把嘉峪关与酒泉两个城市之间100多平方公里的连接带,作为嘉酒经济一体化的突破口和试验田,进行统一规划,细化功能分区,逐步开发建设,酒泉向西推进,嘉峪关向东发展,把这一城市连接带建成功能完善、产业配套、活力无限的新型产业园区,为建设甘肃西部最大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奠定基础。
把产业园区建设与城市建设协调起来,与城乡一体化建设协调起来。嘉峪关正准备按照“人口向城市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的原则,以南市区、嘉东、嘉北、双泉“一区三园”为依托,整合现有资源,把农村三镇全部纳入开发区范围内,力争通过10年的努力,把三镇农民全部转化为城镇居民,转化为产业工人,实现城乡一体化总体目标。
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坚定信心共创未来
22
正在阅读:
推动甘肃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教案)04-16
2016年电力勘察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05-07
心得体会——抓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森林草原防灭火09-14
广州南沙开发区环岛路、进港大道和港前大道路灯采用合同能源管理04-29
河北省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06-21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精选4篇】03-27
17#-装饰装修工程_表110(1) 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表04-16
2014电化学与电分析试题10-23
对供给学派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的批判01-10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甘肃
- 区域经济
- 教案
- 协调
- 推动
- 发展
-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报告 - 图文
- 创富项目计划书、洗沙项目 - 图文
- 人事行政部操作手册
- 护理核心掌握制度11
- 小学音乐教案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四册第七课时音乐小屋
- 二余数问题
- 2012数学分析第三学期期末总复习题
- 污水处理厂工程和配套管网工程监理规划
- 《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实践和研究》结题报告
-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
- 奥数精讲与测试 三年级 逆推问题
- 2013秋福师《人力资源管理学》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
- 歌颂祖国诗朗诵
- 2018年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试卷,答案
- 桂林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 图文
- 集体备课要求流程及空表格
- 14《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第十四章或有事项
- 在全市教育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分数除法单元试卷
-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轴对称单元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