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服装初探

更新时间:2023-08-06 13:3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鄂尔多斯青铜器

秦汉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服装初探

[文章编号]1001-5558(2001)04-0051-10

p赵 斌

[摘要] 秦汉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服装的发展与演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民族自身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所处之自然地理条件。这些服装适合转徙流动的游牧生活,有着衣皮帽毛、简朴实用的特点,呈现出强烈的民族性与地域性特征,具有浓郁的草原民族气息。

[关键词] 秦汉;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服装[中图分类号] C95 [文献标识码] A人类社会生产力低下,受自然因素影响很大。人类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上古时期,

不可或缺的空间与物质前提)))自然环境,尤其是地理环境的优劣,往往制约着社会的演进。/地理环境无疑是社会发展的经常的和必要的条件之一,它当然影响到社会发展,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进程。0¹同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自然条件的多样性,不仅形成了人类社会分工的自然基础,也造成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间物质生产方式的不同文化类型,所谓/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气。0º文化上如此,服饰上亦是如此。秦汉中国北方诸游牧民族为适应当地冬寒夏暑、干燥多风的气候及转徙 ¹ 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A].斯大林文选[C].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193.

º 汉书[Z].地理志.

2001年第3期(总第30期)

2001.No.3(TotalNo.30) 西北民族研究N.W.MinoritiesResearch

鄂尔多斯青铜器

赵 斌#秦汉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服装初探

鄂尔多斯青铜器

赵 斌#秦汉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服装初探

)

鄂尔多斯青铜器

赵 斌#秦汉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服装初探

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食物各有数,约为兄弟以和亲。0¹此后虽然双方和亲有过暂时的中断,但终西汉一朝,双方联姻关系却大体延续下来,其中著名的昭君出塞更被传为千古佳话。通过和亲,匈奴不但加强了与汉王朝的政治联系,也借此由内地获得了比较稳定的丝织品乃至丝质成品服装供应。因为在汉匈和亲的同时,汉王朝亦定期赐送给匈奴各类丝帛织物以达羁縻之目的,以至时人叹曰:/以汉而岁致金絮缯彩,是入贡职于蛮夷也。0º此外,繁荣的关市贸易也进一步扩大了汉匈间的物质交流。由于双方经济具有极大的互补性,尤其匈奴此际尚/没有发展到生产和生活上都足以自给的程度,,迫切需要把它的牲畜和皮毛与汉族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进行交换,以解决生产和生活上的需要(上层还需要奢侈品)0,»而甫经战乱的中原内地又急需大量马匹、耕牛等牲畜以补农用之不足,故双方均很重视关市贸易,甚至至兵戎相见时亦不改初衷。史载:/自是(公元前133年汉武帝马邑设伏事)之后匈奴绝和亲,攻当路塞,往往入盗汉边,不可胜数。然匈奴贪,嗜汉财物,汉亦尚关市不觉以中之。0¼虽然史籍未曾明确列出互市中内地输出的物品名单,但由汉政府严禁铜铁出塞的政策看,各类手工业品(包括丝绸)当为主要

½内容,这也是符合其/挟铜之积,制吾弃财而与匈奴争其民0政策的。

随着大量中原物品的涌入,匈奴不仅改变了以往/得汉美食好物谓之臭恶0的偏见,¾甚至出现了/自单于以下皆亲汉0¿、/好汉缯絮食物0À的局面。从蒙古与外贝加尔汉代匈奴墓出土的大量丝织品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如伊里莫瓦128号墓出土的/万事如意0植物纹锦,诺颜乌拉出土的带有中原传统龙、凤图案以及/皇0、/仙境0、/新神灵广寿万年0等纹样的绣锦,莫不为内地特产。

至于鲜卑、乌桓二族,虽在两汉时长期役属于匈奴,但至东汉中后期逐渐崛起,鲜卑更取匈奴而代之,/南抄缘边,北拒丁零,东却夫余,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0,势力浸

Á为达到以夷制夷的目的,汉王朝对两者多采取拉拢安抚政策,一面/以币赂乌桓0,盛。

/封其渠帅为侯王君长0,/令招徕种人,给其衣食,遂为汉侦候,助击匈奴、鲜卑0,并

一面鼓励u/复置(护乌桓)校尉于上谷宁城,开营府,并领鲜卑赏赐质子,岁时互市0,l

v鲜卑、l鲜卑/出兵击北虏0,允其/持首级诣辽东受赏赐0,/给钱岁二亿七千万为常0。

乌桓对汉王朝的频频入贡,也使其得到了大量赏赐,其中仍以缯帛等丝织品为主。在扎赉诺尔、陈巴尔虎旗完工等鲜卑文化遗存中,都能发现不少丝织品残片,而扎赉诺尔出土的

wl 如意织锦无疑出自汉人工匠之手。

¹

º

»À汉书[Z].匈奴传..匈奴社会制度初探[A].匈奴史论文集[C].北京:中华书局,1983.贾谊.新书[M].势卑.林

¿294.¼

½

¾

Á

wl 史记[Z].匈奴列传.贾谊.新书[M].铜布.汉书[Z].杨恽传.u l v后汉书[Z].乌桓鲜卑传.l郑隆.内蒙古扎赉诺尔古墓群调查记[J].文物,1961,(9).

鄂尔多斯青铜器

赵 斌#秦汉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服装初探

(2)毛织品类 基本来自西域中亚等地,种类为当地盛产的各类采毡文。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早在先秦时就与西域中亚有经济文化联系,贯通东西的贸易通道)))欧亚草原丝

¹降至秦汉,双方联系更加密切,物资交流频繁。西汉初,匈奴路到战国时已初具规模。

击溃河西月氏,并以威臣服/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0º,/置僮仆都尉,使领西域,常居焉耆、危须、尉犁间,赋税诸国,取富给焉。0»至于赋税内容,则为西域诸国盛产的/马畜旃

为赋税¼。

毛、旃,0。东汉永平三年(60年),于阗被匈奴征服,即被迫/岁给絮0者,/西胡毳衣也0½,郭璞注5尔雅6曰:/胡人织羊毛依衣。0毡者,或称亦/是以动物毛(主要是羊毛、骆驼毛、牦牛毛)经湿热挤压等物理作用而制

¾关于西域毡,东汉马融5樗蒲赋6曰:/素毡紫,出于西邻,成片状的毛纺织物0。

缘以缋绣,以绮纹。0从蒙古诺颜乌拉匈奴墓出土的质地密实、平整光滑的毛毡,不仅多用彩色绒线绣以花卉禽兽纹饰,四周还围以绢帛,恰与之吻合。同时,该墓群出土的带有伊兰式植物纹饰、鸟兽纹的西域毛织品以及带波斯、希腊乃至斯基泰艺术风格的刺绣、毡毯遗物,/无论其表现手法、艺术风格,还是人物的特征,都具有中亚艺术的特点,充分

¿表明这些地区的手工业经某种途径也输入到匈奴境内0。

(3)动物皮毛类 多获自邻近民族与地区,特别是各被征服民族,种类与本地自产型大致相近。秦汉北方诸族自匈奴崛起,/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0À,即多对属部征收各类实物税。匈奴于每年秋季跆带林大会时,都要对所属各部/课教人畜0以为赋税标准。乌桓也因此被迫/岁输牛马羊皮0,号为皮布税。而且秦汉北方诸族间的简单商品交换也使动物皮毛成为商品,在不同民族间流动。如西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匈奴以故事遣使责乌桓税,匈奴人民妇女欲贾贩者皆随往焉。0Á由此不难看出:/匈奴人除了向乌桓征收

u由于秦汉北方诸族游牧畜猎,其劳动产l赋税外,还和乌桓人发生交换(贾贩)关系。0

品又多与之有关,各类自己一时无法消费的动物皮毛成为商品交换对象、进入流通是很容易理解的。

二、服装的形制及类型

等寥寥数语概括,具体v关于这一时期塞北诸族的服装,史载往往仅以/披发左衽0l

样式则语焉不详。但据此,/左衽0为其服装款式的一大特点当确定无疑。左衽者,按指

¹戴禾,张英莉.先汉时期的欧亚草原丝绸之路[A].张志尧主编.草原丝绸之

ÀÁ v汉书l路与中亚文明[C].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4.º

»

¼

½

¾¿ul [Z].匈奴传.汉书[Z].西域传.后汉书[Z].西域传.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90.157页下.卢勋,李根蟠.民族与物质文化史考略.[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1.356.乌恩.论匈奴考古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考古学报,1990,(4).林.匈奴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46.

)

鄂尔多斯青铜器

赵 斌#秦汉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服装初探

衣服前襟开口向左,右襟掩左襟,是一种曾广泛流行于中国北方民族中的服装款式。此款式因异于中原传统的右衽汉装,而往往成为中原汉人区分所谓华夷之别的重要标志之一,

¹孔子在论及春秋齐桓公/尊王攘夷0的故事时,即甚至被/作为称呼少数族的代词0。

不由感叹道:/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0º

然而,作为一种较为宽泛笼统的记述,左衽仅仅指明了服装衣襟的开口方向,并未道出服装的具体形制、款式等详细内容。我们只能粗知其形而不知其实,秦汉北方各族服装式样仍可谓一片模糊。不过,模糊并不等于无从知晓。本世纪以来,考古学家们在秦汉北方民族考古上取得的一系列进展,不但弥补了因历史文献记载匮乏所造成的研究不足,也使得秦汉北方各族的服装款式日渐清晰起来。

一般而言,考古发现的服装实物不仅是最直接、最直观的资料,同时也是最可靠、最具说服力的资料。但由于各类服装材料如丝绸、裘皮等均难保存至今,因此研究古代民族服装款式,除依靠出土服装实物外,还要依靠各种当时的人物雕塑、绘画等间接资料以为补充。

11各地发现的秦汉北方民族着装人物资料

有关秦汉北方民族着装人物形象目前发现不少,下面即选取部分服装结构比较清晰者以作分析:

(1)二人角斗纹饰牌。共两件,大小、纹饰均同,出土于陕西省长安县客省庄140号汉代匈奴墓。牌中饰有二人角斗图案。二人皆批发(于后脑处束成一结)、赤臂,下身穿

»束口长裤,脚着无革幼靴,相互搂抱作相扑状。

(2)武士出猎纹饰牌。一件,出土于辽宁省西丰县西岔沟汉代墓葬。图案为两名武士出猎的形象。二人皆披发于肩背,身穿窄袖紧身短衣,衣领、襟、摆均镶有边。左侧者为

¼该饰牌族属争论颇多,尤以匈奴对襟敞怀,腰间佩刀;右侧者为左衽短衣,下着长裤。

说、乌桓说等最为盛行。(以下武士捕俘、武士驱车等饰牌族属亦与之同)

(3)武士捕俘纹饰牌。共三件,在辽宁省西丰县西岔沟出一件,½在宁夏同心县倒墩

¾虽然后者残损,但基本构图都与西岔沟所出者没有区别,亦为一子汉代匈奴墓出两件。

骑马武士于树下车旁捕俘图。图中二人皆披发,其中骑马武士上穿对襟窄袖紧身短衣,衣襟摆镶边,下着长裤,被俘者衣物不清,全身似仅着一条短裤(颇类汉代之犊鼻)。

(4)武士驱车纹饰牌。一件,亦出土于辽宁省西丰县西岔沟。图为一仗剑武士立于树下,旁边停靠一辆三马驾驭的双轮篷车,内有二人。图中三人发皆不长,为剪发状。仗剑武士上穿对襟窄袖短衣,衣领、襟、摆均镶边,下着长裤及靴,大腿外侧附有护腿。¿

(5)骑马武士绣像。出土于蒙古诺颜乌拉汉代匈奴6号墓,已残。图中共有骑马武士¹

»一友.左衽小考[J].内蒙古文物考古,2.参见中国科学院考古所.沣西发掘报告[Z].北京:文物出版社,1963.138.º

½田广金,郭素新.鄂尔多斯式青铜器[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81~83.¼参见田广金,郭素新.鄂尔多斯式青铜器[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81

参见乌恩.中国青铜透雕带饰[J].考古学报,1983,(1).~83.¾¿

鄂尔多斯青铜器

赵 斌#秦汉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服装初探

三人,中间骑白马的武士头上戴有护耳的帽子,身穿镶边的绣花对襟外衣,着长裤,脚穿

¹一双面有横线的软靴,另两人虽不太完整,但着装形式基本与之相类。

(6)当户灯。一件,出土于河北省满城1号汉墓,作铜俑托灯状,上刻有/御当户锭一第然于0铭文。据考,此当为匈奴当户形象。其人短衣直襟,左袒,衣后部及作袖束成

º长尾状拖曳于地,头戴有护耳的尖顶帽,手在臂,下穿长裤,脚著衣靴。

此外,考古文物中尚可见马踏匈奴、休屠金日、宁城乌桓(鲜卑)等诸多秦汉北方民族人物形象,惜人物总体形象过于简省,致服制不清,仅可见匈奴休屠胡衣红、乌桓髡头衣赭而已。不过,从以上材料中不难看出秦汉北方民族服装款式的基本特点:上衣皆为对襟(或左衽)似的窄袖紧身短衣,衣领、襟、摆均镶有边,下衣为束口长裤,脚穿长筒或无筒之靴。尽管其中部分人物的族属仍不甚明了,但不论其属何族,这种式样的服装至迟在汉末已遍及于东自辽宁、西迄宁夏间的广大区域是确定无疑的。

21蒙古诺颜乌拉匈奴墓出土的服装实物

自1924年以来,蒙古人民共和国出土匈奴服装甚多,但大多都已残破,其中较为完

»整并可引用的三件皆见于诺颜乌拉汉代匈奴大型墓葬(即君王贵族之墓)中的6号墓。

(1)上衣。为丝质对襟,原呈红色,后褪变为黄色。衣服的领、襟及肩背处原都镶有带状貂皮和旱獭皮,袖口上亦缀有宽约7厘米的旱獭皮。由于时间久远,这些皮毛多半脱落,但大致轮廓仍可辨认。衣服全长1.17米,宽1.94米(连衣袖合计),无钮扣之属,估计平时当以腰带束缚。从衣领上可以看出这件衣服曾被穿用过。该服特点较为明显:以中原平纹丝绸为主要原料,缝线均用当地制造的毛线,衣袖很长,衣领、袖、襟、摆均镶有边,背缝在腰的位置深缝,腋下加内裆,肩线呈下垂。使用这种加内袖的技术,衣服制

¼作合身,稍松弛,对骑马民族是非常适合的。

(2)长裤。为棕色,毛质。两条裤腿上各缀有一条红褐相间的长条,裤腿很宽,无开口,腰侧有穿束腰带之孔,裤腿较窄并于脚腕处束口,胯下衬布加裆,裤长1.14米,裤腰周长1.16米。该裤与前引骑马武士所着之裤颇为相似。蒙古学者策#道尔吉苏荣认为裤子的式样跟现实蒙古人穿的一样,只是裤腿稍微瘦些。

(3)连袜套裤。为棕色,亦为丝质。长1.09米,上周长0.5米,洼地长0.28米,上扣为四瓣花形,扣下垫为毛织物,中间有供穿系腰带的小孔。裤前脸是杏红色缎子,其他部分是棕色缎子,外有杏红色缎子贴边。袜亦以绢布为之,并与裤相缝合,在两脚部位织有/新神灵广成寿万年0字样。该裤一经出土,属性便有不同看法,林先生即认为其应为锦之长筒靴。可事实上,我们从其性质、质地上均看不出靴鞋的痕迹,它倒与同期汉

¹

º参见梅原末治.蒙古® # É发见N遗物[Z].图版一,东京,196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满城汉墓发掘报告[Z].上册,文物出版社,1980.71.

»参见梅原末治.蒙古® # É发见N遗物[M].55~57.CamiliaTrever.Exca2

.匈奴墓葬vationsinNorthernMonglia(1924~1925)[M].Leningrade,1932.39~40.林

简介[A].匈奴史论文集[C].北京:中华书局,1983.397~398.

¼陈绍棣.匈奴社会物质生活初探.[J].西北民族研究,1989,(1).

)

鄂尔多斯青铜器

赵 斌#秦汉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服装初探

鄂尔多斯青铜器

赵 斌#秦汉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服装初探

具足不失落也。05汉书#陈汤传6亦载,建昭三年(前36年),汉将陈汤、甘延寿率军攻打西域康居致支城中的北匈奴残众,望见/单于城上立五采幡帜,数百人披甲乘城0,/单于乃披甲在城上0。虽此甲形式不得其详,但依据1956年道尔吉苏荣在蒙古诺颜乌拉匈奴墓发现的鱼鳞甲片,它/属波斯似的一种札甲,由鱼鳞形的铜片缀合而成,轻巧异常。0¹而在内蒙古西沟畔匈奴墓地所见之铁甲片,亦为长圆角形,º与这种鱼鳞甲片颇为相似。

至于兜鍪,则多见于与乌桓、鲜卑有关的东胡文化遗存中。1956~1958年,在内蒙古赤峰美丽河及辽宁锦西乌金塘等地先后出土了青铜头盔。因其式样与中原相近,当不能排除双方文化交流的因素。

秦汉中国北方各族居于草原大漠,以射猎游牧为业,为骑马、涉草之便,多采用了名之曰的革制(或毡制)靴鞋,分长革幼与短革幼多种。5说文解字6曰:/,草履也。胡人履连胫,谓之络。05中华古今注6亦云:/靴者,盖古西胡也。昔赵武灵王好胡服,长服之,其制短革幼黄皮。0

关于此靴鞋实物,蒙古诺颜乌拉匈奴墓有较完整的发现。其中第12号墓有一双缎面靴子,靴长23厘米,高42厘米。靴前脸原是红色,现已成为土黄色,上有用红、黄、蓝、棕等色丝线绣成的角形花纹。靴前脸和后跟处絮有牛皮,颇似现时的皮靴。靴筒用棕

»而色缎子做成,上面有云形图案,云朵间有牛,靴内由上至下全衬以红棕色的丝织品。

6号墓出土的无筒毡靴虽已破损,但尚可辨别。其底长28厘米,以毡为基形,毡面依次附以黄色丝织品及皮革,衬里为黄色丝织物。靴面用紫色、土黄色及棕色丝线绣出动物

¼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靴样均可见于迄今所见的秦汉北方民族人物形象中,如前引纹。

之匈奴当户灯、武士出猎、二人角斗等。尽管这些人物形象有的族属尚有不同意见,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进一步认识到靴鞋为秦汉北方诸族所广泛穿用的一种足衣。

三、服装特点

综上所述,秦汉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服装作为其民族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适应于当地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各民族自身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而且深受民族传统文化、生活习俗、审美风尚及相邻民族的影响,具有强烈的民族性与地域性特征,呈现出浓郁的草原民族服装特点。

11独特的地理环境与自然条件构成制约秦汉北方诸族服装特色的第一要素,使之呈现出强烈的地域性特征。如前文所言,秦汉塞北的自然环境与游牧经济决定了北方诸族/衣皮蒙毛0的生活习性。尤其大漠南北,冬季漫长,严寒多雪,遂使那里的人民冬季多

¹

º马长寿.北狄与匈奴[M].上海:三联出版社,1962.65.伊克昭盟,内蒙古文物工作队.西沟畔汉代匈奴墓地调查记[J].内蒙古文物考

CamiliaTrever.ExcavationsinNorthernMonglia(1924~1925),Leningrade,1932.

.匈奴墓葬简介[A].匈奴史论文集[C].北京:中华书局,1983.402.

吕一飞.胡族习俗与隋唐风韵[M].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31.

)古,创刊号.»39.林¼

鄂尔多斯青铜器

赵 斌#秦汉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服装初探

著防风保暖的各类裘皮毡毛衣物,正所谓/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薮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此天时地利所以限南北也。0¹

21转徙流动、居无恒处的游牧生活不仅促成了北方诸族简朴实用的生活观,也造就了其颇具民族特色的服装款式。缘于客观生活条件限制,秦汉北方民族比较注重服装的保暖防潮、防风抗沙、利于骑射等功能。其服多对襟或左衽,上衣窄袖紧身,下衣靴裤相

º这充分体现北方诸族初配,腰中束带,而/窄袖便于驰射,短衣长革幼靴皆便于涉草0。

期服装上的实用主义观。

31服装没有明显的政治等级意义和社会礼仪功能,男女服装界限不严。由于秦汉北方诸族社会发展程度较低,多处于原始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阶段,无严密完整的社会礼仪规则,因此穿着上也就没有形成类似中原汉人/严内外、辨亲疏0的等级鲜明的服饰制度。其服装多只有衣料上的优劣而无尊卑之别。其人不但/不知礼仪0,也/无冠带之饰,阙庭之礼,自君王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0»5淮南子#齐俗训6亦云:/胡、貉、匈奴之国,纵体拖发。0纵体者,/就是穿着比较随便,只要适体自然就行了,不严格讲究仪容服饰。0¼同时,因其社会中尚存母系氏族的古朴遗风,妇女社会地位相对较高,如乌桓/计谋从用妇人,唯斗战之事乃自决之0½,匈奴则/无坛宇之居,男女之别0¾。反映到服装上,则有些服装可男女通用,如靴鞋,不仅男子可以穿着,妇女亦可服用。

41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大,具有一定的变化性。秦汉北方民族服装随着各族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及其与邻边民族文化交流的日渐频繁,也经历了一个由简至繁、由俭入奢的过程。匈奴早先/丝无文采裙韦曲襟之制0,/无绮绣淫巧之贡,纤绮罗纨之作0,¿后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自单于以下皆亲汉,经来长城下,0/好汉缯絮食物0。À而两汉王朝赠予其大量的服装,也不能不影响其服装款式。蒙古诺颜乌拉所出土服装不仅衣裤以中原丝绸为主要材料,甚至靴鞋冠帽都多施以彩绣绢帛,奢靡豪华程度可见一斑。

51民族构成上的多元性决定了秦汉北方民族服装的多元化特点。无论匈奴、鲜卑还是乌桓,都是由很多氏族和部落联合而成,各自内部因地域和部落的不同,在文化内涵上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特别是南匈奴与北匈奴、鲜卑与乌桓、拓跋鲜卑与慕容鲜卑之间不可能没有一点差别。随着匈奴、鲜卑的兴盛,它们统治的地域、民族以及活动范围都空前扩大,故而所接触到的文化类型也相应增多,所受到的影响也是多元性的。如蒙古诺颜乌拉匈奴墓中不仅有当地固有的皮毛产品,亦有大量明显来自中原内地、西域中亚的服装材料,其所受外界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收稿日期]2000-07-08

[作者简介]赵斌(1971~ ),男,汉族,兰州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兰州 730000¹

º

»

¼

½

¾

¿辽史[Z].营卫志中.沈括.梦溪笔谈[M].故事一.À史记[Z].匈奴列传.吕一飞.胡族习俗与隋唐风韵[M].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31.后汉书[Z].乌桓鲜卑传.盐铁论[M].备胡.盐铁论[M].论功.

鄂尔多斯青铜器

InscriptionsandOtherHistoricalMaterialsaboutYe.s

FamilyofQinghaiProvince

WuJingshan

Abstract:Ye.s(andhis)familyplayedanimportantroleinthesocialhistory.ThisarticlediscussestheinscriptionsandothermaterialsdiscoveredinrecentyearsabouttheYe.sfamily.Keywords:Qinghaiprovince;Huipeople;inscriptions

CostumesOfChina.sNorthernNomadicMinoritiesin

Qin2HanDynasties

ZhaoBin

Abstract:Asoneimportantcomponentsofnationalculture,costumesofChina.snorthernnomadicminoritiesinQin2HanDynastiesdependlargelyontheirsocialandeconomicsituationandtheirresi2dentialconditions.Theseeconomicandgeographicalfactorsdeterminetheminoritiesnomadiclifestyleandcharacteristicsofthecostumes)))theirstylesaresimpleandpractical.Theseminoritiescostumesareadisplayofstrongnationaltraitsandregionalfeatures.

Keywords:Qin2HanDynasties;northChina;Nomadicminorities;costume

SociologicalStudyontheRelationshipbetween

UygurandHaninXinjiang

JinWei

Abstract:TherelationshipbetweenUygurandHanisthemostinfluentialoneamongtherelationshipsofallnationalitiesinXinjiang.Sociologicalstudiesinthisfieldinrecentyearsshowthatitisobviousthatthetwoethnicgroupshavelinguisticallydevelopedmutualculturalassimilationinthelongcourseofcommunication.However,religionisstillthecauseofculturalconflictswhichareprovedtobetheuncertainfactorsin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ethnicgroups.Inaddition,interestconflictsarealsothedisharmonicfactors.Thisessayarguesthateconomicdevelopmentisthebestwaytopromotecul2turalassimilationamongtheethnicgroups,DevelopmentoftheWesternregionsanditsconsequente2conomicgrowthinXinjiangwillhelpethnicgroupsconfirmtheirChineseidentidification.Keywords:Xinjiang;ethnicrelationship;theUygurandHan;culturalassimilation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hy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