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心精华背诵手册二(名词解释)

更新时间:2023-05-22 03:1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普心精华背诵手册二(名词解释)

(二)自己总结的普心名词解释

普心精华背诵手册一(名词解释版)

第一章 绪论

一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过程 & 个性)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

1 心理活动过程(规律和共同性)/心理过程

心理活动过程包括三个过程:1)认识过程(知)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2).情绪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意) 从内到外

2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独特性 导致 差异性)

1)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倾向性

2)个性心理特征:I.能力 II.气质 III.性格

第二章 生理部分

1 操作条件反射:p57通过动物自己的某种活动、某种操作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2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3 条件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的,是暂时性的神经联系。

4 感觉适应:是感觉系统对连续无变化的刺激反应减少的倾向。

第三章 意识

1 反映: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后,双方留下痕迹的过程。

2 意识: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省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知觉与认识。

3 几个意识水平在p78

第四章 注意

1.注意定义: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人的心理活动(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动作或行为(心理特性)

2(98 02考题)有意后注意: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3(99 考题 )有意注意:事前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得注意。(以目的与努力为两个维度)

4(00 考题 )注意稳定性:人的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狭义)上或活动(广义)上的时间。 5(96 考题 )注意广度:同一时间中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目。

6 注意的分配: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7 注意的转移:更具新任务,主动把注意从一对象转移到另一对象或广义上的。

第五章 感觉

1 感觉:物体个别属性通过感觉器官作用于人脑在人脑中引起的心理活动。

2 感受性(02考题):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说明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3 感觉阈限:测量人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

4 绝对感觉阈限: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普心精华背诵手册二(名词解释)

5 差别感觉阈限:能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异量,与之对应的是差别感受性。

6.心理物理定律:(1)韦伯定律:⊿I/I=K (2)费希纳定律 S=klgI + C (3)史蒂文定律 Φ=ks(b次方) b由被试给出

7 感觉阈限测量方法:(1)最小变化法t=Σ(T↑+T↓)/2n (2)正误法 (3)平均误差法 (4)信号质差法(p137)

第六章 知觉(重点章节)

1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在感觉基础上产生,对感觉整合后的反映)

2 知觉特征:1)知觉整体性:人根据自己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感官的客观事物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组织加工过程。

格式塔定律 a:接近律 b. 相似律 c.连续律

2)知觉选择性:人更具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经行组织加工的过程。

3)知觉理解性: 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经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言加以概括说明的组织加工过程。

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 :a.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b.言语指导

4)知觉恒常性(02考题):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改变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特性的组织加工过程。

分类:大小、明度颜色、形状、方向 p180

3 空间知觉(98考题):对物体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1)距离知觉:人对物体远近距离或深度的知觉。(又分为三种)

一、单眼视觉线索:(考点)1 遮挡 2 线条透视 3空气透视 4运动级差 5结构级差 6明度 7上下

二、双眼线索:1,水晶体调节 2双眼视轴辅合 三、两眼视差

2)方位知觉:人对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和对自己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可用视觉及听觉)

4 双耳线索:由双耳获得引起空间知觉的听力线索(1时间差 2 强度差 3声波位相差) 5 运动知觉:人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知觉。p197

6 似动知觉: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下把静止的物体知觉为运动的,或把没有连续位移的知觉为又连续位移的)

7 错觉: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歪曲了的知觉。 8 时间知觉:人对客观物质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第七章 记忆(重点章节)

一记忆的涵义

1.定义.是人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是一个过程。

2.记忆过程(三环节)

(1)实记(学习) ~~ 辨别和记住事物,从而积累总知识经验的过程

(2)保持 ~~ 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强化(复习)

(3)再认或记忆 a.再认:过去感知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感到熟悉,确知从前实记过的过

普心精华背诵手册二(名词解释)

程.

b.回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打它们在头脑中呈现出来的过程

二.其他名词解释

1 语义记忆:以概念,判断,推理等为形式以事物的关系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为内容的记忆。(97考题)

2 情景记忆:以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时间为回忆内容的记忆(97考题) 3 情绪记忆: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 4 运动记忆:以过去经历过的动作或身体的运动为内容的记忆。

5 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6 陈述性记忆:p246(长时记忆中)是一种事实记忆,人对事实性材料的记忆。程序性记忆:人对技能的记忆,对具有先后顺序活动的记忆。

7 前摄抑制:业已存在的旧信息影响到新信息的提取。倒摄抑制:新信息干扰旧信息的提取。 8 短时记忆的特点:主动;容易提取;储存顺序与呈现顺序相同;容量有限。

9 提取:从长时记忆中找到信息。回忆,是即刻从长时记忆中提取材料;再认,指清楚地了解某些事物原先是否遇到或学习过。

10 遗忘,不能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其原因包括:记忆痕迹衰退,干扰,压抑(动机情绪)。 11 在信息加工模型中,感觉登记,指知觉的刺激消失之后保留非常短暂(不到1秒)的心理表征(表象,声音等)。心理表征,是刺激或一类刺激的内在模型。

第八章 表象和想象

1 表象:人脑中出现已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想象:人脑对已有表象经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97考题)

2 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96考题)

3 再造想象:人根据别人言语描述或图形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98考题) 4 随意想象:是有目的,自觉经行的想象,是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99考题)包括了:再造与随意想象及幻想

5 记忆表象:基本上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简单重现。 想象表象:旧表象经过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创造出的新形象。(00考题)

6 幻想:一种与生活愿望相接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01考题) 有三种形式:科学幻想,理想,空想

7 理想: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可能实现的积极幻想。

8 灵感:是指创造活动接近突破时出现的心理状态(是发展创造想象的条件之一)

第九章 思维(重点章节)

一 有关思维的名词

1 思维: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借助言语实现的能及时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

认知角度定义:指对事物进行心理表征,并且对这些表征进行心理操作。

2 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 形象思维:以事物具体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 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经行的思维 (按依据物分)

3 聚合思维:把问题各种星系聚合起来,朝一个方向给出一个真确答案的思维。

发散思维:从一个目标出发,沿不同途径,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按探索目标分)

4 创造性思维: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常规思维:用已有经验固定模式来

普心精华背诵手册二(名词解释)

解决问题的思维(第三种分类)

二 概念的有关内容&其他名词

1 概念:人脑对现实对象或现象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是思维的基本单元。 认知定义:是一类具有共同属性的客体、观念或事件的心理表征 。

2 形成过程:(1)抽象化 abstract(2)归类classify(3)辨别 distinguish (简记 CAD) 3 问题:蕴涵着个人面临障碍的目标,既不能认知,又不能用过去的知识或模式去解决。 4 问题解决:是将一种情境转换为另一种符合某种目的的情境的认知过程。

特点:(1)明确目的性(2)具有一系列操作程序(3)有思维认知程序参与

5 问题空间,三种状态总和。问题解决过程就是从初始态经中介状态最后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第十章 言语(可能非重点,只考名词)

1 言语 :人在交际中对语言的运用,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96考题) 2 言语的功能:1)交流功能2)符号功能3)概括功能

言语的特点:1)目的性 2)开放性 3)规则性4)离散性5)社会性和个体性 (简记:社(射)开目(五)个(公)离)

3 言语与语言的区别:详见笔记(97考题)

4 言语理解:在感知语言的物质外科基础上通过个人经验对语义加以理解的过程。(词义、句义、对表达意义的理解三级)99考题

5 言语感知:(可能的考点)人通过视觉系统接受文字材料提供的信息,对字词作出真确判断与分辨。

6 独白言语:一个人独自经行的言语活动。要求(1连贯,严谨完整有逻辑2无人支持3事先有一定计划准备)02考题

7 内部言语:(可能考点)一种自问自答及自己思考时的言语活动(隐蔽 简略)

第十一章 情绪&情感

一 综述

1 情绪&情感: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主观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

2.(1)情绪的狭义与广义解释

a狭义情绪:指有机体/个体受到生活环境中的刺激时,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暂时的强烈的态度体验

b广义情绪: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包括情感)

(2)情感的狭义与广义解释

a.狭义情感:人(动物物情感)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复杂的,稳定的态度体验 b.广义(包括情绪)的情感: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定义同上广义情绪)

二 情绪典例

1 心境:人的心境是一种持续的,微弱的会影响人的整个情绪活动的情绪状态。(特点:long;微弱;非定向的,具有弥散性)

2 激情:(00考题)是人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特点: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发作短促,冲动,但会迅速弱化;指向性较明显)

3 应激:(96考题)指人在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急情况下出现的情绪状态.往往是当遇到危险情境而且要做出重大决策的时候发生应激.

普心精华背诵手册二(名词解释)

三 情感典例

1 道德感:02考题 一个人根据一定的社会行为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行为举止,思想言论和意图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2 理智感:98考题 人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即在人的智利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

是与人的认识成就的获得,需要和兴趣的满足,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以及思维任务的解决紧密相连。

3 美感:对美的主观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或对象的美的特征的主观体验,是具有一定审美观点的人对外界事务的美进行评价时,

产生的一种愉悦,肯定,爱慕,满意的情感

第十二章 意志(非重点) 不过到时要看一下

1 意志: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2 意志行动:(00考题)由意志支配的行动。(大体时谈及到主观能动性,多吹一点p369) 3 动机斗争:动机之间互相矛盾时对各种动机权衡轻重,评定其社会价值的过程及解除意志内部障碍的过程。

4 几种动机斗争的形式:a双趋冲突(接近~接近型):一个人同时被两个事物所吸引,两个具有大致相同吸引力,冲突介乎两个目标之间.

b.双避冲突:一个人同时被两个事物所排斥,但必须在这两个回避的目标之间进行选择。 c.趋避冲突:被同一事物所吸引且排斥,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

d.多重趋避冲突:一个人同时被两个事物吸引和排斥,即面临两种选择不管选择哪一个,都有喜欢和不喜欢两面。

5 叶克斯 ~ 多德逊定律(p381考点):中度动机水平效率高。

第十三章 技能(应该非重点)

1 技能:人运用已有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

2 认知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认知活动的心智(智力)活动方式系统。98考题

3 动作技能:p396是有一系列外部动作所组成的系统。(待看书加深认识)02考题

4 开放性动作技能:动作随外界环境变化而相应变化的技能。封闭...自然指可不参照环境因素执行的技能。

5 练习:以掌握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为目的所进行的反复操作的心理活动过程。

6 练习曲线:是指在连续多次的练习种所发生的动作效率和思维活动效率变化的图解。 7 心理运动能力:感官与手脚协调能力。

第十四章 个性与个性倾向(最重点)后面几章常考大题!!

1.个性: 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97、01考题 2 个性倾向:是人经行活动的基本动力,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但需要是源泉。 3 需要:指个体的生理的和心理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个体的行为和活动的基本动力p445

1) 社会性需要:人在社会中形成为维护社会存在和发展而产生的需要。

2) 生理性需要:个体维持生命和延续后代而产生的需要。

普心精华背诵手册二(名词解释)

4 动机: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98考题)

动机产生的条件:(1)内在条件是需要;(2) 外在条件是环境(诱因)

5 社会性动机:起源于社会需要,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1)高层次 : 成就动机(满足自尊的需要)交往动机(满足归属与爱的需要)

2)低层次 : 好奇 探索、操弄(这几个定义在p462)

6 兴趣: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是需要的延伸。00考题 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结果感兴趣,需要意志努力。

7 理想是个人对未来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8 信念是坚信某种观点正确性,并支配自己行动的个性倾向。

9 世界观是信念的体系,是人对世界的根本看法。

第十五章 气质(这几章中相对考得较少的,但也是重点)

1 人格指表现于不同情形中的,持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包含气质、个性、性格) 2 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p490 考题

a.指心理特征的强度(情绪,意志努力),速度和稳定性,指向性(内向,外向) b.同一个人的气质特征在不同活动中表现相同

3 多血质 胆汁质 粘液质 抑郁质(组合见505重要!!!)

活泼 急躁 稳重 忧郁,敏感(p506的表)

4 气质类型的特征:1)感受性2)耐受性3)反应敏捷性 4)兴奋性5)向性6)可塑性 02考题

感受性:人对内外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耐受性:人对客观刺激在时间和强度上的耐受程度。 可塑性:人根据外界情况变化而改变自己适应性行为可塑程度。

向性:人的心理活动、言语和动作反应是表现与外海是表现于内的特性。

5 场独立性,场依存性:判据,是否容易从视野中分离出知觉单元。

依存性的人独立性差,易受暗示。反之独立性较强

第十六章 性格(很重要)都是考题

1 性格: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心理特征中最核心的内容)

2 性格特征:指性格不同方面的特征。(四方面: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 p530 性格就是一个人许多性格特征的统一体。

3 性格特质: 个体反映环境刺激时的一种内在倾向,是一般化了的仅所具有的神经心理结构,是一个人人格的基础。

人格特征主要由遗传与环境决定,具有指挥人行为的功能(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说)p545要看!!

(卡特尔人格特质涵义)个人相对持久的心理反应倾向。

(吉尔福特人格特质涵义)所谓人格特质是一个结构层次,其中最基层的特质叫基倾。

第十七章 能力(很重要)都是考题

1 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进行的个性心理特征(分两类:一般与特殊能力) 2 智力:即一般能力(大多数活动共同需要的能力)的综合体(97考题 能力&智力)p589 3 特殊能力:为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须的能力。

4 认知能力:接收、加工、贮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还有n多名词p590!)

5 晶体智力:p603是过去对流体智力应用的结果,大多从学校中得到。(后天)

普心精华背诵手册二(名词解释)

6 流体智力:与基本心理活动有关,如知觉记忆等,大部分依赖于先天而非学习(先天生物性)

7 离差智商:(标准分)就是一个人成绩和同龄组被试的平均成绩比较出来的相对分数。

(三)心理学史大体背诵版(自己考研时总结的)

心理学史大题背诵版

1 论述冯德实验心理学的对象及方法体系。(西欧内容心理学)

⑴冯德认为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他认为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是经验。冯德认为虽然心理学和物理学都研究经验,但是有区别,区别在于心理学研究直接经验,物理学研究间接经验。

⑵冯德在身心关系上主张身心平行论,他认为心理过程与大脑的生理过程是两个独立的系列,二者是一致的,但不存在因果关系。

⑶冯德认为心理学的方法有两种:实验的自我观察法(内省法)和“民族心理学的方法”(心理产品分析法)。冯德认为以前的内省法不科学,它所得来的材料不可靠。内省法只有与实验法结合,成为实验的内省或实验的自我观察,才是可靠的。他还主张用“心理产品分析”法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社会心理,《民族心理学》提示出社会心理学的规律。

⑷冯德认为心理可以分析为各项元素,复杂的心理过程都是由这些元素结合而成,但具有与构成它的元素不同的新的性质。心理元素结合成复杂的过程都有一定的规律,心理学的任务就是在于用实验的自我观察法分析出这些心理元素,并寻求如何合成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2 论述冯德的贡献与局限 (*虽然重要,但列为二类,因为03年刚考!!!*)

贡献⑴:他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贡献⑵:创办了心理学刊物《哲学研究》并发表实验室研究的论文。他使心理学从哲学的附庸地位解放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

贡献⑶:为欧美一些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心理学专业工作者,从而在世界范围内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

局限⑴:他早年受宗教影响,以后长期搞哲学,哲学观点混乱,这使他的心理学体系矛盾重重,不能摆脱唯心主义的束缚;

局限⑵:他早期接受感官生理学教育,看重末梢器官的作用,不重视大脑中枢的作用; 局限⑶:追求纯粹心理的研究,他想建立一门既不要哲学又不要生理学的心理学,他对化学感兴趣,因而采取元素分析的方法。

冯德心理学的特点:⑴新心理学:标志着心理学的独立;⑵实验心理学;⑶生理心理学;⑷内省心理学;⑸元素心理学;⑹统觉心理学;⑺内容心理学;⑻构造心理学;⑼砖块灰泥心理学;⑽传统心理学。

3 简述爱宾浩斯对记忆的研究主要贡献 (**04年预测,可能会考**)

⑴对记忆进行数量化的分析。学习有意义的材料比学习无意义的材料速度快得多,诵读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记忆保持越久;

⑵对记忆保持的研究。保持与遗忘和时间的关系是:学习以后经过的时间越长,保持越少,

普心精华背诵手册二(名词解释)

遗忘越多,不过遗忘的速度不是均衡的。根据爱宾浩斯实验所得的数据画成的曲线就是著名的遗忘曲线。遗忘在学习之后就立即开始,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

⑶对联想的实验研究。爱宾浩斯在心理学理论上属联想学派,他对于在学习中联想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详尽的实验研究。他研究了直接联想和间接联想、顺序联想和反向联想。

4 缪勒关于心理定势的发现对于后来曲勒佩的思维实验起了很大的启发作用(符茨堡学派) 曲勒佩是德国近代著名心理学家,在莱比锡大学最初对历史有兴趣,后来在冯德的影响下转向研究哲学和心理学,1893年出版《心理学纲要》,1894年他转到符茨堡大学任教授,在他的指导下建立了一个著名的主张无意象思维的符茨堡学派。属于这一派的学者有瓦特、考夫卡等人。

曲勒佩深信对思维过程可以进行实验研究。研究分三种:⑴马尔比的判断研究;⑵瓦特对于简单的思维的实验;⑶彪勒提出纯粹思想的学说。

“无意象思维”:有个既不是感觉、意象、也不是感情,不是以前内容心理学者所列举的心理元素的思想。

曲勒佩提出“二部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对象有二项,即心理内容和心理机能。

5 论述詹姆士的意识流理论的主要观点。(美国心理学的兴起)

⑴意识是人特有的一种机能。意识必须有对象。人的意识是加于其他器官之上的一个器官,它的作用就是为了更有效地适应环境,支持人的生存斗争;

⑵意识是变化的。新的经验不断增加,意识也不断积累,因此意识常新而不重复;

⑶意识是人各不同的。意识是个人私有的,并且个人意识对经验加以选择,构成自己独有的成分;

⑷意识是连续不断,是一个进行的过程;

⑸意识是有选择的,选择感兴趣的,排除不感兴趣的东西。

6简述詹姆士的情绪说。

詹姆士认为情绪是身体变化的结果,任何情绪都不过是身体中生理变化的反射产物,并坚持认为,我们看到一只熊,先逃跑而后觉得害怕。这些反应到引起的内部冲动传到大脑皮质时所引起的感觉就构成情绪。

这一学说的基本观点是:情绪不过是来自骨骼肌、内脏和其他器官的一阵感觉印象在意识中的表现。

詹姆士对美国心理学的广泛影响

詹姆士的记忆说很重要,历史上有两种主要的记忆说,一种是材能心理学的记忆说,认为记忆是一种最基本的记忆能力,记忆力是可以培养增进的。另一种是联想说,认为记忆是一种脑内物质基础再度兴奋的过程,它是通过联想的作用引起的。詹姆士提出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看法,他认为,保持能力是大脑结构的一般特性,他不仅依赖个人脑的结构,而且取决于特定的脑神经通道的作用。

复习只能增进对所复习的材料的记忆,而不能增进一般的记忆力。

7华生行为主义的基本主张是什么?(***04年预测考点,太重要了***)

⑴华生认为,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实验分支,它的理论目标是预见和控制行为;

⑵华生认为,应该建立一门全新的心理学,完全不用传统心理学中的名词象意识、思维、心理状态等。认为心理学应该用刺激和反应,用习惯形成,习惯整合这一类的术语来写。他把思维与言语视为一回事;

普心精华背诵手册二(名词解释)

⑶华生把人和动物的全部行为都看成是刺激――反应。以公式表示即S-R;

⑷华生坚信严格的决定论,认为有一定的刺激必可以引起一定的反应;而有一定的反应,也必然曾存在一定的刺激;

⑸华生在方法问题上,反对内省。他强调环境决定论。

8 (*非热点,但要防冷枪*04注意点,最后背)托尔曼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授,自称为目的行为主义者,1932年他出版《动物和人类的目的行为》。他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对于行为他提出了公式:B=f(S,A),其中B代表行为的变量,S代表情境变量,A代表其他前因变量。

托尔曼提出“中介变量”的概念。认为,至少有两种中间变量对解释动物行为是有用的;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

9 斯金纳的基本主张:(***04预测题,极可能会考***)

⑴反对建立心理学理论:心理学是一门不发达的科学,缺少经过验证的事实和可靠的研究手段;

⑵提倡归纳法:心理学只能采用归纳法;

⑶反对进行群体的研究:主张对个体进行研究。他认为对群体进行研究所获得的一般化的结果,并不能真正反映真实个体的情况;

⑷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研究:认为操作条件反射更能代表人类真实的学习活动。个体通过一连串用强化连接的动作,可以学会复杂的行为;

⑸反对“心灵主义”:无论是构造主义心理学所说的意识,还是弗洛伊德的无意识,都是“心灵主义”的翻版。他认为,心理学家应该研究人的活动,而不应去揣测存在于人的躯壳之内的任何假设的实体的活动;

⑹对于神经系统的看法:认为人的行为当然受其神经系统活动的制约,但是神经系统的活动并不是“心灵”或“意识”的活动。神经系统仍然受环境的制约;

⑺对各种心理现象的看法:认为各种心理现象都是经由强化偶合而形成的行为。

10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与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的异同:

⑴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中的个体活动,是由某种明显可见的刺激激发的,形成了典型的S-R序列。相反,在利用斯金纳箱的操作反射实验中,动物行为的产生不需要明显的外界刺激来引发;

⑵操作条件反射中的个体,必须作用于个体所处的环境,必须自己按动杠杆才能得到食物的强化。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的个体只是被动地对实验者的信号作出应答反应;

⑶是对神经系统生理作用的看法。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强调高级的神经活动对个体外在行为的支配作用。斯金纳的操作反射则只注意环境对个体的强化。

11现代西方心理学派(三)格式塔心理学的场论 (**04预测考点,可能性较大**)

完形主义是1912年诞生于德国的一个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学派。主要特点:⑴强调整体,认为心理现象是个整体,而不是彼此独立的元素的拼合;⑵描述现象,主张心理学要描述现象而不是分割现象以追求它的“构造”。

哀伦费斯提出“形质”的概念。可作为格式塔心理学的直接前驱。

丹麦人鲁宾在1915年发表一篇关于视觉形象的论文,把视知觉分析为图形与背景而不分析为感觉元素。图形比背景更明显,因为图形是更好的完形。

普心精华背诵手册二(名词解释)

完形派认为构造派以捆束假设为前提,反对恒定假设。

完形心理学派的主要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魏特默、柯勒和考夫卡。

魏特默《关于运动视觉的实验研究》(1912年)成为完形心理学建立的宣言书;柯勒1913-1917写出《人猿的智慧》一书。他们三人于1912年与其他人在德国创办了《心理学研究》杂志。

当两条直线先后出现的时间间隔较长如为一秒时(在1/5秒以上),被试看到的是两条静止的直线先后出现。当这一时间间隔缩短为1/15秒时,被试就会清楚地看到一条直线向着另一条直线移动,这种似动现象魏特默称之为“斐-现象”。

捆束假设指一种心理学的立论前提,它把意识或行为看作是由多个元素累加起来,成为一束一捆,而元素之间毫无内在联系。

恒定假设认为外界刺激与心理反应之间具有固定的一对一的关系。

顿悟说是由柯勒提出。

勒温1945年去麻省理工学院主持“集体动力学”研究所工作,他的心理学也被称为“拓扑心理学”。勒温从完形到场论,研究心理生活空间和社会心理学的问题,他是集体动力学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人格的动力理论》和《拓扑心理学原理》。

(单列出因为重要)简述勒温的场论:他认为人就是一个“场”,人的心理活动也是在一种“心理动力场”中发生的,人的行为由场决定的。心理动力场主要是由于个体需要和他的心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所组成。他为行为所规定的公式是B=f(P.E)。B代表行为,P代表人,E代表环境,即行为是人和环境的函数。

12弗洛伊德的基本概念(03年拿出来又考精神分析,这值得注意!)

⑴无意识。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着两个主要的部分:意识和无意识。意识部分小而不重要,它只表现为外表行为,无意识部分是不能被人意识的,它包括人的原始本能冲动,以及被压抑的欲望。欲望被压抑是因为社会规范不允许全得到满足,只有在催眠状态下,才能被忆起;

⑵抵抗与压抑;

⑶本我、自我、超我。(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

他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层,最低层是本我,相当于前面提到的无意识部分。本我是最原始的、最难接近的部分。它包括人类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弗洛伊德的本我只追求快乐和满足,而不了解社会现实中的原则;

随着生长成熟,从本我慢慢生出自我。自我既了解社会现实原则,也了解本我的渴求。它的任务是参考现实来调节本我,按照现实原则进行操作;

超我是由自我分出的。它代表社会规范的内化。自我受本我力量的驱使,千方百计伺机满足本我的渴求;但受社会道德规范习俗的制约,慢慢内化为良心、道德观、价值观等。

⑷情结。弗洛伊德认为,儿童起初是自恋的,不集中指向任何外在的爱情的对象,在五岁后,儿童将性动机集结于某人或某些人身上,男孩子的性动机通常结向母亲,女孩子通常结向父亲。弗洛伊德认为,一般由母亲偏爱儿子和父亲偏爱女儿所促成。这种幼年的性欲由于受到压抑在男孩就成了恋母仇父的情结称伊迭帕斯情结。在女孩就成了恋父仇母的情结。情结是指在无意识内挟有情感力量的观念集团。

⑸弗洛依德认为,当本我的幼年性欲望找不到满足的出路时,有些正常人,尤其是那些有天才的人,就会朝好的方面转化,如转向艺术、科学、文学等方面,通过人类高尚的文化活动,使被压抑的欲望得到满足,这就是升华。

普心精华背诵手册二(名词解释)

⑹移情。是在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分析治疗过程中的一种现象。病人接受治疗以后,对医生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兴趣。

13其他精神分析会考的(*作为04的预测考点,但可能性不大*)

弗洛伊德的影响与局限。

影响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治疗方法虽然没有严格的科学性,但从他的医学实践中似乎直接地感到其体系中有某种合理的东西。他的理论与方法对精神病学和临床心理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对实验心理学也有相当的重要意义;

影响⑵无意识的动机作用以及儿童期经验对人的心理与人格的影响由于弗洛伊德的强调和重视才被世界人所认识;

影响⑶不仅如此,弗洛伊德的理论对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如文学、艺术、科学、宗教等都有所启迪和促进。

弗洛伊德的理论正成为现代心理学中的一种重要势力。美国的心理学家波林曾说“现在他被看作最伟大的创设者,时代精神的代言人,他借助于无意识过程的原理建立了心理学。” 局限:他对无意识作用的过分强调,以及他的泛性论观点都与客观事实相去甚远,如他把精神症的病因和行为的主要动机通通归结为被压抑的性欲,遭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批评。

荣格与弗洛伊德的基本分歧在于对力比多的看法上。弗洛伊德把力比多理解为性爱;荣格则将之看作是普通的生命力。荣格认为,性爱只是全部内驱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荣格认为,人的无意识过程是与意识的“自我”相冲突的。荣格认为,同无意识相比,意识是次要的。他认为无意识有两个层次。紧接意识下面的一层是个体无意识,它同一切冲动、愿望、模糊的知觉以及无数的其他经验所组成。个体无意识下面是集体无意识,这个最深的意识层次是个体所不知的。它包含着远祖在内的过去所有各个世代所积累起来的经验的影响。集体无意识不反映个体的历史和经验。

荣格认为个体的人格体系有两个基本的朝向或态度:内倾或外倾。

阿德勒把补偿缺陷的作用看作是神经症的根本原因,自立一派称为“个人心理学”。他不同意弗洛伊德关于动机的原始基础集中于性因素的说法。认为人的自卑感是行为原始的决定因素。 阿德勒认为,人的崇高的目标――追求优越,是普遍存在的。但由于人的弱点不同,社会环境不同,所采取的克服自卑感的方式和手段也就不同。事实上每一个人都发展了一套自己所特有的行为方式――这就是他所谓的生活风格。

14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每年必考!!!!04必考点)

看书p57

15皮亚杰认识论原理(重要,但03考了04可能不考)

16人本主义心理学(04年预测必考点)

在20世纪50-60年代兴起于美国,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与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分道扬镳,形成心理学的第三思潮。 受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影响比较明显。 由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创立,现在的代表人物有C.R罗杰斯。人本主义反对将人的心理低俗化,动物化的倾向,故被称为心理学

普心精华背诵手册二(名词解释)

中的笫三思潮。

(1)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

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好象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人在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须先部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第一类需要属于缺失需要,可到起匮乏性动机,为人与动物所共有,一旦得到满足,紧张消除,兴奋降低,便失去动机。第二类需要属于生长需要,可产生成长性动机,为人类所特有,是一种超越了生存满足之后,发自内心的渴求发展和实现自身潜能的需要。满足了这种需要个体才能进入心理的自由状态,体现人的本质和价值,产生深刻的幸福感,马斯洛称之为“顶峰体验”。马斯洛认为人类共有真、善、美、正义、欢乐等内在本性,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知”或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2)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刚出生的婴儿并没有自我的概念,随着他(她)与他人、环境的相互作用,他(她)开始慢慢地把自己与非自己区分开来。当最初的自我概念形成之后,人的自我实现趋向开始激活,在自我实现这一股动力的驱动下,儿童在环境中进行各种尝试活动并产生出大量的经验。通过机体自动的估价过程,有些经验会使他感到满足、愉快,有些即相反,满足愉快的经验会使儿童寻求保持、再现,不满足、不愉快的经验会使儿童尽力迥避。在孩子寻求积极的经验中,有一种是受他人的关怀而产生的体验,还有一种是受到他人尊重而产生的体验,不幸的是儿童这种受关怀尊重需要的满足完全取决于他人,他人(包括父母)是根据儿童的行为是否符合其价值标准,行为标准来决定是否给予关怀和尊重,所以说他人的关怀与尊重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体现着父母和社会的价值观,罗杰斯称这种条件为价值条件,儿童不断通过自己的行为体验到这些价值条件,会不自觉地将这些本属于父母或他人的价值观念内化,变成自我结构的一部分,渐渐地儿童被迫放弃按自身机体估价过程去评价经验,变成用自我中内化了的社会的价值规范去评价经验,这样儿童的自我和经验之间就发生了异化,当经验与自我之间存在冲突时,个体就会预感到自我受到威胁,因而产生焦虑。预感到经验与自我不一致时,个体会运用防御机制(歪曲、否认、选择性知觉)来对经验进行加工,使之在意识水平上达到与自我相一致。如果防御成功,个体就不会出现适应障碍,若防御失败就会出现心理适应障碍,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目标是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是经内化而成的自我部分去除掉,找回属于他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模式,用罗杰斯的话说“变回自己”“从面具后面走出来”,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机能。人本主义的实质就是让人领悟自己的本性,不再倚重外来的价值观念,让人重新信赖、依靠机体估价过程来处理经验,消除外界环境通过内化而强加给他的价值观,让人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由自己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掌握自己的命运,修复被破坏的自我实现潜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历年试题集锦###

(96)1、试述艾宾浩斯对记忆研究的贡献

2、试述行为主义的衰落和认知心理学的兴起

3、试述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

*4、试述冯特和达尔文对心理学的贡献

(97)1、试述冯特对心理学的贡献和局限。

2、试述勒温的动力场理论。(格式塔)(p357)

普心精华背诵手册二(名词解释)

*3、试述皮亚杰的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98)1、试述心理学发展过程中(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后期)的主要学派和思潮。

2、试述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p255)

*3、试述皮亚杰关于儿童发展阶段及其标志这些阶段的行为特征。(p443)

(99)*1、试述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及其组织原则。(p334)

2、试述E·C·托尔曼的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看法。(p278)

#3、试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00)#1、试述斯金纳行为主义心理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p302)

*2、试述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331)

3、试述认知心理学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本质区别。

(01)*1、试述冯特心理学体系主要内容及基本思想

**2、试述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认知心理学基本观点

#3、试述人本主义的现状、贡献及发展前景

(02)1、述评海德的社会认知平衡理论。(冷)

#2、阐述斯金纳对个体行为分析的核心观点。(p306)

**3、列举和说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03年网上回忆版不一定标准)

1.弗洛伊德的理论

*2.皮亚杰的认识结构的四个概念及相互关系

**3.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

*4.冯特的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hj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