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数学讲义 5章 抽屉原理

更新时间:2024-07-08 05:5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组合数学》 第五章 抽屉原理和Ramsey理论

第五章 抽屉原理和Ramsey理论

抽屉原理又称鸽巢原理或重叠原理,是组合数学中两大基本原理之一,是一个极其初等而又应用较广的数学原理。其道理并无深奥之处,且正确性也很明显。但若能灵活运用,便可能得到一些意料不到的结果。

抽屉原理要解决的是存在性问题,即在具体的组合问题中,要计算某些特定问题求解的方案数,其前提就是要知道这些方案的存在性。

1930年英国逻辑学家F. P. Ramsey将这个简单原理作了深刻推广,即Ramsey定理,也被称为广义抽屉原理。它是一个重要的组合定理,有许多应用。

5.1 抽屉原理

(一)基本形式

定理5.1.1 (基本形式)将n+1个物品放入n个抽屉,则至少有一个抽屉中的物品数不少于两个。

证 反证之。将抽屉编号为:1,2, ?,n,设第i个抽屉放有qi个物品,则 q1?q2???qn?n?1 但若定理结论不成立,即qi从而有

?1,即有q1?q2???qn≤n,

n?1?q1?q2???qn?n

矛盾。

例 5.1.1 一年365天,今有366人,那么,其中至少有两人在同一天过生日。

注:与概率的区别:抽屉原理讲的是所给出的结论是必然成立的,即100%成立。而概率反映的是不确定性现象发

1/37

《组合数学》 第五章 抽屉原理和Ramsey理论

生的可能性问题,不讨论100%成立的确定性概率问题。 生日悖论:随机选出n个人,则其中至少有二人同一天出生的概率为

Pn?A?=1?P365365nn

特例:P23?A?=50.73%,P100?A?=99.99997%

例 5.1.2 箱子中放有10双手套,从中随意取出11只,则至少有两只是完整配对的。

(二)推广形式

定理5.1.2 (推广形式)将q1?q2???qn?n?1个物品放入n个抽屉,则下列事件至少有一个成立:即第i个抽屉的物品数不少于qi个。

(证)反证。不然,设第i个抽屉的物品数小于qi(i=1,2, ?,n)(即该抽屉最多有qi?1个物品),则有

?qi?n?1=物品总数≤??qi?1???qi?n

i?1i?1i?1nnn与假设矛盾。

q1?q2???qn?n?1=

?q1(三)特例

?1???q2?1?????qn?1??1

推论1 将n(r-1)+1个物品放入n个抽屉,则至少有一个抽屉中物品个数不少于r个。

推论2 将m个物品放入n个抽屉,则至少有一个抽屉中物品个数不少于??m?1??m=?1??n??n?2/37

?其中?x?表示取x?个。?《组合数学》 第五章 抽屉原理和Ramsey理论

的整数部分,?x?表示不小于x的最小整数。

推论3 若n个正整数qi?i?1,2,?n?满足

q1?q2???qnn?r?1

则至少存在一个qi,满足qi?r。

(四)例

例 5.1.3 有 n位代表参加会议,若每位代表至少认识另外一个代表,则会议上至少有两人认识的人数相同。 (证) 设某代表认识的人数为k个,则k??1,2,?,n?1?(视为n-1个抽屉)。而会议上有n个代表,故每位代表认识的人数共为n个数(视为n个物品)。那么,由基本定理,结论成立。

例 5.1.4 任意一群人中,必有两人有相同数目的朋友。 (证) 设有n个人?n?2?,分三种情形讨论: (1) 每人都有朋友,由例5.1.3即知结论成立; (2) 只有一人无朋友,余下的n-1人都有朋友,由(1)知此n-1人中必有两人有相同数目的朋友;

(3) 有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人无朋友,则朋友数为零的人已经有两个了,同样满足条件。

例 5.1.5 边长为2的正方形内有5个点,其中至少有两点,距离不超过2。

(证) 首先制造抽屉:将原正方形各对边中点相连,构成4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见图5.1.1(a)),视为抽屉。其次,

3/37

《组合数学》 第五章 抽屉原理和Ramsey理论

由基本原理,至少有一个小正方形里点数不少于2。最后,从几何角度可以看出,同一小正方形内的两点的距离不超过小正方形的对角线之长度2,证毕。

* * *

*

* * * * * * 图5.1.1 抽屉的选择

注意,如果抽屉选择不当,可能于事无益。如图5.1.1(b),将正方形分为4个直角边长为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是达不到目的的。

习题1、2

5.2 应用

§5.2.1 抽屉原理的应用

例 5.2.1 任意三个整数,必有两个之和为偶数(其差也为偶数)。 (证) 制造两个抽屉:“奇数”和“偶数”,3个数放入两个抽屉,必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有两个数,由整数求和的奇、偶性质即知此二数之和必为偶数。 同理可知,二者之差也为偶数。

任给3个整数,其中必存在两个整数,其和能被2整除。提另法一证明.记这3数为a1,a2,a3,令ri?ai mod 2 4/37

《组合数学》 第五章 抽屉原理和Ramsey理论

则ri=0,1(i=1,2,3)。 以0,1为两个抽屉,3个ai为物品,以ri决定将ai放入哪个抽屉。 由抽屉原理,某个抽屉中至少有两个ai,其除以2的余数相同。那么,此2数即满足要求。 问题:任给n个整数,其中必存在3个整数,其和能被3整除。问n最小应为多少? 常规思路:n=7(证明思路同上) 但7不是最少数字,最小的n=5。 证明.记这5个数为a1,3 a2,?,令ri?ai mod a5,扩展则ri=0,1,2(i=1,2,?,5)。那么(构造抽屉和物品的方法同上) ① 若有某3个ri相同,则对应的3个ai满足条件。 ② 否则,5个ri中最多有2个ri相同(即每个抽屉中最多放2个物品),此时,每个抽屉不空。那么,从每个抽屉选一整数,该3个数即满足条件。 任给n个整数,其中必存在k个整数,其和能被k整除。问n最小应为多少? 一般提例如:k=2 时,n=3; 法 k=3 时,n=5(而非7); k=4 时,n=7(而非13); ① 一维数轴上有3个整数点(坐标为整数的点),则几何角其中必存在两个点xi和xj,其几何中心度(便于?xi?xj?2也是一个整点。 推广到多维空 间) ② 一维数轴上有5个整数点,则其中必存在3个点5/37

《组合数学》 第五章 抽屉原理和Ramsey理论

xi、xj和xk,其几何中心xi?xj?xk??3也是一个整点。 更一t维空间有n个整点,其中必存在k个整点,其几何般的中心也是整点。 问题 例1 t=1,问题同上。k=2,n=3,k=3,n=5 t=k=2,n=5 例2 证.设5个平面点为?xi,yi?(i=1,2,3,4,5) t=2,k=3,n=9 t任意,k=2,n=2+1 t例3 例4

例 5.2.2 从1,2,?,2n中任取n+1个数,其中至少有一对数,一个是另一个的倍数。

(证)设所取的n+1个数为a1,a2, ?,an+1,并 (1)表示 ai?2iri??i?0?,i=1,2, ?,n+1且ri为奇数。

(2)设置抽屉与物品:1~2n之间只有n个奇数(抽屉),故由抽屉原理知此n+1个ri中至少有两个是相同的。设为 rj = rk =r,即aj?2?j?rj?2?jr,ak?2?krk?2?kr,

显然有:要么ajak,要么akaj。

(3)说明:这里已是最好的“可能结果”,即针对各种条件,稍加放松,则结论不一定成立。

? 改为取n个数,只要取n+1,n+2, ?,2n这n个数,显然不满足结论。 ? 改为在1,2,?,2n+1中选n+1个数,则结论也不一定成立。例如n=5,选6,7,8,9,10,11

6/37

《组合数学》 第五章 抽屉原理和Ramsey理论

例 5.2.3 设a1,a2, ?,am为任意m个正整数,则其中必存在若干个相继的数,其和是m的倍数。即至少存在正整数j和k(1≤j<k≤m),使得m能整除

k?ai=aj?aj?1???ak。

i?ji(证) 构造数列 si?s1

?ajj?1=a1?a2???ai ,则

ri?si mod m ,则0≤ri<m (i=1,2,?,m)

若有某 rk=0,则msk,问题得证。否则,所有ri≠0,由抽屉原理知,至少存在j

km ,从而有msk?sj??ai。

i?j?1本题构造“抽屉”与“物品”的技巧在于并不直接针对正整数ai,而是构造出适合利用抽屉原理的n个数ri。为了构造ri,间接利用了si以达到目的。其中的抽屉是取关于模m的剩余类:0,1, ?,m-1,并且在应用抽屉原理时分为两步走。第一步先将ri分为两大类,即0与非0(或看作两个大抽屉);第二步,针对非0情形,分为m-1种情况(或看作m-1个小抽屉)。

例 5.2.4 设正整数序列a1,a2,?,a25满足ai+1+ ai+2+?+ ai+5≤6,i=0,1,?20。 试证明至少存在正整数j、k(1≤j<k≤25),使得aj+aj+1+?+ak=19。

i(证) 构造序列 si?s1

?ajj?1=a1?a2???ai ,则

若有某个sk=19,那么,问题得证(j=1)。

7/37

《组合数学》 第五章 抽屉原理和Ramsey理论

否则,所有si≠19。 令集合

A={ s1,s2,?,s25,s1+19,s2+19,?,s25+19} 且有 20≤s1+19<s2+19<?<s25+19≤49。

集合A中共有50个数,每个数的取值在1到49之间,由抽屉原理,其中必有两数相同。又知i≠j时,si≠sj,从而 si+19≠sj+19 。 所以,相等的两项必为 sk = sj+19(显然k>j), 即

k19?sk?sj??ai=aj?1?aj?2???ak ,证毕。

i?j?1

问题一般化:设正整数序列a1,a2,?,amn满足ai+1+ ai+2+?+ ai+n≤p,i=0,1,?,n(m-1)。 若要求存在正整数j

分析:令 si =a1+a2+?+ai, i=0,1,?,nm 设 A={ s1,s2,?, smn,s1+q,s2+q , ?,smn+q } 且有 1≤s1< s2< ?< smn, q< s1+q< s2+q

要用抽屉原理,A中元素个数必须大于A中最大数smn+q,即mp+q<2mn,或mp?q?2mn?1,由此得结论:q≤m(2n-p)-1 。

本例中,m=n=5,p=6,q=19 。 若选m=n=10,p=16,则q≤39 。

变异:一学生用37天共60小时复习功课,第i天复习ai小时(ai为正整数),则无论如何安排,总存在相继若干天,这些天的复习时数之和恰为13 。

此问题实际上隐含着m=1,n=37,p=60,q=13 。 这时,问题可以描述为:m个正整数a1,a2,?,am满足

8/37

《组合数学》 第五章 抽屉原理和Ramsey理论

a1+a2+?+am=n,要存在1?j?k?m,使得aj+ aj+1+?+ ak =q,必须有q≤2m-n-1(这只要在一般问题中取m=1,n=m,p=n即可)。

例 5.2.5 将65个正整数1,2, ?,65随意分为4组,那么,至少有一组,该组中最少存在一个数,是同组中某两数之和或另一数的两倍。

(证) 用反证法。设任何一组数中的每一个数,它既不等于同组中另外两数之和,也不等于同组中另一数的两倍。即任何一组数中的的任意两个数之差总不在这个组中。 由抽屉原理,四组中至少有一组(称为A组),其中至少有17个数。从中取17个:记为a1,a2,?,a17,不妨设a17最大。令

ai?1??a17?ai, i=1,2, ?,16

显然1?ai?1??65 。 由假设知ai?1??A(否则,就有某个ak和ak满足a17=ak+aj),所以,该16个数必在另外三组B、C、D中。

再由抽屉原理知,B、C、D三组中至少有一组(设为B组),至少含有6个ai1。只取其中6个,记为b1,b2,?,b6,

?1?同理可设b6最大,并令bi?b6?bi(i=1,2,?,5)。同样有

??1?bi?1??65 且bi?1??1??B。而且由假设知

bi?b6?bi?a17?aj??a17?ak??ak?aj?A

??(aj?ak)

故该5个数一定在C或D中。

又由抽屉原理,设C组中至少有3个bi?1?,取其中3个记为c1?c2?c3 。 同理可证d1?c3?c2,d2?c3?c1(d1?d2,1?di?65)也不在A、B、C三组中,故必在D组中。进一步,可证得e?d2?d1?c2?c1不在A、B、C、D中,且满足1?e?65 。 这说明从1到65的这65

9/37

《组合数学》 第五章 抽屉原理和Ramsey理论

个整数中有一个不在A、B、C、D这4组的任何一组中,与题设矛盾。

例 5.2.6 由mn+1个不同实数构成的序列?aii?1,2,?mn?1?中必存在一个(m+1)项的递增子序列或(n+1)项的递减子序列。

(证) 某个序列?bnn?1,2,?n?是递增的,是指该序列满足:b1?b2???bn;反之,若b1?b2???bn,则称其是递减的。

针对每一个ai,以ai为首项,向后寻找递增子序列,最长子序列的项数(即长度)记为t(i=1,2, ?,mn+1),则1≤ti≤mn+1 (若ai之后每一项都比ai小,则t =1;若ai之后有一项aj比ai大,则t=2;若aj之后还有一项ak比aj大,则t=3 ?)。

iii例如,对m=2,n=4序列

4 5 2 9 3 1 8 6 7

t1=4,t2=3,t3=4,t4=1,t5=3,t6=3,t7=1,t8=2,t9=1

若有某个 ti≥m+1,则问题得证。

否则,所有 1≤ti≤m,由推论1,至少有n+1个ti相等,设

tk?tk???tk12n?1, 且1?k1?k2???kn?1?mn?1

那么,必有ak1?ak2???akn?1,从而构成n+1个实数的递减子序列。事实上,若ki?kj时,有aki?akj,则以aki为首项的最长子序列比以akj为首项的最长子序列多一项,即tki?tkj,矛盾。

本例已达到最好的可能结果。

特例:m=n 。 实际的问题为:不同高度的n2?1个人

10/37

《组合数学》 第五章 抽屉原理和Ramsey理论

5.4 Ramsey数

问题:对于给定的正整数p、q≥2,是否存在一个最小的正整数r,具有下述性质:对完全图Kn的每条边涂以颜色C1或C2,当n≥r时,在Kn中必含有一个完全子图Kp,其所有边涂的是颜色C1(即同色Kp),或含有一个完全子图Kq,其所有边涂的是颜色C2(即同色Kq)。

定义5.4.1 满足上述条件的数r称为Ramsey数,记为r(p,q;2),简记为r(p, q)。

已经知道r(3,3)=6,r(3,4)=9。 例5.4.1 证明r(4,4)=18。

(证)设v0,v1,v2,?,v17是完全图K18的顶点,现考察K18中从v0出发的17条线段,它们分成了红、蓝两类,由抽屉原理可知:至少有9条是同色的,不妨设它们为红色(蓝色)。进一步再来考察这9条红色(蓝色)线段里,异于v0的9个端点所构成的K9,其中一定会出现一个红色(蓝色)K3,或一个蓝色(红色)K4。若是前者,则这个红色(蓝色)K3的三个顶点和v0一起便构成一个红色(蓝色)K4,若是后者,则本身已存在蓝色(红色)K4。 由此可知,r(4,4)≤18,下面证r(4,4)>17,从而有r(4,4)=18。

在一个圆周上画出共17个等分点,将其依次编号为v0,v1,?,v16,把整数1,2,?,16分成两组

X组:1,2,4,8,9,13,15,16 Y组:3,5,6,7,10,11,12,14

选取正整数a,b?0?a,b?16?,按以下规则进行涂色: 当a?b?X时,边vavb涂红色(或蓝色); 当a?b?Y时,边vavb涂蓝色(或红色)

21/37

《组合数学》 第五章 抽屉原理和Ramsey理论

这样涂得的K17不会出现同色的K4。

由上述涂色规则可以看出,两点连线为红色的顶点对有:?v0,v1?,?v0,v2?,?v0,v4?,?v0,v16?,?v1,v3?,?v1,v2?,?,

?v1,v5?,?,?v1,v16?,?,?v15,v16?;连线为蓝色的顶点对有:?v0,v3?,?v0,v5?,?v0,v6?,?,?v0,v14?,?v1,v4?,?v1,v6?,?v1,v7?,?,?v1,v15?,?,?v11,v14?。读者可

以按此方法画出具有两种颜色的边的K17,并观察结果。 §5.4.1 Ramsey数的性质

对于任意的正整数p、q,要求出r(p,q),是相当困难的。这里只给出Ramsey数的有关性质和上、下界的估计。

定理5.4.1 Ramsey数r(1,q;2)具有以下性质

(1) r(p,q)= r(q,p); (2) r(1,q)= r(p,1)=1; (3)r(2,q)=q, r(p,2)=p;

(4)当p、q≥2时,有r(p,q)≤r(p,q-1)+ r(p-1,q),若r(p,q-1)和 r(p-1,q)都为偶数,不等式严格成立。 (证)(1)、(2)显然成立。

对于Kq,当所有边都涂的是同一种颜色时,Kq本身即满足条件。否则,至少有两点的连线涂的是另一色,那么,该两点构成一个同色的K。所以r(2,q)=q成立,同理可证r(p,2)=p也成立。即性质(3)成立。

2至于性质(4),令n=r(p,q-1)+r(p-1,q),可以证明,对Kn的边用红、蓝着色后,其中必存在红色的Kp或蓝色的

Kq,从而可知n≥r(p, q)。原因如下:

任取Kn的一个顶点v,由抽屉原理,v与其余n-1个顶点的连线中,要么红边不少于r(p-1, q),要么蓝边不少于r(p, q-1)。若是前者,即由v出发与之以红边相连的顶点有r?p?1,q?个,按照r?p?1,q?的定义,这r?p?1,q?个顶

22/37

《组合数学》 第五章 抽屉原理和Ramsey理论

点本身所构成的完全图Kr?p?1,q?即可导出蓝色的Kq或红色的Kp?1,而Kp?1再加上顶点v即可构成红色的Kp。若为

后者,同理由与v以蓝边相连的r(p,q-1)个点再加上顶点v所构成的完全图Kr?p,q?1??1中就存在红色Kp或蓝色Kq。 若r(p,q-1)和 r(p-1,q)都为偶数,令m=r(p,q-1)+ r(p-1,q)-1(m为奇数),可以证明在涂过色的K上存在红色的Kp或蓝色的Kq,从而可知r(p,q) ≤m

m首先证明:在Km上存在一点vk,以它为端点的红边一定是偶数条。若不然,设cj是以顶点vj为端点的全部红边数

m(j=1,2,?,m),所有cj为奇数,从而知c?c?cj?1j为奇数,

而Km上的全部红边数=≠整数,矛盾(注意,按顶点统

2计时,将Km的每条红边都计数两次)。 其次,以前述的vk为端点的m-1= r(p,q-1)+ r(p-1,q)-2条边中,或者至少有r(p-1,q)条红边,或者至少有r(p,q-1)条蓝边。再仿照前边的证明,即得结论。

例5.4.2 证明r(3,5)=14。 (证)由性质(4)知

r?3,5??r?2,5??r?3,4?=5+9=14

对于K13,可以给出一种边2染色方案,其中既无红色边组成的K3,又无蓝色边组成的K5。方法是将圆周等分为13等份,视各等分点为K3的顶点,从某点开始对各点依此编号为0,1,?,12,当i与k满足

k?i?1,i?5,i?8,i?12,mod13,

?i?0,1,?,12?

时,第i点与第k点之间连红色线,否则连蓝色线。

23/37

《组合数学》 第五章 抽屉原理和Ramsey理论

定理5.4.2 关于Ramsey数的上、下界,有如下结论:

?1(1)r?p,q??Cp; p?q?2p(2)r?p,p??22,p?2;

p????2????2??O?1???r?p,q??t?Cp(3)p22??e?????p????ln?lnp?lnp, t为常数。

?1(4)r?p,q??q?Cp?, s为常数。 p?q?2s22(5)

c1q?lnq?2?r?3,q??c2qlnq, c1、c2为常数。

关于Ramsey数的部分结果,可见表5.4.1。

表5.4.1 p、q较小时的r(p,q) q p 3 4 5 6 7 8 9 10 3 6 4 9 18 5 14 25 42/55 6 18 34/36 57/94 102/169 7 23 41/59 126/586 8 28/29 ?/88 282/? 9 36 10 39/44 ?/124 ?/168 374/? 458/? 注:?表示目前还无结果

§5.4.2 Ramsey数的推广

将染色问题可以推广到一般情形:

(1) 增加颜色数:设有n个顶点的平面完全图Kn,用

24/37

《组合数学》 第五章 抽屉原理和Ramsey理论

m种颜色c1,c2,?,cm随意给Kn的边着色。那么,对于给定的正整数p1, p2, ?pm,(pi≥2,i=1,2, ?,m),是否存在最小的正整数r?p1,p2,?,pm;2?,当n≥r?p1,p2,?,pm;2?时,在Kn中一定含有某个Kpi,它的所有边都为颜色ci 。

(2) 扩大空间的维数:设Kn为k维空间上的具有n个顶点的完全图,对同样的问题,是否也存在r?p1,p2,?,pm;2?。

比较:两种情况的不同点是Kn的顶点所在的空间的维数不同,共同点是颜色增多,且最关键之处是被染色的对象都是Kn中任意两点所连接成的边。

用第三种方式描述:设集合A??e1,e2,?,en?,令S??XX?A,X?2?(以A上所有二元子集为元素构成的集合),再用?S1,S2,?,Sm?表示S的一个m分拆,即

S1?S2???Sm?S,

SiSj??,

Si可空

n≥r?p1,p2,?,pm;2?时,对集合A中的元素,下面结论至少有一个成立:在A中存在pi?1?i,j?m,i?j?。那么,当

个元素,其全部二元子集都属于Si?i?1,2,?,m?。

相应于(1)、(2)的结论称作“两点结合的Ramsey定理”,或称“边的Ramsey定理”。 (3) 增多子集X中元素的个数:“设集合A??e1,e2,?,en?,令S??XX?A,X?t,t?1?(以A上所有t元子集为元素构成的集合),再用?S1,S2,?,Sm?表示S的一个m分拆,即S1?S2???Sm?S,SiSj??,S可空?1?i,j?m,i?j?。那么,总存在一个仅依赖于p1,p2,?,pm和t的正整数N,当n≥N时,对集合A中的元素,下面结论至少有一个成立:在A中存在pi个元素,其全部t元子集都属于Si?i?1,2,?,m?”。称这样的数N为广义Ramsey数,记为r?p1,p2,?,pm;t?。

i几何角度:当k=t=3,m=2时,考虑空间中任何四点都

25/37

《组合数学》 第五章 抽屉原理和Ramsey理论

不共面的n个点组成的集合A,将每三个点构成的三角形涂以红色或蓝色,当任意给定了正整数p,q?p,q?3?后,只要点数n超过某一个有限数时,则下列两种情况必有一种成立:或者存在p个点,其中每三个点构成的三角形均为红色(蓝色);或者存在q个点,其中每三个点构成的三角形均为蓝色(红色)。 这就是“三点结合的Ramsey定理”,或者称作“三角形Ramsey定理”。相应的染色问题叫做面2-染色问题。 一般情形,首先将完全图的概念加以推广,设k维空间有n个点,从中任取t个点及其相邻的边结合在一起,称作t级边(当t=2时就是普通的边, t=3时是三角形, t=4是四面体)。把这n个点与其所有的t级边组成的图叫做t

t级完全图,记做Kn,又称作超图。假如用m种颜色c1,c2,?,cm去涂染这n个点中全部的t级边,每个t级边任意涂染一色,从而将这些t级边划分成了m类,当任意给定一组正整数

tp1,p2,?,pm后,则在n充分大时,t级完全图Kn中一定含有一个t级完全子图Kqt,其所有t级边的颜色都是同一色

ici?1?i?m?。满足上述条件的最小的整整数

n,就是广义

Ramsey数r?p1,p2,?,pm;t?。

特例,当t=1时,就是§6.1所述的抽屉原理,其中 (1) r?p,q;1??p?q?1——两个抽屉时的抽屉原理;(2) r?p1,p2,?,pm;1??p1?p2???pm?n?1——推广形式的抽屉原理;

??r?2,2,?,2;1??n?1——抽屉原理的基本形式。 (3) ???????n个??其次还有,r?p,t;t??p?p?t?,r?t,q;t??q?q?t?。 定理5.4.3 广义Ramsey数r?p1,p2,?,pm;k?是存在的。

26/37

《组合数学》 第五章 抽屉原理和Ramsey理论

例5.4.3 有17位学者,每人给其它人各写一封信,讨论三个问题中的某一个问题,且两人之间互相通信讨论的是同一个问题。证明至少有三位学者,他们之间通信讨论的是同一问题(1964年第六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比赛题目)。 此问题等价于对K的每条边涂以红、蓝、黄三色之一(即边3-着色),其中必存在同色K 。由此可知,r?3,3,3;2??17。

173(证)设v0,v1,?,v16为给定的17个点,任取一点,不妨设为v0,将v0与其余16点连接成16条边,当用三色涂

?16?染时,由抽屉原理知至少有???6条边被涂上同一颜色,

?3?不妨设为v0vi ?i?1,2,?,6?且这六条边同为红色。考虑由v1,v2,?,v6组成的完全图K6,分两种情况讨论: 如果在这个K6中有一条边,比如v1v2也是红色,则?v0v1v2就是一个同色三角形。否则在这个K6中没有红色的边,于是只能涂上蓝色或黄色,则归结为K6的边2-染色问题,已知其必存在同色的三角形。

例5.4.4 证明r?3,3,3;2??16,即对于K6,存在一种边3-着色方案,使得其中不存在同色K。

3(证)考虑由二进制码组成的集合G={0000,0001,0010,?,1111},定义各元素的加法为二进制的逐位异或运算,即0+0=0,1+0=0+1=1,1+1=0。则集合G对于加法构成一个16阶交换群(参见§6.1),其中0000为单位元。把G中除去单位元的15个元素分成三个不封闭的子集G1,G2,G3,即使得每个子集里的任意两个元素相加所得的元素不在同一子集里:

G1??1100,0011,1001,1110,1000?, G2??1010,0101,0110,1101,0100?, G3??0001,0010,0111,1011,1111?

然后,建立G与K16的一个映射,使K16的顶点和群G的元

27/37

《组合数学》 第五章 抽屉原理和Ramsey理论

素一一对应起来,并按下面方法用三种颜色对边染色: 取x,y?G,且x?y。那么,当x?y?Gi时,则用颜色i染顶点x与y的连线;当x?Gi时亦用颜色i把0000与x用一线段连接(请读者自己完成)。 按照上述方法构造的经过边3-染色的K16中不存在同色的K。由此可知r?3,3,3;2??16,从而最后可确定r?3,3,3;2??17。

3

???若令R?m?=r3,3,?,3;2m?,即R?m?表示用????????m个3?m种颜色涂染

完全图的边存在同色三角形的最少点数,目前已知R?1??3,

R?2??6,R?3??17。那么,一般的R?m?应该为何?准确地求

出R?m?是困难的,目前只知道关于它的上界的递归不等式。

定理5.4.4 R?m?≤m?R?m?1??1??2

令n=m?R?m?1??1??2,对完全图Kn的边用m种颜色染色后,从其顶点v1引出m?R?m?1??1??1条边,由抽屉原理知,至少有R?m?1?条边为同一种颜色,不妨设边

v1v3v1v2,

,??,v1vR?m?1??1均为红色,v2,v3,?,vR?m?1??1,构成一个

完全图KR?m?1?,则有

(1) KR?m?1?中有一条红色边,比如v2v3,则?v1v2v3就

是一个同色三角形;

(2) KR?m?1?中没有红色的边,则它的边只有m?1种不

同的颜色,根据R?m?1?的定义,这个KR?m?1?中有一个同色三角形。

28/37

《组合数学》 第五章 抽屉原理和Ramsey理论

推论1 R?m?≤m!??1??11!?12!???1???1 m!?(证)用数学归纳法: 当m设m?1时,R?1??3??1?1??1,不等式成立; ?k?1时命题成立,即

??111?1?????R?k?1?≤?k?1?!????1 ??1!2!k?1!??当m?k时,由定理5.4.4知

R?k??k?R?k?1??1??2

由归纳假设得

??111?1?????R?k?≤k??k?1?!????2?k?1?!?1!2!?

?11111??R?k??k!?1??????????2?k?1?!k!k!?1!2!?

=k!??1??11!?12!???1???1 k!?由归纳法原理,命题成立。 推论2 R?m?≤?m!e??1。 (证)因为

m!e=m!?k?0?1k!=m!?k?0m+m!?k!1?1k?m?1k!=am?bm

而当m≥1时

29/37

《组合数学》 第五章 抽屉原理和Ramsey理论

?bm=m!?k?m?1?1k!=

1m?11???m?1??m?2???m?i?

i?2?1<==

1m?11???m?i?1??m?i?

i?2?m?12m?1??i?211?????

?m?i?1m?i?≤1

由此可见:

bm只是m!e的小数部分,所以

?m!e?=m!?1???11!?12!???1?? m!?再由推论1便可得到推论2。 推论3 R?m?≤3m!。

(证)用归纳法:当m=1时,R?1??3?3?1!,结论成立; 设m?k?1时命题成立,即

R?k?1?≤3?k?1?!

当m?k≥2时,由定理5.4.4知

R?k??k?R?k?1??1??2

由归纳假设得

R?k?≤k?3?k?1?!?1??2=3k!??k?2?≤3k!

由归纳法原理,命题成立。

30/3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h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