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更新时间:2024-05-28 07: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103)

一、学科概况

汉语言文字学是研究汉语和汉字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的独立学科。通过对汉语和汉字从微观到宏观,从共时到历时的不同角度的研究,了解它们在各个历史阶段的面貌,总结其中的发展演变规律,探究它们与其它社会现象的关系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汉语言文字学是在继承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基础上吸收了国外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得到较大发展的。它的研究将为检验和充实普通语言学理论作出新的贡献,并为应用语言学提供理论基础和材料基础。它的研究对于揭示汉民族的思维特点、理解中华文化的传统及社会进步的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历史和现状,有独立从事汉语言文字学或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和文化工作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运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研究方向

A、近代汉语 B、音韵训诂 C、写作

四、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

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第一至第四学期用于课程学习;第五学期进行教学实践,并开始进行科学研究和撰写毕业论文。所修课程由公共课、基础理论课、专业课和教学实践四部分组成。研究生在学期间应修34学分(包括教学实践1学分)。

五、课程设置(详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研究生的培养由导师负责,同时应注意同一研究方向以至不同研究方向学术群体的整体指导作用。实行课程学习和科研并重。课程学习采取系统讲授、个别辅导、课堂讨论、举办讲座及学术报告等多种形式,要求研究生之间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其适应社会环境及科学研究的能力。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应选择有一定理论意义的课题,尽可能居于学术研究的前沿。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并能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承担本专业其它工作的能力。

学位论文写作一般从第五学期开始。开题前由研究生提出申请,导师负责于第三学年的8~9月在教研室进行开题报告,报告通过后正式进入写作阶段。第六学期的3~4月应完成论文写作。经专家评审和学位论文答辩合格者,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 167 -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 编号 0511201 一 公共课 修 课 必选课 马列经典选读 第一外国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语言学理论 A 文字学 B 基础 理论课 C 音韵学 基础写作概论 文艺心理学 写作文体论 近代汉语 A 汉语史专题 专 业 课 A 选 B 修 课 C 音韵文字训诂 教 学 实 践 总学分 四 3 60 2 1 34 语义学 古代文论 0560217 四 四 3 2 60 40 2 2 戴 莉 副教授 郭令原 副教授 《马氏文通》研究 0560216 二 3 60 2 李敬国 副教授 C 中国文化史论 西方文论 古文献选读 0550214 0560215 三 一 一 3 3 3 60 60 60 3 3 2 任遂虎 教 授 肖锦龙 教 授 张文熊 教 授 A 必 修 课 修辞学 写作学原理 0551212 0541206 三 四 3 3 60 60 3 3 王继中 副教授 任遂虎 教 授 学位课 B 《音学五书》研究 0550211 三 3 60 3 周玉秀 副教授 B 训诂学 文献学 《毛诗》训诂研究 0550208 0551209 0550210 四 三 二 四 3 3 3 3 60 60 60 60 3 3 3 3 侯兰生 教 授 侯兰生 教 授 郝润华 研究员 雒江生 教 授 学位课 学位课 0541203 0541204 0541205 0551213 0550207 二 一 二 四 四 3 3 3 3 3 60 60 60 60 60 3 3 3 3 3 周玉秀 副教授 任遂虎 教 授 赵维新 教 授 任遂虎 教 授 侯兰生 教 授 学位课 学位课 学位课 学位课 0511202 0511204 0520201 0540201 0541202 一、二 二 一 一 4 4 3 3 160 80 60 60 4 2 3 3 外语学院 数信学院 李敬国 副教授 甄继祥 副教授 学位课 学位课 4 80 3 政法学院 学位课 开课 学期 周 学 时 总 学 时 学 分 任课教师 姓名及职称 是 否 学位课 必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168 -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

教 学 大 纲

课程名称:文字学 课程编号:0541202 学 分:3 总学时数:60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考核方式:考试

说 明: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近代汉语、音韵训诂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基础理论课、学

位课。

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文字的形成 第二节 汉字的性质

第三节 文字与语言、文化的关系 第二章 汉字的起源

第一节 历史上有关汉字起源的传说 1.仓颉造字说 2.结绳说 3.八卦说 4.起一成文说

第二节 起源于原始陶器符号 第三节 起源于原始图画 第三章 汉字的结构

第一节 研究汉字形体结构的传统理论——六书 第二节 象形 第三节 指事 第四节 会意 第五节 形声 第六节 转注 第七节 假借

第四章 汉字形体的发展变化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甲骨文 第三节 金文

第四节 石鼓文、籀文、古文、载书 第五节 小篆 第六节 隶书

第七节 楷书、草书、行书 第八节 简化汉字

第五章 《说文解字》导读

- 169 -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第一节 《说文解字》版本整理 第二节 《说文解字》的体例 第三节 《说文解字》四大家简介 第四节 《说文解字》重点字研读

必 读 书:1.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2.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 3.段玉栽:《说文解字注》 4.李圃:《甲骨文选注》 5.孙雍长:《转注论》 6.唐兰:《中国文字学》

参 考 书:1.姜亮夫:《古文字学》

2.邹晓丽:《基础汉字形义释源》 3.高明:《古文字类编》 4.梁东汉:《汉字的结构及流变》 5.杨树达:《中国文字学概要》《文字形义学》 6.蒋善国:《中国文字之原始及构造》

课程名称:音韵学 课程编号:0541203 学 分:3 总学时数:60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考核方式:书面考试

说 明: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字专业近代汉语和音韵训诂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基础理论课、学位

课。

教学内容:第一章 音韵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反切

第二节 关于声纽的概念 第三节 关于韵和韵母的概念 第四节 关于声调的概念 第五节 等韵图

第六节 汉语拼音方案和国际音标 第二章 《广韵》学 第一节 《广韵》沿革 第二节 《切韵序》 第三节 《广韵》的声类 第四节 《广韵》的韵类

第五节 《广韵》声韵配合的规律 第六节 据《广韵》以考《切韵》条例 第三章 古声学

第一节 古纽研究概说 第二节 钱大昕的古声说 第三节 章太炎的古声说 第四节 黄侃的古声说

- 170 -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第五节 曾运乾的喻母古读考

第六节 郭晋稀的邪母、群母古读考 第七节 古声十九纽说 第八节 古声三十二纽说 第四章 古韵学

第一节 古韵研究方法及《诗经》韵例 第二节 郑庠的古韵六部 第三节 顾炎武的古韵十部 第四节 江永的古韵十三部 第五节 段玉裁的古韵十七部 第六节 戴震的古韵二十五部 第七节 孔广森的古韵十八部 第八节 江有诰的古韵二十一部 第九节 王念孙的古韵二十一部 第十节 章太炎的古韵二十三部 第十一节 黄侃的古韵二十八部

第十二节 曾运乾、王力的古韵三十部 第十三节 诸家古韵说的继承与发展

第十四节 《切韵》分纽与古韵分部的关系 第五章 《中原音韵》略说

必 读 书:1.曾运乾:《音韵学讲义》

2.王力:《汉语音韵学》 3.陈澧:《切韵考》 4.陈彭年:《广韵》

参 考 书:1.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卷十五《音韵答问》

2.顾炎武:《音学五书》 3.江永:《古韵标准》 4.段玉裁:《六书音韵表》 5.戴震:《声韵考》 6.孔广森:《诗声类》 7.江有诰:《音学十书》 8.章太炎:《国故论衡·小学略说》、《文始》 9.黄侃:《音略》 10.郭晋稀:《声类疏证》 11.王力:《汉语语音史》、《汉语史稿》(上) 12.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

课程名称:训诂学 课程编号:0551209 学 分:3 总学时数:60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考核方式:考试

说 明: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近代汉语和音韵训诂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学

- 171 -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位课。

教学内容: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训、诂和训诂

第二节 训诂学的对象和任务 第三节 训诂学在语言学中的地位 第四节 训诂学的重要性 第二章 训诂的流别和体制 第一节 训诂的萌芽和递嬗 第二节 古书的注释 第三节 辞书

第四节 古书注释和辞书的关系 第五节 读书笔记 第三章 训诂用语 第四章 以形索义

第一节 汉字的特征与训诂 第二节 小篆的分析 第三节 形声字和义类

第四节 古文分析在训诂中的作用 第五章 因声求义 第一节 早期的声训 第二节 右文说 第三节 同源词

第四节 以声音通训诂 第六章 古音通假 第一节 通假现象

第二节 通假字和古今字 第三节 通假字和假借字 第四节 确定通假的条件 第七章 义训的一些方法 第一节 利用辞书 第二节 钩稽旧注 第三节 对比文句 第四节 参考异文 第五节 印证方言 第八章 释义的方式 第九章 同训 第十章 反训

第十一章 古书辞例举要 第十二章 训诂要籍简介

主要参考书:

1.许慎:《说文解字》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3.王筠:《说文句读》

- 172 -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4.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5.桂馥:《说文义证》 6.邵晋涵:《尔雅正义》 7.郝懿行:《尔雅义疏》 8.王念孙:《广雅疏证》 9.周祖谟:《方言校笺》 10.毕沅:《释名疏证》 11.王引之:《经义述闻》 12.俞樾:《古书疑义举例》 13.王力:《同源字典》 附:《文献学教学大纲》见古典文献学专业。

课程名称:基础写作概论 课程编号:0541204 学 分:3 总学时数:60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考核方式:考查,结合习作评分

说 明: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字专业写作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基础理论课、学位课。其教学目的

是:使研究生掌握基础写作课程的全部内容,为日后从事研究工作奠定基础;了解基础写作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选定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提高汉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以便在工作实践中操作应用。

教学内容:第一章 主题歧义的原由及主题结构分析

第二章 写作材料的特征及其在文章中的应用 第三章 叙述人称的争议问题以及叙述人称的研究 第四章 议论析理中的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应用 第五章 写作教学的历史发展及未来趋势 第六章 文风的内涵及重建文风的文化意义

主要参考书:

1.《语言学概论》 2.《应用写作》 3.《中外名家谈文学创作》 4.《当代文学作品选》

课程名称:写作学原理 课程编号:0541206 学 分:3 总学时数:60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考核方式:考查,结合习作评分

说 明:写作学原理是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写作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基础理论课、学位课。该课程的

目的在于使学习者掌握写作学的理论框架,了解写作学研究的理论成果及当代进展趋向,并从事写作文化、写作教学的实践和研究工作。

教学内容:第一章 写作规律论

- 173 -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第二章 写作过程论 第三章 写作价值论 第四章 写作要素论 第五章 写作主体论 第六章 写作客体论 第七章 写作载体论 第八章 写作受体论 第九章 写作技法论 第十章 写作文气论

主要参考书:

1.《写作学原理》 2.《写作学新稿》

课程名称:写作文体论 课程编号:0551213 学 分:3 总学时数:60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考核方式:考查,结合习作评分

说 明: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写作方向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学位课。其教学目的在

于让学习者了解文体发展演变的历史,掌握文体分类的原则、标准及方法,并从事文体与文体分类的研究工作。

教学内容:第一章 文体分类的原则

第二章 文体分类的依据 第三章 文体的价值功能 第四章 古代的文体分类 第五章 现代的文体分类 第六章 文体分类的发展趋势

主要参考书:

1.《文心雕龙》 2.《中国历代文论选》 3.《西方文论选》 4.《文章学概论》

课程名称:文艺心理学 课程编号:0541205 学 分:3 总学时数:60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考核方式:考查

说 明: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写作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基础理论课、学位课。 教学内容:第一章 文学和心理学

第二章 文艺创作中的表象活动 第三章 文艺创作中的思维特点

- 174 -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第四章 文艺创作中的情感及其表现

第五章 文学语言的心理机制与作家的语言修养 第六章 文艺欣赏中的心理活动及心理法则 第七章 文艺欣赏者的类型及欣赏层次 第八章 “共鸣”

第九章 “心理距离”说 第十章 “通感”

主要参考书:

1.朱光潜:《文艺心理学》 2.钱谷融:《文艺心理学教程》 3.钱钟书:《旧文四题》 4.(日)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 5.(美)苏姗·朗格:《艺术问题》

- 175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h6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