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老师和小学生语文毕业复习六日谈

更新时间:2023-10-02 01: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唐老师和小学生语文毕业复习六日谈 ——小学语文学科毕业复习方法指导系列 河北省沧州市教育局教科所 张东兴 摘要:

本文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人教版和冀教版教材为依托,以小学生语文学习和教师语文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和困惑为重点,以师生平等对话为呈现形式,分五个专题对小学语文毕业复习进行了具体指导,渗透了课改以来先进的语文教育教学理念,宣传、推广了以“享受语文”思想为代表的成熟的课改成果,力图使学生的毕业复习成为他们美好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也成为他们美好的童年回忆。同时,本复习指导系列也是作者在2006年、2007年复习指导系列基础上的又一次创新和提升。

唐老鸭老师是播种者社区“快乐语文”论坛的特约版主,快乐岛小学的孩子们有很多是播种者社区“新月世界”栏目的小网友。还有几个月,有些同学就要小学毕业了,他们很关心毕业复习的事。这不,快乐岛小学的几个小记者和唐老鸭老师约好,要利用空闲时间在一起聊一聊如何搞好语文学科的毕业复习。这几个孩子的名字也很有意思,他们分别是:宗凯新,梅诗帆,甄豆仁。有的同学一看他们的名字就会笑,为什么呢?你瞧,他们这几个凑一块儿不就是“总开心”、“没事烦”和“真逗人”吗!

好了,现在咱们就一起去听听他们在聊些什么吧!

第一日谈: 汉语学习的好助手

唐老师:同学们好。虽然是第一次见面,可是咱们已经通过好几次电话,也应该算是老朋友了!

甄豆仁:唐老师,咱们在网上还通过好多次短信呢!说起来您别多心,听说我们要来采访您,妈妈还担心,怕我们遇见“不良网友“,上当受骗呢!我把我们平时向您请教问题、和您沟通的信息让他们看了,他们才放心。

唐老师:好嘛,我险些被当成大坏蛋。不过,你们家长的提醒是有道理的,与社会上的人交往时要注意安全,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梅诗帆:唐老师,我们六年级的同学们还有几个月就要小学毕业了,大家都很关心毕业复习的事,也委托我们几个来采访您,想从您这儿取点“真经”回去呢!

唐老师:“取经”?哈哈,那我唐老鸭不就成了“唐三藏”了吗?毕业复习的事可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说得清楚的。你们有什么具体想法吗?

宗凯新:当然啦,您瞧,这是我们来之前整理的调查提纲。我们先发了问卷,然后把同学们关心的问题整理了一下,这不,有好几十个问题呢!

甄豆仁:听我们老师说,您总结过《学好语文的“三十六计”》是真的吗?要是那样,给了我们,我们记住不就万事大吉了吗!

唐老师:哈哈,你真逗!《学好语文的“三十六计”》倒是真有,在报纸上发表过,在我的这本专著《享受语文每一天——与小学语文教师朋友分享》中也有,你们在我的个人博客《沧州语文人》中也能找到。不过,我要提醒你们,学好语文可是个慢功夫,要是以为记住这些办法就学好了语文,那可就错了。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呀?

梅诗帆:那您说,我们怎么谈这个大话题呢?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一时也说不清楚呀!

唐老师:别着急,我看这样。怎样就算搞好了毕业复习,或是学到了什么程度就算是达标了呢?咱们得先有一把“尺子”来衡量。这把“尺子”既是你们的老师教学的标准,也是你们这些同学们学习的标准,我想也应该是咱们谈话的依据。

三个人:我们怎么不知道有这样的“尺子”呢?

唐老师:你们不知道没关系。这把“尺子”就是国家教育部发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你们用的语文书就是按照这个《标准》编写的,你们的老师也是按照这个《标准》来进行教学的,将来进行学习水平测试,当然也要按照这个《标准》来进行。你们看,这就是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这里面对你们的学习要求分成了“识字、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这样几部分。我想我们可以大体按照这样几个专题来谈。

甄豆仁:唐老师,这么多内容,那还不把都我们累死呀。

唐老师:哈哈,就是你们不怕累,我还怕累呢!俗话说:“不能一口吃个胖子。”我看咱们分几次聊,每次聊一个话题,这样可以谈得更透彻些。另外,你们也别把这事当成负担,咱不就是聊天嘛!你们每周六的晚上到我这里来,我可以负责给你们准备些小吃,咱争取让咱们的谈话成为“享受语文”的一部分。这样好不好?

宗凯新:太好了。你可别怕把你们家吃穷了呀!我看还是吃东西自备的好了。

梅诗帆:别光开玩笑了。咱说正题吧。唐老师,您刚才给我们看的《课程标准》里头怎么没有提到“汉语拼音”的事呀?可是,我看每次的考试题当中都有关于“汉语拼音”的考试,这是怎么回事?

唐老师:你真细心。其实《课程标准》有这部分内容,在总的“教学目标”中有,在年段的“教学目标”中是放在“识字、写字”这一部分当中的。

宗凯新:我知道了,是不是人们觉得学汉语拼音就是为了帮助识字呀?

唐老师:你真不简单。确实,汉语拼音确实是帮助识字的工具。你看,在每一篇课文中都有一些生字,要学会它的读音,就要借助拼音。我来考考你们,你们看这个字该怎么读?

(唐老师顺手在写字板上写下了“座右铭(mínɡ)”,请几个同学来念。)

梅诗帆:mínɡ。

甄豆仁:m--ínɡ-- mínɡ。

唐老师:你们发现了没有?你们两个的读法是不一样的,梅诗帆是直接把字音读出来,这叫直呼法。甄豆仁则是用声母和韵母把字音拼出来,这叫拼读法。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没有好坏之分,用熟了就行,不过直呼可以省去拼读的过程,在阅读的时候也不会因为拼读某一个字而打断文意,似乎更好一些。

梅诗帆:这“汉语拼音”看起来比较简单,学会用它来确定字音就行了。

唐老师:也不是像你说得那么简单。你们还应该学会借助拼音来查字典、词典。

宗凯新:我知道了,音序查字法就是要借助拼音来查的。这点我们都没有问题,先在“音节索引表”中找到第一个字母的大写字母,然后在下面的音节中找到要查的音节,看看后面标注的页码,到字典正文中就可以找到这个字了。

梅诗帆:背得倒是滚瓜烂熟的。不过同学们也有个疑问,我们经常做这样的题,我给您举个例子吧——

梅诗帆在写字板上写出了这样一道题:

用音序查字法查“沉淀”的“淀(diàn)”字,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

梅诗帆:我们填第二个空的时候,该带声调呢还是不带声调呢?

唐老师:这个问题提得好。前一段在网上也有的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我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得多留意我们的实际情况。在平时我们用的字典、词典的版本多种多样,有的收录的字词要多,书也厚一些,“音节索引表”列得也细致一些,不同的声调的音节都单独列出来了,这样就可以查到带调的音节。有的字典收录的字词少,书也薄一些,“音节索引表”列得就简单些,这样就找不到带调的音节了。所以,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甄豆仁:那考试的时候到底怎样填才算对呢?我们最关心的就是这个了!

唐老师:其实这本来就不是“对”与“不对”的问题。我倒是觉得将来考查你们查字典的能力的时候,不应该用这种填空的方式考,而是让你们真正地去查需要查的字或是词,能够顺利地查到就行。有句话叫“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就是好猫”嘛!咱得看真功夫。

甄豆仁:得,您这么一说,我们即使真的学好了查字典,也只能算个“好猫”了!嘻嘻!

唐老师:你这个鬼精灵,我这不是打比方嘛,你倒挺会“对号入座”。我再问问你们,学好了汉语拼音还有什么作用?

宗凯新:我觉得还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普通话。平时我们有些话说得不标准,用汉语拼音来帮助矫正就行了。比如,我们这个地方总把“老师(shī)”说成“老师(sī)”,把“喝水(shuǐ)”说成“喝水(suǐ)”,把“包(jiǎo)饺子”说成“包(jiāo)饺子”,遇到这些情况,借助拼音就可以说准确了。

甄豆仁:平时在公路上、商场里面,有些指示牌子、商标上只标着汉语拼音,没有汉字,

要是不会汉语拼音就惨了。

梅诗帆:还有呢。我们在电脑中输入汉字的时候,都是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的都是拼音。我觉得这是汉语拼音的又一个大的用途。

唐老师:是的。这一点在《课程标准》中也没有明确地指出来,也许在有些条件不好的学校,学生们还没有机会使用电脑,学习汉字输入,而《课程标准》对是所有学校、所有学生的要求。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这《课程标准》也需要不断完善呢!

说到汉字输入,你们在我的键盘上演示演示,就输入你们的名字吧!

(三个人分别演示在键盘上输入自己的名字。)

唐老师:你们三个人的速度都有点慢,这倒没什么,汉字输入是个熟练的过程,经常练习速度自然就上去了。不过有一点必须得给你们指出来,刚才甄豆仁在输入汉字的时候手指的分工还不熟练,总是不由自主地用一根手指头去找键盘,你这不是在练“一指禅”神功吧?

甄豆仁:真不好意思。平时我爸爸妈妈不让我上网,打字也少一点,对键盘也不太熟。回去我就跟他们说,别总对我不放心,别人要说我这是“一指禅”,他们得负责任。

唐老师:这是跟你开玩笑呢。手指合理分工对提高打字速度很有好处,以后慢慢改就是了。好了,时间不早了,咱们今天就聊到这儿吧。

(三个人在回家的路上一边走一边商量,怎样把今天谈的内容总结出来,介绍给其他同学。)

第二日谈: 日积月累聪明始

宗凯新:唐老师好。今天我把我们家的数码相机带来了,请您看几张照片。

唐老师:好的。我看——《汉语拼音的几大用途》、《拼读、直呼哪个好?》、《“一指神功”要不得》、《音序查字法常见问题解答》、《连字母画动物》、《小资料:汉语中的变调现象》??不错,不错,这是你们根据上次咱们谈的内容办的黑板报吧?这里面还有咱们没谈到的“变调”现象呢!看来你们的学习还真主动呢!

甄豆仁:怎么样?不错吧!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呢。我还说特别遗憾,您没法到我们班上去看我们办的黑板报呢,后来,宗凯新想了个主意,用数码相机给照了下来。

唐老师:好主意。这样吧,我把这些照片存到我的电脑里,等抽时间我把它们放到咱们的“新月世界”栏目上,让更多的小朋友们分享你们的成果。

梅诗帆:行。唐老师,那这次您该跟我们谈谈“识字、写字”的问题了吧?这生字问题可是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呢。

唐老师:说到这“生字”,我想问问你们,什么才是“生字”呢?

甄豆仁:那还用说,就是《生字表》上列出来的那些字呗!

唐老师:我觉得这事可没那么简单。你想,在学新的一篇课文时,有没有这一课的生字你已经认识或是会写了呢?

梅诗帆:当然有了。比如上次学《养花》一课时,有“昙”这个生字,其实我早就会认也会写了,因为我们家就种着昙花呢!所以,学这个字的时候我就当小老师教其他不会的同学。

唐老师:对呀。你们再想想:课文中有没有没被列进生字表,但是对你们来说却不认识、不会写的字呀?

宗凯新:这种情况太多了。有的字在课文中注了音,有的没有注音,还得问同学、问老师、问家长,或是用部首查字法去查。有的字是学过的,后来又忘了。

唐老师:其实,语文书中的《生字表》是对大多数同学来说的,具体到你们每个人身上,情况就各不相同了。还有,开学初的时候,一本新的语文书中你们有很多的生字,等学完了这本书之后,那些字你都学会了,对你们来说,那还叫“生字”吗?

甄豆仁:是呀,不叫了呀!我们平时总说“生字”“生字”的,怎么没想过这个问题呢?

唐老师:不光你们,连有些老师也是这样想呢。对汉字的掌握现在有两种不同的要求,一种是只要求“会认”的字,还有一种不仅要求“会认”,还要“会写”、“会用”,当然也要懂它们在文中的意思。总得来说,要求“会认”的字要多一些,要求“会写”的字要少一些,这个原则叫“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在每课的“生字表”和每册书的“生字总表”中这两类字都有明显的区别。你们看——

梅诗帆:我知道,这条格里加拼音的字是只要求“会认”的字,田字格里的字是要求“会写”的字。

甄豆仁:我是一年前从老家转学过来的,那里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要求“会认”的字在课文里面加了注音,要求“会写”的字写在了课后的方格里。

梅诗帆:那为什么不都要求“会写”呢?

宗凯新:写太多了太累呗!那还用说!

唐老师:要求写的多了,你们负担太重,也不容易把字写好看。还有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让你们多认字,就可以多读书,如果识字量上不去,也没有办法读书呀!

梅诗帆:几年下来,我们已经学了不少的生字了,那我们怎么复习呀?字太多了,一个个地复习也复习不过来呀!

唐老师:这事倒是好说。你们把最近几个学期的语文书找出来,对照着书中的“生字表”系统地过一下,这样我想绝大部分的字你们都认识,都会写了。这一点应该没有问题。

宗凯新:可是,有些字我们就好像没学过一样,印象不深,这是怎么回事?

唐老师:其实“遗忘”是咱们人类很正常的一种心理现象。来,你们看看我手头的这张图——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个曲线揭示的就是“遗忘”的规律:先快后慢。当初我们学生字的时候,如果在最容易遗忘的时间比如三天、一周、一个月的时候及时复习,就会提高识记的效果;如果当时没有及时复习,就会忘得多一些。

梅诗帆:那如果有些同学“及时复习”这一点做得不好,该怎样补救呢?

宗凯新:那得费多少时间,费多少纸呀!

唐老师:那就看你们聪明不聪明了。你们可以把这几册书分成几部分来练,练习的时候利用课余的零碎时间就行。比如你们几个小伙伴到学校花园里玩的时候,就可以你给我提几

个字,我给你提几个字。

宗凯新:那我们走到哪还要把本子带到哪呀?

梅诗帆:你真笨,咱在地上用石子写也行呀,用小木棍在沙土地上写也行呀,或是做成识字卡片,随时拿出来玩儿。

甄豆仁:对了,我看见公园里头的老爷爷还用毛笔蘸着水在地上写呢,这多省纸呀!

宗凯新:你们这么一说,我还想起了好几个书法家的故事。南宋大将岳飞也是个书法家,他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妈妈就让他用小木棍在沙盘上写字。还有一个书法家我忘了他叫什么名字,他是在柿子树叶上练字的!

唐老师:你说的那位书法家是唐朝人,叫郑虔。刚才咱说的是关于“字”的复习和积累,其实“词语”和“句子”的积累也是一样的道理。你们说,有哪些词语和句子需要我们多积累呢?

甄豆仁:每一课课后的“词句积累”、“读读记记”、“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和句子。

宗凯新:有些课后的问答题中也提到了一些比较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梅诗帆:我们学课文的时候觉得用得很好、平时又经常用到的词语和句子。比如课文中的那些成语、谚语、歇后语、名言警句什么的。

甄豆仁:还有《综合学习》中《读读背背》、《我的采蜜集》中的词语和句子。

唐老师:说到《采蜜集》我倒要提醒你们,书上有这个栏目可不是说只积累书上提供的这些东西就行了,而是提醒你们每个人养成积累的习惯,用本子也行,用卡片也行,把平时在课内、课外遇到的词语、句子甚至其他有价值的资料都及时地积累下来。经常翻看,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自己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多,底气也会觉得越来越足呢!

来,你们看,这些就是我自己积累的卡片。这几张是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这一张是《常用的部首名称》,这一张是成语《话说“三长两短”》,这一张是《古代的“尊称”和“敬辞”》??我的电脑里面还有“采蜜集”这样一个文件夹,里面又分了一些子目录,给这些资料分了类。

甄豆仁:唐老师,我们都快毕业了,现在还来得及吗?

唐老师:活到老,学到老。养成勤于积累的习惯是永远都不会晚的,但是越早行动受益就越早。

宗凯新:这一点梅诗帆应该最有体会了。她的《采蜜集》都建了好几年了,已经有了几大本子了。有一次我去她家,还偷偷地看过呢!我记的里面还有“同音词”、“近义词”、“反义词”、“谐音故事”、“成语大观园”、“小幽默”好多内容呢!

梅诗帆:好嘛,你竟敢不经过我允许偷看我的《采蜜集》!气死我了!

唐老师:哈哈,这就叫“不打自招”呀!我看咱就“坦白从宽”吧。话又说回来,如果每个人都有一个《采蜜集》,过一段时间在班里交流一下,展览出来,或是大家互相借阅,互相借鉴,这样你们不就都有了很多的《采密集》了吗?

宗凯新:唐老师,怎么听着你像在表扬我呢?

唐老师:你倒是挺不谦虚呀!来,你们看我在写字板上写的这两个字——聪明。这两个字就把我们学好语文的秘诀都说出来了: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口”说,用“心”想。天天(日)这样做,月月(月)这样做,持之以恒,就会变得“聪明”了。

梅诗帆:在语文课上,我们的老师也给我们讲过这两个字呢。

唐老师:那太好了。有一点需要注意,我们的古人常说“心之官则思”,那时的人们认为人思考是用“心”来进行的,现在你们都知道了,人是借助“大脑”来思维的。这一点要搞清楚呀!

甄豆仁:唐老师,这次我们给您带来了黑板报,您知道下一次我们来的时候会给您带来什么吗?

唐老师:那我可不知道,你们这帮小精灵,我怎么猜得出来呢?

甄豆仁:其实我们也不知道。我们还没商量呢!

唐老师:又开始“逗”,你这个小东西!好吧,我期待着下一次看看你们的新创意。

宗凯新:唐老师好。今天我把我们家的数码相机带来了,请您看几张照片。

唐老师:好的。我看——《汉语拼音的几大用途》、《拼读、直呼哪个好?》、《“一指神功”要不得》、《音序查字法常见问题解答》、《连字母画动物》、《小资料:汉语中的变调现象》??不错,不错,这是你们根据上次咱们谈的内容办的黑板报吧?这里面还有咱们没谈到的“变调”现象呢!看来你们的学习还真主动呢!

甄豆仁:怎么样?不错吧!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呢。我还说特别遗憾,您没法到我们班上去看我们办的黑板报呢,后来,宗凯新想了个主意,用数码相机给照了下来。

唐老师:好主意。这样吧,我把这些照片存到我的电脑里,等抽时间我把它们放到咱们的“新月世界”栏目上,让更多的小朋友们分享你们的成果。

梅诗帆:行。唐老师,那这次您该跟我们谈谈“识字、写字”的问题了吧?这生字问题可是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呢。

唐老师:说到这“生字”,我想问问你们,什么才是“生字”呢?

甄豆仁:那还用说,就是《生字表》上列出来的那些字呗!

唐老师:我觉得这事可没那么简单。你想,在学新的一篇课文时,有没有这一课的生字你已经认识或是会写了呢?

梅诗帆:当然有了。比如上次学《养花》一课时,有“昙”这个生字,其实我早就会认也会写了,因为我们家就种着昙花呢!所以,学这个字的时候我就当小老师教其他不会的同学。

唐老师:对呀。你们再想想:课文中有没有没被列进生字表,但是对你们来说却不认识、不会写的字呀?

宗凯新:这种情况太多了。有的字在课文中注了音,有的没有注音,还得问同学、问老师、问家长,或是用部首查字法去查。有的字是学过的,后来又忘了。

唐老师:其实,语文书中的《生字表》是对大多数同学来说的,具体到你们每个人身上,情况就各不相同了。还有,开学初的时候,一本新的语文书中你们有很多的生字,等学完了这本书之后,那些字你都学会了,对你们来说,那还叫“生字”吗?

甄豆仁:是呀,不叫了呀!我们平时总说“生字”“生字”的,怎么没想过这个问题呢?

唐老师:不光你们,连有些老师也是这样想呢。对汉字的掌握现在有两种不同的要求,一种是只要求“会认”的字,还有一种不仅要求“会认”,还要“会写”、“会用”,当然也要懂它们在文中的意思。总得来说,要求“会认”的字要多一些,要求“会写”的字要少一些,这个原则叫“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在每课的“生字表”和每册书的“生字总表”中这两类字都有明显的区别。你们看——

梅诗帆:我知道,这条格里加拼音的字是只要求“会认”的字,田字格里的字是要求“会写”的字。

甄豆仁:我是一年前从老家转学过来的,那里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要求“会认”的字在课文里面加了注音,要求“会写”的字写在了课后的方格里。

梅诗帆:那为什么不都要求“会写”呢?

宗凯新:写太多了太累呗!那还用说!

唐老师:要求写的多了,你们负担太重,也不容易把字写好看。还有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让你们多认字,就可以多读书,如果识字量上不去,也没有办法读书呀!

梅诗帆:几年下来,我们已经学了不少的生字了,那我们怎么复习呀?字太多了,一个个地复习也复习不过来呀!

唐老师:这事倒是好说。你们把最近几个学期的语文书找出来,对照着书中的“生字表”系统地过一下,这样我想绝大部分的字你们都认识,都会写了。这一点应该没有问题。

宗凯新:可是,有些字我们就好像没学过一样,印象不深,这是怎么回事?

唐老师:其实“遗忘”是咱们人类很正常的一种心理现象。来,你们看看我手头的这张图——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个曲线揭示的就是“遗忘”的规律:先快后慢。当初我们学生字的时候,如果在最容易遗忘的时间比如三天、一周、一个月的时候及时复习,就会提高识记的效果;如果当时没有及时复习,就会忘得多一些。

梅诗帆:那如果有些同学“及时复习”这一点做得不好,该怎样补救呢?

宗凯新:那得费多少时间,费多少纸呀!

唐老师:那就看你们聪明不聪明了。你们可以把这几册书分成几部分来练,练习的时候利用课余的零碎时间就行。比如你们几个小伙伴到学校花园里玩的时候,就可以你给我提几个字,我给你提几个字。

宗凯新:那我们走到哪还要把本子带到哪呀?

梅诗帆:你真笨,咱在地上用石子写也行呀,用小木棍在沙土地上写也行呀,或是做成识字卡片,随时拿出来玩儿。

甄豆仁:对了,我看见公园里头的老爷爷还用毛笔蘸着水在地上写呢,这多省纸呀!

宗凯新:你们这么一说,我还想起了好几个书法家的故事。南宋大将岳飞也是个书法家,他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妈妈就让他用小木棍在沙盘上写字。还有一个书法家我忘了他叫什么名字,他是在柿子树叶上练字的!

唐老师:你说的那位书法家是唐朝人,叫郑虔。刚才咱说的是关于“字”的复习和积累,其实“词语”和“句子”的积累也是一样的道理。你们说,有哪些词语和句子需要我们多积累呢?

甄豆仁:每一课课后的“词句积累”、“读读记记”、“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和句子。

宗凯新:有些课后的问答题中也提到了一些比较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梅诗帆:我们学课文的时候觉得用得很好、平时又经常用到的词语和句子。比如课文中的那些成语、谚语、歇后语、名言警句什么的。

甄豆仁:还有《综合学习》中《读读背背》、《我的采蜜集》中的词语和句子。

唐老师:说到《采蜜集》我倒要提醒你们,书上有这个栏目可不是说只积累书上提供的这些东西就行了,而是提醒你们每个人养成积累的习惯,用本子也行,用卡片也行,把平时在课内、课外遇到的词语、句子甚至其他有价值的资料都及时地积累下来。经常翻看,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自己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多,底气也会觉得越来越足呢!

来,你们看,这些就是我自己积累的卡片。这几张是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这一张是《常用的部首名称》,这一张是成语《话说“三长两短”》,这一张是《古代的“尊称”和“敬辞”》??我的电脑里面还有“采蜜集”这样一个文件夹,里面又分了一些子目录,给这些资料分了类。

甄豆仁:唐老师,我们都快毕业了,现在还来得及吗?

唐老师:活到老,学到老。养成勤于积累的习惯是永远都不会晚的,但是越早行动受益就越早。

宗凯新:这一点梅诗帆应该最有体会了。她的《采蜜集》都建了好几年了,已经有了几大本子了。有一次我去她家,还偷偷地看过呢!我记的里面还有“同音词”、“近义词”、“反义词”、“谐音故事”、“成语大观园”、“小幽默”好多内容呢!

梅诗帆:好嘛,你竟敢不经过我允许偷看我的《采蜜集》!气死我了!

唐老师:哈哈,这就叫“不打自招”呀!我看咱就“坦白从宽”吧。话又说回来,如果每个人都有一个《采蜜集》,过一段时间在班里交流一下,展览出来,或是大家互相借阅,互相借鉴,这样你们不就都有了很多的《采密集》了吗?

宗凯新:唐老师,怎么听着你像在表扬我呢?

唐老师:你倒是挺不谦虚呀!来,你们看我在写字板上写的这两个字——聪明。这两个字就把我们学好语文的秘诀都说出来了: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口”说,用“心”想。天天(日)这样做,月月(月)这样做,持之以恒,就会变得“聪明”了。

梅诗帆:在语文课上,我们的老师也给我们讲过这两个字呢。

唐老师:那太好了。有一点需要注意,我们的古人常说“心之官则思”,那时的人们认为人思考是用“心”来进行的,现在你们都知道了,人是借助“大脑”来思维的。这一点要搞清楚呀!

甄豆仁:唐老师,这次我们给您带来了黑板报,您知道下一次我们来的时候会给您带来什么吗?

唐老师:那我可不知道,你们这帮小精灵,我怎么猜得出来呢?

甄豆仁:其实我们也不知道。我们还没商量呢!

唐老师:又开始“逗”,你这个小东西!好吧,我期待着下一次看看你们的新创意。

第三日谈: 课文是座“金矿山”

唐老师:甄豆仁,你上次说要给我带来你们的新作品,这事你没忘吧?

甄豆仁:哎呀,我还真没带!

唐老师:早知道你忘了,上回真应该让你跟我签个合同。不过,这也没关系,这次你给我打个欠条吧!

宗凯新:唐老师,您别上他的当。他是没带,全都在我这儿呢!

唐老师:我就说嘛。我看看,原来是手抄报呀。

甄豆仁:唐老师,这张是我办的,题目叫《和遗忘做斗争》,把上次您给我们介绍的“遗忘的规律”介绍给了同学们,还总结了一些及时复习的方法。

宗凯新:这张是我办的,题目就叫《考考你·考考他》,我发动我们学习小组的几个同学找出

了一些难写的字和词语。这里头还介绍了生字和词语卡片的做法呢。

梅诗帆:这是我的,题目叫《漫游字词王国》。我设计了一个字词王国,然后领着读者一站一站地走,每一站都是一个积累字词的游戏。您看,还有字谜,顺口溜什么的。

唐老师:真不错,真不错!那这几张是谁办的?

甄豆仁:这是班里其他学习小组办的,你看有《书法家的故事》、《给汉字相相面》、《巧闯

字词关》??

唐老师:那你们准备怎么用这些手抄报呢?

梅诗帆:我们想把它们贴在班里的后墙上,也就是黑板的两边和下面一排,这样同学们平时

就都可以看了。

唐老师:我还有个建议,等你们班的同学们看完了,你们还可以把这些手抄报送到别的班去展览,或是贴到学校的橱窗里,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同学们欣赏到你们的大作了。

甄豆仁:这主意不错,这样我们辛辛苦苦办的报纸,就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了。

唐老师:下面,咱们来谈谈课文的复习吧。要说这些课文呀,可真称得上是一座“金矿山”哪!

梅诗帆:为什么这么说呢?

唐老师:你们想想,从上小学开始到小学毕业,你们要学习十二本书,一本书按30篇课文

算,你们要学习300多篇课文,有的一课还有几篇诗歌、寓言故事,这样算起来差不多四百篇吧?再一个,这六年当中,你们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课文,不是吗?我来问问你们:通过学这些课文,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呀?

宗凯新:我们认识了好多的生字,积累了好多的词语,还有精美的句子。

甄豆仁:你别都说了,给我留点儿。我还学会了很多的故事,如《盲人摸象》、《刻舟求剑》,还有《卖火柴的小女孩》,还有??,反正是太多了。我还认识了好多课文 里的人物,比如詹天佑,居里夫人,科学幻想之父凡尔纳,还有??

梅诗帆:卡壳了吧?六年的时间我们学了这么多,你能一下子想起来,那才怪!我觉得,我们还明白了不少道理呢!为了不像某些人那样卡壳,我就不举例子了!

甄豆仁:那人家听你的意见吗?

唐老师:听不听是人家的事,提不提可是咱自己的事。你们说,你们平时写作文是为了什么呀?

甄豆仁:为什么?老师让写就写呗!

唐老师:你说的只是其中的一种情况,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就像我们这些大人每年要做计划,写工作汇报一样。还有其他的情况吗?

宗凯新:我们前几次写的给同学们看的东西,还有在“新月世界”上发的文章。

唐老师:你们这样做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读到你们写的东西,让大家分享你们的收获和感受。刚才我给你们看了我写的论文,发表在杂志上也是为了宣传我的观点,让更多的老师了解它。还有吗?

梅诗帆:老师平时让我们写日记,可是,有些日记我不想让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看,我就自己另建了个日记本。

唐老师:这是为了自己收藏而写的。到了中学,很多的中学生都有自己的“小秘密”,都愿意跟日记谈谈“知心话”,这种情况就更普遍了。

刚才你们说的各种情况,其实就是你们平时童年生活的写照。你们用笔记录的都是你们的真实生活,所以,我觉得小学生写文章其实就是在写你们的生活呢!

甄豆仁:可是,有的时候不是写真实的生活呀。比方说上次我们写的《二十年后的同学

会》,还有老师让我们用几种动物来编童话故事,这都不是真实的呀?

唐老师:你们平时写的内容一般可以分成两类:记实的,想象的。你说的就属于后一种。但是这些对未来的想象,你们自己编的故事,不也是你们的童年生活吗?

梅诗帆:同学们对写作文也提了不少的问题。不过我们在“新月世界”置顶的帖子里找到了您的《写好作文的“三十六计”》,我们一搜索才知道,这篇文章被好多网站转载了呢。我们觉得这里面回答了同学们的不少问题。这不,我们还下载下来,打印出来了。您看——

唐老师:你们这情报工作做得不错嘛。我看这样,你们读了这首关于写作文的儿歌,都有哪些体会,不妨说来听听。

梅诗帆:“巧妇难为无米炊,写作素材靠积累。肯做生活有心人,有事可写不费神。少儿生活乐趣多,留心观察细琢磨。抓住平时小镜头,再写文章不用愁。”这几句话告诉我们要勤于观察和积累。

宗凯新:“平时读书破万卷,写时下笔如有神。”这是说要多读书,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我用我手写我心,真情实感打动人。”这是提醒大家要写真人真事、真情实感,不能瞎编乱造。“习作素材多益善,用前还需细挑选。”是说要精心选材,不能挖到篮子里的都是菜。

甄豆仁:你别都说了呀。“画龙尚需笔点睛,写文更需中心明。”这是说要中心明确,不能漫无目的地写。“刀刃舍得用好钢,笔墨花在重点上。”是说重点的部分要写具体,舍得下功夫,非重点的地方要简略些,也就是不平均使用力量。

梅诗帆:“写人写物抓特点,突出个性不一般”和“事件要素细交代,说清来龙和去脉”,这几句分别是说写人写物的时候要抓住特点来写;写事的时候要写清楚事情的经过。

宗凯新:“首尾前后要照应,避免矛盾和漏洞。注意衔接和过渡,三言两语不可无。”

这几句是篇章结构的,提醒我们要注意前后照应,中间衔接和过渡。“书写规范讲格式,标点符号莫忽视。”这是说要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要注意书写的格式,什么地方该空格,标题该怎样占格,都要注意。尤其是写书信、建议书这些应用文,更应该注意。

唐老师:“名篇佳作是宝库,多读多仿打基础。对待范文态度端,切莫抄袭和照搬。”这几句谈了“模仿”和“范文”的问题,你们能理解吗?

梅诗帆:没问题。其实,平时我们平时学的课文都是很好的范文,学了一些好的方法就该练习着用,但是这个用可以是“模仿”,但是不能照抄照搬,那就成了抄袭了。

唐老师:所以呀,后面紧接着就提出了要写文章要新颖的问题:“自古佳作贵于新,千篇一律谁问津?”针对有些同学只愿意写文章、不愿意下功夫修改文章的现象,我还提出了“文章不厌千番改,精品多自改中来。”《推敲》的故事你们都知道了,曹雪芹这样的文学家写《红楼梦》还需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甄豆仁:我们平时写作文就是为了交给老师看,老师看了就给我们打个分数,评个等级,或是写几句评语。你为什么要写这样几句呢:“师生之间交流多,集思广益有收获。广播报纸和杂志,展现风采显价值。”

唐老师:你想,你们写文章难道只是为了让老师一个人看,就不想让更多的同学分享?前几天我们谈到了好多种情况,比如建议书、广播稿,校报稿件,板报稿件,你们都是写出来要让更多的同学看,不是吗?你们应该有这样的意识:当你们写东西的时候,你就是作者;别人读你们的文章,他们就是你们的读者。反过来,你读别人的文章,你也是别人的读者。作者和读者之间应该多沟通,多交流。

宗凯新:就是,我们把自己的文章发到“新月世界”上后,特别期待着版主老师和同学们的回复。他们还经常提出很多好的建议,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建议来修改自己的帖子。

唐老师:是啊,这样的写作多有意思呀。

梅诗帆:听您这么一说,我觉得自己特别神气,跟那些大作家一样,都是在“写作”,都有“读者”,有发表自己文章的地方。我好伟大!

甄豆仁:瞧你得意的!唐老师,是不是下次咱们要谈“综合性学习”这个专题了?

唐老师:我觉得这没有必要花那么多时间再去讨论这个问题了,因为我们已经讨论了很多了呀!

三个人:是吗?我们什么时候讨论了?

唐老师:你们回想一下这几天咱们聊的,你们有很多的活动不就是在进行综合性的学习吗?比如:办板报,办手抄报,提建议,给校报投稿,办展览,建微型图书馆,设计课外阅读卡,举办读书交流会,开办书市,还有你们做的调查,在网上搜集资料,连咱们的聊天,这不都是吗!

梅诗帆:我们还觉得这是件很严重的事呢!敢情我们都已经这样做了呀!

唐老师:是呀,其实语文学习就应该渗透在你们生活中的随时随处,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以说无时不在学习中呀。

我想咱们关于语文复习的话题就聊到这,以后还可以再就别的话题进行交流。

梅诗帆:那我们代表同学们谢谢您。最后,请您为我们题词做个留念吧!

唐老师愉快地答应了他们的请求,提笔写下了这样的话:语文让童年更美好,让人生更美好。

唐老师:等一下。来,诗帆、凯新,一块儿来听听。你们互相补充补充。

甄豆仁:我先把课文读了一遍,“岔路”的“岔”字记得不太准,好在课文里有注音,现在没问题了;“藐视”的“藐”字我没记准它是草字头,后来查了字典,觉得“小草”当然很小了,所以就记住这个字应该是草字头了,又多练了几遍,现在也没有问题了。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具体的内容也写出了他的“爱国”和“杰出”两点。

在写作方法上,我觉得有两点比较突出:一作者是按照修建京张铁路的过程有顺序地来写的;另一点是先交代了工程遇到的困难,把当时当地的环境说得很清楚,然后又详细介绍了詹天佑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

至于“读活”嘛,我可就不知道了。

宗凯新:唐老师,我有个想法。比如,我们用画图的方法来介绍“中部凿井法”,这是不是算读活了呢?

梅诗帆:有一次我们上“公开课”,一位老师教我们用自己的拳头来理解“人”字形轨道的设计及用途,这也应该是吧?

唐老师:这都是。再比如给“中国名人名片?詹天佑”配说明性的文字,或是撰写在詹天佑铜像前宣誓的誓词,这都可以说是“读活”了课文。

宗凯新:我选的课文是《再见了,亲人》。这篇文章的线索很清晰,前面三个自然段一开始就写出了要“倾诉”的对象“大娘”、“小金花”和“大嫂”。每一部分内容我又抓住了这样一个问题:这几个人分别为志愿军战士做了哪些事情?然后我分条列了出来。关于文章

的情感,在学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让我们重点思考题目中的“亲人”,弄明白谁是谁的亲人?为什么说他们是亲人?这样就可以了。什么是把课文“读活”了,我也说不清楚。

唐老师:其实,我觉得你们把这件事想复杂了。《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它是以第二人称来写的,就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做一些灵活的学习活动,比如在读课文时我们可以把自己就想像成作者,在对文中的人物倾诉;或者变换一下人称,用第三人称来介绍这几位朝鲜亲人为志愿军战士做的事情;还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大娘、小金花、大嫂读了这篇文章,听到了志愿军战士发自肺腑的倾诉,她们会怎样想,怎样说?我觉得只要前面的学习要求达到了,“把课文读活”就很容易做到了。

梅诗帆:我选的课文是略读课文《儿童与发明》,您看,我用列表的形式把这几项发明以及相关的儿童活动写了出来,这样课文内容就一清二楚了。需要我们品味的就是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它们是互相照应的。关于“读活”嘛,我想也和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相关联,联系我们自己身边的实际,说说我们自己的发明或是想发明什么东西的想法,这都可以,或者写几句和课文有关的格言式的话也行呀!

唐老师:你们的这次任务完成得确实不错。其实,这也只是几个例子,你们掌握了这样的学习方法可以更好地学习其他的课文。另外,需要提醒你们的是,不要把这个方法绝对化,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特点,有不同的侧重点,如果僵化了就不好了。

我建议你们回去后把这个方法总结一下,为了能让同学们很好地理解和把握,把你们上次整理的这几篇课文当例子,我想这会对同学们的学习有一定帮助的。

梅诗帆:唐老师,那接下来咱们谈点什么呢?

唐老师:我想跟你们谈谈课外阅读的事。

甄豆仁:这太有必要了。每次考试我们都有课外阅读的题,每次我们都在这上面丢分,不少同学对做这样的题也憷头呢!

唐老师:其实,我们刚才谈的“五读法”对完成类似的课外阅读题也很适用,试卷中的一篇篇文章不就像我们平时学的课文一样吗?我想只要你们把握住了阅读的规律,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就一定能独立地完成这样的阅读学习任务。就是在平时阅读课外的文章时,这样的方法也照样适用。

宗凯新:既然是这样,那我们为什么还要专门谈课外阅读的事呢?

唐老师:这是因为语文课本的学习只是我们学习任务的一部分,要学好语文,只学会语文书中的课文是远远不够的。你们看,《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课外阅读有明确的要求:低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中年级不少于40万字,高年级不少于100万字。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最低应该达到145万字。

梅诗帆:这145万字是多少呀?我们平时光知道读文章,读书,根本也没有留意过有多少字呀!

唐老师:你们看一下这本语文书,这里写着这本书有100千字,也就是10万字。像这样的书,你们要读15本左右。

甄豆仁:要这么说,我觉得没问题,我们每个人都能够达到。

唐老师:这只是个最低的要求,因为有些农村的学校、山区的学校、边远的学校,那里的学习条件还很艰苦,孩子们也没有这么好的读书条件,所以要求不能定得太高。你们应该尽可能地多读一些书。

梅诗帆:我们都知道要“好读书”、“读好书”的道理,这一点,在学课文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了。可是,同学们都想知道我们平时该读哪些书呢?

唐老师:有一点是需要强调的,你们看,《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背诵优秀诗文150篇,而且列出了一些推荐的篇目,这些篇目有的是选入教材中的(包括课文和综合学习),有的没有入选。你们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做这样一件事情:把选入课本的篇目标出来,这些是应该背诵的。没有入选的要列入课外阅读的重点篇目,并且最好能达到背诵的要求。

甄豆仁:这项任务还真有点艰巨,需要费点时间呢!不过,我想我们也没有必要都做,委托几个人做就行了,然后把结果通报给大家,这样不就省了同学们的很多时间吗?

梅诗帆:就是,咱们还可以分期分批地在黑板报上把题目登出来,让大家按照计划去背诵,这样就容易落实了。

唐老师:你们的想法很好。有的时候我还建议语文老师做这样的整理工作呢。看来,同学们自己就可以完成。

我觉得课外阅读既包括读一些书,也包括读一些文章。有一些书像《哈里?波特》这样的,内容是比较单一的、连贯的;有一些书则是像《读者文摘》这样的,是由一篇篇的文章组成。报纸这样的读物也应该在阅读的范围内。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还有电子书,甚至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网站上也有大量的优秀作品可以阅读。

宗凯新:那我们自己办的手抄报,编的故事集,还有我们自己的作文集,这些算不算呢?

唐老师:当然算了。虽然以前人们没有这样想过,但是,我觉得这也应该是你们童年阅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甄豆仁:有的同学家庭条件不太好,没有很多的钱买书,那他们不就没法完成阅读的任务了吗?

唐老师:看来你不光爱开玩笑,还是个有爱心的好孩子。就算是条件好的,花不少钱买书看,看完了就没用了,这也是个浪费呀。我们应该尽量地做到“少花钱,多读书”。

梅诗帆:会有这么便宜的事?

唐老师:办法是人想出来的呀。我给你们出个主意,你们可以建立一个“虚拟微型图书馆”。

三个人:虚拟微型图书馆?那是什么呀?

唐老师:听我仔细说。你们每个人家里都有不少的好书,你们可以每个人推荐10本,给每本书填写一张“好书推荐卡”,不光要写出书名,还要写出推荐的理由,当然,你们这些推荐人的名字也要写清楚。这样,一个班就可以推荐好几百本书。把这些“好书推荐卡”放到一个盒子里,编好号,供大家选择。如果谁选中了哪本书,就可以找推荐这本书的同学去借。“推荐卡”的背面可以有借阅情况的登记,哪些同学借了这本书,什么时候借的,什么时候归还的,书保存得怎样,借书人的诚信度如何,都可以设计到卡片上。这样既不用把这些书都带到班里来,也便于借阅、归还。另外,哪些书同学们比较喜欢,也能够从卡片上反映出来。

宗凯新:真是太妙了,连书橱都省了!这主意真好!您是怎么想出来的?

唐老师:有一次,我们要到省里上一节课外阅读方法指导课,我和授课教师以及她班里的同学一起完成的这个创意,并在全省向老师们推广呢!

梅诗帆:解决了有书可读的问题,在课外阅读时,还有哪些要做的事情呢?

唐老师:我觉得在读书时做好记录很重要,不能囫囵吞枣地读一本忘一本。你们可以设计一些《读书卡》,边读边记录。你们都知道,不动笔墨不读书,可是有些书是借的人家的,

有的书有保存的价值,舍不得在上面写写画画的,就需要做读书笔记了。过一段时间举办一次读书交流活动,汇报阅读的体会、感受和收获,这很重要。形式当然可以多样,可以是交流会,也可以办成手抄报,还可以搞好书推荐会,甚至开办书市,这些都可以。

宗凯新:那这开展课外阅读的事我们就都清楚了。

唐老师:我看未必吧!还有些情况我们没有谈到呢。像《十万个为什么》、《现代汉语词典》、《成语故事大全》、《中国文化百科大全》这样的书,你们没有时间去细看,那就可以把它们真正当成“工具书”,需要查询资料的时候去翻看,就如同利用网络上的“搜索”功能一样,这也是一种阅读。还有,在看报纸的时候,人们往往也不是都精读,而是先浏览,对那些感兴趣的,有用的,或是精致的文章,才去细致地品读。这也才是我们真实的生活中的阅读。

甄豆仁:真是这样呢。平时我们也读书,看报纸,但是就没有想这么多。

唐老师:我希望通过我们这次聊天,你们都能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能够用最佳的阅读方法收到最佳的读书效果。关于阅读,我写过这样几句话,把它送给你们:

阅读是一扇窗,透过它就能看到整个世界;

阅读是一盏灯,点亮它就能照亮心灵;

阅读是一根接力棒,

有了它,人类的香火就可以永世传承。

梅诗帆:这几句话说得太好了。我也想起了一句话:“胸有诗书气自华”。

甄豆仁:唐老师,我听着她好像是在夸你呢!

唐老师:其实对大人和你们这些孩子来说都是一样的,有阅读相伴,人生一定会更美好。好了,关于课内外阅读的事咱们就说到这儿吧。下次咱们说说如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问题。

第五日谈 我以我口说我心

梅诗帆:唐老师,这次我们来,给您带来了几样东西。

唐老师:我记得上次咱没留什么作业呀!你们不会也给我带巧克力来了吧?

甄豆仁:唐老师,您比我还逗呢!我们上次回去以后,又研究了一下关于课外阅读的事,得有几件事需要做。

唐老师:哦?哪几件事,说来听听。

甄豆仁:您看,这是我们制作的《课外阅读交流卡》,卡片上设计了这样几项:作品、作者、阅读的时间、文字量、主要内容、经典语言摘抄,还有卡片的编号。这样每读一本书或是一篇文章,就可以记录下来。

唐老师:我觉得还不错,建议你们再增加一项:阅读的主要感受。你们可以简单地把读了之后的收获、感想记下来,还可以写出你们对作品的评价,这样就更全面了。另外,最好使用的卡片规格一致,这样便于整理和保存。

梅诗帆:行,我们修改以后再制作成几张样本,放到学校的橱窗和班里的“学习园地”里面。

这是我们总结的“班级微型图书馆”的介绍和说明,我们想把这种方法推荐到更多的班级,不然等到快毕业的时候再做这件事就有点晚了。我们想把这篇文章推荐给学校的《快乐岛上人》校报。

宗凯新:还有呢。这是我们写给校长的建议书,我们建议开办“读书之春书市”活动,让同学们把自己读过的书拿出来跟大家交换。可是有一点我们拿不准,除了交换书,能不能卖书呢?

唐老师:我觉得是可以的。不过需要先经过学校的批准,书的价格也最好和家长商量着定,用统一的标签贴出来。漫天要价肯定是不行,要是卖得太低了也不合算,这也算是你们家的财产呢!

在进行交易的时候最好和“好书推荐活动”结合在一起,要用大家喜欢的方式把你的书介绍出去,这样才会吸引大家的“眼球”,才会有“生意”做呀。

还有,最好成立一个由老师、家长和同学组成的管理小组,参加书市交易活动的图书要经过管理小组的认定,剔除那些不健康的书,还要在价格上把把关。

梅诗帆:行,那我们回去后再完善一下我们的建议,然后送给校长。我们也征求了一些同学的意见,他们听了之后特别激动,好想快点搞这样的书市活动呢!

唐老师:为了表扬你们这次的优秀表现,我想对你们几个进行奖励。

甄豆仁:什么奖励?快拿出来吧!

唐老师:咱们做个“我是木头人”的游戏。大家先说这样的口诀: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然后保持“不动”状态。谁先忍不住动起来,谁就输了。好,游戏开始!

四个人: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

四个人都进入“木头人”状态,约2分多钟后,宗凯新实在坚持不住了,笑出了声。

唐老师: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个游戏吗?其实咱们今天要谈的话题已经开始了,那就是关于“口语交际”的问题。口语交际是人和人之间口头语言的交流,是人们非常重要的生存方式。如果少了这种交流,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就没有办法进行。你看,咱们才坚持了2分钟,就受不了了不是?

宗凯新:每天我们都要“说话”,“说话”谁不会呀?为什么还要把它当成一项任务来学呢?

唐老师:早些年在低年级还真专门开设了“说话”这门课程。后来把它取消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这“说话”和“口语交际”有什么区别呢?

宗凯新:我觉得“说话”好像是一个人在那里说,没有人听,也没人答话,就像是“自言自语”。

唐老师:有那么点意思。“交际”更多地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说的”,还要有“听的”,要有你来我往的互动。因此,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中还有“学会倾听”一项,要对说话的人有礼貌,要尊重对方,要听清楚别人说的内容,不清楚的可以请教,也可以跟对方交流自己的见解。

梅诗帆:就是,有时候跟人谈话,如果对方是心不在焉的样子,咱心里感觉也不舒服,就不愿意跟他接着谈了。

甄豆仁:那为什么非要把“口语交际”单独提出来呢?它真的那么重要吗?

唐老师:我这里有几句话,你们来讨论讨论,看看它们是什么意思。弄懂了这些你们就知道为什么要把口语交际能力看得这样重要了。

请听: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梅诗帆:我来说,我觉得它是说跟别人交流可以长学问,长见识。

唐老师:灯不拨不亮,话不说不明。 话是开心的钥匙。话不说不透,沙锅把打一辈子不漏。

宗凯新:我觉得这是说别人的话可以使我们豁然开朗,不再钻牛角尖。就像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专门为人们解开心中的疙瘩。还有“听人劝,吃饱饭”也是这个意思。

唐老师: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甄豆仁:我觉得这是说“说话是直接关系到人与人之间感情和关系的大事”。

唐老师:是啊,你们看这与人交流的作用可真是不小呢。不过在平时跟人交流的时候,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gtd.html

Top